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chd是什么意思:希特勒《巴巴罗沙方案》的唯一缺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1:56:24

单纯就战争计划而言,人类历史上构思最大胆、规模最宏大、技术最严谨的莫过于希特勒亲自指导制订的入侵苏联的《巴巴罗沙方案》。该计划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去利用敌方所固有的弱点。这个缺陷最终导致《巴巴罗沙方案》轰然垮塌。
这也是希特勒手下那些远见卓识之士一再向他提议的:建立“第五集团军群”。这个所谓的“第五集团军群”就是战争开始后宣布允许占领区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它将会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凝聚起巨大的同情德军的力量。如此一来,德军也将以“解放者”的形象出现在苏联。
源源不断地送入到希特勒手中的苏联党情、军情、民情报告中,都证明德国可以籍此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流亡欧洲的苏联人,苏芬战争中叛逃到芬兰的苏军官兵,也都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人甚至愿意舍生忘死地为德军效劳,要求只是战后让他们“祖国独立、民族解放”。
然而在希特勒的“种族理论”里,苏联人被定性为劣种民族,是“外表长得像欧洲人的亚洲人”,加之希特勒对布尔什维克的极端仇视,使他不但将德苏之战称为“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争”,更称之为“消毒战争”,提出“必须粉碎苏维埃国家”;“必须消灭布尔什维克政委和共产党知识分子”,为此下达了一道“关于处置政委的命令”,下令将抓获的每一个政工人员就地枪毙。



希特勒为他的愚蠢、狂妄与残暴付出了代价。由于舍弃了本来可以利用的“同盟军”,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德军无法建立起有效的“伪政府”与“伪军”,时间一长这就成为德军一个越来越重的负担。至于就地枪毙政工人员的做法,反而激起苏军更强烈的反抗。就地枪毙造成的恐惧,让更多的苏军官兵要么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自己,要么拉响手雷自尽。与此对应,苏军对抓到的德军战俘也同样毫不留情。
允许德军占领区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独立,真的能让德军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吗?答案是肯定的。在乌克兰,德军发现了这样的情景:那些渴望独立的乌克兰人,一面拿枪对德军作战,与此同时又对进入他们土地的苏军作战。被德军俘虏的苏军战俘里,有数十万官兵一再要求让他们“打回苏联去”,这在整个二战中,是绝无仅有的事。欧洲战事结束后,有十几万苏军战俘宁可“滞留德国”也决不回国。为此甚至发生了暴动。这些人被强行交给苏军后,苏联政府将他们全部送进集中营,后来无一幸存。此事一直被同盟国视为耻辱,也是朝鲜战争中美国坚决不肯强遣中朝战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