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宝气形容什么动物:甲午战争史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24:00
第四章  日本扩大侵略战争和辽东战役

第一节 鸭绿江防之战

 

二 日军攻占安平河口

 

侵入中国本土作战,是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因此,就日本方面来说,将清军逐出朝鲜“只是征清的第一步”。其最终目的,是使日军“深人中国境内,攻占其首府,以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注1而“经略满洲”注2,就是日本这一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县有朋

当日军向平壤发动进攻时,日本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大将业已离开汉城北上,在途中获悉占领平壤的消息,遂继续北进,于九月二十五日抵达平壤。十月二日,第一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也率部进入平壤。至是,日本第一军已全部到达平壤。总兵力为三万。先是日军攻占平壤后,即以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为先锋队,九月二十四日由平壤出发,于十月十七日到义州。大迫尚敏少将的第五旅团,也于十月四日自平壤开拔。十月五日,山县大将率第一军司令部,与野津道贯中将、桂太郎中将及参谋长小川又次少将共发平壤。同一天,大岛义昌少将的第九旅团随后出发,为全军后卫。平壤距义州约二百公里。先前清军由北路进入朝鲜时,因需运送大炮及辅重等,曾沿途“修筑道路,削平险坡,开拓小路,遇水搭桥,完成了惊人的土木工程”,如今却方便了日军。但是,因气候恶劣,驮牛死亡甚多,辅重运输极为困难。物资运不走,粮草供不上,军行十分迟缓。日军天天四处搜捕逃避的朝鲜百姓充当民夫,并强征马牛,“才得以应付急需”。注3这样,直到十月二十二日,日本第一军才全部到达义州。至此,日本第一军主力已在义州集结完毕。


日军占领义州

此时,山县有朋驻义州城中坐镇。步兵第十旅团扎城内,第三师团司令部与第五旅团扎城南所串馆附近,第五师团司令部与第九旅团扎铁山和宣川口,第六旅团扎顺安和肃川附近;骑兵第五大队在义州城内,第三大队在城南所串馆;预备炮兵在定州占领阵地,做好战斗准备。山县下令严禁日军先锋旅团挑战,收起军旗,减少炊烟,尽量隐蔽兵力,充分养精蓄锐,并加强侦察活动,以选择最有利的进攻地点。 

义州为朝鲜北境的重镇,以石为城,呈角形,西北临鸭绿江,与中国盛京省的九连城隔江相望,东南则有南山岘丘陵环绕。城凡二门:临江曰静波门,有舟渡至九连城,东北曰镇北门,可通水口镇。城东北角小山最高处建有亭阁,名曰统军亭。登亭遥望,鸭绿江两岸地势形胜,一览无余。山县有朋抵义州的当天,便登上统军亭,以观察对岸的山川形势。

自“征韩论”起,在日本扩张主义分子中间有一句流行一时的口头掸,就是“饮马于鸭绿江”。注4从历史上看,日本军队只有在“文禄之役”(一五九二年)时曾占据过平壤,再从未到过朝鲜北部,更不用说进入中国国境了。丰臣秀吉当一五九二年日本军队进占平壤时,一度得意忘形,不可一世,进而谋划要在第二年打进中国,并攻占北京,迁日本国都于此,将其周围十县“贡圣上(天皇)御用”。注5丰臣的狂想虽然幻灭了,但山县有朋却想实现丰臣的未竟之志。山县并不满足于“饮马于鸭绿江”,他脑子里想的是一个“大韬略”,即计划先略取奉天,然后进行直隶作战,并攻占北京。他在统军亭上想象着渡鸭绿江作战的情景,并挥毫书七绝一首以言志:

对峙两军今若何?战声恰似迅雷过;奉天城外三更雪,百万精兵渡大河。注6

山县有朋从统军亭上俯瞰,鸭绿江横于眼前。鸭绿江在此分为三支江流:第一江从义州城下流过,河宽六十公尺,水深一公尺左右,可以徒涉;第二江又称中江,河宽一百五十公尺,水深达三公尺;第三江的河宽和水深同于第一江,亦可徒涉。过第三江,即是瑷河右岸,有一道长堤,并筑有堡垒,旗帜招展,标明为清军阵地所在。再抬眼遥望,正前方是九连城、夹河,其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千里沃野;东面的安平河口,以及西面的安东县和五道沟,也都尽收眼底。旌旗如林,随秋风而飘扬,幕营和炮垒点缀其间,皆历历可数。

山县抵义州后,已听取了先锋旅团的汇报:“敌军以九连城为总根据地,伸其左翼于虎山及长甸城,张其右翼至安东县,在鸭绿江沿岸有炮寨垒营数十,几百面军旗随风飞翻,看来总数不下两万人。”注7山县通过实地观察,证实了侦察报告的可靠性。他认为,虎山是江北的天险,欲进攻九连城,必先拔取其左翼之虎山,以为立足之地。但拔取虎山似非易事,因而制定了先攻安平河口的计划。当天夜间,山县即命步兵第十八联队长佐藤正大佐担任此项任务:先迂回至水口镇,“徒涉鸭绿江,出梨(栗)子园,冲清军左背”。注8佐藤接到命令后,当即率七个步兵中队、一个骑兵分队,并携大炮两门,绕道义州城南的所串馆,然后转向水口镇进发。注9从水口镇附近至安平河口一段江面,是极好的涉渡处所。日军之所以选择这里为涉渡地点,正是反复侦察的结果:安平河口与水口镇“略相对峙,江水至此颇散漫,水渐浅,流渐缓,处处便于徒步。从此地至上游,两岸多悬崖峭壁,碧流如箭,湍声如雷,不能通舟筏,自义州至海,其间两岸地土淤泥,萱葭郁茂,难以行军。”注10对于安平河口这样重要的地点,清军本应派重兵把守。实则不然,驻守部队为倭恒额的齐字练军春字营二百五十人和骑兵一哨五十骑;另筑炮垒两座,各设有大炮一门,兵力相当单薄。

清军之所以部署不当,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太了解敌情。在此期间,清军曾多次派人侦探敌军的行动,一些朝鲜群众也往往自动过江偷送情报。但是,由于日军故意制造假象,尽管报告纷至沓来,而情况歧出,使人扑朔迷离,莫知底蕴。先是在十月上旬,铭军统领刘盛休已探知日军有从安平河口和长甸河口渡江的可能,报告李鸿章说:“贼已到义州。上游忙牛哨(水口镇附近)离义州三十里,人马均能过江;长甸口离九连城九十里,亦有渡船,均无兵防守。”当时,宋庆和依克唐阿皆未到防,清廷因命驻九连城“各军会商,酌派马队为游击之师,于江岸上下游严密梭巡,遇有贼踪,半渡击之”。清廷又担心日军从别处渡江,故又于次日补发一道电谕:“鸭绿江地段绵长,必须择应行设防之处,或筑土炮台,或建地营,或设水雷,一切防具妥慎筹办。”注11这表明了:清廷鉴于鸭绿江防线太长,防不胜防,也不知在何处重点设防为好。盛京将军裕禄则主张重点防守长甸河口一带,先派倭恒额前往防守,“加意梭巡,遇有敌船来渡,即行迎击。”注12而倭恒额派队巡至蒲石河口,又发现日军“在附近义州江边,或十余人,或七八人,往来察看。并有朝鲜土人为之指划,踪迹诡密。”注13宋庆到防后,听取探报:“时有倭人窥至九连城上游之蒲石河、长甸河口,与朝鲜至江堡只隔一江,水又甚浅,倭人十数成群,往来窥伺。”认为“蒲石河、长甸河等皆通兴京之腹,又有路通沈阳”,最需严防,而只有倭恒额马步四起,奉军三哨防守,兵力太单。因此,他电请定安、裕禄奏饬依克唐阿移防该处。可见,宋庆初到前敌,也未发现重点防守安平河口的必要性。周馥也得到情报:“近探倭贼大队循江北行,约在长甸河、小蒲石河等处,似系扎筏西渡之意。”注14适在此时,安东知县荣禧致书宋庆说:“倭人多诡计,先围长甸以牵制我,然后自羊心堡出奇偷涉娘娘城(安东县下游)。”注15可见,清军始终没有探准日军选择何处为进攻鸭绿江防线的突破口。

十月二十四日上午十一时半,佐藤支队到达水口镇东面的杜武谷,开始向安平河口涉渡。佐藤正令炮兵小队列炮于徒涉点南面的高地,步兵一小队占领通往徒涉点道路两侧的高地,以为掩护。然后,又命一个中队擎枪探水徐渡,大队随后继进。当日军将达江心洲姜甸时,防守河口的齐字练军春字营举枪遥击。此时,南岸高地的日军炮兵小队开始炮击。安平河口的清军炮垒发炮回击,东面鼓楼子的清军炮垒也发炮支援。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炮战。

日军在硝烟弥漫中向北岸猛进。当进至距岸约六百公尺时,齐字练军已弃炮而逃,倭恒额退至扛石磊子。此时,宋庆得探马来报,知日军已攻占安平河口。他断定日军“冀由上游分股牵制,并图扰后”注16,便派吕本元之马队二百余骑往援。清军骑队向日军先渡之部队猛攻,试图将其击退。但是,佐藤支队后渡各部又陆续到达,力量大为增加,马队终不能支。午后一时半,日军终于占领了安平河口的清军两座炮垒。

日军从安平河口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佐藤正派骑兵将战报送至统军亭。山县有朋立即打电报向大本营报告:“佐藤大佐率领之步兵队,于二十四日午前自水口镇渡鸭绿江,攻击中国步兵约百名(后电改为三百人),骑兵五百余名(后电改为六十人)及拥有两门火炮的炮垒,于午后一时半占领。现正向瑷河左岸之梨(栗)子园一带前进。敌人是春字军,伤亡二十名。我军缴获野炮两门、步枪十余文。”注17是日午后三时许,佐藤支队行至安平河口西南的一处高地,不敢孤军深入,遂在此处露营,以等待西线日军的进攻。


注1 《日清战争实记》,第9编,第1页。

注2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5卷,第209页。

注3 《日清战争实记》第11编,第49页。

注4 《日清战争实记》第9编,第6页。

注5 《丰臣太阁御事书》,《新订大日本历史集成》第3卷,第1184—1185页。

注6 《东亚先觉志士记传》中卷,第170页。

注7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争》,《中日战争》(1),第246页。

注8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5卷,第216页。 

注9 《日清战争实记》第10编,第13页。

注10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5卷,第211页。

注11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729)

注12 《盛京将军等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748),第21卷,第28页。

注13 《盛京将军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758),第21卷,第31页。

注14 《军机处电寄宋庆依克唐阿谕旨》,《清光绪朝中日史涉史料》(1770),第21卷,第36页。

注15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5卷,第216页。

注16 《宋提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821),第22卷,第21页。

注17 《日清战争实记》第9编,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