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扬娜拉原文:探究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20:00:52

探究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兴义市马岭龙井职中:张  梅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当前的社会是学习化社会,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呢?怎样才能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呢?下面是我个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法的几点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探究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才具备探究试学习的思想基础。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先花一点时间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我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最大的问题就是朗读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精心挑选了文章中镰刀头羊指挥老斑羚们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桥墩让小斑羚飞过悬崖而自己却坠落山崖这一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作为导入铺垫,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我又给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老斑羚为了救小斑羚宁愿把自己的身体当做桥敦,在动物界有这样的牺牲精神,那么,人类有吗?”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有的结合汶川地震中有献身精神的人物,有的结合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同志等,很多同学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说到汶川地震中许多老师如谭千秋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双臂紧紧的护着学生,而自己的头确被石块给压扁了,他牺牲了自己保全了学生。这些事例不正是课文中老斑羚的真实写照吗?可见,这种情景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至关重要。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去探究。

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其本身而言,是师生心灵共同交融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想象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架设通向目标的桥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例如在教《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结尾有这样一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的情景,内涵丰富。这时我们可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想象:桂林山水景色如何?人们荡舟漓江是怎样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述游览的情景。有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引发学生"补想",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例如《长城》第三段 写"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但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的呢?课文没有叙述。我们可抓住这一 "空白",让学生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修筑长城 的。学生从环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开想象,深切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修筑长城的艰辛。探究中学生发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想象的潜能,锻炼了口语交际。又如在教《山的那边》和《理想》这两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两篇课文有着什么样联系。通过探究学生明白了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多余的讲授和指导。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在语文活动课中运用探究

"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时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活动课上,还将和课本上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学了《皇帝的新装》、《口技》等这种类型的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的。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的想像,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通过此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受到了各种锻炼,提高了各种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在作文课上进行探究。

作文是经常令学生感到头疼的字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探究性写作教学。也就是要让学生的头脑丰富起来。 如何做到呢?正确途径就是让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观察,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实际的写作素材,能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容易打动人、感染人。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最主要的获取写作素材的渠道还是在课堂上阅读。首先,老师就应该为学生把好舵,向学生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好作品,诸如《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朝花夕拾》、《人性的弱点》、《时文选粹》、《智慧背囊》等等,还可以读一些好散文,比如《有一种进取叫坚持》、《崇尚逆境》、《父爱·海情》、《思念母亲》等,阅读得多了,学生就会积累很多写作素材,思想也不断丰富和成熟起来,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指导学生阅读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为了提高阅读效果,告诉学生要善于对所读材料进行分类摘录、整理,比如名人名言一类、典型实例一类、精彩句段一类。精彩句段又可分为描写类、哲理类等。在学生阅读整理的过程中,老师应提倡学生不断地背诵一些精彩片段,一方面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增加语感,另一方面,使自己从心灵深处受到熏陶,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促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其次,与学生交流情感,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对于部分学生,他们能够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中心明确,就应当表扬。这样他们就不会在作文中有挫折感,从而惧怕写作,同时让他们知道跳一下还能摘到更高处的“苹果”。他们会慢慢地,或多或少的在文章中运用修辞、描写等技法,使文章生动,从而提高。所以我认为要想进行好作文教学,我们应当重新建立一套平时的作文评价标准。最后,要有创新的思维。探究性写作可以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增强写作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实现新课程宗旨,开发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新课程。

五、新课改下的名著导读探究

“读一部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语文课改后,对学生在名著阅读的要求上有所提高,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从高中课改后把名著纳入每个必修阶段的主要环节中就可见一斑。另外,考试偏向于实际记忆和情节的展示,这也给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法再投机取巧。

虽然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我们语文的教学进度很紧,每个阶段的课时有限,但我在每个学段仍保证几个课时的名著导读课,是否到位,效果如何,还很难说,但在学生的观念里已经灌输了名著的重要性和艺术性,首先我采取了比较细化的方法,尽量不贪多,不贪大,从每个必修中小说的中短篇开始,如鲁迅的《祝福》,《阿Q正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样先排除学生对名著长篇大论的恐惧感;在来源上,发动学生资源共享,错开阅读,不会造成大家都找同一部读;而如《三国演义》,就选取比较典型又比较有趣味性的情节,大家在课堂上共同阅读欣赏,加以适当品析,这样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有些学生在课后就会自己想办法阅读,而实在没法做到的学生,只能要求他熟读课文里的“名著导读”部分的简介了。这样,至少大部分学生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印象;如《红楼梦》,我先让学生完成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命运图,学生先找来有关的章回阅读。这样下来,很多大部头的书在学生眼里难度大大降低了。其次,为推进学生的阅读力度,提高他们的兴趣,采用了活动课的形式,对名著进行梳理。例如,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内容上多设置一些环节,知识抢答,判断正误,情节接龙等;在四大名著的梳理整合阶段,就曾经设计了这样的几道题目:1.《红楼梦》中有个曲子“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绰号为“九纹龙”的人是谁(      )3.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说的是(      )和(      )的故事 。这样的题目门槛不高,学生参与面也广,都踊跃表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实记水平都大大提高。另外,可以挑选合适的名著情节表演话剧小品,例如《堂吉诃德》的经典情节,解救牧羊的孩子、大战风车等,学生的表演和解读常常有让老师惊讶的地方,在寓教于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空前增强。这样的一些活动课完全可以安排在自修的时间或课外的时间,一个月一次,既给学生时间准备,又不过分占用学生得课余时间,学生对名著的跟进有序并且觉得有趣。最后,还要收放自如。要提高学生对名著的掌握程度,既不能放任学生自主阅读,又不能面面俱到的帮学生去阅读,在收和放的天平里,老师要把握引导和监督的杠杆。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这一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把 “教我学”转变为“我会学”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