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蓝色壳的蛋: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6:30:05
北京市呼家楼中学 霍娜 100026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相关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等方法论要求加以说明。
②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名言进行阐释。
能力方面:
通过本框题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觉悟方面:
通过本框题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
教学方法
“阅读-讲授-议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l)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2)什么样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设计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复习学过的原理,导入本课方法论的教学,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为适度原则的提出做好铺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导人新课:
量变和质变是密切联系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正确把握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多媒体引出事例:
北大医院曾经收治过一名年轻的患者。刚来的时候,这位患者的症状是发烧、咳嗽。但医院在使用了各类抗生素后都不能遏制他的病情,最终这位患者不治而亡。
为了查找原因,在经得家属同意后,医院进行了尸体解剖,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说:这位死者每天在单位食堂吃饭,他特别顾虑单位食堂不干净,可能会有一些细菌在里面。所以,他每次吃完饭以后都要吃两粒抗生素。天天吃,日积月累,最后就出了问题。
提问:为什么?
教师讲解:由于70多年前,因感染细菌引起的疾病而命丧黄泉的人比比皆是。自1928年研制出了青霉素,当时几乎可以对付各种因细菌引起的疾病,因为它能干扰细菌的正常代谢,使细菌无法生存,从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不但能杀死有害细菌,而且也能杀死有益细菌;既能抑制敏感的细菌,又能使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由于过量使用,细菌对原有的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再用这类抗生素就不再起作用了。所以我们看到上述事情的发生。
在我国滥用抗生素导致30万幼儿听力障碍,有关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儿童受害最大。抗生素刚使用时,一种抗生素使用20年才有耐药性;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个周期缩短为10年,而如今仅仅是两年。有专家预言,如果人类再这样过度滥用使用抗生素的话,终有一天人类自身将感冒这样的病症都难以治疗。
提问: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总结:
1)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2)由于量变到达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
方法论:做任何事情要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凡事都要注意分寸,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板书)1、要坚持适度原则
提问: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哲学依据?
多媒体演示水的三种状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0页第3自然段至第131页第2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思考第131页第2自然段右边的“议一议”小栏目的问题。
(同学阅读、讨论后,教师讲解、归纳。)
教师讲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有自己的度,在这个限度内才能保持其性质,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所以只有坚持适度原则,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材中《杰米扬的汤》故事说明这一点。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很早就注意到掌握事物的度的重要性。孔子说;“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战国时期著名辞赋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美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他认为美是有自己的“分寸”的,略为超过这个“分寸”就太长、太短、太白、太赤,就不是美而是丑了。
列宁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一个方向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事实上真理性的认识也是有度的,把真理性的认识夸大,超出这个度,哪怕是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因此,坚持适度原则,在任何领域,对避免错误都是重要的。
教材上举了很多事例,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各有自己的度。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事例,都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如同学之间开玩笑要适度,评价、表扬、批评要适度等等。(可适当请同学补充事例,达到理解、教育的效果。)
学生谈论:“消费问题、着装问题、运动问题怎样把握适度原则。”
提问: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而言量变和质变谁更为重要?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多媒体
如果事物的发展仅仅是事物量的变化,那么,某事物就永远只能是某事物。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说,质变更为重要。因为,量变毕竟不等于质变,而没有质变,事物就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就不会有飞跃,就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句话,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板书)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提问:为什么要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哲学依据?要求我们怎样做?
多媒体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这时,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就会贻误时机。
请看一段多媒体视频中国入世
2001年11月10日,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石广生率团抵达多哈。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贸大臣卡迈勒(kamal)一锤定音,接纳中国加入WTO。中国终于昂首跨入WTO大门!
提问:中国为什么要积极申请入世?
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诸多领域已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能力.更深广的层面来看,
WTO是中国加入的最后一个重要国际组织,这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后一次重大政治经济行动,也是我们全面重返国际经济舞台的显著标志和强烈信号。
提问:有何启示?
体现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中国果断地、不失时机地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机遇.我国抓住一个机遇,加快产品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如果在这时中国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就会贻误时机痛失良机,入世后的这几年的经济成果就将成为泡影。
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教师讲解: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堪称中国入世的谈判是世界入世最艰难的谈判,历经15年,中国代表团换了4任团长,美国换了5位首席谈判代表,欧盟换了4位代表。
15年,相对于人类历史长河实在是极短的一瞬,而对于所有参与或关注这场马拉松谈判的人来说,15年又是一次十分漫长曲折甚至带有戏剧性色彩的征程。15年来,伴着复关和入世谈判,中国现代化、市场化进程又向前迈出一大步,社会面貌和经济生活发生了沧桑巨变,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员。
中国复关和入世谈判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初到1986年7月,主要是酝酿、准备复关事宜;第二阶段从1987年2月到1992年10月,主要是审议中国经贸体制,中方要回答的中心题目是到底要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第三阶段从1992年10月到2001年9月,中方进入实质性谈判,即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和围绕起草中国入世法律文件的多边谈判。
这些过程和经历恰恰是我们在进行量的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入世的成功,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成就。
(板书)3.要重视量的积累
佛家有一部《百喻经》,其中讲了一个寓言;“有那么一个人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个饼子,觉得没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子吃.吃到一半,饱了。这个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聪明地说;“我今天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子。前面吃的六个饼子,都是白白的浪费。如果早知道这半个饼子就能吃饱,我应该只吃这半个就行了。”
请同学们思考:寓言中的这个大肚汉代表了哪种错误的观点?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1页第5自然段。
(同学阅读后,发言,教师归纳。)
寓言中的大肚汉,代表了一种错误观点: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不重视量的积累,以为办事情不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只要搞某种突然的行动就能成功。
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提问:为什么要重视量的积累,哲学依据?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多媒体)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对促进事物发展的量变,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对阻碍事物发展的量变,要坚决抵制,防微杜渐。要学会优化结构。
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勿以恶少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
(l)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四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确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展望未来,我们应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抱有充分的信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和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许多人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决心把自己培养成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才。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把自己培养成才呢?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重知识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加强日常的思想修养。
革命前辈徐特立同志刻苦学习法语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1919年,徐特立同志去法国勤工俭学时已是43岁的人了。有人对他说,你这么大岁数了,学法文会有不少困难的。徐特立同志回答说:“事情可以慢慢来,我今天43岁,一天学一个字,7年可以学会2755个字,那时我才50岁。假如一天学2个字,到46岁就可以学懂一国文字。我尽管笨,但没有一天连2个字也学不会的。”果然,他凭着这股顽强的毅力;只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就能读懂法文科学书籍了。学习不可投机取巧,也不能好高务远,而应当老老实实,一步步深入,一点一滴积累,还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和藐视一切困难的气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登上科学知识高峰的美好理想,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有的同学虽有早日成才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却不能从点滴做起,并持之以恒。长此以往,美好的愿望就会落空。因为小是大的基础,大由小所组成。一切丰功伟绩都是从一点一滴着手做出来的。我们要向徐特立、李时珍学习。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此言是三国刘备留给其子的遗言,它体现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这句名言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从小事做起,促成事物的性质向好的方向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向转化,
请同学们阅读第132页第2自然段的内容。(多媒体)漫画:是谁害了他?
事物的发展往往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和可能,一种是向前向上,一种是向后向下。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变好,成为对祖国和人们的有用之才;也可能变坏,成为社会的祸害。但是,不论向前向后,还是变好变坏。都离不开一定的量的准备。因此,我们应当注意量变的两种相反的趋势,要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处在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更应当注意这个问题。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堕落变坏决不是偶然的,决不是“一下子”就变坏的。一个人堕落变坏,往往是从一首坏歌、一本坏书、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等小事打开缺口,以至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对小错误小缺点抱无所谓的态度,必须防微杜渐,把坏思想、坏习气、坏作风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一个人变坏是由于不能防微杜渐,而一个人成长为一个伟人,也有一个艰苦磨炼的量的积累过程。雷锋同志短暂的一生中,似乎看不到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所从事的活动也是我们大家天天遇到、时时看见的。而雷锋同志的高尚品德正是这一般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十分平凡而细小的一件件为人民服务的小事情构成的。
教师分析: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想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应当有意识地研究事物的结构,优化事物的结构。例如“田忌赛马”的故事。
(3)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想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应当有意识地研究事物的结构,优化事物的结构。
教师介绍:中国入世的前过渡期从2001年12月11日-2004年12月11日,后过渡期从2005年-2006年12月11日,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到今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整5年。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和各种保护措施的渐失,开放进一步扩大,一些敏感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要继续调整农业、制造业,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诸多服务领域等产业的结构,外贸出口要更加注重转变增长方式,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要更加注重优化业务结构。从而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
课堂小结:
方法论
世界观
1.要坚持适度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3.要重视量的积累
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必然会)引起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德智体诸方面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