实词虚词:[转载]隋慧成:中学教育究竟丢失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55:23
目前,中学教育的真实现状到底怎样?总体情况是,上边天天喊素质教育,下边日日搞应试教育。与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教育之道相比,时下农村中学教育真的“跑道”了,走调了,应当“仿古”了,归“道”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然而,现实中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是:教师倦,学生厌,校长烦。原因是:任务繁,活动乱,目的滥。滥就滥在一手硬,一手软,抓考试硬,抓育人软。软的根源是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像中考和高考。软的后果是教育“丢了人”。教育“丢人”了,主要由两层含义,一是教育把“育人”丢了,二是丢了“育人”的教育真的相当丢人,现在丢的是中国人的脸,将来丢的是中华民族的命,因为丢“人”的教育势必丢了教育的根本,那么,具体来说,中学教育究竟丢失了多少?
    首先,“德、智、体”几乎丢掉了三分之二—“德体”。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了教育的目的,让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目的具体要回答的是理想人的素质结构与规格。然而,“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发展了吗?政策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可现实是删掉了三分之二—“德”和“体”,只保留“智”。非毕业年级体育时间减少了,毕业年级的体育课没了。后果是学生的健康没了!将来民族健康就成大问题,成了“东亚病夫”,还能屹立于民族之林吗?!在《恰同学少年》影片中,毛泽东非常重视自己的健身活动,进行了极为艰苦而顽强的体育锻炼,他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他倡导的就是“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德育”的状况又如何?言教重于身教,与古代为师者对照,让人汗颜。在重大评估、评价活动中,粉饰太平的现象十分严重。学校让教师造假、让学生撒谎的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分班、分流过程中,教师出尔反尔,正反都是教师的理,学生们感到一头雾水,莫衷一是。可以说,学校功利主义气息浓厚,人文主义气息淡薄。学校中遗忘人、歧视人、压抑人、摧残人等非人道的现象触目惊心。至于“智”,也做不到位,大多数也只能算是浅层次和低层次的“知识”,而深层次和高层次的“识”也丢了。
    其次,“传道、授业、解惑”几乎丢失了三分之二—“传道和解惑”。
    韩愈在其《师说》中指出,“师者,之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从教师履行职责现实来看,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 要求中,丢掉了三分之二—传道和解惑。现代的“教书育人”要求中也忽视甚至防弃了“育人”这一半。“育人”是教育的核心。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师者,首当传做人之道,做学问之道,皆须解学生人生之惑,学习之惑。教育家叶圣陶曾谆谆教导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然而,师者却在传着“应试备考”之道,而非做人处世之道。有许多教师自己没有“道”,岂能传道?!《三字经》一书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倘若硬传道,岂不是背“道”而驰?!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谬种流传。
    再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几乎丢弃了三分之二—“创新与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必须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许多教师也几乎遗忘了三分之二—创(造)新与情感。为什么中国没有培养出诺贝尔获奖者?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应当提倡异口“异声”,提防异口“同声”。何为创造?创造即“无中生有”。何谓创新?创新即“有中生无”。要想培养出ICE(intelligence, creative, emotion)学生,除了培养智商外,还得加强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情感态度,让学生探索知识、原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体悟、寻求最佳的方法,同时,在发现方法的过程中生发、丰富、完善学生和谐的情感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传统优秀的教学原则或方法几乎丢弃了三分之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从教学原则或方法来谈,传统而优秀的三大教学原则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可是目前的学校教育依然存在着“一刀切,满堂灌,一边倒”的现象和做法,,在常态课堂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仍然没做到,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做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情景难以看到。教师到底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难以抉择,一会儿洋思模式,一会儿东庐模式,过会儿更有杜朗口,等等不一而足。教法玄乎了,教师迷糊了!真是应验了老子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众所周知,教无定法,但教必有良法,万变不离其宗,“其宗”即道。道生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
   “一边倒”是指教师眼睛紧紧盯住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而漠视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假若“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得不到落实,那么,教育公平就很成问题,课堂里就会发生不和谐问题,然而我们深知,没有和谐课堂,就没有和谐班级,也就没有和谐学校,那么,和谐社会又怎样构建?!
    上述四个三分之二的“丢失”是中学教育丢掉的几个主要方面,也很难概括中学教育究竟丢失了多少,因为丢失的那些东西是难以且不能简单进行量化的,倘若丢弃了“德体”,教育就丢掉了根本,丢失了方向,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为丢弃了“体”,就丢掉了生命的根,因为丢失了“德”就丢掉了为人的本,丢弃了为人之道,则丢失了人生之道,总之,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最高追求,丢弃了育人,则丢失了教育的根本。因此,教育当务本,本立而道生,道生则教育生,道失则教育亡矣。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关爱生命兼泛爱众的教育,才是有活力和张力的教育。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7f9ee10100963h.html) - 中学教育究竟丢失了什么_心若兰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