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颖个人资料:系辞上第十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8:11
系辞上第十章 系辞上第十章第一节

       第九章从大的方面讲了如何利用周易象数,讲了具体的占卦过程和解卦方法,强调了触类和引伸,强调了显道神德行,赞美这种方法能够使天下之能事毕矣,赞美知变化之道者的智慧如神。第十章紧接着对如何应用易经智慧作了具体分类说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第一,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这是讲,古圣人发明的易经,是生生之道的化身,是一阴一阳变化之道的化身,是宇宙万物之道的化身。然而在人们应用的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其中的某一部分。各种各样的人阅读运用易经,都有自己不同的心得体会,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这些人从四个不同角度发现了易经的价值,研究着、运用着、赞美着,都认为易经中所讲是圣人之道。


       第二,以言者,尚其辞。这里的以字是用以之意,尚字是崇尚和取用之意。所以这一句就是讲:用以学习语言、学习写文章的人,特别崇尚、特别喜欢、特别爱引用发挥易经中的卦爻辞。认为这些辞含义丰富深刻,文采光华四射,形象生动,简明扼要,是易经变化之道的最好表现形式。文心雕龙的作者就特别崇尚易经的言辞,并设专文论述,认为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头。全部易经不过五千多字,字字凝炼如金。因为生动简约,所以才会发人深思,能够最大限度的启发人的想象力,每个人都企图将之细化、将之发挥、将之昭然若揭,来一次再发明、再创造。结果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结果就无形中受到了周易文辞的感染、陶冶。


       第二,以动者,尚其变。研究各种运动现象的人,研究各门具体科学的人,无论是研究战争、研究经商、研究农业、还是研究医学的人,包括那些研究下围棋的人,无不对周易这个体系产生极大的兴趣。周易本身就是一个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生长变化的模型。这种模型中体现着矛盾对立统一,体现着渐变和突变,体现着肯定之否定,体现着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用以研究事物变动规律的人,都特别崇尚、特别喜欢、特别爱思考易经这个六十四卦的变动模型。都会从中寻找到研究动变的思路和金钥匙。为什么中国最早的数学书称为九章算术呢?我想,与系辞第九章讲天地数特别有关系。易经体系特别是伏羲易卦序,是年周期变动的具体模型,是使人们坚信天地万物变动有规律可认识的模型。每个人都在具体的人生活动中运用着易经变化的原理,创造着符合这些原理的事功。


      第三,以制器者,尚其象。所有制作创造器物的人,最初的创造冲动从那里来?都是从模仿天地自然中来。易经是模仿天地自然最成功的一个模型和典范。因此也给这些人提供了学习模仿天地自然的智慧和能力。乾卦讲天圆,坤卦讲地方。中华古哲为了画出一个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太阳运行轨道,一定先是用大拇指着地为圆心,小拇指在地上转动画出来圆形的。因为我在孩童时代没念书前与小伙伴们就是那样画的。后来见了圆规,一看就明白是模仿用手指画圆制造出来的。中华古哲为了画出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深入研究明白了勾股定理,发明了矩,也就是现在讲的三角尺、木工尺。作为高数学教师,我曾经因为放大照片需要个标准的方框,一时没有现成的,又没有三角尺,费了很大功夫画出来一个,以为可以了,放大出来以后再看,四个角非常难看报废了。想想古哲发明创造角尺,是何等的不容易、何等伟大的事情。有了方圆,有了曲直,有了规矩,人类就有了模仿天地创造器物定乾坤的本领。人类创造的一切,都可以说是从模仿天地万物开始的。现代工程中特别注意仿生学,也是从这种高级精确的模仿中取得专利的。现代各种器物的外形,什么流线形,什么耐高温、低阻力、高强度,无不是建立在对于自然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创造的。而周易正是这种科学认识和器物创造的典范。


      古人讲渔网的制造与离卦的形象有关。我想这是真的。打渔的人看见离卦象,肯定会联想到渔网,而研究易卦的人看见渔网,也一定会想到离卦象。而古代研究易经的人也正是从事捕捞鱼虾的人。渔网不仅有形式上的孔和目、能够网住大鱼漏掉水和小鱼,还必须能够撒开又能够收合。这就又需要纲。而这种有纲有目、有收有放的往复运动的思想,不一网打尽有利于生生不息的思想,正是易经中所讲的道,渔网的发明必须很好地体现这种道,才有益于人生,也有益于保护自然。这样,在古代发明渔网的人,就成了运用易经原理和形象的人了。我们家乡人前多年用的一种工具叫罩离。是用细枝条编的,用来从锅里打捞出面条或者称为鱼鱼的面食。这种工具的名称和作用与鱼网、与离卦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偶然的,是古圣人创造渔网的缩影。现代的口罩和防毒面具,各种控制出入的器物设施、离合器,都与之类似。


       第四,以卜筮者,尚其占。古代从事占卜事业的人,就如同现代搞各种咨询的人一样。他们发明了各种占卜解疑的方法,成为那一方面的专家。这些人就是古代称为巫的人,帮助人们说明病情、商情、战争和各种活动的前程。这些人有的解释梦,有的看面相,有的抽签,有的测字,有的观星,有的掷股子,学说五花八门。都是随机运用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形式,向求问的人解释有关疑问的方法。这些人对于周易的占卜方法也特别感兴趣。认为这个方法、借助周易这件外衣,更能够取得求占者的信任,可以更方便影响求占者作人作事。


系辞上第十章第二节  受命如向

  第一节明确指出了易经在四个方面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下各节就这四个方面作了较了深入的探索。今天所探讨的第二节,就是对以言者、尚其辞的进一步说明。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孰能与於此。


      是以是指接上一节而讲。君子,指古代那些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的人。将有为也,这些人将要有所作为的时候,将有行也,这些将要采取某项具体行动措施的时候,这些人将要下决心、作决定的时候,总是三思而后行。问焉,就是问易经。向易经请教。总要翻开易经,将易经作为询问的对象,希望借卦爻辞能够获得作为行动的启示,希望能够借卦爻辞作进一步深入思考,能够在两疑之际帮助自己下定决心,作出取舍。


       而以言,而是个转折停顿加深的语气。以言,就是上文的以言者。就是那些求问的人,等待着获得易经的言论思想火花。等待着易经发言,给自己一个答案。易经是一本书,并不会说话。然而易经中的卦画和卦爻辞与求问的人经过复杂的筮卦过程终于相见的时候。急着问事的人,有心问事的人,就会带着自己对于事情思考的状态、心境来阅读、来理解。


       其受命也如向。其就是易经,就是易经的卦画形象和卦爻辞。受命,就是接受求问人的命令,作出回答。如向,简单说就是卦爻辞的回答指明了方向,如向导一样。


       向字,外面是房屋的北墙。里面是一个口,本来表示北墙上开的窗户。通常窗户都是向南开,如果只有向南开的窗户,房子里特别是很深的窑洞式的房子里的空气就不容易对流,所以北方人常常在窑洞后面墙上开一个小窗口。很显然,这个窗口透气透光有方向。后来,人们发明了乡土乡村乡亲的乡字,繁体是现在的乡字旁边一个郎字。乡是人们长期居住特别熟悉有感情的地方,乡是人们离开后特别思念的地方,乡成为人思考和行动的时空中心点。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天地舞台。古人将繁体乡字与向字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繁体的向字。这一节中的向字原来就是这个繁体的乡字下面一个向字。这个向字有对着向着面朝着家乡远望之意,有游人在外对于家乡思念的情感,这个向字也就有了方向之意,有了可以让人产生亲切熟悉感的意思,有了向来之意。由此又引伸出如逢向导之意。


       现在再看其受命也如向。就是说,易经中的辞,就如同家乡的智慧老人面对着自己的疑问,响亮回答,亲切解答,打开了求问者黑暗疑惑的心灵窗户。


       无有远近幽深。就是讲,当求者阅读易经的时候,与易经没有什么远近的距离,是直接进行心灵的对话。没有什么幽深难明难懂难行的道理,简明扼要、直接了当。吉凶休咎讲得很明白,使求问的人有醍醐灌顶、顿然领悟的感觉。


        遂知来物。遂是於是。于是知道了未来、也就是将有为将有行的吉凶结果。这里有一个信与不信的问题。同样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口里说出,影响不一样,人们的信任程度、重视程度也就有了差别。古人将周易看成是圣人的伟大创造,是智慧老人的言辞说教,是真理的化身,特别重视,特别相信,所以看到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如同获得了天神的指示,如同获得了帝王领袖崇拜者的命令。


       其实,人们用镜子照出来的是自己的面孔,在易经这一面镜子面前,照出的是自己思想深处对于事物的考虑成果。我们每个人都有神奇的大脑,都能够储存信息、联想、推理,都比最先进的亿万次每秒的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强大。当人处于事中迷的时候,大脑处于待机状态。面对易经的言辞,自己的深入思考被激活了,被接通了,被放大了,于是人也就知道应该如何办了。这是求问的人崇尚易经卦爻辞的结果。如果此人认为易经是腐朽的说教,不会去翻阅,更不会激起心灵的感悟。


       非天下之至精,孰能与于此。倘若易经不是天下最精微神奇的思想成果和真善美健的化身,怎么可以给人如光明向导一样的言辞呢?这一句是感叹和赞美。


      说到底,阅读易经就是阅读自己的心灵。就是审视自己的道德、经验、智慧和能力,就是激活自己生命的劳动创造力。


     面对宇宙万物世界,人总会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总想借助外力、利用外力来证明自己,提升自信心和劳动创造力。所以古哲创造了周易卦爻辞,来满足人们这种需要。所以说周易是思想的拐杖。


系辞上第十章第三节  参伍以变  错综其数

        我们曾经讲过,易经是古代从四时八节发展起来的一种年历,是将全年分为六十四个时间段落的年历。古人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翻阅历书,以便作出符合天时地利的决定。这一条也应该是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的内容。易卦表示的历书,会告诉人们应该如何作。我务苹果树那几年,就自己学习编写了苹果年历,将每个月重要生产活动事先考虑周全、记录下来,以便参考。古代人特别崇拜天,崇拜天时变化,所以这样翻阅易经历书,是会有无不响应的体会的,是会有受命如向的亲切感的。


     在较深入地讲了以言者、尚其辞之后,第三节又较深入地讲了以动者、尚其变。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


     从字面上看,参就是三,伍就是五。然而古人所讲的参,都是有实际所指的,三光者,日月星,这是一种三,三星向南,家家拜年,那三个星也叫参。古人经常参考三星的方向确定年时的。而猎户星座的这三个星的在古人眼中的方位变化,就是参。伍是五个手指同在一个手上的五,更是古天文学家观察到了太阳系里距离地球很近的五颗行星、即现在讲的水木土金火五个星。古人经过精确观察测量,发现这五个星在黄道上是依次出现的。与年周期也完全相合。我们中国人即重视太阳年,也重视月亮岁。将太阳年定人为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将月亮十二个周期性变化定为一岁,年与岁日不相等,为了使二者相合,古哲创造了十九年七个闰月的方法,使年与岁相合。所以参伍以变,就天文现象而言,是指天空中日月五星的变化。错综其数,错就是讲年时与岁时不相等,相互交错,综就是使二者在设置闰月之后,能够相同。这是古人观测天象、获得了准确的数据后、所进行的模拟,所创造的模型。


      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通晓了日月五星的变化,就可以创造制定出周易日历这样的关于天的文章。那地之文呢?这又要从古人关于天地相对应的思想中来寻找地上的三和五。地上的参和伍又是什么呢?地上的伍可以说是五行,水木土金火五类事物。地上的三是指三人为众的三,是指三生万物的三。是对于万物的一种概括。是将事物进行三分法的三。是研究事物变化时确定的参照物。通晓了万物人事的变化,能够观测出精确的数据,就可以写出大地上万物变化的文章。这样,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就讲通了。


       极其数,就是将有关状态和变化的数据能够精确到极限,遂定天下之象,就是可以准确地推算出什么地方几时几分下雨,有什么天象。在现代,有了大型计算机,这已经成为现实了。在古代,哲人用对于雨前自身感觉状态的精确记忆,也可以对当地未来天气大变化作出准确的预报。这就是遂定天下之象。天象都可以定,天下万物之象也是有规律性的,也是可以如法炮制,得以确定的。


       非天下之至变,若不是对于天下最神奇变化的掌握。孰能与于此,周易作为历书,怎么能够给出人们如此准确的预测呢?


       在古哲看来,天地变化与人事变化密切相关。所以他们又找出了人事中的五种重要关系作为五、如父子夫妻朋友君臣之类。探讨其中各种关系和变化,寻找其规律性,也会写出有关人事的大文章。


      以上讲参伍之变,与现在看到的易经,与易经本身又有什么关系呢?易经中六画卦,初二位为地分,三四位为人分,五上位为天分,这样就有了天地人之分,这就是参。上下卦各是一个三爻卦,这也是参。上下互卦也各是一个三爻卦,这也是参。三个三个在一起,就有了特殊的变化,就影响到整体。在六爻卦中,还可以将下五个爻、上五个爻结合在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特别是上卦表示的卦情中,处于五位的爻,有特殊的重要性。参伍以变,就卦而言,应该指的就是卦爻的各种状态和变化。错就是两个自下而上阴阳符号完全相反的卦,综就是上下颠倒之后完全相同的两个卦。错综就是比较分析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错综其数就是从中寻找出准确的变化数据。古人在占卦过程中,模仿写天地之文的方法,给每件要占的事也写出一篇文章来。易经就给写这种文章提供了提纲和参考,提供了一种思路,提供了对于未来的一种判断。所以系辞作者赞美这是天下之至精,才能给人提供参考和指示。


      其实,这是人利用对于事情本身各种变化信息的深入了解、加上与对于易经提供的规律性的认识逻辑相结合,用自己的智慧所作出的准确的判断和决定。


      以动者,尚其变。仔细考察易卦之间的变化,任何一爻变,都会出现一个新的卦,都会完全改变事物的性质、状态和面貌。都会得到有关变化的提示和参考。有变就有象,有象就有数,有数就有辞。有辞就可以参考思考,促进作人作事成功。



系辞上第十章第四节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就易经本身而言,第十章第一节指明了易经在四个方面受到了人的特别崇尚。第二节指明了尚其辞者,认识到这些辞是至精之言,最具启发性。第三节指明了卦象的参伍之变,是天下之至变,从六爻卦变化的形态的可能性讲,达到四千多种,然而变来变去,却总共只有六十四卦,最复杂也最简单。今天要讲的第四节,就占卦时利用的蓍草而言。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这是指人们用来占卜的工具策,可以是竹制的精细小棍,也可以是贵重金属制造的细小棍,也可以是顺手从野地里获得的细草茎。无论是那种,本身都是没有思考灵性的物品。然而古人按照前面讲过的程序数一数去,却总会获得不同的变化结果和卦象。这种数的过程是必须专心致志的,否则就会数错,就难以获得与自己身心状态相一致的卦。这正如我们想画方的时候,必须专心,否则就画不出标准的理想的方形来。


       再说占卜时用的道具灵龟吧,尽管古人发现其寿命很长,却老是呆着很少动。是最能够耐住性子寂然不动、似乎无所作为之物。然而古人却利用这种无思无为之物,作为占卜器物。古人之所以这样作,就是着力营造布置了一种静的环境气氛和静的心态。昨天看见附近有人养了两只龟,静静地躺在水底,我看着它,它看着我,一动也不动,好象是与我比谁注视对方的时间长。最后还是我输了。因为乌龟很少动,所以一旦有动,就会引起人的特别注意。就会追究是什么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原因引起的变动。就会引起人的深入思考。人们养龟观察龟就是企图从中获得一种平静心态有益于身心健康。古人占卜时在室内陈列着乌龟,本身就是企图进入一种没有干扰能够静静地思考、操作的环境。


       对于所占事情的未来状态如何,现在的状态并不会思考,也不会作为,作为一种现在式,呈现在人面前。只有人才能够感知,才能够思考,才能够对之有所作为。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就是通过人的感知和思考,通过人借助卦这种形式中所提示的真理性逻辑性思考方式进行感知和思考,人就可以通晓天下事物的故。也就是事物的故旧、故去,将事物过去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之间变化的原故和过程精确呈现出来。从中发现变化的趋势、形势。作出如水向低处流的具有必然性的判断和预测。


      感而遂通,是人的灵性与物的变化相感。是指占卜过程中人与环境气氛相感,人与占卦时所用的策的变化相感,是人对于所占的事情的信息与卦相象卦爻辞相感。相感中,人是主动的,是有灵性的,特是被动的,是人的灵性投射在物上又从物中发现的。感而遂通如感时花溅泪,花并不会哭啊。是人看见花上的露水才联想到了眼泪和哭泣的。才将人的状态投射到花的状态,反过来,加重了人的悲哀和沉思。才需要发泄这种悲愤的情绪,才写出了名句。


     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於此。古人称赞,感而遂通是一种天下最神奇的现象。是这种最神奇的心理活动,按照对于事物实际状态和客观趋势所作出的正确推测。没有这种人的主体的正确感知和分析,就不会有对于事物未来的神奇准确的预测、预知、预报。而正确感知和思考必须有一个相对静止的环境气氛和专心致志的身心状态。在身心状态平静稳定的状态下,我写文章或者下棋,常常有自己非常满意的结果,而当雷阵雨来临之前几个小时,自己就感受到身上困,头脑也不好使,下棋老输。那是身体受到雷阵雨前远方发出的气压和声波的刺激,正在进行适应和调整,急需处于睡眠状态,而不是再动脑筋大量消耗体力和脑力。


      只有寂然不动,才可以感而遂通。没有寂然不动的环境和身心状态,感知思考的过程是混乱的,是不能够正确获得真实信息进行正确分析的。人大脑这个高级计算机是无法正常工作的。也就不能获得正确的预测结果的。老子好静,道德经讲静的哲学,是为了获得最完美的动。寂然不动的目的是感而遂通。许多哲学家都特别喜欢静。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静静的写作,静静的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是养生养心养德养身的好办法,也是争取成功的好办法。



系辞上第十章第五节  极深研几

        易经所阐明的易道,人们从四个方面崇尚它、应用它、因为易道至精,所以易经的言辞受命如响,可以很好地拨动求问者的心弦,因为易道极数至变,所以才使研究宇宙万物的人们能够明白变动的道理状态和过程,作为制器的参考,因为易道极数至神,才使求占的人,有感而遂通天下的收获和快乐。 今天我们研究圣人对于易道极深研几的结果。


        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夫易,夫是感叹虚词,易是易经显示的易道。夫易,是这一句的主语,翻译一下就是:啊,易经显示出的易道。谓语是省略了。宾语就是:圣人所以极深研几也。合起来,这一句翻译出来:啊,易经所显示的易道,是圣人极深研几的结晶。


       现在探讨这个深字,深浅是对于宇宙万物认识的程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深是达到了极变极数至精至神的境界。是对于事物的生死、幽明、鬼[神的过程和状态的认识、把握达到了由生知死、则明知幽、由神伸知鬼归的境界。是对于生命的认识达到了基因的层次还在继续求得深入,是对于物质的认训达到了粒子的层次还在继续求得深入,终于达到了人用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可以明白并复制万物的状态。这样,才算达到了极深的境界。


      如何才能够达到极深的境界呢?必须研几。


      宇宙万物总可以不断一分为二,如古哲所讲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在这种分的过程中,事物的部分就会不断变小,如将生命体分到了细胞层次,细胞就是几,细胞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继续一分为二,这样不断分下去,就会获得不同层次的变小的几微的状态。这种几微的状态的性质,又非常紧密地与事物高层次的整体的性质和状态相关。如基因和生命体的关系一样,基因作为一个整体还可以继续一分为二,还可以不断深入不断化整为零、化巨大为几微,并寻找出上下层次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必然规律。只有研几,才可以极深。


      研几可以导致极深,极深也可以导致研几。人们对于宏观经济的认识与微观经济的认识,也有这样一个相互的过程。研究事物的宏观和微观达到了一定程度和境界,就可以对事物的常态、中庸状态有更多更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了。扣其两端而知其中。对于事物其大无外状态的认识和其小无内的状态的认识,就必然导致对于事物通常状态的最正确的认识和把握。那些在股市上寻找财富和机会的人,通过波浪理论把握长过程,又通过各种时段不同的K线来研究个股的变化,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认识,指导股市淘金,极大地提高了成功的概率。这也是极深研几的过程。


     易经中显示的易道,显示的变化规律性,正是圣人极深研几的结晶。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因为深入到了人心,所以易经上的言辞可以拨动人的心弦,可以达到如通晓人的意志一样,给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因为达到了最细微最几小的状态,如对于一种大机械、大飞机的每一个零部件都非常精细的从各种角度都研究透了,可以准确复制了,那这个庞然大物就可以制造出来了。这样,天下不有什么事务办不好呢?


     唯神也,故不疾不速,不行而至。因为达到了极深研几的神奇境界,所以对于事物的预测可以达到非常准确的程度,不通过瞎忙、不通过疾走,不通过折腾就可以获得神奇准确的美好结果。


     子曰: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综上所述,孔子总结了易道易经的四个方面的神奇应用,都是因为易经是对宇宙万物极深研几的结晶。


      易经不是以任何一种具体的事物为研究对象的,是对于宇宙万物极深研几的结晶,所以其中显示出的规律性,是可以指导对于任何一事物的具体研究的。是可以作为进行任何科学研究的指针的。易道是统一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来利用,却可以获得四种不同的指导人生的道。只有将这四种道从各自的角度搞精通,又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人生。才可以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


      将哲学、科学与人生、天下紧密结合在一起,通志成务,这就是周易极深研几的方法和目的。



系辞上第十章 小结

      系辞上第十章一开始就讲了周易从四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崇尚、重视、借鉴和应用。


       因为周易的言辞中隐藏着普遍真理,是从各种具体状态中抽象出来的形象和道理,所以与人头脑中认识的具体状态就会产生共鸣,给崇尚者以深刻的启示。如履霜知坚冰至,就会让人们在作事之初,联想到其必然的后果,增强人对于未来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周易中的言辞对于带着问题阅读易经的人来说,因为这种共鸣关系,因为这种联想,起到了感而遂通,受命如响的作用。


       因为周易是宇宙万物周普变化的模型,所以与于任何事物变化的规律性都相关联,都相通,都表现出惊人的类似,都可以从中获得探讨具体事物变动规律的智慧。例如易经中的伏羲卦序,既与数学中的周期性函数曲线、与物理学中的各种波的运动规律相类似,也与社会经济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相类似,还与股市上指数涨跌变化消息的规律相通相类似,所以研究过周易的人,再来学习有关具体科学,都能够很快领会其变化规律和实质。都容易产生一通百通的体验。在股市上应用波浪理论的人,运用各种指标探讨规律性的人,如果事先研究过周易,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注意事物变动喜欢从中找规律性的人,对于周易的变化模型特别重视、特别崇尚的原因。这就是以动者尚其变。


     以制器者尚其象。周易中存在着物象,如山、雷、泽、风、水、火、天、如这些基本形象的不同组合形式。存在着数的象,如每一卦都有其的表示阳数和阴数,存在着时象,如每一卦每一爻都表示了周期过程中相应的具体时间段落,存在着事物在空间位置的不同状态的形象,存在着事物阴阳虚实生长化收藏的不同状态的形象,正是这一切来自于宇宙万物的形象,人们在结合劳动实践的阅读思考中,又启示人们联系宇宙万物生动真实鲜明的形象,深刻感知万物、模仿万物、进而在劳动实践中产生了创造制器的智慧和能力。离卦为船的中空形象,坎卦为车轮的滚动形象,人们在发明这些器物的过程中,抽象出周易的卦意,丰富着周易卦的联想,又反过来用周易的卦意卦象中蕴含着的智慧,作为创造制器的参考。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应用周易天圆地方的观念,特别明显。人们创造各种具体科学门类,借鉴应用着周易模型、形象和哲理,人们制造任何器物,也都能够结合周易中的象数理,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以卜噬者尚其占。人们在占卜过程中,将自己对于有关事物的认识、将自己对于处境的认识和思考、将自己的观念、智慧和能力外化在卦象卦辞中。这时候阅读所占得的卦,就会在特定的卦爻辞与自己所思所想之间产生特别紧密的共鸣和联想,就会惊吧卦爻辞的神奇。


      第十章通过五个小段落,分别较深入地探讨了周易的辞变象占之所以为人们崇尚的道理。将周易的真正功能显示在人们面前。将人们对于周易的错误的迷信观念一扫而光。因为周易哲学的作用强大,所以人们就将之捧上了天书神明的地位,结果一些人不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以为易经可以包办一切,代替自己的思考和劳动,这样就成了迷信。通过我们前面的解说,那里有什么迷信玄虚的气味。


      第十章讲了易的四道。接着就会讲这四道的开特成务的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