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环境工资怎么样:从信件——看工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10:02

                                                                    从信件——看工厂

                                                             (注:信中人物均以QQ昵称代替。)

“海阔天空”的信:

“若水”:您好!国庆节你们全家过得愉快吧。

  我现在负责企业文化工作,想对红旗化工厂的历史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您能否把企业从建厂到现在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吗?每个阶段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另外,咱厂的军品是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的?品种有哪些?从开始到结束生产军品多少年,生产炮弹多少万发?还有,从红旗发展历程中最值得提及的事件、最值得总结、最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是什么?您是企业的活历史,既善于学习,又善于思考,还有丰富的实践阅历,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回顾一下历史,总结概括一下,我认为这是红旗宝贵的无形财富,对红旗的下一代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期待着你的回音。

                                       海阔天空

                                      2008年10月8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水回信:

 

“海阔天空”你好!

按照你要求的内容,现将我知道的情况,包括我的看法,柔和在一起作如下介绍:

一、关于工厂历史阶段的划分:

1965年-1968年,为“创业期”(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192位职工,听从党和国家召唤,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先后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山沟,“久居山沟建红化,洒尽热血也心甘!”他们“爱厂如家”,为企业,为国防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工厂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当时主要是工厂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生产,相当于“三线建设”的状况。);

1968年-1975年,为“成长期”(民品生产逐步正常,开始制度建设,机构、管理不断完善,步入企业正常运作。);

1975年-1989年,为“辉煌期”(军品生产,管理进步,资本雄厚,基础设施扩建,规模加速扩张。);

1990年-1995年,为“困难期”(面临军品骤然没有订单,“军转民”滞后,新开发民品不成功,1600余职工与军品生产的庞大的框架负担,加之军品贷款的待摊费用的压力,生产由于受资金、材料、销售影响,而“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职工工资拖欠达三个月之久,企业负债累累,不得不“节衣缩食”,欲寻求破产、被兼并而不得。);

1996年-2000年,为“回复期”或者“脱困期”,(1996年10月8日工厂领导班子调整后,带领全厂职工上下一心,背水一战;对外,寻求政策扶持;对内,苦练内功,扎扎实实抓管理、促效益;倡导“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持“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理念,硬是从“欲寻求破产、被兼并而不得”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实现了扭亏为赢。);

2000年-现在,为“发展期”。(工厂改制,母体破产,剥离了富余人员,剥离了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公司、集团相继创建,分、子公司不断扩张,生产线改扩建,产品更新换代,企业进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期……。)

二、关于军品生产的情况:(……略)

三、关于值得总结、继承、发扬的:

这个题目太大,不好回答。我只能谈谈我的体会。

(一)、有关值得“总结”的方面:

首先,也是最最重要的,在当前人治的语境下“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是有道理的。 企业44年来,历经兴衰,历历在目。作为过来人,我认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镇、一县、一省、一个国家莫不如此,从古到今莫不如此。企业的兴衰在于班子,更在于一把手!高存德书记来厂时曾经讲过:“管理者的素质(胸襟、抱负、视野和理念),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和未来的发展)。”我早就在咱们学习海尔经验时说过“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同样,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道理是相同的。

其次,企业兴衰,也与企业能否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有关。比如,国家早就提出军转民的方略,而我们当时(1989年)却在大力上军品30万大弹生产线(后来,造成巨资变为一堆废铁),不但没有转民,反而欲丢弃民爆产品。如果当时真的丢弃了,可以想象现在是什么局面……。

又比如,企业管理,谁都不否认管理的重要,但是实践中恰恰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靠制度管人”、“细节决定成败”、“赢在执行力”,早已是人人皆知的口头禅。然而,人治的现实却让你很无奈……。管理的细枝末节,领导不太光顾的部位,常常出现工作不到位。这些“小”毛病,恰恰是一个企业管理的镜子。抓落实是关键(然而纵观社会,落实恰恰是最难抓的……)。过去、现在、将来,抓落实都会是管理的关键,不可不察。任正非年年讲“华为的冬天”,才促成了华为的兴盛和强大,就是有力的榜样!

再次,是风气。企业要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风气。也就是现在讲的“企业文化”。这些都应该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形成的。而不是刻意强制建立得了的,即就是建立了,也必然是“两张皮”于事无补。因为人心是强制不了的。有学者讲“企业文化实质是一把手文化”不无道理。也就是说,通过一把手的言传身教,他的价值取向、世界观、人品、……等,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自然的转化为企业的共同认识,而且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着外在和潜在的(正面或反面的)作用。恰恰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最管用的、最对企业兴衰有影响的。如果“下级总是看着上级的脸色”做事、做人,“下级总是揣摩上级的心思”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企业是不会长久的。美国营销专家乔比·约翰说:“员工的抱怨比顾客的抱怨更可怕,顾客的抱怨只会损失一块市场,而员工的抱怨则可能弄跨整个企业”。因此,企业要“做强、做大、做久”绝不可忽视这一点。

还有,是安全问题。基于我们是火化工行业,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这是我们企业的特点。我们坚持“安全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理念,为企业生存、发展,为职工生命、健康、家庭幸福,实实在在地抓安全,抓现场管理,抓“安康杯”竞赛,实现了多年事故率为零。真正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这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的一个方面。1968年的“8.24”火灾导致工厂试、投产推迟的教训当牢牢记取。1972年“9.2”事故的沉痛教训安敢忘记!火化工企业“做强、做大、做久”没有安全的保驾护航是不可想象的。

(二)、有关应该继承、发扬的方面:

需要继承、发扬的东西很多,包括过去不错的老领导,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东西。比如,郭洛美书记能给一个普通工人补衣服……;姚荣孝厂长在病的眼睛都睁不开的情况下,仍然不下火线,和职工艰苦战斗在一起……;姜兆凤书记年事已迈,仍然和年轻人一起,践行“久居山沟建红化,洒尽热血也心甘”的誓言……;张书良厂长用人不拘一格、工作严谨,管理有方……;周辉书记对年轻人循循善诱的教诲、关爱,丰富的理论知识,老到的政策水平……;陈满成厂长厚道待人的品格,吃苦奉献的精神……;阎录芳厂长既能严格要求,大胆管理,又能人性化管理。以及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等等,各有特色。

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同志,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有的已经离我们而去,然而,我们不会、也不应该忘记他们。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为企业所做的一切,永远学习他们可贵的精神,永远缅怀他们。用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说,就是“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

应该继承、发扬的东西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去私”与奉献,“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唯有“去私”,(最起码“少私”,)才会有“认真、大胆、敢于真抓、勇于担当、求真务实,不搞‘政绩’,不经营‘小圈子’,一门心思为企业、为职工……”。学习、继承与发扬老红旗人的优良传统,欲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就在无私奉献!唯此而已,别无它途。

(三)、值得提及的:

44年来,值得一提的事太多太多。相比之下,唯独建厂初期的那段场景让人难以忘怀,老同志每每提及,总是感慨万分,怀念不已……。那时,年轻人风华正茂,好学上进,思想单纯。在当时的政治氛围熏陶下,人人学雷锋,争先恐后,争着抢活干,争着到艰苦岗位去,争着当无名英雄,做了好事生怕别人知道。人与人是人爱人,互相帮助、关心、爱护。多数男同志都有过“枕头下面的粮票、饭票会莫名其妙的多起来”的经历,而且一直不知道是谁放的。当时待遇很低、条件很差、工作很苦、很累,但是却没有人抱怨,只是一个心思干工作。领导关心群众,职工爱护领导,官兵平等……。遗憾的是过去的已经过去,只能留在美好的记忆里,不能复制。尽管如此,这美好的记忆将永远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终生不忘!

 

以上是我的“答卷”,难免有谬误之处,或者有个人的偏颇看法。也可能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仅供参考而已。你选择性的参考就是了。

本应该早早回复,由于一些琐事耽误,现在才完稿,致谦!顺问你们安好!有机会回来看看啊!

                     若  水    2008.10.09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阔天空回信:

 

若水:您好!

刚打开您的回信,拜读一遍,我很激动、很有感慨和感悟,您谈得很深刻,我应好好的思考。这些观点、认识,对企业今后发展太重要了!谢谢您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回复我的请求。                 

海阔天空   2008.10.11  22: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