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阅读答案(刘墉):穿过五蕴山,安坐清净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30:54
穿过五蕴山,安坐清净觉(2011-11-16 07:17:29) 转载标签:

五蕴

幻象

觉性

成道

佛陀

一念行者

回应

杂谈

分类: 《问与答》

问:您好,最近我经常看你的文章,惊叹你的文笔和后面的虚空真性境界,以前一直对明心见性的佛境证悟不到,今天我到一个住在乡下---高山之上的朋友家吃寿酒,当时他家庭院里人流涌动,舞台上音乐震响,瞬间我得到一种罕遇的体会,透过人流,山外有山,云雾茫茫,虚空下的山形树木、房子人形在虚空的云雾下,我看见虚空不虚,实有全得于虚空之下的瞬间渺小存在。此色界的载体乃虚空。色界与所谓的虚空瞬间倒转。此刻才明白佛境与色界哪个更虚。虽然我对此次体验内心的感觉很强,也很想汇报与您这样的高人----请问我以上体会算一种佛境空性真实不虚的体悟吗?谢谢您。

 

依我来看,你所描述的是“五蕴内容”——未涉及到“觉性”的存在。如果没有回归生命的觉性之下,任何境界、感受、想法、作为、分别等,都不是诸佛所说的“内证圣智”、“净土”或“佛国”。当你未认识到自体日日存在的觉性时,你的所见境界,必然一切为幻。一切都是五蕴的虚假组合,纵然它看起来很像一些“圣境”或“美好体验”。离开了觉性,必然坠入幻象,所以修行还必须寻觉、认识觉、成为觉。不然,修行很难“出离世幻,归于真界”。

 

世人修行,往往就“卡”在五蕴上。相信自己眼见的色境为实,以自己的感受为真,无法出离自己的想,被缘风(行)所转,掉进自己的概念判断(识)出不来……因为走不出“五蕴”的覆盖和缠绕,又不知道“觉性”为何物,所以世间人虽然日日讲修行,却只不过在五蕴山中穿来梭去,白白浪费时间。跟着幻象流走,坠入虚妄的受想行识,虽名修佛,离真万里。

 

真实的是不变幻的,变幻的皆不真实。任何人在修行中所体验的境界或场景,如果是“变幻的”、“生灭的”、“时有时无的”或“需要特殊条件的”……那都不是遇见或认出了本来,那只不过是遇见了魔幻,掉入了幻象。因为真实的性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变不化,时时存在,不需要特殊的因缘条件。通常我们见到的境界都是五蕴内容,并非真实觉。而只要你见到的不是真实觉,那么,你所体会到的境界还在幻丛,离真实佛国还隔着数重虚妄之山。

 

如何认出真实觉,五蕴和真实觉是什么样的关系?真实觉好比一个容器,而五蕴是其所盛的内容。比如一个钵,它里面可以盛水、盛饭、盛米、盛钱、盛沙、盛土……它可以盛进大千世界,一切万物,但钵本身没变。我们的觉性和五蕴也是这样的关系,它里面装下百千万亿色,无数无量受,恒河沙般的想,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端的行,深不可测的识……但觉性不变。世人看钵,往往只看见钵中的或金或银,或饭或米,或水或土,或空或满,或深或浅,等各种盛物、各种情况……就是看不见钵。世人修行,情同如此: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色,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感受,知道各种各样的想法,看到各种变化,坠入各种概念……唯独看不见觉性。一切不见觉的人,皆待在幻国。

 

一切见物不见心,见相不见觉者,称名颠倒。世人颠倒,十有八九。见物忘心,见相失觉,迷惑甚重,颠倒甚深。为物所转,被相所迷,经年日久,全然不知我者是谁,全然被事物所转失去真主。不修行人被世间形色所转,修行人被内在幻化所转,芸芸大千,几人出离幻象,安坐觉位,成自真主?

 

佛陀当年菩提树下坐,因缘成熟遇见觉,奋战五魔成大道,无事无为示解脱。如今我们这些佛陀的后人,大多还都在菩提树下转悠,连坐下来还没坐下来。遇见“觉”的人更是少数。遇见了觉,超诸五蕴,在五蕴之上,不为五蕴所转所迷的更是甚少;超越五蕴,示现解脱自在者的,更加少之又少。可见修行,虽不用到哪里去,虽不需要外在的一点东西,但并非易事。

 

世人修行,五蕴山难转。五蕴山难转,一定要转出。转出五蕴山,即当见佛,即当成佛。我看世间修行人,大多数所得意的修行成就,都是五蕴山中的风景。五蕴山中的风景,再美也虚幻不实,不要贪恋好着。贪者坠壑,着者被缚。五蕴山的风景虽美,信之实有,个个是障眼法。修行是个翻超五蕴山的过程,当你翻过五蕴山,坐然成佛,毫无疑惑!翻越你的五蕴山,不要被山中的风景所迷惑。一切形象是幻相,一切所见皆虚妄,出离五蕴魔方,归于无染无相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