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波拉和巴拉:勤于学习 善于感悟 勇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06:18
勤于学习 善于感悟 勇于实践   李士祥     编者按 北京市秘书学会“学习·感悟·实践”主题征文活动2010年7月启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会员单位和首都各界文秘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收到全市399家单位来稿1047篇。经过公正、公平的专家匿名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100篇。日前,征文获奖作品结集刊印,李士祥同志作序。本报今日发表序文和几篇一等奖征文作品,供全市文秘工作者学习交流。   《学习·感悟·实践》征文获奖作品集是北京市秘书学会开展的主题征文活动的成果,也是全市广大文秘工作者这些年来经验的总结和心血的积累。这些大多出自基层同志之手的文章,不仅铭记着个人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与收获,也折射着首都各行各业建设与发展的成就。这次征文活动,既检验了文秘队伍能力,又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更推动了对工作的理性思考,办得很成功。   一是确立了“学习·感悟·实践”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学习·感悟·实践”这三部曲,反映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和干部成长的内在规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个干部在成长进步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学习是基础、感悟是关键、实践是根本。以写文章的形式总结工作、思考规律、升华经验,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正好发挥文秘工作者所长。   二是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全市各行各业办公部门文秘工作者都担负着服务本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同志的重任,工作性质相似,业务内容相关,相互之间有开展交流、联系互动的愿望。天下万水不悖其源,工作万变不离其宗,交则通,通则达。这次征文活动,正是在全市各单位之间起到了“交”和“通”的作用,让参赛者充分切磋了工作经验,碰撞了思想火花。这对全市办公部门文秘工作者开阔视野、提升工作大有裨益。   三是展示了广大文秘工作者的才华。这次征文活动得到了各区县、各部门、各会员单位的热烈响应,参赛者踊跃投稿,运用诗歌、散文、叙述、议论等多种体裁和形式,讲述了自身的所历所学、所悟所感,记录了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践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人生之路,让我们看到,首都文秘工作者队伍人才济济、精英荟萃,是一个在学习和工作中善于总结、善于思考的群体,是一个热爱工作、忠于职责的群体,是一个甘于奉献、勇于进取的群体,是我们进一步提升首都文秘工作水平的宝贵资源和希望所在。   在服务首都科学发展的工作大局中,各级办公部门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担负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服务保障等重要职能,处在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统筹内外的枢纽位置,任务重、标准高、责任大。广大文秘工作者是各级办公部门高效运转的中坚和骨干,在协助领导处理事务、进行决策、统筹全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既有事务性、综合性、被动性、常规性的一面,又包含了政策性、专业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要求。长期以来,文秘人员的工作都是幕后的、辅助性的、默默无闻的,有成绩,但少有鲜花和掌声;有进步,但少有系统的记录和总结。优秀征文的结集刊印是对大家的鼓励和鞭策。   这次征文活动让我们欣喜地看到,首都文秘工作者队伍人才辈出,文秘工作事业薪火相传。希望大家树立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学习、感悟、实践”的过程中不畏艰辛、上下求索,自觉把个人的发展历练与在首都新的战略机遇期有所作为结合起来,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争做勤于学习、善于感悟、勇于实践的表率,争做以文立身、以文养德、以文辅政的表率,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北京市秘书学会会长) 文秘工作者的座右铭

  郑进

  1976年大学毕业后不久,我就调到原化工部一家下属单位做办公室工作。我在办公室岗位干得最多的就是被认为是办公室工作中最辛苦的文字工作。当时有个形容我们这一行的“顺口溜”:“喝白水、尿黄尿(写不出来上火),费烟卷、省粮票(当年还实行粮票,忙起来顾不上吃饭),胡子长、头发掉,老婆哭、孩子闹(有家顾不上),想调动、办不到(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干不了)”。就是这样一个工作,我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至今无怨无悔。回顾我的文秘工作,感悟最深或者应当成为文秘工作者座右铭的,我认为还是应该要有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先说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办公室工作,接触领导多,提拔的机会应该相对多些。可我自认为自己公文写作还可以,但不是当领导的料。因此,我始终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项,努力做出今生无悔的业绩。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就是要远离浮躁,保持宁静的心境,做文秘工作尤其要保持这样一种心态。人若浮躁,就会沉不下心,稳不住神,学习上坐不住、心不静,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工作上敷衍了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作风上飘浮草率,粗枝大叶,庸俗肤浅;日常生活中情绪不稳,办事毛躁,缺乏理智。这些都是做办公室文秘工作之大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文秘工作者,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宁静心,把身边的喧闹和一切干扰关在大门之外,甘当无名英雄,才能有时间、有精力,全神贯注学知识,深入实际搞调研,深思熟虑想问题,写出高质量的材料,办成高效率的事情。

  再说不怕吃苦、乐于奉献。办公室文秘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节奏快,吃苦受累、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没有一种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精神是绝对干不好的。要使写出来的东西让领导满意,一要刻苦学习,吃透上级精神,多掌握各方面知识,包括一些自己所不熟悉的专业知识;二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部委和行业情况,下功夫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各方面信息;三要深入领会领导意图和讲话风格;四要不断创新,做到思想之树长青,使写出的东西有新意、有亮点、有点睛之笔。

  总之,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不怕吃苦、乐于奉献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做人做事应当具备的一种精神,是成就事业、走好人生的重要途径,尤其应当成为办公室文秘工作者的座右铭。

  (作者单位:中国化工集团办公室)

谈谈如何修改材料

  李勇

  修改材料,是写材料的一个环节,但也有它相对的独立性。这样一来,修改材料也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要肯于修改。有的人写完材料后惜字如命,自己不愿意改,还不喜欢别人改。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是改出来的。材料写完之后,做到先不出手,再看几遍,能改的再改一改,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一篇文章至少要看两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毛主席讲:“至少要看两遍,至多应该看他十几遍。如果粗心大意,就不懂得作文章的起码知识”。要善于改材料。改材料,不能瞎改,不能越改越糟,“豆腐一碗、一碗豆腐”,这样的修改也没什么意义。在各级机关里,有些领导不一定能写材料,但他会改材料,哪怕一字一句,改得很好。这就说明:改材料也有规律,也有学问。那么,怎么改材料呢?我掌握的原则是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由全局到局部,按这么一个思路去改。

  首先要看标题。主题一定要集中。一篇材料一般只说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段落只说一个问题,一个门帘挂两个牌子就乱了,要看主题正确不正确、集中不集中、鲜明不鲜明。

  接着往下看观点。观点要与主题思想有机联系,观点能够支撑主题思想,不要分两叉去,隔离开了,风马牛不相及。列观点的时候要注意防止把标题排得很整齐,而思想表达不准确,要处理好这个矛盾。

  推敲完观点,再看层次结构问题。要先大后小,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局部。通常是大问题先说,小问题后说;重要问题先说,次要问题后说;全局的问题先说,局部的问题后说。

  接着就是看素材。要看所用的素材是否真实,是否贴切,是不是有助于说明观点、解释情况,是否突出了个性,要把这些联系起来审视。

  还要修改语言,就是话怎么说。修改语言要注意的就是文体的要求,不能写什么样的材料都一个腔调,一个语气。写理论研讨文章、学术性的文章,语言就应该理论感强一点。写领导讲话,就应该口语感强一点,说短话,通俗一些。文体不同,语言的形式、口气也应该不同。

  再一个是修改标点。古人讲“断句”,一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断句就成了一门学问,断不对意思全反了。有的同志写文章一逗到底,最后一个句号,这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要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要好好去研究研究什么地方该逗,什么地方该句,什么地方该分。

  按照这么一个顺序来修改主题、观点、层次、素材、语言、标点,就可以把一份材料全面地修改出来。(作者单位:东城区委办)


带上“镜头”去工作 用心创作好“作品”

  马一舟

  我在办公厅秘书处的岗位职责是公文的制发、收转、归档等日常处理工作。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公文处理工作和摄影有不少相通之处,这里不妨从摄影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周易·系辞上》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正所谓触类旁通。

  用上一支“标准镜头”,做到准确严谨、规范标准,保证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性。特别是在公文制发的具体过程中,不能有畏难情绪,办文单位发来的公文草稿如果程序不符合要求,就务必要提出修改意见,按照规范的程序上报;办文单位发来的公文如果格式、文字有错误也要如实指出,按照规范要求修改,不能有怕麻烦思想。

  用上一支“微距镜头”,做到细致入微、不出差错,保证公文处理工作的细致性。为此,要做到“三个仔细”,一是在收文程序中要做到仔细记录,分类转批。二是在发文程序中,要做到仔细校对,确保无误。三是在运转程序中,要做到仔细登记,准确跟踪。

  用上一支“长焦镜头”,做到超前思考、把握趋势,保证公文处理工作的前瞻性。这就要求公文处理人员要非常熟悉工作安排和流程。比如,政协每年都印发的主席会议建议案、常委会建议案,每年的主席暑期视察、委员暑期读书班的函,等等。这些公文都是每年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其制发、上报、运转和归档都有较为固定的流程,如果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努力为领导和各办文单位提前考虑,办文单位的工作会更轻松。

  用上一支“广角镜头”,做到立足本职、放眼全局,保证公文处理工作的全局性。比如,如何摆正公文处理工作与秘书处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摆正秘书处工作与办公厅其他各处室工作的关系等,需要有全局的思考。具体到处理一份公文,也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看看这份文件的行文用语是否符合领导的行文思路和习惯,不符合则改之……

  用上一部“数码机身”,做到及时高效、流畅转达,保证公文处理工作的高效性。从技术层面上讲,努力运用信息化的最新技术成果,实现公文处理的电子化、无纸化和公文登记管理的实时化、信息化;逐步实现对公文产生、审核、制发、流转、归档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对于公文的保存逐渐实现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双轨制,按年份保存完整的电子公文档案。从程序层面讲,要尽力减少公文在秘书处“空转”所消耗的时间,减少每份公文在收到和办理完毕之间的“时差”,逐步分层次实现公文“不隔夜、不隔周、不隔月”。

  市政协一位领导在去年七一前夕给机关党员讲党课时曾说过“用力,可以把工作做到称职;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到优秀”。我想,这也是对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市政协办公厅)

老实是最大的智慧

  温莹

  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指出:“改进文风,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很重要。一是短;二是实;三是新”。所谓“实”,就是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力求客观全面、具体实在,力求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我想“实”是做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与人的素质是紧密联系的。在五年的文秘工作中,我越来越真切地体会到,要想文章写得实,必须要做老实人,说实在话,写务实文。

  正确认识“老实”,老实做人、务实作文是好文章的前提基础。“老实是最大的智慧”,这是著名作家铁凝在讲到写作时,说过的一句话。做人要老实,写文章、办事情同样也要“老实”,“老实”是一种返璞归真后的新境界,是一种顶点智慧。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的缺点或者工作中的纰漏,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掩饰错误。固然,错误当时是能够掩饰过去,不被别人发现,但是长此以往,它侵蚀的是你的内心和你的价值观。真正受欢迎的人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实、丰富,来赢取更多的掌声。正如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在文秘工作中,对待每一篇文章,无论长短、无论大小,都要保持高度的使命感。从每一条信息做起,从每一个词语开始,认真雕琢,仔细琢磨,用最通俗易懂的字句,正确地表达出真正的含义,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比如,在编辑区委宣传部刊物《东城宣传信息》的时候,有时候为了短短的100余字内容,再三斟酌,既要表达出活动的主题、意义、内容等关键要素,又要写出各个活动的特色,表现各个单位的特点,一篇信息往往要改上三五遍才能满意。在做长篇文章的时候也一样,文章在做的过程中,往往事情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文章写好后,常常需要在抽屉里放上几天,期间还要不断地了解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情况和进展,过上几天,再拿出来认真琢磨和修改,这样才能打磨出好的文章。

  始终坚守“老实”,谦虚恭敬、虚心求教是好文章的前进动力。谦恭才能获得尊重,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对他人谦虚恭敬,他人必定也会对我以礼相待。《抱朴子》云:“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人与人相处,多一点恭敬,多一分谦虚,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理解,才能获得成功。

  伴随着时代高速发展,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蜂拥而来。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快速的成功,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己的内心,说实话的人少了,言不由衷的多了;说真话的人少了,见风使舵的人多了。但实际上,真正获得群众和领导满意的,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人,是反映真实情况的文章。作为文秘工作者,我要从做个老实人开始,从人品、态度上严格要求自己,务实作文、精益求精、不断钻研、虚心求教,成为领导认可、群众满意的公务员。

  (作者单位:东城区委宣传部)

以文辅政 文达政通 常志昊

  “文以载道”,作为领导参谋助手的文秘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要真正做好文秘工作,必须做好几个“兼顾”,围绕中心工作,夯实工作基础,把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推向更高的层面。

  “忘记”与“牢记”兼顾

  做好文秘工作首先要“忘记”自己的角色,“牢记”领导或者发言人的身份,换位思考,找准定位,透过角色定角度,站在适当层面分析问题、考虑问题,才能贴近决策者思路,与其“同频共振”,参之有方、谋之有策,行文到关键点,落笔到要害处。没有准确的出发点,就没有适当的落脚点,再好的文章也难以文点其旨,字尽其意,文秘工作以文辅政的服务宗旨也就无从提起。

  “深掘”与“广延”兼顾

  要真正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在深入调研中了解确切情况,在交流探讨中汇集各方智慧,在理性思考中深度发掘提炼。同时,在做到文稿写作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基础上,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眼光观察、认识、分析问题。提升视角,把看似简单具体的工作提升到单位工作全局层面重新审视;延伸思维,放本单位“大局”于更大的宏观格局之中。

  “提问”与“建议”兼顾

  做好文秘工作,不仅要当起草文稿的“高手”,更要做领导决策的“高参”。不是简单叙述情况,而是根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发现新动向,及时提出问题,为领导拾遗补缺;不是简单提出问题,而是根据新问题、新形势,找到新办法,及时提出对策,为领导出谋划策。切实做好前瞻性、预测性工作,能看清形势也能找到问题,能发现问题也能提出对策,兼顾“提问”与“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坚持“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

  “精深”与“博通”兼顾

  要想做好文秘工作,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既要有“专攻”又要有“博通”。具体到我们统计系统,一方面,文秘人员要钻研统计、经济理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状况耳熟能详,了然于胸,相关业务有所“精”。“心中存有一本账”,行文才有的放矢,言之不空。另一方面,还应广泛学习,全面涉猎;“脑中要有一根弦”,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发展,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对新情况跟得紧、抓得准、用得上;“胸中要有一池墨”,这里的“墨”,不仅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更是指广泛积累历史、哲学等各方面知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外汲”与“内蓄”兼顾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料获取方式越发便捷、多样,为写作工作提供了便利。诚然,广泛汲取、旁征博引是避免写作局限性的有效途径,但单纯的整合拼凑,却不是做好文字工作的根本之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个“根本”和“泉源”,是对“外汲”素材的“内蓄”,对有用东西的留存,对“借”来东西的消化。有了自己丰富的“内涵”,真正提升了工作底蕴,才能够真正做到言近旨远,笔随心动,意在笔先,旨在意中,文秘工作也才能成为统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力助推。

  (作者单位:西城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