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半路下车悔婚:汉代陶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58:32
碎陶片粘出的历史记忆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新闻网

  □本报记者 黄翠

  

  淘洗、甄别、分类、挑拣,再“拼粘”起来……不愿公开透露名字的杜某,一个普普通通的对汉文化充满热爱的南阳人,一个与考古和收藏毫不沾边的服装商人,3年来在各类工地上捡回近千块废弃古陶片,经过他的一双手“拼粘”出60多件古陶器。

  

  工地上捡回古陶碎片

  

  昨日,记者与南阳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吴宇翔一起来到杜某家中,此时他正在冥思苦想粘拼一件陶器。

  工作室的展架上阵列着陶钫、陶鼎、陶罐、陶碗等几十件古朴厚重的陶器。央视鉴宝“宝探”、资深鉴定师吴宇翔仔细鉴定后认定是汉陶。只是没想到这些陶器,曾是被历史尘埃紧裹的一堆碎片。

  杜某是经营服装生意的。前两年,他在一个修路工地上看到被挖掘机挖出来散落在泥土中的一堆陶片,就顺手拾起几块。“在手中触摸,陶片好像会说话。”杜某说,“触摸着这些没人要的陶片,我觉得心灵在与古人沟通,在与历史对话。一时把自己感动了,就拣拣带回家,不想让泥土再次把它们掩埋。”这之后,他一有时间就骑上自行车,在城区和城郊的工地上捡陶片,3来年竟拾回近千块。

  

  修复的陶钫完美无瑕

  

  拾回来的陶片多了,他就试着把它们拼粘起来。“古人用手工制作陶器,我就用手工恢复历史。”为了掌握修复技法,让修复部分和陶器原体结合得更加完美,他花费了大量时间查看有关书籍,请教业内行家。

  “拼陶片是修复过程中最耗费心血的活儿。”他说,每块陶片的茬口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找到那相符的另一半,才能严丝合缝对上号。他常拿着放大镜仔细观看陶片茬口,茬口在透镜下变得像地图上海岸线那么明显……当找到相符的另一片时,一种与陶器心灵碰撞让他心旷神怡。

  展架最下方那件高约40厘米的彩绘陶钫,几乎找不到一丝裂纹痕迹,这是他修复的第一件陶器。这件陶钫拾回来时碎成近百块,大块如拳头,小块如同指甲盖大。他通过清洗整理、拼接、粘合、补漏……耗时一个多星期才恢复原貌。“看到陶钫在我手中重生,那种喜悦无以言表”。

  渐渐地他痴迷了,白天琢磨修复,晚上灵感来了能拼粘到凌晨三四点……

  碎陶片粘出的历史记忆

  

  “别小看这些碎瓷烂片,它们能拼出大文化”,杜某指着展架上修复的古陶器说,“除了这些罐、钵、碗等陶制生活用品外,后边展架上还有修复的陶灶、陶猪圈和人俑、兽俑等。汉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些陶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文化。”看着这些用碎片粘成的陶器,记者仿佛走进了两千年前,仿佛在与古人交谈……

  他说他和普通人一样,要工作要生活,但他更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双手拼粘出更多的历史记忆。有可能的话会建个家庭博物馆,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陶器从一个侧面了解南阳汉文化。

  

  链接:

  

  汉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中一个重要时期。汉代陶瓷既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的结晶,同时又是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大气磅礴的汉代文化的产物。汉代陶瓷扎根于现实主义土壤之上,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在艺术风格上,又追求那种简朴、雄浑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格调,使得它不仅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长河中,而且同时在中国艺术发展的洪流中,闪烁着不朽的光辉。它既为后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形象资料,又为中国传统雕塑、绘画和其它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代陶瓷不愧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