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计划盈利模式:中医的望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20:55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被分为四大类,就是望闻问切,这里面第一个就是望诊,中医的一部经典著作《难经》里面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这句话把诊断的境界分成了神、圣、工、巧四个层次,最高的,就是通过望诊,即可知道患者的病情大概,古人认为这是最高层次的诊断,在《黄帝内经》里,就曾经对这个望诊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而古代的名医扁鹊的故事,却更为我们所熟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说扁鹊路过齐国,见到了齐桓公,他一看齐桓公,就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齐桓公觉得这是胡说八道,就说“寡人无疾”,然后等扁鹊出去了,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过了五天以后,扁鹊又来了,一见到齐桓公,就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再次回答说:“寡人无疾。”扁鹊很没趣,就出来了,这还是让桓侯很不爽。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来看齐桓公了,这次他还是没有接受教训,仍然是看了一眼后,说:“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这次更是不爽了,干脆都没有搭理扁鹊,“桓侯不应”。扁鹊再次讨了个没趣,又出来了,等到再过五天以后,“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这回轮到齐桓公奇怪了,每次都是说我有病的,这次怎么话也不说,就走了呢?于是赶快派人去问为什么,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又过了五天,桓侯开始感觉身体疼痛,这才想起扁鹊,马上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却早已离开了齐国。桓侯最后是死了。

    这个故事在中医界广为流传,在后来的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他在序言里开首第一句话就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这就说明张仲景对扁鹊的望诊功夫是十分佩服的,也是非常想拥有像扁鹊那样的望诊功夫的,但是,扁鹊的这个功夫到底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很多人是心存疑虑的,很多学习中医的人都心想,这是真实的还是传说啊,哪有这么神奇的诊断方法啊?

    其实,现在我们知道,望诊这部分内容,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国家的相关科研人员,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拍摄方法,对人的面部进行拍摄,然后对照体检结果,发现一部分面部色诊的内容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色诊的功夫,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学会的,过去这部分诊断手法被列为“不传之秘”中,一般都是自家代代相传,很少有书籍论述其中的内容,最后逐步变成大家在临床中也都是以切脉、问诊等为主,很少有上来就是以望诊为先的,但是实际上应该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这个望诊的功夫要练习,需要养成观察患者面色的习惯,每天都坚持看,最后再看患者,脸就开始变成花的了,每个位置的颜色、光泽都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分析病情了。

    当然,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所以望诊和闻诊、问诊、脉诊都要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才是对患者的负责,也能提高自己的诊断准确率。

    现在我说说大致的面部分区,在两个眉毛之间,这里是肺的对应区,昨天王老师说:如果这里色白,那么这种人多是肺气不足,正常的人应该是微微的红于其他的部分,如果此处颜色有一块暗淡的颜色,如同拇指肚大,那么就该出问题了,古代相面的人管这里叫印堂,说人的印堂发暗,则会大难临头,其实是要患大病了。王老师从八岁开始练习色诊,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去青海工作,曾经看到过当地的县委书记,此处有一块暗淡的颜色,于是告诉他去检查,结果是癌症,后来死去了。

    另外鼻头是脾,两个鼻翼是胃,这里如果红,说明脾胃是有热的,说到这里,我想起有很多人,在某个季节会出现红鼻头,上面有些红肿的包,其实这就是脾胃有实热的征兆,我一般会让人服用防风通圣散,现在有中成药,一般服用一两丸就可以了,服用这个药物以后,就会泻肚子,然后红鼻头就会消失的,其实防风通圣散中有大黄、生石膏等泻脾胃之火的药,所以治疗此病效果比较好的。

    在鼻头的上面,鼻梁那里是肝的部位,上次我说过一个孩子,我给看病,我问了好久才知道孩子脾气不好,王老师正好遇见了,他看了一眼,就说这个孩子的脾气大,他后来告诉我,就是看到这个孩子这里的颜色发青,所以才有此判断的。

    这些内容,其实中医诊断教材中都有,可是我在学习中医的时候,也对此有些怀疑,心想这些东西有这么微妙吗?这也太不可靠了?现在真的见到这里面的高人了,才知道,任何技巧,只要你专研,都会成为最有用的诊断手段的,这个望诊,如果练到一定得境界,其实不靠其他的诊断方法,也能看出患者的大概了。

    可是,古人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后,并不想让我们就凭这个来诊病,而是说要四诊合参,各位可以想到了,单凭一个望诊就很厉害了,如果再精通其他的三诊,那样诊断的准确性才真的可以提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