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身高真的有175: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03:23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烟头扔脚丫子上,当时我就把人给镇住了(1)

  我是一个记者,一个医学专业记者;同时,我也是一个患者,一个糖尿病患者。

  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记者,带着一个患者的切身感受,以一个患者的角度,去了解患者的生活状态,去探究糖尿病的生活之道。于是,就有了这本用心、用情、用感受、用交流写就的书,书中用许许多多鲜活的故事总结了一个道理,如果能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我们会发现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

  决定做一组糖尿病人的专访,缘于我的一张意外的诊断证明,从那一刻起,我成了不折不扣的糖尿病患者。后来,在半年的时间里,我去了各式各样的地方,见了各式各样的人,曾经隐瞒自己患病事实的大学生,阳痿了又遭妻子抛弃的政府职员,同时被确诊为糖尿病的夫妻,老年合唱团的指挥,怀着孩子从3楼跳下的糖尿病抑郁症患者,拥有医生和糖友双重身份的人,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糖尿病患者。

  这本书,就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最生活化的糖尿病养护手册。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烟头扔脚丫子上,当时我就把人给镇住了(2)

  “客人有两种:一种是不速之客,另一种是贵客。糖尿病就是我们两口子的贵客。”

  ——受访者如是说

  这是一对糖尿病夫妻。

  按响门铃之前,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这对特殊夫妻的生活状态,是相依为命,还是相濡以沫?他们会哀叹彼此的不幸吗?他们如何面对不一样的生活?

  大门打开,眼前是洒满阳光的客厅,他坐在轮椅上,圆脸,小眼,微胖,和善地笑着,像极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张大民,只有右腿的裤管下面空荡荡的,悄悄地暗示他曾经有过一段特殊的故事,但是,我却感觉到故事的主人公充满阳光和朝气,明亮而温暖;她站在他身旁,热情而爽朗地和我打着招呼,让座,沏茶。

  眼前这个糖尿病家庭,似乎和普通的家庭没什么不同。

  这对糖尿病夫妻是怎样走到一起的?究竟是什么,让这个本该特殊的家庭看上去十分平常?在平常的外表之下,他们是否有着特殊的人生际遇和不同的生活感受?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开始了采访。

  “张大民”用他那亲切的京腔京韵给我讲起了自己:“我今年56岁了,你看我不像吧?别人都说我没心没肺,心里不装事儿,所以看着年轻。其实我得这个病(指糖尿病)有20年了。”

  “我这个人没什么嗜好,就是爱吃,什么都吃。长翅膀的除了飞机,长腿的除了凳子,硬的除了秤砣,软的除了屎,我全都吃,也全都爱吃。”

  听他这么一说,我忍不住扑哧一下乐了。本以为这会是一次特别伤感的采访呢,没想到跟听单口相声似的。

  他看我乐了,说得更来劲了。

  哎,您还别笑,真是这么回事。我俩刚结婚那会儿,我是家里的采购员兼厨师长,别人家都是女人下厨,不怕你笑话,我们家是男人下厨。为啥?我做菜香呗!还能变着花样地做好吃的。什么红烧肉、涮羊肉、酱牛肉、腊肉、东坡肘子,总而言之,凡是你能说得上来的,我全会做。时间一长,我蹭蹭地长肉,她也是这样。结婚三年,我俩总共长了100斤。

  我在印刷厂上班,经常是白班、夜班轮流倒,遇上急活儿,还要24小时连轴转,生活也没个规律。印书、印杂志还不至于太着急,要是客户印报纸,特别是晨报之类的,要求第二天一早必须上市,我们就只能连夜赶印,要是第二天早晨耽误个把小时,客户的损失可就大了,据说晚上市10分钟,就要损失好几千块呢,这我们可担待不起,只能加把劲儿,连夜把活儿赶出来。时间一长,我发现自己经常会黑白颠倒,深夜一两点钟还特别精神,白天爱犯困,没办法,倒班太频繁,生物钟跟不上,运转不过来呀。

  有时候上夜班,觉得困了,就抽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经常是一个夜班上完,一包烟也抽完了。白天要是困了,也拿香烟提神儿。香烟真是男人的铁哥们儿,这一点你们女人永远不懂。

  我这个人从小身体就结实,从没进过医院,我不相信我会有什么病。直到有一天,我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连同我自己。

  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北京正是三伏天,特别热,我和几个哥们儿去楼下吃大排档。我们几个凑在一起抽烟喝酒聊天,这叫一个热闹。后来我就发现不对劲,怎么邻桌一个人老往我这儿瞅,还捅捅旁边一个人,俩人一块儿瞅我。怕不是认错人了吧?我看了他们一眼,没理会。没过两分钟,我哥们儿瞪着我的脚大叫了一声,我看他脸色都不对了,知道准有事,低头一看,妈呀,我把烟头扔脚丫子上了,脚面上烫出一个大水泡,烟头还着着呢,微微冒着烟,一股焦糊味儿……好家伙,吃烧烤差点把自己给烧烤了,难怪邻桌那两个人老瞅我,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练的是什么功呢!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我们从此成了真正的“甜蜜”夫妻

  “可问题是,我怎么一点都感觉不到疼呢?”

  听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我的另一位采访对象——就是因为糖尿病“不行”了,闹得妻离子散的,他也曾有过双脚感觉迟钝,洗脚的时候感觉不出冷热水的经历。为此,我还专门采访过内分泌方面的专家。我的疑问是——胰岛离脚还三尺多远呢,怎么会因为胰岛不工作了而出现脚的症状呢?内分泌专家解释说,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不同于正常人,他们的血液中血糖高,血黏稠,导致下肢特别是脚部的神经营养不足,从而发生病变,起初感觉像有蚂蚁在爬,后来渐渐出现感觉迟钝,还会出现伤口不易愈合、反复感染的情况,严重者只能截肢。

  我突然领悟到了,这“三尺多远”正是中医的妙处所在。西医治病讲究具体的部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西医大夫眼里是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中医大夫眼里是精、气、神,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精髓所在。

  中医普遍认为脚是一身之根,如果说人体是一棵大树,那么脚就是纵横交错的树根,如果树干出了问题,连累到了树根——岂不是说病情很严重?扁鹊曾经对齐桓公说的“病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骨髓”三类情况,此时岂不是“病在肌肤”了吗?我把猜想说给专家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糖尿病进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出现足部的并发症。

  那么,已经“病在肌肤”的“张大民”,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一直在琢磨,怎么脚上烫那么个大泡,我会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这个人天生皮糙肉厚,不怕疼。再者说了,难道非得疼得龇牙咧嘴才是好事吗?所以,我没把它当回事。回到家,我自己在脚上抹了点烧伤油,以为就万事大吉了。

  没想到的还在后头呢。过了一个星期了,脚上还流脓打水的,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而且,伤口附近的脚趾颜色开始变暗,先是暗红,再是紫红,后来是黑色!你想想,脚趾头变成了炭条——就是过去老百姓涮羊肉常用的炭条——那种黑色!这多瘆人!

  我赶紧去了医院。大夫听完我的话,说八成我是糖尿病;看完我的脚伤,说九成是糖尿病。你瞧,没两分钟涨了一成。一查血,还真就是糖尿病,2型,一点疑问都没有。医生嘱咐我这个,嘱咐我那个,我都听得进去,可就是有一点——

  让我控制饮食——打死我也做不到!不让我吃,比让我死了还难受呢。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嘴比猪八戒都馋,骨头比白骨精都硬。别的都照着医生说的做了,该吃药吃药,该锻炼锻炼,就是吃饭没听医生的。后来,我就没有右脚了。那时候,右脚脚面的伤口老不愈合,持续感染,发烧不退,什么抗生素都用了,全不管事,就是感染,再感染,然后,变成炭条的不光是一个脚趾头,整个右脚都是炭条的颜色。嘴瘾过了,脚没了,截掉了。这也是舍车保帅的策略,不然的话,感染继续往上走,我的小命就交代了。所以,现在看见涮羊肉的炭条,我脊梁沟都冒凉气儿。

  “张大民”说到这儿,抬起右腿给我看,小腿下方,空空如也。我倒吸了一口冷气:真是触目惊心哪!

  《黄帝内经》这样说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一段经文被奉为养生保健的金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聚,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生而为人,能守住温饱奔向小康本已不易,又有几人能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呢?

  不过,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动,能够从长计议,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吸烟为什么会提神

  “香烟是男人的铁哥们儿。”很多男性朋友都特别有体会,除了交际的需要,吸烟还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决断力,更能让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所以我们常会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男人,手里夹着一支烟,在烟雾缭绕中做冥思苦想状,突然间灵感一现,一个决断横空出世!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的思考、理解、决断,都与“心”有关。“心”在五行中属火。火旺盛了,心就强盛,头脑就清晰,思路就敏捷。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香烟。抽烟先得点着火,抽的时候还得保持火不灭。香烟的原材料是烟丝,是草木做成的,是易燃物品,中医认为,香烟在烟盒里,没有点着的时候,五行属“木”,点着了之后,五行属“火”,木生火就是这个道理。烟点着了,抽上几口,“心”火补上了,灵感就来了。

  但是,五行是相生相克的。火太旺,自然会伤到金,就像工厂用炼钢炉融化铁块一样。那么哪里是金呢?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猜出来:肺。所以抽烟抽多了会伤肺。

  更要命的是,烟草中的“烟毒”由华盖之腑——肺汇入血脉,会伤及五脏六腑,导致阴阳失衡,气血逆乱,用西医的话说就是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伤害到血液中的胰岛素,导致血糖紊乱。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要用吸烟的方法提神,最好能少吸烟或不吸烟。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草根专家”受骗记(1)

  那么,“张大民”的爱人——在这里我们姑且叫她“云芳”——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云芳”告诉我,她是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我看得出来,她很漂亮、时髦,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时尚女魔头”。结婚之前才110斤的她,两三年后迅速长到140斤,这对于中等身高的女性来说,未免有些超重了。然而她没有什么不舒服,倒也乐得享受这份雍容*之美。

  转折发生在陪大民去医院看烫伤的那天。

  医生递给大民糖尿病的诊断书,转过身来看着云芳,语气十分肯定:“我觉得你也应该去查个血糖。”云芳将信将疑,只好去化验。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云芳也是糖尿病,也是2型。

  也就是说,他们夫妻是同时被诊断为糖尿病的!

  同一对夫妻同一天确诊同一个病,而且还是相伴终生的病,这么戏剧化的场景,竟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想想真有些不可思议。这是巧合吗?还是冥冥中有什么道理?

  为此,我询问了专家。专家给我讲了个故事:

  张家、赵家住邻居,某段时间常有小偷光顾,从两家各偷了一些东西。张家人发现自家东西丢了,赶紧报警。警察来了一侦查,发现很多线索,包括赵家被盗窃的痕迹。警察到赵家询问,赵家人才恍然大悟,发觉确实少了一些财物。

  “你说,是两家一块丢的东西吗?应该是有个先后顺序。但是警察是一次性侦查出来的,所以在时间上又有一致性。”

  “哦,您的意思是说,大民和云芳可能是先后患上的糖尿病,但是在同一天检查出来的,所以,确诊时间就会相同,对吧?”我一下子明白了。

  专家点点头,“在临床上常有夫妻、父子、母女同时检查出来糖尿病的例子,究其原因,糖尿病与生活方式有关,同是一家人,他们在作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方面常常十分相似,所以往往一损俱损;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具有相同的部分基因,因此,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容易发生家族聚集发作的现象,特别是2型糖尿病,遗传专家已经找到确切证据证明2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关。”

  “也就是说,大民和云芳的孩子,将来要特别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因为他具有糖尿病的遗传基因?”我举一反三。

  “你说对了。”专家说,“糖尿病患者的直系亲属,比如子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比如兄弟姐妹,患上糖尿病的机会要比普通人大得多。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就更要小心了。”

  两张诊断书,判定了这一对甜蜜夫妻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抗糖之路。

  问及怎样抗击糖尿病,他们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纠正我:“不是抗击糖尿病,是开始了甜蜜生活,甜蜜夫妻的甜蜜生活。”

  “大民”说,他们以前不知道什么叫珍惜彼此,以为在一起吃香的喝辣的,晚上窝在沙发里看看电视就是珍惜彼此。其实错了,上天让他俩同一天确诊同一个病,也是在提醒他俩,好好珍惜彼此的健康,否则,上天快要把他们拆散了。

  “所以我们的甜蜜生活从确诊的那天才真正开始,而且,我们恶补糖尿病的知识,买书,上网,问专家,我俩现在已经算是半个‘草根糖尿病专家’了。”“云芳”补充说。

  别人做到久病成医已属不易,他们夫妻是怎么修炼成“草根专家”的呢?

  “糖毒”——潜伏在身体中的特工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可问题是,同样吃大米白面,为什么有的人血糖就不会忽高忽低呢?中医认为,人一天三顿饭吃进肚子,经过脾胃的运化,食物兵分两路:一路是对人体有益的东西,中医叫“水谷精微”,这部分随着血脉分布全身,运送到五脏六腑;另一路是对人体无益甚至是有害的东西,包括食物残渣、有害物质以及摄入的过多的营养物质,中医叫“糟粕”,这一路经过大肠的传导,排出体外。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旦哪道工序出错了,整个流程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脾胃运化失常,或者大肠传导出错,糟粕停留在体内排不出去,特别是过量的营养物质没有被当成糟粕排出去,反而当成了水谷精微滞留在血液中,就成了“糖毒”。这些糖毒就像特工,潜伏在身体中,到处搞破坏活动。

  糖毒进入眼睛,视网膜坏了,就会看不清东西,甚至失明;糖毒进入心脏,会造成冠心病;糖毒进入肾脏,会造成糖尿病肾病;糖毒在血管中游走,会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糖毒走到脚部,会造成糖尿病足。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草根专家”受骗记(2)

  “我这个草根专家,全是骗子培养出来的!”“大民”讲起了自己的种种受骗经历。

  “退休老军医”和他的“中央特供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杂志的最后几页全是广告。以前我根本不看什么广告,但是自从得了这个病,我开始特别关注各种治疗糖尿病的广告。治病心切呀!那天,鬼使神差地,我看见这么一条广告:一位退休老军医,以前是专门给中央首长看病的,他手里掌握着不少中央特供的药,其中就有专门根治糖尿病的药物。

  我一看可乐了,要是能除了根,以后就再也不用天天打胰岛素了,我就解脱了。这么好的药怎么没早点上市呢?医院也太落伍了,大夫还叮嘱我天天别忘了打胰岛素,真是跟不上时代啊!老军医没有留具体地址,只留下了邮政信箱号码和电话号码。虽然药品挺贵的,要两千多块钱一个疗程,可是治病要紧哪!我和老婆一商量,先买一个疗程的,我俩一块儿吃,见效了再接着买。

  钱寄去了没过一个星期,药还真来了。我们两口子把胰岛素、降糖药全都停了,就天天吃这个中央首长特供药。可吃着吃着发现不对了,怎么自从吃特供药开始,每天的血糖值都不正常呢?全都高,还高得邪乎。我打胰岛素的时候,血糖能控制到,很正常了。一吃这个特供药,血糖呼啦一下子长到了,最高达到。我心里直嘀咕,中央首长吃这个药能治好糖尿病,我们普通小老百姓吃这个就一点事都不管?我越琢磨越害怕,我怕我仅有的一只脚也会变成黑炭条,也会截肢啊!和老婆一商量,我俩赶紧把药停了,拿到卫生监督部门一检查,差点没把我气死——那些中央首长特供药,竟然全都是维生素C片!这两千多块钱花的,真窝心。

  一包“藏药”,一出闹剧

  退休老军医我是不信了,还得按医生说的,定时打胰岛素、吃降糖药。可是,根治糖尿病的心并没有死,我还盼着吃下一粒灵丹妙药就能彻底好。

  那次,在一家省级电视台的广告里,我看见某位明星推荐一种能治疗糖尿病的藏药。这下我放心了,人家是电视台,不比那名不见经传的小杂志权威多了?更何况还有大明星做代言,能假得了吗?而且,那是藏药,国粹呀!几片维生素C能冒充中央首长特供药,可冒充不了从雪域高原采集来的藏药啊!

  一看价钱,还是挺贵。不过,人家留了个热线电话,前50名打进去的,能打9折。我还挺幸运的,是拨打热线的第49名。

  钱汇出去了,我好像看到希望的曙光了。

  从邮局取回包裹,我先打开查看了一番,这下放心了,都是些叫不上名字的叶子、树根什么的,不是那可恶的维生素C小白药片。

  煎药,服药,然后就是等待,等待血糖降下来。

  ,,看着血糖仪上的数字,我俩几乎相拥而泣了,就像从没有及过格的差生一下子考了100分一样兴奋。糖尿病,就这么好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接下来的几天,我俩的血糖都出奇的好,好到像在做梦。

  如果故事这样结束,那是一出喜剧,可是,生活往往不是喜剧,而是闹剧。

  吃了一段时间藏药,我发现自己爱冒虚汗,心发慌。老婆情况更严重,有一次,她早上起来刚进厨房要做饭,就晕过去了。送医院一查,低血糖。我也是一样。

  罪魁祸首竟然是那所谓的“藏药”。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告诉我们,那些草根树皮根本就不是药材,更不用说藏药了。估计是骗子早晨走到街边,左手拿个大扫帚,右手拿个大簸箕,一下一下扫出来的。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草根树皮吃进去之后血糖会下降呢?检测报告说了,那些草根树皮里,被人为地掺进了降血糖的西药二甲双胍,而且药量很大。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不能不当回事,也不能太当回事

  人心险恶啊!如果上一次受骗是气愤,这次受骗,感觉只有心痛。

  根治糖尿病的梦,又一次破灭了。

  “我卖的是保健品,要治病,您找医院去!”

  上了两回当,药品我是不敢乱买了,渐渐地,我迷上了高科技的保健器械。这回我看上了一台名叫‘高科技纳米准分子水疗仪’的东西,据说可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还能延缓衰老。就是贵了点,要3000元。可是回过头来想想,电视上不是说了吗,中老年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好一点的潜台词就是,花钱要狠一点。

  为了不至于像上次那样上当受骗,我专门给厂家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据说是个医学顾问,说话彬彬有礼,热情而有分寸,给我讲了一大堆高深莫测的科学道理,还罗列了不少科研数据,说得我一头雾水,不由得自愧才疏学浅,后悔当初没多念几年书。我小心翼翼地向专家说明了我的情况,专家十分肯定地说,这台仪器非常适合我。

  二话没说,下订单,买了!

  东西送上门来,工作人员给我演示了一番,我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一个洗脚盆吗?不同的是,它能自动加温,还能发出水波浪。难道这就是高科技?难道洗洗脚能治好糖尿病?

  我打电话找原先那位医学顾问,他依旧声音沉稳,和颜悦色,让人有火发不出来。听明白了我的质疑,顾问和蔼地告诉我,我们卖的是保健品,要治病,您找医院去!

  闹了半天,被忽悠的还是我?

  南瓜,30年的降糖谎言

  上了三次当,我不再相信会有什么神医,不再相信会有什么仙药,当然也不再相信广告。我开始在民间寻找治疗或者缓解糖尿病的方法。答案似乎很明确——吃南瓜。很多的人跟我说起南瓜这样那样的好处,特别是,他们众口一词:南瓜能够降血糖!

  能降血糖?好,就是它了!

  从此,我家成了南瓜的天下,阳台上堆着5个,厨房里放着3个,冰箱里存着8块蒸南瓜,茶几上摆着2盒南瓜饼,客厅、卧室、厨房、书房,摆满了各种各样价格不菲的号称能降血糖的南瓜保健品,什么南瓜饼干、南瓜八宝粥、南瓜羹、南瓜饮料……总而言之,一切和南瓜有关的全让我从超市搬回家来了。

  吃南瓜,成了每天除了看《新闻联播》以外的头等大事。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恶心。以至于现在看到南瓜,听到南瓜两个字,甚至瞧见南瓜那样的明黄色,我都直反胃。更让人懊恼的,是节节攀升的血糖。南瓜,传说中能降血糖的南瓜,还是破碎了我的降糖梦。

  南瓜降血糖的传言由来已久,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在尝试,希望这个亲切朴实的老百姓的当家菜能帮糖友圆一个降糖梦。实际上,这是一个长达30年的谎言,或者说,是讹传。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日本学者发现,以南瓜部分代替主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会更好。这个消息没有问题,放在现在,也是正确的。

  不正确的是某些媒体无知的宣传和商人对利益的狂热追求。本来普通的一个研究结论,被媒体炒作成了“南瓜能治糖尿病”,具有敏锐嗅觉的商人紧接着炮制出了一道道南瓜保健食品,于是,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一拥而上,争相购买。

  媒体炒得名满天下,商人赚得盆满钵平,只落得糖尿病患者望“瓜”兴叹。

  识别骗局第一招:“名医”+“特效药”

  一项调查显示,虚假药品的广告,100%都打着名医、专家、某某大师的传人、特效药、祖传秘方、特供药等等旗号。看见这些词,您就要当心了。

  专家提醒说,糖尿病讲究“个体化”治疗,千人千面,张三的药未必适合李四吃。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千张脸一副药,那准是假的。

  识别骗局第二招:纯中药(藏药)+抢购+电台电视台+明星效应

  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假药、假保健品都声称自己是纯中药、纯藏药,可是里面往往掺进了西药的成分。更有甚者,在电台、电视台忽悠人,还用心理学的手段搞起了“限时促销”的活动,或者不惜重金请明星做代言。

  一位医学专家提醒消费者:真正的药,不会像白菜一样促销,更不会让明星站在电视台忽悠全国人民购买。

  识别骗局第三招:高科技+医学顾问(专家)+忽悠

  一位资深医生曾经说,为什么患者这么容易受骗?其中一个原因,是患者太相信甚至是迷信所谓的高科技了,什么东西一贴上高科技的标签,一沾上纳米、准分子、基因修复、激活胰岛、高提纯、生物萃取等等名词,身价立刻翻倍。

  商家深谙消费者这个思维陷阱,于是找来几个“医学顾问”,云里雾里地一忽悠,不怕没人上当。消费者要去质疑,人家还有最后的杀手锏——我们卖的是保健品,不是药。患者买东西的时候被告知能治这个治那个,谁知道包装最不起眼的地方,还有“保健品”的字样呢!这种情况下,患者只能吃哑巴亏。

  所以,防范这类骗局,要注意:

  1.不要太相信所谓的高科技,连试验都没做过,连医务人员都没听说过的高科技,即便真是高科技,也不值得患者拿自己的身体去做试验品。

  2.别太相信所谓的专家、顾问,有些人假扮专家、顾问四处招摇撞骗,以此为业。

  3.睁大眼睛看看自己买的是什么。药品上都会注明“国药准字”,后面有编号,保健品注明“保健品”,后面也有编号。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在包装和广告上都要有专用的标志,是蓝色的,像牛头型,下面有4个小字——保健食品。有的厂商怕病友看懂,往往把它缩得很小,要仔细找。很多保健品打着药品的旗号卖,把疗效说得无比肯定,实际上,仅仅是保健品而已。

  南瓜的真实面目

  南瓜又名金瓜,中医认为它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化痰排脓作用。食品营养学告诉我们,南瓜含有果胶、微量元素钴、甘露醇,可以延缓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使餐后血糖不易迅速升高。南瓜中的铬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让胰岛素更有效地工作。

  老南瓜含糖多,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青色或者微黄的嫩南瓜较好。

  亦敌亦友的南瓜

  南瓜不是药,吃饭后吃南瓜,血糖会更高。让南瓜部分代替主食,按照科学合理的量来吃,南瓜才是糖尿病患者的好朋友。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糖尿病是一根松开的鞋带

  听了“张大民”讲述自己的故事,我心中不由得升起这样一个疑问:从什么都不在乎,到强烈地渴望治好糖尿病,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治病的机会、不惜以受骗为代价,这期间,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他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他告诉我,失去右脚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刺激,从正常人到残疾人的转变,不仅仅是办一张残疾人证那么简单,还有心理上的无法接受,以及生活上的诸多不便。比如,他从前是印刷厂的一名工程师,失去右脚之后,厂里只能把他安排到文印室,负责看管几台复印机。从呼风唤雨的业务精英,一下子滑到了可有可无的专门为即将退休养老的人员准备的“准退休”岗位,他有点接受不了。

  更让他受刺激的,是在医院病房里看到的病友:他们有的失了明,有的截了肢,有的因糖尿病引发尿毒症不得不天天做血液透析,还有的前一天还在和他聊天,第二天却变成了相框里的一张黑白照片。

  强烈的刺激让他渴望寻求到一种灵丹妙药,好让自己摆脱糖尿病,从此再不踏进那个病房,再不和糖尿病沾上边。

  于是,就有了连连上当受骗的经历。

  然而,现在十分健康十分阳光的他,究竟是怎样找到一种平衡的呢?他说,对待糖尿病,不能不当回事,也不能太当回事。“不当回事”我们都懂,那么,“太当回事”也不行吗?我追问。他告诉我,对糖尿病太紧张,太恐惧,太想马上治愈,就属于太当回事。这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末,在美国的堪萨斯州,两名死刑犯为了忏悔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愿意献身医学试验。于是,他们被带到了法医中心。医生把他们两人平躺固定在1号房间,分别把他们的一只胳膊伸向一窗之隔的2号房间——当然,他们看不见2号房间里的医生在忙碌什么。

  医生对护士说:“好,现在我们刺破他们的动脉。”

  囚犯感到手腕一阵剧烈疼痛,不由得一哆嗦。

  医生又说:“你看,这鲜红色的就是动脉血。”

  囚犯感到手腕处一股股热流喷涌而出,滴下来叮咚作响。随着血越流越多,他们感到头发晕,眼发花,浑身没有力气,没一会儿就昏了过去。

  15分钟后,两名死囚犯已经停止了呼吸。

  其实,进行试验的不是法医,而是心理学专家。他们并没有刺破囚犯的动脉,只是用冰凉的勺子轻碰了一下囚犯的手腕,然后,打开事先准备好的温水管,让水流顺着囚犯的手腕滴下去。正下方,是一个装满清水的脸盆。

  就这样,两名囚犯被自己吓死了。

  专家告诉我,太过于紧张、恐惧,会对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自我攻击,就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中医也认为“忧伤脾”、“恐伤肾”,我们都有忧心忡忡、满腹心事的时候,这个时候最没胃口,吃不下饭,这就是“忧伤脾”的表现。我们也常常听到谁谁被吓得“屁滚尿流”,中医认为肾主二窍,肾被吓呆了,当然二窍也没人看门了,于是屁滚尿流了。糖尿病与脾肾二脏有关,因此,糖尿病患者太过于忧虑、紧张、恐惧,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专家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国外的一句经典谚语:

  在你为自己没有漂亮鞋子伤心的时候,想一想,有的人没有脚。

  是啊,在我们为自己患上糖尿病伤心的时候,想一想,有多少人患上了更严重的病。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降糖:细节决定成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世界田径大奖赛的赛场上,两位来自于不同国家的劲敌在为冠军而拼搏。发令枪响了,两个人像箭一样冲出去,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了身后。这似乎注定是一场殊死决战。

  突然,人们发现,跑在最前面的蓝衣选手不停地低头,顺着他的目光大家发现——他的鞋带开了,然而如果这时候停下来系鞋带,冠军无疑就会拱手相让!蓝衣选手明显受了影响,速度减慢,被后面一个个选手依次超过。

  冠军属于原来跑第二名的红衣选手。

  就在大家都为蓝衣选手因为一次小小的意外与冠军擦肩而过而扼腕叹息的时候,红衣选手发表了冠军感言:“我的鞋带在起跑后也突然开了,然而,我装作没看见,只是在跑的时候更加小心,以免踩到它。”

  对于我们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不也像一只松开了的鞋带吗?我们不过分地被它牵扯精力,反而平静地接受这个现实,把它当成我们身上理所应当的一部分,更加谨慎地跑完余下的人生之路,有谁说我们不是冠军呢?

  傻笑能对糖友有益

  研究发现,笑对人类来说,不仅仅是情绪的表现和社交工具,它还是天然营养品。笑特别是傻笑带来的肌肉运动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对避免血糖过度上升有好处,还能提高免疫力。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专家推荐的独家秘技——砸砸手腕降降糖

  人生的道理往往是相通的。比如说,细节决定成败,这本是人生的一个大道理,大到治理国家、管理企业,小到规划家庭、设计职业生涯,甚至是糖友降糖,细节都能决定成败。

  细节之一:老玉米与黏玉米含糖不同

  玉米含有铬元素,而铬元素又能够激发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于是,很多患了糖尿病的朋友买回家,代替一部分主食吃。这本是一个好习惯,可是,人们往往喜欢吃糯软可口的黏玉米,不爱吃又难啃又塞牙的老玉米。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黏玉米所含的淀粉量要远远高于老玉米,相比而言,吃老玉米更容易控制血糖。另外,科研发现,老玉米中的铬元素普遍高于黏玉米。

  细节之二:茶是茶,茶饮料是茶饮料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周作人更有“闲时一杯清茶,抵得十年尘梦”之说。对于糖友来说,咖啡不敢喝,可乐不敢喝,橙汁还是不敢喝,天天喝白开水嘴里又没味儿,偶尔改善一下口味,就想喝点茶。有的糖友为图省事,就从超市买几瓶红茶、绿茶,喝的时候高高兴兴,喝完了垂头丧气——血糖又升了!

  您发现没有,超市里卖的塑料瓶装的红茶、绿茶、乌龙茶,“茶”字写得很大很明显,可是往往在不起眼的地方写着“饮料”两个字——其实,这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茶,而应归属于茶饮料。茶饮料可就自由多了,里面加上蔗糖,尝起来清甜可口,糖尿病患者偶尔喝上几口并无

  大碍,可如果拿它当白开水喝,那就受不了了,血糖肯定超标。要想喝茶,您不妨去茶叶店或超市买名副其实的茶叶来泡茶。

  细节之三:谁说无糖食品不含糖

  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一年到头,不要说平常,仅仅是节日,就有无数的美食可供享用。大年初一吃年糕,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这一样样的美食看上去诱人,听起来喜人,可对糖友来说真是既馋人又折磨人——含糖太多,怎么敢吃啊?

  于是,市场上就有了种种“无糖食品”,诸如无糖元宵、无糖月饼等等。这些食品号称不添加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心食用。但是,很多人吃完后血糖还是超标了。

  实际上,号称“不添加任何糖类”的无糖食品,它们本身就是淀粉做成的。淀粉不甜,但是吃进肚子就会变成糖,同样会升高血糖,所以,无糖食品也不能吃多了,吃的时候,也要计算好,相应减去主食的量。

  细节之四:酸奶中的甜蜜陷阱

  酸奶是个好东西,可以补钙、补充蛋白质,还含有益生菌,对消化有好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适量喝酸奶可以有效抑制女性*内的有害菌。女性糖尿病患者本身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适量喝酸奶更加有益。

  但是,很多糖友发现,酸奶也会升血糖。

  其实,在食品公司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是用蔗糖作为发酵促进剂的,因此,酸奶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糖。而且,为了制造香甜美妙的口感,食品公司常常会在酸奶中添加蔗糖、果汁、水果碎块,这样一来二去,酸奶中含的糖也不少。

  所以,糖尿病患者喝酸奶不能过量。

  细节之五:黑巧克力纯不纯很关键

  黑巧克力对心脏有好处,还能软化血管,抵抗自由基,更重要的是,黑巧克力能提高胰岛素的活性,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卖的黑巧克力有很多都不是纯黑巧克力,在制作中加进了糖,有的还加进了果仁,这样的黑巧克力吃多了会有升高血糖的风险。因此,您在市场上选购黑巧克力,要睁大眼睛仔细辨认,选择纯黑巧克力(不加蔗糖和果仁的)较好。

  细节之六:感冒冲剂与咳嗽糖浆:糖友要慎服

  感冒冲剂和咳嗽糖浆几乎家家必备,但是,糖尿病患者有个感冒、咳嗽,就不能随便吃这些家庭常备药,因为它们含有一定数量的糖分,吃进肚子,感冒是好了,血糖却上去了。

  您可以到药店购买无糖型的感冒冲剂和咳嗽糖浆,如果不确定,可以听从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掌握5个法则,玩转胰岛素

  采访到这儿,我问“张大民”和“云芳”两口子,血糖控制得这么好,有没有什么独家秘技?有没有不为人知的绝活儿?

  “大民”和“云芳”相视一笑,没等他们开口,我心里已经明白了十之*:准有!

  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眼前这憨厚热情的两口子把他们的绝招传授给了我。经过大民两口子的许可和中医专家的认可,我把它写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

  绝招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早晨、中午、晚上各利用10分钟的时间,一只手握拳,用关节突出的部位捶击另一只手的手腕部位,手腕内侧、外侧都要砸到,一圈圈儿地捶击,直到手腕发红、发热为止;然后更换另外一只手。手部完成之后,用同样方法捶击脚腕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空腹操作,饭后不宜立即操作,最好在饭后一个小时以后进行。操作时挺身坐直或站立,排除杂念,不要说话,要细心感受手腕部位血脉流通的感觉。

  让我啧啧称奇的是,如此简单的方法,怎么能帮助身体调节血糖?

  怎么能让身体强壮起来?方寸之地,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功效?

  中医专家告诉我,人身上的穴位星罗棋布,但不是凭空出现的,每一个穴位都与相应的脏腑相对应,每一个穴位都有它自己的阴阳和五行属性。《说文解字》对穴字的解释是“坑”,今天我们说洞穴、巢穴,用的也是坑的意思。可是我们看身体表面,并没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啊?那“穴”从何来呢?其实,中医认为穴位是精气汇聚的地方,精气填充至此,就好像下雨天地面坑洼处的积水一般,并不是说穴位所处的地方是大坑。

  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自愈的本能。远古时期的人们并不知道身上有如此神奇的穴位,在无数次的偶然之中,我们的祖先意识到了身上这些穴位奇妙的疗伤治病功效,于是,经络学说产生了。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穴位就好像一味中药,每一条经脉就如同一剂汤药。而手腕、脚腕正好是每一条手足经络都经过的地方。就如同公交换乘点,无论你去哪儿办事,都先要经过公交换乘点。我们可以想象,按摩手腕脚腕,就相当于站在公交换乘点上指挥四面八方的交通,按摩手腕脚腕可以激发手足十二经脉的精气,打通淤积在身体中的滞浊之邪,唤醒身体自我的平衡,激发生命自愈的本能。

  留心注意观察生活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中医大夫诊病的时候,让您伸出左手,给您号号脉;再伸出右手,同样再号号脉。西医大夫就不一样了,拿出听诊器,心脏肺脏全听一遍;开出检查单,B超查个肝胆胰脾肾,CT扫描一下全身,整个一溜够,化验检查单回来一对照,发现您差不多也该被大卸八块了。为什么中医西医有这么大的区别?中医大夫仅靠摸摸小小的两只手腕,就能代替西医全套的检查设备吗?

  这里面的门道就多了。中医讲究整体观念,把人当成一个整体,就像一盘棋,棋子和棋子虽然在距离上有远有近,但是,任何两个棋子都是有关系的,挪动任何一颗棋子,整盘棋的局势都会发生变化。棋子是“形”,棋子与棋子之间的关系、整盘棋的局势是“神”,中医很讲究这个“神”的作用。所以说,中医是个关系学,理顺了脏腑之间的关系、经络之间的关系,病自然会好。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器官能分开看,没有哪个组织能单独存在,人就是一盘棋,下得好,身体就健康;下得不好,病就来了。

  再回过头来说手腕。中医大夫号脉号的是“神”,是脏腑状态、功能在身体体表的反映。中医大夫把他的三个指头搭在您左手的寸、关、尺部位,号的是您心、肝、肾之神;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号的是肺、?脾、命门之神。所以我们有时候在诊脉的时候会听见中医大夫说“您心火太旺了”“您肺气不足啊”“您脾胃不和”,这些全都是相应脏腑的“神”告诉医生的。手腕是个很神奇的部位,方寸之地,反映出内在脏腑的状态和功能,就像是一个故意装反了的门镜,透过它,屋内情景一览无余。西医检查手段固然高精尖,但在五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用“门镜”做到了。

  生活中我们常会听人现身说法地宣传,戴玉镯子、玉手链吧,戴上就会发现身体好了很多,精神头也大了,还不爱生病。其实,这跟手镯、?手链本身关系不大,倒是跟手腕部位天天被动地受到按摩和刺激有关系。

  所以说,花几千几万块钱买个翡翠手镯戴着,还不如天天捶捶手腕更健康更实惠。

  上下班路上,散步的时候,吃完饭看电视的时候,在所有方便砸手腕的时候,糖友们不妨砸砸手腕降降糖。

  最好的大夫是自己

  中医自古就有“道法自然,医法自愈”的说法,人人都能成为自己身体健康的主人,关键是自己如何去做身体这个纷繁庞杂的大公司的CEO,如何运筹帷幄地把握身体的状况。平时少看电视、少玩电脑,少在钢筋水泥的楼?房里待着,多运动,多亲近自然,留多一点时间给自己,放松身心并且细心观察身心的感觉。

  我们的身体是最忠实于我们的,你善待它,它忠实于你;你不善待它,它仍然忠实于你,直到油尽灯枯。其实,医生只是在关键的时候拉你一把,真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没病按穴位,会按出病来吗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身体健康的人,吃片降压药,血压就会偏低;不缺维生素的人,吃上几片维生素,就会过量甚至是中毒。那么同样道理,身体健康的人按摩穴位,会按出病来吗?

  有这种担心的人非常聪明,他们会推理,会演绎。事实上,穴位的作用不同于降压药和维生素,降压药吃进去只会降血压,不会升血压;维生素吃进去只能使身体里的维生素增多,不会减少。穴位就不同了,它不是药物,不像药物那样有明确而唯一的疗效。按摩穴位是在激发人体自我调整、自我治愈的本能,正气不足,则补其正气;邪气有余,则去其邪气。所以,身体有问题的人按摩穴位,问题会得到缓解甚至解决;身体没有问题的人按摩穴位,身体状况会更好,不会按出问题来。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甜蜜夫妻的低成本生活

  我是学中医出身,对于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采访中我发现,很多糖友在最初给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眼前这对夫妻也不例外。

  “张大民”告诉我,虽说他是个五大三粗的大男人,可是对针管之类的东西非常过敏,最初自己给自己注射胰岛素简直就是受罪:手哆哆嗦?嗦地,还没挨上皮肤,就抖得像筛糠,好不容易找准了位置,又把握不好该朝哪个方向扎,扎多深合适。每次都是牙咬了又咬,脚跺了又跺,折腾出来一身汗,胰岛素还是没打上。

  在这方面,妻子的天分就高多了,自己注射之后,还给丈夫注射。“怪不得医院招护士都找女的呢!”他经常这样调侃。但是,调侃归调侃,他不能一辈子依赖妻子吧?遇上妻子出差在外,他硬着头皮也得往身上扎。时间一长,他胆子大了,经验也越来越多。而且,还总结出一套法则来。

  “30法则”:就是饭前30分钟注射。不要早也不要晚。早了血糖降下来饭还没吃进去,血糖就会过低,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晚了饭都吃进去消化完了,血糖升上去了,胰岛素还没有起到作用,这不成了马后?炮吗?所以,这个时间要掐准。家常便饭好掐时间,遇到外出吃客饭可?怎么掐时间呢?菜上晚了,迟迟不能吃上,您可以先喝上几口甜饮料垫?垫底,以免血糖降得太低。等饭菜来了,再适当扣减喝甜饮料摄入的糖分;菜上早了,还没到半小时,饭菜全齐了,总不能瞪着眼睛看着别人吃吧?这时候可以先少量吃一些粗纤维的、热量小的、不怎么升血糖的食物,比如魔芋、木耳、芹菜,等到半小时后再正常饮食。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来随机应变。各个部位对胰岛素吸收的快慢速度不同,从快到慢依次是:腹部肚脐周围>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外上侧。也就是说,肚脐周围如同快速反应部队,速度飞快,招之即来,如果吃饭提前了,就要赶紧调来快速反应部队来应付敌军,注射吸收快的地方,比如腹部肚脐周围;臀部外上侧就如同步兵,速度慢,如果吃饭晚了,就要注射吸收慢的地方,比如臀部外上侧。这样一看,摆平高血糖就如同调兵遣将,兵家自古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说法,吃什么、何时吃,这是敌情;用多少胰岛素、注射在哪儿,这是策略。悟透兵法,掌握战机,相时而动,合理出兵,哪有不胜的道理?

  “45法则”:就是45度进针。胰岛素讲究皮下注射,皮下的意思就是皮肤以下,肌肉以上的部分。大家谁都没学过解剖,更没掀开皮肤研究过,这个“皮下”该怎么找呢?其实,这个火候很好掌握。捏起皮肤,注射器或注射笔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就正好能够打到皮下。

  “2快1慢法则”:以前害怕打针,其实并不是因为长长的针头看上去吓人,也不是因为看见拔针的时候出点血就头晕,而是针头在一进一出的时候真是太疼了。后来我才发现,害怕打针的人都是因为没碰见好护士,碰见了好护士,打针其实一点都不痛苦。注射胰岛素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位资深护士长给我透露了一个打针不疼的诀窍,就是进针、出针的时候尽量速度快,皮肤还没有感受到疼痛的时候,针已经迅速离开了;在打药的时候正好相反,要尽量慢一些,捏起皮肤的手要慢慢松开,让药液缓缓进入身体里。用这个诀窍一试,嘿,还真不疼了。此外,在进针之前,可以先在皮肤上轻轻试试,找感觉不太疼的地方扎。人皮肤上神经的敏感程度并不一样,只要细心就能发现哪里适合注射。

  “1条线法则”:尽量保持进针、出针的路线笔直,不偏不倚,从哪儿进就从哪儿出。道理很简单,打针就像打隧道,从哪儿进去从哪儿出来,隧道是个管道,开口就只有针头那么细;要是出针与进针的路线偏离很大,那么针头离开皮肤的一刹那,隧道的开口就会远远大于针头的粗细,相当于皮肤硬生生被豁开了一个大口。这样能不疼吗?

  “法则”:每次注射胰岛素,要选择新的注射点,这个新的注射点至少要与原注射点相距厘米,大约有1指半宽。这样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和伤口的愈合。

  用胰岛素≠病情加重

  很多糖友都害怕使用胰岛素,一听说谁用了胰岛素,就断定他的病情加重了。其实不然。是否使用胰岛素,与病情轻重有关,更与糖尿病的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举个例子说,一个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比如我,病情很轻,但是需要使用胰岛素;而一位70多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得多,还出现了眼部并发症,但是他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得很好,就不用胰岛素治疗。

  使用胰岛素真的会上瘾?

  有人说:胰岛素用上就撤不下来了,会上瘾!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胰岛素不是毒品,不会使人上瘾,也不会出现依赖。有些患者在医生建议下使用一段时间的胰岛素,让自己的胰腺好好休息,尽量保护残损的胰腺功能,等血糖稳定了,还可以撤掉胰岛素,换上口服降糖药。

  还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一直使用胰岛素,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也能够长寿。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得了糖尿病,说明要跟过去的生活说再见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患上糖尿病的朋友都知道,这个病是个很消磨人的,日常用药需要钱,按时检测血糖需要钱,血糖仪和试纸更需要钱,以至于不得不算计着过日子。那么,面前这两口子全都是糖尿病,他们的花销如何呢?

  “云芳”给我算了一笔账:以前在药店买测血糖的试纸,平均下来6块多1片,每天测4次血糖就是20多块钱,两口子一个月下来,光试纸钱就1500元,还不算吃药和定期到医院检查的开销。要是不买试纸,到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测血糖,成本就更高了,每次10块钱。长此以往谁家都受不了。后来和几位糖友一商量,人家有团购建材的,有团购数码产品的,咱们能不能也用这个的法子,大家凑钱团购试纸。这样就相当于直接从厂家买试纸,省下了中间环节的花费,大家算了一下,能省下近一半的钱。

  试纸是软件,还有硬件的花销,这就是血糖仪。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血糖仪,便宜的*百块钱,贵的一两千,对于困难的家庭来说,这也不是个小数目。糖友聚会的时候,有人就提议,现在有拼车的,有拼房的,咱们能不能拼血糖仪。这个号召得到了好几位家庭困难的糖友的热烈响应。他们有的住一个小区,有的住楼上楼下,几个人合伙买个血糖仪,每天拼着用。后来发现,这招真不错。一来可以互相提醒该测血糖了,二来能天天见面交流经验,更重要的是,几个人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俗话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够就受穷。”这一算计,还真能省下不少银子。

  糖友应该定期查查血压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0%~40%,是一般人的2~

  4倍。高血压能够加速糖尿病的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如脑血管病、冠心病、眼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定期查查血压,可以及时发现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医生就能够掌握主动权,尽早治疗。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没想到糖尿病这么厉害

  龙卷风过后的海面,总是超乎寻常的平静。面前这对糖尿病夫妻,我总会不经意间联想到这句话。从“不当回事”以至于失去了右脚,到“太当回事”以至于频频上当受骗,再到如

  今的“草根专家”,这对平凡夫妻经历了太多常人不曾经历的故事。正值壮年却不得不截去一只脚,大民难道就没有悲观失望过?屡屡上当受骗,治愈的希望一个个破灭,他们难道就没有拍案而起?夫妻双双患上糖尿病,他们难道就没有哀叹过家庭的不幸?

  他们的心态怎么就这么好?

  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的平静吗?

  我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大民爽朗地笑着:“一般情况下,没心没肺的人,生活质量都比较高。”

  我不信。都倒霉成这样了,再没心没肺的人,也不会无动于衷。

  “大民”看着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们单位每年都例行体检。有一年,体检结束之后,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了我们单位医务室,是体检医院打来的,说我们同事老张的胸片有点问题,怀疑是肿瘤,让医务室火速通知老张去住院细查。医务室的大夫哪敢耽搁,赶紧找老张去。推门一看,老张正和客户谈笑风生呢。等到大夫把情况一五一十地一说,老张可不得了了,脸也白了,手也抖了,腿也软了,刚才的精气神全没了。那天老张本来是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的,这下连路都走不了了。同事们叫了辆出租车,连抬带架地把老张送到了医院。

  两天之后我再去看他,可把我吓了一跳,跟抽了筋扒了骨似的,眼看人就要不行了。正在我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大夫过来了,一脸的歉

  意,说经过详细检查没发现老张有什么问题,那天的胸片是另一个人的,是医院一时疏忽给张冠李戴了。

  再看老张,腾地一下坐了起来,一溜烟地回了家,我们在后面追都追不上。

  你说,这一个人,前后变化怎么就这么大呢?

  精神。这就是精神的力量。你精神在呢,身体就算是有点问题,也能缓过劲来;精神垮了,身体没事,也跟死人一样。

  我若有所悟。

  “大民”接着讲:

  你就说我吧,30多岁就得了这个病,工作也做不成了,虽说不是下岗,但跟下岗了没什么两样。以前想上哪儿说走就走,现在不行了,离不开轮椅,出门坐个公交、搭个地铁,你就是个累赘。老婆也得了这么个病。我俩还净吃亏上当了,这几年光赞助骗子就赞助了上万块钱。要是你,你会怎么想?觉得老天爷特不公平是吧?

  我就想,为了老婆孩子,我也得好好活着,不但要活得健康,更要活得有质量。

  我就觉得,吃亏是福。凡事都得翻过来调过去地想,不能只看一面。再倒霉的事,也有好的一面。以前吃吃喝喝,抽烟喝酒,舒服是舒服了,苦果在后头等着呢。现在,烟也戒了,酒也少了,省下的钱办了张健身卡。以前我一宿一宿地上夜班,一宿一宿地抽烟,现在晚上

  10点准时睡觉,谁想拦都拦不住。以前吃饱了喝足了就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一晚上我们俩也说不上十句话。现在每到晚上媳妇都推着我去公园散步,运动了身体,还增进了感情,花前月下,耳鬓厮磨,越来越有初恋的感觉了。我和老婆每天都互相提醒,亲爱的,该吃药了!亲爱的,该打胰岛素了!亲爱的,该测血糖了!我就奇怪了,怎么一得了糖尿病,我和老婆越来越黏糊了呢?

  “云芳”在一边咯咯地笑出了声,嗔怪地推了“大民”一把。

  我暗想,这对甜蜜夫妻,过的果真是甜蜜的日子啊。

  “云芳”接过话头。

  糖尿病来了,挡也挡不住。你悲观是一辈子,乐观也是一辈子,干吗跟自己过不去啊。有句话说得好——命运关上一道门,还会打开一扇窗。糖尿病不进别人家,偏偏推门进了你家,这怪不着别人。得上这个病是坏事,也是好事,是转机,说明你需要跟过去的生活说再见了。我俩得糖尿病这20年,也是新生活的20年。

  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我在互联网的论坛里结识了一大堆志同道合的糖友,经常互相切磋经验,还时常出来聚会。大家都是糖尿病患者,惺惺相惜,也好交流。谁用了什么药,谁怎么控制的饮食,谁用的什么牌子的血糖仪,谁在哪儿买血糖试纸,谁有什么独门秘技……我们都互相通气。万一哪次聚会有人缺席,大家还都关心地打电话询问,让人特别温暖。真没想到,因为糖尿病,我还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所以,糖尿病是恶魔还是天使,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

  采访自始至终,笑容都挂在这对夫妻的脸上,就好像他们在讲述着甜美动人的童话故事。抬起头,我发现墙上挂着一幅艺术照,哦,这是他们结婚三十周年的纪念照片。大红的唐装,灿烂的笑容,我感到有一种叫做生命力的东西从照片中奔涌出来,激荡着我。中国人都喜欢红色,喜庆,祥和,其实,红色是最具生命张力的颜色,喜欢红色的中国人,也应该是最具生命张力的民族吧。

  云芳轻轻地说,“客人有两种,一种是不速之客,另一种是贵客。我觉得,糖尿病就是我们两口子的贵客。”起身告辞,云芳送我到门口,远处,大民坐在轮椅上,朝我微笑、挥手。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耗阳三件事:洗澡、喝酒、房事

  “要是有人问我,你得了糖尿病之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会说,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一点悟透了,你的病就不再是病了。”

  ——受访者如是说

  “您得了糖尿病之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太大了,妻离子散。”

  “那您现在的情况呢?”

  “现在很好,一切终于都正常了。经历过糖尿病,我觉得,收获的要多于失去的。怎么说呢,我反而应该感谢老天让我患上糖尿病。”

  作为记者,我采访过形形色色的人,但是今天受访者这样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糖尿病怎么会让一个家庭终至破碎?后来又怎么会让患者心生感激?这前前后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同样是糖尿病患者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解开这一个个谜团。

  坐在我面前的他,是国家某机关的公务员。他讲起了自己的过去。

  我是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十八岁开始参加工作,后来慢慢混到了厂长秘书。那时候,厂长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厂长喝酒,我跟着喝;厂长不想喝,我就得替厂长喝。丢了厂长的面子可不行。

  我记得最忙的几年,我差不多每天都吃六顿饭,中午两顿,晚上四顿,吃完一看表,早就后半夜了,顶着星星回家,天天就跟演员赶场似的,吃,吃,吃,喝,喝,喝。好多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你不吃、不喝,谁愿意跟你谈生意?你喝醉了,人家才觉得你值得深交,对你才放心。那时候,厂里的小青年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夜总会”,就是夜里总是开会,其实就是陪领导喝酒。俗话说得好,“喝不了三斤酒,当不了一把手”,为了这点小小的野心,也得继续喝。

  夜总会就夜总会吧,为了前途,值了!这样的日子过了二十年,我进了国家机关。按理说,也算是混出点人样儿来了。可是,人样儿有了,老婆却跑?了。你不信是吧?按理说,你穷的时候老婆没跑,发达了,老婆却跑了,这不太合情理。但我们家就是这样。我刚才不是说,我奋斗了二十年,终于进了国家机关吗?位子是上去了,身体却下来了——我说的是……那方面。

  一开始,我还没当回事,以为是年龄的原因,毕竟人到中年了,不能总像年轻时候那样生龙活虎的。老婆也挺关心我,经常买点甲鱼啊、韭菜呀、海鲜呀,给我补。她还从不知哪个同事那儿弄来个小偏方,天天给我泡药酒喝,那药酒里泡的,都是什么人参啊、鹿茸啊之类的,总之都是大补的东西。最初还挺见效,哪知时间一长,也不管事了。医院我不愿意去,私底下的招儿我可没少使。当然,不能让老婆知道。我想起了伟哥。那小小的蓝色药片,寄托着我身为男人的全部尊?严啊!我不说结果你也知道了,还是不行。日子一长,我就发现,老婆在外面有人了。离婚,没什么可说的。

  哦,我如梦方醒,他刚才所说的妻离子散,原来是这么回事!

  “后来,您怎么知道这一切都是糖尿病闹的呢?”

  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挺傻的,要是早到医院看看,还不至于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离婚之后,我还自以为是呢,直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对劲。先是眼睛看不清楚东西,我本来一点都不近视,可是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后来就是腿脚发木,也不是完全没有知觉,就是感觉不太灵敏。冬天里,腿脚都是凉的,凉到膝盖。年轻时我可不是这样啊!那时候我上什刹海里冬泳去,游一圈儿出来,身上不但不冷,还呼呼冒着热气。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捂着厚羽绒服,怎么还那么冷呢!而且我发现,洗脚的时候,感觉不出来水是凉还是热,看见双脚通红通红的,我才发现可能是水太烫了。可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腿脚发冷,我就天天洗热水澡,有一次,我洗着洗着,突然就晕过去了,好半天才自己缓醒过来,真是后怕啊!

  这下我坐不住了,赶紧跑去医院。一测血糖,连医生都吓了一跳,。医生说了,像我这么重的糖尿病还拖着不看,真是少见。医生还说,我这“不行”的问题,也是糖尿病给闹的。要是早来看病,更不至于伤害到视网膜和腿脚的神经。

  没想到糖尿病还这么厉害,我倒吸了一口冷气。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护阳妙方:晒头背和晒被子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觉得双腿发冷?洗澡的时候晕倒又是怎么回事?我迫不及待地想揭开谜底。

  西医专家告诉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偏高,血液循环也不好,日子一长,人体末梢神经就会受伤害,特别是腿部、脚部的末梢神经往往首当其冲,就好比糖水罐头里泡的苹果,原本新鲜脆硬的苹果经过这么一泡,变得又软又烂一样。所以就会觉得冷,感觉不灵敏。另外,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洗热水澡的时候,特别是蒸桑拿的时候,身体出汗多,水分流失大,本来血液中的血糖就高,这下水分还随着汗水跑了,血液浓缩了,血糖就节节攀升,血糖升到一定高度,人体就受不了了。

  中医专家的解释更有意思:人体久病伤阳,阳气虚弱,阴寒之气便会占据上风,所以往往会感觉发冷。人体上为阳,下为阴,阴气自下而上走,所以往往是腿脚先发冷。中医认为频繁洗澡会耗伤阳气,体内阳气亏虚,于是肢冷更甚,甚至发为晕厥。

  每天洗个澡,这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但是,中医是不赞成天天洗澡的,认为这样会大大耗伤阳气,导致疾患。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有一位40岁的公司职员,他的生活习惯是每天早上起床后洗个热水澡,然后开车去写字楼上班;晚上睡觉前再洗个热水澡,然后睡觉。就这样坚持了10多年。10多年里,头疼的问题从无到有,从有到重,以至于不得不病休在家。中医大夫看过之后,给了他一个建议:以后不要天天洗澡,特别是不要早晨洗完澡后立刻去公司,因为公司开着空调,永远18度;另外,不要晚上洗完澡后不吹干头发就睡觉。公司职员依言办事,不久头疼就好了。中医认为,像这种头疼就是阴寒头疼。天天洗澡耗伤阳气,身体还没缓过劲来,又一头钻进写字楼吹空调,或者湿着头发睡觉,这些全都是伤阳气的做法。糖尿病患者久病容易伤阳,所以更要好好护卫阳气,不要频繁洗澡。

  其实,西医也不赞成天天洗澡,认为天天洗澡会冲洗掉身上皮脂腺?的分泌物,使得皮肤容易粗糙、发痒。

  专家告诉我,耗伤阳气的做法有三种:洗澡、喝酒、*。

  洗澡我们已经说过了,喝酒也是很伤阳气的。爱喝酒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喝酒越喝越热,但喝到一定程度,再喝下去,身上就会发冷,而且是越喝越冷。这就是阳气渐虚的表现。《黄帝内经》这样解释:“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所以喝酒喝多了会伤人阳气。

  *也是一样。古代小说中,无论是《*》里的西门庆还是《红楼梦》里的贾瑞,都是房劳过度,最终四肢厥冷精尽而绝。《黄帝内经》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并且提出了对*的建议:“节之”,否则就会伤身体。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70年用的胰岛素,30年就用完了

  中医认为,护卫阳气的办法有很多,正午晒头背和晒被子就是护阳?妙方。

  晒头背是古人养生的方法。中医认为人体“背为阳”、“腹为阴”,古人耕作在田野里,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背部属阳;而头部又是“诸阳之会”,是属阳的经脉聚会的地方。因此,保存阳气、养护阳气,就要让自然之阳接触人体之阳。正午时分,阳光灿烂,阳气最盛,这时候走到户外,面北背南,晒晒头背部,对养护阳气有很好的作用。曾经有一位女性糖尿病患者,她本身属于阴寒体质,又是12年糖尿病的老病号,一年四季手脚冰凉,暖不过来。大夫让她晒头背,她就每天中午吃过午饭后到公园里,找个朝阳的地方,一边散步一边晒头背。晒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手脚冰凉的症状逐渐消失了。

  晒被子是另一个护卫阳气的办法。晒过的被子盖在身上很舒服,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经验。被子晚上用,白天收,本属阴物,又是在人体夜间阴气最盛的时候覆盖在人身上的对象,所以避免不了沾染上阴湿之气,时间长了,就会对人体健康不利。晒被子可以去阴、除湿、消霉气,让被子吸收自然界的阳气,所以要常常晒被子。

  大人让孩子给踩踩后背,或者男人让妻子给踩踩后背,这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殊不知,中医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人体背部循行着若干条属阳的经脉以及督脉,而人的脚心属阴中之阴,用脚心去踩后背,就相当于一杯冰水泼在热饭菜上,饭菜还能吃吗?中医认为踩背是十分伤人阳气的,不宜踩背。

  怎么才算是糖尿病呢?

  一天内任何时间测定的血糖数值≥毫摩尔/升,且有糖尿病症状,表明患有糖尿病。空腹血糖≥

  毫摩尔/升,且有糖尿病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友不能乱“壮阳”

  中医认为,补肾壮阳之品都是“大温大热”之品,比如说人参,鹿茸,韭菜,都是热性的东西,五行属火。火熊熊燃烧,水就会蒸发,因此它们进入体内会耗伤*。糖尿病人本身就内生虚火,津液被灼,如果再进食补阳之品,只会火更旺,水更伤,不但壮不了阳,还会雪上加霜。所以,糖友壮阳要慎重!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应酬好朋友的同时,应酬好自己的病

  西方人有一种说法,上帝造人的时候,谁一辈子能吃多少东西,都已经“预算”好了,有个定数。倘若吃得太多、太好,今天把明天的都吃了,今年把明年的都吃了,“寅吃卯粮”,提前完成“预算”了,就得提前回去见上帝。

  虽然只是笑谈,却有哲理的意味。

  “您年轻的时候没日没夜地吃饭、应酬,这跟糖尿病有关系吗?”

  “有关系啊!后来我请教了好多专家才知道,我这病就是从嘴上得的。你想啊,人的胰岛就那么点,分泌的胰岛素就这么点,我天天胡吃海喝,把70年用的胰岛素在前?30年都给使完了,你说这后?40年让我怎么办?我的胰岛啊,纯粹就是我拼命在饭桌上应酬的时候,让我给累坏了。”

  我也是学中医的,他说到这儿,让我想起来中医自古就有“膏粱之变,足生大疔”的说法。吃得太好,吃得太多,那些营养物质进入身体,身体消受不了,于是,问题就出现了。这就好比一盆花,你给它浇水,施肥,这都没问题,但是你要是一天浇三次水,施八次肥,花不但不会开,还会死掉,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花让肥给“烧”死了。

  同样是生命体,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宇宙间一切的生命体,之所以能够健康生活,就在于平衡二字。进与出平衡,动与静平衡,阴与阳平衡,得与失平衡。

  后来咨询了中医专家,进一步证实了我的想法。中医管那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基本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垃圾食品”,尽管好吃,却不健康)叫做“膏粱厚味”。膏是什么?膏的本义,《说文解字》说了,?就是猪油,如今我们引申出来就是所有的油腻食品,什么溜肥肠,猪头肉,这全是“膏”;粱是什么?从字面上讲,是粮食,但粮食也有粗细之分,也有好坏之分,这里的“粱”,就不是好粮食,什么奶油蛋糕,炸油饼,这都是“粱”;厚味,就是指一切的好吃的。中医讲究一个平衡,进去多少,出来多少,人体平衡了,就没问题。倘若你甩开腮帮子,颠起大槽牙,不管不顾,一通胡吃海喝,进去的太多,多过了身体的需要量,即使一次两次没事,时间一长,准出问题。

  中医是怎样看待“病”的?

  我们看“病”这个字很有意思,外面一个病字旁,里面一个“甲乙丙丁”的“丙”字。古人为什么这么安排呢?《黄帝内经》认为,甲乙属木,位在东方;丙丁属火,位在南方;戊己属土,位在中央;庚辛属金,位在西方;壬癸属水,位在北方。病这个字,偏旁底下放个“丙”字,很有深意,说明绝大多数的疾病都与“火”有关,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太过与不及都是人体失去了平衡,病就来了。

  中医是怎么看待糖尿病的?

  中医认为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日久酿成内热,痰热互结,耗伤津液,于是出现糖尿病。中医古籍称糖尿病为消渴。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不要说治好了,是控制好了

  我关心的是,他还能像以前一样“笑傲饭桌”吗?在觥筹交错之间,他是如何保持健康和平衡的?他说,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胡吃海喝地应酬了。说起应酬,其实,国人生活在一种特定的由饮食文化构成的圈子里。

  饭桌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吃饭,而在于谈事。举杯动筷,觥筹交错,与胃

  没什么关系,倒是与脑子有很大关系,看似美味佳肴,实则地雷碉堡;看似谈笑风生,实则刀光剑影。吃完了饭,也就谈完了事,彼此目的达到了,握握手走人,谁去管胃是不是在无声地抗议?

  在这种应酬文化里,糖尿病人怎么办?

  我的原则就是——面对诱惑,不为所动。

  说心里话,这么多年吃吃喝喝习惯了,让我去吃健康的东西,一下子有点不适应,但习惯了也就好了。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健康地去应酬。我有这么几条经验:

  首先,应酬还是得去。总不能因为这个病就不去工作吧?饭桌上,你爱吃肉,你点肉;他爱吃鱼,他点鱼;但是,你们不能阻拦我点蔬菜、点豆制品,这是我的需要。吃的时候,要把握住原则,心理有个数,鸡鸭鱼肉不能吃个没完,青菜不能一筷子不动。

  其次,喝酒的问题。我的办法是,喝,但不喝多。红酒、啤酒可以喝,白酒一滴不沾。而且,红酒、啤酒适量喝一些,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对我们糖尿病人来说太有用了。但是,不能喝多了,多了就弊大于利了。当然了,不喝酒的时候,喝点矿泉水、苏打水、茶水更好。

  再次,小心陷阱。我说的陷阱,是看上去可以随便吃,实际则要小心衡量的饭食。比如说,鸡蛋汤。你可能会想,鸡蛋汤没什么呀,一碗

  鸡蛋汤,总共也没有四分之一个鸡蛋,剩下就是水了,又没有加糖,用得着小心吗?其实,这里面门道多了。细心人在喝鸡蛋汤的时候会发现,饭馆做的鸡蛋汤很黏稠,没有汤汤水水的感觉,反而显得量多,实在。其实,这是饭馆的一个计谋,在****蛋汤的时候多加淀粉,少放鸡蛋,这样做出来,既降低了成本,还出了数,两全其美。

  饭馆两全其美了,我们糖尿病人可要小心应对。鸡蛋汤,其实就是淀粉汤,淀粉吃进肚子就变成糖了,所以不能喝多了。此外,还有南瓜盅,看似吃的是健康的南瓜,实则里面加了糖,还放了淀粉,所以口感甜甜的,很黏稠,这不是仅有南瓜就能做出来的。

  哪些食物含糖多

  大家都知道,甜的食物含糖多,比如糖果、饼干、面包、蛋糕、巧克力、冰激凌,可是您知道吗,有些食品并不怎么甜,但它仍然含有很多的糖,比如馒头、米饭,吃进肚子里会直接转化成糖;可乐、雪碧、瓶装茶饮料,也含有大量的糖;饭馆里的很多汤也是用淀粉调制的,吃的时候要留意。

  能提高胰岛敏感性的食物

  红酒、啤酒。

  含铬食品,如南瓜、动物肉类、肝脏,未经加工的谷物、麦麸、坚果、海藻。

  苹果、香蕉、胡萝卜、柑橘、菠菜、草莓。

  三合面是指玉米、黄豆、白面按照2∶?2∶?1的比例混合而成的面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用三合面做成馒头、窝窝头当做主食,可以有效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的问题。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心态好病就少

  聊到这儿,我很好奇,他曾经因为糖尿病而妻离子散,又出现了眼部和腿部的并发症,这算是人生一段幽暗曲折的经历了,怎么如今他看起来神采奕奕?糖尿病难道可以逆转?难道可以治愈?

  听到我的疑问,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治好了,而是控制好了”。他是2型糖尿病,也就是说,不是胰岛天生不行,而是用着用着给?用坏了,胰岛素分泌得少了,不够身体使用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他的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开始对胰岛素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了,有限的胰岛素已经无法搞定越来越高的血糖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于是,就成了糖尿病患者。

  “其实,我究竟是什么时候得上的糖尿病,已经无从考证了。”医生告诉他,他当年出现的阳痿,以及后来出现的腿脚发麻,身上怕冷,洗脚的时候感觉不出来水的冷热,这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看看,我都出现并发症了还不去看病呢!医生后来说,我全身都泡在糖水里了,各个器官都喊救命呢,我这还瞎折腾呢,再折腾命都搭上了。现在想想挺后悔的,也算是我这个医盲受到了惩罚吧!”

  按时吃降糖药之后,我的血糖很快就控制住了,并发症也减轻了。血糖稳定,全身状况就好转,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1型和2型糖尿病怎么区分

  1型糖尿病人的胰岛彻底“*”了,根本不能产生胰岛素,完全需要注射胰岛素才能生存。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处于“消极怠工”状态,产生的胰岛素太少,不够身体使用,或者是产生的胰岛素并不少,但是身体对它“不认账”,这些胰岛素少有用武之地,血糖因此升高。除此之外,还有妊娠糖尿病之说,这种糖尿病不属于?1型和2型,是指女性怀孕时发生的糖尿病。

  

  容易忽视的糖尿病症状

  人人都知道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身体消瘦。可是,有些人一开始的症状并不典型,当您出现以下表现是,要当心了:

  1.感觉疲劳,爱犯困

  2.双腿、双脚感觉不灵敏

  3.常有心慌、出汗、头晕症状

  4.伤口愈合很慢

  5.眼睛看东西模糊

  男性出现阳痿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一部分 糖尿病是老天给我的一个善意的提醒

  和他聊天,我想象不出他是一个因糖尿病而家庭破碎的人,相反,他很平和,甚至是乐观。他是一直这样吗?我不禁问:“您的心态为什么这么好?有没有伤心甚至绝望的时候?”

  有啊!太有了。当初离婚的时候我很绝望,我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后来因为视力和腿脚的问题去医院,确诊了糖尿病,一切真相大白了,我反而平静了很多。

  有的糖友爱抱怨,哭天抹泪的,说自己命苦啊,什么好吃的都吃不了啊,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啊。这都可以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我们不能这么想。

  我喜欢看足球,米卢不是说过吗,态度决定一切,要我看,这句话说得对。这跟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是一回事儿。悲观失望也这样,乐观面对也这样,为什么不乐观一些呢?再者说了,情绪对糖尿病人的病情有影响。你乐观,你全身的细胞状态就好,就愿意接受胰岛素,你血糖就容易控制。真的是这样。

  他的话让我深受启发,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美丽的悉尼歌剧院世人皆知,但修建的过程却十分艰辛。一天,部长来工地慰问。他看见一个工匠正在无精打采地凿石料,就问:“你怎么这副表情?心情不好吗?”工匠头也不抬地扔出一句:“干这个心情能好?换你,你试试?”

  部长无语,继续往前走。前面一个工匠垂头丧气地推着装满工具的车,边走边掉,他也懒得俯身捡起来。部长追上去问:“你看起来不太高兴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工匠头也不回,甩出一句:“高兴?挣这点钱还不够养活老婆孩子的,高兴个屁!”部长又无语了。

  再往前走,传来一阵欢快的口哨声,一个工匠正满头大汗地抬水泥板,嘴里还吹着流行歌曲。这可奇怪了。部长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工匠反问:“为什么不高兴呢?歌剧院建成之后,会有最美丽的歌声和最动人的戏剧在这里上演,这有我的功劳哦!你看这块水泥板又大又沉,可是,你怎么知道将来不会有最漂亮的女明星踩在上面?这可是我亲手抬上来的喔!”

  部长陷入了深思。

  读到这里,我也陷入了深思。同样的处境,同样的人,不同的,是心态。

  心态好,胰岛就好

  据科学家研究,人的情绪关系到胰岛素在身体内发挥的作用。情绪好,乐观向上,细胞对胰岛素就敏感,就乐于接受胰岛素,血糖就控制得好。所以,糖友们要保持良好心态,别忘记了“微笑疗法”。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我怎么会得上糖尿病(1)

  采访到最后,他说,其实感谢上天让他得了糖尿病。“为什么?”我不明白,“糖尿病害得您家庭破碎,您还感谢它?”他这么说,是不是有点矫情了呢?我心里暗暗地想。

  “老天让我得这个病,其实是给我一个善意的提醒,提醒我生活方式有问题了,一定要改变了,不然,等健康完全垮掉了,我还能坐在你面前接受采访吗?还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吗?”

  “这也是因祸得福?”我若有所悟。

  是的,因祸得福。虽然因为这个病,我失去了很多,不能再潇洒地喝酒,不能再尽情享用美食,不能疯狂地投身工作,不能再恣意地应酬和狂欢,但是,不舍弃这些,健康和幸福就离我越来越远,最终,我会一无所获。

  所以,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这一点悟透了,糖尿病就不再是病了。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我怎么会得上糖尿病(2)

  关于生命,关于健康,本来就有很多哲理的意味,有很多的悖论,但这些悖论又有融洽、和谐的关系。你和糖尿病和谐、融洽了,一切就都好办了。

  ——受访者如是说

  做记者7年了,我见过各式各样的采访对象,然而此时此刻,走在学院南路的林荫道上,我却有些紧张。这不是我的职业习惯,而是我的感情作祟。我总会不经意间把他和我的未来联系起来:他是一个有四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而我,刚被确诊不久。

  他是什么样子?

  我的将来,会不会也成他这样?

  年轻人怎么也会患上这种病?

  在北京邮电大学东门外的茶馆,我见到了郑斌。格子衬衣,牛仔裤,平头,黑边眼镜,深肤色,淡定,沉稳,微微有些忧郁的气质。

  寒暄过后,他用他那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我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爸爸在我小时候就和妈妈离婚,找另外一个女人去了。从小,我就自卑而要强,18岁以前,我的惟一的愿望就是考上大学,报答妈妈。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连考大学这个愿望,都几乎破灭。

  那是备战高考的时候,从那年春天开始,我就觉得浑身没有力气,就以为是高三复习太辛苦了,随着夏天的到来,高考一天天逼近,我的症状也一天天加重,浑身的劲头像被一块大吸铁石给吸走了一样,软绵绵的,而且,我开始大杯大杯地喝水,一堂课?90分钟,我得举手示意上两回厕所。同学们都以为我拉肚子了,可谁也没有注意到,我的身体在被一寸寸地蚕食。

  我妈妈看我虚弱成这样,就拼命给我做好吃的:羊肉、鸡汤、排骨、海鲜,夜里学习到两三点,妈妈就给我端来奶油点心——她拼命地给我补养身体,我拼命地学习,因为在世界上,只有我和她,我是她的命根子,是她的希望。

  哪知,越是这样补,我越是迅速地衰弱,衰弱到根本无法用学习刻苦来解释。

  最终,妈妈带着我走进了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妈妈还盘算着,是不是给我买点维生素吃吃就能好。

  2型糖尿病。白纸黑字。

  当时我很平静,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琢磨着,这老头儿老太太才得的病怎么让我给摊上了,有点莫名其妙。

  “我开始也觉得莫名其妙。”我告诉郑斌,“其实我也是糖尿病患者。”

  确诊之初,我简直怀疑这是医生的误诊。年纪轻轻的我,怎么也会得糖尿病?!后来,凭借着记者的身份,我特地走访了国内知名的几位内分泌方面的专家,才知道,年轻人得上糖尿病,一点都不新鲜。甚至有些婴儿,生下来就是糖尿病患者,可以说,糖尿病要伴随他们整整一生的时光。而像郑斌,像我,这样年轻就患上了糖尿病,也很平常,糖尿病会和我们一起度过以后的岁月。

  那么,同是糖尿病,年轻人和老年人,有什么不同吗?

  专家告诉我,儿童和青少年发生1型糖尿病比较常见,当然,其他年龄段的人也有可能发生。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是患者体内制造胰岛素的细胞不工作了,完全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必须依靠注射胰岛素才能健康生活。1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少,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左右。我,就是1型糖尿病患者。

  成年人发生的糖尿病,多数是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之后,但是近年来,青少年出现2型糖尿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多。这类人体内制造胰岛素的细胞消极怠工,制造的胰岛素太少,不够用;或者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产生的不少,但就是不能全部利用。这类患者人数很多,占90%。郑斌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他告诉我,他父亲后来也被诊断为糖尿病了。这恰好印证了专家“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有家族遗传史”的说法。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糖尿病,不能说的秘密

  我想起来一位中医专家说过的话,很多病,都和不顺应自然规律有关。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那么多的病。那时候到了晚上定更天,人们就睡觉了。定更天,相当于现在的晚上7点多钟,差不多看完《新闻联播》就睡了。可是瞧瞧现在,晚上7点多正是吃晚饭的时候,有些人吃完了还去KTV引吭高歌,去商场血拼,或者坐在沙发上看日剧、韩剧、谍战片,10点多钟睡觉都算是早的。问问我们身边的亲友,有几个看完《新闻联播》就上床睡觉的?所以,好多以前没有的病就全都来了。像郑斌,天天熬夜学习,挑灯夜战,老师可能会竖起大拇指,认为值得提倡,可是从健康的角度想想,这也是生病的一个原因。

  其实,人们不顺应自然的地方还远不止睡觉这一件事,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还多着呢。

  中医认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所以,春夏应该让阳气升发,该出汗时就出汗;秋冬应该保存*,注意保暖。看看现在,空调的出现让一年四季变成了一年一季。夏天本该出汗,让蛰伏了一冬的阳气在体内升发起来,让气血运行,周转,让阳气占据主导地位。可是,办公室、写字楼、商场的中央空调能把人冻得瑟瑟发抖,披一件长袖外套都不觉得暖和,本该升发的阳气硬是让冷气给“憋”回去了,人能不生病吗?冬天本是万物收敛、藏纳的季节,人应该静而存阴,可是空调能开到30多度,写字楼里能穿短袖、裙子,动不动就出汗,阳气全都跑了、散了,人还能健康吗?

  还有这么多的反季节蔬菜、水果。中医主张“顺天而行”,什么季节产什么蔬菜水果,就吃什么蔬菜水果。老天爷在什么季节生长什么蔬菜、水果,都是有道理的,吃了就是对身体好,这也是千百年来经过前人的实践检验出来的。春天吃点新鲜的蔬菜,比如荠菜呀、韭菜呀,有助于升发阳气,阳气就会像春天的小苗一样蹭蹭地往起长;夏天吃应季的瓜果,比如西瓜、黄瓜,可以清解暑热;秋天吃梨、枣,帮助润燥;冬天吃橘子、白萝卜、白菜,有助于保存*,还能顺气。如今一年四季的蔬菜全都摆在市面上,你说冬天卖的反季节西瓜,它五行是属寒还是属热呢?不好说。吃进肚子,它会不会把本该保存的阳气给消了?更不好说。总之,顺天而行,才对身体好。

  说到底,空调也好,反季节蔬菜、水果也罢,都不是导致糖尿病的惟一因素,但是,糖尿病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特别讲究“正气”,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该冷不冷、该热不热的空调,以及乱了季节的蔬菜水果,就是破坏“正气”的“邪气”,是瓦解体内防卫部队的特务和间谍,时间一长,问题不请自来。

  中医讲“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想想我们人类发明了很多东西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但若是过度依赖这些东西,反而会害了健康。

  1999年美国小姐冠军与糖尿病的亲密接触

  人们会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了糖友。

  最著名也是最漂亮的年轻糖友,要数1999年美国小姐冠军NicoleJohnson了。她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发觉体重减轻。三个月后,她突然病情加重,被推进了急诊室。血液化验结果出来了,血糖一项简直是吓人。这位年轻美丽的姑娘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这一年,她才19岁。配合医生的治?疗后,她的血糖控制得很好。5年后,她一鸣惊人,凭借出色的外表和不凡的才华,夺得美国小姐冠军。

  羊肉属火,糖友慎吃

  在郑斌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他妈妈经常给他做羊肉补养身体。其实,按照中医五行理论,羊肉以及鸡肉、鸽子,在五行上属于南方丙丁火,是火性的东西。糖尿病患者本来就阴虚火旺,再加上这么一补,病情能不加重吗?

  当然,万事万物都要讲究个度。糖尿病患者偶尔吃一些羊肉、喝一些鸡?汤是可以的,但不宜过度。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开学第三天,我差点……

  郑斌告诉我,后来他才知道,糖尿病,大学根本不录取。他这下傻了眼。“那你是怎么上的大学呢?”郑斌沉吟了片刻,慢慢说:“你是记者,我应该和你说实话,但是,你务必给我保密。”

  “保密?好,我答应你。”我心里暗笑,这个人怎么有那么多保密的事呢?“嗯,怎么说呢,我能上大学,是……隐瞒了病史。”

  郑斌说到这儿,目光变得悠远,他修长的手指捏着玻璃杯,在桌布上原地转动,一圈儿,又一圈儿。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眼前这个男孩子,满是心事和矛盾。

  “但是,你知道吗?糖尿病不会影响我的大脑!根本不会!我的身体是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但是根本不会影响我在大学学习!你说,为什么不让我们上大学?为什么?”

  郑斌目光坚定地注视我,他挥舞着拳头发表见解,像一只要参战的螳螂。是啊,为什么不让他上大学?这样的诘问,谁能回答呢?我的心一丝丝地疼,一半是因为连日来的劳累,一半是因为郑斌的这句话。如果,如果我在读大学前就被确诊,那么,此时此刻的我,还

  会坐在茶楼里,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优雅地采访吗?我不知道。我不敢去想。不幸的郑斌,患上了糖尿病;幸运的郑斌,考上了大学。然而两者之间,有多少鸿沟需要勇敢逾越,有多少苦难需要独自承受?

  作为记者,我更希望听听更多糖友的心声。于是,在一家著名门户网站的论坛上,我发布了这样一个调查帖子——“得了糖尿病,你会告诉别人吗?为什么?”

  回答“会告诉别人”的占52%;

  回答“不会告诉别人”的占39%;

  回答“说不好,要看具体情况”的占9%。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留言:

  南方红(女,28岁):严格保密!行走江湖,安全第一!

  云深不知处(男,29岁):不隐瞒,但也不会主动公开。身体是自己的,财产是自己的,只有议论是别人的。

  甜甜圈(女,32岁):高中时和老师说了,还是不对同学说比较好。大学时,和辅导员、宿舍的同学说了,低血糖的时候她们跑出去给我买雪糕的情形我至今还记得。工作后说一次,就意味着失去一次工作。我没有背景,全靠自己,就不多说了。

  蝉声(男,39岁):我觉得还是瞒着的好,即使不受歧视,哪怕是同情的目光和惋惜的目光,我也难以承受。

  神出鬼没(男,39岁):糖尿病就像怀孕,日子久了,肯定大家都知道了。我开始得糖尿病时是秘密,后来慢慢的同事、朋友都知道了,也就无所谓了。毕竟糖尿病不是什么不干净的病,又不传染,大家知道后都很照顾我。

  甜蜜的人(女,46岁):只有家人知道,这是我的隐私,为什么要公之于众呢?

  阿帕奇(男,45岁):当然隐瞒了!一大老爷们儿,整天背个病号的牌子,能受得了?

  降自己的糖(男,48岁):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我愿意让别人知道,这样我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大家也好帮忙。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降自己的糖,让别人说去吧!

  甜路(女,52岁):只有家人和亲戚知道。我吃了药和正常人一样,没必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个病人。而且,我根本不认为我是病人。

  双胍(男,55岁):没有隐瞒,生病当天还是同事送我去医院的,他们比我知道得还早呢。

  糖吉可得(男,62岁):我55岁得的糖尿病,当时我就向所有认识的人宣布了这个消息,告诉他们以后别再劝我酒,别再给我让菜,别再拉着我一宿一宿打牌。我的生活从此变了个样。有人不理解,说我怕死。我现在身体挺好。

  短短7天时间,留言就有400多条,我把它们打印好,拿给了专家——我想知道,怎样的心态更有利于我们控制糖尿病?怎样的心态更有利于我们幸福地生活?

  在某三甲医院的心理治疗中心,我约见了一位经常在电视上露脸的资深心理治疗师。他仔细地翻阅糖友们的这些留言,告诉我,心理学有本书,名字叫《疾病的隐喻》,认为疾病是有意义的,疾病是上天的警醒、启示,也是“治疗”,是一种被扭曲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如果从内心深处接受了它,接受了这个现实,那么,这时“治疗”就是有意义的,身与心就是和谐的。如果从内心深处一直在否认它,在排挤它,不能面对现实,那么,即使你暂时用药物控制住了,身与心也是不和谐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又会卷土重来。

  一句话,只有带着它一起生活,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平衡、安宁。

  那么,一直都在严守秘密的郑斌,会遇到什么问题?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糖尿病不再是秘密

  郑斌告诉我,上大学的第三天,他差点见了上帝。“可以说,我已经死过了一次,死过一次的人,看问题,和平常人多少会有些不同吧。”

  我注视着眼前这个“死过一次”的男孩子,用目光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大学开学典礼之后,就是新生军训。问题就出在军训上。

  那时候正是北京的

  9月,“秋老虎”发威的时候。我们在香山脚下一个军营里军训,早上?5点起床晨跑,然后就是一天的训练,要到晚上6点才能回营房休息。你知道,对于我们糖尿病人来说,按时吃药就是每天的功课啊!可是,我还必须瞒着教官和同学。我就跟做贼似的,提前把第二天的药用纸包好装进口袋,第二天到了吃药的时候,躲起来悄悄吃。不怕你笑话,我每次吃药都是躲进厕所里,把门插上,偷偷地吃。虽说这样有失尊严,但是,对我来说,除了每天吃药以外,我就是一个正常人,和同学、教官一样的正常人。为了成为正常人,我宁可躲起来吃药。

  我觉得我的病,是天大的秘密。

  但是,秘密没守住,还差点要了命。

  我记得那是9月13号,军训第三天。到了吃药的时候,我照例躲进厕所,插好门。可是,一摸衣兜,我不由自主哆嗦了一下——药不见了!

  我当时汗都下来了,我拼命回忆,像过电影似的回放一个个镜头:确实前一天准备好了药,确实放进衣兜里了,难道是什么时候不小心掉出去了?

  没有了药,我该怎么办?

  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参加训练。说真的,我那时候的感觉,特别像白娘子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就怕露了原形。我暗暗地告诉自己:没有药,也一定要挺住,可千万别出什么岔子。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6点,回到宿舍,我赶紧冲进厕所把中午的药补上,又按时吃进了晚上的药。药片吞进肚子里的一瞬间,我的心又踏实了,没有人会知道我有病了。啊,我是一个正常人!青春多么美好!

  按照军营的安排,那天晚上是才艺展示。大家围坐一圈儿,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唱歌,跳舞,我也不甘落后,走进中间唱了首当时特别红的歌。

  唱着唱着,我就觉得怎么有点儿不对劲,心砰砰直跳,头有点晕,脑门上渗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我想可能自己有点紧张,就叮嘱自己要放松。很快我意识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我开始眼花,出冷汗,手在抖,腿发软,身子轻飘飘的,周围同学的身影模糊成一片,我暗叫不妙,一下子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再睁开眼,我已经躺在医院里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心想完了,*馅了,大学上不成了。

  说实话,我活了十八年,第一次有想去死的感觉。

  当年确诊的时候我都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然而那一刻,我感到了绝望。我得了这么个病,白白辜负了我妈妈对我的期望,本想隐瞒我的秘密,像正常人一样读书、工作、生活,没想到……”

  郑斌讲到到这里,痛苦地低下了头,咬着下嘴唇。我能感觉到他心头的沉重。毕竟,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后来,我询问了专家才得知,郑斌那次不是晕倒,而是昏迷,低血糖昏迷。专家说,郑斌之所以会昏迷,是因为他那天中午没吃药,晚上又加大了药量,再加上活动量大,消耗得多,血糖一下子就下来了,到医院的时候他的血糖只有2点多,这么低的血糖,足以致命了。

  形象地说,糖尿病人就好比一棵树,降糖药就是水,该浇水的时候忘了浇水,树快要渴死了,等你想起来要浇水,一下子浇上好几桶,这下又涝死了,什么树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呢?树犹如此,人更如此。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醒来后是怎么面对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的,又是怎样走到今天的。郑斌喝了一口水,放下杯子,闪着狡黠的眼睛:“你肯定想知道后来我是怎么留在了大学,对不对?”“其实我更关心你后来的身体状况,真的。”这是我的心里话。

  我出事之后,学校的老师过来看我,我特别感动。本来是我欺骗了人家,可是人家不计前嫌,还主动关心我,我觉得挺过意不去。后来听说领导们开了个会专门讨论我的事,最后决定让我留下来继续读书。

  说实话,我本以为完蛋了,我会被开除的,没想到是这么好的结果。

  你知道吗?曾有个全国政协委员在开两会的时候专门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保护我们糖尿病患者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我觉得我还是挺幸运的,有多少人,因为糖尿病,被大学拒之门外呢?

  我是侥幸的一个。

  我听出来,侥幸二字,语气格外着重。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对于糖友来说,血糖和降糖药(或胰岛素)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关系。吃完了饭,血糖升高;用降糖药,血糖正常。因此,糖友要掌握好敌我双方的规律,按时定量服药。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医好疾病的不是神灵,而是运动

  “现在你不绝望了?”我逗他。“不绝望了。”他笑,憨憨地。

  我觉得生活充满了偶然。你看,当时如果我没有隐瞒我的病,我高中毕业之后,也就摆个小地摊,或者,去给饭馆啊、超市什么的打打工,一辈子就这样过了。然而我上了大学,被发现,又被宽容,被理解,这一路走来,真是苦辣酸甜全都尝过了。

  特别是,我走到死亡的边缘,又回来了,之后,心态就变了,特别的坦然,特别的平静。现在,我可以和任何人说,我是糖尿病患者,这不再是秘密,我也不再有心理障碍。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现在好多人一说起糖尿病,就口口声声要战胜它啊,根治它啊,打败它啊,可是没有一个成功的。我倒觉得,我们不一定非得一棍子把它打死,或者把糖尿病赶出门外,因为现在的医学水平还做不到。我们应该接受它,和它和平共处,甚至是融洽相处。

  郑斌的遭遇我非常能够理解,升学、就业的大好机会往往因为糖尿病而与我们擦肩而过,有时候“糖尿病”三个字就像一块巨大的拦路石,任你远方的锦绣前程多么灿烂,眼前的拦路石挡住你过不去,一切都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于是,很多人选择了避而不谈。

  记得我曾经采访过一个患有1型糖尿病的13岁男孩,他使用胰岛素泵。就是因为这个泵,因为隐瞒,还引出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悄悄告诉我:“昨天早上学校跑操,我没有把泵放好。跑着跑着泵从裤腿里掉出来了,砰的一声,整个班的同学都看着我,我又不能停下来,否则会影响整个年级……于是,我拖着泵跑。在快到操场的时候连接器突然断了。班主任打电话给我老爸,说我带了个MP3上学……好吧,让他们误解吧,反正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再于是,我一整天都没打胰岛素。晚上回家测血糖,可以想见什么结果,都测不出来了,说明血糖都在以上了。

  多危险啊!听他讲述,我都替他捏一把汗。

  “你这‘MP3’够贵的啊。”我笑着问他。

  “上万块呢。”他答。

  “可是它再贵也没有你的小命贵啊!”我捏捏他的小脸蛋。

  他父亲接过话茬:“跟他说过多少遍了,要么别隐瞒,要隐瞒就做好准备工作。你看看这孩子!要让孩子真正理解父母的想法,就如同手把手教猴子开飞机,然后让猴子独自驾驶上海到纽约的航班一样难!”

  我哑然失笑。

  保密与否,是糖友个人的选择。

  但是,如果想保密,请做好准备工作。

  一位同样有个糖孩子的女士给带泵又想隐瞒的孩子们出了个妙招,

  她说:“我给孩子的每条裤子里面靠腰的部位都缝了一个小布袋,钉上个按钮扣,胰岛素泵放在里面很隐蔽也很安全,还能防止小偷把它当成MP3、手机之类的偷走。”另一位带泵的62岁糖友想得十分周到:“只要我出门,随身携带的包里都会装着全部耗材:酒精棉、胶布、管路、储药器、电池。只要泵没坏,随时都可以找地方换。”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能和它和谐共处,我们就胜利了一半儿

  在郑斌的讲述中,我得知他的父亲后来也被确诊为糖尿病。

  这是为什么?专家所说的“糖尿病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它会像姓氏一样,一代代传下去?难道它是一个家族的噩梦?

  为此,我详细调查了郑斌一家的情况,带着资料请教了遗传学专家和内分泌学专家。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家庭诊断结论”:

  (1)郑斌的父亲、母亲都是北方人,吃饭比较油腻,经常吃的饭菜有:红烧肉、羊蝎子、烧茄子、地三鲜、拔丝红薯、肉饼、肉包子等。此外,郑斌的父亲有嗜酒的习惯。

  专家分析说,北方人比南方人得糖尿病的人多,吃饭油腻比吃饭清淡的得糖尿病的人多,嗜酒的比不喝酒的人得糖尿病的人多,这是研究人员调查的结论。郑斌一家的情况正符合这一结论。这说明,吃得太油,吃得太多,喝酒太多,容易导致糖尿病。

  (2)郑斌全家都不喜欢体育运动,郑斌和母亲饭后经常围坐一起看电视,郑斌升入高中后,则每晚在书房学习到深夜,特别是读高三之后,时常复习到后半夜。郑斌的父亲则忙于工作和应酬,经常加班加点。

  专家分析说,长期的久坐、缺少运动,是一切代谢性疾病的温床,这其中当然包括糖尿病。所以,要健康,先要动起来。专家的分析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养尊处优的妇女,身体总是不好,用过各种方法都不管用,万般无奈之下,她听朋友介绍,每日去寺庙里烧香、磕头,时间一长,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后来,发生了战乱,寺庙被烧毁,她无法再去烧香、磕头了,身体状况竟然又回到了从前。

  一天,一位过路的医生得知情况,走进她的家,告诉她,按照以前的习惯,每天走同样多的路,磕同样多的头,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妇女如实做了,身体竟然恢复了健康。

  其实,医好疾病的不是神灵,而是运动。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难言之隐让我丢尽了人

  郑斌说:“能和它和谐共处,我们就胜利了一半儿。我总结出来一套和谐诀窍!”

  首先是吃。我在大学住校,吃食堂,自然要精挑细选,不能由着性子吃。比如,我中午吃一个去了皮的鸡腿,再加上半个小馒头,一个西红柿,吃完后测血糖是正常的。有的同学不理解,说吃鸡腿还去皮,真

  浪费。其实我这不是浪费,鸡腿皮上的油太多,吃了皮,血糖准超标。而且,油腻太大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再比如,早上我吃5个小笼包子,血糖就会超标,其实5个小笼包子并没有多少面,主要是肉馅里面的油和盐在起作用。后来我不这么吃了,早上吃3个小笼包子,一碗麦片粥,吃完之后很饱,测血糖也很正常。我的体会就是,主食能转化成糖,不能吃多了;油和盐也不能过量。这一点特别容易被忽视。俗话说,“十个厨子九个咸,还有一个忘加盐”,吃咸了,就容易多吃主食,多喝饮料,一不小心血糖就蹭蹭往上蹿。油也不是好东西,油一大,就容易代谢紊乱,血糖就容易上去。

  上了大学之后,经常会和哥们儿几个一起下下饭馆。我在吃的方面比较“检点”,爱吃的不多吃,不爱吃的也不会不吃。我倒觉得糖尿病病人没有什么是绝对不能吃的,只要吃得合理,吃得适量,就没问题。我们南方人爱吃鱼,糖醋鱼好吃,但是油大,作料里糖多,不太适合我,于是我每次吃上几口,过过瘾就行了。或者我点清蒸鱼,油少,没糖,还清淡,就能多吃几口。

  其次是运动。我现在每天分两个时段,每个时段做40分钟的运动:慢跑20分钟,做操20分钟。如果当天有体育课,我就适当减少早晚的运动,这样就能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既不会运动过量导致血糖严重下降,也不会运动过少导致血糖攀升。

  另外,饥饿的时候,吃完降糖药的时候,我一般不会运动,免得血糖本来就低,再一运动,又会发生大学军训时的“事故”。

  再次是睡眠。我们平时晚上10点半按时熄灯睡觉,比较规律,可一到期末考试的前夕就麻烦了,大家都挑灯夜战,有临阵抱佛脚的,也有冲刺争取奖学金的。我一般不熬夜,把功夫下在平时,分散一下压力,这样平时不太闲,期末就不会太忙。

  你看现在,我的状态就很好。

  以前我最大的障碍就是心里没有接受它,怕别人知道我有这个病,现在就不这样了,我每天按时吃药,按时监测血糖,不再偷偷摸摸的。你看——

  郑斌伸手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盒,打开,一样样拿给我看。

  真全啊!降糖药、水果糖、便携式的血糖仪,简直是医生的小药箱。一个正上大学的男孩子,包里会有这些东西,让我有点不可思议。我原以为,他的包里只会有PSP、手机、MP4等等时尚新奇的小玩意儿呢。

  看我惊讶,郑斌嘿嘿一笑,说:“你觉得奇怪吗?呵呵,我倒是习以为常了。这些都是我出门必备的东西,就像你出门肯定会带上手机一样,我出门就带上它们,很有安全感。”

  “哦,那你把它们收好,可别再弄丢了啊!”我开玩笑说。

  “放心,肯定不会了。那件事之后,我才真正重视我的身体健康。所以说,得这个病,是坏事也是好事,它提醒我要爱惜身体。”

  “你都快成哲人了!”

  “你说对了!关于生命,关于健康,本来就有很多哲理的意味,有很多的悖论,但这些悖论又有融洽、和谐的关系。比如说,我这个药盒子,里面又是糖块,又是降糖药,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可是对我来说,就是和谐。我感到血糖降得太过,有低血糖的苗头了,就吃上一块糖;我吃完了饭,血糖要升上去了,就吃上两片药。你看,这么矛盾的一对在我身上是多么和谐统一啊!”

  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述,我才觉得,糖尿病还这么有意思。

  睡得好,血糖就好

  科学研究发现,睡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每天晚上?10点半之前入睡,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能够帮助保持血糖的平稳。

  糖友出门必备装备

  糖尿病患者出门,最好能够随身带上一些水果糖和降糖药:如果血糖低了,可以吃上一块糖;血糖上去了,可以吃上一片药。如果出门时间较长,需要在外面吃药,就要带够药量,并且带好白开水。此外,专家建议糖友们自己制作一张安全卡片随身携带,上面注明以下要点:

  (1)我患有糖尿病,如果您发现我昏倒,请及时拨打120,谢谢!

  (2)我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

  (3)我的联系人姓名:电话:

  (4)我患有型糖尿病,此外还患有病

  (5)我常吃的药物是:我过敏的药物是:

  (6)我的医保卡号是:

  (7)其它注意事项: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香蕉生活”让我得了糖尿病

  “我们糖尿病患者是一棵长错了地方的橘子树,结出了酸涩的果实,但是,换个活法,照样能结出大甜橘子。”

  ——受访者如是说

  一个晴朗的午后,在崇文门教堂外的咖啡馆,我见到了她:一身合体的暗红色毛料衣裙,眼神明亮温和,涂着口红,满头银发丝丝不乱,声若洪钟。她叫方华(化名),是一位退休翻译,如今是教堂唱诗班的老师,也是老年合唱团的指挥。

  看不出来,她已经66岁;更看不出来,她是一位有着26年糖龄的老糖友了。

  方华嗓音颇富感染力,沉稳,纯净,像极了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她的叙述中,我眼前展现出她所经历的一幕幕画面:

  我在国家机关做了一辈子翻译,身体一直挺好。起初并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那时候我40岁,渐渐地我发现,我的下身出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症状——发痒。这种痒不像蚊子叮或者出汗造成的痒,很特别:你忙的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你不忙了,它就出现了,痒得无法形容,就像无数的小虫子在那儿爬来爬去一样。有一道菜叫蚂蚁上树,你肯定吃过吧?痒起来的时候,我就成了粉丝,成千上万看不见的小虫子就是粉丝上纠缠不清的肉末。到后来,不管你忙不忙,这种痒都会像幽灵一样出现,痒得没处躲、没处藏。

  在办公室里痒起来,我就偷偷跑到厕所,关好门,使劲抓一抓。要是在外面可就麻烦了,一来不那么容易找到厕所;二来,你找到了厕所,也要不停地去,很不方便。我记得有一次在外面办事,那时候还是那种投币的厕所,一元钱一次,不到半天的时间,我一连上了9次!看厕所的老头儿特别奇怪地看着我,心想这人怎么回事啊?闹肚子吧?他那奇怪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

  有好多次,实在找不着厕所,只好找个人少的地方就地解决,每每被人盯着看,闹个大红脸,我的脸面啊,全都丢尽了!

  我是做翻译工作的,遇到外务,需要陪领导会见外宾,是我最害怕也是最痛苦的时候。翻译的职责是坐在领导和外宾后面的椅子上做即时翻译,这个工作看起来不费什么力气,只要动动嘴就行了,可是,你必须聚精会神,专注于双方的谈话,只要稍微一走神儿,肯定跟不上谈话速度,抓不着谈话要点,翻译得不准确,甚至翻译错了,造成误会不说,弄不好还会出现国际纠纷,这问题可就严重了。

  有一次,我正坐在领导和外宾后面做翻译,一阵剧烈的瘙痒像毒蛇一样攀了上来,在这个节骨眼上,起身离座肯定是不行的,就地解决更是无法想象,我只能咬牙坚持着。可越是咬牙,痒感越剧烈,弄得我六神无主,狼狈不堪。好不容易熬到会见结束,我迫不及待地冲进厕所,此时手心已经被我自己攥出了深紫色的指甲印。

  你可能会问,这么严重的问题,早应该去看看医生。

  其实我看过了。先是去的皮肤科,皮肤科的医生检查了一通,说没什么问题,把我支到了妇科。妇科医生一检查,说我有点*炎,没大事,给我开了外用的药,说用一段时间很快就会好。这一用,就是半年,*炎时好时坏,可瘙痒一点都没有减轻,还愈演愈烈。妇科大夫只好让我回皮肤科继续看。

  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不知多少次了,瘙痒还是一天比一天猖狂。

  瘙痒,成了我的一场噩梦。

  直到有一天,我到一位中医大夫的门诊部,请他给我调理一下更年期的问题,不经意说出了我的难言之隐。大夫一问情况,提醒我应该去查个血糖、尿糖,这一查才发现我2型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餐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都不正常,尿中有蛋白,有酮体,说明肾脏出了问题,下肢神经也出现了轻微的病变。

  其实,我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不舒服,除了恼人的*瘙痒。可是,谁会往糖尿病那边想呢?正因为这样,我从皮肤科被推到妇科,从妇科又被推回皮肤科,来回好几次,跟打乒乓球似的,一来二去,我的糖尿病越来越重,却丝毫不知。

  听到这儿,我告诉她,我也是一点不适的症状都没有,在偶然的体检中被发现是1型糖尿病。还有我之前采访过的国企领导、糖尿病夫妻,他们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都是因为出现了并发症,或是怀疑有问题而去做体检,才发现患有糖尿病。

  看来,糖尿病和肺炎一样,有的很典型,有的不那么典型。恰恰是

  那种不典型的病,隐藏得越深,危害越大。这里我有个疑问:糖尿病怎么会造成*瘙痒呢?为此,我查了有关资料。原来,皮肤瘙痒尤其是外*瘙痒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不算什么新鲜事。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之所以会痒,而且还痒得十分邪乎,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刺激神经末梢,神经末梢经过这么一刺激,就不好好工作了,于是向神经中枢(也就是大脑)传递错误信息,谎报军情,让大脑觉得这里很痒。这是内因。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就像河水水位上涨太多就会漫过大坝一样,多余的糖分通过肾脏,跑到尿液里来了。糖是个好东西,有营养,细菌都喜欢。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格外吸引细菌,因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患上尿道炎、*炎,发生外阴瘙痒也就不稀奇了。这是外因。

  多一半的糖友没有“三多一少”

  医学统计发现,几乎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他们是在体检时或者出现并发症去就医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的。所以,定期体检,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才能守卫健康之门。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

  50%的失明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50%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60%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30%的截肢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人无小死,必无大活

  记得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这样一个结论:痒是最轻的疼,疼是最重的痒。意思是说,如果把人体的末梢神经受到的刺激按照轻重分级,最轻的级别是用一根头发丝划过皮肤,最重的级别是用刀尖割皮肤,那么,靠近头发丝这个级别的刺激都可以算作是痒,靠近刀尖这个级别的刺激都可以算作是疼。

  这样看来,痒比疼可舒服多了。可是科研人员的研究还没有结束。他们发现,现有的止痛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但是,却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真正起到止痒的作用(当然麻醉药和冷冻方法除外)。也就是说,疼是能缓解的,痒却是不治之“症”。

  看来,人们一直以来常说的“痛苦”这个词,以后可以改名叫“痒苦”了。

  可以想见,面前这位老人曾经受了多大的折磨。

  记者的职业好奇心让我忍不住猜想,她原来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她的病,与她原来的生活状态有关吗?

  她又是怎样从“痒苦”中解脱出来,活得如此富有活力和激情的呢?

  她告诉我,三十五年的翻译生涯中,她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作为高级翻译,她不但要完成外宾来访的翻译任务,还要经常陪同领导到世界各地出访。于是,吃西餐成了家常便饭。慢慢地,刀叉、高脚杯取代了筷子、大茶碗,牛排、奶油取代了饺子、烙饼。甚至有段时间,她吃西餐实在是太习惯了,以至于回到国内吃起中餐,反而不习惯了。

  更要命的是,如果说吃西餐只占她职业生涯的一半时间,那么,熬夜几乎占了全部时间。她经常要连夜把白天会谈的中文译稿赶出来,还要翻译一些外文资料。十二点睡觉都算是早的,经常是东方破晓了,才和衣而卧。这样的日子,就算是钢铁,也会生锈,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呢!我想起来有这么一种“香蕉生活”的说法,是指中国人用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过日子,除了外表还是黄皮肤,其余的都已经完全“白人化”、西方化了。那么,“香蕉生活”是否是她患上糖尿病的祸首呢?

  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明白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如今传统的中国人还讲究“籍贯”一说,你是哪里人,我是哪里人,不管走到哪里,籍贯都是不变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的增加,很多人已经无视籍贯,四海为家了。有人要问,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这么重视籍贯呢?其实,人呱呱落地,牙牙学语,慢慢长大,受当地的气候、环境、饮食、光照、水土、磁场等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很大。人的气血流动、变化,与地域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就像一棵树,生长的地方永远是最适合它的地方,“树挪死,人挪活”就是这个道理。据考证,在封建社会,如果不去考取功名、读书做官,也不出门经商、仗剑远游的话,一个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平均直径只有5公里,也就是10里地。现在交通工具如此之发达,地球都成了“地球村”,乘飞机最多用14个小时,便可以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人忽?而南北,忽而东西,不同的“场”和“气”不停地变换,人无法快速适应新地方的环境,病就来了。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就是这个道理,水是饮食,土则是气候、磁场等饮食之外的因素。

  有人喜欢远途旅游,上南非,去北美,其实,中医一般不主张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比如原始森林、极地、雪峰等,一来这些地方对人的体力挑战极大,二来这些地方的“场”和“气”对健康不利。

  中医也不主张在短时间内进行长途旅行。中医特别讲究“形”与“神”的关系,很多跨时区飞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刚空降到一个地方,时差倒不过来,白天瞌睡连连,夜晚精神振奋。中医讲这就是“形”与“神”脱离了,“形”坐着飞机来了,“神”还在原来的地方,守着原来的生物节律。倒时差的过程,就是“神”策马扬鞭紧赶慢赶地追“形”的过程。倘若经常如此,“形”“神”总处在分离状态,人体就会阴阳不和,气血逆乱,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很多疾病都会出现。中医养生,不光讲究养形,养护我们的躯体,更包括养神,养护我们的精神、元神、心灵。古老的中医学,在这一点上,和如今西方国家非常流行的“身·心·灵”理论有着惊人的巧合,只是我们早了两千多年。

  我们中国人就如同生长在“淮南”的橘子树,天生适合中国本土的馒头、饺子、大碗茶,天生适合一年四季分明,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倘若一下子连根拔起,种到“淮北”去,吃黄油、奶酪、威士忌,怎么能不成了“枳”呢?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西医开的中药和中医开的西药

  中国的道家很重视睡眠,他们把睡眠称作“小死”,提出“人无小死,必无大活”,认为一个人不好好睡觉或者睡不好觉是无法健康长寿的。西方学者提出的“时间医学”的概念,其实早在五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把时间医学的精髓阐述明白了。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中医认为,子时、午时必须要睡觉,晚间亥时是入眠的最好时间。

  子时是什么时候?夜里11点到1点。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衰的时刻。我们熬夜到十一二点,常常会觉得身上发冷,这就是阴气盛、阳气衰的一个表现。这个时候应该在睡眠中,让人体合阴、合阳,也就是说,让阴阳有个交接、转化,“阴极—阳生”,这样阳气才能慢慢升发。如果这时候还醒着,甚至是做各种娱乐活动,那么本该潜伏在内、等待升发的阳气还在外面飘着,该接头却接不上,阴阳不得转化,早晚会生病。

  午时是什么时候?中午11点到13点。这是一天中阳气最盛、阴气最衰的时候。古代处决犯人的时候,都是推出午门外斩首,为什么叫“午门”?处决的时间是“午时三刻”,为什么不是别的时间?其实这里面的讲究多了。行刑是一个很血腥的事件,古人认为其“阴气极盛”,对常人不利,于是就得用阳气平衡一下。什么时候阳气盛?当然是午时。什么地方阳气盛?当然是午门。午门还有一个特点,背北向南,后面是巍峨恢弘的皇城。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如果将故宫看做一座山,那么午门外正是“山南”之地,阳气最盛,所以就成了杀人的地方。其实,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情里面,都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午时最好也能小憩一下,虽然不必像子时那样正式地睡觉,但也最好能闭上眼睛休息,让阴阳在休息中转化。

  晚间亥时(21点至23点)是入睡的最好时间。亥时在古代叫做“人定”,顾名思义,是说夜已深,人应该安定下来,停下手中的事情,准备就寝了。亥时正是十二经脉循行到三焦经的时候,中医讲“三焦通百脉”,三焦经不同,则百脉不同,身体五脏六腑都会受影响。

  关于眼泪。我想起一位著名的心理咨询师说过的话。他说,人体的分泌物有那么多种,汗液、尿液、唾液、精液等,只有眼泪最为特殊。因为,眼泪是泪腺分泌的,最接近大脑,所以眼泪是用来冲刷大脑的,泪水出来了,心空就会一片澄澈。

  原来,心理学和西方的说法是那么的相似。那么,中医是怎么看待泪水的呢?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所以,“肝在液为泪”,也就是说,泪水与肝关系密切。肝主疏泄,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发泄,肝经与情绪有关,爱生气的人为什么叫“肝火旺盛”,不叫“肾火旺盛”“肺火旺盛”,原因就在于此。很多男人有这样的经验:两口子闹别扭了,妻子摔盘子、砸碗、掀桌子,大发雷霆,这时候肝火正旺呢,可别招她,等到她泄了气,坐在床上呜呜大哭的时候,过去服个软、认个错,很快就没事了。为什么呢?眼泪一流,肝火熄灭了。

  所以,有情绪尽管宣泄出来,对健康有益,否则,肝火不得疏泄,就会气滞血瘀,问题就大了。这一点中医和西医的观点极为相似。科研人员做过实验,提取两个样本的泪水,一个样本是悲伤的泪水,另一个样本是用洋葱辣出来的泪水,两种样本化验比较,发现它们的成分竟然是不同的。悲伤的泪水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而用洋葱辣出来的泪水就没有这些成分。所以说,哭泣可以排毒。

  对于我们糖尿病患者来说,该睡就睡,想哭就哭,对控制血糖、强身健体十分有益。

  睡是睡,觉是觉

  “睡觉”两个字很有意思。“睡”是垂目,《说文解字》对“睡”的解释是“坐寐也”,也就是说,坐着闭上眼睛养养神,叫睡。觉,《说文解字》释为“寤也”,就是躺下来真正地睡觉。所以说,睡是睡,觉是觉,两回事。

  季节不同,作息有异

  不论是中国最著名的医书《黄帝内经》的观点,还是当代医学家的看法,都一致认为,季节不同,人的作息时间应该相应变化,这样才能顺应自然,有利养生。

  春季讲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讲究“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季讲究“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讲究:“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小时就是“小”时辰

  古代计时用“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有十二时辰。后来24小时计时法引入中国,鉴于它比传统的时辰时间短,人们就管它叫“小时辰”,叫来叫去,“辰”字省略,就成了“小时”。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光脚踩泥地,血糖竟然正常了(1)

  方华受尽了难言之隐的折磨,多次误诊四处碰壁,后来是怎样与糖尿病和平共处的呢?记者的职业敏感让我想探个究竟。

  方华略带苦涩地说:“因为不懂,我走了很多的弯路。”

  是什么样的弯路呢?这些弯路能不能作为路标,指引后来的糖尿病患者不再走弯路?

  刚刚确诊为糖尿病的时候,我想,都说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那我也请大夫给我开点中药、开点西药,结合着吃。

  第一回找的是个西医大夫,是个主治医师,据说他还是个留过洋的内分泌学博士。他查看了我的化验单,给我开了拜糖平,嘱咐我必须在吃第一口饭的时候同时吃这个药,要嚼碎了和主食一块吃。说得非常详细。我提出想再吃点中药,他就给我开了六味地黄丸,告诉我这是最好的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而且没有副作用,可以一直吃下去。我早就听说过六味地黄丸,电视上不是一直在做广告吗?我就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按时吃拜糖平和六味地黄丸。

  就这样,中药西药搭配着吃,我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我想我真是找对大夫、吃对药了。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嘴里发黏、发腻,开始胃胀、肚子胀,不仅是吃完饭后胀,就连饿着肚子的时候也胀。我想这下坏了,糖尿病刚控制好,又多了个胃病。我赶紧跑去找原先那个大夫,跟他说明情况。他给我开了一整套化验检查单,一通检查下来,钱花了不少,却什么问题也没发现。

  肚子依旧发胀,胀得像个气球。我就揉肚子,天天揉,揉得肚皮都快破了,一点用都没有。

  家人说,你换个大夫吧!

  第二个大夫是个中医,他问了问我吃什么药,摸了摸我的脉,又看了看我的舌头,对我说:我从来没见过湿这么重的人!你呀,消渴病没大事,倒是快让六味地黄丸给吃坏了!

  一句话把我说愣了。六味地黄丸是大夫开的药,怎么会把我吃坏了呢?再有,我哪儿来

  的湿?难道六味地黄丸吃进肚子会化成水,让人越吃越湿?我一头雾水。中医大夫给我上了堂启蒙课。他说,六味地黄丸能治消渴,这个没错,错就错在开药的大夫。吃这个药要辨清体质,不是哪个糖尿病人都适合吃这个药。吃错了,越吃越厉害,还能吃出其它的病来。俗话说,好钢用到刀刃上,六味地黄丸虽是好药,却没用对地方。

  原来,六味地黄丸对于肾阴亏虚为主、以“下消”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患者最为适用。“下消”主要表现为腰腿无力,身形瘦弱,小便频频,精神疲惫,口干心烦。但是,对于体形偏胖,身困肢重,舌苔厚腻,口中黏腻的痰湿体质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就非常不合适,因为六味地黄丸以补益药为主,当“补益药”遇到了“痰湿”,就如同给敌人配备了先进武器,不但不会缴械投降,还会更加嚣张。于是,痰生湿,湿生痰,痰湿搏结,愈演愈烈,就有了胃胀、肚子胀等等表现。中医讲“有其内必发于外”,外在表现出来了,肯定暗示内部有了问题。这些表现都是功能性的,而非器质性的,所以西医的先进仪器查不出来。但是时间一长,量变引起质变,功能性的问题就会转化成器质性的病变,问题就严重了。

  作为一个医学专业记者,类似的事情碰到了不知多少次,我的感触太深了。中医的精髓就在于辨证论治,个体治疗。同样的症状,张三、李四可能不是一种病;同一种病,张三、李四的症状也可能不同。不仅如此,同一种病,可能用不同的药;同一种药,可能治疗不同的病。这里面的“同”与“不同”,全在于患者本身的体质和症状,全在于医生的一双慧眼。

  可是,如今是什么情况呢?

  一些制药厂家想尽各种办法,尽量多地争取生产非处方药(OTC)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原本需要医生诊断、鉴别才能开出来的中成药变成了随意在药店购买的非处方药。当药品像萝卜白菜一样能随意在市场上购买的时候,问题不出现才怪!

  不仅如此,某些医生的处方权很让人莫名奇妙。一个没有学过中医,不懂中医理论,更没有实践经验的西医大夫,竟然能够随意开具中药处方。请问,这里面的问题何在?无非是用西医“一刀切”的理论否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法则。

  前几年出现的龙胆泻肝丸事件就是一个例子。龙胆泻肝丸的前身是龙胆泻肝汤,这个药用了几千年也没出现问题,为什么如今就有人吃坏了甚至吃死了?是龙胆泻肝丸本身的问题吗?不是!是错误用药导致一系列恶性事件。就如同剪刀,本不是用来杀人的,但凶手用剪刀杀了人,反而声称剪刀是凶手,这成什么道理?!

  说到底,包括龙胆泻肝丸、六味地黄丸在内的中药、中成药,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都是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药由谁来开。

  一位在临床一线工作了一辈子的主任医师悄悄告诉我:不要吃西医大夫开的中药和中医大夫开的西药。

  是不是绝对正确,不敢说,仅供糖友们参考。

  关于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名医钱乙的医学专着《小儿药证直诀》,本是治疗小儿发育迟缓的方药,后来经过历代医家实践,更多地用于治疗****病症。它对于肾阴亏虚为主、以“下消”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患者较为适用。现代研究发现,它不仅有一定的辅助调节血糖作用,而且对于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等也有一定益处。

  六味地黄丸本为蜜丸,近几年出现了服用更方便的水蜜丸,以及给糖尿病患者专门制作的无糖型六味地黄丸。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光脚踩泥地,血糖竟然正常了(2)

  采访多了,我发现,每一位糖友都有自己的一套养生、控糖绝招,那么,眼前这位神采奕奕、充满激情的老人,是不是也有不为人知的秘方呢?她愿不愿意将秘方传授给我?

  说明了我的意图,没想到她大方地说:“也不算什么秘方,算是我自创的养生方法吧。几个糖友试了都说好。”

  我眼前一亮!

  没想到她的秘方说出来,让我大跌眼镜:原来就是光着脚丫,在泥土地上走。这算是哪门子养生方法啊?忆苦思甜?返璞归真?我哭笑不得。

  看我这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她笑了,带着我来到不远处的东单公园。呵,好茂密的松树林啊,一排排松树整齐地排列着,风儿轻拂,一阵阵夹杂着泥土香、青草香和松树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不禁深深吸了口气,啊,多久没有这样亲近自然了?

  方华开始示范她的踩泥土养生法。只见她信步走到松树林中,脱下鞋,再脱下袜子。看着她穿着一身体面的毛料衣裙却光着脚站在土地上,我不禁笑出了声。她示意我照着她的样子去做。

  哎哟,好凉的方砖地!

  “这样不行,必须踩泥土地。”

  凉而不冷,温润如玉,这是我双脚踏上泥土地时一刹那的感受。试着走上几步,原来大地竟然是有弹性的,像一双大手承托着我,我能感到落脚时湿润的泥土被挤到一旁时微微的痒感,能感到细小的沙砾触碰脚底时轻轻的痛感,脚与泥土亲密接触,竟然是这样的舒服和惬意!走着走着,我感到自己也成了一棵树,贪婪地吸取泥土中的养分和力量,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这种体验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半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方华告诉我,只要天气允许,她每天早晚都会来这里走上半个小时。

  自从每天光脚行走,原先吃的拜糖平减了量,血糖依然非常令人满意。这个养生法好几个糖友都试过了。有一位53岁的赵先生,原来吃消渴丸每天3次,每次10丸,血糖刚好到高限上。行走两个月后,消渴丸每天吃两次,每次5丸,血糖很理想。另一位糖友吴女士49岁,身高1米58的她体重达到75公斤,血脂高,糖化血红蛋白异常,行走半年后,体重减了17斤,糖化血红蛋白也正常了。还有一位56岁的周女士患有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吃完饭肚子胀,严重时还会呕吐,行走3个月后,饭后胃胀、肚子胀的感觉明显减轻,再也没有发生呕吐。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越走越舒服,越走越健康。

  泥土,何以造就降糖的神话?

  在图书馆一排排的中医古籍之中,我终于揭开了谜底。

  堪称中国古代智慧之精华的奇书《周易》认为,人属于“坤土”。《黄帝内经》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说法,意思是,同样属性的东西容易凑到一起,也就是“物以类聚”。人既然属土,那么就与自然界的土壤分外亲密,人与泥土亲密接触,通过泥土对人的作用,可以治愈疾病,休养身心。我惊讶地发现,赤足走路竟然不是今人自创,《黄帝内经》早已经记载了古人就有清晨起来赤足、散发在庭院中行走的养生习惯。

  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医学,都十分讲究五行在人体健康方面的应用。《黄帝内经》把五行、五方、五脏、五季的对应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楚:

  东方属木,对应肝,季节为春;

  南方属火,对应心,季节为夏;

  西方属金,对应肺,季节为秋;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快乐卡片:做情绪的CEO(1)

  北方属水,对应肾,季节为冬;

  中央属土,对应脾,季节为长夏。

  细心的人会看出其中的玄妙之处:五行中,土处在最特殊的一个位置,不偏不倚,居于正中。五脏中,脾处于最特殊的位置,不上不下,也是居于正中。居于正中的位置,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处,就是它可以起到“纠偏”的作用,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能够指挥四面八方的交通一样,哪个脏腑有了不良倾向,太过了,或者不及了,居于中央位置的脾就能及时调整。所以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

  脾土如此重要,却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软肋。中医讲“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化成内热,耗伤津液,发为消渴。”一连串的问题,很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骨牌的第一张,恰恰是脾。那么,光脚踩踩泥土地,让“泥土”和“脾土”串通起来,让自然界的土去激发、补充人体的“土”,自然对糖尿病人有好处。现代中医又是怎么解释的呢?

  一位研究中医推拿学的教授分析说,泥土是一种很好的按摩材料。光脚走在泥土上,土质对脚底起到均匀的刺激,松软湿润的土质能够恰到好处地贴合脚底,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这是任何手工的按摩都达不到的效果。此外,土质中的小石子、小沙砾能对脚底的穴位进行中等强度的刺激,每走一步,都是一次脚底按摩。可以说,光脚踩泥土地,是大自然与人的对话、交流,能达到身与心的平衡。

  物理学上的解释更有意思:物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制造业不断进步,人类能够合成数以千万计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合成品都是自然界所没有的,比如化纤、尼龙、聚酯等,这些材料穿在身上,用在手中,不知不觉产生了无数的静电电荷,日积月累,人成了负载这些电荷的大电池。

  可是,人体本身是个生物电磁场,大自然也是个巨大的磁场,几十万年来,人的电磁场和自然界的电磁场一直平衡、和谐、融洽。人成了大电池之后,与自然的平衡被阻隔,被更改,就会生出病来。所以,当人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时候,是在自我放电,把身上积累的静电电荷释放出去,恢复平衡。

  原来,光着脚走泥土地能保健、降糖,根本不是神话,这里面的学问多着呢。??????

  可问题是,一定要踩泥土地吗?在城市里寻找一片既干净又能让人随便踩的土地也不是件容易事。那么,在家里的地砖、地板上行走,可以吗?

  我决定自己试试。

  冰脚,这是光脚踩地砖的第一感觉,很不舒服。试着多走几步,发觉地面太硬,走路很容易累。关键问题是,只有脚趾、前脚掌和脚后跟着地,足弓部位悬空,没法受到按摩!

  我把疑问说给中医专家听,专家说,最好不要光脚踩地砖、地板。原因有很多:

  首先,地砖、地板不接“地气”。中医很讲究这个“地气”,认为万物来自于尘土也终归于尘土,土是万物(包括人体)能量转化的地方。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盆花养在高层建筑中很容易枯萎,这就是不接地气的缘故。花既如此,何况人乎!

  其次,地板、地砖没有弹性,无法像泥土那样,在人行走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缓冲,所以,在硬地面上走着走着就累了。而且容易伤到足弓,造成关节劳损。

  再次,相比地砖、地板,土质是非常松软的,不管你是38的脚还是42的脚,全都能踩进去,泥土具有包容性;而踩在地砖、地板上,着地的部分很小,受力部位有限,难以起到按摩作用。

  最后,足部是人体一身之根,冰凉的地砖、地板容易引寒上行,导致腿脚抽筋、拉肚子、胃痉挛、女性痛经等问题,正所谓“病从寒中生”。

  接接地气养养生

  如今,楼房越盖越高,马路越来越宽,人“接地气”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在高层写字楼里工作的人,不妨中午休息的时候到楼下走走,接接地气。

  并不是走在地面上就叫“接地气”。最好光着脚,或者穿布鞋,走在土地上,才有效果。穿着皮鞋、旅游鞋走在柏油路上、人行便道上、商场、超市里是接不到地气的。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快乐卡片:做情绪的CEO(2)

  面前这位66岁的老人,她的妆容、她的笑声、她的活力,让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是一位有着20多年糖龄的老糖友了。

  奥秘何在?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记事本,一页页指给我看:

  2009年?9月?15日,晴。下午,我坐在阳台上听老伴儿读报,好像又回到了“青葱”岁月。

  2009年10月18日,晴。今天姑娘和女婿带着外孙来看我,这小鬼头竟然考了100分,好孩子!

  2009年11月7日,多云。蒸了一锅窝窝头给邻居张大姐,看她爱吃,我也高兴。

  2009年12月8日,晴。阴了一个礼拜,终于晴天了,阳光照在雪地上真美啊!其实心里一直晴着。

  ……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记事本,记载了她两年多以来每一天的快乐片段,这些快乐故事哪怕微不足道,哪怕平淡无奇,集中起来,也成了快乐时光的收纳箱。平凡的日子中,流光碎影的年华里,有一种暖融融的味道铺散开来,这就是快乐的力量。能提炼出这么多美好的瞬间,也是一门艺术。她自己说得好,“心里一直晴着”。

  心里一直晴着,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经典的实验:

  科研人员准备了三瓶水,瓶子一模一样,水也一模一样。他们对着左边瓶子里的水说“我爱你”,对着右边瓶子里的水说“我恨你”,对中间瓶子的水保持沉默。接着,他们分别取出瓶子中的水,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水分子的结构。不可思议的结果惊呆了现场所有的人!原来,说“我爱你”的那瓶水,水分子呈现出美丽的花朵图案;说“我恨你”的那瓶水,水分子呈现杂乱无章的图案;沉默不语的那瓶水,令人无比惊异的是,水分子呈现出狰狞恐怖的图案。

  科研人员又找来三盆花,一样的品种,一样的大小,一样的土壤,一样的花盆。他们每天分别对着两盆花说“我爱你”和“我恨你”,对另外一盆则沉默不语。三个星期后,同样令人惊异的结果展现在人们眼前。说“我爱你”的那盆花,叶绿花红,分外美丽;说“我恨你”的那盆花,叶子暗淡,没有花朵;被人冷漠地忽视的那盆花——早已经剩下光秃秃的干枝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研究人员分析说,情绪是有能量的,这种能量具有可传递性。你表达爱,爱就在你身边传递,接受爱的一方,无论是人,还是植物,甚至是水,都会做出积极的、正面的回应;同样,表达恨,你和对方都会接收负面的信息,变得沮丧和低落。最让人深思的是,冷漠对待,怎么会比表达恨意还要具有杀伤力呢?研究人员说,冷漠是一剂慢性毒药,这种毒药具有累积毒性,而且,这种累积的毒性要远远大于恨意的负面影响。

  原来如此!

  没有生命的小小的水分子H

  2O,没有意识只有生命的植物,它们都能够对情绪的力量做出如此惊人的反应,那么,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欣赏和鼓励自我、压抑和贬低自我、冷漠地忽视自我,这三种态度之下,人的反应会有多大的差异?

  答案不言自明。

  那么,糖尿病人怎么管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CEO呢?中医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小伙子对姑娘表达爱意都会送上一束鲜花。最常送的是什么花?红玫瑰。为什么送红玫瑰,而不是白*、黄月季、黑牡丹?你可能会说,红玫瑰代表爱情啊!没错,可是,这不是唯一的答案。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中国的烤鸭比西方的烤鸡好

  人的情绪,也叫“心”情,为什么不叫肺情、胆情、肝情?没有人会说“我今天肝情不好”。很明显,情绪和心有关。中医讲“心在志为喜”,也就是说,情绪好不好,全由心负责。《黄帝内经》说,“心在色为红”,红色是鼓动心气的颜色,人看见红色,心情就好,情绪就高涨,就心旌荡漾,心花怒放。所以小伙子送姑娘红玫瑰是最讨巧的送法。我们中国人喜欢过年穿红衣服,把家布置成红色,也是这个道理。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在色为青;心在志为喜,在色为红;脾在志为思,在色为黄;肺在志为忧,在色为白;肾在志为恐,在色为黑。

  弄清楚这个关系,你会发现很多现象非常有趣。

  中药里面有丹参,有赤芍,这两种药都是走心经的药,能治疗心病。他们的名字很有意思,一个“丹”,一个“赤”,走进药店你会发现,它们果然都是红色的。心在色为红,红色入心,所以很多治疗心病的中药都是红色的。我们看商场促销时印制的海报,清一色的大红,让人眼前一亮,心情大好,不由得升起一种掏出钱包去血拼的冲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找不到高兴的理由,这时候不妨多穿红色的衣服,多吃红色的东西,把心气激发起来,心情就会晴朗。

  我们说某人大怒,通常是“脸色铁青”,或者“气得脸都绿了”。青色、绿色是肝所对应的颜色,肝在志为怒,一生气,肝气上溢,发于颜面,脸不绿才怪。很多梳理肝气、疏解肝郁的中药都是青绿色的,比如青皮,就是青绿色的橘子皮。青绿色能疏肝解郁,让人平静和放松,所以心理咨询师的诊室大多涂成淡绿色。曾经有人做过试验:把两组躁狂性抑郁症患者分置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刷成红色,一个房间刷成绿色。结果,住红房间的患者有一多半人躁狂发作,打成一锅粥;住绿色房间的患者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病情发作。由此可见颜色对人的影响。爱生气的人适合多穿绿色的衣服,平和、宁静的绿色能帮你放松心情,调理情绪。

  很多吃的东西,像小米、玉米、麦子、花生、土豆、甘薯,都是黄色的。黄色入通于脾,吃黄色的食物可以补脾。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饭馆的灯光大多是橙黄色的,这不仅是为了营造气氛,黄色的灯光能激发脾气(是“脾的精气”,不是“发脾气”的那个“脾气”),让人食欲更好。倘若换成白晃晃的日光灯,恐怕会食欲大消。看来开饭馆也要懂点中医学。脾在志为思。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反复琢磨一件事,百思不得其解,思虑太过,就会没胃口,吃不下饭。这是思虑伤脾的表现。这时候多穿黄色的衣服、多吃黄色的食物能消解思虑,唤醒食欲。

  秋天了,润润肺,我们会吃雪梨、百合、银耳,这些食物都是白色的。白色入通于肺,对肺有补益作用。《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的忧伤是出了名的,她也恰恰因为肺病而死。正好印证了“肺在志为忧”的说法。心情容易忧伤的人不妨穿白色衣服,多吃白色食物。

  武侠小说里,鸡鸣狗盗之徒总是身穿黑色夜行衣,头蒙黑色纱巾,到处为非作歹。其实,黑色除了能在夜幕中掩盖行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壮胆的作用。肾主惊恐,我们常说谁谁被吓得屁滚尿流,就是肾受了惊吓,对自己管辖的前后二阴失去了控制所致。黑色入通于肾,激发肾气,补益肾脏,所以穿黑色衣服能壮胆。很多补肾的中药,比如首乌、熟地都是黑色的。胆小、容易受惊的人不妨多穿黑色衣服、多吃黑色食物。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降糖药膳使用报告(1)

  方华原来是个“香蕉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吃的西餐远远多于中餐,后来渐渐习惯了西方的饮食方式。那么,得了糖尿病之后,她还像以前那样吃饭吗?饮食对于她控制糖尿病有什么影响呢?

  “您现在还像年轻时那样吃西餐吗?”

  “还会吃,但一个月最多吃两回。平常和老伴一起吃咱们中国正宗的家常菜。”

  “一下子改过来,您适应吗?”

  “不是改过来,是改回去。”

  “改回去?”

  “对,改回去。我本来就是中国人嘛,中国菜是最适合我的。吃中国菜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让我和糖尿病关系融洽。如果说以前吃西餐的时候,我和糖尿病闹了别扭,那么现在吃中国菜,就使得我和糖尿病握手言和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遍查资料和书籍,遍访名医和名厨,我心中的问号渐渐变成了惊叹号。中国的饭菜,只要做得好,简直就是一门哲学,一门艺术,一位名医,一剂方药!小到饱腹,中到强身,大到治病,中国的饭菜竟然都能做得恰到好处。

  比如西方人爱吃烤鸡,而我们中国人爱吃烤鸭。同样是家禽,同样是烤制,只是选择的物料不同,效果竟然有天壤之别。鸡是旱禽,鸭是水禽,鸡性温,鸭性凉。经过烤制之后,鸡肉的温性要更强,变成了温燥之物,很多人吃烤鸡腿后嘴边会冒出小痘痘,或者嗓子干痛,因为烤制过程中火的热性和作料的温性在起作用。与此不同,鸭肉经过烤制,

  寒凉之性大大减少,趋于平和,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这就是为什么烤鸡吃多了容易上火,而烤鸭吃进去不爱上火的道理。

  我们中国人吃螃蟹喜欢配生姜,西方人很少这么吃。中医讲螃蟹是大寒大凉之物,必须要用温热的作料平衡一下才行,生姜就充当了调和寒热的角色。所以吃螃蟹配生姜做作料,又解馋又健康。不配生姜,肠胃受不了寒凉,就会胃疼、腹泻。

  还有最最家常的酸辣土豆丝。看似简单的一道菜,里面也有中医的道理。醋是酸的,主收敛;辣椒是辣的,主发散。有醋有辣椒,这样一散一收,一酸一辣,菜平衡了,人吃进肚子也平衡了。光吃酸或者光吃辣都受会不了。吃饺子的时候,有猪肉大葱馅、羊肉萝卜馅,看似司空见惯,实际里面也很有深意。猪肉是平性的,微微偏寒,这时候就得用偏温的东西调和一下,大葱就是偏温的,所以做出来味道好,还养身体。羊肉是温热性的,补阳的效果很好,但温热的食物吃进肚子很容易积食,也就是消化不良,所以配合萝卜健脾行气。中国人讲究中庸、圆融、四平八稳,从膳食上就能看出来。

  所以说,名厨都是名医,名医也都是名厨。一剂方药和一道菜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方药有君臣佐使,食材有主次轻重;药物有四气五味,食材有酸甜苦辣;药物搭配起来祛邪扶正,食材搭配起来解饥强身。中国的饭菜融合着古代的智慧在里面,讲究圆融、和谐,讲究天人合一,食疗兼备。而这些,西餐是远远不及的。一块牛排,两片吐司,一杯冰可乐,我们看不出它里面有什么哲理,反而有油腻碍胃、寒气伤阳的弊端。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医叫伊尹,他写了本《汤液经法》,里面很大的篇幅都在讲食材的疗效,堪称名医中的名厨。据考证,在周代,皇宫中就有了“食医”的官职。食医中最有名的,要数元代的忽思慧,他的官职名称叫做“饮膳太医”,是专门掌管皇帝膳食的太医,这个职位可比御膳房总管的技术含量高多了。他写了本《饮膳正要》,这本书在当今的食疗界的有着重要地位。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降糖药膳使用报告(2)

  在浩如烟海的膳食典籍中,我找了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一些药膳,经过几位糖友和我自己的亲身试验,精选出一些效果不错的药膳奉献给大家。

  洋参枸杞茶

  材料:

  西洋参片6克、枸杞子15克

  方法:

  西洋参片、枸杞子洗净,同时放入炖杯或砂锅内,加水,煮沸,改小火煎煮40分钟。每日一料,分次服用。

  作用:

  枸杞补益肝肾,明目。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体会:

  这个茶有淡淡的甜味,一点也不苦。我每天早晨做好后放进保温杯,带到单位喝。喝过一段时间后,口渴和疲劳感都有所减轻。而且枸杞对眼睛有好处,适合喜欢看电视、用电脑的人,还能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减少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机会。

  枸杞五味子茶

  材料:

  枸杞子15克,五味子15克

  方法:

  枸杞子、五味子洗净,放入陶瓷或玻璃杯中,加入开水冲泡,盖上盖子,10分钟那个后即可饮用。每天1剂,可冲泡5次。

  作用:

  枸杞补益肝肾,明目;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体会:

  这个茶有微微的中药香,口感不苦。可以把原料带到单位,每天取?一些做成茶,很方便。喝过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口渴症状有所减轻,原先的口干、口苦症状消失了。

  养阴乌梅茶

  材料:

  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玉竹10克,乌梅5枚

  方法:

  用料理机做成粉末,用开水冲泡,加上盖子,15分钟后即可饮用。

  作用: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乌梅生津止渴。

  体会:

  味道酸中带苦,不算太难喝。我每次用料理机多做一些,以后的几天,每天取用药粉冲茶,这样很方便。喝过后感觉口渴、咽干症状消失了,容易饥饿的感觉大大减轻。

  冬瓜汁

  材料:

  新鲜冬瓜1000克

  方法:

  加水,煮熟,用榨汁机取汁服用。

  作用:

  利水消肿。体会:清甜的冬瓜香,味道很好。喝过之后频频上厕所,可见利水作用明显。如果要坐长途汽车或长时间开会,最好不要饮用太多。喝冬瓜汁后要适当多喝些水,以免排尿过多导致身体缺水。

  降糖南瓜粥

  材料:

  新鲜青南瓜250克

  方法:

  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每天早、晚分2次代替主食食用。

  作用:

  补中益气,控制血糖。

  体会:

  好闻的南瓜香,味道不错,口干黏软,像吃芝麻糊一样。吃过后没有血糖攀升的迹象,还能通便。

  燕麦山药粥

  材料:

  燕麦片50克,新鲜山药100克

  方法:

  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碎块,和燕麦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成粥。作为早餐的主食。

  作用:

  山药益气养阴、补肺脾肾,燕麦益脾胃、养心。

  体会:

  燕麦口感粗糙,以前单吃燕麦粥很难吃,做成燕麦山药粥就好吃多了,山药细腻,燕麦有嚼头。能降血糖、通便。以前小便多,吃过此粥感觉好多了。

  枸杞山药粳米粥

  材料:

  枸杞子15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

  方法:

  洗净,将山药切片,共入锅内,加水煮沸,小火熬成粥即可,作为早餐食用。

  作用:

  益气养阴,补益肺脾肾。

  体会:

  味道清甜,口感绵软。吃过一段时间后感觉体力增强了,不爱感冒了,血糖控制得很好。

  枸杞南瓜饭

  材料:

  枸杞子15克,青南瓜100克,粳米100克

  方法:

  洗净,南瓜切小丁,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成米饭,作为主食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降糖药膳使用报告(3)

  体会:米饭中有南瓜的香味和枸杞的甜味,色泽美观,赏心悦目。有明目的作用,并能预防餐后血糖攀升。

  枸杞山药饭

  材料:

  枸杞子15克,山药30克,桂圆肉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方法:

  洗净,山药切成小丁,桂圆肉切成小丁,共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成?米饭即可,作为主食食用。

  体会:

  洁白的米饭中,有淡黄色的山药丁、鲜红色的枸杞子、巧克力色的桂圆肉,很漂亮,口感绵软,带有微微的药香。吃后腰膝酸软的症状不见了,还能避免餐后血糖攀升。

  美味羊肉面

  材料:山药粉100克,面粉250克,豆粉10克,新鲜鸡蛋1个,鲜羊肉适?量,葱花、姜末、食盐、味精、食用油适量

  方法:

  山药粉、面粉、豆粉加水,打入鸡蛋,放入食盐,和好面,切条,入沸水锅中煮熟。羊肉切成小方丁,下油锅,加葱花、姜末、味精、食盐炒熟,拌入面条中,作为主食食用。

  体会:

  味道好极了。加入鸡蛋的面条十分劲道。若怕羊肉的膻味可以适当多加葱花。有健脾、益肺、补肾作用,山药滋阴,羊肉补阳,两全其美。吃后口干舌燥、足部发凉、腿脚乏力得到缓解,也不会升高餐后血糖。

  人参八珍糕

  材料:人参10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白术30克,莲肉30克,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米粉500克,木糖醇适量

  方法:

  用料理机将人参、山药、茯苓、白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磨成?细粉,加入米粉和适量水,拌匀,加入适量木糖醇,做成糕点,蒸熟,作为主食食用。

  体会:

  有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口感略苦,加入少许木糖醇后口感好多了。可以补益脾肾,固精去湿。吃后能强身健体,还可以预防餐后血糖上升。

  薏苡仁蛋炒饭

  材料:

  薏苡仁30克,新鲜鸡蛋1个,精盐2克,味精2克,葱花3克,植物油适量,粳米100克

  方法:

  薏苡仁、粳米洗净,加水,煮成米饭。鸡蛋打入碗中,加精盐、葱花搅拌,入油锅炒熟,米饭倒入其中翻炒,作为主食食用。

  体会:

  味道好极了,与普通的蛋炒饭不同,加入的薏苡仁后别有一番风味。如果牙口不好,或者消化不良,最好在蒸饭前先将薏苡仁加水浸泡几小时,这样蒸出来的米饭口感更细软,更容易消化。有清热利湿,补益气血功效。吃过一段时间,身体困重、口中发黏的“湿象”明显减轻,更有精力了,且不会使餐后血糖攀升。

  南瓜芝麻饼

  材料:

  青嫩南瓜50克,面粉100克,芝麻5克

  方法:

  南瓜洗净,去皮,煮熟,捣烂,加面粉和水,混匀,揉好,做成小饼,撒上芝麻,蒸熟,作为主食食用。

  体会:

  香甜可口,非常好吃!用熟芝麻比用生芝麻更香。芝麻含油,不必再用油炒,放电饼铛上加热熥熟即可。吃后明显感觉各种不适症状减轻,餐后血糖也很好。

  枸杞:

  《本草经集注》称枸杞子“补益精气”,《汤液本草》称枸杞子“主渴而引饮,肾病消中”。药理学分析发现,枸杞子含有甜菜碱、多糖、粗脂肪、粗蛋白、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尼克酸以及钙、磷、铁、锌元素,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促进造血、抗衰老、抗突变、降血糖作用。

  西洋参:

  《本草从新》称其“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因此,对于“虚不受补”、一用补药就上火的人,改用西洋参非常合适。药理学研究发现,西洋参含有12种以上的皂甙,还含有少量挥发油、树脂、氨基酸,抗缺氧、抗疲劳、降血糖、利尿。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二部分 定的时间唱歌能平稳血糖

  五味子:

  《本经》称五味子“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本草备要》说它“五味俱全,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除烦渴”。现代药理学表明,五味子含有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维生素等成分,能降压、利胆、降糖、保肝,增强免疫力。

  《本草汇言》:沙参“治一切阴虚火炎”。

  《别录》:麦冬“疗虚劳客热,口干燥渴,保神,定肺气,安五脏”。

  《本草纲目拾遗》说石斛:“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

  《本草正义》:“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品。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咽干等症,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甚效”。《本经》:乌梅“下气,除热烦满,安心”。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以上几味药具有和胃、利胆、降低血糖作用。

  冬瓜与冬瓜皮:

  冬瓜具有很好的利水作用,可以清热解毒,使其从小便排出。研究发现,冬瓜皮的利尿作用要强于冬瓜瓤。

  南瓜:

  南瓜又名番瓜、金瓜、麦瓜、倭瓜,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中医认为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南瓜含瓜氨酸、精氨酸、麦门冬素及维生素果胶、纤维素等。南瓜中的果胶能调节胃内食物的吸收速率,使糖类吸收减慢,还能和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结合在一起,使胆固醇吸收减少,血胆固醇浓度下降。可溶性纤维素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上升。南瓜中的钴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因而南瓜有“降糖降脂佳品”之誉。

  山药和燕麦:

  《本草纲目》: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本草正》:“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药理学研究发现,山药含有薯蓣皂甙、胆碱、植酸、甘露聚糖等成分,具有滋补、脱敏、止咳、祛痰、降低血糖作用。

  燕麦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延缓餐后血糖升高,具有降血糖作用,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微量元素铬能参与体内的糖代谢,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太红的枸杞不能要

  很多人挑选枸杞都愿意要色泽鲜红艳丽的,买回家用水一洗却发现竟然掉颜色,连水都染红了。原来是小商贩用劣质枸杞加色素染成色彩鲜红的枸杞冒充优质枸杞出售。选优质枸杞要注意:

  (1)色泽过于鲜红的不能要,很可能是染出来的。

  (2)枸杞太大,上面没有褶皱的不能要。枸杞必须经过晒制或烘干,太大的、没有褶皱的说明晒得不够或烘干不透,往往里面已经变质,或局部已经发霉。

  八珍汤:

  人参八珍糕由中药八珍汤演化而来,具有广泛而全面的滋补作用。平素体质不佳,身体瘦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怕风怕冷,手脚发凉,身体乏力的人适合用人参八珍糕滋补。

  薏苡仁

  《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药理学表明,薏苡仁主要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脂、脂肪油、氨基酸等,能使血糖下降,并有清热、镇静、镇痛作用,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12副眼镜、4箱矿泉水和一堆蚂蚁(1)

  踩泥土,吃中餐,服药膳,当然还要按时吃药,这就是方华轻松搞定高血糖的奥秘?我知道,她是老年合唱团的指挥,这个,和控制血糖有无关系?

  听了我的疑问,方华阿姨点头肯定:

  “有关系的,唱歌有利于控制血糖,特别是有助于保持血糖

  平稳。”“有这么神奇?”“真的。有段时间,我血糖很不稳定,吃过药后降得很快,吃过饭?后又稍稍超标,这个很不好办。后来我参加了合唱团,每天唱歌?1个小?时,同时做指挥,一段时间之后,血糖竟然奇迹般地稳定下来了。”“您什么时间唱歌?唱的是什么歌曲?”“每天上午九、十点钟。唱的歌曲不固定,当然了,作为老糖友,《甜蜜蜜》是我的保留曲目。”

  一连串的疑问在我心中暗暗滋长——邓丽君当初唱《甜蜜蜜》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首歌会成为是一剂良方?上午特定的那段时间唱歌会有如此神奇的疗效,是巧合还是其中暗藏不为人知的秘密?人体的声带离胰岛那么远,声带一震动,就能让胰岛也跟着兴奋?

  多年的记者生涯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狠狠挖“料”,深深求索。挖到“真料”的欣喜远远比不上之后求索过程的兴奋,即使艰辛,即使可能答案是无解,但求索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收获。

  我带着求索的虔诚和兴奋去寻找答案,为广大糖友,也为我自己。我发现,《黄帝内经》就有关于音乐与人体健康的记载。天(自然界)和人皆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青、赤、黄、白、黑;五音:宫、商、角、征、羽;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与五行、五味、五音相对应。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是自然界阴阳交感的产物,当然与自然界的五色、五音、五味、五行相对应。人有万物之灵,音乐有万物之情,人与音乐自然相通,所以,音乐影响人体健康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上午九、十点钟,这个时段有什么特殊之处吗?一番研究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古人发现一天十二个时辰(24小时)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每一条经在各自的时辰“上班”,这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阐述。上午7点到9点为辰时,是足阳明胃经上班的时间;9点到11点是巳时,是足太阴脾经上班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唱歌,全身气血加速运行,自然能激发脾胃二经的精气,让它们协调运转。而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病因“长期过食肥甘,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酿成内热,耗伤*,发为消渴”,病根不在别处,正在脾胃上。

  由此可见,九十点钟唱歌能控制糖尿病,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其实,生活中很多看似偶然的现象,都有必然的因素在里面起着或明或暗的作用,这是生活的哲理,也是生活的趣味。

  合上《黄帝内经》,让我们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我实现”的说法,源于多次的实验。把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志愿者每天对着镜子跟自己说:我很聪明,我很漂亮,我很健康,我一定能成功。另一组志愿者每天同样对着镜子跟自己说话,只不过内容不同,他们说:我真笨,我真丑,我身体不好,我的生活一团糟。两个月后,研究人员发现,对着镜子给自己积极暗示的人,他们普遍身体状况更好,工作成绩更大,而给自己消极暗示的人则正好相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给自己贴上什么标签,会决定自己往什么方向发展。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能敞开心怀,笑语欢歌,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给自己贴上健康的标签,身体就会越来越好。

  国外的研究也对唱歌有助于身体健康持肯定态度。研究人员发现,人在唱歌的时候,大脑中会释放出一种激素,名为催产素,初生婴儿在享受母亲的爱抚时,恋人或夫妻在含情脉脉地相互对视时,人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体内催产素的浓度都会升高,给人一种幸福、安详、舒适、惬意的感觉。研究人员还发现,合唱团的成员每次排练后,他们体内的一种特殊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会增加,而这种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使人有力地抵抗多种疾病。由此可见,唱歌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采访到最后,方华做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糖尿病患者是被种错了地方的橘子树,所以结出了又苦又涩的果实,但是,换个活法儿,找到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生长空间,照样能结出大甜橘子。”

  五音

  五音 金音(商调) 木音(角调) 土音(宫调) 水音(羽调) 火音(征)

  材料 金石类材料,如编钟、铙钹、三角铁、磬 竹木材料,如箫、笛子、木鱼 土、丝竹材料,如埙、笙、竽 鼓类乐器,如腰鼓、手鼓、铃鼓 丝弦材料,如古琴、古筝、小提琴

  对应五脏 肺 肝 脾 肾 心

  作用 鼓舞肺气 疏利肝胆 调理脾胃 强肾 调理神志,疏导血脉

  听音乐,见人下菜碟

  治疗情绪不稳定: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博凯里尼的《A大调交响乐》、莫扎特《G大调弦乐四重奏》、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爱之梦》、《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琵琶语》、《初雪》、《童年》

  治疗抑郁症: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2号》、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民乐《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步步高》、《雨打芭蕉》、《赛马》、《欢沁》

  治疗亚健康: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七号》、巴赫的《小提琴d小调协奏曲》、民乐《阳关三叠》、《良宵》、《梁祝》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12副眼镜、4箱矿泉水和一堆蚂蚁(2)

  DM(Diabetes??Mellitus,糖尿病的英文缩写)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它可以是倒霉、短命、多磨、夺命,也可以是大门、对面、夺目、蝶梦,是好是坏,怎么解释,就看你站在哪一边。病并快乐着,糖尿病就是健康生活的大门、疾病的对面、夺目的珍宝、羽化成蝶的美梦。

  ——受访者如是说

  午后两点,走在和平里北街的林荫路上,我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资料:俞幼章(化名),男性,69岁,中学退休教师。这是我即将登门拜访的采访对象——一个已近古稀之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21年病史。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开门的是一个中老年男人,衣着儒雅,身材挺拔,目若朗星,声音浑厚。看来这是老人的儿子,这个时候,老人该是躺在床上休息的时间吧。我暗暗地想。

  “请问这是俞幼章老师家吗?”

  “哦,我就是。请进——”

  他就是俞幼章?69岁?21年病史?

  见我上下打量他,中年男人笑了,声音和蔼,很有磁性:“我就是你要采访的老糖友,退休中学教师俞幼章。”

  说实话,做记者7年了,我第一次这么尴尬。他看上去最多55岁,正值壮年,而且身体结实,走路生风,怎么会是年逾花甲的糖尿病患者?很快,我的尴尬变成了惊喜,这种惊喜,就像意外发现了一个宝藏——糖尿病患者真能如此,那么里面会有多少珍贵的经验啊!

  对宝藏的挖掘,现在开始。

  俞幼章老师做了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又是学校艺术团的朗诵指导,他的声音浑厚而有磁性,仿佛经过了一层神奇的过滤,筛去了无序的杂色,保留了醇和的基调。

  他有着著名播音员陈铎的嗓音,讲故事一样讲述他的经历。

  我一向身体很好,大病不生,小病不染,如果说以前和医生打过

  交道,恐怕就是去注射预防针了。但是,1988年是一个转折。那年我48岁。从夏天开始,我发现眼睛近视得越来越深,我本来有

  300度的近视,很多年来度数就没再加深过,那段时间,度数迅速加深,眼睛看东西总是雾里看花一样。可是我们做教师的,课堂授课、批改作业,哪一样也离不开好的视力,可以说,眼镜是我的拐棍儿。三年时间里,我的拐棍儿更新了

  12次,一次比一次度数深,深到酒瓶子底一样。同事开玩笑说,俞老师是‘进士中的进士’,我也没有太在意。

  慢慢地,我发现眼睛又有了新的异常。睁开眼睛,我总能看到几个黑色的小蝌蚪在游动,时而上下,时而左右,漂浮不定,踪迹不一。开始我以为可能是熬夜批改作业太过劳累,休息一下就会好。但是我发现,休息只能让眼睛感觉稍稍轻松一些,对于蝌蚪,则是毫无效果。

  与此同时,我开始口渴,异乎寻常地想喝水。曹操有望梅止渴的典故,可是对于我来说,就算望着水果批发市场,口渴也丝毫不会减轻。我贪婪地饮水,不是喝,而是饮,像农村饮牛饮马那样。最多的一次,两天的时间里,我喝干了?4箱矿泉水。看见我去商店搬回一箱箱的矿泉水,邻居悄悄地说俞幼章老师准备开小卖部,正在进货呢。(笑)那时候我做得最多的一个梦,就是跳进大海,张开嘴咕咚咕咚咕咚,喝它个痛快淋漓。

  当时我有三个月的时间在农村支教。八十年代的农村厕所都是土厕,挖几道沟,圈个围墙,罩个篷子,就是标准配置的厕所。有一次我小便完了没多久又进去小便,眼前的一幕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只见我刚刚小便的地方密麻麻、黑压压一片,仔细一看,竟然是蚂蚁,如此大的一群,数以百千计,就如同春运期间的北京火车站,摩肩接踵,人头攒动。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一为这个肉麻得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蚂蚁大军,二为我自己的身体担心甚至恐惧。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12副眼镜、4箱矿泉水和一堆蚂蚁(3)

  我知道,我的身体出事了。

  不敢再耽误,我立刻请假回城,直奔医院。医生的诊断是

  2型糖尿病,并且,出现了眼部的并发症。

  眼里的蝌蚪没引起我警觉,尿里的蚂蚁真的震慑了我。

  医生看我体格健硕,不像个病人,问我不舒服多久了,我告诉他,眼睛不舒服三年多,小便招蚂蚁是最近的事。医生肯定地说,我得这个病已经好多年了。这事可真怪了,我父母、兄弟姐妹没人得这个病,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没有得糖尿病的,怎么让我给赶上了呢?而且还好多年了。疾病之于身体,难道也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医生在我的腿上找到了一些线索。

  在我的左小腿外侧,从膝盖到脚踝,有一道长长的疤痕,那是一次意外事故给我留下的纪念。

  一个雨天,我骑自行车去学校,突然后面冲过来一辆失控的卡车,嗖的一下,我就飞出去了,飞出去有3米多远,我当时就昏过去了,全身多处受伤,左腿缝了11针。本以为这仅仅是生命中一次偶然的遭遇,不成想,却是草蛇灰线,埋下了日后患病的一处伏笔。

  俞老师的遭遇可真够离奇,被车一撞,竟能撞出糖尿病来。那么,被桌子椅子撞一下,或者被家里的小孩子撞一下,也会得糖尿病吗?肯定不会。如此说来,我倒要问清楚,被多大的力量,或者说多少牛顿的作用力撞一下,才会撞出糖尿病?

  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咨询了医生,我恍然大悟:推波助澜的,不是撞击,而是严重外伤。严重外伤并不会引发糖尿病,但是,如果此人本身具有患糖尿病的诸多因素,那么严重外伤就会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是发生糖尿病的激发因子。研究表明,大手术、电击也是糖尿病的激发因素。

  “俞老师,您得糖尿病,还真不能怪那个卡车司机。”我开玩笑地说。

  “是啊,我得感谢他,他把我的糖尿病由隐变显了。”俞老师十分风趣。

  我在想,严重外伤促发潜在糖尿病患者患病的观点,虽然是现代西医学的研究成果,但是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到过类似的阐述。《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说,如果此人五脏调和,六腑顺达,阴阳平衡,经脉畅通,那么,疾病是敲不开他家的大门的。如果某人患了病,那么就说明,在本质上,他的身体是有问题的,疾病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老百姓有句俗话,“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就是这个道理。

  俞老师就是一个例证。虽然身体健硕,但他是糖尿病体质,又有吸烟、熬夜的不良习惯,很长时间内隐藏着看不出来,一旦遇到严重的削弱“正气”的意外——比如车祸外伤,正气大大受挫,邪气(糖尿病)就耀武扬威起来了。

  那么,糖尿病患者的眼病是什么回事?

  眼科专家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导致眼睛房水的渗透压降低,房水的渗透压一降低,流动性就增强了,它会无往而不入,渗透到晶状体内,晶状体装进了太多的水分,就会变凸,于是,近视形成了。时间一长,近视还会加重。当血糖降低后,晶状体恢复原状,近视的情况会减轻或消失。

  血糖升高,还会导致眼睛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的损害,严重的会发生大面积的视网膜微血管闭塞,也就是说,高糖的血液把视网膜血管给堵住了。但是没有血液供应,就如同军队断了粮,聪明的人体机能不会容忍这个现象出现,于是,新生的血管长出来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生的血管也不例外。由于它不是“原装”的,很容易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渗出,导致晶状体浑浊,让人感到眼前黑影飘动,严重的还会造成视网膜剥离,这会导致失明。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糖尿病是我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视网膜会长出新生血管外,虹膜上也会长出新生血管,即虹膜红变。新生血管属于眼内的异物,原本畅流无阻的房水遇到新生血管,就如同小溪里放进一块巨石,房水外流受阻,患眼眼压升高,就会发生青光眼。这种青光眼很难治,可能会失明,有些患者甚至在失明后,由于无法控制青光眼的眼压,只得进行手术摘除患眼。

  眼科专家的一席话,让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视力、听力、嗅觉、味觉、触觉,给了人认识世界的五种通道,而视觉是最为重要的,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灵的窗口蒙尘,甚至永远拉上黑窗帘,那是怎样的痛苦?

  那么,中医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久病导致气阴两虚,气虚推不动血液运行,血液应该是流动的,像河水在河道里流淌一样,一旦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就会淤阻。同样道理,表现在眼睛,就会出现血瘀,淤组脉络,视力就会受影响,甚至失明。

  糖尿病患者很多都有口渴的症状,中医认为,这种口渴是阴虚内热的表现。阴虚内热,就如同身体里烧起一把火,火一烧起来,水分就蒸发了,于是体内*耗伤,大自然给了人体自我平衡的本能,一出现*耗伤,人就不自觉地想饮水用以补充*。

  所以,口渴多饮是自我补救的一种本能。

  很多糖友都有这样的疑问,糖尿病该不该多喝水?口渴难耐,是强忍着不喝,还是听从身体的召唤去喝水?有的人会想,多喝水就会多排尿,忍着不喝,排尿不就正常了吗?其实不然。并不是多喝水导致多排尿,事实正好相反,是多排尿,体内缺水,才引起口渴,口渴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只要肾脏功能正常,糖友没必要限制饮水。

  熬夜最伤眼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凌晨1点到3点这段时间肝经最旺。《黄帝内经》说“夜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夜间该睡不睡,总是熬夜,血不能归于肝,就会肝血虚,肝血虚了,眼睛就会看不清东西。

  胃

  胃字很有意思,它由“田”“月”两个字构成。在过去,“月”通“肉”,所以在偏旁部首里面,“月”又有“肉月”的别称,带“月”字旁的字多数都与肉有关系。胃,由田、月两个字构成,可见是指长出肌肉的田地。《说文解字》对“胃”的解释是“谷府也”,是指装粮食的仓库,这个解释正好符合中医观点——脾胃负责受纳运化水谷精微。

  虽然相差几百年的时间,但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和东汉时期成书的《说文解字》对人体很多部位和器官的解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说文解字》对肝的解释为“木藏也”(藏与脏相通),对脾的解释为“土藏也”,对肺的解释为“金藏也”,对肾的解释为“水藏也”,这些都与《黄帝内经》的观点完全吻合。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赛蒙特疗法,不用药也能降血糖(1)

  “后来,您是怎么面对这个病的?”我问道。“我觉得,你问的这个问题不成立。”他温和地看着我,像是老师等待一个学生的继续提问。“不成立?为什么?”我惊讶,原来在他眼中,我这个关键问题根本就没意义。“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在绵延不绝的阿尔卑斯山里,住着一个特别的村落。这个村落有几十户人家,上百口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个显著特征

  ——脖子粗大,这成了全体村民的共同标志。原因你肯定猜到了,这个地方的土壤和水源都严重缺碘,村民都得了大脖子病。

  有一次,几个到深山打猎的人路过这个村子,这下可热闹了,他们被村民团团围住,无法脱身。村民们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们,嘲笑地指指点点。这时候,村里一位长者走过来,对村民说:“大家安静!你们不要嘲笑身体有残疾的人!他们患了碘中毒症,需要治疗。”

  “你明白了吗?”俞老师讲完,冲我眨眨眼睛。“哦,也就是说,同样的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关键要看站在哪个角度来思考……”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哈哈,好聪明的学生!”俞老师哈哈大笑。“但是,糖尿病就是糖尿病,您怎么也不能说糖尿病人是健康的,正常人患了胰岛素增多症吧?”我反问。

  “对,关键问题就在这儿!”俞老师循循善诱,“你把药物、饮食、运动等等控糖策略排除在我俞幼章之外,单看我,没错,我就是个糖尿病人,2型的,有医生的诊断书为证,但是——”俞老师拉长了声音,“俞幼章加上药物加上饮食加上运动加上好心态,等于什么?等于血糖正常,等于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等于生活舒服心情愉快,等于一个健康人!”

  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仔细一琢磨,还真在理。

  到底是老师,我不得不刮目相看。

  采访了那么多的糖尿病人,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不拿自己当病人的人。当然,他不拿自己当病人的前提,是把药物、饮食、运动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心态很新奇,也很少见。很多糖尿病人都不愿意看见药物,更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往往躲起来偷偷服药,逢年过节更是把药物藏在抽屉里,也不愿意提起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他们觉得自己本来是健康人,一跟药物沾上边儿,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病人。可是,俞老师的观点很新鲜,他承认疾病本身的存在,但是不屈服于患病的现实,他把药物、膳食、运动当成了自己新的来自于后天的一部分,有了这个部分,自己才健康,才完整。

  所以,疾病与健康,只是观念上的差别。

  糖友多吃西兰花

  西兰花营养丰富,它所含的几种营养物质有预防和抑制2型糖尿病的作用。而且其中的维生素C还能够保护血管,防止糖尿病血管病变;维生素A对维持良好视力至关重要。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赛蒙特疗法,不用药也能降血糖(2)

  俞老师说,十多年来,血糖基本没有超过标。作为糖尿病人我感到十分惊讶,控制血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超标,甚至有时候根本找不到原因。那么,俞老师怎么能控制得那么好?他有没有别人不知道的绝招?

  俞老师告诉我,除了按医生的吩咐用药、进食、运动之外,他自己还有一个特别的方法——赛蒙特疗法。

  赛蒙特疗法是美国的医学心理学博士赛蒙特(一译西蒙顿)于1971年发明的,原本用于肿瘤的治疗。赛蒙特博士发明这个疗法,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两位同时罹患相同癌症的中年人,病情一样,体质相同,又在同一时间接受同样的治疗,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位患者很快死亡,另一位患者带瘤生存,身体逐渐好转,最终以89岁高龄老死故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博士分析了两位病人的全部病历并走访了各自的家属后发现,这两位病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对他们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康复的患者对维持健康有着强烈意志,而另一患者对死亡有着强烈意志。

  赛蒙特博士明白,治疗结果的好坏与患者是否拥有积极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于是,他在冥想、心理暗示、积极思考等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创制赛蒙特疗法。他用这种疗法给他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结果出奇的好。

  159位各类癌症患者经过4年的治疗,都延长了好几倍于其预期生命时间的寿命。其中癌肿消失者占22%,减少者占19%,稳定者占27%。

  俞老师说,虽然赛蒙特疗法主要是针对肿瘤的,但是,将它稍加改造后进行练习,对于控制血糖非常有效。俞老师使用赛蒙特疗法后,降糖药用量减了一半,血糖依旧理想。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赛蒙特疗法究竟怎样练习?它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对于这个洋玩意儿,中国的医生如何看待?

  糖尿病患者练习赛蒙特疗法的6个步骤:

  (1)在自己熟悉的房间,调节灯光,使照明微弱,保持房间绝对安静并保证接下来的时间不会被打扰。坐在舒适的靠背椅上,闭目养神。

  (2)做?3次深呼吸,舒缓地吐气,并在心中默念“放轻松,我很轻

  松,我很舒服”。

  (3)默默告诉自己:

  放松我的头;

  放松我的下巴;

  放松我的脖子;

  放松我的左右肩膀;

  放松我的背部;

  放松我的左右胳膊;

  放松我的双手;

  放松我的前胸;

  放松我的腹部;

  放松我的臀部;

  放松我的双腿;

  放松我的双脚。

  (4)想象血液中的糖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棉花糖一样软,很容易被撕碎,被溶化。

  (5)现在,无论你正接受何种方式的治疗,都要把它想象为非常坚强有力。想象你吃进肚子的降糖药正在如风卷残云一般吞噬血糖,想象你体内的胰岛素正在发射一排排的子弹,目标是血糖,血糖中弹倒地,逐渐缩小,消失。想象你的血糖仪上出现了理想的数字。

  非常鲜明地想象自己体内的胰岛正在变颜色,有灰暗变得粉红,由皱缩变得舒展,由僵硬变得柔软,由干枯变得滋润,由无力变得强健。想象胰岛是一个泉眼,正汩汩地冒着清澈甘甜的泉水,而这泉水就是胰岛素。

  坚持练习,一天要做3次左右。

  听着有点玄妙,是否管用呢?按照步骤,我自己体验了一下。

  我在自己的卧室,坐在自己最喜欢也是最常坐的靠背扶手椅上,柔和的灯光,安静的房间,厚厚的窗帘将七彩的霓虹和喧嚣的街市挡在了外面,此刻的世界只有我,的确感觉很舒服,很自在。按照步骤,接下来是放松……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眼镜店与医院,我该选哪个

  不知过了多久,睁开眼,我发现自己竟然睡着了!

  这次尝试算是失败了,后面的步骤还都没有做,就梦周公去了。真也奇怪了,平时熬夜赶稿子,到深夜两三点钟还都精神抖擞,如同夜猫子一般两眼放光炯炯有神,稿子赶出来,活跃的脑神经依旧沿着惯性的双轨往前滑行,丝毫放松不下来,于是经常失眠。怎么今天才8点钟,我就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看来,要想找到答案,需要求助于专业人士了。

  身心医学专家说,赛蒙特疗法是有科学依据的。这要从20世纪30某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能够发生逆转。也就是说,赛蒙特疗法能够调节精神心理,使糖尿病发生一定程度的逆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心理学家说,赛蒙特疗法属于心理学中的“想象疗法”,是通过心理作用改变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方法,因此有它的疗效。为什么想象疗法有神奇的治疗功效呢?精神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体的大脑与器官、组织之间存在着某种通道,即心理——神经——内分泌——效应器信道,这个信道决定了思维活动和内分泌、免疫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想象疗法可以调整失衡的内分泌系统,强化免疫功能,从而能有效地抑制某些疾病的发展和促使疾病逆转。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象疗法能激?发胰岛功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能帮助调节血糖。

  中医专家说,用意念改变生理状况无不道理。中医讲究精、气、神,人有形的躯体受着无形的精、气、神的统领,就像拿一块磁铁放在报纸下面,报纸上面撒上铁屑,移动磁铁,铁屑随之变换排列。铁屑相当于我们有形的躯体,而磁铁相当于我们的精、气、神。有些人只见铁屑,不见磁铁,而中医讲究整体观念,重视天人合一,所以说中医学首先是一门哲学。

  《黄帝内经》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夫精者,身之本也”,说的就是精、气、神的重要性,三者当中,神最重要。因此,善于调神者,便是善于养生者,更是善于治病者。《黄帝内经》提到的“形与神俱”是调神、养神的最高层次,有形的身体与无形的神合二为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治病、防病、养生都应遵循的原则。

  可是,为什么我会睡着了?

  心理学告诉我,放松的想象疗法相当于进行一次自我催眠,在由意识主导走向潜意识主导的旅程中,人的脑电波图形非常接近于睡眠之前的状态,所以很多人走在这条路上,都会不自觉地“串个门”,进入真正的睡眠状态。但这并不会妨碍想象疗法的继续进行,醒来后,可以继续或者重新进行想象疗法,丝毫不会影响效果。也不必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两次的睡着现象而不断提醒自己不能睡着,这样的提醒反而会严重干扰想象练习。所以,顺其自然,心无旁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学告诉我,人在清醒的时候,阳气在外,阴气在内;人在睡眠的时候,阳气在内,阴气在外。也就是说,睡眠的过程,是人体阳气和阴气“交接班”的过程。这本是一个自然现象,通常在子时(夜间11点到1点)、午时(中午11点到1点)人体阴阳交接,所以中医赞同睡子、午觉,这样有利于阳气和阴气的交接和流转,“合阴”、“合阳”说的就是这个。

  但是,不该睡着的时候睡着了,阳气和阴气不该交接班的时候却交接班了,一般说明两种情况。一是该交接班的时候没有交接班,也就是说,夜间该睡觉没有睡,熬着夜,阳气进不去,阴气出不来。但是人体格外聪明,也格外体贴,它会找一个适当的时候自己交接班,于是,在我放松身心的时候,交接班开始了,所以我睡着了。这也提醒了我,要注意休息,该睡觉就睡觉,要是经常熬夜赶稿子,阳气和阴气总不能按时正常进行交班,身体就会出问题。这个道理看似深奥,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夜里缺觉,白天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找补”回来。

  还有一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不管夜间能否正常睡觉,平时不该睡觉的时候总打盹,这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表现。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中风后遗症患者,他们时常打盹,其实就是体内阴气和阳气乱进乱出,气血流动无序无常所致。但是这种情况在普通糖尿病患者里还是不多见的。

  荞麦是降糖能手

  荞麦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能够改善葡萄糖耐量,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幅度,是糖友餐桌上的健康佳品。用荞麦粉、小麦粉、黄豆面混合制成的三合面,做成面条、馒头,经常食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而且物美价廉,营养健康。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饭食是洪水,胰岛是大坝

  记得一位患糖尿病眼病导致失明的糖友曾经跟我说,在诸多糖尿病的并发症里面,如果上天让她选择一个,那么她宁愿选择糖尿病足病,哪怕截肢都不怕,也不愿意选择糖尿病眼病。因为,看着熟悉的生活一点点变模糊,最终凝固成一片浓重的铅灰色,那种隔绝感和无力感,是我们视力正常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我那时才知道,失明原来不是一片漆黑,而是铅灰色。如果说漆黑还能让我们想象到夜,想象到曾经某个失眠的夜晚或早醒的凌晨,那么,铅灰色,幻灭了所有的想象,那是多么现实多么沉重的颜色,不,或许,失明后根本就没有了颜色。

  坐在我面前的俞老师,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他是怎么对待糖尿病眼病的?现在状况如何呢?

  俞老师回忆:“当初我发现视力越来越差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往糖尿病那边想,自己固执地认为是批改作业给累的。其实,用眼过度对糖尿病眼病的发展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关键还是血糖高。大家不都说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吗?我的这两架精密照相机长期泡在糖水里,全都短路了。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教训。3年换了12副眼镜,每次都是去眼镜店配新的,后来配上了新眼镜也照样看不清东西,即便如此,我也从来没想到去医院看看。眼镜店的工作人员毕竟不是医生,验光也验不出视网膜病变来。就这样,我的眼病耽误了好几年。”

  俞老师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中医对眼睛的认识。中医说“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和肝有着密切联系。常听有人说谁谁大怒之下看不清东西了,甚至短暂性失明了,这就是暴怒之后肝火上眼阻滞眼睛的脉络所致。在五行理论中,肝属于木,对应绿色。连小孩都知道多看看绿色养眼,很多人把绿色的风景照片设置成电脑桌面背景,更多人把书房刷成淡绿色,但是,绿色为什么对眼睛好呢?光学研究者说,绿色的光具有多少多少赫兹的频率,这个频率进入眼睛之后,眼睛感到舒服。其实,中医的解释最精妙。绿色与肝相应,看绿色,对肝好,肝又开窍于目,所以绿色当然也对眼睛好。

  在五行中,金克木,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所以白色伤眼。以前人们刷房子都爱刷成白色,四白落地,觉得这样干净,后来发现四白落地的房子最刺眼。以前的书籍都喜欢用白纸,越白档次越高,越白也就越贵,后来人们发现,书本的纸质太白最容易引起视疲劳,特别是那种反着亮光的白纸,最伤眼。现在的书籍用纸很多换成了米白色、淡黄色,读着舒服。

  在五行中,木生火。木为母,则火为子。如果火太盛,自然会损耗木。中医管这个叫“子盗母气”。火对应的颜色是红色。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去年货市场采购,红窗花、红对联、红福字、红灯笼、红拉花,红挂件,红成了一片,乍一看挺喜兴挺热闹,看久了觉得眼睛疼,很累,很烦躁。这就是典型的子盗母气,火盛伤木,看红色看多了伤到了眼睛。

  各行各业中,文字工作者很容易伤眼,而最伤眼的,莫过于教师和编辑。教师批改作业,编辑审改稿件,都是白纸红字,两种颜色恰恰都是对眼睛有不良影响的。

  俞老师说自己的眼睛是被糖水“泡短路”的照相机,可是在我看来,他仅仅是戴着眼镜而已,镜片后面的眼睛深邃而有神采,不像曾经“短路”过的。

  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神奇的五行降糖护眼粥(1)

  俞老师说:“秘密就是先把血糖控制好。这个最为重要。如果血糖还是高,眼睛还泡在糖水里,纵使有什么灵丹妙药,仙方神草,全都不灵。”

  “您都是用什么方法把血糖控制好的呢?”

  最重要的是管住嘴。人体的血糖从哪儿来?还不是吃进去的东西转化而来。有个词叫开源节流,在这儿我把它倒过来,叫节源开流。把嘴管住了,引起血糖上升的源头给截住了,后面的工作就好做了。比如我吧,爱吃五花肉,不爱*瘦肉,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同等重量的五花肉和精瘦肉,前者的热量是后者的两三倍,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五花肉不能多吃。各种蔬菜的热量也不一样。有的蔬菜含糖量低,热量少,比如大白菜、圆白菜、芹菜、西葫芦、冬瓜、丝瓜、绿豆芽、苦瓜、黄瓜、蘑菇、西红柿、菜花,吃一斤这样的菜,换作倭瓜、柿子椒只能吃七两,因为它们含糖略高;换作豇豆、扁豆只能吃半斤,因为它们含糖量更高;换作胡萝卜、蒜苗就只能吃四两了,因为它们含糖量还高一些;要是吃鲜豌豆,只能吃二两,鲜豌豆的含糖量在蔬菜里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水果也是一样。一斤西瓜换成草莓,只能吃六两;换成苹果、梨、桃、橘子、橙子、柚子、李子、杏、葡萄、猕猴桃,只能吃四两;水果里面糖分最高的是香蕉、芒果、柿子和荔枝,换成它们只能吃二两。

  刚才说的是吃什么,下面说怎么吃。

  我一天吃5顿饭,少食多餐。早上5点钟起床,先吃上一个苹果,或者喝上一碗燕麦粥,这是第一顿饭。吃完后做做家务劳动,或者去室外健步走。早上7点半吃早饭,一般是一个一两的馒头加一个鸡蛋、一杯豆浆,再吃少量的咸菜;或者一个一两的小火烧,加一个鸡蛋、一杯豆浆。中午的饭一般一荤一素,有肉有菜,挑油不多、盐不大的菜来做。午饭分成两份吃,11点半先吃一半,然后中等步速去走路,或者做做舒缓的健身运动,午后1点再吃另一半。这是4顿饭了。晚饭一般7点吃,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防止凌晨时分空腹血糖过低。

  有人说得糖尿病太可怜了,什么都吃不了了,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吃得了,就是要掌握好量,要掌握好相应的热量摄入,并要保证吃得营养,吃得平衡。三、四、五顿,七、八分饱,这样吃太有哲理了,特别适合我们糖尿病患者。你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足,控制不住血糖。血糖什么时候最爱上去呢?当然是饭后。吃饭就如同大坝放水,倘若一下子泄洪多少亿立方,年久失修的大坝恐怕受不住,会冲垮了。如果每次只泄洪几千、几万立方,多泄几次,那么,大坝就没事,因为力量被分散了。

  吃进肚子里的饭就是洪水,我们体内的胰岛就是大坝。

  不愧是老师,自己总结出经验,还比喻得如此生动形象。

  俞老师还向我展示了他多年来总结出来的几则“美味营养降糖食谱”,我拿着这份实战经验亲自试验了一番,连同我自身的感受咨询了有关专家:

  糙米银耳粥

  制作方法:糙米20克,大米80克,银耳一朵(撕碎),加水适量,共煮成粥,做主食。

  食用报告:银耳的绵软细腻正好中和了糙米略显粗糙的口感,味道不错。食毕测餐后血糖正常。

  专家意见:可行。

  糙米带着部分稻壳,所以口感粗糙,很多人不爱吃,其实,糙米的妙处正在稻壳上。精米精面口感虽好,但那是水稻、小麦种子的胚乳部分,是最里面的淀粉芯,营养少不说,还会快速升血糖。带着部分壳的粮食最适合人吃,营养均衡,还不会引起血糖骤升。中医认为谷物既然带着壳,那么吃壳就有吃壳的好处,非要人为地进行深加工,把壳全部去掉了,好多病也就来了。谷物种子里面的淀粉芯是“五谷精微”,进入人体过多,人消化不了,它要么会像电器过载一样,把电器(胰岛)给烧坏了,要么就会长到某些器官上,形成多余的东西(肿瘤)。谷壳就是“克”这些五谷精微的。中医古籍中有很多治疗噎嗝(食道癌、胃癌)的方子,里面都用到了谷壳。银耳可以滋阴补肺,养阴生津,非常适合糖尿病人,特别是有口渴、口干、舌红、手脚心热、时有心烦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凉拌豌豆苗

  制作方法:鲜嫩豌豆苗适量,洗净,去根,迅速过水焯一下,用适量盐拌匀,作为菜肴食用。食用报告:清凉爽口,味道微苦,食后血糖不升。专家意见:可行。豌豆苗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大量粗纤维,可以减少消化系统对糖分的吸收,并能补充蛋白质,因此有助于维持餐后血糖稳定,并能帮助通便。

  中医认为几乎所有的“苗”类食物(如春天的香椿芽、嫩韭菜、山野菜)都具有升发之力,春天的时候食用芽类、苗类蔬菜有助于提升阳气,提高身体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蔬菜以新鲜采摘的为好,春季食用效果更佳。超市里销售的包装好的冷藏罐头蔬菜,效果要差很多。

  白菜炖豆腐

  制作方法:白菜、豆腐各适量,放砂锅内,加水,加少许盐、味精、高汤炖熟即可,作为菜肴食用。食用报告:豆腐和白菜的完美结合,豆香浓郁,白菜爽口,热气腾腾,适合冷天食用。食后血糖不升。专家意见:可行,但高汤不宜多加,以10克以内为宜。白菜是低糖蔬菜,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还有辅助降血糖的作用。豆腐可以补充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糖尿病患者患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但是这里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高汤,无论是家中用骨头熬制的高汤,还是市场上售卖的袋装高汤,或是小盒装的高汤精,都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盐、糖,虽然加进高汤后菜肴味道更美,但若摄入过多,对控制血糖不利,还容易诱发高脂血症、肥胖症。

  蒜蓉生菜

  制作方法:生菜一棵,洗净撕成片,大蒜剁成蒜蓉,入油锅爆炒,作菜肴食用。

  食用报告:蒜香飘飘,生菜鲜嫩,口感甚好。

  专家意见:可行,蒜蓉要在生菜将熟时下锅。

  生菜是低糖蔬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减缓餐后血糖升高,防治心血管并发症。大蒜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能帮助降低血糖,并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蒜的这些益处在生食和略微加热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倘若油一热立即放入大蒜,虽然蒜香更浓,但有益降糖的生物活性物质已经被破坏掉了,甚是可惜。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神奇的五行降糖护眼粥(2)

  “那么,您刚才提到的‘灵丹妙药’、‘仙方神草’是什么呀?”我乘胜追击。

  俞老师看我一片真心,紧追不舍,终于向我娓娓道来。原来,他听一位老中医的推荐,在喝一种名为“五行降糖护眼粥”的粥食。几年来,糖尿病眼病没有再进一步发展,血糖控制得也很好。

  五行降糖护眼粥,究竟是什么做成的?俞老师给我细细说来——

  原料:新鲜西芹叶片10克,宁夏枸杞子10克,淮山药10克,魔芋10克,黑豆1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上述原材料洗净。西芹叶片择好,单独撕成片;山药、魔芋切成碎块。粳米入锅,加适量矿泉水,加入枸杞、山药、魔芋、黑豆,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煎煮,将熟时,加入西芹叶,煮熟即可,作为主食食用。

  传说中神奇的五行降糖护眼粥,做起来竟然这么简单!原材料都能在菜市场或超市中找到,这么家常的东西,竟然能起到平稳血糖、控制眼部并发症的效果,奥秘在哪里?

  走访了医学专家和饮食专家,一切才真相大白。

  喜欢传统医学的人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粥的原材料很有门道:西芹是绿色的,枸杞子是红色的,山药是黄色的,魔芋是白色的,黑豆当然是黑色的,五种原料放在一起,青赤黄白黑,五行的颜色全都凑齐了!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五种原料各走各的路,各入五脏,各司其职,各有其道,共同起到平衡五脏、协调六腑、调和阴阳、理顺气血的作用。

  此外,五种原料又各有各的优势和功效:

  西芹叶子性凉,味甘、辛,入肺、胃、肝经,有清热、除烦、利水、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在民间有“厨房里的药物”之称。它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眼病患者视网膜出血,并能利尿,畅通水道,使毒素从小便排出。

  枸杞子性味甘、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功效。它是药食两用的食品,能补益身体,增强体质,养眼护眼,防止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此外,还有止消渴的作用。

  山药性味甘、温,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它是民间常用的补养食材,可以强身、健体、明目、安神,还能防止餐后血糖迅速上升。

  魔芋性温,味甘、辛,入心、脾经,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的功效。它含有的葡萄糖甘露聚糖具有极强的吸水膨胀特性,吸水膨胀后体积可以增大50~?80倍,形成凝胶纤维状结构,能较长时间停留在胃肠中,减慢食物在胃肠中的吸收,它本身热量又很低,因此可以有效缓解餐后血糖的骤然升高。此外,它还有很强的饱腹感,使人不容易感到饥饿。

  黑豆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肾、明目、利水、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黑豆的补肾功能很强,糖尿病患者病久后容易出现“久病及肾”的状况,黑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黑豆的明目功效非常显著,对延缓糖尿病患者发生眼部并发症有十分明显的效果。黑豆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

  五种材料放在一起,加上粳米,共同熬成一锅五色齐全、美味可口、降糖养眼的“五行降糖护眼粥”。它可以代替主食来吃。

  为了感受一下粥的味道,试验一下粥的效果,我专门找来全部原材料,进行了一番试验。下面就是我试验后的心得体会。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神奇的五行降糖护眼粥(3)

  (1)黑豆实在太难煮熟了。第一次熬五行降糖护眼粥,枸杞已经软烂得入口即化,山药已经熟得仿佛是豆腐,唯独黑豆还是“蒸不熟、煮不烂、锤不扁、砸不弯,响当当一颗铜豌豆”,嚼起来直硌牙。看来需要提前对黑豆进行“预处理”一下。我用温开水泡黑豆4个小时(放在保温杯里面),之后再按正常的制作方法熬粥,这下果然煮熟了。牙口不好的糖友可以事前多泡一泡黑豆。

  (2)考虑到提前泡黑豆有些麻烦,我想,能不能用高压锅,将众多原材料一起放进去熬一熬呢?任它黑豆有多么顽强,想必逃不脱这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吧?

  没想到,搞营养学的专家却告诉我,高压锅其实很不健康,会破坏掉食物中很多的营养成分,虽然口感糯软绵滑,但是食物中的很多生物活性物质都被破坏掉了,营养打了折扣。

  医学专家也说,适当粗糙一些的食物吃进胃里,能刺激胃肠更有效地蠕动,还能让食物慢慢地消化吸收;而过分软烂的食物吃进肚子,胃肠不用卖力气消化,久而久之这部分功能就会退化,正所谓“用进废退”,而且,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过分软烂的食物吃进肚子很快就能吸收,很容易造成餐后血糖骤升。

  中医专家认为,熬制药膳最好的器具,是砂锅,而不是高压锅,也不是电饭锅。传统的砂锅是白陶土做的,五行属土,不温不凉,中正平和,不管砂锅里面的药物是寒凉还是温热,是酸苦甘辛咸哪一味,是归那条经,都不会受砂锅的一丁点影响。而且,砂锅中的土的特性正好与负责消化吸收的脏腑——脾胃相合,这样一来,药膳很容易被脾胃接受,这个“接受”可以解释为accept,是接收并受纳的意思。而金属的高压锅、电饭锅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们五行属金,金在五方中属于西方,不够中正平和,而且金在五脏中对应于肺,而非负责消化吸收的脏腑——脾胃,所以用这种锅熬制药膳,效果要差很多。这样的锅熬煮来的粥,吃进肚子,仅仅是receive,是接收了,至于入没入相应的脏腑,起没起到相应的作用,就很难说了。

  说一句题外话,现在很多人发现中药吃进去效果不如原先好了,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有药物的原因,也有制法的原因。原来都是地道药材,有专门的采药人上深山采药,采的都是纯天然的药材,它的气场、属性、特点都是天然的,所以效果就好。现在药材工业化种植了,宁夏的枸杞在山东也能种植,河南的山药在内蒙也能生长,很多药物都失去了原来的天然之性。基因还是原来的基因,但气场变了,环境变了,效果也就不同了。再有一点就是煎药工具的现代化。流水线一般的煎药锅很难煎出传统的砂锅的效果来。就如同炭结晶,镶在戒指上是昂贵的钻戒,嵌在金属把手上只能是工具箱里默默无闻的玻璃刀。

  另外,药膳也不能一锅端地放进锅里。五行降糖护眼粥毕竟是药膳,是药膳,就要遵照药膳中各个成分的阴阳表里、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并且按照要求,该先煎的先煎,该后下的后下,不能一锅端,倘若不分你我一股脑倒进高压锅中熬,熬出来的仅仅是粥而已,已经失去了药膳的作用。

  (3)所谓的五行降糖护眼粥,想必是既能降糖又能护眼了。我用这个粥代替主食吃进去,测餐后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可见它不会升血糖。吃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以前偶尔会稍稍超标的餐后血糖现在稳定下来了。我并没有眼部并发症,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需要经常写稿、看稿,对着电脑打字,一天看一两万字司空见惯,遇到工作忙,经常看字看到想吐,晚上回到家不想再看任何带字的东西,甚至拿电视机当收音机听。这可能是文字工作者共有的一种职业病吧。我很担心,这样下去,眼部的并发症会不会缠上我不放?每次想到那位失明的糖友形容的“铅灰色”,我就心有余悸。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身体动起来,胰岛才能动起来(1)

  吃五行降糖护眼粥之后,眼部并发症没有出现,相反,视疲劳还有所缓解,眼睛发酸发胀的感觉越来越少了,夜晚在灯下对着电脑写稿子,视野偶尔模糊的现象也不再出现了。

  那么,患了糖尿病眼病的糖友们,他们吃了这个粥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通过糖友聚会,我了解到,吃这个粥的糖友,只要坚持治疗,坚持服药,控制血糖,有82%的人糖尿病眼病没有往前发展。可见,五行降糖护眼粥对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4)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当吃到味同嚼蜡的时候,我跑去找中医师求助。医生说,五行降糖护眼粥中的粳米完全可以用小米来代替,小米熬出来味道和粳米不一样,别具特色,但是降糖护眼的效果是相同的。

  说到小米,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两个场景:一个是解放军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反动派,另一个是产妇生完孩子后都要喝上一碗小米粥。小米虽小,生命力却极强,在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都能生长,这在粮食中十分少见。往往越是顽强的东西,它的分子结构越趋于完美,它的组成成分就越合理,它自身的能量和气场就越强大,越对人有益。小米色黄,黄色入于脾胃,所以小米能够养胃健脾。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小米粥下肚,后天之本得以培植,身体状况自然会好转。所以小米历来就是民间的补养品。一位国宝级的老中医曾经谈到,要是去看望病人,带一包当年产的小米,熬成稠稠黏黏的一小碗粥,让病人服下,这比燕窝鱼翅强千百倍。

  记得我的老师曾经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30年病龄的糖尿病患者消瘦得像一根秫秸杆,每逢刮风下雨肯定感冒,一感冒血糖就控制得不好。平时怕风怕冷,夏天不敢开空调,冬天不敢出屋子。就是这样一个患者,我的老师给她开了一个食疗方:每天早上一碗小米粥,粥熬好后切上三片鲜姜放进粥里去,喝粥、吃姜。很快,她就不爱感冒了,血糖也平稳了。这就是典型的用小米补益后天之本的做法,她是虚寒体质,加上姜片,补阳驱寒,不但预防感冒,还调理脾胃,平衡了阴阳,所以血糖也趋于正常。

  除了五行降糖护眼粥,医生又给我和众多糖友推荐了两个屡试不爽的护眼妙招。

  一是吃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加上枸杞子、*两味中药组成,具有滋肾养肝、益精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亏的糖尿病患者预防和辅助治疗糖尿病眼病。杞菊地黄丸有多种剂型,大蜜丸的含糖量高,不适合糖友服用,建议糖友服用水丸。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成方的,在益精明目的同时,仍以补益肾阴为主,因此,脾胃虚弱(表现为容易腹泻、胃脘冷痛、消化不良)的患者以及痰湿体质(表现为身体困重、体形肥胖、口中黏腻、舌苔白滑)的患者不宜服用。

  二是杞菊决明子茶。枸杞子10克,*3克,决明子20克。将决明子放入铁锅中,加少许醋略炒,炒到香气溢出时取出自然晾凉。把醋决明子、枸杞子和*同时放入玻璃杯或白瓷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15分钟后即可代茶饮用。枸杞子补益肝肾,*清肝明目,决明子明目通便,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头晕目眩、烦躁易怒)预防和辅助治疗糖尿病眼病。脾胃虚寒、脾虚腹泻的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

  坚果益目

  坚果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锌等元素,对保护视力大有裨益。另外,坚果内含的亚油酸、亚麻酸对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有着促进作用。

  科学家最近发现,适当的咀嚼也有利于视力的提高。

  花青素对眼睛好

  花青素能够维系眼部血管的完整性、强化微血管的弹性,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睫状肌的疲惫状态;同时,可以促进视觉的敏锐度,扩大眼睛在黑暗中的视野范围,从而可以有效预防视力衰退、眼球老化,对保护正常视力非常有帮助。蓝色水果含花青素较丰富。

  *可以明目

  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历代医书均记载*有明目功效。药理学分析表明,*含有维生素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还含有挥发油、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小蘖碱、黄酮类等物质,可增强眼部毛细血管通透力,*中的类黄酮物质已经被证明对眼部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因此,*可以延缓眼睛老化,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保护视力。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身体动起来,胰岛才能动起来(2)

  俞老师讲了半天饮食,这是“节源”,那么他所说的“开流”是什么呢?“是运动啊,合理的、有效的、舒服的运动。”说到运动,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典故:

  清朝时,名医叶天士经常被请去出诊,他医术高超,名满天下。有一次,几位身着绫罗绸缎的随从来到叶天士的家中,请他为当地一位富商出诊。叶天士来到富商的府中,发现这位富商果然不同凡响:肥头大耳,满脸油光,胸脯觍觍着,肚子鼓鼓着,一走路浑身上下哪儿都颤。他得了很严重的消渴症,就是糖尿病。

  富商见叶天士到来,命手下随从把珍藏多年的名贵中药全都请了出来,有两尺多长的长白山野人参,有上等的黑龙江鹿茸,有鹌鹑蛋大小的南海珍珠,有珍稀的血燕窝……世上奇珍,应有尽有。富商说,再难找的药他都能找到,只要能治好他的病。

  叶天士看着这些价值非凡的名贵中药材微微一笑,提笔在方笺上写道:

  十里之外一眼泉,

  胜过名医赛神仙。

  每日步行去拜饮,

  保你身安体康健。

  叶天士还嘱咐富商,必须每天亲自步行走十里路到神泉旁边,三番参拜,虔诚饮水。不得让随从替自己取水回来喝,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日久必定病入膏肓,到那时再好的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富商照办。不久果真痊愈。

  我们看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聪明的叶天士没有直说让富商去运?动,而是巧妙地设了个局,让富商真心实意地每日去步行。治好富商的病的,不是所谓的“神泉”,而是每天必走的十里路。“您得病以前运动吗?”

  也运动,但是只限于脑力运动。我这个人喜静不喜动,这可能就是我日后发生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别人散散步,我下下棋,同事说,走啊,一起出去运动运动去!我说,你看我这不正运动呢吗?脑力运动!这可是高级的运动!同事笑笑,不说什么。

  时间一长,他们运动也不再叫上我了。

  上班的时候这样,下班回到家还是这样。回到家吃完饭,就躲进书房里工作去了,有时候批改作业,有时候看看书,总之全都是脑力活动,体力上基本没有消耗。我体格健壮,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类型,所以家人看我这样也熟视无睹,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学校的图书馆搬迁,我们男教师都帮忙运书。才100米的路程,仅仅抱着

  10本书(是《新华字典》那样薄厚的书,不是《辞海》那样大部头的书),我就开始气喘吁吁,看别人跟没事人似的。那时候我突然发现,平时自己走的最远的路,就是宿舍到教室的50米;平时拿的最沉的东西,就是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外加全班40名同学的作业。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无缚鸡之力,这些我经常讲给学生听的典故,原来我就是!

  一个人是勤勉还是懒惰,有时候光看工作是不行的,更要在生活中评判。比如我,是个特别敬业的人,但是生活也特别懒散。意识到了问题,也懒得去改。就好像被惯性推着往前走,没有改变的想法,更没有改变的力气。

  俞老师如此,想想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若不是一纸诊断书把我判定了1型糖尿病,我会把原本打算去饭馆“搓一顿”的钱用来买舒适轻便的运动鞋吗?我会把原来常去咖啡馆发呆的晚间时光奉献给健身俱乐部吗?很难说。

  是因为不健康了,才开始了健康生活。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身体动起来,胰岛才能动起来(3)

  那么,依然拥有健康的人们,是不是要注意些什么了呢?

  “俞老师,您现在是怎么运动的呢?从不运动到习惯运动,您感觉有

  什么不一样?特别是习惯了运动之后,血糖情况怎么样呢?”他与我分享了自己的体验。他说,刚刚患上糖尿病的时候,只知道运动好,至于里面有什么讲

  究则一概不知。大早上从床上爬起来就去跑步,一跑就是一个小时。直到有一天,他跑着跑着,就觉得两条腿直打颤,身上发软,心扑腾扑腾地乱跳,觉得不妙赶快停了下来。回去一测血糖,明显偏低,赶快吃上两片饼干,这才缓过劲来。后来才知道,早上空腹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如果休克了身边又没人,那可就危险了。

  “无知者无畏。”回忆起当初,他哈哈大笑。“坚持运动这个说法不对,是享受运动。”提到现在的运动状况,他

  说,只有享受运动,才能把运动当成习惯,如果十分不情愿地去运动,靠着坚持二字咬牙继续下去,那么运动的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

  医生推荐给糖友的运动方式是这样的:

  渐进式散步法

  第一阶段:每30分钟走2400米;

  第二阶段:每30分钟走2800米;

  第三阶段:每30分钟走3200米;

  第四阶段:每45分钟走4200米;

  第五阶段:每45分钟走4600米;

  第六阶段:每45分钟走5000米;

  第七阶段:每60分钟走6000米。

  每个阶段走一个星期到半个月,适应了之后逐步增加运动量,进入下一阶段。渐进式散步能使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和适量的活动,缓解神经和肌肉的紧张,增加热量的代谢,从而防治糖尿病,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研究指出,中老年人以每小时3000米的步速散步2小时,代谢率可以增加48%,血糖可降低毫摩尔每升。

  小贴士:(1)应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散步,以免发生低血糖。

  (2)每星期至少散步5次,每次至少40分钟。

  (3)?运动后的适宜心率(次/分)=170-年龄,例如一位60岁的糖友,运动后的心率以170-60=110(次/分)为佳。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以身体能够耐受、运动后身体没有不适为度。年龄超过60岁的糖友,运动后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110次/分。

  (4)散步时随身带一些糖果和饼干,以便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自我救助。

  (5)严寒、酷暑和雨中最好不要运动。

  (6)穿轻便舒适的运动鞋,避免走路过程中磨破双脚,造成不易治愈的感染。

  (7)散步过程中,如有头晕、恶心、胸闷、腿疼的表现,应就地休息,如果休息并不能缓解,请及时就医。

  慢速长跑健身法

  每日慢跑1000米,身体适应后,逐渐增加距离,每2周增加500米,直到每天跑5000米。步速不宜过快。

  慢速长跑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运动,能增强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强健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排出身体内的废气,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过多的热量,增强胰岛活性,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小贴士:(1)不要空腹跑步,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最好随身带一些糖果、饼干。

  (2)每星期至少跑5次,坚持锻炼,不要一曝十寒。

  (3)运动后的适宜心率为(次/分)=170-年龄。

  (4)?穿合脚的运动鞋。

  (5)天气不好、刮风下雨时不要跑步,不要在雾中跑步。冬天的早晨不要过早跑步,最好等到天亮之后再跑。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身体动起来,胰岛才能动起来(4)

  (6)运动中如有不适,应停下来休息,症状不缓解的,请及时就医。

  糖友益寿操

  踮脚脚不老:双手扶着椅子靠背,双脚一起踮脚尖,坚持10秒钟,放下休息10秒钟,再踮起脚尖反复练习。每天早晚各做一组,每组30下。糖友的小腿、足部血液循环不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皮肤病变和糖尿病足,严重者不得不截肢。常做此操可以锻炼腿部和足部肌肉的收缩力,使下肢和足部的血管更具弹性,增加小腿、足部的血液供应,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和氧的供给,排除废物,有效避免发生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和糖尿病足。

  叩齿眼睛好: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上牙与下牙相叩,每组10下,每次?5组。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经常叩齿,可以强健肾气。最新研究还发现,咬肌发达者视力较好,而叩齿正好能够锻炼咬肌。

  经常练习叩齿,能有效延缓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视力。

  蹦蹦骨头好:每天早晚在平整的地面上做跳跃运动,10下为一组,每次做5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的机会更大,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更为危险,他们患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的概率是同龄非糖尿病患者的倍。研究发现,常做跳跃运动可以有效激活骨质中的细胞活性,使其更有效地利用钙质,因而可以减少患骨质疏松或骨质增生的可能性。

  轮骑心脏好:平躺于床上,双腿弯曲,做蹬车动作,做1分钟后坐起来休息5分钟,然后再重复做,每次做5组,每天做两次。轮骑动作不但可以锻炼下肢,减少糖尿病足发生几率,还能锻炼心脏功能,增加心脏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有益于心脏健康,减缓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

  吐纳肺不老:直立,双臂缓慢上举的同时缓慢而深长地吸气;双手举到头顶时停住,屏气10秒钟;双臂缓慢下落的同时缓慢而深长地呼气。一个来回为1次,每组做10次,每天两组。深长而缓慢地吸气、呼气的过程是身体吐故纳新的过程,肺中吸纳清气,排出浊气,人体就完成了一次更新,免疫力和适应力也会随之增强。

  听俞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运动养生经,我心中萌发出这样一个感慨:越是上了年纪的人,就越关注保健,热衷运动;越是身体出了问题的人,就越愿意探索养生,追求健康。你看早晨的公园里,舞剑耍拳做操练功的,主要是银发一族。你看图书大厦里生活养生类图书专区,

  翻翻看看走走转转的,几乎是中老年人。

  年轻人在这里,或许该悟出点什么。

  生命在于运动,控糖是否也在于运动呢?俞老师开始享受运动之后,身体状况怎么样呢?

  开始规律地运动之前,我一直在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可是,偶尔餐后血糖还是偏高。高也不是高很多,就高那么一点点,要是加大药量吧,平时的血糖就会偏低,维持现有药量吧,偶尔偏高的血糖又会加重我的糖尿病眼病,这可真是个两难选择。

  规律地进行运动之后,血糖再也没有偏高过了,就算偶尔贪嘴,遇上好吃的稍微多吃一两口,血糖也老老实实地呆在高限以下,这可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让我一直忧心忡忡的是我这眼睛的问题。谁不怕变成睁眼瞎呀!所幸,每次去医院常规检查眼底,都没有加重的迹象,可见多方面的控糖策略还是很见成效的。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身体动起来,胰岛才能动起来(5)

  我的感受就是,先让身体动起来,胰岛才会动起来。

  运动二字,真有如此神奇的疗效?

  “运”和“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查了《说文解字》,不看不知道,“运”和“动”竟然还真不是一回事。“运”的解释是“移徙也”,可见散步、慢跑这全都是“运”。“动”的解释是“作也”,也就是说,干干家务活,炒菜做饭收拾屋子,甚至包括在办公室内工作,全都是“动”。我们平常说运动运动,既包括了有距离的“运”,又包括了原地的“动”,所以应该兼收并蓄,既有长距离的活动,又有原地的活动,这才符合运动二字的本义。

  中医怎么看待运动呢?专家告诉我,《易经》之中有一句话“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说的是多运动,身体阳气充足,能抵御多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经验:多活动,身体就发热,精神状态就好,经常活动的人还不爱生病;总是静若处子的人,爱犯阴寒之病,特别是女性,如果不爱运动,没事就呆着懒得动,经常会有四肢发冷、脾虚胃弱、痛经的现象,这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体的阴阳也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著名的阴阳图大家都知道,阴极生一阳,阳极生一阴,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变化,永无止境。这是中国哲学的智慧,也是中国医学的智慧。人体自身的阴阳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小男孩生下来是纯阳之体,随着他逐渐长大,阳渐衰,阴渐长,变成了老头,我们看很多老头长得都像老太太,那是阳衰阴盛到一定程度了。同样,小女孩生下来是纯阴之体,随着她慢慢长大,阴渐衰,阳渐长,中年之后女性的特征逐渐淡化,越来越像老头。我们仔细观察那些百岁寿星就会发现,是老公公还是老婆婆,有时候一眼看不出来。

  一昼夜间,人体的阴阳也在发生消长变化,这个变化时随着太阳走的。凌晨到中午,阳气慢慢升发,阴气渐渐消减;中午午时,阳气达到极盛;下午到夜间,阳气渐弱,阴气渐盛;子夜时分是阴气最盛的时刻。

  人体的气血也在周身不停地运动。《黄帝内经》讲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说的也是气血不停变化与运动,一旦运动减缓,则疾病丛生,一旦运动停止,则生命消逝。

  生命与天地、宇宙在进行物质交换运动,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也在时刻进行着运动,在不断地运动中,生命才得以发展,延续。

  人主动地去运动,可以平衡阴阳,协调脏腑,打通经络,强健筋骨,让气得到鼓舞,血得到推动。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全都按部就班地工作,人体想要生病都难。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工作了一天,累得腰酸背痛,头昏脑胀,恨不得一头扎进沙发睡上一大觉。可是,如果真的就这样扎进沙发睡一觉,醒来之后照样难受,有时候比不睡还难受呢。但是,换个休息的方法,出去跳跳健身操,打打羽毛球,出上一身汗,回家冲个澡,一下子通体舒畅,仿佛一天的劳累都随着汗冲跑了。有人问了,跳操打球可比睡觉累多了,怎么反而会让身体更舒服呢?其实,这里的运动,实际是休息。人上了一天的班,特别是那种动脑子多、体力活动少的办公室工作,工作了一天,中医讲“思则气结”,气都停住了,郁结在那里,像晚高峰的主干道一样堵得水泄不通,能不头昏脑胀吗?“气行则血行”,气停住了,没人推动血了,血也就淤积起来了,能不腰酸背痛吗?这还是轻的,气血的问题,时间长了就会出大事,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特别是糖尿病,都跟气血的问题有关系。身体动起来,本来郁结在那里的气、淤积在那里的血经过这么一晃悠,一活动,疏通开了,该上哪儿去上哪儿去,各行其路,各司其职,不纠结在一起闹事了,人自然感到通体舒畅。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伸懒腰:沟通阴阳,可降血糖(1)

  对于糖友来说,运动更是维持稳定血糖的灵丹妙药。人动起来了,体内的多余血糖就能消耗掉,相当于给胰岛减了负,胰岛得到充分的休息,更有可能恢复正常功能。同时,人在运动的时候,身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就会比较旺盛,人体对胰岛素也更加敏感。有研究指出,坚持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到达理想状态的比例高达86%,大大高于不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很多糖友体会到“身体动起来,胰岛才能动起来”,其实这是有根据的。

  糖友的运动注意事项

  1.按时监测血糖。有些糖友运动前后容易出现较大的血糖波动,应按时监测血糖,以免发生意外。

  2.应进行有氧运动,如行走、慢跑、骑车、做广播操、打太极拳、跳舞、做健身操等,不要做无氧运动,如举重等。

  3.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棉袜和运动衣。

  4.最好能同伙伴一起搭伴运动,让伙伴了解您的病情,知道出现异常如何处理。

  5.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并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等食品,一旦出现低血糖好对症处理。

  6.运动贵在持之以恒,一日曝十日寒是糖友运动的大忌。

  7.切忌空腹运动,餐后1小时左右后进行运动较为合适。

  8.运动之前先要做适度的热身,用5分钟的时间弯弯腰,踢踢腿,伸伸胳膊,原地跳一跳,以免出现运动伤害。

  9.运动后不要立刻坐下休息,最好缓慢减小运动强度,放松10分钟再休息。

  10.选择公园、校园、运动场、社区花园等平敞开阔、车辆较少、空气新鲜的地方,最好不要去马路边、市场边、高压线下、变电站旁运动,以免发生危险。

  有些糖友运动要慎重

  1.病情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或持续血糖较高、控制得不理想的糖友。

  2.有急*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糖友。

  3.有心衰、肾衰、严重视网膜病变、重度高血压、下肢大血管病变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的糖友。

  糖友要定期查查眼睛

  糖友很容易出现眼部病变,但是病变之初,很多糖友是觉察不到的,等到感觉出症状来了,这时候眼部病变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那么好控制了。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每年做一次眼睛检查;已经查出来眼睛存在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要半年做一次眼部检查。

  吃茄子防糖尿病视网膜出血

  茄子是老百姓的当家菜,物美价廉,做法众多。尤其重要的是,常吃茄子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出血。茄子富含维生素P,尤以紫茄子中含量为高。维生素

  P能够保持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的正常渗透性,增加微血管韧性和弹性,有助于预防视网膜出血。茄子中的皂甙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可以防止血中过高的胆固醇对视网膜的伤害。茄子中的钾能平衡血压,防止血压升高引起视网膜出血。因此,糖尿病患者宜适量吃茄子。

  很多人习惯吃茄子时削皮,其实,茄子皮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和有益健康的化学物质。最好连皮吃。烧茄子或炒茄子很费油,一不小心吃油就会过量。这里有两个小窍门:

  1.先把茄子放在蒸锅内蒸一下,然后再炒,这样就不会吸太多油。

  2.炒茄子时先不放油,将茄子放入锅内用小火煸炒一下,待水分脱出,再加油热炒,这样茄子含水分少,不会“吃”进去太多的油。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伸懒腰:沟通阴阳,可降血糖(2)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伏案工作久了,伸个懒腰,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服。俞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他悄悄告诉我,想伸伸懒腰就请便,别怕失去优雅形象,也别怕别人会笑话,因为,伸懒腰不光一个姿势待久了身体自我舒展的生理反应,更是一种治疗,能够沟通阴阳,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

  伸伸懒腰就能沟通阴阳,还能帮助降低血糖?这不是天方奇谈吧?

  找根据去!

  武侠小说中,功夫登峰造极的剑客在修炼功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需要超越极限的时期,这个时候,他们需打通任督二脉,达到身与心、心与气、气与剑的天然合一。这虽是文学作品里的描述,但是,人体确实存在任督二脉,沟通任督二脉也确实会对人体产生不可思议的奇妙效果。

  中医认为,在人体胸腹部的正中线上,有一条经脉叫做任脉,掌管一身之阴;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有一条经脉叫做督脉,掌管一身之阳。《黄帝内经》说人体“抱阴负阳”。抱就是拥抱,拥抱爱人、拥抱孩子,都是把爱人、孩子搂在怀里,所以抱阴就是说人体正面胸腹部属阴;负阳的负是背着的意思,我们平常说的负担,是指人肩背上扛着的包袱,所以负是指背上的东西,负阳就是说人体后背属阳。

  所以,任脉和督脉很厉害的,人体阴阳都由它们二位管着呢。

  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孕妇,会觉得特别有意思。孕妇要用阴血养孩子,哪里阴血最盛呢?小肚子。人背为阳,腹为阴,所以怀孩子的地方不能是后背,必须是胸腹;在胸腹部又有阴阳之分,胸为阳,腹为阴,所以小腹这个地方阴血最盛,是孕育胎儿的摇篮。

  在人生病的时候,很常见的一个动作就是捧着胸抱着肚子,哎呦哎呦地呻吟。在人咽气升天的时候,我们看电视剧里演员怎么演?都是往后一挺,一仰,就算交待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体本来是直立的,虽然脊柱有几个自然的生理弯曲,但总归来说是平衡的,阴阳平衡。当阴阳

  失衡了,人就生病了,体现在外表,就是弯着腰喊疼;当人生命到达尾声的时候,阴气归地,阳气归天,阴阳离绝了,表现在外就是往后一挺。

  所以说,“有其内必行之于外”,人体所有的外在表现都由内部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决定。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形”,而控制“形”的,是内部的“神”。人生活在尘世中,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免不了阴阳就不平衡了。好在大自然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赐给了人类自愈的本能,很多时候看似平常的一些动作,都是在自我治疗。比如,呕吐和腹泻等于排毒,哭泣等于减压,发烧等于杀菌,寒战等于取暖,打喷嚏等于排异物,放屁等于排浊气,咳嗽等于排痰,出汗等于降温……伸懒腰,等于沟通阴阳。

  伸懒腰最常出现的时间,我们回忆一下,十有*是在早晨刚刚睡醒的时候。人在睡眠中阳气在内,阴气在外;醒来之后阳气在外,阴气在内。睡醒后不自觉地伸伸懒腰,其实是人体的阴气和阳气交换位置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竟然和印度的瑜伽理论有着惊人的巧合。喜欢做瑜伽的朋友都知道,印度瑜伽中有一个动作,就是身体直立,手臂上举过头,上身稍向后仰,深吸气,复原的时候深呼气。这其实就是伸懒腰的动作。印度瑜伽理论认为这个动作有助于放松神经,提高免疫力。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做过这个瑜伽动作,只不过有人是有意识地做,有人是无意识地做。如果我们变被动的、无意识的活动为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就能更好地沟通阴阳,协调身体。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吃什么,决定你是什么

  伸懒腰这个动作,对糖尿病人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咨询了专家,我发现,伸懒腰并不能直接降血糖,要想依靠每天伸伸懒腰就能停掉降糖药或者胰岛素,那干脆就别想了。伸懒腰的真正意义在于调理身体,从而间接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就如同人不小心划破了手,要用创可贴,伸懒腰不是创可贴,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才是创可贴,而伸懒腰是什么呢?它是维生素C,有了它,伤口好得更快,不容易感染,身体免疫力会更好。

  有人会想,降血糖才是硬道理,调理身体有什么用?可别小看调理二字,“调理”调的是本,而所有的降糖药降的都是“标”。只有“本”好了,“标”才能好。有的糖友只关注血糖的数字,只依靠降糖药,不去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这就像家里养的橡皮树,你发现它叶子不怎么亮了,还有点发蔫,怎么办呢?只关注“标”的人可能只想到给它的叶片打打蜡,可是他们不知道,叶片打了蜡,表面上看又恢复了油亮,可是它的根本还是老样子,丝毫没有变。懂得治“本”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会给植物上些肥料,或者加些培养土,总之是从根本上想办法。

  打蜡的效果立竿见影,上肥料的效果慢得多。可是,从长久考虑,一个是害花,另一个才是爱花。

  我们的身体,不也正是如此吗?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伸懒腰呢?怎么证明伸懒腰起到了作用呢?

  伸懒腰对身体最有好处的时间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早晨醒来后:这时候伸伸懒腰,有助于阳气升发于外,阴气潜伏于内,对于保持白天的精力充沛、提高免疫力很有好处。

  晚上临睡前:这时候伸懒腰有助于阳气潜伏在内,阴气升发在外,帮助放松身心,安稳入睡。

  长时间一个姿势时:比如伏案工作、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长时间开车、坐长途公共汽车、乘火车或飞机、走路逛街等等。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而不改变,很容易伤身,所以适时变换一下姿势,伸伸懒腰,能起到推动气血、沟通阴阳的作用。

  任何想伸懒腰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有时候并不完全受意识的支配,它还受潜意识是支配,而潜意识往往是身体顺应自然召唤做出的反应。想伸懒腰,说明我们需要伸懒腰了。

  身体里不可思议的记忆

  我们都知道,关节炎患者遇到阴雨天都会隐隐作痛,这种比天气预报还准的提前感知能力在生物学家眼中不仅仅是一种病态,而是遗传带给人们身体的记忆。远古时代人们对恶劣天气的抵抗能力很差,他们没有衣服和房屋,只有树叶和岩洞。环境和进化使他们对恶劣天气具有了提前感知能力,因此能得到及时的防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进步,恶劣天气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绝大多数人已经失去了提前预知坏天气的能力。关节炎患者身上的炎症唤醒了深藏在基因中的、经过亿万年延续下来的预知能力,因此,他们总会比天气预报还准确。

  科学家发现,人类身上很多无意识的现象和感受,都与基因中经过亿万年来流传下来的自我保护措施有关。伸懒腰就是其中的一个自我保护措施。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休身息心,才能养好胰岛

  在俞老师家的阳台,我惊讶地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种植园:窗台上一个个盘子里白色的大蒜瓣吐出绿绿的嫩芽,地上的大花盆里鲜嫩嫩的萝卜缨子水灵灵地舒展着,还有大白菜、胡萝卜、葱头,角落里一盆不起眼的植物竟然挂满了红灯笼似的小辣椒。呵,简直就是一个私家农场!难道这里也藏着俞老师健康“年轻”的秘密?

  我猜对了。

  俞老师说,他不光在自家阳台上种菜,还经常到郊区买农民自己种自己吃的蔬菜,这两年干脆去农村的菜园里租了几平米的土地,交上不多的“银子”,就能吃上一年四季不加农药化肥的绿色蔬菜。

  他说,吃不加农药、化肥的绿色蔬菜好几年了,渐渐感觉身体真的好起来了,精神也更好了,血糖没有超过标,并发症也没再出现,而且不怎么生病,有点越活越年轻的感觉了。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采访。那时我因为工作原因到燕山脚下一个很淳朴很原生态的村子里采访,采访之余,朴实憨厚的老大爷留下我吃午饭。席间,他特地指着盘子里的菜说,丫头,多吃点,这菜可是咱自家种的,啥药都没上!言外之意,他拿出给家里人吃的蔬菜给我吃,在别的地方我还真不一定能吃得到完全没有污染的菜呢。饭后,他问我说,你们城里人咋身体那么好,我们往菜叶上打药,虫子哗哗地死在地上,你们咋就没事呢?

  我一时无语。

  回来的路上,我想,是因为城里人“身体那么好”,农民才敢于打药呢,还是农民打了药,城里人身体才“好”起来了呢?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现在也包括农村人)得上糖尿病、高血脂、癌症,是不是也是“打药”给“打”出来的呢?

  后来,经专家肯定,我才知道,长期的、过量的农药,其实就是毒药。这就如同我们用喷雾剂灭蚊子,喷一下两下,没事,喷个没完,蚊子倒是死了,可是留下一屋子弥漫着化学杀虫剂的空气,人长期居住生活在里面,要么会病倒,要么会产生抗药性,仿佛身体挺好、不怕药,但是早晚也会和蚊子一个命运。

  如今,药理学家已经明确肯定,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干扰哺乳动物糖代谢,进而诱发高血糖症;同时,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健康人群摄入或接触有机磷农药与患糖尿病存在密切关系。

  西方有一句经典的名言:“You????are????what????you????eat.”意思是说,你吃什么,决定你是什么。它不是说我吃黄瓜变成黄瓜,吃带鱼变成带鱼,而是说,吃的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状况如何。

  想想其实很有道理,我们吃进肚子的东西,并不会原封不动地排出去,它在我们体内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一部分有用的东西合成了我们的身体,另一部分没有用的糟粕才会被排出体外。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我们吃进肚子里的早饭午饭晚饭,由馒头米饭白菜西红柿黄瓜鸡鸭鱼肉牛奶鸡蛋等等组成的,只是它们的形态变了而已。

  如果我们天天吃有机磷泡大的蔬菜,吃尿素发起来的豆芽,吃生长剂催大的西瓜,吃增白粉掺和成的白面,吃地沟油炸出来的油条,吃抗生素养大的鱼,吃重金属泡出来的海带,吃色素染出来的罐头,吃防腐剂腌出来的加工食品……我们可能节约了时间,省下了“银子”,满足了味蕾和胃,但是,谁能说,我们的身体一定能招架得住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人工合成物质?谁能保证,若干年后身体不会因为这些有害成分的长期摄入而终致病变?

  中国是美食的国度,中国人历来视吃为头等大事,见面第一句往往是“吃了吗?”可是,吃,并不是张开嘴嚼一嚼再咽下去那么简单,不但要知道吃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吃。

  中医认为人应该在相应的季节吃相应的东西,提倡吃应季的东西,对什么时间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很有讲究。比如说,多数的海鲜都是寒凉性的,冬天大量吃海鲜就不太适宜,曾经有过一个男子在冬天大量吃海鲜最终阳痿了的例子,这就是海鲜太寒,可能他又不太会吃(用辣椒、白酒、肉桂、茴香等温热性的作料中和一下寒气就能缓解海鲜的寒性),最终阳气被海鲜压下去了,人就阳痿了。还有人夏天喜欢上大排档吃麻辣烫,这也不太合适。麻辣烫热性太大,夏天吃很容易把阳气煽动起来,所以喝酒闹事往往发生在大排档。夏天吃麻辣烫吃成胃溃疡的也比比皆是。

  很多民间的传统做法都非常符合中医养生的道理。比如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是一年中寒之极,夏至是一年中热之极。冬至吃饺子,饺子皮是圆的,馅在里面含着,还是趁热吃。圆本来就有收敛、包融的意思,馅在内,更有裨益内部的意思,趁热一吃,阳气在里面存着,以饺子之阳补益人体之阳,正好。夏至吃的面条正相反,面条是长的,面条的卤(可以理解为馅)在外面,还要过水吃。长长的面条形状有发散的意思,卤在外面,晾凉了吃,能发散暑气。我们看中国的老百姓多聪明啊,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饮食习俗中蕴含着无尽的中医哲理。

  怎样洗掉蔬果上的农药

  目前广泛应用的农药绝大多数是有机磷类的农药,这类农药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不怕水,它是脂溶性的,在油脂中能溶解,在水中未必能泡掉;二是它怕碱不怕酸,在碱性洗涤剂中能溶解。

  要想洗掉蔬果上的农药,可以使用小苏打或者苏打。洗菜盆中倒入清水,加入3克小苏打或苏打,搅拌溶解后,加入蔬果,浸泡10分钟,再用清水多次冲洗。

  小苏打(碳酸氢钠)、苏打(碳酸钠)无毒无害,用它清洗蔬果安全可靠。

  像接待朋友一样接待糖尿病 第三部分 糖尿病患者+药物+饮食+运动+好心态=健康人

  在俞幼章老师家的书房,墙上一幅装裱精致的书法作品吸引了我——“休身息心”,瘦宋体,生新劲硬,有启功先生的神韵。俞老师主动向我介绍,这是他自己的书法习作,写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四字箴言”。

  “休身息心”,休,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是歇息的意思;息,与心有关,大概是休息心、休息大脑的意思。那么,休身息心,是不是说,糖尿病患者既要懂得休息身体,又要懂得休息心智呢?

  俞老师给我讲了个故事:

  有个刻苦训练的篮球运动员,他每天除了按照队里的要求进行集训以外,还利用别人休息、吃饭、调整的时间训练,每天只睡很少的几个小时,绝大多数时间都奉献在训练场上。按理说,这样的队员应该突飞猛进、技术超群吧?但事实上,他这样拼命训练,换来的只是越来越差劲的技术和越来越疲惫的身体。

  巧合的是,篮球队的隔壁是围棋队,队里同样有一位拼命三郎式的选手,他连吃饭、睡觉都在想着下棋的事,就连上厕所都在琢磨棋谱。他赢得冠军了吗?没有,初赛就被淘汰掉了,棋艺不佳不说,健康还出现了问题。

  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看到这个情况,灵机一动,出了一个妙策:让篮球队员和围棋选手每天交换3个小时,打篮球的去下下棋,下棋的去打打篮球。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篮球队员恢复了生龙活虎,围棋选手变得才思敏捷,两个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俞老师问我。

  “嗯……说明了身与心要交替休息,不能只让身体劳累,也不能只让心劳累。对吗?”他的笑容告诉我:答案并不如我所想的那么简单。俞老师给我讲了他年轻时候的故事:

  在得病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失衡的状态之中,心太过劳累,身体又太过安逸。吃、住、工作全都在学校里,每天走不了

  200米的路。有一次收拾东西我惊讶地发现,10年前买的鞋,到现在还崭新崭新的,鞋底的纹路几乎都没有磨变样。不是我爱惜东西,而是我走路实在太少,想穿坏一双鞋都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心累。教全年级6个班200多个孩子,同时又是班主任,谁谁成绩下滑了,谁谁早恋了,谁谁家长闹离婚影响孩子了,谁谁和同桌闹了矛盾……大到升学,小到上课走神,全都得管。我这个人又偏偏爱多事,该管不该管的全都想管。备课和批改作业只好占用晚上的时间,经常会忙到深夜。

  那时候我也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我认为这是脑力运动,运动量很大,足够了。现在想想,真是陷入误区了。那种生活方式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我的糖尿病体质,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俞老师告诉我,“休身息心”中的“休息”二字。并不如我所想,是不动身体、不懂脑子的那种休息,更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睡大觉”的意思,而是休生养息之意。比如他患上糖尿病之前,身体活动几乎没有,心力耗费太大,这个时候就要增加身体活动,减少心力的耗费,这是休息的真意。并不是说休息等于完全停下来不动。对于一个体力活动极少的人来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休息。

  原来,休息二字很有学问啊!

  我采访专家的时候,专家也很认同这个观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其中绝大多数人平常缺乏运动,很大一部分人是脑力劳动者,这就是典型的身心不平衡。身心不平衡了,健康就会出问题,表现在身体上,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等;表现在心理上,是抑郁症、焦虑症、妄想症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近年来学者提出来的观点,现在很多医院也开设了心身医学科。心身医学说的是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很多种疾病,究其原因,是生理的不平衡和心理的不平衡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治病既要治身,也要治心。由此我们可以说,养病(特别是糖尿病)既要养身,又要养心。《黄帝内经》有“不妄作劳”的观点,这里面的“劳”,既包括形劳(体力活动),也包括心劳(脑力活动)。做到不妄作劳,才能精神饱满,身体强壮,健康长寿。“不妄作劳”的度是什么呢?《黄帝内经》的回答是“劳而不倦”,劳累了而不感到疲倦,这是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的最佳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