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照片:系辞上第十二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31:49
系辞上第十二章

第一节  自天佑之
 十一章讲了易经冒天下之道。这就是讲,易经是天下之道的总结、概括、抽象、提升和结晶。这就是讲,易经本身是得天垂象的产物,是来自人类对于天象天道的认识才产生的。是人类认识到天下万物的生长化收藏都与天体之天、自然生命之天息息相关,顺天即生旺,逆天则病死。特别是人,还处于社会之天中,处于个体生命之天中。天都是先天客观存在的。对于万物和人的生命都有先决的性质。 这样,从十一章的易冒天下之道深入思考,自然而然就会讲到易经中所讲的天人关系。      易经中所讲的天人关系是什么呢?易经的火天大有卦上九爻辞: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先再探索一下火天大有,这一卦就是天上有太阳,就是太阳给万物以光明和温暖,给万物以旺盛的生机。就是讲万物生长靠太阳,就是讲阳光照亮了天下的道路,万物和人才得以行进在生命之道中。所以火天大有卦也是冒天下之道的卦。易经是冒天下之道的产物,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火天大有卦中。古哲通过对火天大有卦的深思,在其上九爻辞中写出了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公理。既然如此,讲易经是冒天下之道的产物和模型后,就必然会对于这一条公理特别注重、特别讲解以便指导人们自觉按照这一公理作人作事。     系辞作者先是从易经中找出了火天大有卦的上九爻辞,接着引用了中古古代文化集大成者孔子对这一公理的解释。这样就有了第十二章第一节,就有了这一章的主题。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以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俗语常说企求老天保佑。老天如何保佑人获得生机和幸福呢?老天会佑助人吗?孔夫子对此作了准确的回答。    第一,孔子将老天分了两大层。第一是天体自然之天,第二是社会人生之天。我们前面讲解时更细分成了四层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第二,对于天体自然之天,人认识到天不会说话,即天何言哉,然而天旋地转,无不显示出运行规律,无不显示出按照一定次序和规律产生天下万物的功能。天生万物天生人,这就是第一助。万物与人顺乎天,也就是按照年周期的春夏秋冬规律和昼夜变化规律生活,按照天体自然之天显示出的哲学规律和道路行走,必能生机旺盛、长生久视。秋冬能够享受寒冷,在冰天雪地里玩耍,春夏能够享受炎热,在大太阳天里作游戏。夜晚好好睡眠,白天好好活动。感受不到天体自然之天对人产生的任何不良刺激和痛苦。古代在大江大洋上行进,顺着季风的方向就会一日千里,乘着皮伐子也可以从勃海往来于山东和汉城之间。逆风行进,无异于送死。孔子讲天之所助者顺也。就是讲,天对于万物和人是平等对待的,因为人与自然生命都是天的子孙。谁顺从它,它就佑助谁。谁对着它干,它就消灭谁。所以一切聪明的人和物,都会顺着天,都在种类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顺天的基因、本能和潜能,都在其生命中能够表现出顺天的品行。然而由于每个个体生命的境遇不同,加上自身获得的天赋不同,结果就有了不完全顺天甚至于逆天的表现,就产生了不能获得天的佑助,反而会受到天的不言的惩罚。例如那些在空调房子里呆得太久的人,一到太阳下就会睁不开眼,就埋怨太阳太热,一到草木旺盛的山林里,就会全身过敏,痒痛难奈。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会受到病毒病菌的感染,一感染就很难短时间好转。例如昼夜颠倒的人,包括那个惯于长夜度春时的伟大作家鲁迅在内,也会因不顺天受天惩罚而短命的。      第三,人之所助者信也。在人类社会中,自有人类社会国家这一层天,自有这一层天的道,也就是国家机器所显示出的维护法律的暴力和广大民众生活中形成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道德的力量。个体生命顺着这些,不违背这些,就会在人类社会中如鱼得水,获得自由和幸福。如果一个人逆其道而行,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社会之天的力量压抑。就可能以个体之力抗争社会,结果就可能鱼死网破。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一个人有没有信,特别体现在说话是不是算数,是不是能够说到作到。人无信而不立。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法宝。自已守信才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拥护和爱戴,才会获得社会之天的佑助,成就一番利生乐生旺生的事业。孔子特别提到了信。认为这是处理好社会之天与个人关系的法宝,这是执行天人公理的法宝。     第四,又能尚贤也。尚贤,就是崇尚那些对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表现出真善美健本性的贤人。这些人是顺天守信、得天之佑取得成功的榜样,如果一个人与这些人对着干,那也是不顺天不守信的表现也难以获得天的佑助。     孔子讲了顺天履信而又能尚贤这样三条得天之佑的具体意见和方法。任何人只要按照这三条办,都可以获得天的佑助和成功。     这样讲是不是人生只能消极的生活呢?并不是,当需要天翻地覆、创造社会新天的时候,人就必须积极参与创造新天的伟大潮流,才能够成就伟大的人生和事业。当自然灾难降临的时候,人就必须奋起与之奋斗,从中寻找生机和幸福。这也是顺天履信尚贤。也会获得如有天助的机会、状态和结果。中国古代就崇尚周武革命。周易正是在那时候得到发展和确立。     易经中讲了天人公理,然而易经不会代替每个人顺天履信尚贤。人们学习易经,除了知道这些大道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人生中处处履行,才会真实地获得天之佑助而吉无不利。
第二节  尽与不尽 
 第一节讲了易经中的易道包天下之道,易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显示了天人公理,即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然,如果一个人没有发挥天赋的信心勇气能力和智慧,即使天助也不会成功的,天帮助的对象首先必须能够自立自助,有顺天履信尚贤的品德。      第二节首先讲易经尽管包天下之道,也有本身的局限性。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里的书就是易经,易经本经只有五千多字,并不能将哲人要讲的言辞全部书写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的这一部分言辞,也是哲人的意即丰富博大精深的思想活动的极小的一部分。否则,没完没了的写出来,还能够成为经典吗?易经是哲人创造的思想大厦,里面有无数房间和大厅可以任人居住、参观、装修、利用。如果塞得满满的,任何人也进不去,还有什么用呢?所以易经的局限性也是易经的优势,正体现了易经的本来面目。接着,写了孔子对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一个反问: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既然易经这本书并不是哲人要讲的全部言辞,并不是言辞所要表达的全部意思,那哲人的思想我们还能不能明白见到、理解领会呢?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孔子在后面的自问自答中又讲了有可能。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里的圣人指创造易经的代表人物伏羲氏和文王父子。      立象以尽意。古哲画一阳爻又画一阴爻,将整个宇宙万物社会人生中各种对立统一的现象都表示出来了。还需要再一一指明每一类事物的雌雄男女、高下长短、大小虚实、强弱老少、先后上下、温凉寒热、幽明生死神鬼吗?有此阴爻和阳爻之象,任你头脑里有多少具体的对立统一之意,都实际上已经表示出来了。特别是阴阳爻之间无穷尽的变化之象所表示的宇宙万物变化的事实,在二者之间建立了对应的关系,使易象成为宇宙万物之象。     设卦以尽情伪。物物皆有本性,物物又皆有本性被歪曲变伪的状态。古哲创造了卦,通过始卦表达了事物的本来状态、境界和性情之真,又通过变卦来探索事物本来状态、境界和性情被歪曲、被破坏、被改变、被限制后虚伪不实的另一方面。能够以阴阳爻构成的卦爻象来探索事物真伪的人,就可以理解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良苦用心了。对于那些不会分析卦爻象的人又会如何从易经受益呢?      系辞焉以尽其言。古哲只好直接将自己思考卦爻象的历史智慧、经验智慧、思想智慧结晶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直接指出类似的事象和吉凶休咎的判断供人们参考了。古哲企图用这些简炼的语言来让人们明白自己所有的言和意。达到悟的境界。      变而通之以尽利。任何人事总有处于阻塞状态的时候,易经通过如何变通的卦爻象、变通的道理和方法提示人们学会遇到阻塞的时候采取变通的方法,才获得最大的成功和利益。     鼓这舞之以尽神。这里的神就是指人或者物所具有的生动活泼的、利生乐生旺生的精神状态。易经中的象辞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声音使随着节奏的人物舞动起来一样,相互之间产生共鸣、共舞。人受到鼓舞之后,就会将自己的券的真情充分显示出来。    尽与不尽,就是易经本身的对立统一,也表示了宇宙人生的各种对立统一。

第三节?  


第四节  
  任何事物对人而言,都有可知可见的现象,都有可知可见的阴阳乾坤对立统一的现象,都有这种现象深处事物的本质、本性,都有这些现象呈现变化的必然过程,都有这种过程反映出的规律性也就是道。事物的本质本性、事物的道深深地隐藏在事物的现象之中,深深地蕴藏在时间的长河中。尽管如此,哲人、科学家和实践者,总会从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总会从事物的表面、外部深入事物的内部,洞察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过程,总会明确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必然的道路。总会明确出现这种必然过程和结果的法则。      系辞作者在考察事物可见可知的性质时,同时注意到了隐藏在人的感觉器官之外的事物的本质和道。对于这种本质和道的认识,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更是一个人类大脑对于事物连续的发展变化过程的感知、记忆和深入思考、反复获得验证、突然获得领悟的结晶。因此,系辞作者有了如下的议论。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第一,这里讲的形,就是人可以感知的事物的各种现象,因为事物的现象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人的眼睛进入人的头脑里的,而眼睛所看到的事物第一是事物的外部形态。所以古哲用形来作为认识事物的切入点,以形来作为认识事物、分别事物性质的门径。
      第二,形而上者谓之道。什么是道呢?就是一事物由生到死的连续存在、变化死亡的过程,这种过程如同一条道路一样,这种过程是事物在天地时空中形成的,称之为道。这种道不象道路一样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得见的,却是人的智慧和可领悟的。这种道仅仅从事物瞬间外部形象来讲,是看不见道的。只有将所有的连续的外部形象显示在一个时间过程中,人们才容易发现和明白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着道。这就如我们夜里拿一个有明亮火点树枝舞动,就会发现轨迹一样,否则似乎只是一个静止的小亮点。并不会出现轨迹也就是道。所以古人认为,事物有道,道存在在事物形之上,上为天时,道存在于事物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
     第三,形而下者谓之器。事物不仅有虚的道,而且有实的体、也就是古人称之为的器。在人们发现的事物的现象下面,有事物的实体即器。形而下者,就是在形状现象的下面,就是在空间位置呈现出事物的实体,就是由物质构成的、拥有能量和特殊信息的事物,就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的能够现形、显形的物体。
     第四,化而裁之谓之变。
     事物的器体与事物的道与事物的形是什么关系呢?事物的器体在时空环境中存在着、运动着。却不是在所有时空自由运动,却只是按照环境允许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所能够通向的时空道路运动。当这种道路限制很多的时候,事物为了存在就必须变化自身的形,也变化自身的体器,也同时改变了事物自身所能够通过的道路。事物包括人,不进行这种变化,就无道可行,就只有被消灭、走向死亡。事物的形、器、道是互动的关系、是同变化的关系。
     第五,推而行之谓之通。对于生命事物而言,都拥有一种生命力。这种力可以在行道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对于环境的适当改变,从而开通自己的生命之道。树的根可以延伸到很深很远的地下,汲取水分和无机盐。这就是推而行之。昆虫可以钻入地下越冬,这就是推而行之。人可以开辟水上陆上空中的道路,这就是推而行之。一切目的都是为了通。都是显示生命力,显示生命的存在、智慧和能力。
     第六,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系辞作者讲形器道的大分别,讲变通的大道理,讲着讲着又讲到了天下之民。天下之民是古哲思想行动的始点和终点。人类社会能够向前发展变化到今天的文明程度,不仅仅是天地的恩赐,而且是人类自身能够显示生命的智慧和能力,能够利用天时地利化裁推行变通,能够不断进行劳动创造的结果。     如动物一样采植物、捕猎物不能够维持人类生存了,就养殖,这就是化裁变通创造人类生路的伟大事业。后来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人类这种生命力行道的体现。天下之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一切英雄只有时时刻刻想到天下之民,为天下之民的利益而奋斗,才可以与人民一起创造出不朽的事业,并且成为这种伟大事业的代表人物而在历史天空中永放光芒。社会上有幸成为天下之民所有的国家权力的具体运用者,任何政策举措,都必须从天下之民出发,得天下之民的心,才可以成为当代伟大事业的光荣代表。

     系辞上十二章讲完了,从天尊地卑开始到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业至。

系辞上内容回顾            系辞上下篇是古代研究易经最重要的文章。系辞上十二章,从整体上从各个角度对于易经卦爻辞的性质作了论述。     第一章讲了天尊地卑等等对立统一的宇宙天地社会人生中的现象,指明了易经就是为人类认识了这些现象的基础上才创造的。      第二章讲圣人为了模拟宇宙天地社会人生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创造了阴阳八卦、六十四卦和易经。成为好学的君子反复玩味的经典,成为传承人类智慧的经典。      第三章讲要进入易经之门利用易经,就必须对于易经中的用语,特别是吉凶休咎等等判断性概念有所了解。首先这些概念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推演总结出来的。     第四章讲了易经中所讲的易道,易经中所建立的卦象系统,是宇宙天地社会人生的模型。易与天地准。准确地模拟了客观存在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第五章讲,易之所以能够与天地准,关键在于易经中创造了阳爻和阴爻,准确模仿了客观存在中的一阴一阳,正是一阴一阳的往复运动变化,才形成了宇宙天地社会人生之道,所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正是这种人类创造的阴阳符号之间的复杂关系,才模拟了客观存在的变易,才达到了与天地准的程度。      第六章讲,易经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配日月、易简配至德的性质。      第七章讲,圣人创立易经、人们学习易经,是为了崇德广业。      第八章介绍了圣人创立的两种学习应用易经的拟议方法,第一,见颐口、拟形容,象物宜。第二,见动态,观会通,行典礼。并且通过孔子对于七条爻辞的拟议作了范例。而且这七条也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易经的性质和卦爻辞的用法。      第九章讲了易与天地数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讲,客观世界可以从数学角度来认识,易经就是对于客观世界里的数学关系和图象的一种模型。尽管这种模型简单到无法与现代数学相比,但根本思想是相通的。正是这种最简单的二进位的数学基础,也成了电脑的基础。古哲企图用易数的关系来完全把握宇宙天地社会人生的变化的思想和努力,是伟大的,也是天真朴素的,却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十章讲了易经中的象辞变占,是古哲崇尚的四个方面。启示着人们探讨预测未来、启示着人们制造器物、启示着人们认识宇宙万物的变动、引导着人们形成一个富有智慧的头脑。      第十一章讲了易冒天下之道,所以学习易经有助于人们开物成务、进行劳动创造。     第十二章讲了易经既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性质,也有尽的可能性存在。提出了通过学习易经达到立事业、立德行的目的。
     系辞上是一座高山,今天我们从远处望去,容易认识到其齐鲁青未了的气势。
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