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挑战主持人全集:遵义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如何评说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6:38:47
最近读到一本难得的好书《博古与毛泽东》。

这本书是秦福铨(博古之侄)的遗著。作者怀着对中国革命和革命前辈的赤忱之心,记录下几位知情革命前辈的口述历史,并认真查阅大量党史资料进行考证和补充,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顽强毅力,克服干扰,坚持不懈,历时数十年完成书稿。书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特别是还原了中共党史教科书为宣传毛泽东“唯一正确”而隐瞒的那些历史事实和曲解的事实真相;首次客观、公正地记述了博古的功与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本书提供的另一类事实、另一种观点,无疑对客观研究党史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而这恰是本书的珍贵所在。

该书所披露的周恩来在遵义会议结束不久同博古的一次重要谈话,特别是其中对毛泽东优缺点及其独特性格和作风的率真评论,尤为引人注目。

这次谈话的背景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前夕,党内军内的三位重量级人物博古、周恩来和张闻天各有打算:党中央总书记博古认为毛泽东多次抗命不从才导致湘江之战的惨败,打算借此问题批判毛泽东长时间以来“目空一切”、“抗上压下”、“一人说了算”、“在中央苏区纵容个人崇拜”等错误,以确保自己和李德军事路线的贯彻执行;党中央常委、中央军委主席兼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是召开这次会议的提议者,决心将具有军事才能的毛泽东重新推举到军事领导岗位上,率领中央红军走出困境;党中央常委、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则准备彻底清算博古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而取代其领导地位。1935年1月14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鉴于当时战争形势急迫,会议有意避开政治路线问题,着重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博古就失败原因做了总结发言和相应检查(与会者很不满意,认为“不深刻”),周恩来就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深刻检讨,同时提出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未被接受,后换汤不换药地将周恩来“军委主席”一职改称为“在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责任人”)。会议集中批判了博古在军事上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会上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中常委分工确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决策的“帮助者”,使毛泽东得以重返党和军队的领导岗位。此外,会上张闻天提出的“改选总书记”一事,遭到周恩来的“坚决反对”而作罢,仍由博古“主持中央常委工作”。在会后的一段时间里,博古思想困惑,情绪低落,于是就有了1935年2月5日周恩来同博古的这次谈话。

周恩来的谈话内容,涉及遵义会议本身以及对博古、毛泽东、张闻天、张国涛等主要领导人和对自己的评价,而其中评说毛泽东的内容特别值得一提。

周恩来对博古说:老毛是继澎湃之后又一个擅长搞农民运动的人。他深知在中国干革命,离开了农民将一事无成,农民战争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石。他深入了解农民的愿望,紧紧抓住土地改革这个核心问题,发动农民起来反封剥削,建立自己的政权,同时他又善於利用中国几千年封建习俗和道德文化,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扩充军队,扩大根据地。1927年老毛上罗霄山中段时,才几百人的队伍,占据了两个小山村,一年光景就发展到几千人,占据了湘赣边界三四个县城,后来又发展到赣南闽西,形成了湘赣闽苏区。他提出的口号很切合农民的心愿,对巩固根据地,扩充红军,筹集粮草很见效。他喜欢研究历史,善赋诗词,文笔骄横恣肆,豪放不羁,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帅才。但老毛这个人最大的缺点是领袖欲太强,好猜疑,主观,听不进意见。这几年就是因为他主观武断屡犯错误,先后八次受处分,中央和湖南省委都曾撤过他的职,两次党代会上落选。不过,对其中有些错误也各有看法,处分也不一定都正确。至於“肃反扩大化”,责任在中央。老毛是借风使船,排除异已,趁势统一江西境内各路红军,统一领导,目的是好的,手段狠了些,但这样的大手笔没有足够的政治胆量,敢於承担后果的人,也是做不出来的。人无完人么,战争需要他应用“十六字诀”率领红军打败蒋介石,这是最重要的。

周恩来说:我真正理解老毛是到了中央苏区之后。在宁都会议前,打乐安、宜簧、南丰,这三仗都是老毛主帅,我和老朱、老王辅佐,应用“十六字诀”的用兵方法,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结果仗仗打得得心应手,每仗全胜,心里舒坦极了,对老毛很是佩服。可是宁都会议上由於老毛目空一切、骄横武断的作风把自己赶下了台,离开了军队,使中央红军失去了一个帅才。以后几个月里老毛一直抱病休养,像一块石头一直压在我心头,总感到对不起他,对不起中央红军。周恩来说:大转移前夕,老毛写了一封信要求留在赣南打游击,我一听急了,一方面军不能没有他,於是匆忙去雩都劝说老毛随队转移。那一夜我俩谈了很多,从宁都会议谈到广昌失守,从李德谈到中央的军事路线错误,以及红军下一步往何处去,一直谈到黎明。经过这次推心置腹的长谈,我坚定了信心,应该帮助老毛尽快回到军事领导岗位上来。黎平会议上,老毛有理有据地驳倒了李德主张折入黔东进湘鄂边的错误路线,使我加重了要尽快“去李换毛”的泱心。在黎平我排除了李德,因为我深信以老毛的才能,一定能率领中央红军走出困境。希望你能支持我,抛弃和老毛的前嫌,同心同德,一切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这个大局。

在这次谈话中,周恩来明确指出“农民战争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石”,在中国不懂军事的人不适合做党的总书记。他推心置腹地对博古说:趁现在这个机会,你自己主动辞职比以后让人赶下来好。我有自知之明,我不适合当统帅。你和我都是做具体业务的人,都不适合做领袖和主帅。历史注定要扶持一个真正的统帅上台,在不久的将来我肯定会让贤的。

对于周恩来的一席肺腑之言,博古深为感动,心悦诚服,不久便主动辞去总书记职务,诚心协助毛泽东,塌实做好党分配的各项工作,为中国革命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博古顾全革命大局、不计较个人名利的高尚品德,令后人为之动容,肃然起敬。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证实了周恩来当年对于毛泽东优缺点及其独特个性和作风的认识是多么透彻,评价是多么中肯。在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大舞台上,毛泽东的统帅才能尽情发挥,率领革命军民赢得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而在革命胜利和夺取全国政权之后,毛泽东在领导国家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其固有缺点却恶性发展,独断专行,拒绝批评,错上加错,最终导致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大灾祸。

如今一代领袖毛泽东已经逝世30多年,“成也毛泽东,败也毛泽东”的历史一页已经翻过并远去。然而,每当我们回首这段非同寻常的历史,就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痛定思痛:人无完人,人非“神仙”,即便像毛泽东这样雄才大略的伟人,倘若没有完善制度特别是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也会犯下巨大错误,铸成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