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骏和释小龙:论抗战时期的广西民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53:53
论抗战时期的广西民团

 

一、广西民团的组成

1、由官方组织成立;

    广西在1930年以前主要是依靠招募的“旧民团”保卫乡村的。
    1930年9月,败退广西的新桂系因利用民团成功地摆脱了粤、湘、滇军的四面围堵,感到民团大有可为,开始在全省普遍推行。根据新桂系颁布的《广西民团条例》规定:“凡属中华民国国籍,在广西省内居住已满二年,年龄在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男子,均有被征为团兵的义务”。

    在干部培养方面,成立干部训练大队,以军职出身或是地方上具有军事经验之乡镇村街长、地方士绅为基层民团干部培训对象,内容以军事、政治等为主,时间为六个月;“寓将于学”即通过对初等以上学校在校学生的军训来培养民团基层干部。分区培养就是在广西全省的八个民团区(最初是十二个)内每区设民团 。
    1935年,广西省当局将省立国民基础学校与八个民团区的干部训练大队合并办理,定名为广西民团干部学校,以对全省十多万基层民团干部进行培训与补训。


    在普通团兵的组训方面,根据新桂系颁布的《广西民团条例》等法规规定,民团 “常备队团兵在营训练期间,定为六个月”“预备队每年农隙时训练一个星期,由县民团司令部召集之”,“后备队甲级队、乙级队的训练期间为两个月,或三个月,以扣足一百八十小时为限”。 据统计,从1932年7月到1937年初,广西全省共有1,036,209名壮丁参加了培训。

    民团普通团兵的补训由后备队中轮流抽调一定数量的团兵组成常备队,定期更替。另外,实地剿匪与不定期的野外集训也是补训方式之一。通过严格的训练与及时的补训,民团成为了一种组织严密、纪律性较强且具有相当战斗力的新型乡村保卫组织。


    根据《广西民团条例》规定,民团在纵的方面自上而下为省民团总指挥部-区民团指挥部-县民团司令部-乡镇民团大队-村街民团队五级,县以下的三级,其最高指挥由该行政区的最高行政首脑(即县长、乡镇长和村街长)兼任,副职则按规定条件从当地遴选,或由上级民团机关任命;县以上的两级,区民团的正、副指挥由省民团总指挥部任命,省民团正、副总指挥由驻省最高军事机关委任。另外,分区之县还设有区联队,联队长由区长担任,联队副则由本区资望较深之乡(街)长担任。在横的方面,县以下的民团组织分为后备队、常备队和预备队三种。后备队以村为单位,按年龄编为甲、乙两队,甲级队由18岁至30岁的壮丁组成,31岁至45岁者编为乙级队。每级队以9-13人为一班,每三班为一排,每若干班为一队。乡队仍按年龄分甲、乙两队。常备队以县为单位编组,分为甲、乙、丙三等,员额分别为90、72和60人,其团兵则就乡镇村街后备队甲级团兵内,由县民团司令部按照应征兵额轮流征调。预备队由常备队之退伍兵和曾受初中或同等学校军训之学生组成,编制与后备队相同,其官长则由县民团司令部按规定条件遴选委任,由区团部报省最高军事机关备案。


   《广西建设纲领》中的“寓兵于团”,就是把全省的青壮年男子编成民团进行军事训练,这既解决了广西经济偏枯无法大量养兵的问题,又为新桂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兵源。“寓征于募”则是以国民兵性质的民团体制来逐渐代替旧的募兵体制,进而实现全民皆兵。抗战爆发后,广西民团踊跃参战。由政府组织的民团,武器由政府发放。

2、由退役军官为首成立;

    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具有疯狂的掳掠性,大肆劫夺粮食、耕牛和一切军用物质,供其10万军队食用和储存。广西是缺粮省,人民与其束手饿死,不如用战斗求生。广西的抗日宣传动员比较深入,基层组织比较严密,民间藏枪和国军遗弃武器不少。政府撤离后缺少组织者,一些村庄的退伍军官就被民众推举出来组织民团,保卫各自的村庄。一般都叫做“抗日自卫队”。

    如:武宣沦陷后,东乡退役军人潘新潮、陈朝坤、韦世常等,发动民众成立抗日义勇队。武器由各人从家里带来,多是土旧步枪,又挖出国军撤走时埋藏的3挺机枪、13支步枪、2箱子弹。

     1945年1月22日,日寇在武宣县城拉夫装货上船,准备开往悟洲,东乡义勇队闻讯,连夜动员队员参战,条件是不怕死,自带枪支,配弹100发,准备一天粮食,共集得40多人枪,轻机枪3挺,推潘新潮指挥,次日赶到黔江边大片塘村设伏。这时敌人驳船5艘已到上游古楼村,被县自卫队截击,敌人登岸将自卫队逐走,入村抢劫,不见下驶,打乱了义勇队的计划。当晚他们又侦察地形,决定在红石待敌。

    红石是峡江中的一个长滩,冬天水枯江面狭窄,两岸多树林,容易隐蔽,江岸是陡壁,敌人爬不上;下游有一大岩石堆突出江中,可将敌船封锁住。陈毓义率第一组埋伏在上段高地,陈朝坤率第二组埋伏在中段高地,韦世常率第三组埋伏在下段大石堆,每组配轻机枪一挺。南岸有桂平龙山的几十名武装群众把守,有重机枪一挺。24日晨,5艘大驳船从江心缓缓下驶,12只橡皮艇在两旁护卫,用火力搜索山林。敌船进入到红石,第一组开枪射击,因距离远火力弱,敌人以为是自卫队袭击,站立船上不动。船队下到中段,被两岸轻重机枪、步枪逼近射击,敌兵成排倒下,始知吃亏,开枪还击,但改变不了被动态势,义勇队居高临下,火力集中,弹无虚发,打得敌人无招架之力,参战群众越来越多,杀声震天。突然重机枪发生故障,敌船向南岸靠拢,有些敌兵上岸钻进了石岩中,形成对射状态。但时间越长敌人伤亡越大,下午便集中20挺机枪和几门小钢炮射击大石堆。第三组12人3死3伤,他们寸步不退,近战对射,敌艇接近不了,退到河边死角躲藏起来。战至天黑,义勇队子弹打光。敌船利用夜幕掩盖,停机息浆,漂流而下,逃到桂平平冲,埋尸124具,在黄草岭又埋30多具。内有宪兵队长向井立夫。

    2月14日,东乡人民开追悼大会,建纪念塔立碑记其事,碑文曰:“倭骑入境,掳掠横行,凡有血气,莫不发指,东乡爰有义勇队之奋起。适据县城之寇沿黔江撤退,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我会同龙山友军,击敌于红石一带,歼敌成百,而我队三勇士亦以身殉马。三勇士者,平岭韦世光,古眉黎金生,灵机兰砚田也。乎死有重于泰山者,为国家民族成仁是也”。《广西文史资料》1991年第32期,126--127页

3、由地方有名望的士绅成立;

    宾阳北区公路附近有个恭村,从1945年1月9日至2月13日,被日军进攻12次,该村群众在士绅蒙恩涵领导下,将敌一一击退。特别是2月11日,同敌人巷战3昼夜,毙敌22名,敌不支撤退。12日晚,长村自卫队消灭勒马敌军哨所,日军疑是恭村所为,疯狂报复。15日敌集中1000兵力,驭马100多匹,拉400多挑夫,准备洗劫恭村。蒙恩涵率民众分头迎击,又毙敌11人。敌攻破背后山,群众被迫突围。敌人入村杀害18人,打伤7人,抓走6人,财物洗劫一空,烧毁房屋十之七八,蒙恩涵被抓,不屈惨死。

4、由乡民自发成立。

    在日军的进攻下,县、乡两级的自卫队被击溃后,一些乡民自己组织起来,保卫家园。他们经常打击零星活动的小股日军。

二、民团的作用

    由于新桂系在民团的日常训练中比较重视爱国教育,将自己的政治目标与乡村社区利益、民族大义结合了起来,因此,新桂系民团的抗日这种热情十分高涨。卢沟桥事变以前,广西常备军仅有步兵师二十个团,抗战爆发后,广西先后出兵达30余万,几乎参加了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所有重大战役,。以居民人数与出兵人数比较,广西居全国首位。在一些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上,如修建湘桂铁路,新桂系征调了30万民团,“在两年之内柳州至南宁段,完成了十分八九”。 无怪乎当时的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曾经说:“广西在这次抗战中所贡献的人力物力智力,差不多是各个战场的骨干”。 不仅如此,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推行的“新县制”,在基层政权的设计上也采纳了新桂系民团的“三位一体”体制,“保长、保国民学校校长、保壮丁队队长暂以一人兼任之”。军队在前线作战,后勤线基本靠民团支持。梁弹运输,伤员后撤等等都由民团负责。

三、抗战中的民团

   抗战爆发后,广西政府组织学生、民团干校学员组织民众订立
《抗战公约》,公约的内容是:


   1、不卖粮食及一切物品与敌人;
   2、不为敌人带路;
   3、不为敌人做侦探;
   4、不为敌人筑路;
   5、不为敌人挑担;
   6、不买敌人货物;
   7、不用敌人货币;
   8、不做敌人官兵;
   9、不做敌人顺民。

    由各家户主签名画押,然后各户主齐集在村、街公所宣誓:“我等各本良心,在总理遗像,关圣帝位前,代表全家发誓,遵守抗战公约,精忠救国,不做汉奸,如有违背,天诛地灭,甘受政府枪毙,谨誓。宣誓人:XXX中华民国二十八年X月X日”。这些公约誓词,贴在每家厅堂上,让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妻劝其夫,共同遵守。

    昆仑关大战期间,武鸣县、邕宁县、宾阳县、迁江县的民团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工兵修复公路;为军队做向导;掩护群众疏散上山;截击小股日军;成立义勇担架队,救护伤员;组成运输队帮助军队运送各种物质。在整个作战期间,民团都是自备伙食。有些群众自带枪支要求和军队一起作战。

    桂南地区(包括当时属广东的钦廉县)历史上兵灾匪患频繁,民间多藏枪自卫,群众又会仿造手枪、步枪,加上当兵风气盛,在乡退伍军人不少,而且山川险阻,地理条件适合开展游击战争。日军入侵,到处烧杀奸淫掳掠。迫使民众组织起来同他们作殊死斗争,各地民团纷纷在敌后打击日军。

    1940年1月15日,屯茂村壮丁团在罗华国的带领下,在小董村袭击日军,打死4人,其中军官1名,缴获手枪、步枪、军刀、望远镜、地图、文件。在屯茂村配合正规军夜袭日军驻地,打死17人,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10余支。他们总共对日军作战30余次,牺牲7人。屯茂村的抗战事迹得到了张发奎的肯定,赠予“忠义可风”的匾额,序文写到:“建国二十八年冬,倭寇进犯钦邕,钦县屯茂村罗姓父老弟子,深明大义,庆志抗战一年以还,虽处敌寇与汉奸胁迫之下,有能不避牺牲,始终协助政府和国军。爰辍数语,藉昭激励”。《钦洲文史资料第2辑》
    还奖给罗华国一枚刻有“屡挫敌锋”的奖章,发给该村救济款4.3万元。

    钦县西北的贵台乡,驻有抗日自卫团一个大队,大队长梁子青,共有300多人枪,弹药军饷由上思行营发给。1940年2月9日,日军从大寺奔袭贵台,被游击队伏击打死4人。

    邕宁县八尺区民团有4个中队,500多人枪。
    1940年1月,日寇绕袭宾阳,民团都在邕永公路的桥梁和渡口进行袭击和阻击。3月日军从灵山退回,民团又在银桥阻击5小时。1940年5月22日,在赖村的甘蔗地里,伏击日军骑马巡逻队,打死5人,打伤3人。24日晚,配合93师突击队,夜袭赖村,用刺刀捅死几个正在洗澡的日军,是役毙伤敌30多人。

    八尺区的蒋村,1939年12月23日,日军十余骑杀来,守村的壮丁逃上山了,只有梁世泽坚持抬枪守住闸门,一炮射向敌骑,日军小队长当场落马毙命,另两个日军中砂负伤。梁世泽持刀翻墙出去割取首级,不幸中弹身亡。

    1939年12月26日,日军围攻蒋村、四美村,村中只有50多名武装民团,推举受过军训的小学教师周忠、周刚、周游指挥作战,迎战一小时。附近各村鸣锣集众,出动5、6百人,登山助战。4小时后日军抬着4具尸体和6、7个伤兵撤走。团丁一死一伤。

    1940年5月到7月,日军围攻新丁村12次,新丁村牺牲20多人。围攻乌兰村8次,乌兰村牺牲10多人。村里有陈高和、何三姐夫妇,年已不惑。日军进攻时,夫使用机枪射杀鬼子,妻运送装填子弹,夫喝妻退下火线,妻则抢枪射击。

    1939年12月16日,一小队日军从南宁出动到新村掳掠,被沙井民团袭击,伤4人。
    1940年1月20日,南宁日军30人进驻金鸡山,白天守山,晚上宿村,沙井民团夜袭村庄,毙敌10余人。4月18日,配合170师出击队夜袭烧钹山守敌,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4支、旗1面。
    南宁区民团8个乡600多人,在丛林中由邕宁县游击大队长方向荣女士指挥,接受民团指挥官梁翰嵩立在牛车上的检阅,成为抗战中的一件趣事。
    1940年9月17日,南宁西郊民团,在西乡塘大桥伏击日军田中二郎马队40多人。桥东桥西的机枪、步枪、手榴弹同时开火,全歼了该股日军。
    上思县民团有个人被日军捉去带路,他就把几十个日军带入国军伏击圈,日军全部被歼。上思县有3个乡村长战死。

    根据缴获的日本士官学校实习生的调查报告,说广西民众倔强,致使日军少数部队不能通过村落,恐被我民众袭击。日军司令部已通报各部,不得以少数部队行动云云。《苏国夫“民国二十九年十一月份广西动态”》

    桂北地区抗日民团。
    1、临阳联队,1944年9月成立,有200多人枪。对日军作战11次,击毙日军18人,俘虏伪军45人。1945年6月击沉日军运粮船4艘。
    2、潞江抗日自卫队和灵川政工队,280多人。对日军作战10多次,打死日军80人。积极摧毁伪组织,捕杀汉奸。
    
    3、全县、灌阳抗日自卫队,260人。与日寇作战15次,击毙日军30多人。
    灌阳二支队,60多人。与日寇作战8次,击毙日军21人。

    柳北地区抗日民团。
    柳北地区有柳城、融县、罗城、三江县,1944年11月10柳州沦陷后,各县民团纷纷组织起来打击日寇。
    1945年2月5日,日军从柳州用13艘木船运载食盐上融县。在大扁洲被融县自卫队二分队袭击,盐船全部被俘获,跳河逃跑的日寇也被消灭干净。
    日军到罗龙村抢去耕牛200多头,融县抗日挺进队立即出动追击,日寇丢掉耕牛逃跑,挺进队把夺回的耕牛交还失主。
   
 1945年4月15日,浪保分队在浪溪河小片伏击,打死打伤日寇30多人。 
    1945年5月29日,日军96大队,抢夺物质和妇女,装满23艘大木船,沿融江向柳州撤退,驶到融县城南里罗村,被挺进四分队发现,开枪阻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同时向上级飞报情况。后来闻讯陆续赶到2000多人,从罗龙江以下10公里,杀声震天,轻重机枪、步枪、粉枪齐发。日军伤亡惨重,一部分船被俘获,救出100多名妇女。日军第96大队败入柳城。

    桂东南抗日民团(贵县、北流、容县、陆川)
    各县、乡村自卫队共打死日军80余人,其中有大队长渡布市藏,俘虏4人,有军官横山小二郎。

    横县四千民团保卫县城
    1945年1月4日,300多日军从宾阳南下进攻横县,国军早已撤离,保卫县城只能依靠民团了。5日,日军侵入横县境内,县自卫大队和西区各乡自卫队开赴陶圩一带阻击,因行动迟缓,日军已过校椅进逼县城。横县抗日自卫队司令部下令调动全县自卫队保卫县城,将日军包围在四排岭一带围攻3昼夜。10日,日军又从宾阳抽调步兵700、骑兵60、携带小钢炮。增援被困日军。援军到后日军反扑,攻入县城。19日退走,横县光复。是役,参战民团4380人,机枪22挺,步枪3844支,手枪41支,手榴弹5200枚。自卫队中有县直一、二大队和东、西、南、北、中5个区的各乡自卫队。

    宾阳县民团
    县府设立东、南、西、北、中5个区,各区区长兼任自卫联队队长,各乡村普遍组织自卫队。打了大小战斗500多次。
    1945年1月4日,日军200多人从迁江开到邹圩,进入木棉村抢劫,被大欧、六凤、公义、木棉、三塘等村自卫队围击,打死日军14名,俘虏8人。
    1945年1月5日,日军37师团60余人押解机密文件和药品经过宾阳,夜宿长车村。北区黄猷义勇队乘敌不备,杀死哨兵,冲入村中,日军正在吃饭,当场击毙日军大尉、少尉以下8人,伤6人,缴获机密文件、印信、药品100多箱,送交第四战区转送重庆,此等文件价值极高,国民政府军委特奖励5万元。
    
1945年3月9日至14日,武陵被日军攻陷。南区各乡民团围攻4天3夜。日军突围而出。4月28日再犯武陵,被各村民团打死37人,缴获步枪9支、手枪1支、军刀1把。当晚日军再次突围而去。

    柳江县民团

    
柳江县原有县直、百朋、小山、大荣、成团、三都、穿山、里高7个乡自卫大队。1944年11月10日,柳州沦陷,11日日寇进攻成团,县自卫大队被击溃。
    桂军军长覃连芳的弟弟覃连衡,在小山乡组织成立柳庆民军司令部,自任司令,以韦日上为副司令,刘冠坤为参谋长。将柳江各乡自卫队编成7个支队:
    百朋乡支队司令:覃有任;
    成团乡支队司令:张士钧;
    穿山乡支队司令:覃  耀;
    思贤乡支队司令:刘汉雄;
    来宾县支队司令:江毓秀;

    来宾县支队司令

:张义樵;
    象州县支队司令:韦士德。
各部和日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作战,俘获甚多,柳州光复后曾举办战绩展览会,各支队都展出了战利品。       

    河池六甲自卫队
    1945年3月,大队长莫限超率队进攻拉显村北隘口日军的复兴中队(敌伪的工作队),给敌重大杀伤后中炮牺牲。自卫队在副大队长邓振光(正规军派来的校官)的指挥下,继续进攻日军阵地,袭击日军军火仓库。
    1945年5月13日,配合国军506团光复六甲,是役506团打死日军87人,自卫队打死日军54人,自己伤亡8人。
    六甲自卫队出了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韦老太太,本名莫花棉,40多岁,身材高大,懂武术,能挑200斤重担,打得过5、6个男人。带着儿子和侄子到火车厢上搜得1挺轻机枪、3支步枪,成立菜峒自卫队,有50多人,自任队长。经常带兵打仗。日军派汉奸威胁她归顺,她说:“老奶心中只有一个仇敌--日本强盗。你们投降鬼子,贪生怕死,甘当奴才,把老婆孩子送给鬼子糟蹋,虽然活着,也是耻辱。你回去告诉日本强盗,老奶活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她带国军侦察兵进入慕友、雷峒日军据点,她化妆小贩深入南岸坡唱村侦察敌情,充当向导带领国军到东江和都街拦截日军军车。前敌指挥官孙元良把她的事迹上报,军政部发给她的奖状写到:“韦老太太慈母和儿子韦健生,协助国军抗战有功”。她的事迹登载在1945年3月23日《中央日报》(贵州版)上,题为《军队之母》。

    宜山县民团
    宜山全县有自卫大队48个,近3万人枪,有轻重机枪400挺、步炮5门,是广西最强大的民团武装。各自卫队与日军作战大小1000多次,缴获步枪3000余支、军用品2万多件、军马数十匹。自卫队员牺牲260多人。群众被日军杀害6668人。1945年7月7日,在县城举办抗日战利品展览,并进行评奖,洛西乡获团体奖,发给奖金10万元,个人得奖者发给5万元。

    蒙山县民团
    蒙山县有民团3个大队。1945年2月20日,趁县城空虚,第一次攻打县城,进攻昭平县的日军回援,攻城失败。但却救了昭平。
    1945年5月3日,第二次攻打县城,瑶民分队18人冲入县城,同日军展开巷战,被日军击败后退。是役打死日伪军10人,自卫队阵亡2人,伤2人。
    1945年5月11日至28日,第三次攻打县城,和师管区部队配合,打死打伤近百日军,俘虏日伪8人。
 自卫队伤亡50多人。县城光复。

    荔浦县民团对日军作战50多次。
    1945年5月两江圩的一个圩日,凌晨前自卫队员在南北桥埋设炸药,通知群众不来赶集,圩内的人也把东西搬走。9时过后。两江圩比往常更热闹,熙熙攘攘,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午后,马岭日军100多人快速向两江圩走来,最前面的树哨立即挥动红旗,一哨接一哨向圩内传递信息,赶圩的人都是自卫队扮的,迅速挑担推车从南桥撤走,日军全部冲进圩中抢劫,轰隆几声巨响,南北两桥同时炸断,日军进退不得,始知中计,用迫击炮向对岸轰击,用机枪扫射。自卫队也从对岸还击,展开一场奇特的炮战,自卫队的大炮是松树炮,每尊只能打一、两次,幸好树多,群众齐心,一天能造数十尊,火药铁砂不缺。这种炮虽射程不远,但可及对岸,发射出去的铁砂象雨点一般密集,也能给敌造成相当伤害。加上步枪配合,日军伤亡累累,躲入屋中避炮。自卫队严密包围监视,一见日军露头就炮轰,晚上松光如白昼,严防偷度。群众越围越多。被困之敌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终于一个个倒下去。几天后自卫队进入圩内,见到日军都成了硬条条,有些尸体被铁砂打得伤痕斑斑。是役消灭日军百余人,所有武器弹药全部缴获。自卫队也受伤10多人,这是抗战史上最特殊的战斗。(故事引自周展“民民团巧计歼日寇”,载台北《广西文献》38期29--30页)

    来宾、迁江县民团
    1940年1月初,日军步兵在空军和骑兵的支援下很快占宾阳,据上林,迁江门户洞开,百姓纷纷逃难。县长覃克勤率县府职员和县警队10日间先后退避雅山、三寨、河里、洛满和良塘。1月29日,日军300余骑劫掠陶邓圩。
 
     面对强敌,当时来宾、迁江两县政府迅速成立各为100人的抗日自卫队,不久各扩编为600人的抗日自卫团,县长兼团长。1940年秋,先后在迁江县境内建2个军用粮库,储粮75万公斤以上。1943年,迁江县征用民工6000余人,历时3个月在排陈村附近修建临时军用飞机场。1944年10月,第四战区广西民团总指挥部在来宾设指挥所,指挥柳南沿线及其附近各县民团、自卫队配合国民政府军对日作战,并指挥沦陷区民团、自卫队在敌后袭击日军。
 
     这期间,群众抗日组织兵员较多、组织较健全的主要有1945年2月成立的来(宾)迁(江)柳(江)边区抗日义勇军,有300多人枪和1934年春由中共地方组织策划成立的大华山抗日游击队,有30多人枪。
 
     当时抗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执行李宗仁的焦土抗战政策,坚壁清野。迁江县在1939年11月至1940年10月日军第一次入侵广西期间,饱受日军轰炸之苦,毗邻宾阳、上林的乡村屡遭日军洗劫、蹂躏。因此,在1944年秋至1945年夏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平南沦陷,贵县吃紧时,迁江县政府于1944年9月25日和11月3日两次召开疏散工作会议,决定分3次将人、财、物等疏散完毕。但第一次疏散行动刚开始时,恰逢国民政府军对日军反攻,军运繁忙。县政府急军队之急,发动民工协助军运,组织壮丁1200人组成运输大队,协助国民政府军四十六军运送弹药、军粮至前线,日夜不息。因此,第一次疏散工作未能按计划执行。第二次疏散行动开始时,又逢国民政府军各机关医院过境,需大量民工。县政府决定组织民工先满足军队需要。因此,第二次疏散工作也未能按时完成。第三次疏散计划未及实施,迁江县城已落敌手。来宾、迁江县城于1944年11月被日军侵占。随后,日军在两县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布下约1个师团的兵力(指挥所设在河里乡大贤村),对两县平民极尽奸淫、烧杀、劫掠之能事。
 
     第二阶段实行全民抗战,采用游击战法袭击日军使侵占两县的日军疲于奔命,四面受敌。在条件成熟时也打“硬仗”。自吹为“勇猛善战,战无不克”的日军玉川炮队1个中队就在三箭塘的“硬仗”中被迁江县抗日自卫团第四联队自卫队击溃,几乎全军覆没。
 
     两县军民经7个多月奋勇抗击,终于于1945年夏收复县地(6月1日收复迁江县城,12日收复全县,13日收复来宾县境)。毙伤俘敌一批,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有195名国民政府军官兵和抗日自卫队员在县地抗日阵亡。其中迁江县籍72人,来宾县籍123人(军官27人)。
 
     夜袭大年村   1945年3月24日晚,迁江县抗日自卫团第四联队90余人围攻驻良塘乡大年村的日军前田部。在内应的配合下,毙敌28名,伤敌30余人,毙伤战马20余匹,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5支,手枪1支,其他军用品一批。
 
     汉塘伏击战   1945年4月20日,大华山抗日游击队30多人和部分民团、群众共100多人在维都汉塘附近伏击日军运输队(40多人,马100多匹)。上午8时开始激战。至中午,敌凭借火力优势突出包围,此仗,毙敌大尉指挥官以上官兵3人,毙战马4匹,捕获l匹,缴获药品一批。
 
     红河南岸之战  1945年5月28日,国民政府军第四十六军一七五师五二五团由上校团长卢玉衡(来宾籍)率领,从上林三里星夜奔抵迁江崇山、雅山、大里一带,在自卫队配合下兵分四路对迁江境内红河以南之敌进行反攻。29日围攻官村之敌,激战终日。敌屡次突围不果,死29人。30日拂晓,由迁江县城驰援官村之敌的日军骑兵100余骑在天平村前的大墩遭预伏的国民政府军迎头痛击,死伤30余人。此时,由宾阳向石陵溃退的日军2000余人驰援官村之敌,在三箭塘又遭预伏的国民政府军阻击,伤亡惨重。但终因敌众我寡而被日军突破三箭塘,解了官村日军之围。日军连夜向迁江县城逃窜。国民政府军兵分两路跟踪追击,30日上午6时,兵临迁江城下,与日军血战终日。31日,国民政府军主力和县第五联队三大队奋勇攻城,敌不支,弃城向迁江渡口逃跑。国民政府军空军除于此时赶到,将日军2艘运兵船击沉。已登岸的日军80人全被炸死。在空军支援下,国民政府军陆军奋勇追击,6月1日上午11时收复迁江县城。这一仗共毙敌300余人。国民政府军官兵170余人为国捐躯,副团长李敏昌、自卫队中队长黄振才壮烈殉国。
 
     红河以北之战   在红河以南反攻的同时,自卫队第三联队袭击红河北岸之日军,使其不能策应南岸的日军。1945年6月2日,迁江自卫队第一联队配合国民政府军第五二五团第三营渡过红河,与第三联队联手收复河里街;第三大队配合国民政府军五一四团重机枪连收复排陈、禄良等村。6日夜,日军从忻城、大塘、思练调来1000余人增援,敌我双方遂成对峙状态。10日晨,国民政府军全线反攻,日军方于10日下午开始溃退。11日下午,国民政府军五二五团由红河南岸返回追击,日军遂全线崩溃。12日,国民政府军和自卫队收复迁江全境。
 
     迁江民众自发抗日   抗战期间,迁江民众在完成疏散财物、征兵、征工任务的同时,纷纷筑墙自卫,轮流守望,发现敌情即以号角相召,合击来犯之敌。为了自卫,民众争相购买枪支,枪支价格于是暴涨。双筒步枪由日军入侵前的5元1支涨至50元1支,其他枪支也涨价5倍以上。买不到枪的则拿棍棒等伏击零星出动的日军,夺枪自卫。开始,日军不知县民强悍,常三五成群四处掳掠奸淫,在大多有去无回之后,才不敢轻意以小股队伍出掠。当时,县政府颁布人民抗敌奖励办法,鼓励杀敌,并补偿因抗敌而遭受损失者。因此,县民更加奋勇。他们白天配合自卫队或单独袭击敌人,夜晚则偷袭敌营,使敌防不胜防。
 
     抗战中,迁江人民有30多人以身殉国。河里乡莫孔武的次子参加抗日自卫队,日军以死相威胁,令其交出儿子,莫不屈就义。河里乡怀岭村的兰锦惠在日军来犯时毅然操大刀抗敌直至身亡。1945年5月10日,溯社乡中许村蒙鼎英、蒙汉才、黄廷荣等奉命把守特卓山,抵挡进攻古愿村的数百日军。激战数小时后,敌人凭机枪和山炮的优势拥上山头。蒙鼎英等3人遂与敌进行白刃战,最后壮烈殉国

    本人的伯父1944年10月--1945年6月 抗日期间参加迁江县北泗乡抗日自卫队。职务附员,军衔少尉游击队员。当时家里有一支汉阳造步枪,他就带枪加入自卫队。他对我说过,一次他们袭击日军运梁队,打死两匹马。日军的一支骑兵赶来增援,双对射了一阵,日军骑兵一冲锋,他们就跑到山里去了。加入自卫队前伯父是小学老师,日本投降后他又回学校当校长了。后来又去中学当教师。

   有个日军在日记中写到:“广西的土匪最蛮强,不可理喻,打不怕,吓不走,骗不行,哄亦不信,他们宁愿躲入山中,不肯投降,更不肯参加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并且时时袭击皇军,窃取皇军的枪弹”。(引自“日寇洗劫广西”,载《桂桥旬刊》1946年第2期2--3页)日寇嘴里的“土匪”,正是广西的民团。


四、民团的结局

    抗战结束后,民团成员各自回家,放下枪务农经商。

    1950年广西解放后,政府先是要求村民们拿各自的枪支去登记,后来逐渐把枪收缴了。民团在广西的历史就结束了。

 

《广西抗日战争史稿》、《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防卫体制的变迁》、《广西各县县志》、《来宾县志》、《迁江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