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治痔疮牛敬仁骗局:人心不古与人心思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53:08
民间支持文革、“理解”文革的越来越多了,于我是浓黑的悲凉。文革是一个失去人类控制的社会工程灾难,把人性中丑恶的方面,诸如残忍、背叛、恐惧、谄媚、自私等等暴露无遗,几乎没有给真善美留下多少表现余地。泽东同志崩殂之时,愚童蒙稍能记忆,但文革种种,得自父老耳食,当不余欺。

  文革时尽管“人整人”,但似乎人心没有今天这样坏。“五十年代人帮人”,直到新世纪“人毒人”“人坑人”“各人顾各人”,让人感喟“人心不古”。这个问题唐太宗与魏徵他们讨论过,已经解决,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儿:
  魏征认为,如果人心真的随时间逐渐陵夷,现在的人早都坏得像鬼了。(原句“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魏征的反证法是很有说服力的,尽管他没有考虑到外来文明输血因素。一个社会经历过漫长的战乱,人心思治,渴望和平与温情,所以大乱之後,人们表现都不错。(详见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但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人们觉得受到不公不义的对待,如果法律没有起到维持公义的作用,大家就都学坏。加上先富者令人眼红,又霸占了财富、权力等社会资源,让後醒悟者失去追赶机会,人们当然就会怨愤。而且长久的治安富庶也令人厌倦,反而不拿生命当回事儿,渴望寻找一点刺激。所以,人们就开始免费为文革正名,念着文革的“好”,而忽略了它的恶。

  显然,追念文革体现了“人心思变”,这种情绪正是屠童等事件发生及受到某些人喝采的原因之一。这种情绪非常危险:漠视不管,社会就日益溃败;严防死守,又无从下手,只能发生高压僵化;更可能被富贵人物利用,加速社会动荡。

  要解决这种追念文革的情绪,继续片面解密文革案卷,只能起到反作用,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处置这个情绪,最关键是要做到一个“公”字。有了“公正”,甚至不平者也不会委屈而“鸣”。有了“公正”,创业者会乐于建树,最终化解就业不足现象,让人们都有点正经事儿干,就不会怨天尤人惟恐天下不乱了——这里强调是正经事儿,而现在很多就业者干的,都是自己也觉得不对但还得硬着头皮干下去的不公不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