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六一活动文章:妥善应对种田“接班人”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2:05:36
妥善应对种田“接班人”问题 来源: Z--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佘远美    发布日期:( 2011-04-12 ) 我要评论.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无论是到农村实地调查还是在网上搜索,“70后”出生的人有一多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80后”出生的人95%以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90后”出生的人就更加没有在农村种田的了。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40岁以上的一部分人,笔者在湖北省巴东县、松滋市、公安县等乡村的调查发现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平均年龄为55.2岁,并且妇女居多。第一产业劳动力严重老化并且后继无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尽管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11%左右并且还要降低,但是农产品的产量和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生产绝对值应该是上升的,只有这样整个国民经济才会可持续地协调发展。但在“十二五”时期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农业劳动力普遍老了,常规农业劳动力后继无人。

    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并且非常复杂的课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绝对不是强行要求进城农民工回流。

    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必须保证现有农民(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的利益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二是必须保证农产品的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四是必须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必须保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实现。

    新的种田接班人会以实实在在的经济组织形式出现在广阔的农村并紧密联系着城市。针对新的种田接班人出现,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有利于种田接班人登场的政策。

    政策设计的切入点就是从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入手,也就是把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把农民的土地、山林、房产等资本登记起来作为农业企业的原始股份;统一规划,建设城镇化的农民新居住区,把土地整治成为成片连块便于机械化操作的耕地。其次是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投入:包括国土整治、新农村建设、各种惠农补贴、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水利建设资金、农业发展资金、农村土地收益部分的返还等等,关键是要统筹规划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的收入高于城市打工者,才能吸引专业人才和优秀人才从事农业产业。

稿件来源: Z--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责任编辑: 胡骁刚相关新闻 ·揭秘890万天价茅台的“发酵”史
·饮水工程为何成了“半拉子”工程
·药品“降价死”,其实是装死
·“双汇万岁,万隆万岁”叫出啥?
·被策划的双汇道歉大会诚意何在?
·大学更应在“反思”中走向“一流”
·深海鱼油何以能“深度忽悠”?
·从豪华病房看权力不受监督之恶

 

妥善应对种田“接班人”问题

佘远美 《 农民日报 》( 2011年04月09日   03 版)

    □□佘远美

    无论是到农村实地调查还是在网上搜索,“70后”出生的人有一多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80后”出生的人95%以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90后”出生的人就更加没有在农村种田的了。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40岁以上的一部分人,笔者在湖北省巴东县、松滋市、公安县等乡村的调查发现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平均年龄为55.2岁,并且妇女居多。第一产业劳动力严重老化并且后继无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尽管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11%左右并且还要降低,但是农产品的产量和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生产绝对值应该是上升的,只有这样整个国民经济才会可持续地协调发展。但在“十二五”时期的情况和以前不一样,农业劳动力普遍老了,常规农业劳动力后继无人。

    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并且非常复杂的课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绝对不是强行要求进城农民工回流。

    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必须保证现有农民(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的利益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二是必须保证农产品的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四是必须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必须保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实现。

    新的种田接班人会以实实在在的经济组织形式出现在广阔的农村并紧密联系着城市。针对新的种田接班人出现,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有利于种田接班人登场的政策。

    政策设计的切入点就是从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入手,也就是把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把农民的土地、山林、房产等资本登记起来作为农业企业的原始股份;统一规划,建设城镇化的农民新居住区,把土地整治成为成片连块便于机械化操作的耕地。其次是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投入:包括国土整治、新农村建设、各种惠农补贴、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水利建设资金、农业发展资金、农村土地收益部分的返还等等,关键是要统筹规划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的收入高于城市打工者,才能吸引专业人才和优秀人才从事农业产业。

 

种田接班人问题亟待关注

【时间:2011-05-04】【来源:邵阳新闻在线高春奇 李旭红】【字号:大 中 小】

  无论是到农村实地调查还是在网上搜索,“70后”出生的人有一多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80后”出生的人95%以上没有在农村种田和不会回到农村种田,“90后”出生的人就更加没有在农村种田的了。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50岁以上的一部分人,我们以抓阄的方式定村定组,通过对邵阳县岩口铺镇腰古塘村17个村民小组、300余农户的调查发现,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平均年龄为55.2岁。第一产业劳动力严重老化并且后继无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腰古塘村,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省级重点扶持贫困村,也是该镇的一个中型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6亩,17个村民小组,304户,1218人,其中低保户33户、58人,五保户6户、8人,扶贫开发户16户、79人,孤儿1户、2人;55岁以上的老年人273人,中青年646人,16岁以下的儿童299人;真正在家种田的只有109户、220人,且95%以上的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外出务工或经商的195户、646人。2010年人平纯收入1650元,绝大部分是靠外出务工或经商村民的收入提高的,种田农户的人平纯收入实际上只有300多元,因为人平不足1亩地。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一、农民为什么不愿种田
  
  1、种粮仍是“鸡肋”,主要解决口粮。腰古塘村红星组村民李自新这样说:“种田有钱挣谁不想挣,现在一亩水田两季可收1600斤到1800斤粮食(如果是种一季中稻一般是1100斤左右),100斤稻谷虽能卖到120多块钱,就是说一亩田有1920元到2160元的毛利,而现在一亩田的单季成本是:化肥碳氨、磷肥各100斤70元,尿素20斤30元,钾肥20斤35元,农药150元,种子70元,请耕田机耕田一亩早稻约200元(晚稻80元),插田120元,收割机200元一亩,平时田间要灌水,抽水费约100元,晒谷等日常人工管理的成本和劳动工资就是不算,现在每季成本约900元,两季约1700元。两相加减,再加上100元的种粮补贴,一般每亩田的全年利润最多为300元左右。”“所以,我们种田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决口粮,种田虽然饿不死,但是绝对穷死。”李自新接着说。
  
  57岁的燕子组村民高国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家5口人,近3年每年种了20亩田,是全村前三名、全组第一个种田最多的,其中7亩双季稻、10亩单季稻、3亩经济作物,再多种也奈不何了。种水稻每年纯收入5100元;经济作物为1亩花生、1亩油菜各400元,1亩大豆、水果、蔬菜等约500元,养了一头猪和40多只鸡鸭的产值只能作为改善部分日常生活,加上3个人的低保金1080元,所以全家每年的纯收入一般为1300元左右。累死累活一年下来,还是达不到全村人平纯收入基数。所以,我一家5口人,至今还居住在我父母亲在解放初期分到地主家留下的泥砖屋里,已属特级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也无钱改建。
  
  2、种粮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大。“种粮不仅收益有限,而且风险也较大。”江华组种田大户李仕国说。李仕国向我们表达了承包别人责任田的难处:“我每年承包别人责任田20多亩,首先是每亩田要交给出租户200—500斤稻谷,除去种子化肥挣不了几个钱,如果碰上洪灾、旱灾以及虫灾,风险更大。”
  
  据了解,近3年来,由于天气异常,出现了罕见的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给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遭虫灾的时候,农技部门只给每个村发了几张通告,没有具体的防灾减灾办法,因为农技部门的工作人员待遇普遍较低,大多数靠经销农资维持生计,少有时间进村入户、下到田间地头指导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所以很多村民喷药没有采取统一行动,只是今天喷药把虫子赶出自家的田,明天又被赶回来,到头来瞎忙活了半天。有时还因怀疑是假农药与农资商发生矛盾冲突。”李仕国介绍。
  
  我们在调查走访中,但见广袤的田野里一派生机,机声隆隆,不少农民正在抢种水稻。但面对我们的询问,他们却满腹牢骚。对于近期粮食涨价,村民罗建国说:“说实话,种粮的人有时很怕粮食涨价,因为每次粮食涨价,种子化肥等农资都会涨得更多。其实,粮食涨价与我们关系也不大,因为每户人家除了口粮外并没有多少余粮可出售,买化肥种子的钱还得靠打工去赚。”同时,现在实行机械耕作,绝大部分农村是有“机”无“路”,无奈之下,只好雇请劳力将机械拆开抬进稻田,留守在家的老人一般都不愿种植费时费力、赚不着钱的水稻。
  
  3、种粮补贴分配不公。自国家实施对种田农户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农资补贴等优惠政策以来,一般都是按其家庭承包的责任田面积直接到户,所以不种田的农户也照领补贴钱,挫伤了种田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必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事业,也因不种田的农户不肯出资而停止。
  
  据长征组村民罗兵生介绍,原先农田水利是由村、乡派人按承包责任田面积向受益农户收取统筹提留和水利费,以集体的名义兴修渠道,统一调配用水,但是现在取消了乡村统筹后,农业用水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引水渠道没有人管了,干旱了,各家要么凑点钱买个抽水泵、水管临时抗旱救急,要么就指望老天下雨。‘望天收’的田不断增多。为了不使耕地抛荒(抛荒了政府要罚款),我们只好改种经济作物。”
  
  村民廖勇说:“村里现在的引水渠还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从那以后就没有清理过,现在都是村民需要用水了自己花钱出力去疏通。”我们问及是否有农业保险或政策救济之类时,村民们都直摇头。所以家里都是老人在种田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这又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历来的社会问题了。农业劳动力普遍老了,常规农业劳动力后继无人,令人担忧。
  
  二、种田接班人的应对之策
  
  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并且非常复杂的课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绝对不是强行要求进城农民工回流。
  
  1、创新机制,激发种田积极性。种田接班人的妥善应对之策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必须保证现有农民(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的利益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二是必须保证农产品的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四是必须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必须保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实现。
  
  2、政策保障,吸引种田接班人。新的种田接班人会以实实在在的经济组织形式,如农业合作社等出现在广阔的农村并紧密联系着城市。针对新的种田接班人出现,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有利于种田接班人登场的政策。
  
  3、优化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政策设计的切入点就是从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入手,也就是把新农村建设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优化生产生活环境,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把农民的土地、山林、房产等资本登记起来作为农业企业的原始股份;统一规划,建设城镇化的农民新居住区,把土地整治成为成片连块便于机械化操作的耕地。其次是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投入:包括国土整治、新农村建设、各种惠农补贴、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水利建设资金、农业发展资金、农村土地收益部分的返还等等,关键是要统筹规划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的收入高于城市打工者,才能吸引专业人才和优秀人才从事农业产业,才能使种田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