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网游傲娇受:【新疆游记】2 惠远古城:追忆小北京的辉煌与繁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07:16
    作者寰宇周天 2010-09-18    本篇经zhao501收藏整理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天山南北。既然提到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我想说上一个人,当时的清朝定边将军兆惠。相信许多金庸迷们还记得这一符号式的人物,在金老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中有这么一段陈家洛陈总舵主和香香公主共赴清军营帐下书的情节:香香公主不仅身生异香,而且哭起来都能让武将们怜香惜玉的低头不语。定边将军兆惠兆司令实在看不下去了……大清百万雄兵怎能被此女子所迫……于是杀了个意志“薄弱”的亲兵耍耍威风,结果香香公主哭得更伤心了,连行刑的刽子手都觉得自己杀错了人,引颈自杀了……

在小说里,兆惠整个儿一个暴虐、残忍的小丑,还老打败仗。用这样的人当将军实在清王朝气数已尽,陈家洛的红花会反清复明可以说是顺天应人了。

且不说反清复明之举是否正确,就说历史上的兆惠实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著名将领,他屡次征伐,为捍卫西北边疆的安定,维护了国家统一,仅凭这一点称其为民族英雄并不过分。其中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就是他一生征战的巅峰。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永远说不清楚事情,被压迫民族反对暴政的起义绝非如今热比娅之流的分裂之举,但作为国家的将军大臣出兵镇压以保证国家领土的完整性似乎也无可厚非。因此,无论是起义者、统兵将军都没有错,唯一要受到指责的还是统治者的暴政和对民族的压迫。

因为最近翻了翻《清史稿》所以有点扯远了,书归正传。

因为地处边境的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政府为了加强在这个多民族聚居且叛乱频发的地区的治理,决定设置伊犁将军,治所在惠远城(就在霍城以南7公里处,有公交车直达)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是当时我国西北边陲军事、政治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

原本滨临伊犁河北的伊犁大城早已消失在了清末沙俄侵略军的战火之中,现存的惠远古城为同治年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重建。

新城位于旧城北部8公里处,仿照旧城复筑,规制与旧城相同。城内以钟鼓楼为中心,四条大街分别通向四城门。史料记载,惠远初建时城坦高一丈四尺,周长为一里许。1793年再度扩建,周长延伸到8公里左右,成为当时新疆第一大城。城中心建有高大巍峨的钟鼓楼,以镇四方。

惠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钟鼓楼是中国传统的三层三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层层飞檐木楼画梁雕栋,底座为梯形砖石结构,根基稳固,其四个方向正对着四座城门。在午后阳光的映衬下,这座古代报时楼阁宏伟高大,气宇不凡。

 

登楼远眺,古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几条小巷和散布着的居民平房,大约也就千来户人家,虽说小镇上的生活惬意而悠闲,但当年西北第一名城的风貌早已当然无存。

抚摸着破旧的围栏和凹凸的城墙,我不由得感慨万千。遥想短短百年之前,城内建筑整齐而规范,以钟鼓楼为中心,四条大街通向四大城门(如今重修后高大的城门尚在,可是当地人记住这些城门并不是因为它们曾经抵挡侵略者的炮火,而是因为清王朝的最后一位伊犁将军就被革命者绞死在城门之下)。城内每条街上都有小巷,共有48条,大街小巷之内,市场繁华,商贾云集,百货齐全,商铺饭庄酒肆林立,有“小北京”之称。

城内不但有宏大的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有从热河、凉州、庄浪等地迁调来的满洲、蒙古官兵以及各种军事设施,还设有官办、私立学校10所,并有一所俄罗斯学校,甚至沙俄帝国还在惠远设领职馆(遗迹尚存)。清真寺、喇嘛庙、火神庙、关帝庙、真武庙、龙王庙、城隍庙、文晶宫、魁星阁、社稷坛、先农坛等建筑并存,构成了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格局。尤其为人称道的是惠远美丽精致的园林,在“塞外江南”的沃土上桃园、李园、梨园、苹果园比比皆是,而那锡云亭家美丽的芍药花园更成为了流放至此的林则徐的心灵花园。

随着伊犁将军的建立和清王朝驻边大军的进入,一时间,达官贵人、军官士兵、外国使节、歌女优伶、商贾小贩纷纷来到这西北边城,其中被流放到此军前效力的谪戍名士堪称群星璀璨。如能回到百年之前的惠远,或许我能在城外农田间看到带领各族人民兴修水利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那苍老而坚毅的身影,在城门下遇到感叹时局的禁烟先驱邓廷桢,在清香四溢的果园边听到诗人洪亮吉“风光谷雨尤奇丽,苹果花开雀舌香”的诗句,在伊犁的山山水水间感受大自然和异乡民俗的西北史地学的奠基人祁韵士……他们的到来虽是他们个人的不幸,却使惠远由文化沙漠变成了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西北名城,他们写下饿大量诗文著作使这座偏远古城声名远扬、永载史册。

那时的惠远城是何等的显赫!但随着后来政治中心往宁远(现伊宁市)的迁移,惠远仅成了驻军营地。经过百年多岁月的侵蚀,使惠远城的所有建筑逐渐衰败和消失,只留下这座孤独的钟鼓楼在此静静地矗立……

我不由得想到,国家政治和经济状况对于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影响是当地人无法抗拒和改变的,一条大运河流出了扬州、苏州千年的繁华,女真人的刀兵铁骑过后东京汴梁再无昔日的极盛,而安史之乱之后中国经济中心的东移也带着了洛阳、长安作为国都的荣耀……而在乌鲁木齐二道桥狂欢的盛宴之旁就是惠远钟鼓楼上悲凉的钟声。

在如今的惠远古城内,除钟鼓楼外另一著名景点就是修缮过的伊犁将军府了。

清政府所建立的伊犁将军并不是一个简单军事将领,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的伊犁将军是清朝新疆地区最高军事和政治长官,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其地位相当于当时清朝的各地总督。

在伊犁将军存在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明瑞、阿桂、舒赫德、松筠等清朝名臣都曾担任过这一重要职务。

位于惠远城东的伊犁将军府坐北朝南。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典型汉族建筑,院内古木参天,旧时的府门、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大殿之前的几株古榆树见证了西域大地上两百年间的沧桑巨变,昔日出入将军府的红顶补服已换成如今手持相机进门参观的各地游客。而小巧玲珑的花园凉亭——“将军亭”也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

将军府内最著名的建筑当数这对充满南亚风格的造型奇特的石狮。据说这对石狮是当地工匠在没有见过真正狮子的情况下,仅仅凭着别人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雕刻而成。如今遗物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这对石狮子虽说过于可爱和温柔了一点,但仍能一望而知工匠们所刻的就是那凶猛的草原之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技艺和想象力。

惠远古城并不大,几个小时的时间即可游览完毕,但它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却值得人们长久的回味。

草原、口岸、大河、历史所表现的还远不是伊犁的全部,“塞外江南”伊犁还有一个“花城”的美称。而我更愿意称其为“中国的普罗旺斯”,因为这里盛产着美丽的薰衣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