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餐159好还是天杞园好:中医诊断学 歌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19:06:45
《中医诊断学》歌诀
            (一)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诊

01、浮: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脾虚肝气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02、沉: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同。



03、迟: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徵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04、数: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05、滑: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



06、涩: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07、虚: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嗟跎。

    血不营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08、实: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痛舌强气填胸。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09、洪: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洪在左主心炎,右寸洪时肺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10、微: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呻吟。



11、紧: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12、缓: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世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13、弦: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微瘕察左关。关右胃寒胸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14、弱: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15、细: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16、促: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17、结: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18、代: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疼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取材于《频湖脉学》)

   

            熟读部分:(一)诊色歌

    五色辨证,望诊之要。色分常病,浮沉泽夭。微甚清浊,散搏宜晓。一生不变,是为主色。

    四季转移,名为客色。病色异常,善恶宜量。含蓄明亮,预后不祥。五色主病,宜细分认。

    青主寒痛,青白虚风。青紫瘀阻,青赤肝火。赤主热证,虚实宜分。颧红如妆,证属戴阳。

    面黄浮肿,脾虚湿阻。面目身黄,病属黄疸。黄如橘子,湿热阳黄。黄如烟熏,寒湿阴黄。

    白主寒虚,脱血夺气。淡白气虚,光白阳虚。白而无华,脱血夺气。黑主肾虚,寒痛饮瘀。

    面色黧黑,肾阳虚衰。黑而干焦,虚火上熏。眼眶发黑,肾虚水泛。面色紫黑,瘀血内停。



                (二)察舌辩证歌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

    脏腑虚实,舌质可识。舌质淡白,主寒主虚。淡白胖嫩,阳虚寒证。淡白瘦薄,气血两虚。

    红舌主热,尚有区别。舌红苔黄,证属实热。红而无苔,证属虚热。绛色深红,变主热证。

    舌绛起刺,温热传营。舌绛无苔,阴虚火旺。紫绛干枯,热盛伤津。淡紫湿润,血瘀寒凝。

    青舌主病,唯一主寒。寒凝阳郁,瘀血凝滞。苍老娇嫩,虚实分明。坚敛苍老,皆属实证。

    浮胖娇嫩,均属虚证。胖大瘦薄,容易辨识。胖嫩淡白,脾肾阳虚。胖大色红,脾胃湿热。

    肿胀色紫,中毒所致。瘦薄色淡,气血两虚。瘦薄色红,阴虚火旺。舌生芒刺,芽盛热炽。

    兼焦黄苔,气分热极。绛舌无苔,热入营血。舌面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舌边齿痕,脾虚湿盛。光滑无苔,津液枯竭。强硬舌体,活动不灵。热入心包,高热伤津。

    肝风夹痰,阻于廉泉。痿软舌体,无力屈伸。痿废不灵,气血俱虚。热灼伤津,阴亏已极。

    颤动不定,不能自主。蠕蠕微动,气血俱虚。热极生风,习习煽动。歪斜一侧,风中经络。

    吐弄舐舌,心脾积热。小儿惊风,临床可见。短缩舌体,不能伸长。寒凝筋脉,痰浊内阻。

    热极生风,病属危险。白苔主表,亦主湿寒。薄白而润,外感风寒。苔白舌红,风温初染。

    白滑舌淡,里湿里寒。白而积粉,瘟疫内痈。苔白燥裂,津液暴伤。黄苔主病,属里属热。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舌苔焦黄,阳明热结。灰苔主里,有寒有热。苔灰而干,热炽津伤。

    苔灰而润,痰饮内停。黑而燥裂,热极津枯。黑而滑润,寒极阳衰。苔质厚薄,主邪浅深。

    薄苔主表,邪浅病轻。厚苔入里,湿食痰饮。润燥滑苔,可察津液。润泽正常,津液未伤。

    燥舌主病,热盛津伤。舌苔水滑,为湿为寒。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将化邪,阳气有余。

    腻苔粘腻,刮之不去。痰湿踞中,阳被阴遏。舌苔剥落,气阴两伤。苔薄渐厚,邪盛病进。

    苔厚渐薄,正复邪退。骤增骤退,病情暴变。有根无根,胃气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