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聚散随缘刷新:人民网—四位“小老板”的生意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8:14:19

人生创造财富  财富改变人生四位“小老板”的生意经本报记者  徐郁华  实习生  汤华

  谈到做生意,很多人不是埋怨自己没“资本”,就是自叹自己不是“经商的料”,因此,固步自封,始终走不出创业致富之路。然而,有这样四个普通的人,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创业之初也是“一穷二白”,但凭着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信念、敢于冒险的魄力、洞察商机的敏锐最终获得成功。近日,在南京团市委举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年创业半月谈”会议上,这4名创业典型进行了现身说法。

  1 王建强:吃独食比大锅饭好

  王建强,浙江人。很多人都说,“浙江人会做生意”。为什么?“我们当地有句俗话,‘书念不好没关系,生意再做不好就彻底没用了’,我们从小就这样被灌输做生意的理念。”
  果真如此,1989年,没读几年书的王建强才18岁,就到河南做生意,从身上挂满了眼镜满大街小巷地叫卖开始。1991年,王建强来到南京,在金桥大市场买了节柜台卖电风扇,做了两年,发现电风扇销售季节性很强,压货太多;1994年,转到银桥大市场卖电子表,做了两年多,又以失败告终;1999年,玉桥大市场开业招商,“我发现各大商场的箱包、皮件卖得非常红火而且昂贵,这里面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且时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消费能力趋强,这个生意肯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下定决心的王建强投资七八万元,在玉桥租了两节柜台开始做箱包生意。但做了三年的时间下来,王建强渐渐发现尽管生意量在稳步上升,但是竞争却日趋激烈,利润在不断地降低。
  2002年,王建强决定转变经营理念,做品牌独家代理。“利用大市场的廉价租金,卖与商场同等档次的商品,真正做到市场的价格、商场的质量。只有采取这种与别人与众不同的销售方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王建强做的是法国都彭(世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授权的江苏省总代理。果然不出王建强所料,一年多以来,他的生意蒸蒸日上,而王建强也已是身家百万。记者手记:没读过几年书的王建强,却深谙生意之道。从转做箱包,到独家代理,其洞察商机的敏锐能力,也使他对财富捷足先登。

  2 吉荣桂:做生意就得脚踏实地

  即使“贫苦出身”的吉荣桂谈起最初艰苦创业的五年,仍然令他泪盈满眶。1990年,吉荣桂带着老婆、孩子,揣着向大哥借来的2000元钱,来到南京“创业”。对于吉荣桂来说,生意本钱和生活费加起来就只有这2000元钱。生活质量暂时艰苦一点儿没关系,但没有本钱怎么做生意?
  “原始资金积累的五年时间是我最苦最难忘的一段日子。天刚亮,我就得从床上爬起来,到菜场卖袜子;白天,到鼓楼街摆地摊;晚上,到湖南路灯光夜市摆小摊;下雨了,就赶紧到夫子庙进几把雨伞到鼓楼广场卖……总之,什么赚钱做什么。”
  “卖一双袜子能赚多少钱?”“三四毛钱吧,卖一把伞也只能赚块把钱。”“您当时不觉得就靠这点儿钱,那得攒到什么时候啊?”“那也没有办法。可能别人觉得这几毛钱一块钱的没什么赚头,但我没有本钱,就没有余地挑三拣四,只能从这些小生意做起,哪怕只能赚几毛钱、几块钱。”
  “当时真是苦到极点了。1991年的时候,南京的麻团卖一毛六分钱一个,但我都舍不得给儿子买一个吃。”这也许是最令吉荣桂心酸的一件事,因为记者看到他眼中有隐隐的泪花。“当时是什么支撑着您一步步熬过来的?”记者问。“我们农村有这么一句土话:‘穷人不怕死做’,只要你努力勤奋地去做,你总是会‘翻身’的。因为付出总归会有回报的。”
  1995年,南京金桥大市场开张招租。吉荣桂投资10万元买下了金桥的两个商铺,并决定开始做服装生意。“这10万元钱是您的全部积蓄吗?”“是的。”“您花了五年的时间,吃了这么多的苦,一点一点才攒到这10万元钱,一下子全部拿出来,您当时有没有犹豫?”“没有。因为我早就意识到靠摆小摊做小买卖,既不稳定又赚不到几个钱,必须扩大生意经营规模。金桥开张刚好是个不错的机会。”
  “别人可能都觉得生意人来钱容易,其实不管做哪一行都很辛苦的。我到外地去进货,舍不得在外住一宿,就坐在运货卡车的后车厢里一起回南京,大冬天身上的衣服都被雪浸湿了,连最里面的棉毛衫都潮了;坐火车舍不得买座票,晚上就在地上铺张报纸睡在别人的屁股底下……这些苦一般人是吃不下来的!”吉荣桂感慨道,“说实话,做生意这十几年来,我都没尝到过早上睡到七点钟以后是什么滋味。但是,我始终相信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回报!”
  面对自己日益壮大的事业,吉荣桂也坦言,“已经开始深感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比如时下最流行的电脑,我就不会用。电脑可以上网看信息、找商机,对自己的生意也可以用电脑信息化管理,既规范又方便……”记者手记:眼高手低,可能是现在很多创业者的通病。诚然,“没有本钱”的确令许多创业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能有原始资金?如何积累原始资金?吉荣桂应该给了你最好的答案:放下架子,“不要挑三拣四”!

  3 周培坤:重要的是发现商机

  刻满风霜的脸、粗糙的双手、再朴素不过的着装……记者实在无法将面前这位58岁的简朴老人与拥有500万资产的富翁联系起来。
  “我做生意是从倒卖苹果开始的。那时候市场经济还不开放,做生意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但我还是从单位辞职下来了。”1986年,周培坤借了400元钱,开始倒卖苹果:从山东烟台以0.3元/斤的价格进货,到南京以0.8元/斤的价格卖出,一车就能赚上千把元。“做苹果生意相当辛苦,我当时都睡在、吃在果园里,才做半年,就瘦了20多斤。”尽管如此辛苦,周培坤还是坚持倒了四五年的苹果,同时也倒成了个“万元户”:赚了十几万。
  1990年,有了本钱的周培坤又把目光盯上服装生意。在外人看来服装行业竞争激烈,商机难把握,但周培坤却独具慧眼。他认为服装市场竞争固然激烈,但服装人人都得穿,市场需求量大,只要选准款式、品种,照样能赢得商机,周培坤最终选定做内衣的经销,先后在夫子庙金马大市场、金桥、玉桥大市场开设销售专柜。周培坤的生意越做越大,同时还并下了上海红梅针织内衣厂。“当然卖苹果是因为苹果人人都爱吃;现在卖内衣是因为不管穷人还是富人,他都得穿内衣,所以我就做内衣生意。”就是如此简单的理由,周培坤一连做了13年的内衣、服装生意,“我决定将针织生意一直做下去。”记者手记:苹果、内衣,不管穷人、富人,他都得吃、穿。周培坤再简单不过的“生意经”,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俗话说,“缺乏的不是商机,而是你的发现”。

  4 盛宏春:财富来自“冒险”

  1978年出生的盛宏春已是身家百万,不是家传,也非中奖。“我谈不上成功,顶多只能说是小有成就而已。”如此自谦的开场白,盛宏春开始讲述他的创业史。
  1998年刚刚从扬州化工学校毕业的盛宏春,就已胸怀大志。本来学校有定点分配单位,但他没有去。“我当时就是想自己闯一闯。”这应该算是盛宏春创业的第一次冒险。一个刚刚毕业的小中专生想找份像样点儿的工作都难,更别提什么创业了。
  但倔强的盛宏春不但不死心,还挺有“野心”。他的创业第一站是北京。“在北京的那一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我在北京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小饭店打杂的工作。不瞒你说,我在北京有过一块钱吃三天的经历。可是,父母打好多电话到北京叫我回来,我就是不愿意回来,因为我的梦想还没有实现。父母亲自到北京来求我回家的时候,一看到我的两只手,眼泪就哗哗地直流。因为在饭店打杂,两只手黑黑的,手上全是裂口,就像煤炭工人的手一样。”
  就这样,盛宏春被迫跟着父母回到江苏,“但我还是想自己做一番事业”,于是,他决定再留在南京闯一闯。“要想创业,得先立足”,盛宏春决定得先找份工作干着,等脚跟立稳之后,再出来自己单干。
  抱着这个想法,盛宏春在一个电器销售公司找到了一份“男性营业员”的工作,所谓“男性营业员”其实就是:搬运工、送货工兼营业员,月薪:300元。“先在南京立足再说,当时没考虑就一口答应了。”
  冰柜、电视机、音响……上货、卸货,不会骑三轮车就一路拉着三轮车送货,肯吃苦能耐劳的盛宏春到了月底领工资的时候,老板居然发给他600元,这给了盛宏春极大的信心与鼓励。第二个月,初来乍到的盛宏春销售业绩是全公司最高的,月底拿到1800元工资的盛宏春认识到自己有销售才能,更坚定了自己做生意的想法。
  1999年,南京玉桥大市场开业,老板带着盛宏春一起到玉桥买了个商铺卖电器。但因经营不善,半年后,商铺严重亏损,老板决定卖掉柜台。机会来了,盛宏春决定单干,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向母亲借了5万元钱买下了老板的柜台。
  “老板都做不好,你却接下来做?”“的确当时心里压力挺大的。但一直以来自主创业是我的梦想,不管怎样自己总要试一试。”“有没有考虑过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盛宏春笑道,“当时没考虑那么多,反正就是一门心思地想自己做。”就这样,忐忑不安的盛宏春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冒险历程”。
  盛宏春开始分析老板失败的原因:“老板当年喜欢什么货便宜就进什么货,但是我后来发现并不是越便宜的产品利润越高,顾客买回家的东西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到处出毛病,来来去去、左修右修,利润没了,信誉没了,口碑没了,回头客也没了。”盛宏春决定不再进那些劣质的低档产品,转做中高档产品。而且前来大市场的买商多是批发,所以信誉非常重要,以吸引回头客。
  “做生意永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走一路看。‘开店容易守店难’,今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明天也同样辉煌。”记者手记:持之以恒的创业梦想,支撑着盛宏春愿委身做饭店的勤杂工、做电器公司的搬运工和送货工。“收益总是与风险并存”,如果你连尝试的机会都不给自己,成功的机会当然更不会属于你。“前怕狼后怕虎”,只能让你踌躇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