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杖客色周芷若:栝苍古道沿途主要人文古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0:54:16
 栝苍古道沿途主要人文古迹

                

                             转载自 一聊

  

  栝苍古道元明时期以望京门(即城北门、丽阳门)为起点,北偏东行,经皇华亭(接官亭)东北向至九里;清代改从东北门(即岩泉门、虎啸门)为起点,由廿八都(海潮村)东北行,经五里亭(在原茶厂后)至九里村,由九里东北行。

  (1)望城岭(今上江背村)。古时有一凉亭,供过往行人歇脚。据《处州府志》记载,“望城岭自缙云度岭,万山丛阻,至此始见城郭”。方亨咸有诗云:“莽莽岭头道,萧萧傍曙征。木凋山骨露,月落水心明。涧石响飞雨,炊烟动晚城。霜禽起孤翼,著意向人鸣”。现望城岭及凉亭均已消失。

  (2)古村落岩泉。古道过此村就要翻山越岭。旧时村有两处公馆,多家商店。过往行人在这里歇脚,颇为热闹。现在公馆已不复存在,有几幢店铺旧房仍在。村中吴日祥的旧居,系他父亲吴松亭(1962年逝世)所建,昔日在此所开“天福堂”药铺的旧址和牌号尚在。

  (3)古村落枫树湾。古道从村中穿过,产杨梅历史悠久。村里现保留一座古经堂旧址(堂内有一块清嘉庆四年《重修枫树湾经堂记》石碑),一座古店铺和古凉亭。从村口到岩泉还较完整地保留一段约五华里长、离城最近的古道旧址。

  (4)银场山银矿遗址群。银场为元明时期处州著名产银地,古矿址集中分布在银场和银场坑两地陡峭山坡上,在大岭村,仙银盏村、管坑村附近山坡上也有分布。现存矿址七处,矿洞口呈园形,直径不等,深度不一,有的矿洞有地道相通,在老鼠垵矿洞下方岩石上,有元“辛酉至治元年(1321)开坑纪念”摩崖石刻题记一处。

  (5)古村落银场。古道沿村而过,现村有数栋古建筑。《处州府志》记载:1858年3月,太平天国军队曾在此与清军大战,三千清军几乎全部被歼。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银场收集到的农民在银场山上拾到的圆形铅质小炮弹,经鉴定,为太平军所用。另,在银场附近的楼梯尖村征集到太平军颂发的一张门牌。先银场村已搬迁,村落已消失。

  (6)摩崖石刻《栝苍古道》。在银场村北向200米的公路桥涵洞下,为清嘉庆年间浙江巡抚阮元所题,现为丽水市文物保护单位。

  (7)古村落余岭。是古道的一个重要村庄。从余岭脚过余岭头、刘山腰到却金馆,至今,仍保存一段一华里多的栝苍古道旧址。在余岭头,有一株红豆杉古树(约有500年历史)。古树旁,村有大雄宝殿旧址和一座古凉亭(已倒塌)。

  (8)古村落却金馆。是栝苍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在这里开办过专供过往官员、客商和行人住宿的四个“公馆”。现村内还留存各种店铺和孝子牌坊。该村原名刘山铺,据《府县志》记载,因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在此退却银两不受而得现名。村内还存有清光绪十三年(1887)蔡廷臣撰写的一块“何公却金处” 残碑。

  (9)老鸦矿。老鸦矿,原名老鸦坑,产白色方解石矿,称老鸦银,因而改称老鸦矿。历史上曾称俞山、俞山关。光绪版《处州府志》记载 ,“明季权矿税于此”。该村村口有一“愍终祠”,为祭祀清咸丰、同治年间桃花岭战役阵亡,没有家人料理的武官弁三百余人而建。清同治十二年,丽水县令袁润章曾撰碑嵌愍终祠壁中。现在老鸦矿古道边村委会门口还保存一块《愍终祠碑》。

  (10)古村落三望岭。三望岭村处于莲都区与缙云县的边界上古道从村中穿过。村里历史上曾有建有一个很大的关帝庙,现已焚毁。在古道边的一座古民居内,留有一块清道光十四年,处州知府陆玉书在修建这段古道后撰写的《三望岭碑记》,碑文依稀可见:“…此地道路,上通京都,下达瓯栝。士农工商,来往不绝,……”并注明古道修理“竣工之日,勒石为记”等字样。

  (11)界碑。从三望岭往上爬过滴水脚,进入桃花岭头丽水与缙云两县的分界线。在山岗上立有一块界碑,两面分别写着:“东南至丽水县”、“西北至缙云县”字样。

  (12)愍劫合冡。在界碑不远处有一座太平天国时期建造的“千人坟”遗址,坟前石碑尚存,上书“愍劫合冡”四字。

  (13)桃花洞。是栝苍古道桃花岭的最高处,“海拨” 690米,古有“桃花云里过,隘头半天高”的说法。这里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守之,百寇自废”之说。北宋文学家、处州知府杨亿把它比作“蜀之剑阁”。岭上风光秀丽,林木蓊郁,山静谷幽,景色美好。古时建有官邸和一座关帝庙(亦名崇景寺)和僧房,关帝庙是一所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活动场所。在过道口石拱门门洞上写有“桃花洞”三字。

  关帝庙内立有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五块碑文,记载了栝苍古道的历史沧桑,描述了桃花岭之险要、桃花洞之美景,记录了关帝庙庙宇修葺事宜和清朝地方官带头拿出自己俸禄、发动绅民共同捐钱重栽桃花并禁止砍伐之事。

  (14)古村落底、外隘头。底、外隘头两村夹道而筑,古时建有公馆,开设店铺,热闹非凡。现存几座公馆、店铺的旧址。在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古时的坑道和防御设施。在外隘头村的村头,有一株极具观赏价值、并有500年历史的“七仙女”银杏古树。

  在外隘头村子中还有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两层欧式建筑,是昔日外国传教士建造的避暑别墅。

  (15)公凸头。公凸头位于外隘头与半岭之间的古道上,因其附近有山形状如公鹅之头而得名。道旁有一石,相传是浙南梁祝的故事——高机与吴三春患难中相会之处。

  (16)庆善寺。处于公凸头与到樊庄之间,为嘉庆二十四年重建。据《缙云县志》记载。此寺原为关帝庙,系一座道、佛教混合的活动场所。前后两殿,配左右厢房,是过往行人歇息的好场所,留有不少文人墨宝。殿门前有清嘉庆年间温州人捐款赞助庆善寺重修的一块石碑。殿内高悬“文明天配”和“民黎我得”两块匾额,在其木板门窗上悬挂着长短不一的三幅对联:“看过客三千相逢萍水,望此山一半不革便桃源”;“桃花岭足迹重径半世奔驰知不免山灵笑我,桂香时首台沗摄百为待理期无女鬼父母斯民”;“五云福地仍依旧,桃花半岭焕然新”。对联现收藏缙云博物馆。

  (17)古村落樊庄。古道穿村而过,村中现留存有古店铺、古凉亭等旧址。

  (18)荆坑村。荆坑为坑名,坑两边荆棘丛生,由此得名,村名也由此而来。现改名“金坑”。 村内有冯公庙、石拱桥、沈氏宗祠等古迹。

  (19)冯公庙。位于古道桃花岭脚荆坑村东,为纪念开山辟路的善士冯大杲而建。庙宇三间两进,门口有楹联“红树青山冯公古庙,桃花流水福地荆坑”;庙中塑有 “平水大王冯公像”。清沈鹤和有诗云:“神功鬼斧想冯公,凿破巉岩路始通。岭锡芳名题似实,山多古迹话难穷”;“伊人虽杳铭功永,有庙长留食报隆。十里迢迢跻绝顶,桃花深入竹阴笼。”

  (20)古村落东渡。东渡为栝苍古道的必经之地,距缙云城南十里。这里西边有一山溪,从山谷中穿出,注入好溪,称荆坑,古道溯坑而上。东边有大鹏山、谢公岩、南岩诸胜。

  (21)东渡大桥。东渡大桥系清道光八年(1828)吕建始所建。建国以后几经修建,现为330国道上的一座重要公路大桥。

  (22)谢公庙。在古村落东渡镇雅村康乐园,曾建于雅村好溪对面大肚岩山脚,为纪念山水诗人谢灵运而建。李白诗云:“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