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邓文迪:地方为什么变着法儿骗中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3:3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声称,截至十月底,全国城镇保障住房开工已超过一千万套,实现了年初定下的目标任务。但两天后,有媒体报道称,全国已开工的1000万套保障房中约1/3只是“挖坑待建”,另有1/3仅有地基,挖个坑也算开工? 对此,住建部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开工标准是,规划设计的永久性建筑工程已进入地基基础的结构施工,仅搭建施工现场围护设施或仅开挖基坑的,不计入已开工套数。而对于1/3比较“急促开工”的保障房,住建部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年底前完成地基基础结构施工。

虽然住建部出面辟谣,但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方政府还存在应付中央检查的可能。按照常理,建楼房当然首先要挖坑,可是,挖坑之后却停工不建,是过去常见的事。所以,考核地方保障房建设进度,不能只看“挖坑”,还要看是否开始地基基础结构施工,是否建着建着停了下来。

今年三月,国务院郑重其事提出年内新建一千万套保障房,以纾缓基层民众的住房难题,亦称一号民生工程。一声令下,各地政府胸脯拍得山响保证完成任务,其实是阳奉阴违,拖泥带水,进展缓慢,直到第三季度北京再下军令状,各地才突击开工,争相挖坑。谁都知道,挖坑不等于盖楼,地方政府这样做既为了向中央交差,也是为了应付民意。截至5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340万套,占计划的34%,到11月份就宣称全部实现开工。这意味着在短短的半年内,开工建设了660万套,月均近110万套,是前五个月月均的1.6倍。

据测算,1000万套保障房的完工,所需费用大概约达1.3万亿元,其中近三分之一的资金将由各级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众所周知,在当前财税体系下,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各地财政频频吃紧。当初为争取保障房的中央拨款,一些地方踊跃地上报开工规模,而在项目资金争取回来后地方配套资金却迟迟难以到位。目前,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用于保障房建设,由于今年以来土地出让市场低迷,这部分收益资金对资金缺口而言也可谓杯水车薪。审计署在对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时就曾发现,这些省市不仅在资金投入上欠账超过百亿,套取挪用资金高达2.1亿。

长久以来,速度就是政绩,凡是国家重大工程,没有不提前完工的。保障房却是个例外,年内确保一千万套保障房开工的目标,是总理温家宝年初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公开承诺,如今2011年即将过去,但逾三百万套的保障房仍在“挖坑待建”,地方政府无所谓,中央政府在人民面前的诚信何在?其实,各地政府“挖坑待建”不过是挖坑不建、充数过关的遮眼术,各路诸侯齐齐造假,已完全不理会中南海决策者的心情。

按说一千万套保障房是一个浩大的惠民工程,财政收入过十万亿土地收入三万多亿的政府,完全有财力有能力去干这件事。如果按平均每套房住三人计算,一千万套保障房能住三千万人,目前盘踞在城市的居民不过四亿,差不多可解决十分之一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中央和地方合力为民谋利,为民解难,本来是件功德无量的事,但地方政府却兴趣索然,与其强征土地,强拆民宅,开发商品房的疯狂劲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地方政府开发房产一本万利,强拆强迁盖楼,只赚不赔,还可拉动经济增长粉饰政绩,无疑是人人垂涎的“唐僧肉”,而保障房是花钱、赔钱的买卖,要由地方政府提供资金及土地,这对靠土地吃喝发财的地方政府来说,简直是“割肉”般的痛苦。什么安居工程,什么执政为民,地方一看无利可图,其实没有一点兴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庙堂之上的官员谁不住着豪宅别墅,拥有数十套豪宅的贪官污吏更是大有人在。官员们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老百姓望房兴叹的苦楚,因而就会变着法儿一级一级骗至中央。再说,中央也好骗,骗了中央,官员不仅不受惩处还会得到升迁,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