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混沌传承空间:《从炮兵独立到核弹袭击——300年西方战史百将传》——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5:36:57

《从炮兵独立到核弹袭击——300年西方战史百将传》

 

征服高卢者,非罗马军团,而是恺撒。
  威震罗马者,非迦太基军,而是汉尼拔。
  侵入印度者,非马其顿方阵,而是亚历山大。
  直逼威悉河与莱茵河者,非法国陆军,而是蒂雷纳。
  七年战争中力拼欧洲三强者,非普鲁士军人,而是弗里德里希大帝。
  ————————拿破仑


  人类间最残酷最惊险的角逐是啥?答:战争;沙场上最风光最耀眼的明星是谁?答:将帅。重大的战争和战役,可以改变世界,影响历史;出色的元帅和将军,可以扭转乾坤,左右天下。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由此可见,优秀的将帅对军队、对民族、对百姓、对国家、对历史,何其重要也!
  对于中国古代名将,俺原来写过也画过,有兴趣的看官可以百度下(《小学生阿萌版中国古代100风云将星漫画漫话》)。最近俺又想整整“洋将”们,前不久发了一个《PK陆海空——300年西方战史百将传》,但一直不甚满意。俺又重新整理修改了一下,改变风格,增删人物,全面整理贴出,希望看官们多多捧场。
  说是“百将”,其实俺只写了99个,剩下一个空白留给大伙“互动”,您觉得谁合适就是谁吧。
  这99个牛人都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名将,包括:
  战略或战术上有高超表现的陆海空各军种的将军元帅;

  亲自率军征伐四方战绩显赫的马背上的帝王;
  亲自率军进行革命战争、民族独立或解放战争及抵抗运动的军队领袖;
  倡导和创建新政权军队或新军种的将帅;
  对军队和军制进行重大改革的将帅;
  以“纸上谈兵”来影响世界战争史的军事理论高手。

  他们所处的时代上至17世纪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战争——30年战争,下至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俺为啥要写这三百年中的名将呢?因为这三百年正好是西方近现代军事的超级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名将辈出,群星闪耀,从瑞典军队在历史上首次将炮兵作为正规独立军种投入战争,到美国军队在历史上首次使用核武器攻击敌国,西方军事在这三百年时间里极速发展,甚是吓人。

  既是西方战史,那这99个牛人多数来自欧美列强(英法德奥意俄美等),但也有两个例外,一个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名将,一个是一战前后的土耳其名将。俺觉得日本虽地处东亚,但当时其军制为西式,又天天哭着喊着“脱亚入欧”,且常和欧美列强干仗,再加上军事理论牛人富勒在其经典大作《西洋世界军事史》中也把“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作为“西方战争”来写,所以俺把几个明治维新以来与俄英美打架的日本将领也整进“西方名将”名单(这里说的“西方”就不是地理概念了)。土耳其的军事牛人凯末尔元帅也被俺整进此名单,因为俺认为土耳其虽为西亚国家,但与欧洲关系非常,且凯末尔又是在欧战中扬名的,所以把他整入“西方名将”也没错。

  俺非专家学者,对历史不甚精通,对军事也不甚了解,所以您别指望俺能在作品里长篇大论或精妙分析,俺就是用每人两千来字的篇幅随便侃着玩,没怎么写名将们指挥战争或战役的具体过程和细节,而主要在文字中展现他们的个性、情感、奋斗过程以及个别花边八卦,说不好听了是“扯淡”,往好听了说就是从“人文视角”来“剖析”历史名将,所以说,这仅仅是一部素描式或者漫画式的人物传记作品,而非专业的历史或军事评析之作(当然,全部按照史实写,俺坚决不演义杜撰)。

  另外,每个人心目中的“百将”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将帅俺认为厉害可以入选,您觉得不厉害没资格;或者俺认为不厉害没选,您觉得厉害应该入选,再或者就是俺水平有限,把一些确实厉害的将帅忘了漏了,这些情况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还请您包涵则个,别太较真儿。
  “百将们”是按历史年代顺序来写的。俺绝对不整梁山好汉排座次那一套,俺觉得那样很不科学,您想想,“百将们”的国家、时代、兵种、权利都不一样,根本就搞所谓的排行和比较。打个比方吧,比如拿破仑是皇帝,巴顿只是战役军团司令,说出来的话效果都不一样。这咋比?再比如,托尔斯腾森是炮兵牛人,沃邦是工兵牛人,克伦威尔是骑兵牛人,贝尔蒂埃是参谋牛人,克劳塞维茨是理论牛人,古德里安是坦克牛人,邓尼茨是潜艇牛人,山本五十六是航母牛人,阿诺德是轰炸牛人,加里波第是游击牛人……他们咋比呢?所以,俺不玩“关公战秦琼”或者“秦军大战马其顿”,不搞排行榜。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写人写史,绝不YY。

  最后说一句,“一将成名万骨枯”。名将确实很风光,但他们的威名是由无数逝去的生灵造就的——在战争中阵亡的士兵和家破人亡的平民。书本、游戏、电影里的战争很精彩很好看很刺激,但现实中的战争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残酷、更血腥、更恐怖……和平何其珍贵也!
  汗,说了一大堆废话,还是快开始吧。

日期:2008-4-6 16:58:37

  第一集:狮王争霸——古斯塔夫二世(瑞典国王,军事统帅)
  俺这部“百将传”里第一个出场的明星乃“金毛狮王”也,此“狮王”可不是金庸笔下的谢逊,而是西方战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悍将之一——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江湖人送绰号“北方雄狮”。俺写古斯塔夫时一下子就想到了谢逊,感觉这二位还真挺像,都是满头金发,都是文武双全,都是威猛盖世,都是英雄豪胆,都有兽王风范!只不过这古斯塔夫的必杀技并非“狮子吼”或“屠龙刀”,而是炮兵、步兵、骑兵和后勤兵完美结合的无敌战术。由于古斯塔夫的军事创新影响深远,所以除了“北方雄狮”这个威猛绰号外,他还有一个极牛的美誉——“现代战争之父”!后世西方名将好多都是他的粉丝,受其影响颇大,其中就包括法兰西战神拿破仑。

  古斯塔夫二世在瑞典历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其实他的爷爷古斯塔夫一世·瓦萨也挺厉害,领导瑞典人打翻丹麦统治、宣布瑞典独立、开创瓦萨王朝的正是此君,绰号“勇士国王”。只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孙子更比爷爷强,古斯塔夫二世的雄起使他那伟大的爷爷也黯然失色!
  古斯塔夫二世这小子天资聪颖,对政治、军事、历史、文学都有极大兴趣,懂得八门语言,他11岁就和一帮大臣坐在一起商讨国事,16岁第一次纵马挥剑驰骋疆场,17岁时继承王位成为一国之君(瑞典国会因为这位少年君主的出类拔萃而废除了继位登基的年龄限制)。真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跃马定乾坤!”惭愧吾等俗人在人家这个年龄时,还是只知呆痴考试的中小学生呢。

  这里顺便八卦一下,狮王可谓英雄配美女——他的老婆是位绝色佳丽,狮王的女儿克里斯蒂娜也挺厉害,既有老爹的“超才”,又有老妈的“超貌”,后来继承老爹王位,成为世界历史上最牛的女王之一。关于克女王的精彩故事多多,她传奇的一生绝对比小说过瘾,还被拍成了电影,只不过俺这里写的是她爹,对她就不再过多着墨了,否则就跑题了。

  小国王古斯塔夫自幼就有“狮性”,登基后更是雄心勃勃,准备大展身手,他任命他的好朋友、行政高手阿克萨•奥克森谢纳伯爵为内阁首相(这位伯爵当首相时才20多岁,他是瑞典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和咱们历史上的李斯、萧何、诸葛亮差不多。狮王战死后他继续辅佐狮王的女儿克里斯蒂娜女王,可谓鞠躬尽瘁),让他负责总理政务,而自己则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军事,二人配合默契,堪称世界历史上一对极其经典的“君臣黄金搭档”。

虽然小国王宏图大志、杀气腾腾,但他登基后的第一仗却打败了。这是他与瑞典最近也是最具威胁的对手丹麦王国进行的一场战争,由于小国王经验不足,且瑞典军队当时并不甚强,而丹麦军队却训练有素,古斯塔夫被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打了个稀里哗啦。不过还好,瑞典没啥太严重的损失。没过几年,21岁的古斯塔夫“狮性”又发,和另一强邻俄国打了起来,这一次还不错,他吞掉芬兰湾周围不少土地,还把人家俄国波罗的海的入海口给掐断了。

  结束了与俄国的战争后,年轻的国王对外暂时消停了一段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改革上。这古斯塔夫的军事改革可非同一般,其令后世瞩目的程度和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他的赫赫战功,也使瑞典军队迅速升级,成为17世纪初威震欧洲的最强悍的军事力量。
  当时欧洲军界流行“雇佣兵”,这雇佣兵很不正规,纪律极差,烧杀抢掠,有奶是娘,这直接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古斯塔夫对雇佣兵极为鄙视,他开始实行普遍征兵制,建立了常备军。他要求他的士兵们要人人勇敢,个个忠诚,凡打闹、漫骂、奸淫、掠夺、酗酒者,一律严惩不贷。而且他的士兵们有固定的薪水,还可以获得土地,瑞典士兵的这种待遇可是欧洲第一啊。

  古斯塔夫脑子里的花样还多着呢,他愣是将步兵(包括长矛兵、火枪兵)、骑兵、炮兵、后勤兵给揉在了一起,让他们密切配合,完美出击,这一新战术(即“线式战术”)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一大创举;他特喜欢大炮,就把炮兵变成了一个独立正规的专门兵种,还统一了火炮的口径,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第一次;他见当时各国军队士兵们穿的衣服乱七八糟,五颜六色,看上去实在搞笑,他就让瑞典军队的士兵们全都穿上统一整齐的军装,这又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第一次!

  改革基本搞定,利剑磨砺了,自然要找着一个敌手试试剑锋的锐利程度。古斯塔夫往四周一看,觉得波兰王国很值得打一打,于是在1621年率领两万四千人大举侵入隶属波兰的立沃尼亚,当时的波兰可不弱,人家在欧洲也算得上是一响当当的强国,无奈这次遇到的古斯塔夫率领的全新军队和全新战术,结果波兰军队接连败北,丢城失地,几乎全部波罗的海沿岸都被古斯塔夫拿下。在战争中,一直把自己当作职业军人的古斯塔夫经常上演个人英雄主义的惊险大戏,带头拼杀,锐不可当,所以光荣负伤成了家常便饭。

  古斯塔夫在波兰战场春风得意的时候,另一场激烈大战——德意志土地上的三十年战争打得更热闹,古斯塔夫有点按耐不住了,在老奸巨猾的法国首相黎塞留的挑唆和资助下,古斯塔夫于1630年张牙舞爪地扑向了德意志。他以新教的保卫者自居,要让德意志那些天主教军队尝尝他瑞典雄兵的厉害!
  这一次古斯塔夫要面对两个超强对手——蒂利伯爵和华伦施坦公爵,这两位名将的故事咱在后面还要细说,他们是当时最出色的雇佣军统帅、德意志的两大悍将。
  1631年,古斯塔夫率领的瑞典军与蒂利伯爵率领的天主教联盟军在莱比锡附近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布莱登菲尔德会战!古斯塔夫大摆“楔形阵”,顶住了蒂利伯爵麾下精锐的“黑甲骑兵”的七次猛冲,最后指挥瑞典骑兵发动反攻,大败蒂利伯爵!
  第二年,两位对手于列克河再次遭遇,蒂利伯爵再次战败,伤重而死。接着比蒂利更强悍的帝国统帅华伦斯坦公爵出手了,他在吕岑战场与古斯塔夫摆开战阵,有意思的是,两位统帅都是带伤指挥,华伦施坦因病痛而不能骑马,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古斯塔夫则因旧伤复发,不能系盔甲带子,所以就没戴头盔也没穿胸甲。
  战役打响后,古斯塔夫亲率骑兵猛冲华伦斯坦的帝国军,其凌厉攻势如风暴一般,帝国军难以抵挡!但就在这时,帝国军射出的子弹连续击中古斯塔夫的手臂、身体和头部,古斯塔夫当场阵亡,年仅38岁!

  激战时主帅突然被敌军击毙,这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在这危急时刻,经古斯塔夫多年训练的瑞典军队显示出了它超强的应变力和战斗力,国王的战死不但没让他们胆怯和慌乱,反而使他们如小宇宙爆炸一般向敌军发动了最最凶猛的攻击!他们抢回了国王的尸体,把华伦施坦的帝国军打得一败涂地!
  瑞典军队在北方雄狮的“灵魂”指挥下,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北方雄狮”的吼声再也听不见了,但是雄狮开创的军事制度并没有随他而去,在此后一百年中,瑞典的军事实力一直强大无比,俨然波罗的海地区的霸主。虽然今天的瑞典已非昔日的超级军事强国,但古斯塔夫影响犹存。这位勇猛无敌、才华横溢的军事统帅已经改变了世界,他在历史上首次将“职业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引入了军队和战争,其军事创新成为欧洲军队的标准和楷模,其“全新战术”影响西方军事达一个多世纪之久。无论在欧洲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他都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伟大统帅,“现代战争之父”这一至高荣耀的桂冠足以使他矗立巅峰,傲视群雄,他的雄狮威名和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弗里德里希大帝、拿破仑等帝王名将一样,成为西方顶级军事高手的代名词。

  ——————————————————————————
  【名将小传】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f II Adolf,1594—1632年)瑞典国王,统帅。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瓦萨王朝创立者古斯塔夫•瓦萨之孙。1610年随父出征,与丹麦作战。1611年继位。1612—1613年与丹麦军队作战失败,被迫割地求和。1614—1617年率军对俄国开战,取得胜利,获得芬兰湾周围土地。后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遍征兵制,建立战斗力强大的常备军,精简军队编制,改善武器装备,使炮兵变成独立兵种,并使其与步兵、骑兵和后勤兵密切配合,采取灵活的线式战术。1621年发动历时八年的对波兰战争,接连获胜,几乎全部占领波罗的海沿岸。1630年率军参加三十年战争,深入德意志腹地。1631年在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击败蒂利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获“北方雄狮”称号。次年在列克河之战再次击败蒂利,攻占纽伦堡,进逼慕尼黑。同年11月16日在吕岑会战中击败华伦斯坦率领的帝国军,但本人亦阵亡,终年38岁。


日期:2008-4-6 17:03:54

  第二集:轰天雷——托尔斯藤森(瑞典陆军元帅)
  熟悉《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108将里有一个玩“高科技”的另类好汉——“轰天雷”凌振,书上说他“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很可惜“凌大炮”一直被无视,梁山不重用他(排名仅52位),北宋朝廷也不把他当回事,搞得这位火炮高手一辈子没混出啥大名堂。在17世纪的西方战史上,也有一位“轰天雷”,他比凌振幸运多了(当然,凌振是虚构的,呵呵),人家不但被重用,还被特别重用,不但成为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支正规炮兵团的总指挥,还当上了元帅和总司令。他国家的军队就是因为有了他,才成为全欧洲火炮最多的军队,也是全欧洲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此人便是瑞典国王“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麾下的名将、被誉为“野战炮兵之父”的托尔斯腾森伯爵。

  托尔斯腾森乃军人之子,15岁时就跟古斯塔夫国王混了,当时古斯塔夫也才20多岁,一个大男生和一个小男生天天泡在一起玩。您知道这俩男生玩啥呢?可不是和现在小年轻似的打游戏练台球追女生,人家二位整天玩的是火炮,搞的是战争,军营和前线是他们最爱的娱乐场所。古斯塔夫对这个比他小10岁的随从特别喜爱,对他的聪明、勇敢和忠诚也极为赞赏,于是就把瑞典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纯粹正规的炮兵团交给他指挥(炮兵总监),这一年,托尔斯腾森27岁。

 古斯塔夫国王是个火炮迷,托尔斯藤森总监更是玩转火炮无敌手。为了把瑞典军队打造成欧洲无敌第一军,托总监在国王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对瑞典炮兵进行全新“改版”。首先数量要增加,多多益善嘛;第二口径要统一,分成轻炮和重炮,一律正规化标准化才像样子;第三装弹速度和开火速度要提高,越快越好,最好是敌军还没反应过来咱们的炮弹就能飞过去(在托总监的努力下,笨重的炮兵从装弹到发射用的时间竟然比轻巧的步枪还快!)。第四威力要增强,用咱前面引用《水浒传》的那段话就是“天崩地陷,山倒石裂”,这样才够狠嘛!。

  当时瑞典炮兵很多轻型火炮特别灵活轻便,但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它们的炮管是皮革制的,所以经常打着打着就自爆了,实在危险!托总监脑子一转,就把炮管改成铁的了,这下发射N次也没事。不过有人要说了,这铁炮虽然安全,但也太不灵活了吧?您别急,托总监早想到了,他开发的这种铁炮是“拆卸组装型”的,打仗前拆散了运到前线,用时就快速组装起来,跟现在的某些玩具似的,特好用。

  1631年,古斯塔夫兴致勃勃地率军杀入德意志参加三十年战争,托尔斯藤森带着他全新改版后的炮兵们第一次参加了实战。布莱登菲尔德和列克河两次大战,古斯塔夫大破蒂利伯爵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炮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有人要问,人家蒂利伯爵的帝国军难道就没有大炮嘛?告诉您,有确实是有,但是从威力到速度,从灵活性到与骑兵步兵的密切配合程度都和瑞典炮兵不在一个档次。瑞典炮兵都发射两三次炮弹了,帝国军的炮兵才刚把炮弹装好。您想想,帝国军怎能不败?

  当然,托尔斯藤森的炮兵也不是一直无敌,它们也有一不留神栽跟头的时候。在1632年与华伦斯坦公爵的交战中,瑞典炮兵遭遇了施展不开的烂地形,结果被人家华伦斯坦给玩惨了,托总监也被生擒。当托总监在一年后在战俘交换中回到瑞典时,才知道他无比敬爱的古斯塔夫国王已经英勇壮烈了,托总监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国王遗志,带领他可爱而威猛的炮兵们继续在的德意志战场厮杀。

  1641年当上元帅和瑞典军总司令后,托尔斯藤森发挥的余地更大了,他指挥瑞典军队席卷萨克森、杀入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在第二次布来登菲尔德之战中几乎全歼帝国军,可算是为国王报了大仇!此后托尔斯藤森越打越顺手(也越学越精了,绝对不往烂地形跑),丹麦军队和帝国军队在瑞典大炮的轰鸣声中纷纷倒塌,倘若古斯塔夫二世国王在天有灵,肯定会乐得拍手笑道:“朕的这位炮兵大将还真是了得!朕很欣慰啊!”

  其实在指挥这些战役的时候,托尔斯藤森也挺痛苦,因为他已是疾病缠身,通风之症让他苦不堪言,其滋味也不比挨炮炸强多少。在1645年杨科之战中击败帝国军后,托尔斯藤森实在撑不住了,干脆辞去了总司令之职,返回瑞典疗养,撑了六年后终于与他的国王相会去了,年仅47岁。
  托尔斯藤森是一个“科技型兼统帅型”的人才,他对世界军事史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他是三十年战争的名将,更重要的是他对炮兵的贡献。火炮被誉为“战争之神”,而托尔斯藤森被誉为“野战炮兵之父”,他的创新不但使当时的瑞典成为欧洲第一军事强国,也对今后欧洲各国炮兵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不是那种只懂炮兵的“偏科生”,他在指挥独立炮兵时可以屡立战功,统率全军(骑兵步兵炮兵联合出击)时也能屡挫强敌。虽然他的“老大”古斯塔夫二世的威名比他高出许多,但若没有他对炮兵的全新改版,瑞典军队也未必能够天下无敌,更别说去影响欧洲了。

  ————————————————————
  【名将小传】伦纳特·托尔斯藤森(Lennart Torstenson,1603—1651年)瑞典陆军元帅。伯爵。生于瑞典西哥德兰省福什腾纳。15岁即成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麾下,追随国王参加过多次战争。1629年成为瑞典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炮兵团的指挥,对炮兵进行改革。1630年随古斯塔夫参加三十年战争,任炮兵司令。1631年在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立功。1632年在与神圣罗马帝国军统帅华伦斯坦作战中被俘,次年获释。1635年任瑞典军总司令巴内尔的参谋长,次年指挥维特施托克之战中获胜。1641年晋升陆军元帅,并接任总司令。在第二次布莱登菲尔德和摩拉维亚等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1643年又进攻丹麦,占领日德兰省。1643年返回中欧,在扬科之战中再次取胜。翌年由于健康原因辞职。1647年受封为奥尔托拉的托尔斯藤森伯爵。1651年4月7日在斯德哥尔摩去世。


日期:2008-4-6 17:27:49

  第三集:披铠甲的修道士——蒂利(巴伐利亚将军)
  谁肯出大价钱,俺们就替谁上战场拼命——“雇佣兵”曾在欧洲历史上风靡一时,其性质和职业杀手有些相似,只不过杀手是个人出击,雇佣兵是集体出击。三十年战争期间的老将蒂利伯爵就是一名特牛的雇佣兵。别看人家是雇佣兵,但无论投奔哪位老大,他都会对这位老大特别忠诚,而且凭借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拿手的“西班牙战阵”连打胜仗,威名远扬,备受尊崇。

  蒂利乃西属尼德兰(荷兰和比利时)人,打小就是一虔诚的天主教徒,哪怕后来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刀口舔血,他依然对天主教无限痴迷,一手长矛,一手十字架,所以人们送美称“穿盔甲的修道士”,换个咱中国味道的说法就是“拿武器的出家人”。蒂利15岁时就“光荣”地当了雇佣兵,先后把他给雇佣了的老大有:西班牙帕尔玛公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巴伐利亚马克西米连公爵。

  在为众老大们认真服务的日子里,蒂利学会了一个克敌制胜的必杀技——由长矛手和火枪手组成的“西班牙战阵”(此战术的发明者乃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出色的军队改革家之一贡萨洛·德·科尔多瓦,1453—1515年,不过此君乃三十年战争之前的名将,所以俺这套《百将传》没把他请进来),他觉得这套战术很无敌,于是每次打仗都来这手。您还别说,效果真不错,好些个军队都在蒂利“西班牙战阵”的攻击下一败涂地,蒂利成了欧洲军界的明星。

  就在蒂利全身心投入“西班牙战阵”研究的时候,欧洲炸开了锅,三十年战争爆发了。在这之前虽然欧洲战乱不断,但还从来没有爆发过那么大规模的超级战争(在当时那个时代,就相当于世界大战了),本来是德意志境内一帮天主教的人和一帮新教的人狠掐,后来欧洲各国看着眼热,纷纷插足,打着打着就打成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战争。

  当时蒂利正担任巴伐利亚军队的将军,这巴伐利亚乃德意志的一个重要诸侯国,财大气粗,牛气轰轰,拥有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还是“天主教同盟”的老大。自从蒂利成了巴伐利亚军队的司令并把“西班牙战阵”教给巴伐利亚士兵后,巴伐利亚公爵更觉得自己无敌了——有牛人蒂利和他的“西班牙战阵”出手,何愁新教军队不灭?!

  如果把三十年战争比做一个闯关游戏的话,那么第一关就是“捷克关(捷克当时叫波希米亚)”,捷克的新教联盟闹得很厉害,蒂利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他们。这捷克新教军队貌似雄壮,又占据有利地形,但实际上甚是“垃圾”,经验也没有,纪律也很差,岂是蒂利的对手?1620年,蒂利在著名的白山之战中大破捷克新教军队,接着就洗劫了捷克首都布拉格,“西班牙战阵”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威力。而倒霉的捷克新教军队在战败后到处流浪,饿得发晕时又盗又抢,简直如匪徒一般。

  三十年战争的第二关是“丹麦关”,野心勃勃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此人乃丹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很希望在战争中大捞一笔,他于1925年叫喊着要帮助新教,出兵德意志。结果很不幸,他遇到蒂利了,超过一半的丹麦军队被蒂利干掉,克里斯蒂安四世兴致勃勃而来,垂头丧气而去,保证以后再也不敢干涉德意志的事儿了。

三十年战争的第三关是“瑞典关”,这关相当难闯,因为前来挑战的是号称“北方雄狮”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这人到底有多厉害,咱前面已经说过了,他可是在西方战史上与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弗里德里希大帝、拿破仑等超强牛人并驾齐驱的主。“狮子”在德意志境内横冲直撞,势不可挡!为了挡住这头雄狮,蒂利首先攻占了支持瑞典的马德堡城,没想到这下出大事了!当蒂利正琢磨怎么把这座城市搞成防御和军需基地的时候,他手下的雇佣兵们却集体发狂,烧杀抢掠,一口气弄死了三万城中军民,整个马德堡城被他们整成了人间地狱!这个暴行震惊欧洲,倒霉的蒂利从此背上了一个“马德堡屠夫”的恶名,更衰的是,这个绰号比他那个“披甲修道士”的绰号还著名。有人要问了,难道蒂利就不管一管他的属下嘛?那俺告诉您吧,这雇佣兵可是出了名的纪律败坏,他们要干起坏事来,别说军队统帅,就连天王老子也管不住!这就是为啥人家瑞典“雄狮”坚决不用雇佣兵的原因之一。

  马德堡城之战成了蒂利一生中打得最后一次胜仗,从此以后他就不灵了,他的“西班牙战阵”也玩不转了。在1631年的布莱登菲尔德之战中,72岁的“披甲修道士”被37岁的“雄师”狠狠收拾了一顿,死了七千,被俘六千。蒂利虽然在第二年很有骨气得重整旗鼓又和狮子打了一架(列克河之战),但还是被狮子“咬”得不轻,蒂利受了重伤。这狮子毕竟也是一代豪杰,大有骑士之风,他和蒂利英雄相惜,还派去私人医生给蒂利疗伤,无奈老将军伤势太重,年事已高,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想当年,蒂利伯爵依仗“西班牙战阵”百战百胜,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军事在更新,“西班牙战阵”过时了。“北方雄狮”古斯塔夫手里可是机动性超强的灵便火炮与骑兵步兵联合的“现代化军队”,蒂利遭遇如此强敌,怎能不败(当然,败给古斯塔夫这样百年不遇的超级名将,蒂利不算丢脸)?!不过这并无损于蒂利伯爵的名将之称,他勇敢坚韧,虔诚尽责,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很有些中国古代老将廉颇、马援的味道,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战争中最出色的名将之一,也是德意志历史上和雇佣兵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家。

  ————————————————————
  【名将小传】约翰·采克拉斯·冯·蒂利(Johann Tserclars von Tilly,1559—1632年)巴伐利亚将军,伯爵。生于西属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的蒂利堡。信仰天主教,15岁加入雇佣军。1585年在西班牙帕尔玛公爵军中服役并参加安特卫普包围战。1594年加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军队,与土耳其人作战。1605年晋升陆军元帅。1610年加入巴伐利亚军队,使其成为天主教联盟军主力。1620年侵入波西米亚(今捷克),在白山之战中击败新教军队,攻陷布拉格。1623年在施塔特隆之战中重创新教军队。1626年在卢特战役中击败丹麦军队,封伯爵。1631年为阻止瑞典军队,攻陷战略要地马格德堡,其部下在马格德堡进行焚烧和屠杀,他被称为“马格德堡屠夫”。1631年在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击败,次年在列克河又被击败并受重伤,同年4月30日伤重而死。


日期:2008-4-6 17:47:44

  第四集:悍将·富豪·占星迷——华伦斯坦(神圣罗马帝国军事统帅)
  他是战功煊赫的大元帅,也是财产无数的大富豪,他还有个和现在不少小女生们一样的爱好——占星。他是一个乱世的传奇,也是一个英雄的悲剧……  
  华伦斯坦是波希米亚(捷克)人,自幼父母双亡,年轻时遇到一个据说特神奇特灵验的占星大师,从此他就对“星相学”极为着迷,后来发展到几乎走火入魔的地步,不管干点啥事都得让占星师给算算吉凶,一辈子都坚信“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地上的人要相信它”。不过华伦斯坦的发达首先要感谢的倒不是星星,而是他的老婆。26岁时,他与一个足以当他大姐姐的富婆寡妇结婚,结婚五年后老婆就死了,他继承了老婆的一大笔财产,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富翁。

  华伦斯坦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可不满足于只当个有钱人,时值乱世,兵戈四起,好男儿志在疆场!三十年战争爆发之前,华伦斯坦自己掏钱招募了一支骑兵加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不久他第二次结婚,新娘是一个帝国重臣的女儿,这对他的前途又是大大有利。
  由于在三十年战争中与新教军队作战有功,华伦斯坦被皇帝斐迪南封为捷克总督,不但有自己的军队,还被赐予自己铸造钱币的特权,俨然一方诸侯王!后来,野心勃勃、勇武过人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出兵德意志来捣乱,华伦斯坦又是自己掏钱招募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为皇帝而战,皇帝乐坏了,马上任命他为帝国军队总司令,还授予他大元帅称号。表面上华伦斯坦是皇帝的部将,其实他和一个独立的“老大”没啥区别,皇帝几乎管不住他,他爱怎么打就怎么打。那他到底是怎么打的呢?四个字——烧杀抢掠!因为他的雇佣兵没薪水没给养,只能靠掠夺了,所以马克思就很形象地把华伦斯坦的军队比作“蝗群”(那华伦斯坦就是个“超级蝗虫王”啦)。

  那么,华伦斯坦是如何让那帮“蝗虫”雇佣兵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卖命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跟他混的军官和士兵都能大发横财,而且他对待将士们从不吝啬。有一次,他手下有一将军去赌博,结果把华伦斯坦刚赏给他的钱全输光了,华伦斯坦知道后马上又给了这位将军一大笔钱让他继续挥霍。这位将军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从此为华伦斯坦总司令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看来这华伦斯坦这招颇似《水浒》里宋江收买江湖好汉的手段。

  既然属下都那么卖命,老大的日子自然很好过。华伦斯坦统率这支“蝗群军队”于1626年在德绍桥之战中把与丹麦军队勾搭的曼斯菲尔德伯爵的雇佣军杀了个人仰马翻,接着转兵北上,与巴伐利亚名将蒂利伯爵统领的天主教同盟军联手,直捣日德兰半岛(丹麦王国的重要地盘),最终打服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克里斯蒂安四世那个后悔啊,我干嘛吃饱了没事去德意志打仗啊,这可好,啥好处没捞到,自己的家底倒全赔了!因为这次彪炳功勋,华伦斯坦又加官晋爵了——获得了西里西亚公国和梅克伦堡作为世袭封地,并被封为萨冈公爵(后又晋封亲王)。现在的华伦斯坦是要权有权,要钱有钱,好多欧洲国家的国王都不如他显赫!

  不过华伦斯坦太显赫了也并不是好事。古今中外功高震主的事例不断上演,华伦斯坦也栽在了这上面——刚打败丹麦军队没多久,华伦斯坦就被猜忌他的皇帝炒了。其实华伦斯坦被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心理有一小算盘。当时德意志四分五裂,诸侯各占一方(有点像咱们春秋战国时代),皇帝没啥能耐,华伦斯坦就琢磨有朝一日能削平诸侯,一统天下。怎么样,这个想法够伟大吧?!但事情坏就坏在“太伟大”了,他想统一德意志,那些诸侯们能高兴吗?他们恨不得掐死华伦斯坦,加上皇帝也是个饭桶,华伦斯坦铁定倒霉。

  事实证明,皇帝还是离不开华伦斯坦的。当一头来自北方的“雄狮”闯入德意志后,华伦斯坦统兵征战的机会又来了。1631年,“北方雄狮”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插足三十年战争,连下德意志多座城池,号称“披甲修道士”的一代名将蒂利伯爵两次战败,最终负伤归天。帝国震惊,皇帝无奈,只好把被他革职的华伦斯坦又给请了出来,让他担任帝国军队总司令,来对付雄狮。

  重出江湖的华伦斯坦十分清楚,这一次要面对的强敌超过他以前所有的对手,瑞典军队的一流素质绝非自己手里那帮善于劫掠的“蝗虫军”可比,古斯塔夫也是罕有的军事天才。所以必须谨慎行事!
  刚交手的时候,华伦斯坦打得还不错,不但堵住了瑞典军向纽伦堡的推进,还生擒了古斯塔夫麾下爱将、被后世誉为“野战炮兵之父”的托尔斯藤森,然而在1632年吕岑决战中,华伦斯坦倒霉了。开架时他正闹病,浑身难受,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交锋没多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竟然壮烈了!但华伦斯坦并没有因为击毙“北方狮”而高兴,因为丧失了国王的瑞典军集体“发飙暴走”,打得帝国军难以招架!华伦斯坦急了,他不顾病痛,硬撑着来到前线指挥,可帝国军还是败了!

  战败后的华伦斯坦又开始打起了心里的小算盘--先与敌军和解,再谋划统一,如果实在不行,就铤而走险,自己单干!不过华伦斯坦没机会了,他的生命走到头了。皇帝很愤怒,后果很恐怖!大元帅再次被炒,并被宣布犯有叛国罪。1634年,病床上的华伦斯坦被皇帝指使的军官一剑结果了性命。据说,占星大师多年前就已算定,华伦斯坦在这一年很危险。

 华伦斯坦是神圣罗马帝国最优秀的将军,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无可挑剔:谨慎、狡诈、凶狠,虽在吕岑惨败,但一代战神古斯塔夫二世毕竟是死在了他的手上!华伦斯坦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的名将,他战功显赫,威震欧洲,但最终却成了败军之将;他富可敌国,享尽荣华,到头来却众叛亲离,惨被刺杀;他雄心勃勃,宏图壮志,可惜未遇明主、生不逢时;他痴迷星相,相信占卜,但占星师却救不了他的性命……

  1799年,德国文坛牛人席勒根据这位名将的传奇故事写成了他最大的一部历史剧《华伦斯坦》三部曲,从此这位名将的人气更加旺盛了。
  ——————————————————
  【名将小传】阿尔伯莱特·华伦斯坦(Albrecht Wallenstein,1583——1634年)神圣罗马帝国统帅,公爵,亲王。生于捷克赫美尼斯,贵族出身。早年曾游历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国。1604年参加帝国军队。三十年战争期间率军对新教军队作战,接连获胜,1621年封为捷克总督,巧取豪夺,成为巨富。1625年奉皇帝之命扩充10万大军,任帝国军队总司令,获大元帅称号。1626年在德绍桥之战中击败新教军队。1627年先占西里西亚,后攻萨克森,直逼日德兰半岛,将丹麦军队逐出德意志,封为萨冈公爵(后为亲王),被誉为“皇冠上的第三颗宝石”。其军队四处蹂躏以自养,被称为“蝗虫”。1630年被皇帝免职。1632年战局危急,又被皇帝重新启用,率军与瑞典军队作战。在吕岑会战中失败,但击毙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不久因与敌方密谈,再次被皇帝免职,并被宣布犯有叛国罪。1634年2月25日被属下军官杀死。


日期:2008-4-6 18:10:43

  第五集:草根铁骑斩君王——克伦威尔(英国将军,护国主)
  许多人认为他很伟大,是英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无敌牛人之一(另一位乃文坛巨擘莎翁也);
  也有许多人认为他很可恶,是世界上最虚伪、卑鄙、冷酷的独裁暴君之一;
  但无论如何评价,人们都无法否认他出色的军事统帅才能和他给英国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
  话说公元1642年,一直势同水火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和英国国会彻底翻脸,双方狠掐,震惊欧洲的英国内战爆发!国会军的表现无能透顶,占尽优势的是他们,老打败仗的也是他们,查理一世连战连捷,春风得意,很快就攻下牛津,直逼伦敦,席卷了英国五分之三的地盘。
  关键时刻,一个来自乡镇的虔诚的清教徒(“清教”乃英国一新教,反对王权控制的国教会,主张“纯洁”国教,清除旧习)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此人便是奥利弗·克伦威尔。他自己掏钱搞了一支骑兵队伍,加入国会军与国王作战。此时克伦威尔已经43岁了,这是他第一次走上战场。40多岁才开始军事生涯的名将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何况他在此之前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不过骑术倒是挺厉害)。当我们看到克伦威尔日后在沙场上N次打得敌军哭爹喊娘的时候,不得不感叹此人真乃军事天才也!不过,他自己并不那么认为,他把他的胜利全部归功于“上帝”,因为他一辈子都很相信“天意”。

  据说克伦威尔四岁的时候就见过查理一世,当时查理一世两岁,四岁的克伦威尔一拳把两岁的查理一世打得鼻血哗哗,哇哇哭号。这个传说也不知是谁最早披露的,其寓意就是查理一世早晚有一天得被克伦威尔搞死。这真应了咱中国那句俗语--三岁看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算这事是真的,也不显得克伦威尔有多厉害,一个四岁的小屁孩欺负个两岁的小屁婴也不是啥露脸的事儿。

  那么查理一世为啥能被克伦威尔给打败并搞死呢?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克伦威尔的军队很强大,很疯狂,很无敌!
  克伦威尔的骑兵配备最先进的武器,骑最彪悍的战马,军费充足,纪律严明,在克伦威尔“清教”思想的鼓惑下,骑兵们勇猛异常、不惧死亡,时刻准备对敌人的任何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敌军弱点,立即发起猛攻,远距离用火枪猛射,近距离用战刀狂砍!颇为饭桶的国会军能有这支强大骑兵的支持,真是有福了。在1644年马斯顿荒原大战中,克伦威尔亲自轮刀上阵,率领铁骑军如砍瓜切菜一般大破国王军。国王军的名将——查理一世的外甥鲁伯特王子险些被俘,他发自肺腑地感叹道:“此人此军真铁骑也!”从此,“铁骑军”之美誉传遍全国!

  其实这“铁骑军”和国王军和国会军相比,绝对是“土里土气”,可谓一支典型的“草根集团”,身为统帅的克伦威尔乃一乡村的土财主,没有任何显赫的背景,40多岁之前没有任何军事经验,他的士兵们全都是农家子弟,而军官中既有赶马车的也有补铁锅的,但就是这样一群人组成的队伍,却被克伦威尔训练得勇猛无敌,比那些所谓的正规军强上万倍!

  “草根”铁骑不但战斗力超强,而且军纪也甚是严明。当时国王军有一个死也改不掉的毛病——见到战利品就不顾一切的疯抢,哪怕被打败了在逃跑途中还是不顾生命危险“勇敢”地捡钱捡物。而克伦威尔的“草根”铁骑,对战场上的财物全都视而不见,他们只对杀敌感兴趣。这同样是英国土地上成长的士兵,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1645年,国会又搞了一支“新模范军”,主力就是克伦威尔亲自挑选培训的“草根”无敌铁骑。在决定性的纳西比一战中,克伦威尔亲自挥刀指挥骑兵迅速击溃了查理一世和鲁伯特王子率领的国王军主力,接着乘胜追击,端掉了查理一世的老窝牛津,查理一世落网!不过刚胜利没多久,国会各派就搞起了窝里斗,查理一世趁机逃跑,纠集残部,联合苏格兰人又挑起了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再次出击,在普列斯顿大战中大败国王与苏格兰联军,查理一世再次落网。怎么处理这个祸国殃民的国王呢?克伦威尔说得相当坚决——我们应该把他的脑袋和脑袋上的王冠一起剁下来!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这是欧洲历史上国王第一次作为罪犯被他的臣民审判并处斩!

  查理一世被砍了,英国也成立了共和国,但克伦威尔并未卸甲收刀,安享太平,几个月后,他再次披挂上阵,率军跨海远征爱尔兰,镇压那里的反英势力。克伦威尔绝不能容忍任何人反对他,他攻陷了数座号称固若金汤的爱尔兰堡垒后大开杀戒,把爱尔兰杀了个鸡犬不留,荒无人烟,有的地方甚至几十英里内连个鸟的影子见不到!
  爱尔兰还没完全搞定,克伦威尔又率军奔向苏格兰,去讨伐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以及支持查理二世的苏格兰军队。苏格兰人深知克伦威尔是个惹不起的狠角色,便不和他正面交手,而是打游击“玩”他,这下还真“玩”死了克伦威尔手里的不少兵马,就连退路和补给线也被苏格兰人给“玩”断了。不过克伦威尔毕竟是沙场老手,他发现苏格兰军右翼特别薄弱,而且缩在山地和海峡之间,一旦被打,肯定完蛋。克伦威尔对苏格兰军发动了突袭(即1650年邓巴尔战役),苏格兰军大败,被杀三千,被俘一万。1651年克伦威尔发动了决战,摧毁了苏格兰最后一支残余抵抗力量,查理二世潜逃。经此一战,苏格兰人被杀得闻风丧胆,某苏格兰传教士说:“和克伦威尔比起来,魔鬼都不算恐怖!《圣经》告诉俺们,说只要抗拒魔鬼,魔鬼就会离开;但是如果抗拒克伦威尔的话,那克伦威尔则会更凶猛地向你扑来!”

  经一番苦战,克伦威尔已成为英国头号军事强人,其威望达到巅峰,野心也急剧膨胀。1653年,克伦威尔带着二三十个火枪手来到国会,把国会成员挨个臭骂了一遍,然后把他们统统赶走。年底,克伦威尔“当选”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护国主”,成了不戴王冠的国王。“护国主”在英国成功地统治了五年(其治国手段不亚于他的军事才能),他的国家傲视全欧,就连欧陆两大强国西班牙和法国也争相向他献媚。克伦威尔的短暂统治为英国日后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奠定了基础,法国思想界大牛人伏尔泰曾赞誉克伦威尔时代的英国说“它的城市繁荣昌盛,它的军队所向无敌,它的名字光耀四方。”

克伦威尔很厉害,但他儿子很草包,克伦威尔死后,其子理查德继位,怀着为爹报仇心理的查理二世又杀了回来,他将克伦威尔尸体挖出,斩首示众(查理二世也就这点欺负死人的本事了)!虽然查理二世复辟,但君主专制制度在英国已经玩不转了。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逐渐建立了民主的君主立宪政体。
  克伦威尔是一个清心寡欲亦冷酷无情的天才统帅(除了深爱自己的老婆和女儿外,他对待别人基本冷酷),他统领骑兵、组织军队和激励部下的本领登峰造极,他对英国军队成为一支专业化的军事力量、对英国成为世界军事强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赢得内战、处斩国王的壮举也具有重大的政治影响,堪称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壮举。克伦威尔死后几百年,人们对他的评价千差万别,颂扬者不少,咒骂者也挺多。但他的才能和影响力却是公认的。21世纪初,英国人评选出了自己历史上的十大牛人,克伦威尔“光荣”当选(其他几位是伊丽莎白一世、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丘吉尔、戴安娜王妃等)。

  ————————————————————————
  【名将小传】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年)英国军事统帅,护国主。生于英国亨丁顿郡。清教徒。早年曾就读于剑桥大学。1628—1640年先后两次被选入国会。英国内战爆发后,组建一支骑兵队参加国会军对国王军作战,在多次战役中获胜。1644年在马斯顿荒原之战中大败国王军,获“铁骑军”之美誉。1645年成为“新模范军”的副帅,实为总指挥,同年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对国王军的决定性胜利。1647年率军进入伦敦,清除国会中长老派议员。1648年第二次内战爆发,再次率军作战,在普列斯顿之战中击败国王和苏格兰联军。1649年亲自起草了处斩国王查理一世的执行令。同年共和国成立后成为首脑。1649—1950年远征爱尔兰获胜。1651年进军苏格兰获胜。1653年解散国会,自任“护国主”。执政期间改革法律,发展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对外与西班牙、荷兰与丹麦对抗。1658年9月3日在伦敦去世。


日期:2008-4-6 18:14:34

  第六集:天神利刃——蒂雷纳(法国大元帅)
  一代战神拿破仑曾列举了欧洲历史上的七位顶级名将,说只要把这七大高手当作楷模,学习七大高手的战场“必杀技”,就是成为名将的秘诀!拿破仑很厚道,在这七大高手中他只列了一位他的法国同胞,此君就是被誉为“军神”的17世纪法国大元帅蒂雷纳子爵(也有译为“杜伦尼”或“屠云尼”)——路易十四时代法兰西最锋利的宝剑!

  蒂雷纳生于欧洲一个巨牛的显赫家族,他外公是领导荷兰独立的奥兰治亲王“沉默者”威廉,老爸是法国色当公爵,舅舅莫里斯亲王是建立世界上第一所正规军校的欧洲名将。蒂雷纳和莫里斯与咱们中国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隋唐的韩擒虎和李靖颇为相似——舅舅外甥皆为军事明星。
  蒂雷纳虽然日后成为威震天下的大元帅,但他并不属于哪种特狂野特凶悍的猛将,他身子挺弱,性子挺柔,更像一个温文尔雅的贵族公子。这就像不少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一样,越是高手越显得柔和、沉稳、内敛,而草包反而是张牙舞爪、到处唬人。
  蒂雷纳虽是温柔男生,但毕竟生逢乱世,外公和舅舅又是了不起的英雄好汉,所以蒂雷纳自幼对军事甚是着迷,心中两大偶像是亚历山大大帝和恺撒大帝(唉,可叹现在的小家伙们心中的偶像多是流行明星,悲哀啊)。为了过一把“男儿何不带吴钩”的瘾,蒂雷纳13岁时就加入了舅舅的军队;14岁时第一次拿起刀枪奔赴战场;19岁时加入法国军队,当上了步兵团长。

  此时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大战——三十年战争正在火热进行,战争中的名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巴伐利亚将军蒂利伯爵、神圣罗马帝国统帅华伦斯坦公爵相继挂掉,法国成了大战的主角,它摆下四个战场,与西班牙和德意志展开激烈厮杀!大战为蒂雷纳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他在作战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用兵特色——谨慎时比谁都谨慎,大胆时比谁都大胆,一般不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必将制敌于死地!尤其擅长以少胜多,以弱破强,占得先机,出奇制胜!

  32岁时,蒂雷纳被马萨林首相封为法国元帅,并担任法国驻德意志军团的总司令。这是一个很衰的军团,因为它刚被巴伐利亚名将莫西元帅打得稀里哗啦,官兵们几乎被揍得人人痴呆,个个颓废,士气一塌糊涂。幸好他们的统帅是蒂雷纳,因为蒂雷纳不但擅长战场指挥,而且还特擅长把“烂军”重振成“强兵”。这时蒂雷纳还多了一个强有力的战友——同为17世纪法国超一流名将的孔代亲王(下篇咱专门介绍此君),两位高手双剑合璧,联手对敌,攻城略地,无往不胜!

  1644年,蒂雷纳在弗莱堡战役中大获全胜,次年与孔代亲王联手在纳德林根战役中大败巴伐利亚军队,还打死了巴伐利亚军名将莫西元帅。蒂雷纳很有骑士风度,他觉得莫西元帅虽是敌手,但毕竟也是一代豪杰,出于对这位敌手的敬佩,蒂雷纳在莫西壮烈的地方为他立了一座纪念碑,此举成为沙场美谈。怎么样?蒂雷纳值得钦佩吧。尊重敌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1648年,法国取得了三十年战争的最终胜利,但这并不代表着“天下太平”。刚获得外战胜利的法国又发生了内乱,蒂雷纳先是加入反政府的“叛逆”(投石党运动)行列,后来又觉得当“叛逆”没前途,转而效忠国王政府,率军与“叛逆”作战。
  这次蒂雷纳要对付的“叛逆”非等闲之辈,而且还是蒂雷纳的老熟人老战友,他就是咱们前面说过的当时法国最富盛名的将军孔代亲王。此时孔代亲王已和法国的敌人西班牙结盟,反对自己的国王政府。蒂雷纳和孔代亲王这对老友各为其主,展开了沙场上的高手PK。俗话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那这次伤的是谁呢?答曰:孔代亲王!蒂雷纳在与孔代亲王的对决中虽也有挫败,但多数是胜利,总的来说占据上风!如果说蒂雷纳之前打的胜仗都是未逢强手,质量不高,那么这次击败孔代亲王,可算经典力作了。

  1658年,蒂雷纳在敦克尔刻之战中与英军联合,干掉和俘虏了6500名西班牙士兵,自己只损失了400人,这次战役对法国胜利结束战争起到了关键作用。两年后,蒂雷纳被路易十四特别加封为至高荣耀的“法国大元帅”(法国历史上只有四位大元帅,蒂雷纳就是第一位)。
  随着法国内部的稳定和路易十四的亲政,新的对外战争又爆发了,“太阳王”路易十四除了香水和美女,最大的爱好就是与别国打架,他仗着法国底子厚,到处惹事,与西班牙打,与荷兰打,与德意志打……把欧洲搅得昏天黑地。此时的蒂雷纳虽然60多岁了,但军事指挥艺术已经登峰造极,堪称路易十四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宝剑,真可谓“剑舞天下谁敢当,顽敌强手把命丧!”在“遗产继承战争”和荷兰战争中,蒂雷纳指挥法军连连得手,打得西班牙军队愣是躲在城里不敢出来,打得荷兰人看到一两个法国骑兵就赶紧送上城门钥匙,打得德意志的将军们饭都没吃完就撒腿逃跑,所以有人赞誉蒂雷纳大元帅真乃“天神”也!这时曾与蒂雷纳交过手的孔代亲王也已“改邪归正”,归顺朝廷了,他再次成为蒂雷纳的亲密战友,二人各显其能,连战连捷,把个路易十四乐得手舞足蹈,天天亢奋。

  然而就在战争快要胜利结束的时候,大元帅遭难了!1675年7月27日,蒂雷纳在侦察时突然被一颗炮弹击中,英勇壮烈。路易十四的一把利剑折断了。悲痛的国王为爱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不但文武百官都来悼念,就连不少平民百姓也来追悼这位英雄。

蒂雷纳子爵是路易十四时代最出色的法国军事家(个人感觉胜过孔代亲王),他善于攻城也精通野战,数次击败占据优势的强敌,堪称掌握战术机动性、突然性的一流高手,而且他还能让他的军队一直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人们称赞他的战略部署如同下国际象棋。当时法国上到国王大臣,下到普通士兵,都对蒂雷纳十分钦佩和尊敬。虽然蒂雷纳并非百战百胜,他也打过几次败仗,但他每次受挫后都能立刻重振起来,弥补损失,创造奇迹。拿破仑认为蒂雷纳乃法兰西第一名将,他将蒂雷纳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汉尼拔、古斯塔夫二世、欧根亲王和弗里德里希大帝并列为他心目中的七大顶级军事高手!

  ————————————————————
  【名将小传】亨利·蒂雷纳(Henri Turenne,1611—1675)法国大元帅,子爵。生于法国色当。1630年加入法军,参加三十年战争。1639年任驻意大利法军司令,次年在卡萨莱之战和都灵之战中获胜。1643年任驻德法军司令,晋升元帅。1644—1645年年指挥法军在弗莱堡会战和纳德林根战役中获胜。1648年与瑞典军联合,占领巴伐利亚。1648年参加反政府的投石党运动。1651年转而为国王效力,多次击败反叛的孔代亲王。1660年获大元帅军衔。1667—1668年参加遗产继承战争。1672年率法军进攻荷兰和德意志。1674年取得辛茨海姆之战的胜利。1674—1675年发动冬季战役,解放阿尔萨斯。1675年7月在萨斯巴赫附近被炮弹击中身亡。


日期:2008-4-6 18:18:20

  第七集:英雄与叛逆——孔代亲王(法国将军)
  法国名将孔代亲王要是放在中国,肯定能被唾沫星子淹死,这是为啥?因为这位将军本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好好的,还被捧为大英雄,没想到后来突然“思维转向”,开始与外敌勾结、与自己祖国打仗。又过了几年,他再次“思维转向”,改邪归正,又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结果又变成英雄了。看来还是法兰西人民宽容啊,想想咱们大明朝的袁督师,仅仅是被怀疑通敌,就被活剐了。

  法国历史上的孔代家族有九代亲王,咱们这里说的孔代亲王是第四代,由于他是九代孔代亲王中最牛的一个,所以被尊称为“大孔代”。这“大孔代”出身高贵显赫,具有皇室血统,可能是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使奴唤婢、前呼后拥的生活,所以他的性格十分傲慢,一般人他是瞧不上眼的(尤其是广大劳苦大众)。不过人家孔代亲王可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饭桶,他19岁就获得了统领军队的权利,只要一披挂上阵,这小子的勇猛彪悍立刻显现无疑。20岁时,他与首相黎塞留的侄女结婚,他的才能给这位铁腕当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年轻的孔代亲王就成为三十年战争后期法军名将中的佼佼者。

  话说1643年,孔代亲王在尼德兰战场(尼德兰即今荷兰、比利时)的洛克罗伊会战中大战西班牙军团,他集中炮兵一阵猛轰,接着横刀跃马亲率步兵杀入敌阵,仅一天时间就灭掉了两万敌兵,自己仅损失了两千人,此战被誉为军事史上的杰作,精锐强悍的西班牙军团遭遇了他们从征以来罕见的一次大溃败!
  洛克罗伊大捷后,孔代亲王又来到阿尔萨斯战场对付巴伐利亚军队,经三次激战把巴伐利亚军队赶到了莱茵河对岸。这时,他多了一个强有力的战友,他就是上篇咱们说过蒂雷纳子爵,两位名将强强联手,所向披靡,大败莫西元帅率领的巴伐利亚军队。作战中,孔代亲王仍然发挥他那无所畏惧的猛男风格,亲率法军拼命冲杀。在一次血战中,他胸部中弹,五匹坐骑相继被敌军击毙,但还是获得了胜利!

  看到这里,您可不要以为孔代亲王是一个只会冲锋陷阵的猛将而已,其实他的用兵智略也相当高明。知道他为啥敢冲阵吗?个人胆略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战场上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分析出战局,抓住战局关节,然后又迅速做出反应采取非常行动!在1648年与数量上占优势的西班牙军队过招时,他佯装退兵,忽悠敌军来追,待到敌兵上钩时,他率领骑兵从侧翼杀来,最终获胜。

  法国取得了三十年战争的最后胜利,孔代亲王成了受无数人崇拜的魅力英雄,与蒂雷纳子爵堪称当时法国最耀眼的两颗军界巨星。不久法国发生了内乱(1648年),马扎然首相(一个实际统治法国的意大利人)不得人心,被数十万巴黎市民打出了首都,连王太后安娜(和马扎然很暧昧)和年仅十岁的小国王路易十四(未来威震欧洲的“太阳王”)也跟着逃出了巴黎,这帮昔日显贵得一塌糊涂的大腕如今落魄得一塌糊涂,在麦秆铺上过夜,王冠上的宝石也摘下来抵押给放高利贷的。安娜太后眼泪哗哗地请求战功赫赫的孔代亲王来保护小国王,孔代亲王很忠心,果然带领800士兵打败了10万造反的巴黎市民(市民们刚看到孔代亲王带兵过来就四散而逃),于1649年成功把太后和国王护送回了巴黎。

  按说这孔代亲王救驾有功,应该被大赏特赏,但倒霉的他非但没获得任何奖赏,还被嫉恨他的首相马扎然给抓了起来。一年后由于形势所迫,马扎然才将孔代亲王放出。孔代亲王简直气坏了——你们不仁在先,休怪我不义!他一怒之下,离开巴黎,到处煽动贵族暴乱,并与他昔日的敌手西班牙结盟,反对自己的国家。而他的老哥们蒂雷纳子爵则站在法国政府一方,坚决打击“叛逆”,于是两位顶级名将各为其主,大打出手,演出了欧洲军事史上颇有戏剧性的一幕。这场景颇似武侠小说里两位绝世高手的比武一样:惊险、奇幻、漂亮!两位名将数次过招,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蒂雷纳子爵胜的多,孔代亲王败的多,所以后世军史家皆认为蒂雷纳子爵的军事才华要胜过孔代亲王一筹。

  战争打到1659年才宣告结束,本来战争期间被法国政府缺席判处死刑的孔代亲王竟然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还被祖国接受了(原因一是西班牙人的帮忙,二是孔代亲王确实太有才了)——有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嘛!祖国和人民需要你——就这样,孔代亲王不但得到赦免,而且又重新成为法军统帅。所以说这当时的欧洲人对什么民族大义、忠君爱国之类的东西没有咱们中国那么看重,要是搁咱中国,孔代亲王不就是一反复无常的家伙嘛。

  路易十四是个狂人,除了天天叫喊着“朕即国家”外,就是天天谋划着“朕要打仗”,他亲政后连续发动了“遗产继承战争”和荷兰战争,孔代亲王为国尽忠的时候又来了,他率领法军屡次击败荷兰军队,当他的老哥们老战友蒂雷纳子爵英勇壮烈后,他又匆忙接管了蒂雷纳的军队继续作战。孔代亲王的赫赫战功又使他恢复了大英雄的荣耀,人们对他昔日的叛逆行为基本无所谓了。不过孔代亲王的个人状况不太好,多年的痛风病和过度疲劳使他无力再领兵打仗了,最终不得不因病退休。后来他又过了11年悠闲平静的生活,直到65岁时病逝。

  孔代亲王从英雄到叛逆、从叛逆又变回英雄的故事曲折精彩,跟传奇小说似的。他是一位骁勇善战、胆略超凡的猛将,也是一位才华过人的战术高手,也许他的军事才华比他的老哥们蒂雷纳子爵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他依然是法国17世纪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在欧洲大陆的一系列辉煌战绩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骄傲,也是整个路易十四时代的荣耀,同时也证明了当时的法兰西确实是欧洲首屈一指的超级强国。

  ——————————————————————————————
  【名将小传】路易二世·德·波旁(Louis II de Bourbon Prince de Conde,即“孔代亲王”,也称“大孔代”,1621—1686年)法国将军,贵族。生于巴黎,出身王室。早年参加过三十年战争。1643年在洛克罗伊之战中击败西班牙军队。1644—1645年在弗莱堡之战和纳德林跟之战中获胜。1646年攻克敦克尔刻要塞。1648年在朗斯之战中再次击败西班牙军队,为法国赢得三十年战争奠定了基础。1650年参加反政府的投石党运动,并与西班牙联合,和法国作战,后多次被蒂雷纳击败。1660年被赦免回国,重新指挥法军。1667—1668年遗产继承战争中攻占法朗什-孔泰地区。1672—1678年荷兰战争中统帅法军作战获胜。后因病退休。1686年12月11日病逝于枫丹白露。


日期:2008-4-6 20:03:13

  第八集:史上最牛工程兵——沃邦(法国元帅)
 “太阳王”路易十四除了喷香水、泡妞、跳舞和建宫殿之外,最开心的事儿就找别国打架,所以在他麾下聚集了一大批能站善战的名将,诸如蒂雷纳子爵、孔代亲王、维拉尔公爵等等。在这些名将中沃邦元帅算是最另类的一个。为啥说他另类呢,因为他不是那种率领千军万马横扫强敌的统帅型人才,而是“特殊作战”的技术性人才。他的“筑城之法”与“攻城之术”天下无双,而且还很会革新武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工程兵名将非他莫属,被誉为“近代工程兵之父”。时人曾言:“由沃邦建造的城堡是幸运的,被沃邦攻打的城池是绝望的。”

  话说沃邦出身贵族,天资聪颖,没事就喜欢盯着人家城堡看,然后就闷头琢磨——怎么样才能打烂一个城堡呢?如果要造个别人打不烂的城堡应该下多少工夫呢?从此,他琢磨的事就成了他一生的事业。
  年轻时沃邦曾加入孔代亲王领导的反政府“叛军”,后来被政府军给抓起来了,俘虏他的军官发现这小子在筑城和攻城方面很有天才,就把他赦免,还让他加入法军。1655年,在沃邦的策划下,法军围攻斯蒂内要塞成功,沃邦一举成名,被任命为“国王的工程师”。此后他更加投入地搞起来了攻城战和防御战的研究,成为当时法国头号军事工程师克勒维尔爵士的得力助手,但他很快就凭借自己的惊世之才后来居上,超越了克勒维尔爵士,由于在“遗产继承战争”中的成功地改进了前线的防御工事,他被任命为法国所有军事工程的总监。

  当时一般敌军要塞没个一年半载的根本拿不下来,但只要沃邦参与攻城,那基本上两三个星期就能搞定,而且保证自身伤亡不会太重。这是为啥呢?因为沃邦有绝活啊,他发明了一个新式攻城法——构筑一系列平行堑壕(有堆放武器的堑壕、架设火炮的堑壕、掩护士兵的堑壕)逐次向敌军要塞推进,靠近敌军要塞墙下后立即用炸药爆破!这招在1673年攻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要塞时首次使用,大获成功,从此屡试不爽,N次让敌军大吃苦头。而法军步兵们可是乐坏啦,他们再也不用在野外冒着敌军要塞的炮火玩命啦。

  当然,沃邦攻城还有别的高招,比如在1697年的阿特之战中,沃邦颇有创意的搞了一次“炮兵跳弹射击法”(低轨道从侧面射击,使爆炸的弹片四处飞旋、反弹……嘿嘿,够毒辣),打得敌军鬼哭狼嚎,无处藏身!
  说到这也许有人要问了,沃邦攻打别人城堡时那么厉害,那别人来攻打法国的城堡时,沃邦又是如何招架的呢?前面咱就说过,这沃邦不但攻城无敌,而且筑城也无敌。谁想来打法国,那你们尽管放马过来吧!咱不怕!沃邦修筑和扩建了一大批固若金汤的要塞愣是把整个法国给环绕起来了,这些要塞不但结构复杂、施工精细,而且看上去还挺“漂亮”,颇有艺术味道。所以人说,沃邦给法兰西王国装备了一条“钢铁裤腰带”。

  除了攻城和筑城,沃邦还有一个绝招(太有才了!),就是革新武器装备。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的军队步兵和敌军肉搏时都是把刺刀插进枪口里,这样就没法发射子弹了。沃邦觉得挺麻烦,他拿起步枪和刺刀一鼓捣,就鼓捣出了一种新兵器——又能发射又能肉搏的“刺刀步枪”——就是用带插销的刺刀装在枪口外。从此这种刺刀就在欧洲各国军队中流行起来,这种刺刀步枪大伙在战争题材的电视电影里经常见到吧。您觉得这特简单是不是?告诉您,您要是在那个时代,还真想不出来这主意呢!

  69岁时,沃邦由于身体虚弱而退休,为了表彰他的赫赫功勋,他被路易十四授予法国元帅军衔。其实沃邦这个人境界很高,他对升官发财并无兴趣,最大的兴趣就是搞军事工程研究,只要搞出了一样“新作品“,那简直比啥都开心。此后沃邦继续给法国军事当局当顾问,撰写了大量关于军事工程的著作(其实沃邦还写过不少非军事的大作,比如就有关于税收的书,堪称西方最早的数据分析作品,怎么样,奇才吧),提出了不少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工程兵理论,比如在史上首次将筑城分为“野战筑城”(打仗期间临时筑城)和“永备筑城”(在边防要塞永久筑城)。1707年,这位史上最牛的工程兵高手在巴黎去世,终年74岁。

  沃邦元帅天纵英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却淡泊名利。这位大师一生设计建筑了新防御工事33座,改建了旧防御工事300多座,胜利指挥攻克了敌军要塞53个,堪称世界战争史上头号军事工程大师。他的实践和理论对欧洲各国的军事工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打他那开始,各国军队都把工程兵和军事工程师看得特别重要。直到现在,人们还没有忘记沃邦元帅的贡献。2006年,沃邦元帅的一些军事工程杰作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
  【名将小传】塞巴斯蒂安·勒普雷特尔·德·沃邦(Se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1633—1707年)法国元帅。军事工程师。生于法国圣莱热-德福舍雷。1655年起在军事工程队供职,任“法兰西国王的工程师”。参加1667--1678年的遗产继承战争。1672--1678年荷兰战争中,法军首次将他创造的“平行堑壕逐次攻击法”用于围攻马斯特里赫特要塞。1676年组建法国第一批工程兵队。1677年成为法国军事工程总监,将法国用要塞环绕起来。1688--1697年奥格斯堡同盟战争期间,创造性地使用“炮兵跳弹射击法”。1698年设计建筑了被誉为欧洲最好的要塞的新布利萨克要塞。1703年晋升法国元帅。1707年3月30日病逝于巴黎。一生设计建筑33座新要塞,改建300多座旧要塞,胜利指挥要塞围攻战53次。著有《论要塞的攻击和防御》、《筑城学论文集》等。


日期:2008-4-6 20:20:34

  第九集:残废无所惧,八旬仍出征——维拉尔(法国大元帅)
  法国是历史上元帅最多的国家之一,仅路易十三时代就有34个元帅、路易十四时代有51个,拿破仑时代26个,其他时代还有一大把。不过“大元帅”这一至高荣耀的军衔只有四位军人获得,这四位都是法国军事史上的超级牛人,他们是:蒂雷纳子爵、维拉尔公爵、萨克斯伯爵和苏尔特公爵。这里要说的是维拉尔公爵——一个80岁还率军驰骋疆场的残疾人名将。

  维拉尔这个人优点很多,比如思维缜密,勇猛过人,赤胆忠心;这个人缺点也不少,比如狂妄自大、恃才傲物、有时说话有点不着调。不过总体来说,这些缺点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名将,您看咱们中国三国时代的关老爷,不是也有着和维拉尔一样的缺点嘛,但人家照样是“武圣人”,因为人家的忠勇掩盖了人家的缺陷,所以说,关老爷能成为名将,维拉尔凭啥不能成为名将呢?更何况,这维拉尔可比关老爷有脑子,对法兰西的贡献也比关老爷对咱华夏的贡献大多啦。哈,扯得有点远了,咱回到正题。

  维拉尔18岁时当兵,21岁时就担任了骑兵团长,作为一名军人,他赶上好时候了,当时正好是“太阳王”路易十四当政,这位国王就爱打仗,没仗打也要惹事制造一些仗来爽一下。在路易十四的历次对外战争中,维拉尔作战够狠,表现突出,锋芒毕露,不过当蒂雷纳子爵和孔代亲王这两位法国顶级名将风光无限的时候,维拉尔还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小将。

  49岁时,维拉尔牛起来了,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的莱茵战场上,于弗里德林跟之战大败巴登亲王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声威大振、一炮走红,激动过度的士兵们都跳起来连连高呼“元帅万岁!元帅万岁!”其实这时维拉尔还不是元帅呢,但路易十四特别高兴,士兵们不是已经提前把元帅军衔喊出来了嘛,那朕就元帅权杖赐给你吧。于是乎,维拉尔就这样当上了元帅,还受命指挥驻扎在德意志的法国军团,维拉尔很感激,他果然不负“皇恩浩荡”,与巴伐利亚军队联合,在戈赫施泰特之战中再次狠揍了奥地利军队。但当维拉尔想乘胜前进攻克维也纳的时候,巴伐利亚军队却犯了病——撂挑子不干了,这可把维拉尔气坏了,你不干我也不干!他一怒之下辞职返回了法国。

 战争打到1709年的时候,法国形势有些糟糕,大名鼎鼎的英国名将马尔勃罗公爵与奥地利名将欧根亲王双剑合璧,连败法军,许多法军名将纷纷被挑落马下,搞得路易十四相当郁闷。此时的法国由于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兵员紧缺,路易十四勒紧裤腰带好不容易才拼凑了9万士兵,全部交给了正担任驻佛兰德斯(今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西部)法军司令的维拉尔,而欧根亲王和马尔勃罗公爵手里有11万大军,维拉尔成了法兰西王国的最后一线希望!

  路易十四拍着维拉尔的肩膀激动地说:“维拉尔爱卿啊,朕的这点家底可都交给你了,你可千万别打败了,否则朕的法兰西就彻底完蛋了!朕也没得混啦!”
  维拉尔对国王信誓旦旦地表示:“陛下尽管放心,臣一定狠扁马尔勃罗和欧根这对可恶顽敌,吾军必胜,法兰西无敌!”
  1709年9月11日,维拉尔指挥法军与马尔勃罗公爵和欧根亲王指挥的联军在马尔帕拉凯平原展开激烈厮杀,此次大战惨烈无比,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激战中维拉尔身受重伤,左膝盖被打穿,但还是坚持坐在椅子上指挥战斗。他是挺镇静,但他伤口的血可不镇静,还是哗哗流淌,最后维拉尔失血过多,昏了过去,从此成了终身残废。

  法军最终在马尔帕拉凯战役中被击退了,但维拉尔指挥有方,也让马尔勃罗公爵和欧根亲王大吃苦头,联军的死伤人数超过了法军,联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了,法国暂时得救了!虽败犹荣的维拉尔回到宫廷后对路易十四说:“臣若非负伤晕倒,此战吾军必胜!如果敌军再取得这样的‘惨胜’,那么他们就真的完蛋了!”路易十四也大为欣慰——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心法兰西亡国了。从此之后“太阳王”对维拉尔更加看重,把他视为最能创造奇迹的“神将”。

  三年后,维拉尔雪耻成功!他利用欧根亲王的失误(战线拉的太长,补给跟不上),在德南之战将其麾下一部击溃,接着收复了大片地盘,使法国边界转危为安,欧根亲王的军队开始后撤了!这次胜利的意义可了不得,它使路易十四能体面地与敌和谈并可以在和谈中颇有底气地讨价还价。
  1714年,维拉尔和老对手欧根亲王在谈判桌上达成了《拉施塔特合约》。别看这俩名将平时在战场上都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但在谈判桌上却友好得令人吃惊。谈判期间两人一有空就打牌玩,而且是赌钱的那种,欧根亲王的牌技和维拉尔比起来简直臭得要命,输得稀里哗啦,后来维拉尔实在不忍,就建议玩一种小赌注的扑克游戏,好让欧根少输点钱。看到了吧,这就是西方军人推崇的“骑士风度”,如此境界,又有几个名将能达到呢?

  路易十四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的一年驾崩,他的曾孙路易十五登基。维拉尔作为“法兰西的守护神”成为法国军政界的超级巨头,被授予“大元帅”称号。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81岁的维拉尔再次披挂上阵,率军远征意大利,别看这位老元帅又是残疾又是高龄,但神威不减当年,他指挥法军所向披靡,连续夺取诺瓦拉、托尔托纳和米兰等城市,在释放了自己的全部“能量”后于意大利的都灵去世。老元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依然为法兰西立下了盖世战功,此生无憾矣!

  维拉尔公爵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最出色的法国战将,他骁勇善战,胆略超凡,精通战术,用兵巧妙,注重进攻,后世的拿破仑也以他的许多行动为榜样。在整个法国历史上,维拉尔也是一位重量级的牛人,是少数几位在法兰西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拯救祖国的名将(百年战争中的圣女贞德是一个,大革命战争时的拿破仑是一个,一战中的霞飞是一个,二战中的戴高乐是一个,而咱们今天说得这位维拉尔也是一个)。

  ——————————————————
  【名将小传】肖德-路易-埃克托尔·维拉尔(Chaude-Louis-Hector Villars,1653—1734年)法国大元帅。公爵。生于法国穆兰。1671年入伍。1674年任骑兵团长。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任军长,是路易十四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战功最卓著的将领。1702年在弗里德林根之战中击败奥地利军队,晋升为元帅,并出任驻德法军司令。1703年在戈赫施泰特之战中再次击败奥军。1709年任驻佛兰德法军司令,在马尔帕拉凯战役中使马尔勃罗公爵和欧根亲王的英奥联军伤亡惨重,法国得以免遭入侵。1712年在德南之战中击败欧根亲王,从而结束了在弗兰德的战事。1733年晋封大元帅,任盟军总司令。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远征意大利,连克诺瓦拉、托尔托纳和米兰等地后在都灵去世。


日期:2008-4-7 9:54:20

  第十集:小白脸打惨了太阳王——马尔勃罗(英国军事统帅)
  该帅哥一个骄傲自大、野心勃勃、见风使舵的家伙,为达目的可以背信弃义、损人利己;该帅哥也是一个放荡不堪的酒色之徒,和各式美女上床是他的一大爱好;该帅哥还一位功勋盖世的军事统帅,他爱兵如子,指挥有方,率领英军打碎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法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尊为近代英国三大顶级名将之一(另两位是打败拿破仑的纳尔逊海军上将和威灵顿公爵)。

  马尔勃罗公爵原名约翰·丘吉尔,二战时那位天天叼着特大号雪茄的英国胖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是他的后代,丘胖首相对他这位老祖可谓崇拜至极,认为他就是英国第一牛人,他还以自己的生花妙笔给老祖写了本传记,极尽夸赞溢美之能事,把老祖夸得跟神似的。
  约翰帅哥(咱现在暂时不叫他马尔勃罗公爵)的发达主要靠的是他姐姐给国王的弟弟约克公爵(即后来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当情妇,正因这层关系,他才混入了上流社会(中国古代也有不少靠着自己的漂亮姐妹陪皇帝睡觉才发达的男士)。约翰自己的活动能力也挺强,凭借他和王室的关系、狡猾的手腕,加上他的帅哥本钱,取悦那些有权有势的名门贵妇,到处捞好处,说白了他当时就是一“小白脸”(丘吉尔首相要知道我这样说他老祖,非拿雪茄砸我不可)。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他与公爵的女儿安妮公主宠信的宫女莎拉·杰宁斯勾搭上了,不久两人结婚,这层关系也了不得,因为安妮公主日后成了安妮女王。

  当然有时约翰也有险些玩砸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国王查理二世的情人上床,正巧国王驾到,吓得约翰跳窗逃跑。您猜国王知道后怎么说?国王非但一点不生气,还觉得这事特好玩,他笑着对别人说:“年轻人嘛,这也不算啥错误嘛,生活需要嘛。朕不怪他。”怎么样,这样的国王够大方吧?这要是换上咱中国皇帝,脑袋早砍了一万次啦!

  虽然约翰在宫廷里就是一酒色之徒,但是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军事天才,在1672年英军与荷兰军进行的索尔湾海战中,他表现勇猛,大放光彩,被晋升为海军上尉;后来约翰被派到法国军队服役,参加了多次战斗,屡建功勋,号称“军神”的法国大元帅蒂雷纳子爵特别看重这个又勇猛又英俊的小伙子,他预言说:“此帅哥日后必成伟人也!”就连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对约翰颇为赞赏,不过路易十四也觉得约翰虽然勇猛,但总是沉迷酒色(路易十四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后难成大将。35岁时,约翰率领英国皇家骑兵一举扫平了蒙莫斯公爵叛乱,从此他在英国军政界更上一层楼。

  虽然约翰的发达要感谢詹姆士二世(也就是他姐姐的枕上人),但是他对詹姆士二世的天主教化政策很不满意。后来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善于投机的约翰立刻倒戈,转到国会一边大反詹姆士二世,迎请荷兰的奥伦治亲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来当英国国王。
  1689年,奥伦治亲王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三世,约翰由于“相助有功”,被新国王封为马尔勃罗伯爵。但时间长了,威廉三世觉得马尔勃罗(现在可以正式称呼他为马尔勃罗啦)不是个好孩子,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于是就失去了对他的信任,还把他囚禁了一段日子。 

 

 1702年,威廉三世死了,安妮公主成为英国女王,马尔勃罗乐坏了。他的老婆本就颇受安妮宠信,马尔勃罗自然也备受安妮青睐,于是乎,他时来运转,一步登天,被任命为英军总司令,被派到荷兰战场指挥对路易十四的法军作战(即“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马尔勃罗指挥英军连连得胜,迫使法军撤退,扭转战局,受到全国人民的狂热崇拜,女王加封他为马尔勃罗公爵,从此他成为英国军政界头号风云巨头。

  第二年马尔勃罗重返战场,继续与法军作战。在这场战争中,马尔勃罗与另一位名将——奥地利元帅欧根亲王组成了西方战争史上最强大最默契的“军事黄金搭档”,他们联手屡挫法军,不可一世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遇到这俩冤家,真是欲哭无泪。1704年8月13日,马尔勃罗指挥了他一生中最漂亮的一次战役,他与欧根亲王密切合作,在多瑙河沿岸的布莱尼姆中大败塔拉德伯爵率领的法国-巴伐利亚联军,歼敌两万人,俘虏一万四(包括倒霉的塔拉德伯爵),自己损失了约一万两千人。此战彻底打碎了法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太阳王”和他的王国开始衰落的标志。马尔勃罗的声望达到巅峰,成了英格兰全民族的无敌英雄!安妮女王芳心大悦,赐予他封地数千英亩、赏金50万英镑,还为他修建了据说比皇宫还豪华壮丽的布莱尼姆宫殿。路易十四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就知道和美女上床的小白脸竟然成了他的克星!

  布莱尼姆大捷后,马尔勃罗继续与法军奋战到底,在拉米雷斯战役和奥德纳德战役中打得法军失魂落魄、痛苦不堪。不过1709年的马尔普拉凯战役打得比较惨烈,虽然他和欧根亲王击败了法军,还把法国名将维拉尔元帅给打残废了,但英军自身的损失竟比法军还严重,他们再也无力对法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后来一些反对他的政敌就利用这次战役的伤亡惨重来攻击他。

  就在马尔普拉凯战役的一年后,马尔勃罗的命运开始急剧下跌,他被托利党政府炒了鱿鱼,倒霉的是他还被指控修建宫殿时贪污公款腐败了,“无敌英雄”一落千丈,卷起铺盖暗淡地离开了他为之赢得无限荣耀的英国,侨居国外。也许有人要问了,他老婆不是女王的亲信嘛?难道女王也不拯救拯救他?告诉您吧,他老婆也已经失宠了,女王对马尔勃罗两口子已经没兴趣了。

  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乔治一世继位登基,这位英国新国王念及马尔勃罗昔日的显赫功绩,又恢复了他的职位和特权,但是老公爵的身体健康已经不行了,不得不退役,从此在平淡寂寞中度过了余生。  
  帅哥名将马尔勃罗公爵被誉为近代英国三大顶级名将之一,此君虽然道德品质比较差劲,发达手段比较低劣,但是他在战场上缔造的辉煌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好的因素掩盖一下。在战场上,他智勇兼备,魅力十足,作战以攻势为主,尤其擅长以大量步兵钳制敌军再用骑兵发动突击获胜。他还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好将军,从不拖欠士兵军饷,就算在战前也想尽办法让他的士兵有新靴子穿。作战中他从不碰运气,制定计划十分谨慎,不让士兵白白牺牲,尽量减少士兵伤亡(马尔普拉凯战役是特殊情况),所以不管他道德品质如何,士兵们还是对他极其崇敬的,他们送给他一个昵称——“下士约翰”。

  ——————————————————
  【名将小传】约翰·丘吉尔·马尔勃罗(John Churcill Marlborough,1650—1722年)英国将军。公爵。生于英国德文郡阿什。1667年起在英军服役。1672-1673年虽英国远征军参加英荷战争,立有战功。1685年参与领导镇压蒙默斯公爵叛乱。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后,拥戴威廉•奥兰治亲王(即威廉三世国王),被任命为枢密院成员。1689-1690年参加对法战争和镇压爱尔兰反英起义。1691年以谋叛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任大陆英军总司令。1704年和欧根亲王的奥地利军队配合,在布莱尼姆战役中大败路易十四的法军,被晋封为马尔勃罗公爵。1706-1709年指挥英军在拉米伊、奥德纳尔德和马尔普拉凯等会战中,接连战胜法军。1711年被指控盗用公款,解除职务,被迫侨居国外。1714年返回英国。1722年6月16日在温莎去世。


日期:2008-4-7 9:57:00

  第十一集:相貌很丑很无奈打仗很猛很有才——欧根亲王(奥地利陆军元帅)
  欧根亲王祖籍意大利,生于法兰西,红于奥地利。20岁时,这个身体单薄、其貌不扬的男生请求加入法国军队,可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没看上他,将其拒之门外,而路易十四的大臣们也认为欧根亲王是个神经病兼大饭桶。这可是路易十四及其大臣们的一大失策,他们当时打死也想不到,从此法国失去了一位卓越将才,多了一个强悍敌手,欧根亲王成了路易十四的克星,法兰西的噩梦!

  欧根亲王的老爸是意大利萨伏伊(意大利公国)亲王,老妈是法国首相马萨林的侄女(马萨林也是意大利人),也是路易十四的情人之一,不过欧根出生在巴黎,也算是法国人了。欧根渴望从军纵横沙场,当他申请加入法军遭到鄙视和拒绝后,他就悄悄离开了法国,加入了奥地利军队,从此成为自己“祖国”最难对付的敌手之一。欧根这种人若在咱们中国,肯定是一相当恶劣的“叛徒”,不过在当时的欧洲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备受敬仰的英雄人物。

  欧根加入奥地利军队后,很快就大展才华,声誉鹊起,30岁时就被授予元帅军衔。当时奥地利正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干仗(争霸东欧和中欧),对信奉上帝的欧洲人来说,信奉真主的穆斯林土耳其人就是一帮极端邪恶、极端混账、必须要狠扁的家伙,能打败土耳其人的将军那就是全欧洲的英雄!在1697年的森塔之战中,身为奥军总司令的欧根亲王力挑土耳其帝国苏丹(皇帝)穆斯塔法二世,欧根神速进军10个小时,搞得土耳其军队以为神兵天降,接着欧根以附近的山丘做掩护,在森塔河边(南斯拉夫境内)把土耳其军队给合围了,到天色暗淡后欧根对土军发动了突袭,杀了土军一个措手不及,歼敌20000多,自己仅损失了不到500人,穆斯塔法二世痛苦得几乎精神错乱。此战够漂亮吧?还有更漂亮的呢。

  1716年奥土重新开战后,欧根亲王又率领奥军前往东欧大战土军,不料他的5万奥军被20万土耳其大军包围,欧根亲王到底是久经战阵的铁胆英雄,他不慌不忙,脑筋一转,又搞了一次深夜突袭,愣是指挥拿刺刀的奥军打败了使大炮的土军,接着乘胜攻占了土耳其在东欧最大的军事要塞——贝尔格莱德,土耳其军队全线崩溃,被迫签订了《波日阿雷瓦茨合约》,它在东欧的大片领土几乎丢光。从此土耳其帝国苏丹提起欧根亲王的大名那是又恨又怕又无奈!经过这几战,昔日牛气冲天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元气大伤,伤痕累累,逐步走向衰亡……

  欧根亲王在奥土战争中的这些辉煌战绩其实已经足以使他成为一代名将了,但他更著名更经典的业绩还不是这些,而是和路易十四的法国军队的较量!早在“大同盟战争”期间,才20多岁的欧根亲王就指挥奥军在意大利战场连连打翻法国军队。这时路易十四才发现,这个曾被他鄙视的小子竟然是一罕见的军事天才,他开始拉拢欧根,对欧根说:“您还是加入我们法国军队吧,朕的军队才是欧洲第一强嘛,加入法军才有前途嘛。你只要加入,朕马上授予你法国元帅军衔!”您猜欧根啥反应?他就像先前路易十四拒绝他一样,很干脆地拒绝了路易十四,他要铁定与法国对抗到底了。

 1701年,路易十四挑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军与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在意大利、尼德兰、西班牙和德意志四个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虽然这一年欧根才38岁,但他已经打了18年的仗,他再次被奥皇派到意大利战场与法军交手。欧根在卡尔皮战役中击败了兵力占优势的驻意法军司令卡蒂纳元帅,气得路易十四暴跳如雷,炒掉了卡蒂纳元帅,换成了维勒鲁伊元帅来担任法军司令。这维勒鲁伊元帅是法国宫廷的著名帅哥,和路易十四情同手足,他信心十足地向国王表示一定能打败欧根!几个月后,这位自信的帅哥元帅“成功”地变成了欧根的俘虏!要说起维勒鲁伊元帅的战败还真是好玩,他倒霉于欧根搞的一次奇袭——那一夜,欧根带领一帮士兵钻进下水道,愣是从下水道里进入了法军的城堡,接着就打开城门把大部队放进来,维勒鲁伊元帅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欧根生擒了。不久,欧根亲王开始与另一位盖世名将——“小白脸军事家”英军总司令马尔勃罗公爵亲密合作、联手对敌,这俩名将一个其貌不扬,一个英俊潇洒,站在一起反差极大,但他们的关系却极其友好,配合也是相当默契,他们组成了欧洲战争史上最经典最强大的“战场黄金搭档”,对法军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战役。

  1704年,欧根和马尔勃罗在著名的布莱尼姆战役中大破法国-巴伐利亚联军,歼敌两万,俘虏一万四,生擒了法军统帅塔拉德伯爵。1706年,欧根亲王在意大利击败了法军名将旺多姆元帅,将法国军队逐出了意大利。1708年,欧根围攻由欧洲头号军事工程大师沃邦元帅设计建筑的法国里尔要塞,最终将其拿下,要知道在当时的欧洲,还没有几个人能拿得下沃邦打造的经典要塞!此后,欧根继续与马尔勃罗亲密合作,连战连捷,打得法国濒于崩溃,愁得路易十四都快得精神病了!幸好这时法军还有一个比较厉害的将领——维拉尔元帅能力挽狂澜,此人堪称欧根军事生涯最难对付的敌手,欧根和他的对决中互有胜负,可谓将遇良才!1714年,两位名将握手言和,在谈判时还经常打牌玩,也许这就是超级名将的境界吧。

  生活中的欧根亲王是一个挺有情趣的人(但一辈子没结婚),对科学和艺术特别着迷,就喜欢和文化人在一起神侃,法国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德国的哲学家和兼学家莱布尼茨都是他的好哥们。欧根亲王在维也纳有一个特豪华特绚丽的宫殿,这就是如今奥地利著名的旅游景点——美景宫(音译是“百乐宫”),这里面有不少欧根亲王收藏的艺术精品,其藏宝水平在当时可谓欧洲第一!不过欧根亲王也有一大最郁闷的事情,就是他老觉得自己长得对不起大家(自己照镜子都烦),可惜当时又没有整容这门技术,他只好命令画师给他画像时一定要画得漂亮点,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欧根亲王的画像,可都是“加工美化”过的噢。

  欧根亲王在去世之前,就已经成为欧洲第一名将(马尔勃罗公爵已死),欧洲各国提起他的大名无不如雷贯耳,三代奥地利皇帝都把他视为帝国支柱。他是一个擅长利用利用地形来精心布置防御的高手,也是一个善于以闪电般速度奇袭敌军的大师。他治军严明,忠诚无私,关爱士兵,备受部属的爱戴,也极受盟友的钦佩。他在奥地利军队中还进行了不少创新改革,对欧洲军事制度颇有影响,也对奥地利成为欧洲军事强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欧根亲王一生没少让法国吃苦头,但是拿破仑依然对其推崇备至,认为欧根是有史以来欧洲最伟大的七位名将之一。

  ————————————————————
  【名将小传】萨伏依·欧根(Eugen von savoyen,即“欧根亲王”,1663—1736年)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巴黎,是萨伏依王子。1683年志愿加入奥地利军队。同年,参加维也纳城解围战,1686年参加攻占布达城战役,战功卓著。1689年率部进军意大利,屡败入侵的法军。1693年晋升皇家陆军元帅。1697年在对土耳其作战中任奥军总司令,同年在森塔战役中获胜。西班牙王位集成战争期间,指挥奥军屡次击败法国-巴伐利亚联军。1703年起,任奥地利皇家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枢密院主席,被三代奥皇依为重臣。1716-1718年第二次奥土战争中,在彼得瓦尔代因大败土军,攻占贝尔格莱德,迫使土耳其议和。1716-1724年,任奥地利驻荷兰总督。1736年4月20日在维也纳去世。


日期:2008-4-7 11:39:06

  第十二集:撼天动地野蛮人——彼得大帝(俄国沙皇,军事统帅)
  近代以来,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奥地利相继雄起,在国际舞台上闪亮登场,竞相角逐,唯有远离欧洲文明的俄罗斯还在稀里糊涂地享受自己灰头土脸的落后模样,所以在西欧人看来,俄罗斯就是一野蛮之邦,俄国人都“土得掉渣”。终于有一天,俄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君王彼得大帝出现了,成为俄罗斯命运的改变者,虽然他被不少西欧人当成是野蛮的家伙,但这个野蛮的家伙却强过成千上万的“文明人”。

  彼得是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的儿子,从小就是一彪悍狂野的主,他哥伊凡王子是个流鼻涕的弱智,他姐索菲亚公主是个权迷心窍的女野心家(此女在《鹿鼎记》里,和韦小宝有一腿)。10岁时,彼得与弱智哥哥伊凡同被立为沙皇,由野心姐姐索菲亚公主摄政。随着年龄的增长,彼得当傀儡算是当够了,17岁时,他率领一帮自幼玩耍的小哥们(嫡系军团)粉碎了野心姐姐的政变阴谋,将野心姐姐关进修道院,从此独掌大权。

  话说这彼得生得身材魁梧(身高两米左右,是俄国历史上个头最高的统治者),双目如电,长发披肩,极具威仪,若全身铠甲腰悬利剑手握长矛,更是威风凛凛,煞气腾腾。不过这彼得品行素质极为不堪,他性格暴烈,残酷无情(折磨拷打弄死了自己的儿子,虽然这个儿子很不争气),言谈粗俗,放荡好色,极爱招妓(不但在国内召,甚至访问法国时在巴黎召,差点把法国国王气死),且醉酒发疯,很多西欧人觉得他就是来自落后国家的一毫无品味的粗野蛮人。但彼得可不是一般的野蛮人,他的闪光点也不少——睿智无比,悍勇顽强,百折不挠,魄力非凡,他的雄才大略是当时很多西欧君主所无法相比的。而且彼得还有一绝技,他自幼就精通木工活,一天到晚身上挂满了刨子凿子斧子,做个家具啥的不在话下,这一点在世界历史上的著名帝王中也是罕见另类啊(咱大明王朝也有个擅长木工的皇帝——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不过此人毫无雄才,废料一个)。

  彼得打小就好战,所以登基不久就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争夺南部出海口打了起来,不料亚速要塞一战,由于俄国没有海军,被土军打得特惨。彼得从此知道海军的重要性了,他卧薪尝胆,亲自抡起斧头榔头与工人们一起造船(正好发挥他的手艺活),经一番不懈努力,终于打造成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支真正的舰队!1696年,彼得第二次远征亚速要塞,亲自指挥陆军攻城,海军拦截,终于迫使土军打出了白旗。当彼得的妹妹阿列克谢耶夫娜公主听说皇兄亲临前线时,十分担忧。而彼得在给妹妹的回信中说:“老哥我也不想挨近炮弹和枪子,但它们偏要靠近我;不过它们对我还是很客气的。”

  攻克亚速仅仅是俄国对外扩张的一小步而已,对彼得来说,真正的辉煌远不止于此。为了俄国的雄起,彼得化名“米哈伊洛夫”,装扮成工匠、水手、士兵和游客等各种身份混杂在使团中,于1697—1698年赴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西欧各国“取经”,他四处参观和求教,向当地人认真学习炮兵技术、造船技术甚至钟表制造和拔牙技术,还爬到国会大厦的屋顶偷看议员辩论。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彼得切身体会到自己的国家实在是太烂了,和人家西欧各国相比真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不振兴,俄国在这个世界上真就混不下去了!彼得回国后先搞了一次“大屠杀”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接着就对俄国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大升级大更新!他亲自剪掉了落后保守的标志——贵族们的大胡子和长袖子(您能想象中国清朝皇帝为了改革而剪掉臣民们的辫子吗?呵呵);他一脚踹开了对皇权指手画脚的“贵族杜马(国务咨议机关)”,建立了新的最高权利机关;他使劲地发展经济、使劲地改革文字和历法、使劲地培养精英人才;他让俄国有了第一份报纸、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图书馆和第一批剧院(汗,原来俄国在这之前啥都没有啊!);他还兴建了新城市圣彼得堡,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此地。

  彼得爱好打仗,渴望扩张,所以军事改革绝对是重点。他废除了射击军和贵族骑兵,狠命地征兵、造船、造炮,很快就打造出一支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组成的二十万人的正规军和一支拥有大小舰艇近九百艘、水兵近三万人的海军力量。
  经过这些强力改革,俄国开始崛起,成为世界列强中的一颗新星。

 

 除了改革,彼得一生中最大的事业就是军事扩张。打败北欧霸主瑞典,为俄国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始终是他不可动摇的最大梦想。在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中,俄国和瑞典打了一个昏天黑地,鬼哭神嚎!那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也是一位骁勇盖世的帝王英豪,平丹麦、破波兰,所向无敌,1700年纳尔瓦一战更是把彼得的俄军打得一败涂地!但彼得亦非等闲之辈,他重振军队,趁查理十二世攻打波兰之机,卷土重来,席卷涅瓦河口地区,一雪前耻!查理十二世压根就没把彼得这个野蛮人放在眼里,他收拾完波兰后,率领七万大军直扑俄国,不料中了彼得的诱敌深入之计,1709年波尔塔瓦大决战,瑞典军主力被俄军狂扁,死了八千,被俘一万六,查理十二世亡命土耳其!

  波尔塔瓦会战成了北方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彼得乘胜出击,扫平了芬兰境内的瑞典军队,俄国海军也痛扁了瑞典舰队。1721年,瑞典终于被打扒下了,和俄国签订《尼什塔德和约》,把立沃尼亚、爱沙尼亚、英格利亚和芬兰湾割让给俄国。俄国终于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彼得被加封为“祖国之父和全俄罗斯大帝”,俄国正式改名“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和他的臣民们连跳带唱,兴奋异常。

  在北方战争期间,彼得除了获得大片领土外,还得到一个宝贝。他在名将缅希科夫元帅的大营中发现了一个美女叶卡特琳娜,一眼相中,从此宠爱有加,不久就封为皇后(彼得死后,她成为俄国女皇)。叶美女原是立沃尼亚一个女仆,得圣上恩宠,真乃一步登天。日后每逢沙皇出征,皇后总要随军同行。不过彼得乃一色魔,皇后再受宠也永远不可能是他的唯一,他的情人多着呢,何况他还爱召妓。

  彼得对领土和对女人一样,贪婪无止境,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后并未让他满足,他还要攫取更多。对近邻中国,彼得早就垂涎,只不过当时康熙皇帝统治下的大清王朝不大好惹,所以彼得一直没敢有太大的动作,不过对那些弱国,他可就没那么客气了。在去世前的几年里,彼得带着皇后率军两次远征波斯(这时的波斯早已辉煌不再),吞掉了里海西岸和南岸一带大片土地,从此俄国变成了三面临海的大帝国。

  彼得大帝死后,给俄国留下了一支强大的陆海军,此后俄国历任沙皇依靠这支军队继续扩张,争霸欧亚,俄罗斯的领土也越来越大,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广阔的国家。论军事指挥才华,彼得大帝并非卓绝,但他具有超凡的组织和统御能力,能听取部下的正确进谏,采取最佳的用兵之策;他顽强英勇,百折不挠,每次都能逆境中奋起,反败为胜,最终击败强敌,实现霸业。虽然彼得大帝残暴好色,改革中有不少弊端,军事上也有不少败绩,他缔造的“俄罗斯帝国”也早已覆灭,但20世纪成立的苏联和苏联解体的俄罗斯联邦,都公认彼得大帝是历史上的超级巨人,他给俄罗斯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变,他对俄罗斯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军事强国起到了独一无二的重大作用。

  ————————————————————
  【名将小传】彼得一世(大帝)(Peter I the Great,1672—1725年)俄国沙皇,统帅。生于莫斯科。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之子。1682年与兄伊凡五世同时被立为沙皇,由其姐索菲亚公主摄政。1689年依靠“少年军”推翻索菲亚后掌握实权。1695年远征北海,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亚速。1697年化名米哈伊洛夫赴西欧各国考察。1698年回国镇压了禁卫军叛乱后,对俄国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全面改革,推动俄罗斯成为世界强国。1699年开始建立俄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化的陆海军。1700年发动对瑞典的北方战争,在纳瓦尔失利。1701年重振军备,继续进攻,占领诺特堡、恩尚茨堡和纳瓦尔。1713年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圣彼得堡。1708—1709年先后在列斯纳亚战役和波尔塔瓦战役中击败瑞典军。1714—1720年在汉古特和克琅加姆两次大海战中击败瑞迪海军。1721年被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将国号改为俄罗斯帝国。1722—1723年远征波斯,兼并里海沿岸部分领土。1725年2月8日在圣彼得堡去世。


日期:2008-4-7 13:17:37

  第十三集:“80后”喋血沙场——查理十二世(瑞典国王,军事统帅)
  查理十二世是个17世纪的“80后”(1682年出生),不过比俺们这帮“80后”更有才更有胆更能闹腾。这位“80后”国王和他的先辈“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一样,都是瑞典历史上的沙场猛男和军界巨星,也都是10来岁登基为王,30来岁壮烈疆场。古斯塔夫和华伦斯坦这对乱世双雄的“龙争虎斗”精彩绝伦,而查理十二世与彼得大帝两位雄才君王的“双龙大战”也是惊心动魄。

  查理十二世他爸是瑞典国王查理十一世,他是他爸唯一养活成功的儿子,所以他对他爸和整个瑞典王国来说,都至关重要。这查理十二世乃一既天资聪颖又天性勇武的小男生,当大多数小孩还在尿床的年纪时,他就能跨骑战马肆意奔腾;当大多数小孩刚开始看图识字的年纪时,他就掌握了整个王国的政治军事情况。虽说如此早熟,但他却对女人毫无兴趣,而且滴酒不沾,这点和他日后也是平生最大的对手彼得大帝截然相反,那彼得是嗜酒好色,放荡不堪(但和查理一样,都是雄才君王)。

  查理十二世15岁登基,初生牛犊不怕虎,刚执掌权柄就和邻国刀兵相见,一天到晚做梦都想成为“北欧的亚历山大大帝”。他从老爸那里继承了一支战斗力极其强悍、装备极其精良的军队,他对这支军队稍加改进,使其更加出色。
  虽然瑞典实力雄厚,但是周围的国家并不怕他,他们觉得新即位的查理十二世就是一小屁孩,好欺负得很。他们想趁这个机会狠狠打击一下瑞典在波罗的海的势力。于是,瑞典周围的丹麦、俄国和波兰三国一合计,就结成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准备联手教训一下瑞典,长达21年之久的北方战争于1700年揭开了序幕。这一年,查理十二世18岁。

  查理十二世少年英雄,胆略超强,他先下令反击丹麦,没费吹灰之力就把丹麦给打趴下了,丹麦在这场战争中首先出局!接着查理十二世亲自率领瑞典大军登陆立沃尼亚,在暴风雪中以一万士兵迅速击败了纳尔瓦城的七万俄国军队,还生擒了不少俄国的公爵、亲王和将军,当时俄国军队的统帅就是后来威名远扬的彼得大帝。此战如此经典如此辉煌,简直把瑞典人乐疯了,他们铸造了一种用来恶心俄国人的纪念币,图案是痛哭流涕的彼得大帝,并附文字:“逃之夭夭,哭声哀哀。”

  打败了彼得大帝,查理十二世更加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他认为传说中的俄国军队不过如此,和自己的军队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于是年轻的国王也就没把俄国当回事,而是率军杀向了俄国的盟友波兰(当时波兰国王兼职萨克森选帝侯)。这彼得大帝都败给了查理,波兰又算个啥?!
  果不出查理所料,波兰确实不行,华沙很快就落入查理之手,1702年克里斯佐夫一战,占据优势的波兰-萨克森联军被查理打得稀里哗啦,瑞典军大炮一吼,波兰人屁滚尿流,查理十二世所向无敌!当时的波兰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是奥古斯特二世,此君军事才能很差,但泡妞水平很强,有多少私生子连他自己也搞不清(其中一个私生子就是下篇我们要说的法国名将萨克斯伯爵),如此搞笑的国王遇到大智大勇的查理十二世,简直白给!24岁的查理十二世对36岁的奥古斯特二世说:“你赶快给我退位!”奥古斯特答:“遵命。”查理十二世又说:“不许再和俄国野蛮人勾搭!”奥古斯特又答:“没问题。”就这样,波兰被查理成功摆平。

  查理十二世连战连捷,好不得意,但是人太得意了就容易昏头,查理这样的豪杰也不例外,昏头后的他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拒绝了彼得大帝要求和平的建议,于1708年率领瑞典大军对俄国本土发动了入侵!他始终认为,打败俄国如探囊取物!
  查理十二世可不知道,此时的俄国已今非昔比,经过彼得大帝的几年改革和重整军备,俄国军事力量大增,彼得大帝也越学越精了。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后一路挺进,貌似顺利,但他已入了彼得大帝的圈套。彼得诱敌深入,坚壁清野,节节退却,避免决战,保存实力,打算拖垮瑞典军队。瑞典军队越往前进越觉得不对头,没多久,劳师远征的瑞典军队就陷入了缺吃少穿、屡被袭扰的危险境地!(后来拿破仑侵俄、希特勒侵俄,何其相似哉!但他们没一个从查理十二世侵俄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全被俄国人整惨了)

 1709年,查理十二世与彼得大帝在南俄重镇波尔塔瓦城展开大决战!被彼得气得够呛的查理率先向俄军发动猛攻,彼得早有准备,以密集的炮火招待瑞典军队,随后在炮火掩护下,俄军骑兵直冲敌阵,杀得瑞典军人仰马翻。这时查理因脚部受伤正发烧,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无论他如何激励,还是无法阻止瑞典士兵的溃散。而俄军越战越勇,查理的担架也被炸烂了,查理只好骑马指挥,但没多久,马又牺牲了,查理被掀翻在地,在卫兵的冒死护送下撤离战场。在这决定两国命运的大决战中,瑞典军队惨败,战死八千,被俘一万六!查理十二世的自尊心遭到史无前例的重创,他和他的护卫队一路南逃,一直逃到土耳其境内,可怜的国王流落异乡,威风不再。

  在土耳其,查理十二世一边遥控着瑞典的局势,一边鼓动土耳其人对付俄国,后来土耳其人看他不顺眼,包围了他的营帐,查理再一次开始流浪生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查理十二世成功地穿越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只用了两周时间就到达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
  10年的落魄生活并没有丝毫熄灭查理十二世的战争狂热,他那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一点没变,1718年,重整军队后的查理十二世亲率大军远征挪威,几个月后,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挨了一枚致命的子弹,英勇壮烈,年仅36岁。
  查理十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年轻的军事家之一。很多时候他的表现更像是一个中世纪的骑士,而非近代的国王。他英勇善战,胆略过人,用兵灵活,战术一流,常常以少胜多,创造沙场奇迹,其军事指挥才能要胜过他的对手彼得大帝,堪称瑞典历史上与“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并称的两位最伟大的战争英雄。但是他无畏、冲动、自负、狂傲的个性最终给他带来了毁灭。他在位期间,瑞典在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傲视群雄,从此永远失去了波罗的海霸主的地位,俄罗斯的崛起成了瑞典最大的悲哀。

  ————————————————————
  【名将小传】查理十二世(Charles XII,1682—1718年)瑞典国王,统帅。生于斯德哥尔摩。查理十一世之子。1697年继位后不久投入争夺波罗的海霸权的大战。1700年北方战争爆发后首先击败丹麦,迫使丹麦退出战争,随即率军在纳瓦尔之战中击败彼得大帝的俄国军队。1701—1706年对波兰和萨克森战争连连获胜,迫使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退位。1701年亲率大军出征俄罗斯,俄国实行焦土政策抵抗。1708年瑞典军队由于冻饿大量减员。1709年在波尔塔瓦决战中被俄军击败,逃亡土耳其。1715年返回瑞典,又组织对挪威的进攻。1718年11月30日在挪威哈尔登附近阵亡。瑞典从此衰落。


日期:2008-4-7 13:19:07

  第十四集:色魔军事家——萨克斯(法国大元帅)
  咱这里说的萨克斯可不是乐器,而是一位沙场牛人——继蒂雷纳子爵、维拉尔公爵之后法国历史上第三位大元帅。这萨克斯一生有两大爱好——军事和泡妞。如果搞一个法国名将排行榜,他一定排行不低;如果搞一个好色名将排行榜,他肯定更是名列前茅。可叹这位在军事实践与军事理论上皆有不凡表现的名将最终没有死在疆场,而是死在了女人堆里——典型的“精尽人亡”,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哭笑不得也。

  萨克斯是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N多私生子中的最年长的一位,虽是私生子,但老爸对他还是不错的,12岁时给他安排了一个萨克森步兵团军官的职位,15岁被封为萨克森伯爵,17岁就升为步兵上校。荷兰战争期间他曾效力于欧洲顶级名将欧根亲王和马尔勃罗公爵的麾下,从前辈高手那儿学到了不少军事高招。
  18岁时,萨克斯与一个有钱的女人结婚,他继承了老爸“风流好色”的基因,而且大有青出于蓝之势——只要一有空就和别的女人鬼混,把太太的钱都花在了其他女人身上,与他关系密切的女人几乎也能组成一支军队让他指挥了。遗憾当时没有拍照技术,如果有的话,估计Y D的萨克斯也能搞出“艳照门”轰动一下。别看萨克斯乃一色魔,但他可从未因为玩女人而耽误军事研究和部队训练,他在战略战术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使自己成为18世纪最出色的欧洲名将之一。

  1719年,萨克斯的老爸为他购买了一个法军日耳曼团上校的职位,在继续不厌其烦地玩女人的同时,他成功地对这个团进行了强力训练,获得了法国王室的看好。后来他爸死了,引发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法国出兵对奥地利和萨克森作战,萨克斯身为法军将领自然要为法国国王效力了,而为法国效力就意味着同他昔日的上司奥地利元帅欧根亲王和他的兄弟萨克森的腓特烈R26;奥古斯特二世(这厮绰号“懦弱者”,由此可见其人水平了)为敌。不过无所谓,为敌就为敌呗,只要能建功立业就行。在1734年菲利普斯堡围城战中,萨克斯第一次显示出他的军事才干,他成功地指挥了掩护部队,挫败了企图解围的欧根亲王,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及其情人蓬巴杜夫人都对这位军界新星极为赞赏,萨克斯从此有了一个强大的后台,大大有利于他的仕途之路。

  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奥地利、英国、普鲁士、法国、荷兰、巴伐利亚、西班牙等欧洲列强打作一团,整个欧洲乱成了一锅粥,这形势越乱越能显出英雄本色,萨克斯的军事才华算是全面施展开了,他夜取布拉格(今捷克首都),决胜图尔奈(比利时西南部城市)、夺占布鲁塞尔(今比利时首都)、力克安特卫普(今比利时第二大城市),连战连捷,一年内就控制了整个佛兰德斯地区(今法国西北部、比利时西部与荷兰西南部一带)。别看这佛兰德斯屁大点的地方,但战略价值却甚是了得,乃历来欧洲兵家必争之地,萨克斯把它给搞到手了,就足以影响整个欧洲战局,从此萨克斯声威大震,名满全欧。

  其实战争中萨克斯手里的法军并不如他的敌手(奥地利、英国和荷兰联军)人多势众,但是法军士兵的素质却高出一筹(得力于萨克斯平日的训练),而且萨克斯用兵敢于冒险、擅长因地制宜,正因如此,他才能把兵力胜于自己的敌军打得慌乱无措、步步倒退,也为自己赢得了法国元帅的军衔。
  1745年围攻图尔奈要塞之战堪称萨克斯一生颇为经典的一次表现。当时萨克斯在敌军援兵到达时就已在附近建起了易守难攻的强力防线。不过萨克斯挺痛苦,因为他正闹病——严重的身体水肿使他不得不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法军以猛烈的炮火和密集的步枪射击打退了敌军的攻击,当敌军再次发动进攻要突破法军防线时,萨克斯突然神威爆发,硬是从担架上爬起来,还骑上了战马,法军士兵们见主帅如此神勇,更是热血沸腾,他们对敌军发动猛烈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1747年,萨克斯挥师攻入荷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攻占了马斯特里赫特(荷兰与比利时边界重镇)。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兴奋不已,对自己这位战无不胜的元帅实在是爱得要命,便把至高无上的“大元帅”军衔赐予了萨克斯,这样萨克斯就成了法国历史上第三位荣获大元帅军衔的战将,也是世界历史上仅有的四位“法国大元帅”之一。

  1748年的《亚琛合约》结束了历时八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法国可以暂时刀枪入库了,大元帅萨克斯也解甲归田,过上了悠闲的退休生活,居住在国王赐予他的钱博德城堡中。既然没仗可打,大元帅就该全面享受美好生活了,萨克斯又开始了他的爱好——与一大帮女人鬼混,没事就举办一些“黄色派对”爽一下。突然有一天,萨克斯在钱博德城堡里突然死亡,据专业人士调查,其死因是他一夜“亲密会晤”了八个女演员,他的死亡证明书的结论是——纵欲过度……

  色魔大元帅死了,而且死得很不堪,但这无损于他的名将地位。萨克斯伯爵智勇双全,信心百倍,敢于创新,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野战高手,他对于骑兵、步兵和炮兵的协同运用炉火纯青,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无人可及。他也是一位军事理论高手,一生研究兵法极有造诣,他写了一本书,名曰《我的梦想》(死后才出版),书里大谈自己关于军队组织、训练、准备和战斗的思想,其中好些想法都颇有创意且十分超前。到了19世纪,另一位法国军事巨擘拿破仑将萨克斯伯爵提出的很多设想变成了实践。可以说萨克斯伯爵是路易十四时代之后和拿破仑时代之前的法兰西第一名将,也是整个欧洲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家兼军事理论家之一。

 最后说一句,萨克斯伯爵的后代中又出了一个大名人,那就是他的曾孙女——著名法国作家乔治R26;桑,此女才华横溢,个性前卫,一生传奇,情人诸多(继承先辈“优点”?),其中最著名的情人就是“钢琴诗人”肖邦。
  ————————————————————
  【名将小传】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Hermann Mauris Saxe,1696—1750年)法国大元帅。伯爵。生于萨克森,波王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私生子。12岁时被定为萨克森步兵团军官候补生。1709年效力于欧根亲王和马尔勃罗公爵麾下,曾参加1709年马尔普拉凯之战。1711年被封为伯爵。1717年贝尔格莱德围城战中再次效力于欧根亲王麾下。1719年起早法军服役。1733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屡立战功,颇受法国国王青睐。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后,于1741年率法军夜取布拉格。1743年晋升法国元帅。1745年攻克图尔奈要塞,次年攻克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随后攻入荷兰,1748年攻占马斯特里赫特,晋升法国大元帅。不久退休。1750年7月2日在钱德博堡去世。著有《我的梦想》,其军事理论对拿破仑影响极大。


日期:2008-4-7 13:21:22

  第十五集:不死鸟的传说——弗里德里希大帝(普鲁士国王,军事统帅)
  他曾是一个特别“小资”的王子,终日沉浸在博览群书、写诗作文、吹奏乐器之中,为此还差点与他那崇尚武力的父王决裂。就是这么一个“小资文艺王子”,却在日后变成了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军事巨人,他把他的国家打造成了威震欧洲的军事强国,堪称“不死鸟”;他的军事业绩对西方战史影响颇深,一代战神拿破仑也对他推崇备至。后世的史学家把他与“铁血宰相”俾斯麦和“二战元凶”希特勒并列为德国历史上三大超级军政牛人。

  普鲁士王国是未来的德意志帝国的“原始版”,这就好比中国战国时代的秦国是未来的大秦帝国的“原始版”差不多。普鲁士王国的第二代君主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是个超级彪悍的家伙,此君性格粗野,极具暴力倾向,经常亲自动手扁人,人称“士兵国王”。他对文学艺术极端鄙视,认为书籍是废纸、文人是垃圾。 
  威廉自己崇尚武力,也希望把儿子弗里德里希培养成和他一样的军事狂人,可弗里德里希却深受老妈影响,对文学、绘画、音乐和哲学兴趣十足,吹笛子算是一绝,尤其崇拜法国文化。所以在当时的柏林宫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威廉对儿子怒目狂吼:“他娘的,你这个倒霉孩子天天看那些破书、写那些破文章、吹那些破曲子,有个屁用!你赶快给我练站岗、跑步、骑马和射击去!妈的!”接着威廉就抓起弗里德里希的书撕了个粉碎(其实这还算轻的,有时威廉甚至当众狠揍弗里德里希)。
  18岁时,弗里德里希终于对家庭暴力忍无可忍,准备脱离父王的“魔爪”,没想到计划败落,他被父王抓起来关进监狱。一年后,威廉念及骨肉之情释放了弗里德里希,弗里德里希也成熟了许多,变得“听话”起来(再不乖恐怕太子的位子就没啦),他在读书、写作、吹笛子、与哲学大师伏尔泰书信往来的同时,也经常出入军营,观看演习,外出视察,这位“文艺王子”觉得军事这玩意也确实很有趣。纵观威廉对弗里德里希的教育方法,虽然有些极端,但细细想来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弗里德里希毕竟是未来的国王,毕竟生活在群雄争霸的欧洲,如果他永远痴迷文学艺术,对军事政治一窍不通的话,那不就成了一个和咱们中国古代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那样的君主了,他的国家可要遭殃啦。

  1740年,老威廉驾崩,28岁的弗里德里希继位,成为普鲁士第三代君主。他从老爸手里继承的是一支拥有八万雄兵的军队和七百万银币的军费,堪称欧洲第四军事力量,但弗里德里希还觉得不够(周边有法国、奥地利和俄国这三个强邻虎视眈眈哦),他不惜把国家的全部工业收入砸入军队,竭尽全力改革军队装备,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其军费开支竟然占全国国民收入的五分之四!弗里德里希还采取新的募兵制度,严格训练士兵,要求士兵绝对服从国王,以战死疆场为最高荣耀,还对骑兵加以改变,他所创建的骑兵和炮兵战术(斜线式战阵),效果显著,名扬天下,被世界各国纷纷仿效。他本人也像当初着迷文学艺术一样研究战略战术,梦想把普鲁士军队建成一只“不死鸟”,称雄欧洲!

  为了让“不死鸟”显示一下威力,弗里德里希环绕四周,准备找个邻居练练手,他一眼看中了奥地利(当时奥地利国王还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奥地利国力雄厚,富得流油,而且奥国新君主刚登基不久,还是个女生(即欧洲历史上最牛的女王之一玛丽亚·特莱西亚),正好欺负一下。于是乎,早就对奥地利富饶的西里西亚省垂涎三尺的弗里德里希开始找碴了,他像强盗似的对女王说,我承认你继位合法,但是你得把西里西亚省送给我。这玛丽亚·特莱西亚也不是好惹的角色,她断然拒绝了弗里德里希的无理要求。弗里德里希终于找碴成功,于1740年12月也就是继位的半年后,亲率普鲁士军队蹂躏奥地利西里西亚省!奥军虽然人多势众,但素质远不如普军,况且玛丽亚•特莱西亚女王是个军事外行,哪有弗里德里希剽悍啊,所以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奥军都被打得稀里哗啦。1745年,郁闷的玛丽亚·特莱西亚女王被迫求和,把奥地利富饶的西里西亚省送入了弗里德里希的口袋,这样一来,普鲁士的国土一下子扩大了三分之一。从此弗里德里希被普鲁士人狂热地吹捧为“大帝”!

  西里西亚战争获胜后,弗里德里希暂时消停了10年,在国内搞经济,同时继续进行军事训练,一切还是为了未来的战争。他的敌手玛丽亚·特莱西亚女王虽是个军事低手,却是一个政治外交高手,她开始拉拢俄国女皇和法国国王,合计群殴普鲁士,搞得弗里德里希坐立不安。于是乎,弗里德里希决定先发制人,继续玩他擅长的突袭战,力挑奥法俄三强!

  1756年,弗里德里希亲率大军对奥地利的盟国萨克森发动了突袭,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七年战争揭开序幕!虽说弗里德里希手里的普军数量不及奥法俄联军,但他依然能凭借高超的战术横扫群雄!1757年5月,迅速搞定萨克森并击溃奥军援兵的弗里德里希杀向奥地利的波希米亚(捷克),布拉格一战不但重创奥军,还搞死了奥军司令布劳恩元帅;11月罗斯巴赫战役,弗里德里希以“歌剧舞台变换布景”一样的速度大摆“螃蟹阵”,大破超过自己一倍兵力的法奥联军;12月勒登会战,弗里德里希成功地忽悠了奥军名将道恩元帅,再次战胜奥军,此战被拿破仑誉为军事史上的超经典杰作;1758年8月措恩多夫之战,自以为是的俄国军队也被弗里德里希狠狠修理了一顿……

  虽然弗里德里希功夫了得,但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大帝再厉害,毕竟是一人一国之力,怎能战胜三强疯狂群殴?他在军事部署上开始力不从心了。此后普军越打越吃力,越打越崩溃,最终普鲁士经济完蛋,兵力枯竭,连首都柏林也丢了,弗里德里希被折腾得身体虚弱,大脑发蒙,心情绝望,甚至把毒药都准备好了,随时准备自我了断。就在“不死鸟”快要死了的时候,奇迹竟然出现了!1762年,弗里德里希最凶狠的敌手——俄国女皇叶莉萨维塔去世,彼得三世继位,这个“白痴沙皇”是弗里德里希的铁杆粉丝,他即位后马上撤出俄军,还和普鲁士结盟。弗里德里希欣喜如狂,精神大振,指挥普军连挫奥军,最后于1763年结束了战争。

  七年喋血,弗里德里希力拼三雄,虽受重创,但仍不失英雄本色,普鲁士在欧洲的霸主地位终被确立,“不死鸟”果然不死!!
  七年战争后,弗里德里希开始恢复经济,大搞改革,把普鲁士从满目疮痍中又拯救了过来。不过他再没打什么大战(1772年的瓜分波兰和1778—1779年的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都属于小打小闹了),晚年生活还算平静,直到74岁时病逝。留下了30卷著作(包括历史、诗歌和军事)。

 弗里德里希大帝是西方战史上的超一流战术家,他强调“进攻乃军队之特有精神”,出手时一定要出敌不意,尽量选择最佳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逐一击破!他的战争理论和实践对欧洲军事发展影响深远,也为普鲁士的崛起和日后普鲁士能统一德意志奠定了基础。弗里德里希大帝去世的20年后,欧洲又出了一位军事巨星——拿破仑。欧洲所有国家都败在了这位小个子的手里,也包括普鲁士。当拿破仑来到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墓前时,他指着墓碑对属下将领说:“如果他还活着,我们就不可能站在这里了。”

  ——————————————————
  【名将小传】弗里德里希二世(大帝)(Friedrick II the Great,1712—1786年)普鲁士国王,统帅。生于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国王之子。1740年即位。在位期间实行“开明专制”,并大力扩军。即位后不久发动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占领西里西亚后遭奥匈联军有力反击,1742年同奥地利媾和。1744年发动对奥地利的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战至1745年迫使奥地利接受和约,普鲁士获得西里西亚省。1756年发动对法、奥、俄的七年战争。1757年在布拉格会战中重创奥军,不久在罗斯巴赫战役中击败法奥联军,后又在勒登会战中再次击败奥军。次年在措恩多夫之战中击退俄军。1759年作战失利,柏林一度被俄军占领。1762年俄国改行亲普鲁士政策,俄军从联军中撤出,1763年战争结束,普鲁士确立在中欧的强权地位。此后致力于普鲁士的经济复兴。1772年同俄国和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1778—1779年参加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1785年组件由15个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联盟。1786年8月17日在波茨坦去世。


日期:2008-4-7 13:22:50

  第十六集:刺刀突击——苏沃洛夫(俄国大元帅)
  子弹是一个疯狂的东西,只有刺刀是可靠的。
  ——苏沃洛夫
  不论是在沙皇俄国时代,还是在红色苏联时期,苏沃洛夫大元帅一直都是俄国军人心中的偶像级兼实力派巨星。二战期间,在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的办公室墙上,就一直挂着苏沃洛夫一身戎装的超酷画像,苏联还设立了以他名字的“苏沃洛夫勋章”(分三级),授予那些军功煊赫的战将们(第一位获得一级苏沃洛夫勋章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帅)。

  苏沃洛夫乃将门虎子,他老爸不但是将军,还是彼得大帝的干儿子。苏沃洛夫打小就受老爸的影响,迷恋军事,爱读战史,崇拜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和汉尼拔等历史名将,尤其崇拜他的“干爷爷”彼得大帝。苏沃洛夫最大的梦想就是纵横沙场,但他自然条件比较糟糕——瘦小枯干,体质孱弱,所以他爸认为他不是当兵的料。但是小苏沃洛夫心里不服啊,他认准了一件事,就决不放弃。为了能成为军人,他开始一系列的自虐行为(其实是锻炼身体,但看起来确实像自虐,因为他身体特弱):

  1. 冒着狂风暴雨骑马狂奔;
  2. 天寒地冻时穿单衣长跑,然后再洗凉水澡;
  3. 大雪纷飞也要开窗睡觉
  ……
  (郑重提示,以上危险行为小朋友们不要模仿,但精神可以学习)

  功夫不负苦心人,13岁时,苏沃洛夫终于成了沙皇的战士,从此他的命运就和沙皇紧密相连了,是沙皇成就了他的英名,也是沙皇把他彻底毁了。
  苏沃洛夫进入军营没多久就发现原来自己多年来特别向往的俄国军队竟然很垃圾:军官吃喝玩乐贪污腐败、士兵打架斗殴酗酒赌博,这叫一什么军队啊?!苏沃洛夫打心眼里鄙视他们,他自己虽然也是贵族出身,老爸还是彼得大帝的干儿子,但是他一贯坚持“别人堕落、我不堕落”的原则,严守军纪,认真操练,苦读兵书。有一次,苏沃洛夫站岗时碰巧见到了叶丽萨维塔女皇,女皇看他站岗站得很有感觉,就赏赐他一枚银币,苏沃洛夫虽然心里激动得要死,但他还是对女皇说:“军纪规定,士兵站岗时严禁接受钱物!”女皇听后大喜,觉得这个小伙子很有前途。

  当上苏兹达尔步兵团团长后,苏沃洛夫的治军本领立刻显现出来,苏兹达尔步兵团的士兵被他调教得个个和无敌猛男似的,只要团长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在任何战场使用任何战术战胜任何敌军!当时欧洲各国都把火器射击看得高于一切,觉得“枪炮出击,万事大吉”,而苏沃洛夫却认为,刺刀战也很重要,他把他的士兵们都培训成了即精通枪法、骑术,也擅长拼刺刀的高手!苏沃洛夫经常对他士兵们高呼:“勇士们!敌人在你们面前发抖……敌人虽然也和你们一样有双手,但他们不会像咱俄国人这样使用刺刀……”

  史上野心最大的女皇叶卡特琳娜大帝(梦想活到200岁,统治整个欧洲)上台后,俄国的对外政策就是扩张、扩张再扩张!苏沃洛夫可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在叶女皇发动的两次俄土战争期间,苏沃洛夫N次打败了数量多于自己的土耳其军队,其中最漂亮的一次是1789年得雷姆尼克战役。当时他冒着倾盆暴雨连续急行军两昼夜,与奥地利军队汇合后逼近土军。其实土耳其军队总司令早就从间谍嘴里得知俄军杀来的消息,但他就是不信,还把这个倒霉的间谍以造谣罪给绞死了,您说他白痴不白痴?当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奥联军对土军发动突然猛攻后,这个白痴总司令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土军10万大军全部玩完,而打败他们的苏沃洛夫手里只有25000人,俄军的死亡人数仅仅是44人!

  苏沃洛夫不但指挥才能一流,个人勇武也是甚是了得,攻城时几乎每次都是冲锋在前,曾数次负伤,他的士兵们也都被激励得个个亢奋,争相杀敌。好多号称“坚不可催”的土军要塞(如伊兹梅尔要塞)只要碰到苏沃洛夫,就“坚而可摧”了。在对土军的历次作战中,苏沃洛夫擅长的快速突击和大胆进攻战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所提倡的刺刀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当苏沃洛夫命令俄国士兵亮出寒光闪闪的刺刀时,敌军的胆气就能被吓掉一半!苏沃洛夫大败土耳其,为叶卡特琳娜女皇夺得了大片领土,不但成为俄国军界的头号悍将,也成了欧洲军界的闪亮明星。65岁时,苏沃洛夫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元帅权杖,不过这元帅权杖有点血腥,因为在这之前,他成功地在波兰镇压了科希秋什科大起义,杀红了眼的俄军在华沙疯狂屠城,一天之内仅布拉格区就屠杀了八千人,还有两千人被扔进河里淹死。所以对于波兰人来说,这苏沃洛夫就是一“混蛋刽子手。”

  虽说苏沃洛夫的荣耀是以自己的战功换来的,但没有沙皇的抬举,他也白搭,所以他对沙皇是一片忠诚。但沙皇对他是啥感觉呢?一个字:烦!叶卡特琳娜女皇还凑合,但继任的保罗一世就坏了,这家伙是普鲁士的铁杆粉丝,在俄军中大搞普鲁士军制,把苏沃洛夫也给炒了。1798年,俄国和英国、奥地利要联合起来群殴革命后的法国,奥地利皇帝就对保罗沙皇说了:“您不是有个苏沃洛夫元帅嘛?这人挺厉害,吾建议他来当联军的总司令。”保罗沙皇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苏沃洛夫重出江湖,统领俄奥联军,还被奥皇封为奥地利元帅(历史上少数几个获得两国元帅军衔的军人),他虽年近七旬,但军事指挥艺术已登峰造极!

  1799年,老当益壮的苏沃洛夫率领俄奥联军杀入意大利北部,与法国军队展开厮杀,他继续以其擅长的快速突击和刺刀战克敌制胜,在卡萨诺之战、特雷比亚之战和诺维之战中连挫法军,占米兰,克都灵,横扫整个意大利北部,法军名将莫罗将军和麦克唐纳元帅(这二位都曾大败奥地利军队,是法国革命时代和拿破仑时代的闪亮将星)全都被苏沃洛夫打得溃不成军!为了拯救在瑞士境内陷入法军包围之中的俄军,苏沃洛夫指挥两万俄军冒着难以想象的风险翻越了悬崖峭壁、冰封酷寒的阿尔卑斯山(苏沃洛夫险些坠入悬崖!),打退法军数次攻击,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恩格斯曾说此战乃“到当时为止所进行的一切阿尔卑斯山行军中最出色的一次。”),他也以此奇勋获得了“全俄国军队大元帅”的炫目称号。其实当时的法国也有一位战无不胜的超级名将,他就是拿破仑,可惜他与苏沃洛夫在历史的际遇中擦肩而过,从未交手。如果这俩牛人PK,谁胜谁败呢?这咱就不得而知啦,历史不容假设嘛!

  就当苏沃洛夫带领胜利之师凯旋俄国时,他却没有受到任何欢迎,自负又多疑的保罗沙皇再次将这位名将抛弃,几个月后,大元帅忧愤而亡。

 苏沃洛夫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大元帅,戎马一生,从无败绩,名震世界,堪称俄罗斯帝国的头号名将,也是俄罗斯最高军事艺术的象征。他老谋深算,作战勇猛,出招狠辣,推崇“快速”和“猛打”,极其注重在战争关键时刻进行白刃格斗,在近现代战争中还没有一个名将能将白刃战战术提高到如此高的境界(不过日后的俄军过于迷信苏沃洛夫的“刺刀战”,导致俄军军事思想停滞不前)。除了赫赫战功外,他还写了本特牛的兵书,名曰《制胜的科学》,此书乃西方军事学的经典,对俄罗斯(包括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后来俄罗斯军队只要遇到强敌压境(如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会把苏沃洛夫大元帅抬出来当成他们的精神支柱,在苏沃洛夫灵魂的指引下狠扁敌军,直至获胜! 

  ——————————————————————
  【名将小传】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Alexander Vasilievich Suvorov,1729—1800年)俄国大元帅。伯爵,亲王。生于莫斯科。1748年开始服役。1768——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多次击败土军。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后率军在金布恩地区歼灭土军登陆部队。1789年在雷姆尼克之战中重创土军。1790年攻克土军要塞伊兹梅尔。1794年指挥俄军镇压波兰大起义,击败波军,所部在华沙屠城。1797年被沙皇保罗一世解职。1798年第二次反法联盟组成后,被召回军队,任驻意大利的俄奥联军总司令,并被奥皇授予元帅军衔。1799年屡次击败法军,横扫意大利北部,并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瑞士解救被围俄军。同年被授予“俄国大元帅”称号,不久奉召回国,再次遭贬。1800年5月18日在彼得堡去世,生前曾被封为雷姆尼克伯爵和意大利亲王。著有《制胜的科学》等。对俄罗斯军事发展影响巨大。


日期:2008-4-7 13:25:50

  第十七集:富翁统领破烂军,老美也会玩游击——华盛顿(美国将军,总统)
  两百多年前,一个有钱人带着一支如同丐帮的“破烂军队”反抗自己的国王。最后“破烂军队”打败了国王的“正规军队”,国王的将军向这个统领“破烂军队”的有钱人投降了。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就是这样诞生的。那个有钱人就是美国的“老爸”——乔治·华盛顿。
  华盛顿要算咱这部“百将传”里知名度最高的牛人了。您不信?不信也不成,事实就是如此。您看现在各大新闻媒体哪个不是天天提“华盛顿”呢。没办法啊,谁让“华盛顿”是人家老美的首都呢,谁让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事都有“华盛顿”那帮人掺和呢?谁让这美利坚是当今第一强国呢?别看老美现在牛气轰轰的,他们开国的时候寒掺着呢,美利坚的“国父”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话说这乔治·华盛顿生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是一家产万贯的北美大庄园主,拥有三百个黑奴和八千英亩土地。虽然没怎么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但人家还是自学成才了。16岁时,他找到了一份测量土地的工作,此后经常骑马在西部逛荡,很有些美国西部电影画面的味道。
  那个时候,北美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华盛顿再有钱,也是英国国王的臣民。在英国和法国为了抢夺北美的一块地盘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华盛顿的表现深得英国人赏识,因为他率领一帮民兵帮着英国人去打法国人。这是华盛顿第一次战场经历,虽然没打什么胜仗,但他很勇敢很镇静。有一次在战斗中,他的外衣被四颗子弹打穿,两匹坐骑也被打死,他周围的战友也大批倒下,但他是却丝毫没有受伤(天佑乎?!),就这样,华盛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土地测量员成为一个声誉鹊起的英雄人物。

  战争结束后,华盛顿一直过了10多年的平静生活,管理他的庄园、进入弗吉尼亚的议会、与一个叫玛莎的寡妇结婚,无忧无虑。不过外部世界并不平静,英国殖民当局在北美越来越来霸道(专横地规定北美人不许这个也不许那个),北美人也越来越来痛恨英国人,最终矛盾激化,剑拔弩张!虽然华盛顿还是所谓“英王的臣民”,但看到英国人诸多欺负北美同胞的混蛋行为,他也忍无可忍了。为了反抗英国佬,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召开了“大陆会议”,建立了革命武装“大陆军”,华盛顿重出江湖,被选为“大陆军”总司令,接着他就翻身跃马,配枪持剑,直奔前线,从此开始了六年艰苦的独立战争。

  华盛顿来到波士顿前线一看,发现情况很不妙。出了什么事呢?您先看看人家英国军队--训练有素,装备齐全,人多势众,兵精粮足。咱再瞅瞅华盛顿的美军--穿着破烂,松松垮垮,经常挨饿,缺枪少弹,营房周围还都是一坨坨的大便!这简直是一丐帮,华盛顿整个一丐帮帮主!这样的叫花子军队怎么去打英国佬啊,难道还真用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棍法”去打啊?!

  唉!没办法,仗还是要打的,独立是必须要夺取的!华盛顿花了不少精力来整顿这支叫花子军队,他建立统一的军队编制,任命军官,加强训练,向大陆会议要来不少军需物资,使劲地培养战士们的革命热情,还吸收全世界各路仗义的志愿好汉加入大陆军(诸如法国自由派贵族拉法叶特侯爵、普鲁士练兵高手斯特乌本男爵、波兰爱国英雄科希秋什科将军,等,可谓群英荟萃)。整顿后的美军总体效果还不错,虽然不能和英军相比,但也比最初的时候强多了,最起码有点“革命队伍”的样子。

  1776年3月,华盛顿首战告捷,指挥大陆军夺取了英军占领下的波士顿,曾吹嘘“只要五千英军就能扫平整个北美”的英军司令豪将军慌忙逃窜!但在11月的纽约保卫战中,大陆军由于敌众我寡,被英军打得惨败,华盛顿被迫率军后撤。这一仗搞得大陆军就剩下三千人了,而且士气低迷,个个颓废,英军却有三万四千人,装备也要好的多,随时准备把这帮北美乡巴佬一举消灭,但华盛顿毕竟是一条英雄好汉,百折不挠是他最大的优点之一。1776年圣诞节,重整旗鼓的华盛顿在大雪纷飞中奇袭特伦顿,以伤亡七人的微小代价俘敌九百(主要是英军中的德国黑森雇佣兵),北美人民精神大振,倍受鼓舞。1777年1月,华盛顿又搞了一次奇袭,把普林斯顿的英军又玩了一把,灭敌四百,自己仅损失三十。在普林斯顿战役中,华盛顿表现极酷,他纵马舞刀高呼道:“孩子们,快抓狐狸啊!”他把与英军的厮杀比成了打猎游戏。

  由于华盛顿的美军从任何地方比都不如英军,所以他采取的战法就是绝不硬拼,保存实力,骚扰英军,趁敌不备,巧妙突袭,打了就跑!怎么样,这招战术您瞅着眼熟吧?咱们中国人民在革命岁月里可不就是这招嘛。看来这美国人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也是擅长玩游击战的嘛!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很多时候,华盛顿还是挺郁闷的,因为美军和英军的差距实在太大,受挫折对华盛顿来说可谓家常便饭。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几千人穿着单薄的破烂衣服在大雪寒风中行进,实在冷得不行了就点火取暖,饿了就把面粉烤熟再吃,精神不振了就多读两遍《独立宣言》。这华盛顿毕竟也是血肉之躯,他也痛苦过、低迷过甚至绝望过,但一切的一切他都挺过来了,胸中斗志也从未泯灭。而且华盛顿也擅长苦中作乐,每当他太太带领一大帮美女来军营探亲时,他都特兴奋,在交际会上与众美女们聊八卦讲笑话(甚至是有些过分的玩笑,还曾被某夫人臭骂了一顿,呵呵)成了他战时轻松自我的一大乐趣。

  就在华盛顿领导美军与英军艰苦作战的时候,法国人也出兵北美对英军作战,这对华盛顿和北美人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无比的幸运! 1781年10月,华盛顿指挥美法联军取得了独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也是决定性的胜利——约克敦大捷。联军大炮猛轰约克敦,英军守将康华里勋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打出白旗,率领衣装整齐的英军向衣衫褴褛的美军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两年后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当美国联邦会议解散大陆军时,华盛顿表现出了无人可及的领袖风范,他一口拒绝了别人让他当国王的呼吁,向士兵们告别,回到了自己的庄园,成为一名普通公民。这一壮举的伟大完全可以和他领导独立的战争胜利相比!

  但是华盛顿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美国还是离不开他的。数年后,美国人又把华盛顿给拽了出来,让他主持制定宪法,参加史上第一次总统大选。华盛顿当了两届总统、领导了美国的初建后,实在是没兴趣过这种枯燥乏味、乱七八糟的政治生活了,于是他再次退隐江湖,回归田园。此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他庄园里喜滋滋地品尝着白葡萄酒,兴致盎然地搞他的农业实验(培植花草树木或者马和驴子杂交之类的活)。

在世界历史上,华盛顿算不得一流的军事家,也算不上能力最出色的领袖,他一生打了不少败仗(说他是个常败将军也不为过),指挥的战役规模也不大,然而他却是世界历史上少数几个既改变了历史又缔造历史的名将。他凭借自己手中仅有的薄弱力量与强敌苦斗六年,屡败屡战,争取外援,终于实现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而且这个民主国家的建立深深影响了整个世界。如今,这个年轻的国家已是世界第一强国。华盛顿大公无私,淡泊名利,以德服众,越是如此反而越被世人敬仰和纪念,他被尊为美国的“国父”,他的名字成了美国的首都。在华盛顿逝世200年后,美国国会追授华盛顿为“六星上将”(一说特级上将),使其高于历史上所有的美国将军。

  ——————————————————
  【名将小传】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年)北美独立战争军事统帅,美国第一位总统。生于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年轻时是土地测量员。后成为弗吉尼亚民兵指挥官。1754-1755年在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的战争中参加对法作战。1774年和1775年先后当选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于1775年被大陆会议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指挥对英军作战。虽在初期的纽约等战役中受挫,但最终赢得胜利。1776年在特伦顿战役中击败英军,次年在普林斯顿战役中再次击败英军。1777年冬被迫退守福奇谷,在艰难中重整军队。1781年率军攻打约克敦,在法军配合下,迫使英军投降,取得独立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不久辞去军职返回自己庄园。1787年重返政界,主持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2年连任。领导了国家初建。1799年在芒特弗农去世。


日期:2008-4-7 13:31:59

  第十八集:独眼单臂一条龙——纳尔逊(英国海军上将)
  在世界海军史上,纳尔逊子爵可是一颗无比炫目的超级巨星,如果说拿破仑是陆地上的猛虎,那么纳尔逊就是大海里的蛟龙!这位只有一只胳膊一只眼睛的将军指挥英国皇家海军把拿破仑的舰队打了个稀巴烂,将拿破仑侵吞英国的迷梦砸得粉碎,而拿破仑对这位强劲的对手还相当崇敬,他下令所有的法国军舰上都要悬挂纳尔逊的画像。

  纳尔逊是俺个人心目中最能与大海联想到一块的英雄(一提大海,俺脑子里第一想到的就是他),所以写他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老歌——张雨生的《大海》,也不知纳尔逊年轻时有没有过歌词里写的那种心境。纳尔逊12岁时就当了水手,21岁成为一艘巡航炮舰的上校舰长,33岁担任皇家海军地中海分遣舰队司令,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蓝色的海洋。

  这纳尔逊的一生非常传奇,甚至可以说是神奇,俺在介绍他独眼单臂形象的由来、几场经典海战和一段风流恋史之前,先说几件非常有趣的关于他的“神奇”小事。
  第一件:话说纳尔逊幼年时有一次独自出门掏鸟蛋,他稀里糊涂地走入森林深处,结果迷失方向,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去。直到深夜,他的家人才在森林深处找到他。家人问他:“你这倒霉孩子咋不害怕呢?””他很吃惊地答道:“害怕是啥意思?”家人险些集体晕倒。
  第二件:20多岁时,纳尔逊随舰队到南美打仗,由于疲劳过度,在森林里睡着了(汗,又是森林),这时森林里冒出了几个印第安土著,看到纳尔逊一身“坏人”装扮,就准备将其杀死,但他们突然发现一条恐怖的大蛇在纳尔逊腿上盘绕,立刻吓得撒腿跑走。而纳尔逊也没被大蛇所伤。
  第三件,就在“毒蛇吓跑印第安人事件”的几天后,纳尔逊由于执行任务口渴难耐,跑到河边大口喝水,突然一片带有剧毒的树叶顺水飘过,纳尔逊严重中毒,但并没挂掉,三个月后奇迹般地恢复健康。
  怎么样?纳尔逊够神奇吧?!不过这些都是他一生中的小事,也说明不了他有多伟大,他真正伟大的“神奇”之处在于干了几件轰动欧洲的大事。

  话说18世纪末,法兰西大闹欧洲,英格兰火冒三丈,两国在陆地和海洋打得你死我活,纳尔逊有了用武之地,从此他每立一次战功,就离“英格兰民族英雄”的荣耀近了一步,不过他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36岁时,纳尔逊第一次受重伤,在攻击法国科西嘉岛卡尔维的登陆作战中,他被突然飞来的弹片和碎石打瞎了右眼,从此成了个“独眼龙”。三年后,他第二次受重伤,在受命攻击西班牙加纳利群岛时,他的右臂中弹,被迫截肢,从此成了“双重残疾人士”(综合了三国猛将夏侯惇和神雕大侠杨过的两大身体特征),别看身体都烂成这样了,但是人家乐观得一塌糊涂——“我还有两条腿和一条胳膊呢!”而且残疾并没有影响他的个人魅力,在地中海时执行任务时,纳尔逊和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的夫人爱玛·汉密尔顿女士“勾搭”上了(此时纳尔逊已有妻室,和汉密尔顿夫人纯属“婚外情”),两人爱得你死我活,惊天动地,这段浪漫史在西方历史上的知名度可不亚于咱们中国的“霸王别姬”。英国著名女影星费雯丽就曾主演过影片《汉密尔顿夫人》,演纳尔逊的正是费雯丽的老公奥利弗,特帅。丘吉尔曾说,这是他最爱看的一部电影。

  生活中风流浪漫,作战时智勇兼备,乃纳尔逊最大的魅力所在。纳尔逊指挥过的每次海战都是相当漂亮的,绝对能达到艺术境界。比如1797年2月圣文森特角海战,纳尔逊的舰队遭遇了数量比他多两倍的西班牙舰队(当时西班牙和法国是一伙的,所以必须打),而且这西班牙舰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舰,武器生猛,牛气冲天。打小就不知道“害怕”是啥的纳尔逊毫无畏惧,沉着迎战。他不按常规出牌,没有使用当时英国海军特流行的横列队形战术(整整齐齐一直排),而是率领自己的旗舰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西班牙舰队的中间,愣是把西班牙舰队给一斩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经一番激烈搏杀,纳尔逊最终俘获四艘敌舰,重创十艘敌舰,而英国舰队无一损失!捷报传到伦敦,英国举国欢庆。

  1798年,这位独眼单臂的残疾战将奉命去追击拿破仑入侵埃及的法国舰队,在尼罗河的阿布基尔湾与法国舰队展开了厮拼,法国舰队虽说也是凶猛奋战,但还是不敌纳尔逊高超的战术(突然插进敌舰队中间),结果法国舰队13艘舰队中有11艘被摧毁,法国舰队司令布律埃也被打死,而英国舰队没有损失一艘军舰(不过几乎都被打残了)。这是18世纪英国海军最牛的一次大胜利,从此英国海军那套旧战术基本淘汰了。

  1801年担任波罗的海舰队副司令后,纳尔逊痛打了一个新的对手——丹麦舰队——因为丹麦和法国亲热,得罪了英国。双方舰队展开了哥本哈根海战,此役颇为惨烈,纳尔逊身处危险境地,英军舰队司令一看形势不好,就发出信号,让纳尔逊撤退,但纳尔逊压根就不想撤,于是乎,他跟司令玩了个幽默,把望远镜举到自己的那只瞎眼上说:“我看不到那个信号啊”,接着继续作战,直到获胜。丹麦舰队被纳尔逊的“幽默”给毁了!

  哥本哈根海战后,英法两国有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光,纳尔逊也暂别惊心动魄的海战生活,与他最亲爱的汉密尔顿夫人继续浪漫了一些日子。然而这对情侣没快活多久就再次依依惜别,英法两国重新开打,拿破仑扬言要征服英国,纳尔逊重返大海,他受命指挥地中海舰队,把法国舰队封锁在土伦港内。
  1805年,在恶劣天气的掩护下,法国舰队竟然逃出了土伦港,纳尔逊率军追击,他命令自己的旗舰“胜利号”上打出旗语:“英国期待我们,人人尽职尽责!”,自己也写好了遗书,穿上了佩戴勋章的礼物,登上甲板亲自指挥作战。19世纪初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打响了。法西联合舰队有战舰33艘,纳尔逊有战舰27艘。纳尔逊又使用他惯用的战术——用迅猛穿插把敌人舰队斩断!纳尔逊自己乘“胜利号”旗舰亲自与敌舰交火,打得法西舰队秩序大乱。但在激战中,法国“勇敢”号战舰上的狙击手击中了纳尔逊,纳尔逊在极度痛苦中硬撑了三个小时,终于听到了胜利的消息——法西联合舰队有12艘被俘,8艘被摧毁,13艘逃跑,战死四千多,负伤两千多,法西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被生擒,英国舰队几乎没有损失!

听取胜利报告时,纳尔逊终因伤重而亡,终年47岁。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感谢上帝,我已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的遗体被保存在一个装白兰地的酒桶里运回了伦敦。英王乔治三世闻之爱将阵亡,痛哭流涕,英国政府为这位英雄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据说当今世界各国水兵帽子上的飘带,最早就是源自纪念纳尔逊的。
  独眼单臂的纳尔逊堪称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海军名将,也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坚毅勇敢,用兵果断,创意非凡,他创造的“分队穿插”的“纳尔逊战术”对近现代世界各国海军作战影响巨大;他打碎了拿破仑进攻英国的美梦,直接改变了欧洲的历史,并且给他的国家带来了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为了纪念这位英雄,英国政府在伦敦市中心修建了特拉法尔加广场,广场上矗立着纳尔逊纪念碑,据说纳尔逊的铜像就是用海战中缴获大炮铸造的。

  ————————————————————————
  【名将小传】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1758—1805年)英国海军上将。子爵。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伯纳姆托比村。1771年开始在海军服役。1779年晋升巡航舰上校舰长。1793年任地中海舰队战列舰舰长,参加对法作战。1794年在科西嘉岛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1795年升任分遣队司令。1797年在圣文森特角海战中击败西班牙舰队。同年奉命进攻西属加纳利群岛时再次负伤,右臂截肢。1798年任地中海分舰队司令,在尼罗河歼灭拿破仑远征埃及的舰队。1801年晋升海军中将,任波罗的海舰队副司令,在哥本哈根海战中击败丹麦舰队。战后受封子爵。1802年一度退出现役。1803年重入现役,任地中海舰队司令。1805年10月21日在西班牙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击破拿破仑的侵英企图。但本人也在此战中负重伤而亡。


日期:2008-4-7 13:45:54

  第十九集:“小班长”大闹欧洲——拿破仑(法国皇帝,军事统帅)
  拿破仑,西方战史四大天王之一(另三位是亚历山大帝、汉尼拔和恺撒),这位小矮个牛人的一生经历比任何传奇小说都精彩,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以其超震撼超绚丽的军事业绩使“拿破仑”这个词成了“战神”、“超人”、“强者”的代名词。这里顺便说句废话,俺小时候就特爱读《拿破仑传》,觉得和《三国演义》一样过瘾,“拿破仑时代”那真是“名将美女一大堆,精彩故事说不完”。

  大伙都知道,拿破仑是一小矮人,那么他到底有多高呢?不同版本的传记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咋说,都一致认定不超过一米七(所以您可千万别以为拿破仑个头和武大郎那么夸张)。拿破仑打生下来那天起,脑袋就特大,很多人都说大头娃娃聪明,这拿破仑就特聪明,甚至可以说是记忆力超常(能把15年前看的文章倒背如流),而且精力也超常(能连续几夜不睡觉仍精神充沛)。这个大头孩子自幼孤傲、任性、好强,喜欢没事找事,经常揍他哥。他爸觉得他的性格很适合当兵,就把他送军校去了。在军校他由于穿着老土、乡音浓厚被一些贵族同学歧视,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拿破仑当时家境有点惨),何况拿破仑天性要强,他从不瞎玩,有空就读书,任凭别人怎么歧视也不理会。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人在革命中名利双收,一些人在革命中丢了脑袋,拿破仑属于前者。他站对了位置,支持共和,反对王党。身为军人,拿破仑最爱的武器是火炮,也正是火炮让他一鸣惊人。从土伦之战到巴黎平乱,基本上都是拿破仑“轰”赢的(拿破仑当了皇上后更是大力发展和加强炮兵力量)。
  由于为革命立功,拿破仑年纪轻轻就成了巴黎头号明星,不但事业蒸蒸日上,情感上也春风得意,他迷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六岁的漂亮风流的寡妇——约瑟芬,这场激情燃烧的“姐弟恋”让约瑟芬成了未来的皇后娘娘。不过约瑟芬不是个过日子的贤妻,此女风流成性,老公外出打仗时她没少给老公戴绿帽子,当然话又说回来了,拿破仑也好不了哪去,也是情人一把一把的,后来干脆把不孕不育的约瑟芬一脚踹开,娶了妙龄的奥地利公主路易丝,所以有人称拿破仑在战场和情场上都是最牛的征服者。这些八卦咱就不再多说啦,还是书归正传。

  话说婚后第三天,拿破仑告别蜜月生活,踏上征途,他被法国政府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司令,与奥地利作战。顺便说一下,当时法国的革命火焰令欧洲各王国极度惊恐,他们生怕烧着自己,赶紧合起伙来群殴法国,这奥地利便是反法的急先锋。在与奥地利的第一轮较量中,拿破仑大获全胜,他率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法军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连续干掉五支奥地利精锐之师,横扫意大利,直逼维也纳,奥地利被迫求和。在意大利战场,拿破仑得了一个很可爱的绰号——“小班长”,因为他在作战时身先士卒,亲自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根本不像个司令大人。虽然“小班长”这个绰号听起来不如他未来的对手威灵顿的绰号“铁爵爷”威猛,但这个绰号特亲切特真诚特朴实。从此,“小班长”成了欧洲各国君主的噩梦。

  拿破仑凯旋巴黎后,上至政府,下到百姓,无不对他狂热欢呼赞誉,他已成了荣耀法兰西的头号巨星。不过,对拿破仑来说,过再富裕的生活也好,拥有再多的“粉丝”也好,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为了对付法国的头号敌人英国,拿破仑再次披挂上阵,率军远征埃及(想在东方威胁英国),他在金字塔附近痛扁了穆斯林骑兵,拿下开罗,灭掉两支土耳其军队(埃及当时是土耳其苏丹的领地),但在阿克城受挫。撤退时拿破仑下令所有的马匹都用来驮运伤病号,他的侍卫官问他要骑哪匹,拿破仑一个大耳光抽了过去,厉声曰:“混蛋!没听到命令吗?全体步行,我头一个走!”现在您知道法国士兵为啥那么尊崇拿破仑了吧?

  就在拿破仑出征尼罗河畔时,法国出事了!俄、英、奥等国再次群殴法国,法军连连战败,督政府束手无策。拿破仑火冒三丈,他认为巴黎的那帮白痴把他辛苦打下来的胜利果实都给丢光了。1799年,拿破仑重返巴黎,一脚踹翻了无能透顶、声名狼藉的督政府,自己当了法国第一执政。两年后,他对“第一执政”这个称呼已然厌倦,就升级成了“终身执政”。又过了两年,仍觉不过瘾的拿破仑干脆黄袍加身,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统治法国期间,政绩显著,有声有色,他的治国本领丝毫不亚于他的军事才能,仅一部对西方历史影响深远的《拿破仑法典》就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不过他最震撼的业绩还是大闹欧洲,单挑群雄。前面咱说了,奥地利一直是反法急先锋,他们几乎每次战前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干掉拿破仑,但几乎每次都反被拿破仑干翻。马伦戈会战、乌尔姆会战、奥斯特里茨会战……奥地利人提起这些“衰战”(当然,对法国来说则是一个又一个经典杰作)就恨不得撞墙!虽然奥地利有一个难得的名将卡尔大公,但面对强大的拿破仑,卡尔最终也只能退隐江湖(详情见本作品之“卡尔大公”篇)。叫了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画了上句号。

  和奥地利并称为德意志双雄的普鲁士,总觉得自己有弗里德里希大帝锻造的无敌军队,谁也不怕,他们认为拿破仑不过是个“科西嘉暴发户”,他打败的都是垃圾军队,结果呢?法普两国一交手,普鲁士就扒下了,普军崩塌,柏林被占(详情见本作品之“达武”篇)!有人形容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以勇猛顽强著称的普军名将布吕歇尔元帅数次成为拿破仑的手下败将(详情见本作品之“布吕歇尔”篇)。

  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不甚强大,所以很快就被拿破仑搞定,“西都”马德里和“葡都”里斯本都成了拿破仑的囊中之物!但拿破仑万万没想到,西班牙人简直是顽强得过分,他们就是不服,大玩游击,跟法国死缠到底!加上英国的插足,泥潭一般的西班牙战场成了拿破仑比较郁闷的一块心病。
  英国更难办了。它漂浮海上,不好打,更何况英国独眼单臂的海军名将纳尔逊把拿破仑的舰队打得稀烂(详情见本作品之“纳尔逊”篇),所以拿破仑对英国就有一招——封锁,憋死它!

 再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是一个野心不比拿破仑小的帝王,但野心归野心,能力归能力。这位“恋妹皇帝”(亚历山大一世与其亲妹妹的畸恋或许比他大战拿破仑的事业更吸引人)和“小班长”两度交手(这里说的是拿破仑侵俄之前的奥斯特里茨会战和弗里德兰之战,)两度惨败,颜面尽失,俄国名将库图佐夫元帅也险被生擒!
  俄国军队的糟糕表现更增强了拿破仑征服俄国的信心,于是乎,悲剧开始了。1812年,拿破仑亲率的60万征俄大军被俄罗斯的严寒和库图佐夫的忽悠给报销了(详情见本作品之“库图佐夫”篇),从此“小班长”就再也牛不起来了,先是遭遇莱比锡,后是饮恨滑铁卢(详情见本作品之“威灵顿”篇)。拿破仑跟咱们三国猛将典韦似的,被一大帮敌手疯狂群殴,虽拼死血战但还是寡不敌众。更何况,这时“小班长”的大脑袋也不像从前那么清醒了,失误不断,用人不当,如此一来更是难敌群雄,帝国轰然坍塌,战争神话从此破灭,威震天下的欧洲霸主成了小岛之上的窝囊囚徒,这真是应了咱中国那句俗语——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脱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拿破仑巨大的野心成就了他的辉煌,也把他引向了灭亡…… 
  拿破仑超级牛叉的一生就这样终结了,但他的威名响彻至今,誉满全球。他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家之一,具有非凡的感召力、领导力和个人魅力,不但活着的时候威震世界,而且死后一百多年依然被世界各国无数军人视为偶像。他治军一流,行动神速,常以少败多,出奇制胜,他运用炮兵、骑兵和步兵协同作战的才能炉火纯青。他抛弃了欧洲军队传统的“线式战术”,代之以全新的“纵队战术”,直接改变了西方战争的面貌。拿破仑战争虽使欧洲各国饱受蹂躏,但同时也将法国的革命思想传播四方,并促进了西方军事科学的迅速发展。虽然拿破仑一生中也有不少战略失误,且最终战败,结局悲凉,但这些“暗淡”和他的“辉煌”比起来可谓微不足道。他的军事业绩和政治成就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改变了法国的历史,也缔造了欧洲的历史,他书写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名将小传】拿破仑·波拿巴(Nopoleon Bonaparte 即拿破仑一世,1769—1821年)法国皇帝,统帅。生于科西嘉岛。毕业于巴黎军官学校。1793年攻克土伦,一举成名。1795年镇压巴黎王党叛乱,任巴黎卫戍司令。1796年任法军意大利军团司令,在意大利击败奥地利军队。1798年任东征军司令,远征埃及。1799年返回巴黎,推翻督政府,任第一执政。1800年在马伦戈之战中击败奥军。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同年称帝,建法兰西第一帝国。1805年在乌尔姆会战和奥斯特里茨会战中获胜,战胜俄奥联军。1806年在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中击败普鲁士军队,攻占柏林。1807年在埃劳会战中与俄军平手,同年在弗里德兰会战中击败俄军,并侵占葡萄牙。1808年攻占西班牙。1809年再次击败奥军,攻占维也纳,但在阿斯帕恩-埃斯灵会战中首次受挫。1812率军征俄,受重创被迫撤退。1813年在莱比锡会战中被联军击败。1814年宣布退位,被流放于厄尔巴岛。1815年重返巴黎复位,同年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败,再次退位,被流放于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去世。


日期:2008-4-7 13:47:32

  第二十集:我和皇上谁也离不开谁——贝尔蒂埃(法国元帅)
  一般称霸天下的牛人,身边总有两种不可或缺的人才,一种是能打能杀能拼命的(如关羽张飞),一种是能抄能写能出点子的(如孔明郭嘉),前者叫“武将”,后者叫“军师”。现在就给您说一个外国“军师”,他就是被拿破仑称赞为“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一切素质”的贝尔蒂埃元帅,此君可是近现代战争史上所有参谋长的祖师爷。

  贝尔蒂埃生于贵族家庭,是一个地理高手兼数学天才,13岁就成了地质工程师(足以汗颜死当今世上无数13岁的小孩),特会画地图。20多岁时曾随法国名将罗尚博伯爵和拉法叶特侯爵奔赴美洲“见义勇为”,支援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事业,此时他就已经干上参谋这一行了。法国革命后,贝尔蒂埃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伙伴——拿破仑,他们相互吸引,互相敬佩,贝尔蒂埃很庆幸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老大,拿破仑很欣慰自己找到了合适的“军师”。在以后的军事生涯中,他们心心相印,形影不离,密切合作,相得益彰,一起出征,一起吃饭,一起打猎,就连行军也坐在一辆车子里,就连拿破仑向奥地利公主路易莎求婚,也是贝尔蒂埃亲赴维也纳操办的,接着又陪同公主来到巴黎。

  给拿破仑打工,贝尔蒂埃的才华终得施展,他的财富日益增长,他的名望逐渐扩大,他的地位步步高升。拿破仑当上皇帝后,贝尔蒂埃成为法兰西帝国诸元帅之首,还被加封为“德•纽查特尔亲王”,有一年拿破仑一次就给赏赐给他50万金法郎和40.5万年金。那么拿破仑咋那么喜欢贝尔蒂埃呢?下面俺就给您说说其中的原因。
  这拿破仑是个非常天才、非常独裁、又有极强表现欲的领袖人物,给这样的“老大”当参谋长,很不容易。表现得太聪明太张扬了吧,肯定会招致老大的反感和嫉恨;表现得太呆傻太软弱了吧,又完成不了老大交给的艰巨任务。这个度很难把握哦!
  那么贝尔蒂埃是怎么表现的呢?他的特点就是在低调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好一个出色的配角。所以说,贝尔蒂埃这个“军师”不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那样给老大出谋划策的(拿破仑做事总是自己拿主意,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干别的工作,啥工作呢?这可多了,什么绘制地图、侦察敌情、研究情报、搜集资料、拟制计划、传达军令、调动部队……这些都归贝参谋长负责。而贝参谋长还就擅长干这个,别管拿破仑的作战计划多复杂,他都能将其快速转化成最简单的指令,再把指令迅速传达给在前线指挥的每一位将军。如果战场形势出现啥变化,贝参谋长还要马上做出及时的应变和调整。同时,贝参谋长还要丝毫不差地协调和保障军队的衣食住行。怎么样,够难吧!这些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亚于战场指挥。

  话说1800年,拿破仑要组建一支预备军团,贝尔蒂埃接到命令后马上去搞,没多久一支崭新的军团就出现在拿破仑的面前;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即“三皇会战”)期间,贝尔蒂埃负责的军需供应计划保证了25万法军能神速进军,不愁吃住,不缺枪弹,很快进入备战状态,最终打败了沙皇和奥皇统领的俄奥联军;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栽了大跟头,又是多亏贝尔蒂埃有条不紊地维持军纪,组织部队有序撤退,才使得拿破仑没把老命赔在俄国,而且很快又重整旗鼓,再次投入战斗。

  就这样,贝尔蒂埃一直成功地担当着拿破仑不可或缺的“配角”,以至于一些士兵干脆把贝尔蒂埃当作是“拿破仑的老婆”。不过当“老公”不在身边的时候,“老婆”就找不着北了。1809年奥地利军队入侵法国的盟友巴伐利亚,拿破仑当时不在,贝尔蒂埃暂时代理“大军团”的总指挥,怎奈贝尔蒂埃天生就不是一个独当一面的料,他惊慌失措,大脑混乱,搞得法军十分被动,险些遭殃。好在拿破仑很快赶来,贝尔蒂埃终于“得救”。他一回到参谋长的位子上就立即找到了感觉,为拿破仑制定了作战计划,这才算挽回了面子。

  虽然贝尔蒂埃辅佐拿破仑取得了一连串辉煌的胜利,但他并没有对这位老大效忠到底。1814年,贝尔蒂埃在战场上负伤,他彻底厌倦了这场战争,而且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有时当拿破仑的暴脾气上来的时候,贝尔蒂埃也是吓得浑身哆嗦。后来当一帮家伙逼迫拿破仑退位时,贝尔蒂埃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的举动得到了波旁王朝的赞赏。不久,拿破仑卷土重来建立百日王朝,很多将帅都重新回归拿破仑,但贝尔蒂埃却没有,他退役隐居了,拿破仑大失所望,郁闷不已。就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几天前,贝尔蒂埃在他自己的庄园里坠楼摔死了,有人说是意外,有人说是遇刺,有人说是他因悔恨自己背叛了拿破仑而自杀的……

 贝尔蒂埃元帅不是一个好的前线指挥官,他的个人决断力和独立统帅才能相当差劲,但他的筹划、管理和协调能力又相当高超,他辅佐拿破仑缔造了法兰西军事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堪称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参谋长之一。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由于缺了贝尔蒂埃,结果军队调动不灵,混乱不堪,这也是其最终战败的原因之一。贝尔蒂埃对整个西方军事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很大影响,他制定的近代司令部勤务机构原则和一些参谋及后勤业务制度,后来被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采用,也为日后大名鼎鼎的德军总参谋部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供了范本。作为现代军事参谋体制的奠基者,他成了拿破仑麾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元帅。

  ————————————————————————
  【名将小传】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Louis Alexandre Berthier,1753—1815年)法国元帅,亲王。生于法国凡尔赛。1766年成为地质工程师。1770年加入陆军。曾作为参谋参加法军赴美洲支援美国独立战争。1796年任法军驻意大利军团总司令拿破仑的参谋长,随拿破仑参加了在意大利的所有战事。1798年攻占罗马。1798—1799年转战埃及,再次任拿破仑的参谋长。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任陆军部长。1800年又任总参谋长。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成为帝国18名元帅之首。1806年被封为德·纽查特尔亲王。辅助拿破仑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为拿破仑称霸欧洲立下功勋。其创立的司令部勤务机构原则和其他参谋及后勤业务制度,后来几乎被所有欧洲国家采用。1814年与拿破仑决裂,支持波旁王朝。百日王朝时拒绝了复归拿破仑的请求。1815年6月1日坠楼身亡。


日期:2008-4-7 13:48:58

  第二十一集:邋遢铁帅——达武(法国元帅)
  想当年,俺读《拿破仑传》时,书上说达武是拿破仑麾下最年轻的元帅,打那儿起,俺就认为达武肯定是个帅哥。后来俺找了好多拿破仑麾下元帅的画像来欣赏,一看达武那模样,俺失望了,这位仁兄脑袋没毛,既不英俊也不威猛,怎么看怎么比其他元帅显老。但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帅哥满地都是,不值钱,但名将却是稀世极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达武元帅就是这样的名将,他被公认为拿破仑麾下实力最强的元帅。

  达武生于贵族家庭,家族世代尚武,但他们家属于贵族中的“贫困户”,连匹马也买不起。也不知是因为家族落魄的原因,还是天生的禀性,达武平时总是邋里邋遢的,这让很多自命高贵的法国上流社会人士打心眼里腻味他。后来达武结识了拿破仑,拿破仑也不怎么待见他,觉得他衣衫不整、脏了吧唧,没一点贵族将军模样。后来接触时间长了,拿破仑逐渐发现这个邋遢的家伙属于“真人不露相”那种高手,其军事才能相当惊人,而且对自己是死心塌地、一腔热血,于是乎,拿破仑开始对他有好感了,对达武大力提拔。34岁时,达武成为拿破仑麾下所有元帅中最年轻的一名。其实在此之前,达武也没啥太出彩的战绩,他之所以能当上元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对皇上的忠诚。不过在以后的沙场岁月中,达武以辉煌战功证明了自己确实是一名出色的元帅。

  好了,大伙现在都知道达武是个外表邋遢的军人了,那么他内心世界是啥样的呢?俺觉得用12个字来形容最合适——极其沉稳,异常坚韧,近乎冷酷!这样的人其实是很适合当大将的,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做到这12个字,绝对是很了不起的!达武就是凭借这12个字把他的第三军团变成了法军中的头号王牌精锐之师(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达武相当高明的灵活用兵之道)。在达武的第三军团面前,奥地利军队数次被狠揍,俄国军队也吃不少亏,但最倒霉的就算是普鲁士军队了,简直败得狼狈到家了,咱就重点说说达武是怎么收拾普鲁士的,因为这是他一生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话说1806年10月,已连续击败奥地利军队和俄国军队的拿破仑又与新对手普鲁士干上了。这普鲁士军队仗着自己是弗里德里希大帝一手调教出来的,打心眼里鄙视拿破仑,认为拿破仑之前打败的那些军队全是垃圾,如若拿破仑和自己交手,必死无疑!就这样,两军先在耶拿(今德国著名城市)打了起来。这拿破仑也是一时大脑发晕,愣是把霍亨洛厄公爵指挥的普军侧卫部队当成了普军主力,于是特别痛快得打了起来,几乎全歼了霍亨洛厄公爵的普军侧卫。霍公爵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跑,跑着跑着又遇到另一波逃跑的残兵败将,霍公爵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布伦瑞克公爵(此君乃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外甥)指挥的普军主力也完蛋了,被谁打的呢?法军第三军团司令达武元帅是也!

  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就在拿破仑把普军侧卫当成普军主力打得正欢的时候,真正的普军主力竟然在耶拿附近的奥尔施塔特被达武的第三军团给遇上了,普军主力有五万人,达武手里只有两万六千人,但达武超冷静,指挥普军沉着应战,连续击退普军骑兵四次冲锋,愣是干掉了一万五名普军,俘虏了两千多,还把普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公爵打成了重伤(不久死去)。普鲁士崩溃了!

  这本来是拿破仑脑子发晕的失误,一下子就被达武扭转乾坤了,当拿破仑听说达武第三军团重创普军主力的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他惊呼道:“说啥?达武用两万六千人打败了普军五万主力?不可能吧?达武元帅把一个人当成了两个人吧?”不管拿破仑有多惊讶,事实无法改变,达武确实创造了奇迹!要是换了拿破仑麾下其他元帅,这仗的结果还真不好说呢!因为拿破仑麾下的元帅们几乎都有个“通病”,他们大多数都能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指挥取胜,基本上是皇上怎么布置,他们就怎么打,对皇上的依赖性比较大(其实也不能怪元帅们,拿破仑这人太专横,总喜欢显摆自己打仗无敌)。而奥尔斯塔特之战是达武在一次毫无准备的意外战役中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当一面,以少胜多,大获全胜。看来这“法兰西帝国最牛元帅”的美誉,非他莫属!

  在“拿破仑”那篇里咱说了,拿破仑最终战败,被囚小岛,那么达武元帅是不是也跟着皇帝一起倒霉了呢?基本上是这样的。当拿破仑决定亲征俄国时,达武就很不赞成,但对皇帝的忠诚还是使他参加了征俄之战。拿破仑在俄国倒了大霉,被俄罗斯的严寒和库图佐夫的“忽悠”坑惨了,最终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撤军,达武再有能耐,也回天无力。而且这时的拿破仑变得特“坏”,达武给他进谏的好多正确意见,他一概不听,不但不听吧,还把很多失败的责任都推给达武,而其他元帅也出于嫉妒和偏见对可怜的达武大肆攻击,达武从此失去了皇帝信任,但他依然镇静从容,对皇帝依然忠诚。1814年拿破仑退位后,达武也退隐江湖,回到自己的庄园。

  一年后,拿破仑卷土重来,建立百日王朝,达武见皇上重整江山,又开始死心塌地地追随皇上鞍前马后,但拿破仑再次大脑发晕,他没有把达武带上决定法兰西命运的滑铁卢战场,而是让他看家护院(守卫巴黎)。最终拿破仑折戟滑铁卢,彻底完蛋。达武也被复辟的波旁王朝撤职夺爵,赶出了巴黎。虽然后来由于别人的说情,他被恢复了爵位,但他的辉煌再也没有了。1823年这位拿破仑麾下第一名将在寂寞中去世。

  如果说拿破仑是法兰西帝国第一军事高手,那么达武毫无疑问当为第二。虽然达武元帅其貌不扬,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但他仍然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人送美名——“钢铁元帅”。无论何时,他都异常地冷静、清醒和顽强,不但战术高强,还具有战略眼光,很可惜他的好多建议不被拿破仑采纳。不少人认为如果滑铁卢战役若有达武在现场指挥,拿破仑或许能胜利,当然这仅仅是推测和意想。最后说一句,虽然达武在奥尔施塔特之战中重创了普鲁士军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达武也间接地推动普鲁士军队的迅速发展。因为普鲁士战败后,铭记耻辱,卧薪尝胆,建立了强大发达的总参谋部军事体系,普鲁士逐渐取代了法国成为欧洲第一军事强国!

 【名将小传】路易·尼古拉·达武(Louis Nicolas Davout,1770—1823年)法国元帅,公爵,亲王。生于法国容纳省。1788年毕业于布里埃纳军校。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转入革命军。参加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拿破仑法国的历次战争。1798—1799年率骑兵参加拿破仑远征埃及。1800年任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骑兵指挥。1804年被封为元帅。1805—1814年任军团指挥。1805年在乌尔姆和奥斯特里茨会战中,战绩卓著。1806年独立指挥奥尔斯泰特之战,击败两倍于己的普鲁士军队。1809年在艾克米尔和瓦格拉姆会战中,对法军获胜起到重要作用,封为艾克米尔亲王。1815年随拿破仑入侵俄国,参加斯摩棱斯克和博罗季诺会战。法军从莫斯科撤退时任后卫指挥。1815年拿破仑“百日王朝”时任陆军大臣兼巴黎卫戍司令。波旁王朝复辟后遭贬。1817年被恢复贵族称号。1823年6月1日在巴黎去世。


日期:2008-4-7 13:50:51

  第二十二集:为皇帝哥哥而战——卡尔大公(奥地利陆军元帅)
  在惊心动魄的拿破仑战争中,奥地利的总体表现挺菜的,屡次被拿破仑打得抬不起头,首都维也纳也被人家给收拾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奥地利倒也不是一直都那么菜,令拿破仑遭遇统兵以来第一次大挫败并击毙拿破仑爱将拉纳元帅的就是奥地利军队,当时的奥军总司令便是卡尔大公——继欧根亲王之后奥地利军界又一颗闪亮将星。

  卡尔大公是一位皇族将军,老爸利奥波德二世和老兄弗兰茨一世都是奥地利皇帝,所以他比那些行伍出身的将军幸运多了,至少没受过摸爬滚打之苦和升迁缓慢之难,年纪轻轻就被授予指挥兵马的权利。有人要问了,这养尊处优的“王爷”会打仗嘛?您还别说,人家不但会,而且还挺厉害。卡尔绝非那种只知玩乐的皇家饭桶,他聪明勇敢,真诚谦逊,颇有大将之风。

  卡尔第一次独当一面独立统率大兵团作战时年仅25岁,那可真叫一个“风华正茂,英气逼人”!他被他的皇帝哥哥授予元帅军衔,担任莱茵战区奥军总司令,负责对法军作战,当时他的对手是法军茹尔丹元帅和莫罗将军,这俩都是法兰西共和时代的名将,一个34岁,一个33岁,相比25岁的卡尔,他们绝对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了,而且他们手里的法军数量远多于奥军。但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年轻的卡尔丝毫不惧,他沉稳指挥,迅猛出招,在安堡之战和维尔茨堡之战中把他们狠打了一顿,将法军赶出了莱茵!接着卡尔转入意大利战场,解救了把不少被法军打得几近崩溃的奥军部队。过了不久,卡尔与老对手茹尔丹元帅又在战场遭遇,获胜的依然是卡尔!可叹亦曾在战场上有过有少精彩表现的茹尔丹元帅偏偏遇到个专门克他的卡尔,无奈至极!后来卡尔又被派到瑞士战场,他依然威风不减,在第一次苏黎世之战中打跑了号称“胜利宠儿”的法军名将马塞纳元帅,再次立下显赫战功。

  经过这些战阵,年轻的卡尔算是火起来了,30岁就当上了奥地利皇家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成为奥国军界头号人物。卡尔早就对奥地利军队中存在的一些毛病看不下去了,当上军委主席后马上开始对奥军进行改革。虽说拿破仑是奥地利最大的敌手,但卡尔依然清醒地认识到,拿破仑的军事思想绝对超一流,奥地利应该向他学习(卡尔虽然爱国,但不是愤青,愤青认为敌国的东西都是坏的,打死他们也不会去学,呵呵)。卡尔的皇帝哥哥弗兰茨对他的军事改革是啥态度呢?说出来很气人,他对此并不感冒!这个皇帝哥哥本事不大,心眼倒不少,他对这个名将弟弟并不是太信任,所以卡尔很难完全施展自己的才智。很快,皇帝哥哥就尝到了奥军不改革带来的严重后果,1805年,弗兰茨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合伙对付拿破仑,结果倒了大霉。奥军先后在乌尔姆战役和奥斯特里茨会战中被拿破仑打得落花流水,弗兰茨狼狈逃窜,痛哭流涕。当时他的名将弟弟在哪儿呢?卡尔正在意大利战场和法军名将马塞纳元帅杀得难解难分,他很想回师救援皇帝哥哥,但压根就脱不开身,真是郁闷死了。 

  弗兰茨惨遭重创,一时半会不敢再和拿破仑较劲了,他终于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开始全力支持卡尔。接下来的几年里,卡尔在奥军中大搞预备兵役制度,创建了军事院校,革新了军队编制,骑兵炮兵步兵工兵都被重整。经过几年努力,奥军焕然一新,实力倍增,决定再次挑战拿破仑!
  1809年,卡尔统领升级更新后的奥军在维也纳附近多瑙河左岸与拿破仑的法军展开了著名的阿斯帕恩-埃斯灵会战,卡尔先和韩信似的来了一招“半渡而击”(赶法军下水),又和周瑜似的来了一招“火船冲击”(用火船烧桥),拿破仑大败而退,法军伤亡惨重,不但损失四万多人(奥军也伤亡两万多),而且连拿破仑最喜爱的超级猛将拉纳元帅也英勇壮烈了,拿破仑悲痛欲绝!此乃拿破仑带兵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惨败(在海上败给纳尔逊不算,因为那不是拿破仑亲自指挥的),也是卡尔一生中指挥的最辉煌的战役!

  两个月后,拿破仑和卡尔又展开了另一场惨烈的厮杀——瓦格拉姆血战。卡尔本打算围歼法军,不料拿破仑自打上次吃亏后也学乖了,他非但没被卡尔围歼,还把卡尔给夹击了,奥军虽拼死血战,但最终还是败退,损失了四万五千人。不过拿破仑“伤”得也不轻,法军损失了三万四千人,筋疲力尽,无力再追击奥军,拿破仑勉强获胜,卡尔大公输得也算不丢人。此战后法奥两国签订合约,奥地利再次向拿破仑俯首称臣,并割地赔款。卡尔的皇帝哥哥弗兰茨又过上了需要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倒霉日子。

  看来要彻底打败拿破仑、真正使奥地利超越法兰西,还是很不容易的。瓦格拉姆战败后,还不到40岁的卡尔大公再无激情,心灰意冷,对军事再无感觉,从此退隐江湖,著书立说,任凭欧洲大陆打得天崩地裂,他也再不出山,直到76岁时病逝于维也纳。
  卡尔大公25岁担任大兵团总司令,34岁成为奥军首脑,38岁就退出军界,他的英雄壮举都是在青壮年时代完成的。他年纪虽轻,但用兵谨慎,不轻易冒险,是少数几个能与拿破仑对抗的欧洲军人之一,也是拿破仑最敬畏的军事敌手,威灵顿也称赞他是对法战争的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和其他几位击败拿破仑的欧洲名将相比,也许他的知名度不如俄国的库图佐夫元帅和英国的威灵顿公爵,也许他指挥的阿斯帕恩-埃斯灵会战的影响力也不如库图佐夫指挥的俄法之战和威灵顿指挥的滑铁卢之战,但他是在大会战中战胜拿破仑的第一人,他的战略战术才华丝毫不次于其他欧洲名将。同时,卡尔大公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改革家和军事理论家,对奥地利的军事发展影响巨大。

  ——————————————————————————
  【名将小传】路德维希·约翰·卡尔(Ludwig Johann Karl,1771—1847年)奥地利陆军元帅,大公爵。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之子,奥皇弗兰茨一世之弟。1792年参加普奥联军,对法作战。1796年任奥地利莱茵军团总司令,晋升帝国陆军元帅,击败法军司令茹尔丹和莫罗,将法军赶出莱茵。1797年调入意大利战场。1799年再次击败茹尔丹,并在瑞士战场击走法军将领马塞纳。1801年任奥地利皇家军事委员会主席。1805年奥军在乌尔姆和奥斯特里茨惨败后,任陆军大臣,实行军事改革。1809年再次与法军作战,在阿斯帕恩-埃斯灵会战击败拿破仑,但不久在瓦格拉姆会战中失败。不久退役。1847年4月30日在维也纳去世。著有《从德意志1796年战局论战略原理》、《论将领的战术》等。


日期:2008-4-7 13:52:35

  第二十三集:铁爵爷——威灵顿(英国陆军元帅)
  19世纪初,法国皇帝拿破仑被欧洲其他国家(包括法国波旁王室)视为“全世界头号大祸害”,而号称“铁公爵”的英国元帅威灵顿公爵则被欧洲各国(法国除外)捧为“世界的拯救者”,因为他“为民除害”,打败了拿破仑,并以闻名全球的经典决战——滑铁卢战役彻底终结了拿破仑的军事生涯。
  这位爵爷原名阿瑟·韦尔斯利,与拿破仑同龄,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贵族家庭,毕业于法国昂茹军事学院。和另一位英国历史上的大牛人丘吉尔一样,韦尔斯利小时候也是一不成器的孩子,成绩特差,排名倒数,就连在运动场上也只配给别人当“拉拉队”,家人和老师都认为这家伙是个笨蛋,甚至连他老妈都认为他只配当“战场上的炮灰”,别无出路。但他自己认定,只要在军队坚持干下去,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

25岁时,韦尔斯利成为一名陆军中校,说到这,有人要赞扬啦,这小伙子果然有出息啊,还真当上军官啦。您别急,这个军衔可不是因为他立有什么战功而被授予的,而是他花钱买来的(失望吧!)。后来他哥当上了印度总督,他终于获得了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1799年,通过关系才获得指挥权(唉,不是靠钞票就是靠关系啊,现在要干成功点事有时候也是如此啊)的韦尔斯利统领英军打败并杀死了印度迈索尔王国的苏丹,洗劫了该国首府色林卡布坦。四年后英国又对中印度马拉特联盟发动侵略,韦尔斯利又“欺负”了一下印度人,以配备22门大炮的四千英军击败了配备100门大炮的四万印度大军,再次取得“辉煌战绩”,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立下汗马功劳。韦尔斯利在印度的表现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回国后就被晋升少将,还当选为国会议员和爱尔兰事务大臣。这时再也没人认为他是个“笨蛋”了。

  19世纪初,拿破仑的崛起闹翻了整个欧洲,韦尔斯利战争发达的机会来临了。当一大批所谓的欧洲名将被拿破仑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当诸多英军“德高望重”的贵族将帅都不敢率军与拿破仑挑战的时候,资历尚浅的韦尔斯利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于1808年受命担任英、葡联军总司令,率领一万两千人开往葡萄牙大战法军(即“半岛之战”,1807——1804年)。当时在整个欧洲,敢于和拿破仑法军过招的只有韦尔斯利和奥地利元帅卡尔大公,所以当时欧洲舆论界都充满期待地说,整个欧洲的命运,全系于这俩将军的身上了!

  韦尔斯利不负众望,开仗第一年就在维米耶罗之战中击败了拿破仑麾下朱诺将军率领的一万法军,次年在波尔图之战打败了号称“欧洲最好战术家”的法军名将苏尔特元帅(此人后来又成了“大元帅”,是法国历史上仅有的四位大元帅之一),接着追击法军攻入西班牙。1811年,韦尔斯利在韦特斯-德奥尼奥罗之战中打败了拿破仑麾下另一名将——号称“胜利宠儿”的马塞纳元帅。1812年,又一位法军名将马尔蒙元帅栽在了韦尔斯利的手里——仅“一节课”的时间就在萨拉曼卡战役中打得稀里哗啦。1813年,连挫法军的韦尔斯利发动了最后的反击,攻克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维多利亚之战中击败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被拿破仑为封为西班牙国王)率领的七万法军,1814年在图尔兹之战中再次打跑了法军名将苏尔特元帅,率军杀入法国境内,至此盘踞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法军全部被韦尔斯利扫地出门。不久巴黎就传来了一个令欧洲各国君主为之欣喜若狂的好消息——“祸乱天下的恶魔”拿破仑摘下皇冠,退位了。

  虽然在半岛战争中韦尔斯利并未与拿破仑直接交锋,但他能数次挑落拿破仑麾下多位名将,也是甚为了得!要知道拿破仑麾下的那位元帅们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也有个别庸才),尤其是马塞纳元帅和苏尔特元帅,更是拿破仑麾下少数几个独立指挥能力超强的名将,曾在一系列战役中痛狠扁过奥地利军队、俄国军队和西班牙军队!可如今,他们在碰到了韦尔斯利,却是威风大跌,黯然失色。其实韦尔斯利对付这些法军名将的办法也不太复杂(当然对外行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集中比他们更多的兵力兵器、在最佳地段设置最坚固防御、忽悠敌军攻击自己防御最强的部位、保护自己的补给线并毁灭敌军的补给线……反正哪条都够法军喝一壶的了。由于韦尔斯利在半岛战争立下显赫战功,声望急剧飙升,英王喜出望外,加封他为威灵顿公爵和陆军元帅(打这开始就可以称韦尔斯利为“威灵顿”了),韦尔斯利一跃成为英国军界最显赫最耀眼的巨星!

  就在维也纳会议欧洲各国的大腕们兴致勃勃地讨论如何处理法国的时候,拿破仑竟然又从流放地逃回了巴黎,欧洲各国君主惊恐万状,好似天塌地陷一般,差点集体晕死,他们把希望再次寄托于威灵顿的身上,威灵顿重返沙场,担任英荷联军总司令,挥师决战拿破仑!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对这位肩负重任的元帅说:“这一次又将由你来拯救世界啦!”

  1815年6月7日,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会战之一——滑铁卢战役在比利时境内打响。率领六万七千人英荷联军(150门火炮)的威灵顿与率领七万四千人法军(240门火炮)的拿破仑展开了决定欧洲命运的对决!拿破仑玩了命似的轮番上演“士兵突击”,但每次突击都被威灵顿防守严密的战阵打退。两军杀了个天昏地暗、尸横遍野!拿破仑损失惨重,威灵顿也渐渐不支!在此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威灵顿的盟友布吕歇尔元帅率领的三万普鲁士援军突然赶到战场,大大帮了威灵顿一把,而拿破仑苦苦等待的格鲁希元帅率领的法军援兵却连个鬼影都不见到!威灵顿就像失血过多的病人及时得到大量新鲜血液一样,精神大振,立即挥师反击,已精疲力竭的法军顿时大乱,全线溃败,拿破仑逃离战场,10多天后,这位曾经的“欧洲霸主”再次退位,作为囚徒被流放到孤岛,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神话彻底破灭。威灵顿作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从此成为欧洲各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铁爵爷”,绝对达到了“为人不知铁爵爷,纵称英雄也枉然”的地步。

  与拿破仑的倒霉悲凉结局截然相反,威灵顿在战后春风得意,继续辉煌。内阁首相、外交大臣、英国军队总司令这些权倾朝野的煊赫职位纷纷落到了他的头上(1828—1830年任英国首相,1834—1835年任外交大臣,1842—1852年任英军总司令),直到1852年去世之前,他一直都是在英国乃至全欧洲都享有巨大威望的军政巨头。
  威灵顿公爵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人物”,他性格异常坚毅,冷静无畏,严于律己,治军之才不在拿破仑之下(这可是拿破仑自己说的噢)。在战术上,他最擅长防守作战,堪称史上最出色的防御战高手之一,他喜欢在最有利于防守的地段排兵布阵,而不喜欢主动出招,一般情况下他都是用优势兵力来对付敌军,给人的感觉是谨慎有余,大胆不足(有点像他后的后辈名将蒙哥马利)。虽然他的显赫战绩离不开他手下士兵们的浴血奋战,但他却极其鄙视士兵,称他们是“地球上的渣滓”、“一帮流氓”,这点就太不厚道啦。威灵顿的总体军事才能并不如拿破仑,滑铁卢战役中也险些失败,但他最终还是以他的坚毅、沉着和勇气成了拿破仑的战胜者,也使自己的名字永远和战争史上的经典——滑铁卢战役连在了一起。

  ——————————————————————
  【名将小传】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Arthur Wellesley Wellington,1769—1852年)英国陆军元帅。公爵。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毕业于法国昂如军事学院。1787年起在英军服役。1796年率军在印度进行征服战争,先后攻占迈索尔王国和马拉特联盟各国。1805年回国,任爱尔兰事务大臣。1808年伊比利亚半岛战争爆发后,任英葡联军总司令,率军同拿破仑法军作战。相继在1808年维米耶罗之战、1809年波尔图之战、1811年韦特斯-德奥尼奥罗之战和1812年萨拉曼卡战役中击败法军。1813年攻克马德里,维多利亚之战重创法军,1814年攻入法国境内,被封为公爵,晋升陆军元帅。1815年指挥英荷联军在滑铁卢战役中彻底击败拿破仑。1815—1818年任驻法盟军总司令。1828—1830年任英国首相。1834—1835年任外交大臣。1842—1852年任英国军队总司令。曾反对“改革法案”,镇压1848年宪章运动。1852年9月14日在肯特郡去世。


日期:2008-4-7 13:55:25

  第二十四集:“北方老狐狸”——库图佐夫(俄国元帅)
  话说公元1812年,打遍欧洲无敌手的拿破仑率领60万法军气势汹汹地杀向了俄国,一路挺进,势如破竹。然而不到一年,牛气冲天的法军就被俄罗斯的冰天雪地和一个独眼大胖子给报销了,拿破仑深受打击,郁闷不已,从此衰运不断,直到灭亡。那位打跑了拿破仑的独眼大胖子便是当时的俄军总司令、与苏沃洛夫大元帅齐名的俄国顶级将星——库图佐夫元帅。普希金赞誉他的这位同胞是“俄罗斯的救星”,而拿破仑管他这位强劲对手叫“北方的老狐狸”。

  库图佐夫乃俄国军界一个罕有的大才子,不但精通兵法、战史、几何学、数学,还深通德语、拉丁语、波兰语、土耳其语和英语。看到这,您别以为库图佐夫是一个只会搞学问的军旅文人,人家要是上了战场可是猛着呢。俄土战争期间,库图佐夫在一次激战中举着军旗冲入敌阵与土耳其军队玩命,突然一颗子弹飞来,从他的左太阳穴射入,又从右眼里穿出,可人家愣是没壮烈,活了下来!虽然从此成了个“独眼龙”,但好歹比又独眼又独臂的纳尔逊“健康”一点吧。

 库图佐夫有个很牛的上司,此人咱前面说过了,苏沃洛夫是也。小库从老苏那里学到不少东西,老苏也挺欣赏小库。话说1790年,俄军攻打土耳其军队的伊兹梅尔要塞,两次猛攻,皆遭失败。在第三次攻击前,老苏把小库叫到身边十分严肃地说:“这次如果再攻不下来,我就完了,你也完了,你应该明白该如何行动!”小库向老苏保证:“司令放心,这次如不成功,俺绝不生还!”说完他就带领一支敢死队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用刺刀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冲入要塞,全歼守军。苏沃洛夫在给叶卡特琳娜女皇的捷报中猛夸小库,说:“在这次战役中,库图佐夫表现出高超的作战艺术和非凡的勇敢精神!”

  库图佐夫战功卓著,开始步步高升。不过俄国的沙皇基本都挺混蛋,他们对手下的将领既嫉妒又怀疑,只要没有战争,他们就会让将领下课,苏沃洛夫就遭遇过,库图佐夫也不例外。当然,这也就是“鸟尽弓藏“,没被“兔死狗烹”就不错了。
  就在库图佐夫闲得无聊的时候,拿破仑大闹欧洲,俄国也对法开战。那位以爱恋自己亲妹妹闻名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想,咱俄国不是有个叫库图佐夫的家伙挺能打仗嘛。于是沙皇就把库图佐夫喊来让他担任俄军司令对抗拿破仑(1805年)。当时拿破仑刚在乌尔姆大败奥军,气势正盛,库图佐夫为了保存实力,指挥俄军暂时撤退,使俄军脱离险境,免遭法军围歼(不过即便如此,俄军也损失了一万多,拿破仑不是那么好打的)。接着他建议沙皇先把军队撤回休整,待到实力增强后再出击。但沙皇和他的亲密战友奥皇弗兰茨全都自以为是,他们觉得只知撤退的库图佐夫太没种,而速战速决才是英雄所为!于是这俩自认“圣明”的皇帝开始瞎指挥,库图佐夫成了个有职无权的司令。有一次他问沙皇应如何调动军队,只见沙皇嘴一撇说:“此事与你无关。”您瞧,库图佐夫够倒霉吧?更倒霉的还在后头呢。

  1805年12月,拿破仑与沙皇奥皇在奥斯特里茨展开“三皇PK”,俄奥联军在沙皇奥皇的“英明”指挥下被拿破仑打了个屁滚尿流,库图佐夫也身负重伤,险被生擒,此战成为老库心头永远的创伤。沙皇亚历山大很“慷慨”,他把这次惨败的责任一点不剩的全推给了库图佐夫,老库百口莫辩,再次被贬。
  一年后,俄国和“老冤家”土耳其又启战端,但连打五年,俄军一直没啥精彩表现,而且拿破仑也准备对俄国“动手动脚”,沙皇亚历山大急得要命,连炒四个司令,但全都不顶事,他搜索了半天,发现全国上下也只有库图佐夫最合适。没办法,沙皇只好再次启用老库,让他尽快搞定土耳其。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库图佐夫一出手,果然了得。他先在鲁什丘克之战(1811年7月)中以逸待劳,以一万五千俄军打垮六万土军,接着假装胆小,麻痹土军,趁土军不备时发动突袭,又灭了四万土军,最终迫使土耳其签订和约。亚历山大很得意:“恩,表现不错,朕很欣慰。爱卿回家歇着吧。”这可好,劳苦功高的老库又被抛弃了! 

  就在亚历山大自我感觉良好之时,拿破仑于1812年亲率60万法军来“慰问”他了。法军锐不可当,连下数城,俄国岌岌可危!要说这当时俄军中也不是一个能人也没有,有俩将领就不错,一为巴克莱元帅,一为巴格拉季昂上将。但亚历山大制定的作战计划实在太垃圾,两位名将能耐再大也还是挡不住拿破仑,而且俩名将的作战观点也分歧甚大,巴克莱要撤,巴格拉季昂要拼,整个俄军一片混乱。亚历山大又慌了神,思来想去,只好再次请出库图佐夫。沙皇强忍住自己对老库的反感,给他写了一封极其肉麻的“聘请信”,让他担任俄军总司令。老库响应祖国的号召,临危受命,执掌帅印。拿破仑闻知老对手重出江湖,不由叹道:“这厮乃一只北方老狐狸也。”

  拿破仑乃当世第一军事牛人,栽在他手里的将军数不胜数,库图佐夫虽是“老狐狸”,但对付拿破仑还是蛮吃力的。在1812年9月7日空前惨烈的博罗季诺大战中,两位高手展开血拼(俄军12万多,法军13万多),从日出拂晓杀至夜幕降临,一个玩命猛攻,一个顽强死守,打到最后双方都精疲力竭,法军遭到重创,伤亡五万多;俄军亦损失惨重,伤亡四万多。虽然此战两败俱伤,但拿破仑“速战速决占领俄国”的梦想被打碎,从此一步步走向完蛋,此战实乃拿破仑覆灭的开始。

  博罗季诺会战后,拿破仑还打算与库图佐夫再拼,不料库图佐夫做出了一个吓死活人不偿命的“壮举”——把莫斯科“送给”拿破仑,自己率军溜之。乍一听此举真乃“祸国殃民”,其实这正是老库战略的高明之处——牺牲一个莫斯科,拯救整个俄罗斯!当拿破仑进入空空如也、烈焰燃烧的莫斯科时,他灭亡的命运已然注定。不久俄国严冬降临,俄军又坚壁清野,法军缺吃少穿,冻极饿极,想找俄军决战也找不到,拿破仑万般无奈,只好撤退。库图佐夫趁机连续袭扰,整得拿破仑溃不成军。当拿破仑退出俄国边界时,60万大军只剩下两万衣着破烂的残兵败将!

  1813年1月,已将法军全部扫地出门并晋封为元帅的库图佐夫继续追杀拿破仑,但老帅终究没和拿破仑再干上一仗,同年4月他因年老体衰加劳累过度在德意志小城病逝,最后收拾拿破仑的活留给了英国的威灵顿和普鲁士的布吕歇尔。
  在世界战争史上,库图佐夫元帅是个颇受争议的军事家,赞赏者因他在俄国打跑了拿破仑认为他是拿破仑最强劲的对手和俄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的名将,而批评家说他才能平庸,失误多多,与拿破仑争战中并无太精彩的表现,且自身伤亡惨重。不过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他是一个博学多才、老谋深算的军人,战略上确实有过人之举,他在民族危亡时刻拯救了自己的国家,加速了拿破仑的灭亡,他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文坛泰斗托尔斯泰的经典大作《战争与和平》的问世与传播,使库图佐夫的大名更加响亮。  

  ————————————————————————————
  【名将小传】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Mikhail Ilarionovich Kutuzov,1745—1813年)俄国元帅。亲王。生于圣彼得堡。毕业于炮兵工程学校。1774年在与土耳其军队交战中负伤,失去右眼。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屡立战功,曾攻克伊兹梅尔要塞。后历任驻土耳其大使、芬兰总督、立陶宛总督和圣彼得堡总督等职。1802年被免职。1805年被重新启用,任第三次反法同盟的俄军司令,指挥俄军撤退,保存实力,但在奥斯特里茨会战中惨败。1811年被任命为摩拉维亚俄军司令,在鲁什丘克之战中重创土耳其军队,随即在斯洛波尼亚地区围歼土军,迫使土耳其签订合约。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后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在博罗季诺战役中重创法军后放弃莫斯科,以灵活战术拖垮法军。不久指挥反攻,将法军逐出俄国。受封元帅和斯摩棱斯克亲王。1813年追击法军时于4月28日病逝于德意志的本茨劳。


日期:2008-4-7 14:09:55

  第二十五集:猛大帅有点神经病——布吕歇尔(普鲁士陆军元帅)
  号称“前进元帅”的布吕歇尔是德国名将中的一个“异类”(德国名将普遍很正经,可这主……),此人粗野放荡,吃喝嫖赌,疯疯癫癫,有时精神错乱,但意志顽强,勇猛盖世,颇具军事才华,与战神拿破仑厮拼数年,堪称一位“猛大帅”。
  布吕歇尔年轻时曾加入瑞典军队,参加过七年战争,后来被普鲁士军队给俘虏了,于是毅然跳槽,加入了普鲁士骑兵队。咱得承认,在战场上,布吕歇尔是一个极其勇猛的战士,杀起敌来特别地“忘我”,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特放荡的混蛋加流氓,酗酒、嗜烟、好色、恋赌,举止粗鲁,胡言乱语,有时表现的精神错乱,甚至说过他令大象怀孕(另一说是怀了大象)之类的鬼话。他的战友们和敌人们在承认他军事才能的同时,也认定他的脑子确实不正常。

  这号人在当时的普鲁士军队中是混不下去的。因为咱在侃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时候说了,大帝是个喜好文学哲学和音乐的文化人,所以他也要求他的军官们要有高素质,最起码得有点“绅士”风度,不能给他丢人,而布吕歇尔诸多“没素质”的行为注定他在“大帝”的军队中吃不开,虽然他很勇猛。由于长时间没被提升,布吕歇尔很郁闷,干脆辞去军职,到地方上继续过着乱七八糟的生活。直到1786年弗里德里希大帝去世后他才重返军队(大帝一死,普军也没那么多规矩了)。

51岁时,布吕歇尔指挥骑兵在兰道之战中大败法军,第一次显示出了军事才能。当时拿破仑还不是法军统帅,所以布吕歇尔打得比较顺手,当拿破仑执掌法国政治军事大权后,布吕歇尔就显得力不从心了。1806年普法交锋,自认无敌的普鲁士军队根本就不是法军的对手,虽然布吕歇尔率领骑兵对法军发动数次猛攻,掩护大部队转移,但最终还是弹尽粮绝,被兵力优势的法军给包围了,布吕歇尔一咬牙,向法军投降了,成了拿破仑的战俘,曾几何时威震欧洲的普鲁士就这样被拿破仑给扫平了(弗里德里希大帝若地下有知,能被气活了)。后来普法两国交换战俘时布吕歇尔恢复了自由,虽然他是个败军之将,但他的勇猛表现还是赢得了普鲁士人的尊敬和钦佩(看来对普鲁士人来说,打败仗当战俘也不是丢脸事儿)。

  打那以后,布吕歇尔对拿破仑怀恨在心,天天琢磨要报仇,不过普鲁士已经被人家法国给控制了,布吕歇尔再折腾也折腾不出啥名堂,后来还因大搞反法活动被踢出了军界。这时布吕歇尔已经是快70岁的老头了,如果欧洲形势不发生点什么大状况,他的军事生涯也许就要彻底结束了。好在1813年,大状况发生了:拿破仑远征俄国栽了大跟头,普鲁士趁机和其他欧洲国家一起重新对法国开战,71岁高龄的布吕歇尔重出江湖,执掌帅印。老将军威风不减当年,先后指挥了吕岑战役和包岑战役,和拿破仑的法军杀了个天昏地暗,法军死伤惨重,普军也是损兵折将,但老将军无所谓,继续猛攻,反正他手里有的是军队,玩得起,别管死多少人,只要能把拿破仑给彻底砸翻,就是成功!

  布吕歇尔的这种“变态打法”还是相当恐怖的,法国有点吃不消了。卡岑布克一战,麦克唐纳元帅指挥的法军被布吕歇尔重创;莱比锡会战,布吕歇尔又成功组织了对溃退法军的追击,对会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接着他率领普军越过莱茵河,杀入法国本土!咱都知道,这拿破仑毕竟是千年不遇的军事奇才,哪是那么好对付的啊,布吕歇尔在与法军的作战中连连受挫,普军血流成河,好在老帅一直都是精神饱满,信心百倍,每次都能重整旗鼓,继续疯狂进军,不断增强进攻,1814年和其他反法军队一起杀向巴黎,迫使拿破仑退位,布吕歇尔亲自与法军签订了停战协议。

  打败拿破仑后,布吕歇尔回到他在西里西亚的别墅过起了安逸生活,普鲁士全国上下也都大大松了口气,准备过舒坦日子,但拿破仑没让他们闲着,这位小矮个牛人突然从流放地神奇地逃回巴黎,一声号令,东山再起,重整军备再次与整个欧洲拼命!普鲁士举国震惊,赶紧把72岁的老元帅布吕歇尔从别墅里请了出来,让他再度披挂上阵,大战拿破仑。与此同时,曾在半岛战争中屡败法军的英国名将“铁爵爷”威灵顿元帅也率领英荷联军与拿破仑展开对决。

  1815年6月14日,拿破仑率12万大军进入比利时,打算先收拾布吕歇尔再收拾威灵顿,不料此时意外发生,拿破仑麾下的布尔蒙将军突然叛变,这对布吕歇尔来说真乃天大的好事,不过老元帅一向看不起这样的叛徒败类,他拒绝接受布尔蒙将军,还说布尔蒙是个“臭狗屎一样的垃圾”。6月16日,拿破仑和布吕歇尔这对冤家展开了激烈的利尼大战,布吕歇尔再次被拿破仑击败,不仅损失了两万多人(拿破仑也损失了一万),自己还受了伤(几乎失去知觉,险些被俘),但老帅就是狠,他没用几个钟头就缓了过来,不顾伤痛,率领剩下的军队前往滑铁卢支持威灵顿公爵。而拿破仑则派出格鲁希元帅追击布吕歇尔,打算彻底将其灭掉。

  6月18日,群雄大战滑铁卢。威灵顿和拿破仑玩命血拼,杀得昏天黑地,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威灵顿急切盼望布吕歇尔能及时赶来帮自己狠扁拿破仑,拿破仑也苦苦等待格鲁希能突然出现帮自己狂揍威灵顿。结果呢,格鲁希连个鬼影都不见,而甩掉了格鲁希的布吕歇尔带着伤率领普军赶到了战场!威灵顿精神大振,立即发动反击,布吕歇尔也发动猛攻,法军全线崩溃,拿破仑逃离战场。一代战神拿破仑彻底失败了!布吕歇尔的声望达到巅峰,成了普鲁士乃至全欧洲的英雄。战后的布吕歇尔又回到了他在西里西亚的别墅,彻底过上了悠哉游哉的幸福生活,直至1819年76岁时病逝。

  “前进元帅”布吕歇尔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像个没脑子的猛将,粗鲁暴烈,果敢骁勇,强调不断进攻,在战略战术方面不是那么聪明,但是他能把失败后的军队重整起来再次投入下次大战,能虚心听取参谋长的正确建议,能慧眼识得人才(普鲁士军事改革双星沙恩霍斯特与格奈泽瑙就深得他赏识)。他的军事才能远不如他的对手拿破仑,他怪异的性格和作风也令人厌恶,但他依靠顽强和勇气成了拿破仑的战胜者,他那种勇猛无畏的武士精神被普鲁士和未来德国军人敬仰和仿效,被誉为德意志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
  【名将小传】格布哈尔德·勒贝雷希特·冯·布吕歇尔(Gebhard Leberecht von Blucher,1742—1819年)普鲁士陆军元帅。亲王。生于罗斯托克。1757年开始在瑞典军队服役,参加过七年战争,曾被普鲁士军队俘虏。1760年加入普鲁士军队。1806年参加奥尔施泰特会战,被法军击败,指挥所部掩护普军主力撤退,战至弹尽粮绝被迫投降。1813年重新率军对法军作战,先后参加吕岑会战和包岑会战。不久出任西里西亚军团司令,在莱比锡会战中组织对溃败法军的追击,晋升元帅。1814年率部同拿破仑作战连连失利,但为盟军攻占巴黎创造了条件。1815年任普鲁士萨克森军队总司令,在利尼之战中被拿破仑击败并负伤;滑铁卢战役期间带伤出战,配合威灵顿彻底击败了拿破仑。后被封为瓦尔施泰特亲王。1819年9月12日去世。被誉为“前进元帅”。


日期:2008-4-8 9:50:08

  第二十六集:有了总参,一切搞定——沙恩霍斯特(普鲁士将军)
  大伙都知道,历史上的德国军力超强,名将辈出,傲视欧陆。这德国凭啥那么牛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德国有一个由军界精英组成的军事机构——总参谋部,德国能在历次战争中屡屡得手,都离不开总参的精心策划和指挥。这德国总参(前身即“普鲁士总参”)的创始者就是沙恩霍斯特将军和格奈泽瑙元帅,二战期间德国有俩特牛的战列舰,就是以这俩军界老前辈的名字命名的。

  咱这篇先侃老沙,下篇再聊小格。
  沙恩霍斯特和一般普鲁士名将不同,因为大多数普军将帅都出身贵族,而沙恩霍斯特却出身农民。好多普军将帅一看就是威风凛凛、煞气腾腾,特有军人气质,而沙恩霍斯特怎么看也不像军人,更像一个著书立说的文人学者。其实这也难怪,因为沙恩霍斯特早年当过军事杂志的编辑,写过军事方面的论文,在军校教过书,就是当没当过战场指挥。

  45岁时,沙恩霍斯特给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写了封求职信,信的大致意思是说:陛下,希望您批准俺加入您的普鲁士军队,顺便让俺当个参谋,如果方便的话再赐给俺一个贵族头衔吧(如将其改成现代版“大学毕业生给公司老板写的求职信”,那就是:X总,希望您让俺加入您的公司,顺便让俺当个部门经理,如果方便的话先发我一万元薪水。呵呵)。国王一看信,觉得这人很有个性很有理想,于是就恩准了(此乃特定时代特定人物的特例,现在想写求职信的朋友切勿模仿)。  

  加入普军后,沙恩霍斯特就忙活开了,近乎疯狂地燃烧他的军事梦想。他在柏林搞了一个“军事协会”,拉来一帮头脑开放的军官(其中就包括日后大名鼎鼎的西方军事思想权威、《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准备对普鲁士军队来一个大手术。为啥要“手术”呢?因为沙恩霍斯特早就瞧出来了,普鲁士军事体制毛病太多,这样下去普鲁士在欧洲列强中怕是混不下去了,何况普鲁士还有一个极具威胁的可怕邻居——法国的拿破仑。为了实现理想,沙恩霍斯特给外交大臣送上一份自己草拟的关于对法作战的设想,怎奈普鲁士国王饭桶一个,胆小怕事,幻想和平。不久沙恩霍斯特又写了一个奏折,说普鲁士很难打防御战,只能强兵,结果又被国王无视了。当普鲁士和法国的战争爆发时,一切都晚了……

 1806年普法交兵后,沙恩霍斯特作为普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公爵的参谋长参加了与拿破仑法军的作战。普军连战连败,狼狈溃逃,布伦瑞克公爵也受了重伤,虽然这位总司令身边有沙恩霍斯特这样的军事奇才当参谋长,但他却不把他当参谋长使,而是把他当副官去干跑腿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结果沙恩霍斯特也在战斗中光荣负伤。败逃的时候,沙恩霍斯特遇到一个特能懂他心思的人,此人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普鲁士头号名将布吕歇尔元帅(这位“猛大帅”前面咱已经说过了),别看布吕歇尔是一个粗暴野蛮、毫无教养的彪悍家伙,但他独具慧眼、爱才惜才,他一见沙恩霍斯特就喜欢上他了,觉得这个参谋长特有才,从此他们就成了亲密伙伴,被后世誉为“普鲁士军队历史上一个能力超凡的高级指挥官与一个具有科学知识和高度文化修养的参谋长成功合作的第一个范例。”不过当时的战场形势还是很糟,老沙和老布还没来得及共商大计呢,就一起做了拿破仑的战俘,不久在战俘交换中又被放了回来。

  普鲁士被拿破仑打翻了,不过沙恩霍斯特倒挺高兴,因为普军的战败使普鲁士的头头们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军事体制确实很垃圾,真的必须改革了。
  1808年,52岁的沙恩霍斯特当上了陆军大臣,他开始和另一个精英牛人也是他的大弟子——格奈瑟瑙一起大刀阔斧得进行军事改革,精心打造普鲁士总参谋部。那他们是怎么改革的呢?这个就太多了,比如:
  普军中没本事的烂人和年龄大吃闲饭的太多,要踢出;
  普军军官素质太差,要改变;
  普军的装备和战术有点过时,要更新;
  普军的刑罚太变态(如鞭打等),要废除;

  普军原来老用雇佣兵,现在不行了,要换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普军指挥机关太混乱,要重整
  ……
  看看,不容易吧?沙恩霍斯特为了普军改革绝对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改革还没完全成功呢,这位“改革先驱”沙恩霍斯特就撒手归天了。这是咋回事呢?话说1812年普鲁士与拿破仑重新开战,沙恩霍斯特又担任了布吕歇尔元帅的参谋长,为元帅精心制定了对付拿破仑的作战计划,然而计划刚出台没多久,沙恩霍斯特就在吕岑之战中负了伤。即便如此,他还是为打败拿破仑而到处奔走。他认为仅靠普鲁士和俄国联军是整不过拿破仑的,应该把奥地利也拉进来。于是他不顾伤痛,奔赴维也纳去和奥地利缔盟,结果于1813年6月在布拉格因血液感染去世,可谓典型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虽然沙恩霍斯特没能亲眼看到他一手缔造的成果,但格奈泽瑙等普军改革精英继承了他的事业,使总参军事体制日趋完善。到了老毛奇时代,普鲁士总参谋部在统一德意志的战争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重大作用,不但威震天下,而且逐渐被欧美亚(包括清末民初时的中国)许多国家仿效。沙恩霍斯特若在天有灵,肯定大为欣慰。二战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把“德国总参”称作是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的“嫡系子孙”,赞扬沙恩霍斯特这位“农民的儿子”是一个“勇敢、聪明、谨慎、严肃、绝不自私、绝不腐化”的伟大军人。

  ——————————————————
  【名将小传】格尔哈德·约翰·达维德·冯·沙恩霍斯特(Gerhard Johan David von Scharnhorst,1755—1813年)普鲁士将军,伯爵,军事改革家。生于德意志汉诺威的博德瑙。毕业于桑堡利堡军事学院。1786年起在军校教授炮兵学。1801年加入普鲁士陆军、1802年任柏林军事学校校长。1806年任普军总司令的参谋长,参加对法作战,曾被俘。1808年任陆军大臣,和格奈泽瑙一起实行军事改革,重建普鲁士军队,是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的奠基人。1812年任布吕歇尔元帅的参谋长,参加吕岑会战负伤。同年6月8日因伤重去世。著有《军官手册》、《军事回忆录》、《炮兵研究指南》等。


日期:2008-4-8 9:52:34

  第二十七集:好谋士的一片激情——格奈泽瑙(普鲁士陆军元帅)
  格奈泽瑙与沙恩霍斯特并称为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的开山鼻祖,别看两人志向差不多,谋略差不多,对德国军事的贡献也差不多,还都给普军名将布吕歇尔元帅当过“军师”,但是两人性格可是大大不同,沙恩霍斯特是“静如水”,格奈泽瑙是“热如火”。如果拿流行音乐来比喻,那老沙属于“柔情版”,小格就属于“激情版”。
  格奈泽瑙自称自己是沙恩霍斯特的彼得——彼得乃耶稣最得力的门徒。他其实只比沙恩霍斯特小五岁,脑子特好使,思想前卫,性格火爆,脾气不好,但不爱说话,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从不拖泥带水。
  格奈泽瑙年轻时的经历比老沙精彩(老沙年轻时全搞军事学术研究去了),他毕业于德国历史悠久的爱尔福特大学,参加过奥地利骑兵和奥斯巴赫雇佣军团,去过美洲。25岁时加入普鲁士军队,由于在一次要塞防御战中表现出色,一炮走红,成了普军名人。后来他结识了沙恩霍斯特,这俩志趣相投的军官一下子就对上眼了,两颗伟大的心灵碰撞出了立志军事改革的火花。1807年,他们开始联手行动,一起给普鲁士军队体制动了大手术,建立了总参谋部的雏形,给普军的制度、装备、战略和战术都来一次大换血(改革内容上篇俺说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叙)。1813年沙恩霍斯特去世后,格奈泽瑙继承“恩师”遗志,继续将伟大的“军事手术”进行到底,还接任了给普军“猛大帅”布吕歇尔当参谋长的重任。

  虽然沙恩诺斯特也给布吕歇尔元帅当过“谋士”,布吕歇尔对老沙也特倚重,无奈时运不济,老沙还没怎么发挥才智就见了上帝,把辅佐布大帅决战拿破仑的大活扔给了格奈泽瑙。相比老沙,布大帅可能更喜欢小格,因为他们都属于那种性情火爆、特有激情的军人。格奈泽瑙也很卖力,绞尽脑汁地为布大帅出谋划策,布大帅对他也是言听计从,普鲁士军队在1813年的秋季战局和1813—1814年冬季战局的战略方案,几乎都是格奈泽瑙给一手策划的。这对黄金搭档气势汹汹地指挥普军对拿破仑发动了一系列猛攻,气势汹汹地在莱比锡战役中大败法军,气势汹汹地杀入了巴黎(此乃近代史上普鲁士军队第一次踏入法国首都)。拿破仑退位后,格奈泽瑙又气势汹汹叫喊着要把拿破仑送上国际法庭严厉审判,而布吕歇尔则气势汹汹地声称必须把拿破仑作为“人类罪犯”枪毙!您看这俩军人,真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不过他们还不能太得意了,因为战争尚未结束,同志仍需努力。不久,憋着一肚子鸟气的拿破仑奇迹般地重返巴黎,重整旗鼓再次与全欧洲拼命,布大帅和格军师的任务又来了。

  当普鲁士军队再次与拿破仑开打的时候,形势很严峻!1815年6月16日两军在比利时的利尼交锋,普军被拿破仑打了个稀里哗啦,挂掉两万多,身先士卒的“猛大帅”布吕歇尔也挂了彩,几乎失去知觉,被抬下战场治疗。在此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格奈泽瑙暂时代理指挥全军,他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欧洲历史的决定——不和法军再耗下去了,赶紧率领剩下的普军向瓦弗(比利时城市,在滑铁卢附近)撤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存力量,然后再重新集结!两天后,拿破仑与威灵顿公爵统领的英荷联军在滑铁卢战场对决。就在双方杀得你死我活昏天黑地的关键时刻,早已缓过来的布吕歇尔和格奈泽瑙指挥普军及时地赶到了滑铁卢战场,威灵顿公爵见援兵突至,大为振奋,英普两军联手力催法军,曾称霸欧洲的拿破仑彻底崩溃。

  拿破仑时代终结了,普鲁士成为胜利者,但格奈泽瑙心里并不爽,因为普鲁士的军政头头们又开始和以前一样自以为是了,格奈泽瑙的很多新想法都不被他们重视。自古以来,聪明人都会遭到一帮蠢人的嫉恨和厌烦,格奈泽瑙也不例外,普鲁士政府觉得格奈泽瑙是个令人厌恶的家伙,处处排挤他(那个最支持最欣赏他的“猛大帅”布吕歇尔早已退休享受安逸生活去了)。1816年,憋了一肚子鸟气的格奈泽瑙愤而辞职。虽然九年后格奈泽瑙在滑铁卢战役10周年纪念日之际被授予元帅军衔,但军政头头们并没有给他任何实权,他心中依然郁闷。

  1831年,波兰的起义引起普鲁士的警觉,满怀激情无处释放的格奈泽瑙终于被重用,他被任命为总司令去东部边界执行任务,格奈泽瑙以前净当配角(参谋长)了,这次总算过了一把主角(总司令)瘾,他选择的参谋长也是个德国军事史上的牛人————日后名震全球的“西方兵圣”、《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但十分不幸的是,格奈泽瑙和克劳塞维茨还没大显身手呢,就都被肆虐的霍乱给索去了性命,一对军事巨星同时陨落……

格奈泽瑙可谓德国历史上也是欧洲历史上最优秀的参谋长之一,他不但辅佐布吕歇尔打败了拿破仑,缔造了强大的德国总参,还怀有统一德意志的伟大梦想。格奈泽瑙去世后,普鲁士总参谋部一直都恪守着他的军事思想和精神。格奈泽瑙和沙恩霍斯特两人的历史贡献不仅仅是领导了一场重要的军事改革,而且直接影响了德国军事的发展。格奈泽瑙还创造了一种新的指挥方法:不管是拟定命令,还是下达命令,一定要非常简洁、非常快捷、非常准确!打起仗来最好是人多一起上,在开阔的战场将敌军先合围再全歼!以后德军作战风格基本上都和这套方法差不多。

  ————————————————————————
  【名将小传】奥古斯特·廉·安东·奈特哈特·冯·格奈泽瑙(August Wihelm Anton Neithardt von Gneisenau,1760—1831年)普鲁士元帅。伯爵。生于萨克森托尔高附近的希尔道。毕业于爱尔福特大学。曾先后在奥地利骑兵和奥斯巴赫军团服役。1786年成为普鲁士军官。1807年在科尔贝格防御战中立功。1807—1813年追随沙恩霍斯特进行军事改革,是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的创建者之一。沙恩霍斯特死后任布吕歇尔元帅的参谋长,1813年参与指挥莱比锡会战,继而进军巴黎。1815年利尼之战布吕歇尔负伤后,做出向瓦弗撤退的决定,使普军得以及时赶到滑铁卢战场支援威灵顿击败法军。1816年去职。1825年晋升元帅。1831年波兰起义后被任命为总司令保护普鲁士东部边界,同年8月23日死于霍乱。


日期:2008-4-8 9:55:04

  第二十八集:西方也有个孙武子——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
  东方的“兵圣”叫孙武,是咱们中国的骄傲,他写了本战争宝典——《孙子兵法》,流传甚广,于是乎,孙武成了一位超炫的军事巨星。西方也有个“兵圣”,他叫克劳塞维茨,是德国人的骄傲,他也写了本战争宝典——《战争论》,也是享誉全球,于是乎,他也成了一位超牛的兵学巨擘。虽然同为无敌的兵书写手,但“孙子”和“克子”还是有一个大大的不同——人家孙子好歹指挥过一场颇为经典的破楚之战,而“克子”呢?一次战役也没指挥过,他是纯粹以“纸上谈兵”成为一代将星的。

  外人看来,克劳塞维茨一辈子过得挺无趣挺平淡的(其实大部分人都平淡,只不过考虑到克劳塞维茨是大名人,又是名将,相比其他军事牛人,他确实没有任何传奇色彩和雄伟壮举),前半生基本以看书而主,后半生基本以写书为主。
  克劳塞维茨的老爸是个退伍军人,家里有六个孩子,他爸收入低,养活不了那么多张嘴,就想了个法子,把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都送去当兵,让部队去养活。克劳塞维茨就是其中一个。他入伍那年12岁,长得瘦小枯干,估计家里生活困难营养也跟不上,所以部队生活对他来说相当艰苦,举军旗走路都是力气活。但小克很有志气,他要好好表现,为爹争光!

  像大多数人穷志不短的苦孩子一样,克劳塞维茨从小就特勤奋特刻苦,手不释卷,军事、哲学、历史、地理、数学……凡是他觉得有用的书一定要把它吃透。还不到20岁呢,这个小兵的思想已经很成熟了。21岁时,好学生克劳塞维茨被推荐进入柏林军官学校深造。在柏林这个繁华大都市,很多同学没事就瞎玩,只有克劳塞维茨仍旧日日苦读(他也没钱去玩)。不久,好学生得遇恩师,人生得到改变。这位恩师就是咱前面说过的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先驱、德国总参的缔造者——沙恩霍斯特。老沙对小克极为欣赏喜爱,把他当作是除了自己孩子之外最亲近的晚辈;而小克也对老沙万分尊崇感激,把老沙当作是除了自己亲爹之外最亲近的长辈。这对亲密师徒将来都在西方军事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803年军校毕业后,克劳塞维茨在恩师的推荐下,当上了普鲁士王子的副官,还得到国王的赏识。这个昔日的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万人羡慕的宫廷生活,当初真是做梦也想不到。事业发达的同时,克劳塞维茨在爱情上也挺顺,他与一个叫玛丽的女孩相爱并结婚,两人一生甜蜜,白头到老,这玛丽可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婆,克劳塞维茨能成为一代兵学大师绝对离不开她的帮助。看来,克劳塞维茨平日里用功读书还真不是白费,这真是应了咱中国的那句古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1806年克劳塞维茨参加了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普鲁士被拿破仑给狠扁了一顿,克劳塞维茨成了法军战俘。一年的战俘生涯里克劳塞维茨也没闲着,他开始研究敌人拿破仑的用兵之道。回到普鲁士后,克劳塞维茨正赶上沙恩霍斯特、格奈泽瑙他们领导军事改革,克劳塞维茨乐坏啦,他和他恩师一样,早就对普鲁士破烂的军事体制看不顺眼了,此时不改,更待何时?!于是他成了改革派的重要成员(是沙恩霍斯特的办公室主任),为普军改革出了不少点子,下了不少功夫。

  其实除了积极追随恩师投身伟大光荣的军事改革之外,克劳塞维茨还真没再干过其他什么牛气轰轰的大事,后来他给普鲁士王子当了一阵子军事老师、写了不少军事方面的稿子,又在俄国军队混了些日子,回国后还当了一阵子参谋长,虽然俄国、普鲁士和拿破仑打得昏天黑地,但克劳塞维茨人微言轻(连个将军都不是),对战争不起任何作用,也只能以旁观者的视角默默看着那些牛人们(如拿破仑、库图佐夫、威灵顿、布吕歇尔等)是怎么打仗的,然后自己再琢磨琢磨,回味回味。

  38岁时,克劳塞维茨终于混上了少将军衔,并担任柏林军官学校的校长。这其实是个闲差,不过对克劳塞维茨来说,也是好事,因为这正好可以有时间把他那么多年攒了一肚子的关于军事的想法写出来。于是乎,他就和他心爱的夫人过起了平静的半隐居生活,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发奋著述,这一写就是十来年,好在克劳塞维茨天性好静,从来不急不躁,有的是耐力。

  1830年克劳塞维茨被调到炮兵工作,临走前他把三千多页的手稿包封起来,准备以后再修改,但他再也没有机会了,第二年这位默默无闻的军事天才被霍乱夺去了生命,终年51岁。他的夫人化悲痛为力量,把他的遗稿整理出版了,就是这部作品给克劳塞维茨带来了享誉世界的声望,也把他推上了“西方头号兵学大师”的宝座。这部书就是被誉为西方军事圣经的《战争论》。

  在《战争论》里,克劳塞维茨尽情发挥,把几乎所有关于西方军事的东东都侃了个遍,书里最著名的一段话就是:“战争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这不,军事和政治的关系就被他一语道破了,此乃西方军事理论上的一大创新也,因为以前欧洲很少有兵家搞清楚军事和政治的关系。克劳塞维茨还把彻底毁灭敌军视为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强调勇敢和进攻,推崇数量的优势(说白了就是“以多打少”),这和咱中国古代的用兵之道有很大不同,咱们的兵法认为“智”比“勇”更重要(“克子”认为军人的第一素质就是“勇”,而孙子则把“勇”排在“智、信、仁”的后面),如果能以不流血的“谋略”取胜,那就最好就不使用武力。而且咱们国人也不大推崇那些以“数量优势”获胜的“占便宜”的战役,更赞赏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

  克劳塞维茨的很多军事见解直到今天依然实用。一代又一代的西方军事家捧阅着《战争论》,指挥了一次又一次经典大战。他们都把拿破仑奉为军事行动上的巨擘,而把克劳塞维茨奉为军事理论上的巨擘,如果说近代以来拿破仑最适合“西方战神”这一美誉,那“西方兵圣”这一桂冠则毫无争议地属于克劳塞维茨。

【名将小传】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0——1831年)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生于普鲁士马德堡附近布尔格镇。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803年毕业于柏林军官学校,任普鲁士王子的副官。1806年参加奥尔施塔特会战,被法军俘虏。翌年获释。1809年调总参谋部工作,任总参谋长沙恩霍斯特的办公室主任,协助沙恩霍斯特进行军事改革。1810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和战术教官,给王子讲授军事课。18112因反对普鲁士同拿破仑结盟而辞去普军职务,赴俄军供职,经历了俄国与拿破仑的战争。1814年回归普军,1815年任布吕歇尔军团第三军参谋长,参加利尼会战,同年调任莱茵军团参谋长。1815年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晋升少将,开始致力于著述。1830年到炮兵部任职。次年11月16日感染霍乱去世。著有《战争论》,对世界军事理论发展影响深远。


日期:2008-4-8 9:57:24

  第二十九集:玩股票的也能玩军事——约米尼(瑞士军事理论家)
  在西方军史上,有一帮通过“纸上谈兵”影响世界的的牛人,这些牛人基本上没指挥过什么漂亮战役,而是埋头动笔写了一些特强的“兵书”,于是名震天下;这帮人中最牛的就是被誉为“西方兵圣”的克劳塞维茨,他的《战争论》可谓兵学圣经。第二牛的是谁呢?非约米尼莫属,他的《战争艺术概论》一书也把西方各国军人震得不得了,各国军事院校都把它当课本好好学习,约米尼也被誉为“军事科学界的牛顿”。

  约米尼这个人的经历非常有趣,在从军之前,他学的是银行业务,搞的是股票交易。
  约米尼是瑞士人(瑞士出的军事牛人,在欧洲历史上很罕见啊,呵呵),他从小就喜欢军事,爱玩打仗游戏,但他那位市长老爸觉得打打闹闹没啥出息,赚钱才是硬道理,于是市长老爸就让约米尼学了银行业务。19岁时,约米尼来到法国巴黎,进入几家商业公司上班,后来又当上了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约米尼的工作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确实挺不错,又赚钱又有身份,但当时可是列强争霸、战争至上的“拿破仑时代”,老老实实的在公司上班还真不如从军征战沙场更适合男儿本色。约米尼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没过多久,他就参加了军队,还出版了几本军事书籍。

  就在约米尼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的时候,他引起了一位牛人的注意,他在军界开始发达了。这位牛人就是拿破仑麾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号称“勇者之最”的内伊元帅。1805年,也就是拿破仑得意地在“三皇PK”(奥斯特里茨会战)中痛打俄皇和奥皇那一年,内伊元帅把约米尼任命为自己的副官。第二年,内伊元帅派约米尼给拿破仑汇报战况,约米尼见到皇帝后趁机表现了一把,把自己刚写的书《论大规模军事行动》面呈给拿破仑。据说皇帝看了这本书后差点蹦了起来,还高呼道:“这个瑞士小子竟然把我的全套战法都写出来了!万一我的敌人看了可如何是好?军政部那帮家伙竟然批准出版这样的书!”不过很快皇帝就恢复了平静,又乐着说:“呵呵,没啥担心的。反正敌人那些老将们根本不读书,而读书的年轻人又没有指挥权。”从此,拿破仑对约米尼青睐有加,把他提升为上校参谋。

  虽说内伊元帅是约米尼的伯乐,约米尼也给元帅当一段时间参谋长,但这两位个性都挺强烈的人相处时间久了“蜜月期”也就过去了,两人开始产生矛盾,而且摩擦越来越深。头几年这二位还是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呢,现在竟然发展到谁见谁都烦的地步。尽管如此,约米尼还是强忍着,辅佐内伊元帅参加了法军的历次战役。但最终约米尼还是与法军决裂了,事情坏就在坏在法军名将贝尔蒂埃元帅的身上。

  话说1813年包岑之战中,担任内伊元帅参谋长的约米尼指挥第三军团急行军以强攻击溃了俄军,害得普军也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没想到约米尼立下战功,不但没有受到嘉奖提升,还被扣上了行动迟缓的罪名。这一切都是拿破仑的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搞的鬼,这位贝尔蒂埃虽然是个军事奇才,但生性自负虚荣,对约米尼十分嫉妒(有点像《三国演义》里虚构的周瑜形象,呵呵),便行此卑劣之事。约米尼这次真的火了,他一跺脚一咬牙,当了“叛徒”。他离开了法国军队,投奔了拿破仑的敌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俄国军队。

  沙皇久慕约米尼的大名,今日一见,大为开心,马上封他为侍从副官长,授予他中将军衔。在俄国的日子里,约米尼可谓一帆风顺,官运亨通。昔日在拿破仑属下他连个少将都混不上(主要是贝尔蒂埃给捣鬼),如今在沙皇属下他一直升到上将(这俄国沙皇也怪,对自己国家的名将苏沃洛夫、库图佐夫冷酷无情,对外国来的约米尼倒是恩宠有加)。约米尼为了报答沙皇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为俄军服务,在俄土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他都参与了军事计划的制定,还兢兢业业的给沙皇和皇子们当军事老师,就连俄国第一所军事学院也是他给帮忙筹建的。约米尼在俄军中一干就是40年,70多岁才离开俄国。回到法国后,约米尼基本不问国事,全力著书立说,直到90高龄去世。

  约米尼一辈子写了不少兵书,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战争艺术概论》。他对战争的规律、战争的性质、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都侃了一通,他极其看重战史,认为“战史是战争的学校”,主张进攻肯定要比防守好,打败敌人的秘诀就是及时把兵力集中起来放到最重要的地点以最快的速度出击!其实这些理论,都是他多年分析拿破仑战争的成果,拿破仑一辈子光打仗了,没功夫总结自己的军事经验,结果约米尼都给他总结成理论了。约米尼和克劳塞维茨两人被世人尊为西方军事思想界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大师。不过相比之下,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影响更大更广更深,约米尼的著作要差上一些,所以只好屈居第二了。

  ——————————————————————————————
  【名将小传】安托万·利·约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1779—1869年)瑞士军事理论家。生于瑞士帕耶纳市。早年在巴黎从商,当过股票交易所经纪人。1804年到法军任职。1805年任法军元帅内伊的副官。次年将自己的著作呈献给拿破仑,深得赞赏。1806—1807年随内伊元帅参加对普鲁士和俄国的作战,任军参谋长。1813年因与拿破仑的参谋长贝尔蒂埃元帅发动矛盾,转投俄军,深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赏识。1828—1829年参加俄土战争中俄军作战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1832年建议并参加俄国第一所军事学院的筹建。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1855年晋升步兵上将。同年离开俄国去比利时,后返回法国。1869年3月22日去世。著有《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学原理》、《论大规模军事行动》、《拿破仑的政治和军事生涯》等,对西方军事思想影响极大。


日期:2008-4-8 9:59:49

  第三十集:另类怪异的鬼才——柯克伦(英国海军少将)
  柯克伦!大伙对这个名字可能不大熟悉吧?这家伙可是世界海军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超级另类的、极其传奇的“怪异鬼才”,他的一辈子干得那些事儿和脑子里琢磨的那些东西绝对是“太有才了”,不信您听俺道来。
  柯克伦这人“怪异”可能是遗传,因为他爸就这样。他爸是英国的一个伯爵,也不知啥时迷上了科学实验,一天到晚躲在实验室里不出来,结果也没成为诺贝尔也没成为爱迪生,却把家里的钱都折腾得差不多了。柯克伦对物理化学之类的东西也挺感兴趣,不过他没像他爸一样把一辈子都投身于伟大的科学事业,而是跟他当海军军官的叔叔一样,参加了皇家海军。虽然柯克伦的驾船技巧是很强的,但是很多事实告诉我们,真才实学的人未必得到重用,甚至可能会吃亏。柯克伦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对混官场不大懂,性格又直率,所以很快就霉运不断。

  在1809年的一次与法国军舰的海战中,柯克伦和周瑜似的来了个“火烧战船”,本来挺成功的,但他的领导甘比尔海军上将没有及时跟进,结果功亏一篑。柯克伦恼了,直接大骂领导,结果被送上军事法庭。虽说这次他被宣布无罪,但不久他又耍起了个性,大骂海军管理垃圾,导致军政界一帮人看见他就想抽他。就在他39岁那年,他被想抽他的那帮人诬陷搞股票欺诈,再次当了被告,这回他被定了罪,被踢出皇家海军。

  柯克伦啥也没有了,但他无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柯克伦揣着望远镜和航海图,远赴大洋彼岸,搞革命去了。啥革命呢?正好此时南美独立战争打得正热闹,独立战争领袖圣马丁将军建立了南美独立国家的第一支舰队--智利海军,但力量太弱,还缺海战人才,正好柯克伦来了,圣马丁特高兴,马上任命柯克伦为智利海军司令。这个在自己国家被搞臭了的军官在别人的国家成了海军统帅。

  不过智利海军初建,军船太少,怎么办呢?柯克伦有办法——“没有船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他率领智利舰队沿着南美海岸转悠,看到别人的船就顺手带走,强吧?!柯克伦指挥智利海军又是海上封锁,又是炮击海岸,又是登陆袭扰,连续挫败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在南美沿海的重要海军基地卡亚俄港也被他给偷袭了,西班牙在南美沿海最牛的战舰“埃斯米拉达”号也被他给俘获了。打到最后,西班牙对南美海岸的控制完全被柯克伦颠覆了,圣马丁将军在柯克伦指挥的海军的配合下解放了智利和秘鲁,柯克伦成了一个传奇性的大英雄!革命成功了,但柯克伦属于那种特不安分的人,刚当了英雄没几天,他又和人家政府吵架,干脆甩手不干了——您看看这人干的事。

  这时柯克伦的革命激情还没熄灭,他还得找点刺激的来爽一下。巧了,巴西人民也正在搞独立,正与葡萄牙殖民者激战呢。1823年,柯克伦很高兴的来了巴西,此时的他已是南美的大名人了,巴西人民很激动,让他担任巴西海军司令。这一次,柯克伦干了件一般人绝对干不出来事,他率领两艘护卫舰愣是和人家60艘运输船和30艘战舰组成的葡萄牙舰队PK,他指挥这两艘战舰跟海上幽灵似的忽东忽西忽隐忽现,搞得葡萄牙舰队晕头转向,柯克伦趁机摧毁了葡萄牙舰队多艘运输船。当他预感葡萄牙舰队可能在马拉尼昂港口休整后,立即先行一步占领了这个港口,疲惫不堪、缺乏补给的葡萄牙舰队欲哭无泪,只好返回老家。此战对巴西独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巴西独立了,柯克伦又没事干了,他闲得发慌,又开始到处打听哪还有革命?后来打听到希腊人民独反抗土耳其统治(当时柯克伦的同胞——大诗人拜伦正在为希腊的独立而奋战),革命事业很红火,他马上于1825年来到希腊,非要帮人家指挥海军。希腊人民对柯克伦也甚是仰慕,便把刚诞生没多久的海军交给他指挥,但是政府对他支持不够,他在希腊没混出任何名堂,最终在1828年垂头丧气地回国了。回国后的柯克伦挺顺利,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和领导“犯浑”了,他被诬陷的罪名得到澄清,被恢复了官职,还被提升为海军少将。

  别看柯克伦行为另类,他脑子里琢磨的事儿也挺另类(但很有创意)。比如,他琢磨用蒸汽动力来改进当时的军舰(够强!),又琢磨了一种接近敌人目标后可以爆炸的舰船(够损!)尤其耸人听闻的是,他竟然琢磨用有害的化学物质来攻击敌人!怎么样?这想法您看着眼熟吧?对!就是毒气战(化学战)!当时可是19世纪初期,他就提出了这种战术,于是乎,他成了世界化学战的先驱,虽说“化学战”这招很缺德。皇家海军觉得柯克伦的“化学战”提议很玄,就给密封了,直到20世纪初才被公开,这个想法直接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战的实施。

  在英国皇家海军的历史上,柯克伦论地位和影响力都远不如纳尔逊等人,但在智利、秘鲁和巴西等南美国家看来,他是一位充满革命激情的“行侠仗义”的海战英雄(至今南美一些国家还有以“柯克伦”命名的军舰),为南美独立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堪称历史上最出色的“海上游击战”专家。他算不上最伟大的海军统帅,但却是最独特最传奇的海军统帅。同时,他的化学战提议,对20世纪的战争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也成了化学战的先驱,虽然化学战是被在国际上被禁止的。

  ————————————————
  【名将小传】托马斯·柯克伦(Thomas Cochrane,1775—1860年)英国海军少将。伯爵。生于英国拉纳克郡的阿内斯福尔德。1793年在舰队服役。1809年率领火船进攻法国舰队,但因上级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攻击未能奏效。他对上级进行批评。1814年被诬陷欺诈罪,开除皇家海军。1817年起投身南美独立战争,任智利海军司令。1820年率智利海军打破了西班牙人对南美海岸的控制,为智利和秘鲁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1823年任巴西海军司令,击败葡萄牙舰队,为巴西独立起到重要作用。1825年受雇指挥希腊海军,参加反对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1828年辞职后返回英国。1823年恢复在皇家海军的职务。1851年晋升海军少将。1860年10月30日在伦敦去世。曾提出毒气战理论,是化学战的先驱。


日期:2008-4-8 12:52:36

  第三十一集:吹毛求疵的老家伙——斯科特(美国陆军中将)
  看到这个名字时,估计有人要问了,这家伙是谁?那俺告诉您,德(德克萨斯)州和加(加利福尼亚)州您肯定知道吧?对,这俩地就是斯科特给美国搞到手的。此君江湖人称“吹毛求疵的老家伙”,他被誉为从“美国独立以来到20世纪之前仅次于乔治·华盛顿的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名将”,也是继华盛顿之后第一位获得陆军中将军衔(当时美国的最高军衔)的美国军人,还是担任美军统帅时间最长的美国军人(担当美军司令20年)。估计有人又要问了,那这家伙的名气为啥不如华盛顿、格兰特、马歇尔、麦克阿瑟、巴顿这些美国名将响亮呢?那俺再告诉您:不响亮不代表不厉害,再加上咱国内史料对这人侃得少,所以您就觉得他不如华盛顿、巴顿他们著名了。

  斯科特年轻时学的是法律专业,21岁时他“思维变异”,转行了,先加入骑兵,后当上炮兵,但他早年在军队混得并不是很好,他还曾考虑过,自己是不是转行转错了?是不是要重返法律专业呢?年轻时的斯科特有点“愤青”的味道,在新奥尔良服役时,他干了一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事——公然指责他的上司詹姆斯R26;威金森将军是个“大叛徒、大骗子加大流氓”,虽然他说的基本没错,但后果可想而知,他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停职一年。所以说,古今中外都是一个理儿,就算当领导的再混蛋,也轮不到当下属的乱说!

  后来斯科特参加了1812——1814年的“美英战争(在美国历史上被叫做“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被俘虏过,还受过两次伤,总之不是那么顺利。但他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曾英勇击败过人数大大超过自己的英军,战争结束时他被美国军界和老百姓们视为大英雄。其实,斯科特还有一个一般人看不出来的本事,那就是外交谈判。当时美国一遇到乱七八糟的外交纠纷(比如和印第安人、和英国人,等,都闹过),就把斯科特给派去和人家谈,您还别说,他还真谈成了好几次,愣是避免了可能爆发的战争,就这样,他成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外交将军”,既能“打”又能“和”才是真正的牛人啊!

  开篇的时候俺说了,斯科特有个特著名的绰号——“吹毛求疵的老家伙”,在美军中广为流传。那么他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呢?话说斯科特这个人很有思想,很能琢磨事儿,经过长期努力不断的琢磨,他终于琢磨出当时的美国军队为啥常打败仗的原因了(那时美国刚独立不过30年,军事实力确实不咋样,打败仗是家常便饭)——士兵素质太差,军官能力太菜,装备和战术太弱!斯科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重整部队(他脑子里训练和指挥军队的想法都卸写在了他在1835年出版的《步兵战术》一书中,此书成为美国陆军的教科书)。从此之后,他就开始不厌其烦地对士兵进行长期的、反复的、强迫的、高难度的操练,对士兵的言谈举止和着装仪表都有严格规定,一丝一毫不得有误,只要有一点点不合规矩的地方,都要严办!(其实这套训练方式对咱们中国军队来说很正常嘛,呵呵),于是乎,“吹毛求疵的老家伙”这个绰号就伴他终生了。

  55岁时,斯科特当上了美国陆军司令,有权了,自然说话也有分量了,干点事也不难了,他开始对美军进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并无悠久历史的美国军队在战术、素质和装备上大大提高。当然,他那臭脾气(说好听了是“刚直率真”)也导致他经常和总统、议会发生不快。

 1846年,美国入侵墨西哥,美墨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初期的美军指挥官是扎卡里R26;泰勒将军(后任美国第十二任总统),他凭借美军炮火的优势在墨西哥北部连战连捷,旁人看来非常不错,但“吹毛求疵的老家伙”斯科特又开始“吹毛求疵”了,他觉得泰勒打得实在太一般,按照他的战略,要想完全打翻墨西哥,就得把战火烧到墨西哥腹地甚至摘掉墨西哥的“心脏”——墨西哥城。波尔克总统见斯科特说的振振有词,就于第二年把侵墨美军交给他指挥,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斯科特大为兴奋,他终于得到了一个可以全面发威、全面施展的机会了。

  1847年3月,斯科特指挥侵墨美军实施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以极少的人员伤亡攻占了墨西哥的维拉克鲁兹港口城市,接着挥师继续挺进,穿越崎岖不平的山路,从侧翼袭击了圣安纳将军统领的墨西哥军队,一万多墨西哥军队有将近一半被灭掉,圣安纳逃跑,斯科特仅损失了63人。8月,已经席卷了墨西哥N座城市的斯科特又兵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城下,两军在城郊激战,占据优势兵力的墨军再次战败。9月,斯科特率军进入墨西哥城,尽管守卫首都的墨军兵力超过斯科特一倍,但墨西哥go-vern-ment的头头们被吓了胆,他们下令停火,向斯科特投降。此战斯科特伤亡八百多,却降服了墨西哥城的一万六千守军!墨西哥go-vern-ment很悲伤很无奈,含着眼泪与美国签订了合约,被迫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等地拱手奉送给美国,这些总面积相当于墨西哥原来领土一大半的地盘都成了美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成了美洲的老大。

  战争结束后,美国go-vern-ment觉得斯科特的“伟大功勋”足以和“国父”华盛顿有一拼,就把“陆军中将”这一原先只属于“国父”的最高军衔授予了斯科特。此后15年中,斯科特继续以他“吹毛求疵”的风格训练美国军队,使美军实力进一步增强。
  1861年,一场比美墨战争规模更大也更加残酷的战争——南北战争爆发。尽管他是美国南方人,但斯科特还是反对“分裂”,心向“祖国统一”,忠心耿耿地为林肯总统的北方go-vern-ment效力,他鼓捣出了一个旨在彻底打败南方的“蟒蛇计划”(内容主要是封锁密西西比地区)。然而“老家伙”的计划刚出笼,就引来了北方军政界一大群人的嘲笑,他们觉得这个计划天真幼稚、毫无价值,北方的媒体还把斯科特糟践成“常在办公室呼呼大睡的老年痴呆。”斯科特心情极其郁闷,不久就因年事太高而退役了。不过值得“老家伙”欣慰的是,他最终还是看到了他的“蟒蛇计划”被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采纳,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北军打败了南军,取得了内战的胜利,美国重新统一。内战胜利的一年后,“老家伙”在纽约的西点军校去世,终年80岁。

  斯科特担任美军司令达20年之久,为美国军队迈入正规化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19世纪最成功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的指挥者,英国名将威灵顿公爵称赞他是“活着的最伟大的军人”。斯科特在美墨战争中的成功指挥直接影响了美国、墨西哥乃至美洲的历史,使他的国家成为西半球的主宰;他在美国内战初期的谋划对北方赢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他的个性不招人待见,但他仍以其出色的战略眼光、战术才华和领导才能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
  【名将小传】温菲尔德·斯科特(Winfield Scott,1786—1866年)美国陆军中将。生于弗吉尼亚匹兹堡。1807年加入骑兵。1808年晋升炮兵上尉。1812年战争期间表现勇猛,屡立战功。1835年出版《步兵战术》作为美国陆军教科书。1832—1835年参加黑鹰战争、征服佛罗里达印第安人和颗粒客人的战争。1841年任美国陆军司令,对美军进行一系列改革。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后,于次年指挥美国远征军在墨西哥东海岸登陆,以少胜多,连败墨军,攻占墨西哥城,迫使墨西哥军队投降。战后晋升为陆军中将。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后,支持北方联邦,制定旨在打败南方的“蟒蛇计划”,该计划后来成为北方的作战指导。不久退休。1866年5月29日在纽约去世。


日期:2008-4-8 12:53:43

  第三十二集:南美风情的浪漫传奇——玻利瓦尔(委内瑞拉将军,南美独立战争领袖)
  南美洲历史上的头号牛人玻利瓦尔是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多情的帅哥,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了南美风情的浪漫传奇。世界历史上很少有像他这样的军事统帅,在绝色佳丽的陪伴下,率领一支从来就没有超过一万人的军队,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一口气解放了五个国家。
  玻利瓦尔原是南美殖民地委内瑞拉首府加拉加斯城一个白人富家公子,自幼父母双亡,但所受教育极好,素有大志,算得上是一个文武双全、雄心勃勃的俊男,见过他的人说他身上“既有文人的儒雅气质也有军人的暴烈脾气”。他年轻时曾漫游欧洲,经历丰富。比如在西班牙,他陷入情网,与一美女相恋结婚,但婚后不到一载,薄命红颜就撒手人寰,他悲痛欲绝,从此终身不娶(不过日后情人却不少,戎马生涯中总有红颜相伴)。又如在法国,他亲眼目睹了拿破仑的加冕典礼,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海翻腾(估计他当时的心情和咱们的刘邦、项羽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心情差不多)。再如在意大利,他来到罗马郊区的山上,想到欧洲各国皆如此闪亮,而自己祖国却还是人家的殖民地,一时愤慨难以控制,猛然双膝跪地宣誓“要打碎西班牙压迫南美的锁链!”

  回到加拉加斯后,玻利瓦尔马上行动,抄起刀枪,参加了委内瑞拉爱国志士米兰达(此君乃南美独立运动的先驱)领导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1811年,玻利瓦尔带领一帮亢奋无比的爱国者和革命群众包围了国会大厦,接着就和“革命老大”米兰达同志打造出了“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米兰达成为军队总司令,玻利瓦尔被任命为上校城防司令。不过这个“早产”的“共和国”实在太脆弱,没快活几天就被反扑而来的西班牙军队给掐死了。米兰达被抓(几年后死于狱中),玻利瓦尔逃到了新格林纳达(今哥伦比亚)。

  虽说流落国外,但玻利瓦尔一刻也没闲着,他又开始招兵买马,重整旗鼓。1813年,玻利瓦尔率领好不容易凑起来的几百人又杀回委内瑞拉,长途奔袭两千公里,重新夺回加拉加斯。玻利瓦尔率军开进加拉加斯城时,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鲜花洒地、“万岁”声此起彼伏!玻利瓦尔激动得热泪飞溅,他一努力又整出来个“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加拉加斯市议会还授予他一个极其荣耀的称号——“解放者”!但非常遗憾的是,“第二共和”也甚是短命,仅蹦跶了一年就被西班牙军队给灭了,玻利瓦尔寡不敌众,一败涂地,再次逃跑。此后南美各地到处都传言“解放者”即“倒运者”也。

  若是一般人连遭挫败,多数会万分沮丧,绝望至极,好在玻利瓦尔最大的优点就是百折不挠,屡败屡战可是他最擅长的。别管被打得有多惨、别管手里的兵有多稀少,他始终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两条“革命真理”。1815年,玻利瓦尔来到拉美第一个获独立的国家——海地共和国,在海地总统的大力支持下,他又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人马,再次打回老家!

  玻利瓦尔于1816年率军在委内瑞拉东部成功登陆,接着在丛林建立根据地,第二年攻占了东部重镇安格斯图拉(今玻利瓦尔城)。这次玻利瓦尔还没拿下首都加拉加斯,就赶紧在安格斯图拉宣布成立“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俺估计这“第三共和”如果也玩完了,那玻利瓦尔肯定还会继续搞第四共和、第五共和、第六共和……反正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虽说共和国成立了,但加拉加斯还没到手呢,离革命成功尚有很大距离,玻利瓦尔就琢磨开了:加拉加斯有重兵防守,如果硬打,十有八九还得搞砸,不如先把敌军力量薄弱的新格林纳达打下来,然后再联合新格林纳达一起夺取加拉加斯!

战略构想很强大,行动起来很复杂。为了实现它,玻利瓦尔豁出全部精力,他先巩固已打下来的地盘,宣布解放穷人、黑人、混血种人和印第安人,让他们都来参加革命队伍(答应革命成功后给他们好处多多,如土地和财产)。准备工作搞定后玻利瓦尔于1819年率领两千人穿平原、越山岭、渡江河,历尽千难万险,在付出了数百名士兵死亡的代价后,终于到达了新格林纳达!1819年8月博雅卡一战,玻利瓦尔大败西班牙军队,解放波哥大城(哥伦比亚首都),继而解放了整个新格林纳达,并将其与委内瑞拉(其实当时委内瑞拉还没全部解放呢)合并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为这个新共和国的总统。不过玻利瓦尔这个“总统”可不是端待在总统府里处理国务的,而是继续在马背上不停征战。

  1821年6月,玻利瓦尔在卡拉博博之战中以精锐骑兵侧击敌军,干掉西班牙殖民军三千五百人,彻底解决了委内瑞拉境内的西班牙军主力,终于夺回了加拉加斯,解放了自己的祖国。此时玻利瓦尔实力大增,越打越兴奋,但需要解放的地方太多,他自己忙不过来,于是派遣其麾下最得力的大将、年仅26岁的苏克雷率军出击。这苏克雷甚是了得,他于 1822 年5月以调虎离山之计在皮钦查战役中大破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厄瓜多尔。1823年,玻利瓦尔兵发秘鲁,第二年8月与西班牙军队在胡宁平原展开激战,虽然敌军人多,但玻利瓦尔发挥他手中骑兵猛、长矛长的优势,45分钟内就搞定了西班牙军队。4个月后,南美独立战争中最关键的决战在秘鲁的阿亚库乔平原打响,苏克雷大玩“骑兵突破”和“切割围歼”,以六千兵力大破秘鲁总督率领的近万人的西班牙军队(生擒了敌军4个元帅和10个将军),此战被誉为“西班牙的滑铁卢”,秘鲁获得独立。不久玻利瓦尔又派苏克雷解放了上秘鲁,上秘鲁对“解放者”感激无限,定国名为“玻利维亚共和国”,首都“苏克雷”。至此南美五国全部解放,西班牙在美洲300多年的统治彻底坍塌!

  说了那么多“解放者”的历史壮举,俺顺便再八卦一下“解放者”的私生活。在玻利瓦尔为南美独立而战的岁月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身着军装的美女伴其左右,她就是玻利瓦尔的情人兼秘书——曼努艾拉小姐,这个女子可非同一般,她不能消除玻利瓦尔戎马生涯中的烦恼,能帮助玻利瓦尔整理和处理各种档案信件,还能给玻利瓦尔出谋划策,甚至在有人要暗杀玻利瓦尔的时候救了他一命。这就叫“红颜相陪,革命不累。”

  南美独立后,玻利瓦尔想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一个“美洲联邦”,无奈各国人民都不满意,戎马一生的玻利瓦尔在政坛风云中碰得头破血流,眼睁睁的看着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分裂了,玻利瓦尔苦恼万分,忧郁得病,47岁就与世长辞了。
  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洲的乔治·华盛顿”,他是一位才华出众、勇敢无畏的军事领袖,战略头脑虽强,但战术水平一般,他是历史上打败仗最多的将军之一(当然也和他手里兵力太多有关),有史家称玻利瓦尔打仗就和用长矛挑战风车的唐吉柯德差不多。虽然如此,但他还是凭借他非凡的号召和组织能力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缔造了一个永载史册的传奇。以几千人的队伍几乎解放了一个大洲,仅凭这点,他就足以载入世界名将之林!

  ——————————————
  【名将小传】西蒙·玻利瓦尔(Simon Bolivar,1783-1830年)南美独立战争领袖。生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1810年参与领导委内瑞拉独立战争。1811年委内瑞拉共和国成立后成为重要将领。1812年共和国被西班牙殖民军摧毁后,继续领导独立斗争。在新格林纳达支持下,于1813年解放加拉加斯,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任首脑,获“解放者”之称。1814年第二共和国被颠覆后流亡牙买加。1816年从海地返回委内瑞拉,在丛林中建立根据地。1819年率军突袭波哥大,建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1821年解放委内瑞拉。1822年解放厄瓜多尔。1823-1824年解放秘鲁。1825年解放上秘鲁,建立玻利维亚共和国。西班牙在南美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从此结束。1830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瓦解,被迫辞职。同年12月17日病逝。


日期:2008-4-8 12:56:03

  第三十三集:三个国家的共同“老爸”——圣马丁(阿根廷将军,南美独立战争领袖)
  一个人被授予什么样的荣耀称号算是最牛的呢?俺觉得是“国父”,一个国家的老爸啊,这还了得?!世界历史上“国父”级别的大牛人具体有几位呢?俺不太清楚,反正不会太多,几个比较著名的有:咱们的孙中山先生,美国的华盛顿、荷兰的奥兰治亲王、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印度的圣雄甘地、土耳其的凯末尔、越南的胡志明等。但是被三个国家共同奉为“国父”的超级牛人这世界上恐怕只有一位,此君便是南美历史上二号伟人、阿根廷历史上头号伟人——圣马丁将军。

  圣马丁一辈子干得最辉煌的事儿就是为了南美的独立与西班牙军队干仗,不了解“内幕”的人肯定以为这位仁兄是一纯种的南美土著,倍受西班牙殖民者的压迫和蹂躏,最终奋起反抗,与西班牙殖民者做殊死搏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圣马丁不但从来没受过什么压迫,而且他自己就是西班牙人的后代,老爸是西班牙军官,当过阿根廷亚佩尤地区的副都督,圣马丁家庭很富裕,生活得很幸福,就连他的军事才能也是西班牙人给培养出来的。

  圣马丁8岁时跟老爸从阿根廷来到马德里,12岁加入了西班牙军队。拿破仑入侵西班牙时,他还很勇猛地与法军作战。那他为啥还要与西班牙为敌呢?这可不是忘恩负义,因为人家毕竟出生在阿根廷,对南美一片深情,加上又受到欧洲自由平等思想的熏染,所以在阿根廷和西班牙之间,他毅然选择了为阿根廷独立而与西班牙为敌!
  1812年回到阿根廷后,圣马丁正赶上阿根廷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发动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圣马丁二话没说,立即加入。起义政府正缺军事人才,见圣马丁有打仗经验(还是和拿破仑军队打仗的),就让他组建一支骑兵团,圣马丁立马搞定,接着就率领这支以军刀长矛为主要兵器的骑兵团与的装备步枪大炮的西班牙军队打了起来。在1813年的一次激战中,圣马丁跟古代骑士似的挥舞军刀,一声长啸,纵马冲阵,但您可别忘了,西班牙人有大炮哦。这一颗炮弹飞来,圣马丁的战马就趴下了,更糟糕的是圣马丁的一条腿还被战马给压住了,圣马丁用尽浑身力气也挣脱不得,这时冲来一个西班牙士兵“嗖”得一刀就把他的脸给划了,生死关头一个阿根廷骑兵舞动长矛前来相助,才使圣马丁迅速脱身。圣马丁爬起来后继续指挥骑兵团拼杀,一番血战,终获胜利,圣马丁从此名震阿根廷!不久就被任命为阿根廷爱国军的主力——北方军的总司令。

  圣马丁是个很有战略头脑的将军,他觉得阿根廷就算赢得独立也不会长久,因为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多着呢,所以为了能让阿根廷永远独立,必须解放整个南美洲!于是圣马丁决定摧毁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中心秘鲁,而要拿下秘鲁,必须先取智利。为此圣马丁苦心训练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安第斯山军”,准备就绪后开始于1817年率领他们(包括三千步兵、两千骑兵和两百多炮兵)翻越险恶严寒的安第斯山,这一军事行动可谓世界军事上最惊险的长征之一,“安第斯山军”要面对高山缺氧、悬崖峭壁和酷寒风暴,还不能被敌人发现。圣马丁率军连续长途跋涉24天,终于翻过了安第斯山,直逼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智利的西班牙殖民政府军闻知圣马丁从天而降,吓了一跳,连忙拼凑人马对付圣马丁,双方展开查卡布科会战,圣马丁指挥骑兵迅速冲入敌阵狂砍,将殖民军切为两段,殖民军全线崩溃,殖民总督也被生擒。圣马丁率军进入圣地亚哥,当圣地亚哥人要把智利的最高权力交给圣马丁时,圣马丁一口拒绝,他可没心思当国家元首玩,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抓紧搞一支阿根廷和智利联军,远征秘鲁。就在智利欢庆独立的时候,不甘失败的西班牙人组成五千多兵马卷土重来,1818年4月,圣马丁指挥爱国军在圣地亚哥南面的迈普平原与西班牙殖民军摆开战阵。正式开打的几个小时前,圣马丁假扮农民探查敌阵,将敌军部署全盘掌握,西班牙军队尚蒙在鼓里。开战后,知己知彼的圣马丁以突然猛击将敌阵斩断,6小时摆平全局,杀敌两千,俘敌两千,西班牙军队司令狼狈逃窜。西班牙在智利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彻底完蛋。

 智利搞定后,圣马丁全力谋划进军秘鲁,他建立了南美独立国家的第一支舰队——智利海军,聘请英国海军少将柯克伦指挥,这个英国佬是一“海上游侠”(下篇专门介绍此君),对圣马丁也够仗义,他指挥智利海军扫荡了智利海域的西班牙舰队,又配合圣马丁的陆上部队进军秘鲁。
  1820年,圣马丁经过两年多的准备,率领远征军出发,在秘鲁首都利马南部海岸登陆,虽说圣马丁手里只有四千五百人,而秘鲁的西班牙军队有两万三千人,但圣马丁“狡猾”得很,他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将利马城团团围住,又让舰队封锁海面,将利马城与外界的联系全部切断。利马城内的西班牙军队被围得精神混乱几乎崩溃,最终不得不打出白旗。1821年7月,圣马丁进入利马城,宣布秘鲁独立,并被推举为秘鲁的“护国公”,圣马丁表示等秘鲁全部解放后就将权利交给秘鲁的民选政府。

  阿根廷、智利和秘鲁都基本搞定了,但南美的西班牙军队主力还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为了彻底扫灭敌军,圣马丁与另一位南美独立战争领袖玻利瓦尔于1922年举行密谈,无奈一山不容二虎,两位英雄观点不一,谈崩了。圣马丁为了革命大局(也有史料称可能是出于气愤),主动退隐江湖,把最后解放南美的大业留给了玻利瓦尔,自己带着女儿去了欧洲,从此过着28年默默无闻的清贫生活,直到1850年在法国去世。

  圣马丁对南美历史的影响力仅次于玻利瓦尔,但他比玻利瓦尔更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财富和权利无丝毫野心,其高尚品德令世人钦佩,被誉为“最可敬最伟大的南美爱国者”。他极具战略眼光,兼有灵活的战术才华,能以极小的代价换来极大的胜利。圣马丁去世的28年后,阿根廷、智利和秘鲁三国举行了纪念这位英雄诞生一百周年的隆重庆典,尊他为三个国家共同的“祖国之父”。

  ——————————————————————
  【名将小传】何塞·德·马丁(Jose de SAN Maetin,1778-1850年)南美独立战争军事统帅。生于阿根廷。1786年随父亲迁居西班牙,后在西班牙军中服役,参加过与法军作战。1808年加入以解放南美为宗旨的秘密组织。1811年脱离西班牙军队。次年抵达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组建骑兵团。1813年任北方军司令。1814年筹建“安第斯山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后,任“安第斯山”军总司令。1817年率军翻越安第斯山,翌年在迈普战役中击败西班牙军队,解放智利。1820年任远征军总司令,进军秘鲁。翌年攻占利马,宣布秘鲁独立,被推举为秘鲁“护国公”。后为避免政治纷争,于1824年赴欧洲,侨居法国。1850年8月在法国去世。被阿根廷、秘鲁和智利三国尊为共同的“国父”。


日期:2008-4-8 16:19:40

  第三十四集:打南边来了个“战神”——罗伯特·李(美国南部同盟军统帅)
  美国历史上有不少声名显赫的名将,诸如独立战争时期的华盛顿、内战时期的格兰特、一战中的潘兴、二战中的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等,但是获得“战神”这一巨牛称号的只有一人,他就是美国内战时南部同盟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此君智勇双全、用兵如神,在内战中N次打得北军找不到北,差点没把林肯总统给愁死。
  李生于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他老爸亨利·李也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牛人,乃独立战争时期的名将,绰号“轻骑兵亨利”,他说过一段被老美们传颂至今的“经典名话”,就是致“国父”华盛顿的悼词——“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第一人。”身为将门虎子的罗伯特·李比他爸还要厉害,他生得相貌堂堂(即使白发苍苍了也是一个超级老帅哥,不信您看照片,呵呵),举止优雅,气宇不凡,品德出众,在西点军校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二,他的档案里没有任何不良记录,什么吃喝嫖赌,打架骂人,都与他无关。

  美国与墨西哥战争爆发后,李初露锋芒,表现出色,当时的美军统帅斯科特将军说:“罗伯特·李是我在战场上见到过的最出色的士兵……假如我哪天不行了,总统让我推荐一个人当司令官的话,我肯定会说‘让罗伯特·李去干吧!’”
  45岁时,李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母校西点,当上了校长,三年校长任内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开除了一个成绩极烂(除了绘画课外其他课程一塌糊涂)的“差生”,这个“差生”就是未来的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这一“英明之举”使美国军队中少了一个“弱智军官”,而世界历史上多了一位印象主义大师,真乃李将军对世界美术事业做出的一大“贡献”也。

  1861年,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爆发,喜欢黑奴制的南方头头戴维斯(所谓的“美利坚联盟国”总统)和反对黑奴制的北方头头林肯(“正规”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打了起来。李的老上级斯科特将军已被林肯总统任命为联邦军统帅,斯科特兴致勃勃地给李拍了一封电报,让他跟北军混,打击“南方叛逆”,但李竟然没给老上级面子,一口回绝,把个斯科特将军气得仰天长叹:“此乃这厮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其实,李个人并不怎么喜欢南方的黑奴制,对南方脱离联邦搞分裂的行为也很反对,但他的家乡是南方的弗吉尼亚,他认为南方被北方“欺负”,自己就要拿起刀枪坚决保卫家乡,于是公然对抗北方联邦政府,所以说李虽是“叛逆”,但他仍是一个“爱国者”。

  李的“英勇”行为受到南方头头们的看好,他被任命为弗吉尼亚司令官和戴维斯总统的军事顾问,后又担任了南部同盟军的总司令。不过战争刚开始的几个月,李并无惊人表现,因为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建造防御工事上了(事实证明,此乃高明战略也),所以部下开始讽刺他,给他起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外号,诸如“婆婆妈妈的李”、“后撤的李”、“铁锹王”什么的。不过戴维斯总统对他却极其信任,可谓慧眼识才!

  随着南北双方战事的升级,李开始大显神威了。1862年,号称“美国拿破仑”但实际能力有限的北军总司令麦克莱伦将军(此人狂傲得过分,曾讽刺林肯总统是大猩猩)指挥十一万大军发动“半岛战役”,企图攻占南方“首都”里士满,李指挥不到九万人的军队以灵活战术攻击北军薄弱环节,把麦克莱伦赶出了里士满附近的半岛,解除了里士满之危,此役史称“七日之战”,李威震全美。林肯总统郁闷不已,把麦克莱伦晾在一边,启用大胡子猛将波普担任指挥。波普将军信心百倍,率领八万北军与李指挥的五万多的南军展开第二次布尔溪之战,李用小部队将北军主力引诱到阵地,然后以精锐部队从侧翼和后方突然杀出,大败北军!波普的八万大军被灭掉一万四,李的五万多军队仅损失了九千人!南军兵临华盛顿城下,华盛顿惊得草木皆兵,一片混乱,大批大批的人都准备逃离首都!

  林肯无奈,只好又重新启用那个号称“美国拿破仑”的麦克莱伦。老麦率军在安特提姆又和老李干上了。当时北军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即便如此,老麦还是没打过老李,只杀了个平手,还眼睁睁看着李率军从容离去。林肯一气之下,让老麦下岗,令伯恩赛德将军接替。这伯恩赛德虽然忠诚正直,但能耐不大,他的司令位子还没坐热乎呢,他的11万3千大军就在弗里德里克斯堡遭到李7万2千人的痛扁,伯恩赛德将军哭得一塌糊涂,率领残兵败将撤回华盛顿。接着伯恩赛德也被林肯炒了,换成绰号“好斗乔”的胡克将军,胡克对林肯表示一定挥师直捣里士满!几个月后(1863年5月),胡克将军的12万威武雄壮大军在钱瑟勒斯维尔战役中被率领6万筋疲力尽军队的李击溃!

  林肯绝望了!
  李将军连战连捷,率领南军杀入北方宾夕法尼亚,就在他自我感觉极好的时候,想不到他也有掉链子的时候。1863年7月葛底斯堡一战,他由于与骑兵队失去联系,竟被北军的米德将军狠狠地重创了一下,损失了3万6千人。虽然米德也没能彻底吃掉李的部队,但李再也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
  惨烈的葛底斯堡大战成了美国内战的转折点!

 1864年,北军推出了一个极具将才的邋遢酒鬼担当总司令,此人就是格兰特,和李可谓棋逢对手。虽然李在1864年的一系列战役中挡住了格兰特的多次进攻,连续灭掉格兰特的数万北军人马(科尔德港一战仅半小时内就打死北军七千多!),但南军力量被严重削弱,而北军力量总有源源不断的补充,日益增大,越打越多。同时北军另一位悍将谢尔曼率军“千里挺进”,在南方大玩“恶魔手段”——烧杀抢掠,南方大片地区被严重摧毁。李的军队越打越衰,打到最后士兵在寒冬里连鞋子都没有,粮草奇缺,战马瘦骨嶙峋,“战神”已经回天无力了。1865年4月,里士满落入格兰特之手,为了避免士兵更大的伤亡,李率领他那群筋疲力尽的残兵向格兰特投降了。在投降仪式上,仪表华贵、风度翩翩的李和衣衫不整、邋里邋遢的格兰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内战以南方的失败宣告结束,美国重获统一。

  李将军虽然是“叛逆”,但美国人挺宽容,没怎么惩罚他,让他回老家了。李脱去军装,穿上西装,当大学校长(列克星敦市华盛顿学院,即今日的弗吉尼亚的华盛顿-李大学)去了。1870年,李将军病逝。五年后,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恢复了李将军的公民权。
  虽然俺小时候上历史课时老师告诉俺美国内战中北方是好人,南方是坏蛋,但俺一直很怀疑老师的说法,看了《乱世佳人》后俺更加怀疑了。其实就算南方很“坏”,但李将军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是南北战争期间最出色的军事家,其指挥才能胜过他所有的北军对手(也包括格兰特),虽是“南方叛逆”,但他还是以其卓越的统帅才华、非凡的气质,正直勇敢的精神和无私谦逊的品德受到美国人的尊敬,被誉为“战神罗伯特”和“美国军事尊严的象征”。他作战灵活机动,能够迅速抓住敌军的作战意图和弱点,然后巧妙部署,以少胜多,创造奇迹,他的士兵对他崇拜至极,甚至把他当作上帝一般。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李德·哈特认为李将军是与汉尼拔、拿破仑和隆美尔一样的“伟大败将”。

  ——————————————————
  【名将小传】罗伯特·爱德华·李(Robet Ebward Lee)美国南部同盟军统帅。生于弗吉尼亚的斯特拉特福。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过美墨战争。1852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859年率军镇压约翰·布朗的反奴隶主起义。1861年内战爆发后加入南方同盟军,后升任南军总司令。1862年在“七日之战”、第二次布尔溪之战中连续以少胜多,重创北军。不久在安特提姆之战击退北军,但被迫后撤。后又在弗里德里克斯堡之战中击败北军。1863年在钱瑟勒斯维尔之战中再次击败北军。但不久在葛底斯堡战役中战败。1864年率军挡住北军多次进攻,但终于力量薄弱未能战胜北军。1865年在阿波马托克斯率领南军向北军投降。1865年出任列克星敦市华盛顿学院(今华盛顿-李大学)院长。1870年10月12日卒于此地。


日期:2008-4-8 16:22:55

  第三十五集:酒鬼挂帅——格兰特(美国陆军上将)
  美国内战,南北对决,南军在“战神”李将军的指挥下所向无敌,打得北军稀里哗啦,本就性格忧郁的林肯总统更加忧郁,他几度换将,无奈换一个就被李打翻一个,无奈至极。换到最后,林肯总统找了一个整天烂醉如泥的“酒鬼”来当北军总司令,没想到“酒鬼”竟然把“战神”打投降了,胜利结束内战。这位“酒鬼”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英雄之一。

  “酒鬼”名叫格兰特,身材矮壮,形似子弹。和他未来的对手“战神”罗伯特·李一样,也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不过他的成绩比李差了很多,人家李是第二名,格兰特在39名毕业生中排名21。相比李非凡的军人气质和谦逊真诚的品格,格兰特优点不多(当然,他的马术不错),乍一看邋里邋遢、迷迷瞪瞪、相当颓废。他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杯中之物,经常醉得晕晕乎乎,走路摇摇晃晃。在咱中国的英雄传奇小说里,一般能喝酒的多数是牛人,如武松、张飞、萧峰、令狐冲、李寻欢等,这个老美的“大醉侠”格兰特亦是如此。

  在美国-墨西哥战争期间,格兰特参加了几次战役,表现英勇。但战后没过几年,他就因为贪杯丢了军职。他老爸一连给他的司令写了好几封信,请求原谅自己的儿子,让留他在军队,但司令说啥也不答应。这位司令就是未来美国内战期间与林肯对着干的“南方同盟”总统——戴维斯,他肯定没想到,就是这个没被他留住的酒鬼,日后会率领北军断掉了他的“老窝”里士满,打败了他的爱将罗伯特•李。

  离开军队后,格兰特没事还是醉酒玩,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虽然做了一些生意,但都没成功,还欠了一屁股债,于是他就四处借钱,最后他的朋友都特怕他上门,以至于他到什么地方,他的朋友全都躲起来。人混到这份上,真是惨不忍睹。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格兰特咸鱼翻身。虽然北方军界对这个“穿着破烂、极不雅观”的酒鬼没啥兴趣,但他还是很积极地投身于对付“南方叛逆”的伟大战争中。刚被提升为准将旅长,格兰特就取得了他在内战中的第一个胜利——他于1862年2月率军攻占了田纳西境内南军的亨利堡和唐纳尔逊堡。在猛攻唐纳尔逊堡时,南军司令还想和他谈条件,他强硬地回答道:“没有任何条件!必须立即无条件给我交出要塞!”(这句酷酷的回答成为美军历史上的名言)几天后,唐纳尔逊堡的一万五千名南军就成了格兰特的俘虏,从此格兰特得了一个载入美军史册的经典绰号——“无条件投降”。此战使格兰特一炮走红,名闻全国,一夜之间北方各地就冒出了无数“格兰特的粉丝”,有的大放焰火为以表达对他的崇拜,有的给他寄来大量雪茄(格兰特是烟酒皆爱),还有的以他的名字命名自己刚出生的宝宝……

  不久,格兰特挥师进军南军的维克斯堡要塞。这个位于密西西比河上的要塞乃一极其重要的战略据点,只要将其拿下,就相当于搞定了整个密西西比河地区。南军自然是拼命死守,格兰特连续数次猛攻,皆告失败。格兰特思之再三,干脆不攻了,而是将维克斯堡团团围住(海上有内战第一海战高手法拉格特指挥舰队进行封锁)。如此一连40多天,维克斯堡的守军可是被坑惨了,粮食吃光,牲畜吃光,甚至连老鼠都快吃光了,南军士兵们饿得发疯,见谁都像奶酪。守将彭贝尔顿无奈之下只好打出白旗。三万多南军外加170多门大炮和6万支滑膛枪全归了格兰特。至此,北军完全控制了密西西比河,南军呢?从地理位置上被切成两半!消息传到华盛顿,全城欢庆,鼓乐齐鸣,林肯兴奋高呼:“先生们,咱再也不用天天盯着维克斯堡地图看啦!”

  端掉维克斯堡后,格兰特在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查塔努加再次击败南军,此时的林肯已经不像头两年那么忧郁了,总统眉头舒展,心情欢悦,他认定格兰特就是他一直寻找的那个最合适的北军统帅!
  1864年,林肯把格兰特召到华盛顿,授予他陆军中将军衔(此前,陆军中将军衔只有独立战争时期的华盛顿和美墨战争时期的斯科特获得过,在当时的美国就相当于至高荣耀的“元帅”),让他担任北军总司令。当时很多军官对这个“脏兮兮的酒鬼”没啥好感,而林肯说:“我离不开他,他能打仗!”有一次某人向林肯告状,说格兰酗酒误事,林肯说:“您能告诉我,格兰特的酒是哪来的?是啥牌子的?我要多搞些这种酒送给他。”告状的人听后险些晕倒。还有一次,某人对林肯说,格兰特的赫赫战功和巨大威望对林肯的总统宝座是个极大的威胁,而林肯笑道:“如果格兰特能拿下南军老窝里士满,那总统位子就让给他呗!”怎么样,要不怎么说林肯是超级伟人呢,其用人之道和领袖风范令人佩服之至!

  “酒鬼”格兰特没有辜负总统对他的厚望和信任,他与北军另一位悍将、西部战区司令谢尔曼制定了新的战略计划——一个在东打一个在西打,犹如一个巨大的铁钳,不夹碎南方誓不罢休!1864年,格兰特率领北军主力南下,在弗吉尼亚与李将军率领的南军主力展开了美国本土上史无前例的大厮杀!平心而论,“战神”的军事才能要胜过“酒鬼”,几番交手,格兰特都处于下风,挂掉五万多人,其中科尔德港一战,不到半个小时,格兰特就被李打死了七千多士兵!但问题是,李的南军受到损失后总得不到补充,而格兰特的北军别管死多少,他都不用担心,因为林肯会给他源源不断地送来。所以格兰特可以发动一次又一次的猛攻,无情地折磨着李将军日渐疲惫虚弱的南军,而可怜的李只能疲于应付。与此同时,西线的“恶魔司令”谢尔曼将军对南方实行了极其残酷的“三光政策”,南方的资源几乎被摧毁。李纵使有天大的能耐,还是无法挽回南方最终失败的命运。

 1865年3月,格兰特将围困数月的彼得斯堡拿下,俘虏南军两万。这彼得斯堡乃通往南方首都里士满的交通枢纽,它一陷落,里士满也跟着完蛋了。4月,南方总统戴维斯带着文武官员逃出里士满,格兰特开进了南方首都,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被北方解放的黑人们。李将军英雄末路,彻底绝望,率领两万八千南军残兵在阿波马托克向格兰特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和美国重获统一宣告结束。

  战后的格兰特被晋升为陆军上将,还以崇高的声望当选为美国总统。不过他是个既幼稚又无能的政客,其政府腐败不断,丑闻漫天,尽管他本人没掺和。八年总统任期结束后,格兰特退出政界,搬到纽约。不久,他又落魄了——在一次投资时破产,同时又得了喉癌,他只能通过写书赚稿费来还债养家,直到1885年去世。一个“名将+英雄+前总统”落到如此地步,真是令人感叹万千,写到此处,俺不得不对美国的民主竖一下大拇指!

  格兰特这人酗酒成瘾,毫无气质,打过不少败仗,政治上更糟糕,个人魅力也远不如他的对手李,但他依然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他意志顽强,沉着冷静,百折不回,极有战略头脑。他在美国历史的关键时刻拯救了“北方”,以坚毅的个性、正确的战略和巨大的资源取得了南北战争这一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战神”李的征服者。在重新统一美国这一历史性的贡献上,他的作用仅次于林肯总统。

  ————————————————————
  【名将小传】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1885年)美国陆军上将。生于俄亥俄州的波因特普雷森特。毕业于西点军校。1846—1848年参加美国-墨西哥战争。南北战争爆发后对南军作战屡立战功,升为联邦军(北军)准将。1862年率部攻占田纳西境内南军的亨利堡和唐纳尔逊堡,为控制密西西比河地区奠定基础。同年在夏伊洛重创南军,被任命为田纳西军区司令。1862—1863年,率军攻克维克斯堡要塞。1864年被林肯总统任命为联邦军总司令,晋升中将。指挥全军,制定各个战场协调行动的军事战略。同年率主力在弗吉尼亚与南军主力鏖战。1865年攻占南方联盟首都里士满,迫使南军全部投降,夺取了南北战争的最后胜利。1866年晋升陆军上将。1867年任陆军部长。1868年当选总统。1872年连任。执政期间其政府以腐败和丑闻著称。1877年离职。1885年7月23日去世。著有《美国格兰特的个人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