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圣风清扬txt全文下载:(17日已更新)十篇申论精华+半月评论+热点面对面+人民时评+每日两篇人民日报精品评论|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45:13
今天如何做记者(人民时评)   “自媒体”时代,记者的职业精神、自律意识、专业水准和公信力更加弥足珍贵 UwE^ij  
      _F@FcFG1Z*  
  11月8日是记者节,这是中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但是,没有记者在这一天放假,这是一个工作的节日。 rBr28_i   
  工作着,并不只有美丽。在中国,“记者”寄托了人们沉重的期望与梦想,也意味着难以言喻的压力与挑战。有时,当记者心情很复杂很无奈——你对很多悲剧常常无能为力,你可能眼睁睁看着灾民被洪水卷走、看着汶川大地震中孩子们惊恐的眼神、看着诗意的黄河在渐渐枯干和肮脏……当然,更多时候,当记者是一种幸福。因为你在参与并记录历史进程,走进许多美丽的心灵,让更多微弱的呼声变得嘹亮,让每天变动不居的新闻砥砺着你的思想,更有机会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身为记者,仿佛能比别人多活几回。 5+ fS$Q  
  现在,职业记者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自媒体”时代来临,人人都可以快捷传播消息,记者的职业精神、自律意识、专业水准和公信力便更加弥足珍贵。在全民微博的时代,在声音多元、舆情复杂的今天,更要捍卫记者的职业操守,更要有“关键时刻我在现场”的精神,以扎根基层、报道事实、还原真相为己任。 <}4|R_xY#  
  然而,网络时代,一些记者选择了“轻松”捷径:抄网文、收复印件、拿统发稿,不去现场不下基层,远避高风险地区。这是新闻行业流行的浮躁病。而眼下正在进行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是对此的有力纠正。当然,仅仅是到了基层,看一眼、聊几句就走,恐怕还是未必能发现新闻、发现真相。大众日报记者陈中华,十年中,骑一辆自行车,用光了36册采访本,写下了120万字的采访笔记,踏遍100多个县市区、300多个村镇,奔波乡野,揭批过假化肥坑农,呼吁过建廉租房,甚至自己得癌症住进医院还接着报道老病友的“陪护难”……这样的人,才是大写的“记者”。 5~rs55W  
  老新闻人范敬宜说过,“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反过来想一下,愈发让人如坐针毡——离基层越远,离真相越远,离真理也越远。这样的“越远”,如果成了媒体通病,岂不令人悚然而惊?一个记者的远离真相,甚至一家媒体的失语,都还不足惧,但是,如果这份远离已成流行,则害莫大焉,那将是整个行业的痛楚。 / /wmJ |  
  当然,记者的远避基层,要究诘的不独是记者个人。如果下了基层得了真相,能得到褒扬得到肯定,才是一种有力的导向,使更多的记者以下基层为荣,以追求真理为荣。如果下了基层,探骊得珠了,却得不到肯定,恐怕愿意吃力不讨好的记者,就日渐稀少了。 U]R7=  
  对记者而言,“走转改”不是权宜之计,而应该是一种常态,是逼近真相的唯一途径,也是记者锤炼职业精神、提升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不要忘了“善待媒体”——这不仅是对记者的尊重,也是对正义和良知的尊重。 HnY: gu  
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人民论坛)    基层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转型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在基层有着最真实、最直接、全景式的体现。远离这个“基本面”,我们注定难以把准时代的脉搏。 r5s*"z  
  物价、汇率的变动以怎样的形式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为什么富裕地区都没能做到的免费医疗,贫困县却搞得红红火火?基层干部的工作动力主要从何而来?“农民工二代”怀着什么样的生活理想?又是什么驱使那些被扶起的老人倒打一耙? |ZZ3Qr+%S  
  这些发生在基层的纠结,离我们并不遥远。然而要找到真实而非臆想的答案,继而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却远不是那么容易。走基层,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入观察,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劲儿,很容易迷失在种种令人困惑的表象之中。 <78> 6u/W%  
  走基层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还是“下马看花”,带着思考、带着责任沉下去,其效果迥然不同。 ;nh7Elk  
  曾经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位新闻界同行接到线索去采访矿难,宣传部门表示没听说有这回事,先期到达的记者也说没这回事,辗转联系到举报者指认的遇难矿工家属,竟然也说没有。极其艰难的调查取证之后,真相才浮出水面:“记者”是领了“封口费”的假记者,矿工家属也已被煤矿用钱“安抚”。 YO,GZD`-o  
  也曾听到这样的经历:基层干部向记者抱怨,政府出钱资助规模化种植蔬菜,有菜农居然虚报面积敷衍了事;继而发现,类似的资助前些年也曾有过,但种出来的作物低价滞销,菜农担心重蹈覆辙;再深一步了解,原来补助是与当地的产业规划挂钩的,不按上级的规定种,补助就领不到。记者由此感慨,如果只是奔着“某地转变发展方式创建蔬菜大县”的表扬稿轻轻松松走一遭,写出来的东西恐怕会离谱得找不到北! G 8NSBaZe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是新闻工作者永远的价值追求。但真相往往不是漂在水上的油花,也不是清澈溪流中触手可及的卵石,很多时候,它就像原始森林里来去无形的灵狐,只有穷追不舍的猎手,才可能发现它的踪迹。 Nm; ka&'  
  深一点,才能真一点。河南日报记者王天定便是这样的猎手。这位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每年下基层采访250天左右,“不是在基层,就是在下基层的路上”,被人称作“王全省”。他用一年400幅以上的见报照片,勾画出中原大地基层社会真切的世相拼图。 GGLVv)  
  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正如老记者穆青所言:“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报道工作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常常间断,都意味着宣布新闻工作的死刑。” }'@*Olj  
  基层蕴藏着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中国。只有一个猛子扎到底,才能洞察大江深处的潜流,才能揭示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才能在司空见惯中找到新的感受新的启示,才能打捞起众声喧哗中那些沉没的声音。 ;$%+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