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达科塔电影:文革中江青:白天推样板戏 晚上欣赏香港电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09:39
文革中江青:白天推样板戏 晚上欣赏香港电影
http://www.dayoo.com http://www.dayoo.com 2009-11-18 12:35 来源: 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0)

凤凰卫视11月4日《腾飞中国》节目:

    何亮亮: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汇,是江青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

“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就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是“样板作品”。

    样板戏的酝酿,创作成型较早,最终修改定型并被奉为至尊,则是在江青发表《谈京剧革命》后的1964年至1966年间。在此期间江青组织、参与、经手过这些作品的改编、排练等后期加工的部分工作,1967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那天,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毛泽东先后多次率政治局成员出席观看,给予政治支持,江青进入中央文革小组并活跃于中央政治舞台的核心均与此有关。

    这些作品,描写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作为与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相对立的革命文艺路线,被当作批判刘少奇、周扬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论据和武器,被奉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文化革命的典范。样板戏将“三个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在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文革”期间中国的文艺舞台和影院只有样板戏,书籍出版几乎停顿,电视也还不普及,广播节目几乎是全部有关文革的宣传与样板戏,其他所有的文艺作品与书籍一概被当作“封资修”而遭到了禁止。有“8亿人民8出戏”的说法,全中国的文化领域是一片凋零,时间长达10年。在这10年里,全国民众除了样板戏和样板作品以及少数外国电影像朝鲜电影之外,没有其他选择,人民的精神生活是极度贫乏,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遭到的前所未有的摧毁。不过当时江青等领导人白天领导文化大革命,晚上却在欣赏只有他们才能看的参考片,主要是美国、日本和香港的电影。样板戏并非一无是处,但是全国人民只能看样板戏却是非常荒诞的“文革”时期特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