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与天比高 叶振棠:作文系列讲座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41:48

第十一讲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李木藤

叙述总有一个观察点、立足点即叙述视角的问题。叙述“人称”的选用,就是它的反映。一般来说,叙述是用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写的,第二人称很少运用。用什么人称写,得看主题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人称有它不同的作用,比较一下它们的短长,对我们写记叙文是有好处的。

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见、所闻,把事情经过或人物经历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如读过的课文《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橘灯》等都是。一般说,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性文章中,“我”就是作者,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同学们作文,多是写自己经历的事,也最常用第一人称叙述。在不是讲自身经历的作品中,作者为了叙述得亲切、真实、动人,也可以用第一人称叙述。文学创作里的“我”,往往并不就是作者,而是里面的一个人物。这1、人物,有时是重要的(甚至是主人公),有时则是次要的,他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以第一人称写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也常常确有作者本人的某些生活经历作基础,但绝不能将它视为百分之百的真人真事,因为如果全是真事而无一点虚构,那就不是小说的“创作”了。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但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这种写法的优点是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说来,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采用第一人称也受不少限制,由于作者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必须在我所耳闻目睹的范围内,这就会受到很多约束,因为“我”的活动不能是无限的。在“我”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件,就无法安排进去。这种局限性,不便于更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所以,较为长篇的作品,多数还是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的。

第三人称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在记叙文中用得很多:作者自己不露面,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称文章中的人物为“他”“她”“他们”),直接把事件的变化或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问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表明问题,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但是,这种叙述也会失去第一人称叙述的那些优点。为了弥补第三人称叙述的不足,有些作者便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自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口,讲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也可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有的作品,为了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有时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如第二册课文《勇气》,它的开头是用第一人称叙述,写“我”在一次军人午餐会上听到一个美国伞兵讲的一个故事,接着用第三人称叙述这个故事。故事讲完了,又回到用第一人称叙述,谈“我”后来碰到一位美国将领,听他谈对故事里的法国妇女和勇敢的伞兵的看法,表达“我”的感受。文章交替使用了两种人称,恰当地表达了要写的内容。一般地说,在一篇文章中,是不能混合使用两种人称的,有时有必要转换人称,像《勇气》那样,则要交代清楚,要用过渡的语句提醒读者。否则,情节、脉络等可能紊乱,读者就找不到头绪。《勇气》一文,注意到了行文的线索。如第一段末尾说,“给我说了下面一个故事”,引起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故事讲完以后,用一句话承接,“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回到开头。文章衔接自然、清楚,人称转换得明白,不使人感到混乱。

有的文章,出现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如“你参加过延边节日的洞箫会吗?”“假如这时你也在场,你也会随着人流唱啊,跳啊,投到欢乐的海洋中去”。这些“设问”和“设想”,是发自于“我”,不是“你”产生的,不属于第二人称叙述,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主要应学好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两种写法。

 

作文参考题目: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1.我的课外生活

提示:课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值得记叙的事。用第一人称写法,把自己经历过的事,生动地描述出来。

2.运动会记实

提示: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你参加过比赛吗?你是当观众吗?在运动会上,你自己经历的或目睹的事不少,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写法,记叙一件你难以忘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