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蹬蹬蹬的纯音乐歌:《唐·吉诃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6:23:12
',1)"> ',2)">
健君文荟 欢迎光临

',3)">
《唐·吉诃德》






























著名长篇小说《唐·吉诃德》(1602~1615)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却》共2卷,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吉柯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小说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两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活真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本书堪称经典,但是最好不要带着那么严肃的眼光去看,因为这本书在出版后一大段时间内属于地摊读物,他的价值也曾被认为仅仅是“逗笑”(塞万提斯不学无术,不过倒是个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当时人语),不管曾经遭过什么评价,这本书确实很逗笑,我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都忍不住想笑。这本书言语轻松活泼,似乎每一句话都是信手拈来而又很贴切,但不是那么精确,甚至情节的前后衔接都很随便,以至于出现不少漏洞,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书的吸引力,这本书有一种来自民间的活力,如果你和一堆淳朴的乡下人扎堆开玩笑,就能感受到这种暖和的,自然的活力来。
作者塞万提斯正是这种社会低层的角色,他是个伤残的军士,被俘当过奴隶,其间带领弟兄们几回逃跑,都被抓回来。被人赎回来之后,一贫如洗,写作也没有让他脱贫,还因为无妄之灾坐了几回牢…….最后得水肿病死了。死后,人们也不知他的确切葬处。
堂吉柯德,一个乡下绅士,读骑士小说入了迷,一心想要把书中骑士的种种行为付诸现实,他以利相诱,居然说动了邻居桑丘去作他的奴仆,这样,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就开始了这部“伟大的信使”。
在历险中,和别人交谈,只要不涉及骑士道,堂吉柯德头脑清晰,见识高明,他有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堪称骑士典范,他一心追求正义,和想象中的敌人“作战”毫不畏惧,连命都不要,他坚信自己应该扶助弱小,但事实上,他往往给别人添乱。他捍卫纯洁忠贞,痴心不悔地坚守着自以为是的爱情,而他所谓的“情人”是个粗壮的村姑,压根不认识他。他在想象的世界里生活,历尽挫折而不后悔,认为这只不过是“魔术家捣的鬼”,还不断给桑丘打气---骑士总是要历尽各种艰险,才能成就丰功伟绩的。
而桑丘呢?他是个只看见眼前利益只顾自己的农民,因为堂吉柯德许给他种种好处,他才跟着去当奴仆的,他满足于口腹的享受,对堂吉柯德的各种奇思异想不断戳穿,对他的清苦生活满腹牢骚。“天上飞的老鹰,比不上地上跑的母鸡。”他凭常识判断处理问题,总督居然当的不错,当然,后来他觉得累,不愿当了。
主仆二人的历险,略似《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历险,只是前者是现实世界为背景的荒谬,而后者是以神话世界为背景的奋斗。这另人想起信仰的问题,信仰是遥远的,如远方的灯火。而眼前的世界,局限于经验,是感性的,浅薄的而或许是“正常的”, 桑丘就是一个没有理性,光知道享受的傻子,主仆二人看似矛盾,实际却不可分割。堂吉柯德的理想固然可笑,可是谁又能笑话他呢?如果一个人有点使自己激动的理想和信念,是不是比堂吉柯德的游侠梦更加真实,更加高明一些呢?如果不是,想做桑丘,满足于眼前的快乐,又有谁甘心这样呢?
简单来说,拿当时的一个笑话来结尾吧.
西班牙当时的国王在王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边看书,一边狂笑,就断定这个学生一定在看《堂吉柯德》,否则就是个疯子。果然,那家伙就是在看《堂吉柯德》。
作者和他笔下的堂吉柯德一样,是一个悲剧人物.
唐?吉诃德这个人物性格十分复杂典型,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常常有高于别人的见解;他对社会有深刻的批评,对战争、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具有远见卓识,时时闪耀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让他感到失望,他才寄希望于梦想,身先士卒地向当时的西班牙社会现实挑战——他穿着古代骑士的甲胄,提着中世纪的长矛,勇敢无畏地杀向黑暗的社会。
唐?吉诃德用他的生命和人格,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和险恶的理想之路。他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穷客店看成是豪华的城堡,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做军队,把苦役犯当做受害的骑士……这一切是如何造成的?是他的糊涂吗?不,是现实社会。那个社会是唐?吉诃德的敌人,一切因唐·吉诃德的冲杀将危及到自己利益的那些所谓的“高贵”的人,他们为胆敢反抗他们的唐·吉诃德设下了一座座陷阱,妄图摧毁他的意志,毁灭他的肉体。
在那个残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给唐·吉诃德设下诱饵,诱使他上当后好心办成了坏事。那么,唐·吉诃德又为什么会上当呢?他是容易上当,因为他正直,坦诚,以自己的心去想象别人的心,他直白的心态自然不是那些奸险大人物的对手。然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遭受戏弄、讥笑、咒骂,他却从不动摇拯救穷苦人、受难人以及反抗恶势力的决心。
唐?吉诃德的盔甲和长矛,是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现实的极端讽刺,虽然当时已是火枪、大炮盛行的时代,但因统治者的暴虐,这一种进步的文明势必会让人民群众去怀念古代的平等制度时期,也必定会产生像唐·吉诃德那样立志铲除人间罪恶的勇士。
《唐·吉诃德》是塞万提斯以喜剧手法写成的宏篇巨著,这种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气氛更加发人深思。社会是庞大的,唐·吉诃德个人的力量又是微不足道的。其实,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时代,都需要一个“唐·吉诃德”站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端点上,让他的长矛指划前进路上的黑暗天空,划出一道道深痕刻印在每个与社会一起进步的人心上,作为一种鞭策,一种警示。
合上书时,我为唐·吉诃德的失败而伤感,为他经受的磨难而心泣,同时,更为他的英勇而欢呼。他是那个社会当之无愧的英雄。尽管他最终失败了,但他曾为扭转乾坤努力过,实践过,因此我要对他说:唐·吉诃德,你这辈子没白活。


您已欣赏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