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回头的诗句:水墨青花(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23:18

明嘉靖景德镇御窑厂出品的青花龙纹大缸,腹深和口径均在70厘米左右。

 

    事情得先从流失到英国的一件带元朝纪年题记的青花瓷器说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霍布逊率先披露了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器中,有一对形制完全相同的中国青花龙凤纹象耳瓶,瓶高63.6厘米,瓶身绘缠枝菊、蕉叶、缠枝莲、飞凤、海水云龙、缠枝牡丹、杂宝及变形莲瓣等多层图案,瓶颈上用青花书:“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拱”的长篇题记。至正是元顺帝的年号之一,至正十一年即公历1351年。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发现这件青花瓷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向世人宣称,这是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器。

元青花龙凤纹象耳瓶,英国伦敦大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藏。

    霍布逊的报道过于简单,还缺乏更有说服力的佐证,在当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这件带款青花瓷为标准器,对照伊朗及土耳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其它青花瓷器进行了类比研究,把与此青花瓷风格特征相似的青花瓷器定为“至正型”青花瓷。随着标准器的确定和考古的新发现,中国元代青花瓷才逐渐为人所识。

    “至正型”青花瓷的基本特征是:器型硕大,造型端庄雄浑,青花呈色浓艳、晕散、并有铁锈斑,地釉多为青白釉或卵白釉,纹饰题材丰富,布局繁密多层次。在这些特征中,最能反映元代青花瓷风韵的,是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以钴蓝料绘制的青花呈色、纹饰图案和装饰题材。

清康熙青花仕女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有代表性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有梅瓶、玉壶春瓶、执壶、高足杯、大罐、大盘等。由于销售对象主要是西亚的伊斯兰国家,其装饰手法和图案、器物的造型、品种都有鲜明的特点——大盘一般折沿,有圆口和棱花口两种形式。在土耳其、伊朗的收藏品及印度托古拉古宫殿出土的大件青花瓷器中,以大盘居多,有菱口和圆口两种,菱口盘口径一般在45厘米左右,大的达57厘米以上,40厘米以下的则较少;圆口盘口径多在40厘米左右,也有少数在45厘米以上。这类大盘也是传世元青花瓷中较常见的器物,但在国内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几件,绝大部分在国外,以西亚地区为最多,据说是为适应当地居民席地而坐、用手抓饭而食的风俗而定烧的。有一类大型钵也主要见于西亚,有敞口及敛口两种,其口径一般在35厘米~40厘米之间,较小的为25厘米~30厘米,大的达58厘米以上。大罐也是传世元青花瓷中较多的器物,以日本收藏最多。此外,风格特殊的扁壶,国内除元大都一件外,基本上都发现于中东地区。至于梅瓶,江西高安窖藏一次就发现六件,说明国内及国外市场都需要。高足杯亦称“马上杯”,创制于元,是为方便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而制作,国外发现极少,主要是供应国内市场。迄今为止,在国内还很少发现典型元青花碗、盘之类的日用器皿。景德镇元青花大量输出后,土耳其、伊朗和越南等国家都仿制出了出色的青花瓷作品,而且各具民族风格,是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元青花瓷使用的进口钴料,成份是低锰、高铁,含少量的硫和砷,无铀和镍,青花呈色后,蓝色聚集的地方有黑色的斑点,沉入胎骨中,釉面浮现铁光斑和凸凹不平,是元青花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后世无法仿造的。呈色包括深蓝、翠蓝和紫蓝,纯正、艳丽、深沉,有一种特殊的晕散效果,就像是一幅幅水墨画。纹饰的题材,多为龙凤、麒麟、牡丹、缠枝以及诸如“蒙恬将军”、“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等充满神奇色彩和富有人文意义的人物故事,外销的青花瓷无不文饰繁满,加之许多绘画都由隶属蒙元朝廷的画局出样,窑场画师依样精心描绘,遂使许多元代青花瓷装饰艺术独具风采,饮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