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天杞园有什么危害:生命神学词汇解释(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6:55:45
自然神学:
神学人类学:)
灵修神学:就是信徒的灵命追求和成长的方法。基督徒的属灵观不同于十七世纪少数信徒的宗教观念或是神秘经验,也不是近代的心理治疗,甚至瑜珈冥想或是避静退修的操练,更不是泛指「万流归宗」的任何宗教精神。
基督教的灵修神学(Christian Spirituality)并不容易定义,一两句话未能尽其意。玛莉试着举出二个建议,冀求在提纲挈领的略述中,顺道走过一趟灵修之旅。
灵修神学的定义
基督教的灵修神学是基督徒属灵生命的成长,即每个信徒在主里及在圣灵的能力下所活出的生命。这生命透过属灵的操练,开放自己接受神的爱和祂无限的能力,使信徒能得着圣灵的塑造与坚固,做一个身心灵健全的属灵人,天天过着爱神、爱人如己的生活。
(李耀全,《属灵操练与生命关怀》 页22)
Spiritual Theology is that part of theology that, proceeding from the truths of divine revelat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of individual persons, defines the nature of the supernatural life, formulates directives for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explains the process by which souls advanc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piritual life to its full perfection.
(Jordan Aumann、Spiritual Theology、p.22)
基督教灵修神学的特色:基督徒的灵程(pilgrimage)是与主同行的经历。信徒在主里、在灵里、在群体的生命中,将主的爱彰显在这个世代;不只彰显在信徒的社群里,也是在不信的世代里。所以,灵修神学不独指灵修生活,而是信徒所活出来的生命。
1.它是灵、魂、体全人(holistic)的发展~
内在生命不能与生命其它部分脱节,包括健康、友谊、家庭等。要从全人的角度来看信徒的生命。
2.它超越独善其身的「自我关怀」~
「与神独处」是不整全的属灵观。人要关怀所处的群体,甚至全人类。
3.它要维持神的超越性(transcendence)与内在性(immanence)的平衡观~强调远在天边的神使人与现实脱节,落入自我陶醉的属灵操练;把灵命局限在心灵医治,只注重生命以外的事,易忽略神已经做成道成肉身的事实。
4.它包括属灵的洞察力(discernment)~
属灵的人有属灵辨识的能力(腓一10)。要有圣经神学的基础、个人的属灵操练,还要有属灵导师在群体的导引。
每志一句
Spirituality:
The state of deep relationship to God
灵命是与神有深切关系的状态
Dr. James Houston
参考书目:李耀全着,《属灵操练与生命关怀》,香港:更新资源,1998
系统神学:: 系统神学乃是系统性地阐明神在圣经里所启示的真理,系统神学的资料是采自新旧约圣经。
历史神学:历史神学包括神学史、教会史、圣经史、教父学等。实用神学包括教牧学、崇拜学、教政学、宣道法等。
道德神学: 道德神学即基督教伦理学,
神学反思有三个「层面」:(1)历史的层面,追溯传统的发展,从圣经话语背后的传统开始(透过传统批判),然后探讨圣经内部观点的变化,再来则是整个教会历史中观点的改变;(2)释经的角度,研究历史的见证(以上的第一步),视为人类对终极实体的见证,然后向现在的情境重新解释那个见证(承认批判反思与实际行动都具多元性);(3)哲学的探索,注意到存在问题的中心性,就是终极实体对我们的意义。对奥格登而言,经过哲学反思的过滤,能判断哪些人类经验的见证对我们的团体才有效。
圣经在基督教内被一致接受为神的话
使徒时代与其之后,关于基督教的本质,以及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可是,最显着的是,整个教会都一致的接受圣经为神的话。
首先论到旧约这是不错的。在耶稣和使徒的教训中时常提到这点,即在有关信仰的问题上,屡次以旧约作为裁决的标准。犹太教会中的旧约权威,在耶稣与使徒的教训中过渡给新约教会,这在世界中是极其自然的事。可是这种情形是非常微妙的,假如福音书接收了旧约,却不承认它本身有旧约在其中(可是事实上福音乃是旧约的应验),所以福音书中若没有旧约,那么福音书就好象悬在空中,不知如何是好了。旧约就象是一根基,有福音建造在其上。在福音书中何处有一入口,何处就必定有旧约经文中的话,而且这正是神的话,一点都没有抵触。换句话说,没有圣经的新约教会根本是不可能的;从一开始教会就有律法、诗篇与先知书。
此后不久,又加上使徒的著作。在这些著述中。有些是福音书,有些是向全教会所写的一般书信。有些书信是特别写给某一教会的——在罗马、哥林多、歌罗西,以及他处的教会。

这些著作既然是从使徒而来,所以从基督教会一开始就有由德高望重者在聚会中宣读。例如使徒保罗自己就曾要求那送往歌罗西教会的书信,能送往老底嘉教会,或许这封书信就是给以弗所教会的那封信(西4:16)。在彼后3:15、16中。彼得不仅提到一封信,就是读者刚从保罗收到的,他也说到保罗的另一封信,信中所提与彼得所提是相同的道理,说这道理不太为人所了解,故容易被那不学无术、心怀二意的人所曲解。当然我们无法推断这时候是否已经有了保罗书信的“搜集”,但我们却能说,保罗所写的书信就扩及范围言,已较只写给地区教会时更广远多了。初期教会多半是从使徒及其门徒得到有关福音的知识,这也是自然之事。
当这些使徒死了之后,他们的讲道随之中断,而使徒的著作当然也就愈来愈有价值了。从第二世纪中叶以来临到我们的见证,我们得知福音书以及后来的书信,经常是在信徒的聚会中公开朗读,并成为真理的明证,与旧约圣经具有同等的权威。到第二世纪末了,新约的著作和旧约的著作,一同被认为是“全部的圣经”,为“信仰的柱石与根基”,经常在教会的聚会中诵读(爱任纽、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特土良)。关于新约的一些著述(希伯来书、雅各布书、犹大书、彼得后书、约翰二、三书、启示录以及后来被认为是伪经的书),经过一很长的时期,有不同的见解讨论到应不应该将之列入圣经正典中。但是关于此事,疑难逐渐澄清,而使得上面所提之书卷一致被接纳。一般所承认的著作,在圣经正典(Canon)的名义之下被搜集起来。这些正典在主后三百六十年之老底嘉大会、三百九十六年努米底亚的希坡雷基乌斯大会、三百九十七年迦太基大会中得以注明并一一确立。
这些旧新约圣经,构成了先知与使徒的根基,而所有的基督教会则以此根基得以建立起来。所有的教会在他们的信经中,都承认圣经具有属神的权威,并接纳为信仰与生活的可靠准则。关于这个教义,在基督教会中从来没有异议或冲突。从前攻击圣经为神话语的是从外部而来,例如第二世纪的异邦哲学家色勒俗与波菲雷;而从内部来的攻击则是从十八世纪开始。
教会接受圣经为要服事神的话语
到目前为止,教会还未能从神领受这圣经而以之为根基,仍然将圣经中的宝贝埋藏在地下。相反地,教会蒙召为的就是要保守、解明、传扬、应用、翻译、广播、推介并维护神的话——一言以蔽之,是使得圣经中之神的思想在各处并时时胜过人的思想。教会蒙召的工作就是在于对神话语的服事。对神话语的服事就是在信徒的聚会中传讲解说神的话,而当神的话在信徒的管教上应用出来并得到支持时,这也就是对神话语的一种服事。神话语的服事还有更广泛的意义:例如神的话应用在我们心中、生活中、工作中、家庭中、办公室中、科学与艺术中、政府与社区中、慈善事业中、一切的生活范围与方式中,都要活出神的话来,并使着神的话成为我们的准则。教会必须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那就是说,以一个具有真理根基的力量来与世界对抗。当教会疏忽、忘记这点时,教会就是疏忽了她自己的责任,并有损她自己的生存。
每当教会在她的责任上松懈时,那么在关于神话语的意义上,就会发生意见上很大的差异。纵然圣灵应许要引导教会明白真理,但这并不是暗示说教会全体或一部分配得毫无错谬的恩典。就是在使徒时代的教会中,也有许多的异端发生,其根源有些是从异教,有些则是从犹太教而来。结果从那时候起,这两大暗礁就时常威胁着基督教会。所以教会要特别留心防备,以免触上这暗礁。
面对这样的异端,不拘它在左或在右,教会都应该坚决、清楚地陈明神在圣经中的真理是什么。教会在她小的或大的会议中所发表的,就是按照、遵守神真理的训练,对某一特殊观点所发表的教训。这样一来,真理在圣经中有了根基,在信的人方面则接纳为公认信条与信经(Creed)。公认信条就是所有信徒的义务,也是他们的心声;凡真实尽心尽意的人不能不承认这公认信条,也就是为真理作见证,因真理能使人自由(太10:32;罗10:9—10;林后4:13;彼前3:15;约壹4:2—3)。如此,每一信徒每一教会(如果在那里有圣灵的见证),就都承认神的话就是真理。当错谬与异端愈来愈狡猾的时候,教会就要更加紧迫地留心所承认的真理,并且确切的陈明她的信经。自然而然地,这口头上的承认,由于环境的迫使,就成了明文的信条。
我们知道,有些人根据各种理由反对教会信条被有系统的陈述与支持。例如荷兰的抗辩派就主张信条侵犯了圣经包含一切的权威,并良心的自由,也有害于信徒在知识上的长进。可是,这种反对是由于误解。信条的功能并非是将圣经置于隐密的地位,乃是高举圣经,并保护它免受人的任意妄解,非但不妨碍人良心的自由,反而在与其它引人误入歧途的异端学说相比之下是支持坚固之。归根结底,信条并不有损于知识的长进,反而使知识能正常的发展,而这些知识要按照信仰之唯一准则的圣经来加以查证并修订。这种的考查与修订,虽然随时都可以做,但是必须用合法的、正当的方法来做。
使徒信经(共有十二条款),是基督教最古老、最早的信经。它并非是使徒本身所写成的,乃是在第二世纪初叶才产生的。它是从马太福音廿八章19节,耶稣要门徒为各地信主之人施洗的命令中发展出来的。最初之使徒信经较现今为短,但基本上却完全相同。它乃是根据基督教事实的伟大简述,亦即是所有基督教界的共同立场与联合,永远坚固的维系物。在使徒信经之外,还有其它四个信经,它们全是大公性的,均为许多教会所接受。这四个信经即:主后三二五年奈西亚大公会中所产生的信经;改革宗信条中的第九款,被称为奈西亚信经,此信经虽然接受奈西亚信经,其实就是后来所扩展出来的信经;主后四五一年迦尔西顿大会中所产生出的信经;以及阿他那修信经.在这些信经中,都阐述了有关基督与三位一体的要道。那些都是在第一世纪时所争论的问题。
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那是最重要的问题,教会要根据主的话来回答这问题,并面对全世界来主张基督就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从犹太人这方面来看,他们有些愿意承认耶稣是神所差来的人,被神赋予特殊的恩赐,为先知的灵所激动,在言语行为上大有能力,但是论到其余的事他也只不过是一个人而已。从外邦人这方面看,有些人愿意承认耶稣为神之子,是从天上来的一位神,正象旧约中的天使,在世的时候,隐约地彰显他自己而已。但这些人都不愿意承认他为道成肉身的神之独生子。
在此两大异端的对照之下,教会必须根据圣经。一方面主张基督就是神的独生子,另一方面主张他真的道成肉身来到这世界。这个就是教会经过长期辩论所产生出来的信条。这信经与使徒约翰一样,反对一切敌基督的教训,就是那否认神儿子道成肉身进入世界的教训(约壹2:18、22;4:2、3)。如此一来,基督教会凭着信经的订定与确认,就主张了基督教的中心本质与特性。因此,在基督教大会中所订定的信条,对整个基督教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基督教的事实中,就是在使徒的信条中所归纳出的事实,以及基督的位格与神三位一体的要道中,含有基督教会的一致性,这使得所有基督教会被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而与犹太教和异教遥遥相对立。这个联合整体是不能因为有些许分歧而被分离,也不能被忽略或忘记。
可是,从这共同的基础上,不久就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区分。门徒的训练导致第二世纪后半之孟他努派,第三世纪中的诺洼天派,以及第四世纪多纳徒派的分裂。更严重的乃是在东西方教会间逐渐所发生的分裂。这其间的原因很多。首先就是在希腊教会与拉丁教会间所发生的互相反感,君士坦丁堡与罗马之间不断紧张的情势,以及主教与教皇间的争权夺势。此外,在教义与崇拜上也有许多细节上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希腊教会的信条。她承认在神的属性上,圣灵并不是从圣父与子而出,有如西方教会所教导,而只是承认圣灵是由父而出。这简短暂歇性的分离,与一○五四年以后就成为永远的分离。东方教会认为自己是正统的教会,因为她以为自己对古教会的教训更为忠实,但是由于各宗派的纷纷成立(叙利亚的亚米尼亚基督徒、涅斯透留派,波斯的多马派基督徒,叙利亚的基督一性派与雅各布教派,埃及的科普替派,以及黎巴嫩的马若尼派),加上在一四五三年大占优势的回教,使得东正教受到很大的损失,然而与此同时,东正教却在斯拉夫民族的改宗上,以及一些大国如希腊、土耳其、俄罗斯,一些较小的国家如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与罗马尼亚中建立了其稳固的地位,也使她得到很大的进展。
圣经的应用
今天,我们所以能明白神的事,明白他的心意和计划,都是因为神自己主动地,透过人类所能明白的文字,在圣经里清楚地记载出来。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基督徒生活与信仰的最高权威,整本圣经都是神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用呢?
圣经。许多人认为,教义是自然从圣经中产生的,只需要引用几节圣经,教义就会清楚显明了。但是,这忽略了一项事实,即:这些经文的意义并不那么清楚,甚至许多经文在历世历代中都争辩不休。此外,这些争论也显出了神学的差异。结果,有些人走到另一个极端,主张全然,可以有各式各样的核心,亦即,各种可能的答案都有,并没有最后确定的教义。我们显然应当在这两个极端中找出某个中间立场。我们必须谨慎地探究自己对圣经的观点,澄清对圣经权威和自己有限之解释的看法。
历史神学是对教义及其过去如何在基督教会中发展的研究。教义神学是研究那些形成体系的某些基督教派别的教义,比如加尔文教派神学和天道教派神学。当代神学是研究那些完善的或近期受到关注的教义。系统神学是帮助我们有条理地理解和教导圣经的重要工具圣经神学的关系
圣经神学又称启示史,目的是研究神在历史中启示的进展,包括自创造时起,至全部圣经完成时止的整个时期。圣经神学按照历史的演进,追溯神对人的启示,特别是关于神对人特殊的启示,以探讨神救恩计划之实施;
2.传统。一般人讲到「传统」,就会以为是指罗马天主教的「权威说法」,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每一个更正教的宗派也都有其权威式的「传统」,从许多方面而言,这些传统和罗马天主教之教条的约束力不相上下。基本上,「传统」是指一套信念与作法,是某种运动在历史中发展而来,对现今该团体的形式具指导与定型作用。借用一首旧的福音诗歌,歌词稍微变化一下,可以说:「我怎么知道?因为教会这样告诉我。」我翻开圣经,会选读配合教会教条的经文,就是教会教我相信的内容。从某个角度而言,这是必要的,因为这种神学的根底提供了发展系统信仰的架构。问题是,下一条街的教会有另一套教义,和另一套证明经文,而我个人常没有留意,在谈到同一个问题时,我们采取的看法何等不同。
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教义历史,并且采用批判式建设性的方法,来看某个教义形成过程中所受到背后社会与文化母体的影响。神学家首先要将自己的信念放入历史互动的光谱中,并去了解,这些信念的每一方面,与教会教义之发展结构究竟可以怎样相配。当我们发现,自己教会的传统并不能追溯到使徒本身(无论其背后声明的理由是如何动听),乃是来自教会的冲突,并不是纯粹出于神学的推理,实在会让人感到颜面无光。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对所有信条和信仰告白存疑。它们当中大部分至今仍然有效,就像当初设定之时一样。然而,我们不能依据传统来宣告某项信念是可靠的,因为传统只是一个模式,它本身必须澄清,而如果经过研究,发现它有需要变更的地方,就要去改变。所以我们以圣经为一切教义发展的根基与最终的仲裁,要诀是承认教会传统的本质是解释性的。它们本身并不拥有权威,是否有效,端视与圣经真理是否相符。每一则信仰告白都出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
本土化:(inculturation,又译文化融入)是标识外来文化融入本土(或本有)文化之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个术语。这个文化传播学的术语既适用于世俗文化,也适用于宗教文化,更适合用来指称基督教文化与非基督教文化之间的相遇、碰撞、冲突与融合。在基督教文化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产生了各种中国基督宗教和基督汉语神学的今天,认真思考一下这个范畴的语境与范式地位,对于促进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之进一步融合应当是有益的,对于现代汉语神学的建设也是必要的
1本土神学:是指以具有文化同一性的本土人群的生存经验及出自这种经验的文化资源为材料,以本土的通用语文为载体,以反映、阐明和务本土人群的信仰为目的的神学基于此,何光沪反对“本色神学”的提法。因为这常会被误解成以基督教的民族化或本土化为目的,反而显得基督教的普世性或超越
性不那么重要了;而且,“本色”的字面含义是“本来面貌”之意(如“英雄本色”),这恰恰与“本色神学”提倡者的原意相反
2处境神学是指从一定范围的生存处境出发,努力发掘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领域的生存处境中的神学意义并努力对这种处境中的深层问题作出神学回答的神学
母语神学神学家多是用自己祖国的语文,至少是在特定环境下自己主要使用的语文来进行神学著述。9为了简明起见,我们把「自己祖国的语文」和「在特定环境下自己主要使用的语文」简称为「母语」,在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神学著述都是神学家用母语进行的,换言之,神学基本上都是「母语的神学」。
于是,所谓「汉语神学」,不过是正如英语神学、德语神学、法语神学、西班牙语神学一样,乃是「母语神学」大家庭中的一员(3母语神学,是神学家自身的母语或主要语文为载体,以这种语文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为材料主要为这种语文的使用者服务的神学。建立汉语神学的三个原则[18] 本土神学、处境神学和母语神学a.所谓本土神学,是指以具有文化同一性的本土人群的生存经验及出自这种经验的文化资源为材料,以本土的通用语文为载体,以反映、阐明和服务本土人群的信仰为目的的神学。
b.所谓处境神学,是指从一定范围的生存处境出发,努力发掘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领域的生存处境中的神学意义,并力求对这种处境中的深层问题作出神学回答的神学。
c.所谓母语神学,是以神学家自身的母语或主要语文为载体,以这种语文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为材料,主要为这种语文的使用者服务的神学。
按照其三种神学的定义,何光沪认为,建立汉语神学的方法首先取决于这种语文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材料。而运用这些材料大致说来有三个原则(1 )工具原则:任何语文都有其自身特有的局限性和所有共有的局限性,而汉语及其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在汉语神学中永远只是“载体”和“材料”;它们只是神学的工具,而不是神学的目的(像“本色化”等词给人的印象一样),只是神学的形式,而不是神学的内容。    (2 )开放原则:汉语使用者本身的生存经验丰富而又易于变易,其所表达的文化资源就可能有所转化、增添和多样化,从而有着重释更新和扩散化的可能。因此,不能以一种方法或解释垄断全部真理的解释权,而应该具有宽广的理解和开放的态度。    (3 )处境原则:处境神学之所以远胜于本色神学,就在于它并没有忽略20世纪以来有巨大影响的现代文化活生生的资源所造成的偏差、缺失和无效,并且不把“本色(土)化”所表达的民族性或特殊性作为最终目标,而是从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又力图解答具体生存中的问题。于是,处境神学既不会丧失神学方法论所应具有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又有助于实现神学的实际功能,即改善具体实际的人生状态。    而汉语神学所立足的处境也远远不只单一的本土处境,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汉语神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也都应该以处境原则为方法上的指导。    5 ,建立汉语神学的三个进路:    就汉语神学而言,有效和适切的进路应该适合于为这种语文的使用者服务,而汉语神学的服务对象的境况(外在的和内在的境况,即社会历史的和群体心理的情况)又具有很多特点。所以所谓汉语神学的特殊方法或进路即在于:    (1 )从内到外,在思路上要立足于中国人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从汉语使用者的处境出发,而不仅仅是现成独断的答案,不仅仅是文化外部优劣的比较。[19]这是就汉语神学的文化处境而言的,即强调从中国人的处境而不是从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的处境出发来做神学。    (2 )从面到点,汉语使用者有着自身的宗教上的历史和心理境况,即宽泛意义上的有关上帝或神的体验和观念,这就是所谓的“面”.而对于基督教神学来说,所谓的“点”(中心或核心)就是有关基督耶稣的体验和观念。汉语神学应该从自身所处境况中的这个“面”出发,逐步推到核心。这是就汉语神学的内容或顺序而言的,即强调从普遍启示而不是从特殊启示出发,再走到特殊启示。[20]    (3 )从下到上,汉语神学应立足于中国“重理性、重人伦、重文化”的文化处境,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首先着手以下三门分支学科的工作:哲理神学,道德神学,文化神学。以上三门学科在汉语使用者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的实际处境中,实在是一些最为基本、最为重大的基本学科。它们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或学术界而言,完全有可能成为其进入神学的门户。
2处境神学是指从一定范围的生存处境出发,努力发掘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领域的生存处境中的神学意义并努力对这种处境中的深层问题作出神学回答的神学
母语语神学神学家多是用自己祖国的语文,至少是在特定环境下自己主要使用的语文来进行神学著述。9为了简明起见,我们把「自己祖国的语文」和「在特定环境下自己主要使用的语文」简称为「母语」,在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神学著述都是神学家用母语进行的,换言之,神学基本上都是「母语的神学」。
于是,所谓「汉语神学」,不过是正如英语神学、德语神学、法语神学、西班牙语神学一样,乃是「母语神学」大家庭中的一员(3母语神学,是神学家自身的母语或主要语文为载体,以这种语文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为材料主要为这种语文的使用者服务的神学。建立汉语神学的三个原则[18] 本土神学、处境神学和母语神学a.所谓本土神学,是指以具有文化同一性的本土人群的生存经验及出自这种经验的文化资源为材料,以本土的通用语文为载体,以反映、阐明和服务本土人群的信仰为目的的神学。
b.所谓处境神学,是指从一定范围的生存处境出发,努力发掘包含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领域的生存处境中的神学意义,并力求对这种处境中的深层问题作出神学回答的神学。
c.所谓母语神学,是以神学家自身的母语或主要语文为载体,以这种语文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为材料,主要为这种语文的使用者服务的神学。
按照其三种神学的定义,何光沪认为,建立汉语神学的方法首先取决于这种语文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材料。而运用这些材料大致说来有三个原则(1 )工具原则:任何语文都有其自身特有的局限性和所有共有的局限性,而汉语及其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在汉语神学中永远只是“载体”和“材料”;它们只是神学的工具,而不是神学的目的(像“本色化”等词给人的印象一样),只是神学的形式,而不是神学的内容。    (2 )开放原则:汉语使用者本身的生存经验丰富而又易于变易,其所表达的文化资源就可能有所转化、增添和多样化,从而有着重释更新和扩散化的可能。因此,不能以一种方法或解释垄断全部真理的解释权,而应该具有宽广的理解和开放的态度。    (3 )处境原则:处境神学之所以远胜于本色神学,就在于它并没有忽略20世纪以来有巨大影响的现代文化活生生的资源所造成的偏差、缺失和无效,并且不把“本色(土)化”所表达的民族性或特殊性作为最终目标,而是从人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又力图解答具体生存中的问题。于是,处境神学既不会丧失神学方法论所应具有的普遍性或一般性,又有助于实现神学的实际功能,即改善具体实际的人生状态。    而汉语神学所立足的处境也远远不只单一的本土处境,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汉语神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也都应该以处境原则为方法上的指导。    5 ,建立汉语神学的三个进路:    就汉语神学而言,有效和适切的进路应该适合于为这种语文的使用者服务,而汉语神学的服务对象的境况(外在的和内在的境况,即社会历史的和群体心理的情况)又具有很多特点。所以所谓汉语神学的特殊方法或进路即在于:    (1 )从内到外,在思路上要立足于中国人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从汉语使用者的处境出发,而不仅仅是现成独断的答案,不仅仅是文化外部优劣的比较。[19]这是就汉语神学的文化处境而言的,即强调从中国人的处境而不是从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的处境出发来做神学。    (2 )从面到点,汉语使用者有着自身的宗教上的历史和心理境况,即宽泛意义上的有关上帝或神的体验和观念,这就是所谓的“面”.而对于基督教神学来说,所谓的“点”(中心或核心)就是有关基督耶稣的体验和观念。汉语神学应该从自身所处境况中的这个“面”出发,逐步推到核心。这是就汉语神学的内容或顺序而言的,即强调从普遍启示而不是从特殊启示出发,再走到特殊启示。[20]    (3 )从下到上,汉语神学应立足于中国“重理性、重人伦、重文化”的文化处境,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首先着手以下三门分支学科的工作:哲理神学,道德神学,文化神学。以上三门学科在汉语使用者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的实际处境中,实在是一些最为基本、最为重大的基本学科。它们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或学术界而言,完全有可能成为其进入神学的门户。
「母语神学」:以神学家自身的母语或主要语文为载体,以这种语文所表达的生存经验和文化资源为材料,主要为这种语文的使用者服务的神学
「汉语神学」所谓『汉语神学』,不过是正如英语神学、德语神学、法语神学、西班牙语神学一样,乃是『母语神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汉语神学一词似乎是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用法。广义而言,一切用汉语来表达的神学都可说是汉语神学,因此可以说汉语神学在数百年前已开始。1然而,有些时候汉语神学却又好像是狭义地专指以刘小枫为代表的文化基督徒的神学思想。这种神学是立足于人文社会学界,是个体宗教信仰之哲理化之表达;是有别于立足于神学院的教会教义神学,也是有别于本色神学。2这种对文化基督徒神学的狭义理解,可在刘小枫的著述中找到依据;刘小枫在其著述中十分强调信仰与神学之个体性,并清楚的反对神学本色化。3这种在概念上的含糊反映出「汉语神学」仍在摸索自身之定位与定向的初步阶段,一方面欲肯定其有深厚的传统(广义的汉语神学),另一方面又不满于传统而欲提出当前应走之殊途(狭义的汉语神学)。在此定位或定向的初步探索中,陈佐人所提出的神学类型学的省察是十分重要的。
固有神学或天父神学是研究天父的。基督神学是研究神子,主耶稣基督的。圣灵神学是研究三一神圣灵的。圣经神学是研究圣经的。救恩神学是研究救恩的。教会神学是研究教会的。末世神学是研究末世的。天使神学是研究天使的。基督教魔鬼学是从基督徒的角度研究魔鬼的。基督教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罪学是研究罪的。
「汉语神学」所谓『汉语神学』,不过是正如英语神学、德语神学、法语神学、西班牙语神学一样,乃是『母语神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汉语神学一词似乎是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用法。广义而言,一切用汉语来表达的神学都可说是汉语神学,因此可以说汉语神学在数百年前已开始。1然而,有些时候汉语神学却又好像是狭义地专指以刘小枫为代表的文化基督徒的神学思想。这种神学是立足于人文社会学界,是个体宗教信仰之哲理化之表达;是有别于立足于神学院的教会教义神学,也是有别于本色神学。2这种对文化基督徒神学的狭义理解,可在刘小枫的著述中找到依据;刘小枫在其著述中十分强调信仰与神学之个体性,并清楚的反对神学本色化。3这种在概念上的含糊反映出「汉语神学」仍在摸索自身之定位与定向的初步阶段,一方面欲肯定其有深厚的传统(广义的汉语神学),另一方面又不满于传统而欲提出当前应走之殊途(狭义的汉语神学)。在此定位或定向的初步探索中,陈佐人所提出的神学类型学的省察是十分重要的。
固有神学或天父神学是研究天父的。基督神学是研究神子,主耶稣基督的。圣灵神学是研究三一神圣灵的。圣经神学是研究圣经的。救恩神学是研究救恩的。教会神学是研究教会的。末世神学是研究末世的。天使神学是研究天使的。基督教魔鬼学是从基督徒的角度研究魔鬼的。基督教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罪学是研究罪的。
4系统神学:
是系统性地阐明神在圣经里所启示的真理定义,系统神学的数据应该是采自新旧约圣经。圣经的书卷,自有其历史背景和目的,包括历史的记述、信徒灵命经验的表露、神对旧约以色列民的训戒和预言、使徒给新约各教会的书信,以及其它作者关于基督教信仰并基督徒生活之教训。
系统神学并非是神学家按照其个人在宗教上的心得而研究所得的结论,也不是建立于某些哲学思想的理论上的(至少不应是如此),而是根据圣经启示作系统性的分题研究,因此,圣经乃是系统神学的根基,及基本资料的来源。其它资料也必须从圣经的角度来衡量并解释。解释圣经,分析其真理,乃是属于解经学的范围。系统神学又称教义神学(Dogmatic)。
系统神学的目的,乃是要把这些真理熔于一炉(有系统地),组成一个合理的体制(理性的理解),前后连贯地依次解释神在圣经中的全部启示。
5教义神学
教义神学,主要是表达教会的信条或信仰。但教会的根基既是建立在基督身上(林前3:11;弗2:20),而基督又是圣经启示的焦点(约5:39;徒24:14),那么教会的信条或信仰之根据,也必须出自圣经。因此,教义神学和系统神学是通用的名词,不过前者比较强调神学和教会公认信仰的关系
6圣经神学
圣经神学(Biblical Theology)——系统神学是全圣经性的,圣经神学则以圣经书卷的组别为主,系统神学的定论乃多各据人的哲学构思,或教会对它的观论而达成,而圣经神学则多根据圣经书卷的历史背景而成,如申命记与当时近东宗主条约(Suzerainty Treaty)的关系;创十五章血约订立的过程与当时的背景之关系等。。
①旧新约(OT/NT)——特研圣经书卷组别的神学命题,如五经的神论、大先知的末世论、福音书的基督论等。
②书卷及作者(Books/Authors)——如约翰福音的神学、约翰的神学(将书信及启示录也放入其内),保罗的神学,罗马书的末世论等
圣经神学又称启示史,目的是研究神在历史中启示的进展,包括自创造时起,至全部圣经完成时止的整个时期。圣经神学按照历史的演进,追溯神对人的启示,特别是关于神对人特殊的启示,以探讨神救恩计划之实施;  而系统神学则是采用主题的方式来研究基督教信仰的各项教义,及其彼此间的关系,从各处经文中证实并解释各该主题,犹如「串珠圣经」之从圣经各卷中串连起相同或相关的意义之经文一般。所以,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乃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并解释神在圣经中的启示,彼此作为陪衬
解经学、圣经神学、历史神学、系统神学和实践神学。在这个大结构中,解经学、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则连在一起,不断在三方对话
历史神学:历史神学(Historical Theology)——着重神学观念在教会史中的变化
圣经神学:圣经神学(biblical  theology)这名词,有很多种不同的用法。本书所着重的,是以这个名词作为一个特别的神学研究「方法」。读者应该明白,这名词有一个广泛的含意,是指一个运动。这运动基本上与福音信仰是对立的。在本书中,我们会先探讨,并且会摒除这名词负面的意义,然后才建立起对「圣经神学」一词的正面理解。
首先,圣经神学这名词,是指一个圣经神学的运动。这运动是自由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的产物。开始的时候,有艾殊罗特(Walther Eichrodt)在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旧约神学著作。运动的结束,是拉得(Von Rad)在1960年出版第二本的旧约神学作品。查尔德斯(Brevard Childs)认为,这运动随着罗滨孙(John A. T.Robinson)在1963年5月出版了的《对神忠诚》(Honest to God)而式微。
运动的开始是对自由主义的一种回响。这运动欲寻求回到圣经的注释的研究上,强调对圣经字词的研究;祈特尔(Kittel)的十大册洋洋巨著《新约神学辞典》(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就是这运动的产物。圣经神学作为一个运动来说,就从没有和它所源出的自由神学分家。它保留使用历史批判方法学(historical-critical methodology)。举例说,在研究福音书的时候,圣经神学运动的支持者企图使用历史批判的方法学,找出那些据称为基督的话语,是由他亲自说的。
这运动一方面也承认自由主义信息在十八、十九世纪的不足,但另一方面,又保留自由主义对圣经所定下的大前提。支持者采用新正统主义对启示的观点,他们相信进化论有关事物起源的说法,强调圣经中的人为因素,多于神的因素。结果这运动不攻自破。我们不能在否定圣经的权威同时,又对圣经作严肃而认真的庄释研究。
圣经神学一词的第二种用法,是作为一种方法学(methodology)。这种研究方怯是,从新旧约圣经中搜集材料,本着历史学的态度,建立起一种神学的思想。本质上,它是注释性的(exegetical),材料取自圣经,这与作为哲学性的神学方法是不同的。它强调教义所衍生的历史环境,它细究在一段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神学(如在挪亚时代或亚伯拉罕时代〕,或某一圣经作者的思想(如保罗的著作或约翰的著作)。
以上所界定的圣经神学,可以称为:「神学研究的一支,将圣经所记载有关神自我启示的历史进程,作系统的研究」。圣经神学所探求的是神启示自己的历史时期,或不同圣经作者的教义重点。这些都循着系统的方法进行。圣经神学虽是一种以系统方式陈述的神学,但它与系统神学不同,因为系统神学所吸纳的,是全本圣经的真理,和圣经以外的真理,从这些建立起系统化而合乎圣经的教义;圣经神学狭义得多了,它只着重旧约历史的某段时期,或某位新约作者的明确教训。圣经神学特别注重圣经教义所衍生的重要历史环境,我们可以从旧约某时期的启示,学到些什么?马太或约翰写书的背景是什么?希伯来书的受书人正面对怎样的处境?这些重要的问题,都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在某一时期或特定作者的教义重点。
圣经神学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不会脱离历史的背景去研究教义;研究系统神学,可能会忽略了教义真理的历史背景,圣经神学却能避过这样的问题,专注教义所产生的历史因素
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虽然系统神学也从圣经以外的来源搜寻真理,两者都是建基于圣经文的分析。以下几点,可说明两种神学的关系。(Ⅰ)圣经神学是在系统神学以先的;注释的研究产生圣经神学,而圣经神学又产生了系统神学。(Ⅱ)圣经神学要确定的是,圣经的作者怎样谈论一些神学上的问题,而系统神学则加进哲学的观点,解释为什么一些真理是真的。(Ⅲ)圣经神学只提出圣经作者的观点,而系统神学则从一个当代的角度看问题,提供教义性的讨论。(Ⅳ)圣经神学分析的是个别作者,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材料,系统神学则探求关乎个别教义、所有经文,及圣经以外的材料。
圣经神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经文
导论                      注释                      释经学
圣经神学
系统神学及教义神学
护教学            历史神学及当代神学             实用神学
圣经神学的发展层次
注释——圣经神学——系统神学
圣经神学及系统神学是可以互为对比的。
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的对比
圣经神学
系统神学
研究范围限于经文。
从经文及圣经以外的资料来源寻找真理。
研究经文的各部分。
研究整洁圣经。
从特定作者(如约翰或保罗),或特定朝代(如亚伯拉罕、摩西、先知)编篡教义的资料。
结连所有经文,编篡教义的资料。
理解教义为何及如何发展起来。
理解所写事物的最终意思。
理解其过程及结果──产品。
理解其结果──产品。
看不同时代的启示进程(如伊甸时代、挪亚时代)。
看启示的终极。
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不同,系统神学是从任何及每一个源头,去搜取有关神的资料;圣经神学的焦点较窄,它只从圣经中搜取资料(也搜取一些能清晰说明圣经事件的历史资料)。圣经神学因此在本质上是注释性的,它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义,研究个别作者的字词和用语;这些皆可帮助在学者,确定知道神在某一固定历史时期中的自我显示。
圣经神学和圣经注释〔exegesis ;是「解释」(explain)和「诠释」(interpret)的意思〕,是有直接的关系的,因为圣经神学是注释研究的结果。圣经注释就是圣经神学的基础。圣经注释所要求的是,用字面——文法——历史的方法,对经文加以分析。(I)经文应该按照该语言正常的含意来解释。这个字或这个句子,按正常的理解是什么意思?(Ⅱ)经文应该按照文法的规律加以研究,注释就是研究名词、动同及前置词等,在经文中的正确的意思。(Ⅲ)研究经文应该根据历史背景。周围的政治、让会,尤其是文化背景是怎样?圣经神学不是以注释研究为终结,而是以注释研究为起点。神学家必须在分析经文时,准确地把握释经学原理,根据这个去理解马太、保罗,约翰等人所写的东西

7圣经神学与历史神学:
所有的学者都属于某个信仰团体,那个团体的传统对学者的解释过程和方法,都有相当的影响。教义的历史不单研究这些团体所持的教义,更追溯其传统的发展。因此,历史神学在释经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惜在大多数注释书或神学作品中,却看不见其踪影。教义历史对解释科学的价值极大,因为它强调解经或神学判断幕后的背景。教会历史对释经学的重要性有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教义如何在不同的教会时期中逐渐发展,也可以找出我们自己传统的来源与信仰架构。
8实践神学
9创造神学:
10救赎神学
1.圣经论(Bibliology)——有关圣经的来源论,启示论、默示论、成正典的过程及准则,抄本的流传,版本的批判等。
2.神论(Theology)——神的存在、属性、工作、及三位一体论等均在此列。
3.基督论(Christology)——基督神人二性、他的历史可靠性,他的职份及使命等。
4.圣灵论(Pneumatology)——探讨圣灵是三位一体神中的第三位格神,及其在旧约时、新约时、教会期、与在将来灾难期而至祷年国时的工作。
5.人性论(Anthropology)——有关人的来源、性情、救赎、归宿等。
6.罪论(Harmatiology)——研讨罪的始源、性质及结果。
7.救恩论(Soteriology)——救恩在神计划中的地位,基督之死如何完成救赎,圣灵怎样为罪、为义、为审判叫人受责备。
8.教会论(Ecclesiology)——教会在神救恩计划中的地位及其性质、组织、圣礼等。
9.天使论(Angelology)——天使的创造、目的、堕落、成为鬼魔、邪灵等皆在此类别之内。
1O.末世论(Eschatology)——简介各类末世论的系统,如千禧年前派,后派,或无千禧年派:又教会的被提论、复活论、灾难期论及新天新地,永远国度论等。
11.目的论(Teleology)——神创造世界的目的,救赎的目的,选立以色列的目的,呼召教会的目的,第一与第二次来临之目的等;换言之,举凡与神工作的目的有关的均在这里讨论之。
12.教牧论(Pastorology)——有关教牧的范围,涉及基督徒的生活,教牧人员的资格、条件及使命,与教会对内的行政,对外的宣教等。
六、神学的类别
上文所列神学研究的范畴共有十二大款,它们统归不同的部门,共分六类:
1.系统神学(Systematic Theology)——将神学有系统地的分析,有条理的阐明。
①教义性(Doctrinal)——尤指基督教内主要信仰的阐释,如圣经论、神论、基督论、救恩论等。
②主题性(Thematic/Topical)——在某一教义的定论中再选当中的要题,加以更深入的研讨,如「称义论」、「成圣论」、「恩约论」、「原罪论」等。
2.圣经神学(Biblical Theology)——系统神学是全圣经性的,圣经神学则以圣经书卷的组别为主,系统神学的定论乃多各据人的哲学构思,或教会对它的观论而达成,而圣经神学则多根据圣经书卷的历史背景而成,如申命记与当时近东宗主条约(Suzerainty Treaty)的关系;创十五章血约订立的过程与当时的背景之关系等。
①旧新约(OT/NT)——特研圣经书卷组别的神学命题,如五经的神论、大先知的末世论、福音书的基督论等。
②书卷及作者(Books/Authors)——如约翰福音的神学、约翰的神学(将书信及启示录也放入其内),保罗的神学,罗马书的末世论等。
3.历史神学(Historical Theology)——着重神学观念在教会史中的变化。
①教会历史(Church History)——研究教会在历史上的进展,在进展时的阻挠,及教会如何克服或渡过艰难口
②神学思想史(Christian Thought)——追溯一些重要教义的形成或定型的经过,及在教会时期中一些神学思想的变动或兴起。
4.护教神学(Polemic Theology)——这是辩护基督教信仰的神学,所以不只基督教信仰本身的可靠性是讨论的范围。其它的宗教也在探讨之内。
①护教学(Apologetics)——又称为「辨道学」、「卫道学」或「辨惑学」。凡有关基督教的可信性,诸如神的存在、圣经的可靠,基督是神的儿子,神迹的可能、科学与信仰、天灾横祸与世界的苦难等皆受严谨的钻研。
②宗教比较(Comparative Re1igions)——除了基督教本身外,世界上其它的宗教甚至是异端也在此领域内加以评判。
5.实践神学(Practical Theology)——从神学理论的研讨进入实际工作的研究方面。
①教牧学(Pastoral Ministry)——尤涉及教会管理、教牧人员、教牧方法与技巧,如讲道学、释经学、辅导学等均列入此类别之内。
②宣教学(Missiological Ministry)——着重教会对外的事工,如差传学、个人布道、露天布道、影音布道、大众传播等。
6.生活神学(Personal Theology)——这类别有关基督徒的自身生活,属灵是生命及其伦理观等。
①基督徒生活(Christian Life)——信徒个人灵命的长进,如灵修生活、祷告生活,甚至家庭生活也在此领域内讨论之。
②基督徒伦理学(Christian Ethics)——这是有关信徒的伦理观,他的伦理基础、根据或权柄,以至他对某些伦理难题,如堕胎、死刑、怜慈处死、战争、同性恋、说谎等等伦理问题在此栏内加以研讨。
七、神学的派别
在基督教的圈子内,因着人对神的话语有不同的解释,所以便产生甚多的神学派别,而每一学派都以自己的见解为最正确,叫一般信徒不晓得如何跟从。若要将今日三大神学巨头——恩约神学(Covenent Theology),或称「改革神学」(Reformed Theology)(因这是改革家的主要神学,如长老会);亚米约神学(Arminian Theology),或称「循道神学」(因这是循道会主要的神学)及时代神学(Dispensational Theology)——略加解释,也非要费一番唇舌不可,这可能已超越本课的初衷了。
可是若要评判所有的神学派别,最安全而准确的途径乃是试观他们对神话语的基本态度如何,而分别出他们是否正确(正统)或不正确(不正统),故此这方法是一个取舍的准则。在所有的神学派别中,他们对圣经的态度可分为三大类别,这三大神学主流为:
自由派(Liberalism)(或简称「新派」)——这派人士认为圣经不是神的话语,圣经只是人的思想,是人有关神的存在的一种哲理,一来毫无科学根据,二来充满迷信与怪诞的记录,内中唯一可取是仍有一些颇好的伦理教训,可作警世之用。这派对圣经的态度竟然如此,信徒大可不需理会。
新正流派(Neo—Orthodoxy)——新正统派对圣经的态度可分为二,一些认为圣经含有(contains)神的话语,是神学与信仰的部份,而非历史或科学那部份。另一些则认为圣经可变成(becomes)神的话语;神的话语是整部份的,没有神学、信仰、历史、科学等的划分。当信徒研读圣经时,那段经文对他的存在产生莫大的关系,那时他突受感动起来,觉得自己生命的存留与创造生命的主宰有一个接触(encounter),那时那段经文顿刻变成神的话语了(所以这观点亦称为「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的圣经观)。这观点不能接受之因有二:一则神学或信仰皆建立在历史的证据上,故二者不能解体。二则若以个人的感动来决定圣经的性质,这实是无稽之谈,况且人的感动有时亦颇可疑及多变化。
正统派(Orthodoxy)——正统派(即保守派、福音派、基要教)认定圣经是神的启示记录,全部不折不扣的是神的话语,是信徒生活与信仰最高的权威及准则。
八、神学的限制
神学的研究并非毫无困难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基于三个因原:
启示的性质——圣经虽是神的启示记录,然而这记录并不完全。这并不是说圣经启示有瑕疵。圣经的启示是完善的(Perfect),只是不详尽(incomplete)矣,因为圣经的记录全是选择性(selective)的,所以还有很多资料没有记录下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信徒便需要从可知道的凭信心接受,相信未完成的会完成。
理性的有限——理性的有限就会引起不同的解释,神学派别遂随之而生。信徒在基要教义上若毫无异义,其它的神学细节则需客观地包容,而不能太主观的拼弃。
信心的必需——因着启示的性质及理性的有限,信心的操练是必需的,否则神是无法可证明其存在的,只有运用信心,接受神说他是这样便这样,那样就那样,这是信心的表现。神学研究必要运用信心,接受一些没法解释的事实,待模糊的镜子清楚了,那时必得一切的答案。
自然神学: 自然神学在欧洲神学传统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方面,在英国,它同设计论论证联系在一起;自然世界的复杂多样性使人推导出其创造主。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神学是以经验和理性为基础的神学,而不求助于启示、《圣经》或类似的权威来源。另一方面,在德国,它是指以社会与历史的现实和结构(如种族与民族)为基础的神学。相反,自然的神学指的是以神学为根据对自然世界的反思。在神学圈子里,从事自然的神学而不是自然神学,在政治上就被认为是正确的。因此,对神圣活动的信仰本身并不被看作是遵从科学知识,尽管对神圣的活动可以根据自然科学中的模式来描绘。当科学家与哲学家通过他们的科学知识寻求意义或奥秘时,自然神学的风格便公开呈现出来。鲍金霍恩(John Polkinghorne)也把自己说成是复兴自然神学。他认为复兴自然神学是在完成下述任务:寻找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最深刻的可能的解释,寻找一种对经验世界的最全面的流行的解释。尽管他有时(例如他考察宇宙的可理解性或人类学的巧合时)是从科学出发论证关于上帝的论断,但鲍金恩对神圣活动的讨论和对自然邪恶的讨论更符合自然的神学的传统。
二 自然神学
自然神学指的是不依赖于信仰或特殊启示,而仅仅凭借理性与经验来构建关于上帝的教义。
公民神学
自然神学自然神学指的是对于神性的哲学思考。它是哲学家关于自然与实在的解释的一部分自然神学从一开始就有三个特点:其一,辩证上帝的存在;其二,反对唯物主义,其三,对混沌无序及罪恶进行反思(即神正论)自然神学中,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明完全建立在人类理性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历史启示(启示神学)或宗教经验(自然的神学)的基础之上。(巴门宣言: 巴特的观点构成福音派教会著名的“巴门宣言”(Barmen Declaration)的基础。因为巴特相信,教会与国家社会主义之间的基本争执是:教会难道不应当绝对和唯独信赖耶稣基督身上的启示?自然神学系统地阐明关于上帝的基本人类问题,而不是提供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据或证明。)
启示神学:
(分析哲学、过程哲学)
人名摘录:
田立克
田立克(PaulTillich)是所谓“当代神学”的一个神学家,其主张的神学可以称之为“危机神学”,他也极其提倡“终极关怀”。
他对“神学”的立场,完全是一个不信派的态度,即以人为中心,去看待圣经,神学,上帝等话题,完全是一个人找神的过程。当每一个人都去寻找他自己的上帝的时候,很显然的会找出各式各样的上帝来,即使他也用了上帝、圣经、神学、教会等词眼。当他把基督教和其它宗教简单地等同的时候;当他否认基督教是自上而下的启示,却认为基督教是自下而上的诠释的时候;他只能找到一些世俗的学问。虽然他的许多论点很有吸引力,但是只能限制在一些普遍启示里面,而这些普遍启示失去了神的特殊启示的光照,它表面构造得再辉煌,在圣灵的光照下,仍是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