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大阿二阿三名字:历代咏历城诗辑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6:27

历代咏历城诗辑注

 

 

 

历城春日对酒

(宋)祖无择

百尺游丝拂面来,数枝红杏向人开。

眼前信美非吾土,且劝春风酒一杯。

 

 

东城

(元)赵孟颊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去春光总不知。

 

注:东城,主要指济南旧城东部现历城辖区一带。

 

 

四凤闸访辛稼轩故宅

(清)任弘远

南宋词流宅,当年讵隐沦。

可知持节地,不异拜鹃人。

古木飞黄叶,秋风动白藏。

谁将遗恨远,一水碧粼粼。

 

注:今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为辛弃疾故里,尚存辛家坟遗迹。20世纪90年代,陆续建成辛弃疾故居纪念馆,占地三十余亩。  

 

 

四凤闸访辛幼安故宅

(清)马履泰

自拔归朝气象雄,苍然十论动宸枫。

力营战垒凭天上,坐制潢兵落掌中。

衰景不胜烟柳恨,壮怀自听鹧鸪空。

即看亲倚红牙处,都付渔樵一笛风。

 

  

吊辛稼轩

(清)符兆纶

移币山左坏长城,书记胸中万甲兵。

只手封狼常缚贼,三牙飞虎更盘营。

中原和议金缯重,南渡偏安社稷轻。

故宅一廛空济上,东风惆怅杜鹃声。

 

 

过辛稼轩故居

(清)方绍伦

知音身后谢枋得,结交生前刘改之。

南渡诸臣主和议,几人泪堕杜鹃辞。

 

 

鲍山

(清)朱曾传

杯酒何能破旅颜?尘埃如雾两眉间。

黄金散尽知交绝,岁岁疲驴过鲍山。

行路何缘知仲贫,何知仲有白头亲。

痴儿一斗模糊泪,日暮空山哭古人。

 

注:鲍山在今历城区鲍山街道办事处境内,有新建亭阁,山下有鲍叔牙墓。

 

 

鲍山怀古

(清)马国翰

古人心迹问寒山,久把黄金视等闲。

天下才唯怜旧友,平生志不忘时艰。

千年荒径石苔碧,一带斜阳木叶殷。

谁过峰前为惆怅,西风空送鸟声闲。

 

 

鲍城

(清)董芸

东望鲍山驿路斜,荒烟落日起林鸦。

可怜交道今如土,谁把黄金铸叔牙。

 

注:历城东十五公里鲍山下,相传昔日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是鲍叔牙食邑所在。鲍叔牙墓亦在鲍山下。

 

 

重过鲍城

(清)石丹文

秋风秋雨鲍山行,千载重寻鲍叔城。

偏是襟怀劳怅望,能无意气动公卿。

深交不得嫌三逐,创霸须教展一生。

世上悬多知己感,分金仍与共功名。

 

 

夏日袭生过鲍山山楼

(明)李攀龙

长白山人本种田,谈经半住鹊湖边。

携来满瓮春城酒,乞得语生月俸钱。

倚槛四高沧海气,衔杯一望缙云天。

寻常鸡黍休嫌薄,不浅交情二十年。

 

 

秋日许郭殷见枉鲍山山庄

(明)李攀龙

玉壶春酒石榴殷,此日中林见往还。

惟是樽前几知己,那能不爱叔牙山。

 

 

魏使君过宿鲍山山楼分赋

(明)李攀龙

层楼风雨一登临,把酒重论十载心。

楚客岂须题白壁,鲍山犹自见黄金

褰帷上国风云满,伏枕中原日月深。

忽忆明光曾其被,那知萍梗到於今。

 

 

鲍山拜叔牙墓

(清)田雯

窈窕松路深,迢递成孤往。

雨湿乌角巾,花沾红藤杖。

遗迹不可寻,但听樵唱响。

 

注:叔牙墓在鲍山下,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鲍叔牙故里

(清)王夏

旧是高贤里,短垣禾黍深。

每经残碣下,无限故人心。

日暮客投宿,鸟鸣风满林。

萧然对尊酒,孤馆夜沉沉。

 

 

玉皇台杂咏

(清)陈永修

台近叔牙城,相传此阅兵。

春秋遗旧迹,宫殿起新楹。

古墓多村草,高山蔓野荆。

分金何处所,犹见故人情。

 

注:玉皇台在历城鲍山附近。

 

 

闵子祠

(清)范垌

五里城东讲孝堂,掇文崇实重伦常。

不须汶上逃名远,垄墓千秋俎豆香。

 

注:《齐乘》载,闵子祠在济南城东门外五里。宋熙宁七年,济南太守李肃之即墓前署祠立碑,苏子由作记,东坡书丹。闵子骞(前536一前487)春秋时鲁国人,名损,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以孝行名世,《二十四孝》中《鞭打芦花》主人公。

 

 

闵子书院

(明)陆釴

季氏今无邑,费公还有堂。

松楸汶水北,俎豆华山阳。

春草寒犹重,芦花絮不扬。

采菰聊驻节,仿佛见官墙。

 

注:据《大清一统志》载,闵子书院在历城县东五里闵子墓前,元天历间建,设山长。原址不存。

 

 

闵子墓

(清)马国翰

落日照寒松,烟墟寄遐想。

含情问石桴,古道生榛莽。

 

注:闵子墓园在济南百花公园西侧闵子祠内。

 

 

过闵子墓

(清)陈永修

古墓丛祠垂姓名,孝哉闵子死犹生。

行人叹息华阳路,芦荻花飞见性情。

 

 

锦阳川道中即事

(唐)高瑾

长桥漠漠阴崖下,野草萋萋古寺边。

柿叶正青秋未老,行人指点锦阳川。

 

注:锦阳川在今历城区柳埠一带。

  

  

锦阳川九塔寺观右史碑

(明)李攀龙

名山谐夙好,况复近吾庐。

岚影浮斜照,兹川锦不如。

空林双树老,寒塔九华疏。

一片头陀石,新文六代余。

 

注:九塔寺在今历城区柳埠镇。塔上有九顶,故名九顶塔。许右史作记碑尚存。

 

 

锦阳川感怀

(清)董芸

曾共刘郎把臂游,自言家住白蘋洲。

锦阳川上如相访,直到门前玉水流。

 

 

秋晚过玉水

(清)谢仟秋

一段天然画,晴寒眼倍明。

悬崖临玉水,远岸耸齐城。

潦尽舆梁便,风回雁阵惊。

印须欣即见,刻烛续诗盟。

 

注:玉水即锦阳川。

 

 

锦绣川

(清)任弘远

十里泻平川,春风绘锦绣。

属玉一双飞,翦得烟波绉。

 

注:锦绣川位于历城区南部山区,一名北川。从仲宫镇向东,直到西营镇南,泉水之胜.叠见层出。今有锦绣川水库、齐鲁第一大佛、红叶谷、金象山等景点。

 

 

锦绣川

(清)王钟霖

路到中宫别有天,真将锦绣裹东川。

人家入画藏红叶,山径开田引碧泉。

卧岭羊形遥似奕,穿林牛背稳于船。

桃源大好神仙福,偶问乡民转默然。

细赏秋容漫策骖,山村尚有古风含。

桑棉雨足矜衣暖,柿栗霜肥想蜜甜。

长养鸡豚家口给,生涯茶酒货肩担。

宽闲岁月忘炎冷,城市人来异事谈。

 

 

锦云川

(清)毕沅

日华霞彩映晴川,潋滟波光夺目妍。

试唤乌篷乘兴去,一篙撑上水中天。

 

 

注:锦云川在仲宫南,一名南川,山川争秀与锦绣、锦阳鼎踞其胜。

 

 

锦川烟雨

(清)牛天宿

东锦川连西锦川,两川景物各悠然。

桑麻掩映龙蛇影,丘壑平分杨柳烟。

细雨霏微山岫外,轻云缥渺玉楼前。

看来到处堪图画,把酒高歌欲向天。

 

注:锦川,泛指历城南部山区锦绣川、锦云川、锦阳川等河川。

 

 

锦川烟雨

(清)钟运泰

登高频极目,积雨暗平芜。

林木时隐见,楼台间有无。

诗惭摩诘句,景列米家图。

对此添余兴,劳人自不孤。

 

 

昔我游齐都

(唐)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注:华不注,即华山,又名金舆山。在历城区华山镇境内。《左传·成公二年》鞍之战:“齐师败绩.(晋)逐之,三周华不注。”即此。《历乘>载:元代山前华山道院曾有该诗刻石。此诗原无题目,多以”古风”记之,原诗二十行,此为节录。

 

 

登华感赋

(宋)曾巩

虎牙千仞立蛲蠼,峻拔遥临济水南。

翠岭漱风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

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

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

 

注:据《魏书·地形志》载,“历城有华不注山,华泉”。其山直如笔。

 

 

登华不注望鲍山

(宋)曾巩

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

若道人心似矛戟,山中那得叔牙城。

 

 

华不注山

(金)元好问

元气遗形老更顽,孤峰直上玉孱颜。

龙头突出海波沸,鳌足断来天宇闲。

齐国伯图残照里,谪仙诗兴冷云间。

乾坤一剑无人识,夜夜光芒北斗殿。

 

 

华不注

(元)赵孟颊

抱膝独对华不注,孤襟四面天凤来;

泉声振响暗林壑,山色滴翠落海苔。

散发不冠弄柔翰,举杯白月临空阶。

有时扶筇步深谷,长啸袖染烟霞回。

竹林深处小亭开,白鹤徐行啄紫苔。

羽扇不摇纱帽侧,晚凉青鸟忽飞来。

 

注:赵孟颊在济南任职时所作,诗刻原石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华不注行

(元)郝经

昆仑山巅半峰碧,海风吹落犹带湿。

意气不欲随群山,独倚青空迥然立。

平地拔起惊孱颜,剑气劲插青云间。

济南名泉七十二,会为一水来浸山。

我来方作鲸川游,玉台公子邀同舟。

君山浮岚洞庭晚,小孤滴翠清江秋。

酒酣兴极烟霏昏,鱼龙惨淡回山根。

少陵不来谪仙死,举杯更欲招其魂。

魂兮不来天亦老,元气崔嵬山自好。

超超绝顶凌长风,注目东溟望蓬岛。

 

 

望华不注

(明)王世贞

华不注何崎岖,青天削立峰岑。

寄语三周铁骑,何如一杖登临。

冠盖人人白雪,生涯处处青山。

莫怪攀龙任酒,王生犹在人间。

 

 

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山绝顶

(明)李攀龙

中天紫气抱香炉,复道金舆落帝都。

二水遥分青嶂合,一峰深注白云孤。

岱宗风雨通来往,海色楼台入有无。

不是登高能赋客,谁堪洒酒向平芜。

 

 

华不注

(明)方文

历城东南隅,故有华不注。

晋师逐齐侯,三周即此处。

其山拔地起,四面无依附。

孤峰秀插天,娟娟入云雾。

我来恣游览,艰险殊不顾。

磲砑千万石,上下无一树。

远望如芙蓉,菡萏未开露。

所以名华不,古人亦善喻。

今人罕识字,相呼失其故。

赵李乃词宗,如何音亦误。

 

 

华不注下作

(明)赵宪

插天突兀表孤岑,一朵芙蓉出万寻。

不借因依成峻拔,自标骨格树奇嵌。

层层螺髻云烟袅,簇簇蚕丛岁月深。

会有仙人赤松子,借骑白鹿上头吟。

 

 

登华不注

(明)叶承宗

我爱华不注,兹峰何秀特。

奇峦变形势,怪石殊颜色。

鸟道荒蔓萦,虫迹积雨泐。

悬崖疑无倚,叠嶂如相逼。

探奇历岖嵌,转径入幽仄。

逡巡履峰脊,攀援摩山肋。

凭高发长啸,遇坦得小息。

旁瞩鹊峰联,俯瞰清河直。

日夕野风发,为我生羽翼。

闻有赠鹿翁,求之不可得。

徙倚晚烟中,旷怀谁复识?

 

 

华不注

(明)刘敕

乱石堆云立,孤峰入碧天。

杯浮银汉水,袖挽海门烟。

帆影清流外,湖光落照边。

好乘白鹿去,蓬岛觅群仙。

 

 

华不注山晴望

(明)许邦才

飓紫芙蓉第一枝,层层吞吐弄奇姿。

斜阳倒影明湖处,还似当年二匝时。

 

 

望华不注山

(清)铁保

危峰铁立势嶙峋,瘦削荚蓉济水滨。

岳麓冈峦通地脉,海天风雨变秋曼。

齐师战已迷陵谷,李白诗犹动鬼神。

搔首丹梯登有日,招邀多士蹑清尘。

山顶笄摩古雾蒙,虎牙千仞插高穹。

文章有待搜罗后,山水先归鉴赏中。

七十泉多疏灏气,六千卷合验雄风。

金纰刮处余青眼,拾级单椒瞰大东。

 

 

登华不注山

(清)董芸

芙蓉绿秀雨中鲜,俯视齐卅九点烟。

何处仙人骑白鹿,乘风一问李青莲。

 

 

登华不注山怀古

(清)任弘远

翠削芙蓉四望通,销沉今古等飘蓬。

岱云海色微茫外,城堞湖烟指顾中。

不见仙人乘白鹿,空留涧河旋秋风。

年来只有华杨柳,和雨和烟岁岁同。

 

 

华不注

(清)黄景仁

卓地青莲忽千仞,

虎牙森立羊肠纡。

更无山附始知峻,

尚许客登何患孤!

壮士三周解鞍战,

谪仙一去荒齐都。

试从绝顶俯下界,

便是匹练丛花图。

 

 

十月济阴道中望华不注

(清)张应昕

众山皆如睡,青牛卧不起。

惟见一峰孤,特立夕阳里。

单椒披冻云,摩天粲不齿。

上有往来人,疑是赤松子。

 

 

华不注晴望

(清)蒲松龄

城里看山山愈幽,依微城畔雨初收。

楼台影浸花千亩,烟水晴归鹭一洲。

人在木兰俱是客,月来香国更宜秋。

轻桡去向寒烟外,醉拍红桥又放舟。

 

 

华不注

(清)王士祯

天半落空青,孤峰削翠屏。

云霞纷罨霭,洞壑秘神灵。

吊古思仙棹,探奇验水经。

登临近重九,风日接沧溟。

 

 

戊辰人日雪行华山下作

(清)王士祯

吾州最爱华不注,白日青天卓虎牙。

一夜山中三尺雪,晓来失却青莲花。

忽雷闸下流澌急,华岩宫前云雾遮。

转忆石帆亭子畔,老梅寒竹斗横斜。

 

 

过华不注山

(清)阮元

两年山下记行踪,秀泽单椒磴百重。

南渡济流初起岳,北离岱麓独成峰。

三周人与车声远,九月秋如画色浓。

不是睨湖开晓镜,鄂跗谁照碧芙蓉。

 

 

华不注道中怀边华泉先生

(清)张元

历下称诗宿,尚书沈杜俦。

敦盘分北地,宗派启东州。

墓道风烟断,华泉芦荻秋。

遗文传海岱,永赖砥横流。

 

 

华阳宫

(清)董芸

当窗削出绿芙蓉,占断华阳第一峰。

涧道远随流水去,岩扉疑有白云封。

高歌且贳村中酒,短榻初闻定后钟。

回首风尘空扰扰,几人林下得从容。

 

注:华阳宫北依华山,南临镜光湖,金定四年全真教宗师丘处机弟子陈志渊所建。

 

 

终公镇怀古

(元)朱倬

济南南入南川迥,聚落依微夕照边。

万壑树思奇木对,三家村说请缨贤。

伏生同里还遗老,贾傅先朝亦少年。

横草论功竟何补,凿空只得比张骞。

 

注:终公即终军(公元前140年一112年),字子云,西汉时期青年外交家。历城区仲宫镇仲南村即终军故里,古称“终翁聚”。

 

 

终军村

(清)马国翰

言寻汉碣来,直入深山去。

槲叶影萧萧,遗村不知处。

 

注:终军故里历城区仲宫镇仲南村又名终军村。

  

 

终翁聚

(清)董芸

出关慷慨弃绵生,故里终翁旧有名。

毕竟戈船劳汉将,少年多事请长缨。

 

注:历城区仲宫镇仲南村即终军故里,古称“终翁聚”。

 

 

白雪楼

(明)李攀龙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完解浮大意,片影飘摇落酒杯。

 

注:嘉靖三十五年,李攀龙升任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因不能忍受陕西巡抚倨傲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拂衣辞官,回家乡筑白雪楼,隐居唱和。白雪楼故址在历城区王舍人庄东北隅,东距韩仓村十里。  

  

 

九日登楼

(明)李攀龙

白雁黄花处处秋,鲍山风雨独登楼。

忽惊返照湖中出,转见孤城水上浮。

多病恰堪成卧隐,浊醪正足抵穷愁。

先生懒作东篱会,可但交情老自休。

  

 

访李于鳞幽居晨起登楼作

(明)冯惟讷

百尺高楼际晓攀,不知身世在人寰。

云边黛色连沧海,天外笳声落断山。

横逸文章千古事,沉冥丘壑几人闲?

秋来蓬阙金光满,时有卢敖跨鹤还。

    

 

登白雪楼怀于鳞

(明)边习

泺源风景冠齐州,更筑诗豪白雪楼。

人拟古今双学士,天开图画两瀛洲。

云间黄鹤还飞去,海上沧波欲倒流。

聚散存亡余感慨,转怜花鸟不知愁。

 

 

寄题李于鳞白雪楼

(清)王世贞

平楚苍然万木齐,嵯峨飞阁岱云低。

峰头玉蕊春长在,槛外金茎夜不迷。

赋就梁园无左席,书来郢曲有新题。

何人强责元龙礼,不遣青尊吾辈携。

  

 

寄题白雪楼

(清)王世懋

西北高楼天际看,美人清夜自凭阑。

悲风忽送双鸿起,飞霰遥从万树残。

彩笔纵横摇岱色,绨袍萧瑟上春寒。

登高莫作江南望,郢曲于今和正难。

 

 

韩仓道中怀李沧溟

(清)张元

落日韩仓道,怀贤惨客颜。

诗名犹白雪,墟里但青山。

七子琴樽冷,千秋林壑闲。

惟余幽涧水,日夜送潺缓。

 

 

寄凭吊先贤意过王舍庄吊李沧溟

(清)刘大绅

鹊华山色峙秋阴,白雪高楼不可寻。

一代才名争俯首,百年訾议少平心。

已无通子愁难尽,未嫁樊姬恨转深。

只惜四溟真国士,如何中道弃遗簪。

 

  

拜沧溟先生墓

(清)朱畹

泺口二三里,沧茫秋草烟。

楼还高白雪,名片比青莲。

恨有樊姬在,业无通子传。

华泉相望处,千古两荒阡。

 

 

白雪楼

(清)翁方纲

楼名仍白雪,树古带寒塍。

七子才谁竞,三泉槛借凭。

后贤犹仰止,前辈想飞腾。

神韵重拈得,高弥百万层。

 

 

都泉

(元)朱倬

稻池林壑太幽偏,柳埠人家近市廛。

最是都泉好风景,山花如绣锦阳川。

注:都泉现名突泉,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突泉村内。

 

 

突泉

(明)晏壁

遥望仲宫升里余,清泉都汇鹊山湖;

齐城大旱作霜雨,一滴能苏万物枯。

 

注:突泉古名都泉,位于历城区柳埠镇突泉村内。

 

 

白泉

(明)晏壁

槐庭秋水色泓澄,体孕金天玉雪清;

月夜看来疑素练,纤尘不染胜瑶琼。

 

注:白泉,古称白泉河、白野河,在今王舍人镇纸房村北侧。声如隐雷,多涌白沙,故名。

 

 

白泉晚眺

(清)马国翰

踏过绿溪阴,芳郊春正深。

夕阳流远野,归鸟度疏林。

登陇闲翘首,听泉静会心。

相逢樵牧子,畴侣自招寻。

 

 

过白泉即景有感

(清)陈永修

不见沧溟精舍开,名泉依旧水潆洄。

一行鸥鹭冲烟起,两点鹊华浮黛来。

惆怅营城无剩迹,伤怀粮冢有余哀。

稻畦荷荡湖田阔,独立苍茫残照催。

 

 

苦苣泉

(明)晏壁

泉名苦苣一河清,万事成由清苦成;

寤寐不忘冰蘖操,菜根咬得见高情。

 

注:苦苣泉位于历城区袁洪峪内北侧崖下,金,明,清三代均被著录。

 

 

圣水泉小憩

(清)陈超

秋水夕阳活,寒汀烟自生。

野花相约放,溪鸭唤群行。

亦欲摩棋垒,何如斗酒兵?

清谭都觉赘,妙悟在泉声。

 

注:圣水泉位于历城区锦绣川办事处红叶谷兴教寺内,因传泉水有灵气,饮之长寿而得名。

 

 

游圣水泉

(清)陈超

水云忽乱飞,观之乃瀑布。

波溅鸭背湿,石击人影怖。

于焉澹世情,兼兹惬心素。

水风寒不知,予怀有深慕。

 

 

龙门泉

(明)晏壁

西望龙门海藏画,香泉一脉透齐东。

桃花浪暖春三月,鹃化鹏程九万风!

 

注:龙门泉在神通寺东,一名龙泉。洞门半掩,石龙半露,水自中出,流入锦阳川。

 

 

车泉

(明)晏壁

汉家闻有七香车,历下车泉爱可嘉;

金井辘轳声轧轧,夕阳芳草噪寒鸦。

 

注:车泉位于历城区仲宫镇车川村,金代以来均被著录。

 

 

驴山

(清)范坰

古来长耳得称公,恼乱僧厨壁画工。

果老瑶池春宴罢,空山留影月明中。

 

注:驴山,在华不注山北二里许,山不甚高,壁上现一驴形,色微白.长鞑短辔,矫耳鸣风,极生动之至,故名驴山。

 

 

神通寺

(明)李攀龙

相传精舍朗公开,千载金牛去不回。

初地花间藏洞壑,诸天树杪出楼台一

月高清梵西峰落,霜尽疏钟下界来。

岂谓投簪能避俗,将因卧病白云隈。

 

注:神通寺在历城柳埠镇青龙山麓,其东有隋大业七年所建四门塔,相传朗公曾在此建精舍。今已重修。

 

 

神通寺

(明)许邦才

百里泰山阴,千年号宝林。

诸天闻说法,初地问安心。

古殿松声合,长廓月色深。

梦醒禅榻寂,清磬下云岑。

 

 

神通寺

(清)董芸

朗公精舍古神通,劫火烧残五代空。

惟有四门孤塔下,长松九顶尚青葱。

 

 

朗公谷

(清)马国翰

来过琨瑞山,空忆朗公迹。

满峪梨花开,盈盈香雪白。

 

注:僧朗,俗姓李,冀州人,西晋高僧佛图澄弟子,世称朗公。于前秦皇始元年建朗公寺,为山东最早的佛教中心,后更名为神通寺。后以八十五岁高龄圆寂。今长清灵岩寺曾为神通寺下院,有一峰酷似僧人之形,俗称为”朗公石”。

 

 

朗公谷

(清)朱曾传

石龛旧以朗公名,公去年年草木青。

飞雨漫天三里暗,蜕龙余骨一山腥。

秦人无意逢渔父,蜀道何缘出五丁。

臣醉不知归去晚,月光初上第三棂。

 

 

九塔寺

(清)董芸

九塔陵空插碧霄,齐城烟树郁岩竟。

空余一片头陀石,右史雄文压六朝。

 

注:九塔寺在历城柳埠镇灵鹫山,旧寺已废。寺内有塔,塔顶有小塔九座,故名九顶塔。

 

 

云台寺

(明)李攀龙

古寺马蹄前,荒山断复连,

阶危孤石倒,崖响乱泉悬。

乔木堪知午,回峰欲隐天。

不因许元度,谁得此攀缘。

 

注:云台寺在历城区港沟镇桃花岭,一名天井寺,依涧筑台,依台筑寺。下有甘泉。

 

 

云台寺

(清)王初桐

云台寺前云半遮,桃花岭上桃初花。

山僧只在翠微里,卧听石泉流白沙。

 

 

桃花岭

(明)李攀龙

一渡桃花岭,烟霞处处新。

纵迷源上路,犹似武陵人。

 

注:旧志载,桃花岭在燕棚窝南,大涧岭西南,北为麻搭岭。现属历城区港沟街道办事处。

 

 

与侯百里、刘廉坡登卧牛山

(清)李沧瀛

卧牛高耸碧崔嵬,蜡屐同登望眼开。

人海河流于曲折,近城山势并纡回。

旧时仙迹何人访,此日骚坛几辈来。

杰阁凭临吟未就,松涛岚影助诗材。

 

注:卧牛山在今历城区华山镇卧牛山村,为“齐烟九点”之一,因近年石料开采已不复旧观。

 

 

登卧牛山

(清)刘伍宽

如此春光有几回,相将蜡屐陟崔嵬。

林中河水萦衣带,天外华峰落酒杯。

仙迹茫茫遗故垒,文星耿耿傍层台。

老怀未竞输红杏,还可当风笑口开。

 

 

望卧牛山

(清)徐子威

驴背望微茫,悠然古道旁。

青牛高卧处,云水淡斜阳。

 

 

卧虎山下作

(清)钟延瑛

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

何年老境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涧。

风林不啸客魂悸,云根欲动牙影悬。

我行过此夕阳下,时有耕夫犁墓田。

 

注:卧虎山在今历城区仲宫镇,山下有水库。

 

 

登历城县学高楼

(清)施闰章

海内昔全盛,历下多巨公。

华泉高唱发,沧溟著作雄;

殷许相羽翼,倡和成宗工。

萧条近百载,零落如飞蓬。

图史付兵革,茂草沦鼓钟。

攘攘游侠几,白眼羞章逢。

有美二三子,拮据守雕虫。

梪褐揖长吏,青毡无宿春。

儒冠不复辨,斯文竟鸿蒙。

补苴备俎豆,缔构及学宫。

凭高骋予目,叠蠛何巍楗。

霜严凋古柏,飙急响枯桐。

惟余华不注,万古青芙蓉。

尼山亦孔迩,孰使吾道东?

劳歌聊见志,寄语云中鸿。

 

 

万卷楼

(清)任弘远

水云漠漠少人游,更有谁知万卷楼。

满壁图书随劫火,百年遗像拜风流。

斜风细雨侵荒苑,剩水残山锁故丘。

回首当年吟眺处,古槐蝉噪一林秋。

 

注:万卷楼,边贡所筑别墅,在张马泊。嘉靖十一年遭火灾,所藏图书焚烧殆尽,诗人痛苦异常,遂发病卒,终年五十七岁。

 

 

城东村景物

(清)朱照

柳杏行间门径幽,短桥浅水小清流。

没鸦麦野青无际,十里春山见卧牛。

 

注:此诗描写今历城区华山镇卧牛山-带风光。

 

 

过访灵鹫寺

(清)陈永修

不知灵鹫寺,一径净通幽。

客少坡仙侣,僧多岛佛俦。

华严开法界,香积际清修。

薜荔悬高阁,同吟最上头。

 

注:灵鹫寺在历城东邢村,始建年代不详,有明重修碑。

 

 

游南山过梯子岭

(清)朱照

梯子竖危峰,白云时半封。

斜阳余草际,苍藓断人踪。

致我高千仞,看山得万重。

重重天姥髻,百里尽芙蓉。

 

注:梯子岭又名梯子山,在历城西营镇境内,海拔九百多米,为济南最高峰。

 

 

长城岭

(清)董芸

万壑千岩一望迷,长城岭上碧天低。

至今汉帝黄金杏,不减张公大谷梨。

 

注:长城岭,位于历城南部与泰安交界处,西起柳埠镇端岭上清凉台,东至西营镇东南岭四界首,全长八百余米。据载该城墙建于战国时期,以备楚兵破鲁攻齐之防守。山梁峭壁悬崖,山口城墙矗立,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暮行沟堤上

(清)陈锦葵

万颂膏腴雨乍晴,麦畦添淤不须耕。

洼心水满入天际,华不山高与地平。

拍岸浪雕新埝土,隔堤风战大河声。

遥遥莫诵清人赋,日落还骑款段行。

 

注:此诗写黄河历城段景象。

 

 

稻屯

(明)王象春

每怜舟至稻屯回,七闸连环未尽开。

华岫隔湖如唤客,明朝截雨上山来。

 

注:稻屯,地名,与华山隔湖相望。

 

 

读书堂

(清)范坰

停车欲访读书堂,阑阅喧阒旧碣亡。

空记熙宁题逸老,白云红树舍人庄。

 

注:据《重修读书堂记》载,宋熙宁年间王舍人庄曾有读书堂,乃宋代龙图阁直学士张掞旧隐处,有苏东坡题“读书堂”三大字。张掞(996—1074),字文裕,历城王舍人庄人。宋代名士,性笃孝,曾知益都、掖县,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后以户部侍郎致仕。

  

  

七里河路上

(清)王德容

绕郭乱山楼,麦肥三月雨,

沙陌人无迹,斜阳西望处,

春郊处处耕。桃艳一村晴。

石桥车有声。烟树郁东城。

 

 

过七里河友人山居

(清)朱畹

迤逦城东路,断桥流水漫,

曲径埋红叶,应知素心侣,

闲游乘兴过。乱石夕阳多。

柴门掩绿萝。待我共高歌。

 

 

行经七里堡

(清)陈锦葵

十年争识陆沉灾,天上黄河去复回。

太史大书齐有水,比闾惊见里而栽。

重渊示警龙先跃,华表求仙鹤未来。

寄语南山休孟浪,小清填淤可曾开。

 

 

还乡店道中

(清)钟延瑛

远烟横带水,向午转苍茫。

翘渚冰疑鹭,眠云石似羊。

归迟惊岁晚,村僻问途荒。

好在芙蓉影,亭亭笑客忙。

 

注:还乡店又名韩家店,地属历城区华山镇。

 

 

卖黄芽菜

(清)王初桐

祝店韩仓路平平,一帆风饱小车轻。

车车齐载黄芽菜,推到城中天乍明。

 

注:祝店现为历城区东风办事处祝甸社区,韩仓位于郭店镇西三公里。旧时两地居民多以种菜为业,每天推车到城里卖菜。

 

 

双井道中

 

北风驱雁冷云斜,衰草寒烟亦可嗟。

唯有柿林牵老眼,离离红点野人家。

 

注:双井村现属历城仲宫镇。

 

 

雨中别家过八达岭作

(清)钟延瑛

贫病生为祟,琴书倦更游。

有山难就隐,小别亦凝愁。

客子占晴鹊,家人祝雨鸠。

盘空九折磴,跋马重回头。

 

注:八达岭在历城区仲宫镇高而办事处境内,下有水库。

 

 

通济桥道中

(清)李僩

杨柳绿阴合,一竿挑酒旗。

日斜鸦舅乱,烟暖稻孙肥。

鲈脍悲张翰,文章愧陆机。

眼看春色晚,惆怅未能归。

 

注:通济桥在回横闸东北偏,道光五年重修,今位于历城区仲宫镇。

 

 

秋日过王舍人庄

(清)彭云鹤

叶落西风满目秋,停鞭久立鲍山头。

浮岚滴翠依然在,不见当年白雪楼。

 

注:王舍人庄今为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驻地。

 

 

过檀道济粮冢

(清)马国翰

沙印肖兜鍪,南军此唱筹。

年年苔蔓绿,不忍说江州。

 

注:历城区鲍山街道办事处梁王村有土丘,传为檀道济唱筹量沙处,村人谓之粮冢,历代有诗咏颂,今已无存。檀道济为南朝宋将领,元嘉八年攻魏,粮尽,命士卒唱筹量沙,以仅有余粮覆沙上,佯示粮足,以惑魏军。后带队从容出走。  

 

 

粮冢

(清)董芸

萧萧故垒暮云平,食尽量沙剧战争。

可惜弓藏高鸟在,公然万里坏长城。

 

 

梁庄

(清)王初桐

梁庄春草绿纤纤,粮冢依稀数点尖。

风俗尚传檀道济,只无祠庙可观瞻。

 

注:梁庄即今历城区鲍山街道办事处梁王村。

 

 

歌者李苏苏

(宋)祖无择

歌妙累累若贯珠,历城唯只数苏苏。

何当更唱阳春曲,为尔今宵倒玉壶。

 

注:李苏苏,当时名歌妓。

 

 

 

 

 

 

 

 

 

 

 

 

 

 

 

 

附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宇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曾长期在任城(济宁)居住,一度隐居徂徕山。诗风飘然超世、雄奇豪放,世称“诗仙”。唐天宝四年,与诗人杜甫相遇,结伴同游齐州(今济南),在济南紫极宫,请著名道士高如贵主持入道仪式,游历济南名迹。有《李太白集》。

 

祖无择(1006-1085),字择之,上蔡人(今河南省)。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为人好义,笃于师友。亦工诗。登进士高第,官济南郡守、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部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著有《龙学文集》,《宋史》有传。

 

曾巩(1019-1083),江西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五年任齐州(济南)太守。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传世。

 

元好问(1190一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通经传,工诗文,颇负重望,有“诗史”之称,词近苏辛。著有《遗山集》、《中州乐府》等。

 

郝经(1223-1275),原籍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后迁至陵川(今属山西)。由金入元,官至翰林待读学士。元世祖时,佩金虎符,充任国信使,出使南宋时在济南停留。著有《春秋外传》、《陵川集》等。

 

赵孟颊(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至元二十九年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任职三年,兴教育,平冤狱、轻刑罚、与民休息。政务之余,饱览济南山川风貌,在济所绘《鹊华秋色图》成为千古佳作。咏诵趵突泉诗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更是家喻户晓。

 

朱倬,元代诗人,著有《遁斋诗稿》。

 

晏壁,字彦文,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代文学家。明成祖永乐二年出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其间,游赏济南各处名泉,选取其中七十二处,作题咏历下名泉诗。其咏趵突泉诗中有“趵突独称第一泉”句,后人因之称趵突泉为“第一泉”,并刻石于泉畔。

 

陆釴(1494~?),字举之,号少石子。浙江鄞县人。明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初年,以忤当权者被贬为湖广佥事,转山东副使督学政。锐志问学,尽览经史百家,为文奥衍宏畅,诗则温醇而典婉,有晋唐之风。著有《少石子集》十三卷等。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历城韩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嘉靖十九年乡试第二名,后赐同进士出身。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顺德知府。嘉靖三十五年,升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不久,因不能忍受陕西巡抚倨傲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拂衣辞官。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与谢榛、                 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影响及于清初。有《沧溟先生集》传世。

 

冯惟讷(? -1572),字汝言,山东临朐县人,与其兄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都以诗文著称,官至光禄寺卿。著有《光禄集》等。

 

边习,明代历城人,边贡次子。能诗,有《边仲子诗》一卷。

 

赵宪,明代贡生,曾任山东东昌府照磨。

 

许邦才,字殿卿,明代历城人,居济南府城布政司街。年少读书时与李攀龙、殷士儋为友。嘉靖二十二年举乡试第一,授赵州知县,未到任,改调永宁知县,后迁德府长史,勘验牢狱。嘉靖四十二年转周府右长史,赏加四品服俸。善诗文,常题诗于山林庙宇,诗风追随李攀龙。著有《瞻泰楼集》、《海右唱和集》、《梁园集》。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明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才学富瞻,工诗、古文,与李攀龙等六人合称“后七子”。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艺苑卮言》、《弇山堂别集》等传世。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别号麟州,时称少美,江苏太仓人。明“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之弟。好学,善诗文。有《艺圃撷余》、《王奉常集》。

 

刘敕,字君授,明朝历城人,曾任陕西富平知县。崇祯年间,编纂历城第一部县志《历乘》。雅好辞赋著书数十种,有《白鸥集》、《海岱吟》、《苦吟集》、《历秉》等传世。

 

    王象春(1578-1632)原名王象巽,字季木,号虞求,别号湖居士,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诗宗“前后七子”。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与钱谦益同年。后来济南,在大明湖百花洲购得李攀龙旧居为家,又筑“问山亭”自娱。作《齐音》(又称《济南百咏》)一百零七首,济南山水湖泉题咏殆遍。后长期任职南京, 天启五年被“阉党”削职回籍,于崇祯五年病卒。诗文结集为《齐音》、《问山亭集》。

 

叶承宗,字奕绳,顺治丙戌进士,官历城县令,著有《泺函集》、《百花洲传奇》。

 

方文(1612-1669),字尔止,号明农,安徽桐城人。顺治时隐居金陂(今南京市)。工诗,有《盒山集》。

 

牛天宿,字觐薇,号次月,清顺治己丑进士,官琼州(今海南海口市)知府。著有《毓秀馆草》、《百僚金鉴》等。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蠖斋,安徽宣城人。清初学者、诗人。早有文名,康熙年间应博学鸿词科,官至侍读,参与纂修《明史》。

   

    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有《渔洋山人精华录》、《蚕尾集》、《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渔洋文略》、《渔洋诗集》、《带经堂集》等传世。

 

田雯(1635~1704),字紫纶、子纶、纶霞,号漪亭,晚号蒙斋,清代德州人,康熙三年进士。工诗善文,自成一家。历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卿、江苏巡抚、贵州巡抚、刑部侍郎、户部侍郎等职。康熙四十年以病乞休回籍,因羡慕济南风景,卜居济南大明湖畔,对济南名胜多有题咏。有《古欢堂集》、《长河志籍考》、《诗传全体备义》等行世。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宇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淄博市)人。一生多次到济南参加乡试,屡试不中。能诗文,善俚曲,著有《聊斋志异》《聊斋诗集》。

 

任弘远,字仔肩,号泺湄。祖籍河东(今属山西),清初随其祖父到济南定居。幼负轶才,性好吟咏,不求仕进,壮游四方。有“济南景色异他郡,城外青山城内湖”佳句。著有《鹊华山人集》、《见山亭集》、《趵突泉志》等。

 

张元,字殿传,号榆邮,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雍正四年乡试第一名,有《绿筠轩集》。

 

王初桐(1730~1821),字子阳,清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七年先后任齐河县丞和新城、淄川知县,客籍山东,为官五年有余。著有《资治通鉴考证》、《路史正讹》、《济南竹枝词》、《海右集》等,为著名诗人阮元、王昶所推重。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等。

 

马履泰(1746 -1829),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字秋药,又字叔安,号菽庵。乾隆丁未进士,官至太常寺卿。工书画,善谐谑,品学为时人所重。著有《秋药庵诗集》。著名学者阮元在济任职时,马履泰主讲泺源书院,二人常有诗酒唱和。

  

朱曾传,字式鲁,济南人。乾隆二十一年举人,有诗名。

 

铁保,字治亭,号梅庵,又号梅花庵者等,生于清乾隆十七年,满洲正黄旗入。乾隆三十七年迸士。授吏部主事,袭恩骑尉世职。嘉庆间,历任漕运总督、广东巡抚。嘉庆八年正月,调任山东巡抚。

 

钟延瑛(?-1834),济南人,字仲玮,号退庵,有诗名。乾隆三十五年举人。曾任通判、知县等职,后辞官家居,著有《退轩诗录》等。

 

刘大绅,字寄庵,云南宁州(今华宁)人。清代乾、嘉、道间著名学者、诗人。清乾隆四十八年任山东新城(今桓台)知县,在山东为七品小官十多年。回到故乡宁州后,在城西青龙潭建茅屋居住,取名“潭西草堂”,并自号“潭西老人”。 嘉庆十八年,云贵总督延请其担任五华书院的山长。其诗 “以陶为宗”,有咏梅和咏菊诗两百余首诗。有《寄庵文抄》和《寄庵诗抄》传世。

 

 

    毕沅(1730-1797),字攘蘅,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进士出身,累官至湖广总督,曾于乾隆五十九年任山东巡抚。善诗文,通经史,对金石、地理有研究。著有《灵岩山入诗集》、《经训堂诗文集》、《续资治通鉴》等。

 

董芸,宇香草,号书农,清代嘉庆三年举人。长期居住济南,效王象春作《广齐音》一百首,有《半隐园诗集》行世。

 

 

阮元(1746-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在经史、数学、历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道光二十九年卒于扬州康山私宅,谥“文达”,享寿八十六岁。著有《三家诗补遗》、《考工记车制图解》、《诗书古训》、《仪礼石经校勘记》、《儒林传稿》、《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疑识》、《定香亭笔谈》、《小沧浪笔谈》、《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编纂《经籍籑诂》、《皇清经解》、《两浙金石志》等。

 

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一生怀才不遇,四方奔波。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客死他乡,年三十五岁。诗学李白,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亦能词。有《两当轩全集》。

 

符兆纶,字雪樵,号卓峰居士,江西宜黄人,道光二年举人,历任福清、屏南、建阳知县,去官后居福州。江弢叔《伏敔堂诗录》收与符兆纶唱酬之作多首。

 

陈超,字元圃,历城人。道光壬辰举人,有《元圃诗抄》传世。

 

马国翰(1794-1857),字词溪,号竹吾,历城南全福庄人。道光十一年中试第三名举人。历任陕西敷城、云阳等地知县,后升任陇州知州,著名文献学家,著有《玉函山房辑佚书》、《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诗集》等。

 

陈永修,字子慎,清代历城人,六品衔候选训导,恩贡生。家居今王舍人镇至殷陈村一带。曾从学马国翰于鲍山黄石寺,肆力古文辞,博雅工诗,为晚清济南颇具才华的乡土诗人。咸丰十一年,捻匪犯境,辅佐举人陈大鹏率乡团御贼。年七十馀卒。著有《鲍西楼诗草》、《鲍西楼文抄》、《平陵齐音》、《花令诗草》。

 

    范垌,字伯野,清代济南诗人。与友人周乐、何林泉、谢焜等创立鸥社,推为盟主。曾将七十二泉品题一遍,故自号品泉生。补王象春《齐音》、董芸《广齐音》之不足,著《新齐音风沦集》。论诗主张继承明代济南诗人边贡、李攀龙的遗风,以盛唐为宗,尤其推崇杜甫。曾做杜甫戴笠小像,每年四月十九日杜甫诞日,仿照杜甫浣花故事为其祝寿。

 

王德容,号秋桥,清代济南诗人,居鹊华桥东,与周乐并称“历下二老”。其诗清粹和适、源出摩诘。有《秋桥诗选》、《秋桥诗续选》、《历下竹枝词》传世。

 

朱照,字晓村,别号齐右乡人,历城人。能诗,画工山水,足迹遍大江南北,名噪一时。寿至八十三。有《锦秋老屋诗草》传世。

 

朱照,字晓村,晚号齐右乡人,济南人,监生。工诗善画,不求仕禄。著有《锦秋老屋稿》等,其著述中对济南山水景物考辨甚详。

 

王钟霖,字雨生。官蓟州盐运分使。工书能诗,趵突泉畔“第一泉”刻石为其所书。著有《黄雪香斋古文诗抄》、《济南七十二名泉考》,编纂《国朝历下诗钞》。

 

    李沧瀛,字东溟,阳丘人。官蠡县知县,著有《海樵诗钞》。

 

李僩,清代济南诗人,其诗酷似李攀龙,与友人范坰、周乐、何林泉、谢焜等创立鸥社,有诗集十二种。

 

徐子威,字云焦,号野泉。祖籍江苏常州,其父至山东为幕宾,遂定居济南。

 

彭云鹤,清代济南诗人,著有《林于未定稿》。

 

朱畹,原名宁,字敉人,号虚谷,历城人,诸生。有《红蕉馆诗钞》。

 

高瑾,字文贡,又字山颜,号留夫,山东历城人,贡生。

   

    刘伍宽,清代济南人,字蒲若,号此亭,五十岁时得拔贡。师申士秀,与周永年同门。和王士禛、赵执信等皆有往来。有《海右草堂集》、《海右堂遗诗》传世。

 

    石丹文,清代长山(今山东邹平县)人,有《春雨园诗录》四卷。

 

    钟运泰,浙江钱塘人,清康熙年间任章丘知县,纂修《章丘县志》。

 

方绍纶,生平未知。

 

王夏,生平未知。

 

谢仟秋,生平未知。

 

张应昕,生平未知。

 

陈锦葵,生平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