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考雅思:教师职业道德(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31:41

  

第二章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的转变

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不同寻常的内涵。在新的时期,广大教师要增强自己作为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意识,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特别是改变传统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加以尊重、理解,真正地尊重学生;在强化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社会公德的教育和修养,用自身的公德修养来影响、培养未来的社会公民。以上就是当前我们的教师最需要树立的道德观念,也是本章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是实施 “ 科教兴国 ”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建设是教师教育的重中之重,爱与责任的教育则是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师德之魂,是师德的核心。

提高质量从我做起

记得刚毕业的那一年,我接手了这一年段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的孩子,异常调皮,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们班时,我想:不就一个孩子吗,不信凭我的热情转化不了他。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这小家伙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心、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让他的父母亲好好教训他一顿。到他家时,意外地发现他在屋外打扫庭院。见到我,他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后跑回屋里。在同他母亲交谈时,我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亲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于是,我把本来要告状的话收了回来。

回到班级后,我告诉学生们:“昨天老师到了小佳家里。今天,要表扬小佳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能向小佳同学学习,也希望小佳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让他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予以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居然拿了一道题来请教。一学年后,他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也升到了中等。

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魔法,可以点石成金。

责任和幸福

我的无奈

“王华飞,你昨天的作业完成了吗 ?”数学老师问了两遍后,只见一位低着头的男生慢慢地抬起头。苍白的脸上,两只胆怯的眼睛望了一下,头一摇,马上又低下去了。数学作业都没做,还谈什么我布置的英语作业呢 ?我忍耐着。怎么办 ?只能先去找其他没交作业的学生了。待我把作业本都收齐后再找王华飞,他还在语文老师那儿。像这种情况,在这个班里有五六个,他们都是经常不交作业的“钉子户”,而且也是各科老师“争抢”的对象。那天,等补完英语作业。已是傍晚 6点半了。我在他小本子上写上:“请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回家作业。谢谢 !”哪知,第二天家长的回条竟是:“是由于其他作业已做到 12点钟,因此英语作业来不及做了。”——哎呀,我特地询问了同学们,可昨天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就完成了作业,极少数在晚饭前,连那几个“钉子户”最晚也在 8点前做完了。他做到 12点。英语作业还没做 ?我思索着,先与孩子沟通吧。我耐心地询问,并与他一起探讨时间的分配问题。但对我的苦口婆心,他只看了我一眼。就低下头不再抬起,也不说话。学生不交作业,家长又不配合,我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

家长也无奈

记得那天,已经很晚了,他照例在补作业。他爸爸来接他时,我与他爸爸谈了有关帮助孩子改进学习习惯的问题。哪料到他爸爸开口就说:“孩子那么大了,应该自觉。我们家长工作都挺忙的,没时间管他。他爱怎样就怎样,随他去。”我据理力争:“正因为孩子不自觉,因此,我们大家都有责任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而他爸爸则说:“我们从他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为他的学习和做作业问题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想了多少办法,打也不知打了多少次了,都没有用,管不好了!”我碰了一鼻子灰,心想:孩子是你的,你都没有信心,我瞎起劲干吗 ?何况还有那么多学生要我帮助。

老师的责任

谁知没多久,这孩子的成绩一下子从四十几分下降到二三十分。啊 !我怎能意气用事呢 ?这是我的责任啊 !我怎能随便放弃我的学生呢 ?我暗暗责备自己。一定要帮助他赶上队伍 !以后只要有时间,我就陪他做作业、订正测验卷,一对一地帮助他补语法。由于在语、数、英老师眼中他都是“抢手货”,因此英语总是留到最晚。期中考试前的那次,当语文老师把他“移交”到我手上时都快 7点了。我给他准备了晚饭,那天晚上我们补得比较晚,我又把他送回了家。通过努力,期中考试他考了 80分。全班同学都为他鼓起了掌,这一次,他又低下了头,可是这次他的脸上分明写着喜悦。

我觉得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孩子的转变是给我最大的回报。但我又隐约觉得有点不踏实,因为这样的成绩毕竟是“恶补”的结果。他整个人还是松松垮垮、懒洋洋的,对学习总提不起兴趣。我决定用我的真心去征服这个孩子的心。改变这个孩子的学习习惯。让他真正地脱胎换骨,化蛹为蝶。

脱胎换骨

果然,他下半学期又松垮下来, 30几分的成绩又出现了。我抽时间找他谈心,告诉他学习一定要有恒心,要坚持到底,不怕困难,鼓励他要一点一点进步。晚上经常帮他补课很晚才回家,还细心地帮他准备晚饭。他渐渐愿意和我交谈了,从交流中我才知道,他父母都远在郊县的医院工作,每天都 7点半以后才能回到家。然后还要做晚饭,确实挺忙的。从此我更关心他了。同时也体谅了他父母的心情。我还把自己的电话给了孩子,便于家长与我联系。家长也很感动。由于家长与老师互相沟通与了解,我们之间的配合也默契了。他妈妈双休日在家也经常督促孩子默单词、听录音、背英语了。有天晚上,她打电话问我英语课文磁带哪里有卖,家里一盘也找不到。第二天我立即送给王华飞一盘。我想,孩子能踏上正规的学习轨道,这比什么都好。学期结束时,家长再三请我们几位老师吃饭,我们都推托了;家长感激地把钱塞在我手里,我也拒绝了。我告诉他们:我期待着孩子的进步。这将是我最大的快乐与安慰 !

再接再厉

寒假里,我不仅在电话里与孩子交流,还去他家进行了家访,看见他正在听英语录音,我心里好高兴。使劲地表扬他一番后,我马上教他如何跟读与背诵的方法,并检查了他的作业。鼓励他继续加油。他告诉我假期的生活安排和新学期的计划。我嘱咐他抓紧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他响亮、干脆地回答着:“好 !”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家长也十分感动,不迭地谢我。我发自内心地说:“王华飞是你们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我是有责任的,我期待着他的改变,我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而不仅仅是赶上集体的队伍。”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问他:“寒假作业完成了吗 ?”他笑了,响亮地回答:“完成了 !”第二天默写测验,他及格了, 65分。当我说不及格可重默写时,他坚决要求再默写一次,结果得了 95分。王华飞真是脱胎换骨了,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过最高兴的却是我。人心都是肉长的——关爱,慈母般的关爱,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作为教师,我们所做的就好像投入时间池塘的石头,尽管它们本身会消失,但它们激起的波纹会伸向无尽。的确,我们投下去的精力、时间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我相信它会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得到回报,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用一句哈丽雅特·马蒂诺的名言与大家共勉:有什么工作比教书要负更多的责任,要具备更多的条件,由此也更加荣耀呢 ?是的,这份责任让我幸福,让我荣耀。

(黄而兰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 2005 4)

正如上述第一个案例中所讲,爱能转变一个人。转变人的方式有很多,仇恨、妒忌、虚荣、冷漠等等也可以,但他们带给人的是痛苦,是一种发泄。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是让人追求知识、真理、幸福,只有用爱才能春风化雨般地进入孩子的内心,带给他们知识和快乐。因此我们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职业。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 鲁迅说: “ 教育植根于爱。 ” 这一切说明古往今来,有识之士都深切地认识到爱对教育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说: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教师之所以是 “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才智的发展,教育是真正触摸到学生心灵的活动。教师只有用 “ 爱心 ” 去呵护学生的成长,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聪明的才智。因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学生如果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产生积极向上、奋发学习的动机,学习动力才会持久,兴趣才会强烈,学生才能 “ 亲其师,信其道 ” ,进而 “ 乐其道 ” 。

人们普遍认为,爱是人类最崇高、最强烈、最美丽、最妙不可言和最富意义的一种体验。我们因爱而得以出生在这个世界,我们通过爱而使生命得以延续,我们为了爱而乐于牺牲生命本身。爱围绕着孩子,使他们无忧无虑,爱给年轻人带来快乐,爱给老年人送来安逸。爱能疗疾治病,爱能使跌倒的人重新站起,爱能给被折磨的人带来安慰,爱能激发音乐家、画家和诗人的灵感。爱是 “ 大自然的第二个太阳 ” ,爱 “ 使人们的心中永远是春天 ” ,爱 “ 能使行星和太阳移动 ” 。

2. 爱是教师 “ 诲人不倦 ” 的动力

只有有了爱,才会有工作的热情;只有有了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才能真正去教书育人。每一个时代进步的背后,都有一大群默默奉献的教师做支撑,正是他们培育出了大批的人才。绝大多数的人才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培育,人们常说 “ 教师是最无私的职业 ” ,就是因为教师有着对知识的爱、对真理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师职业的爱。因为爱,教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使人类的文化不断绵延、发展、进步。有了哥白尼,产生了布鲁诺;有了福楼拜,出现了莫泊桑;因为华罗庚,发现培养了陈景润 …… 可以说,正是对职业和学生深深的爱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所以才有了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的教师精神。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正是在热爱工作、热爱的孩子的情感中,辛勤地工作着,最终想到多种办法帮助小佳提高了学习成绩。

3. 爱使教师获得幸福

教师工作的辛苦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我们的基层教师,做过教师的深有体会,没做过教师的也会真切地感受到。虽说有八小时工作制,但教师工作之余还要时刻考虑学生的成长、作业的批改等,整个把自己和学生捆在了一起。总的来说,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学生在一起的,都是在学校这种较为单纯的教育环境中度过的。如果教师对学生、工作缺乏爱的意识或能力,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焦虑、压抑、对抗状态中,自身的健康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上海市 1999 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障碍问题(特别是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社交苦恼和回避感情)多于其他职业的人。对待这种情况,只有用爱这副良药,也就是教师要去真正地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学生。现代研究表明,过多长期的不良情绪,最终都会摧毁一个人的身体。有了爱,会使人格更加完整,精神更加饱满。如上面的案例,如果教师没有怀着爱去帮助小佳,他会继续做出许多让教师生气的事情来。在教师的努力下,小佳得到了转变,并且能替教师分忧解难了,教师也获得了教育的快乐。因此,教育部部长周济说: “ 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不仅有付出,也有回报。当老师们看到桃李满天下,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时,他们付出的爱就得到回报,他们就会欣慰地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就是爱的教育的真谛。 ”

(二)没有责任办不好教育

教师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必须牢固地树立起责任意识。任何社会角色、行为主体都有客观规定的 “ 责任 ”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 责任是由契约的责任和道德的责任构成的。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签订聘书而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一纸聘书便是一种契约,就是教师在新时期下必须要履行的一种责任;同时教师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业,还有其道德责任,这个道德责任更多面向的是学生、社会、国家的未来。周济部长认为人民教师所肩负的有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三项主要责任,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从上面的第二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责任心是多么重要。

1. 履行岗位责任,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新时期人们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都明白只有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整体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合力来。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好自己的学科,所以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完成本岗位的职责。如果书都教不好,育人就更难了,更别说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了。上面的案例中,该英语教师发现王华飞学习困难后,没有听之任之,而是主动地帮助王华飞。虽然没有获得家长的支持,使他感到有点无奈,但可贵的是,她并没有放弃这个让人 “ 无奈 ” 的孩子,因为教师的责任心告诉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任何孩子,这也是教师岗位职责的要求。如果开始她放弃了,就不会有王华飞以后的进步。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却有许多相反的、令人惋惜的事件,这也是造成青少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强化责任意识,有利于发挥教育作用,构建和谐社会

教育是教人向善的活动,而这种向善、求真、求知的活动,只有作为施教者的教师担负起了、意识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前面说了,教育是爱的事业,既然是爱的事业就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来,不负责任就是缺乏爱的表现。作为教师,时刻强化责任意识,才能真正为家庭、社会、国家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下一代,为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案例中,英语教师虽然屡遭失败,但心中的责任明确,一心一意要将王华飞的教育做好。最终,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王华飞产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种改善使其父母重新对他们的孩子产生了希望,愿意主动配合教师了。经过这样的努力,教师今后要轻松些了,王华飞的家庭又幸福和谐了许多。

3. 内化责任意识,是为国家培养大量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教师工作的责任是重大的,又是极为平凡的,重大的教育责任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的事情来完成的,是责任,促使他们完成每一天、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只有将责任意识深深扎根在教师内心,才能促使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件工作。培养人的工作容不得半点偷工减料,若是不负责任的教师,其言行将会给学生带来终生的不良影响,最终将严重影响祖国人才的质量。

(三)爱与责任的教育是师德建设的首位

周济部长在一次讲话中强调: “ 教师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 ” 因为在教师的素质中,责任素质起到核心和统领作用,爱则是教育成功的天然原动力,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天职。国外研究报告指出,教师必须具备十种能力,爱的能力居首位。在国际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要使国家、民族屹立不倒,必须加强爱与责任的教育,并且把它放到师德建设的首要位置。进行爱与责任的教育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热爱教育事业

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事业。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无不重视教育事业。我国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和 “ 教育战略地位 ” 的确立更说明了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教育事业的发达与兴旺又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全心奉献。因而,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任何一个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工作,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无愧于学生,无愧于 “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的美誉,无愧于人民的期待。

2. 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要关心和了解学生,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 “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 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常言说: “ 严师出高徒。 ” 古人又云: “ 教不严,师之惰。 ” 要在学生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严格要求学生。

3. 提高责任意识,认识教师责任

马克思指出: “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 作为教师,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有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三种主要责任。同时教师还要树立不仅要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还要做一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的现代责任意识来。

4. 培养责任意识和信念,坚定地履行责任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情况下,不管有没有困难和险阻,都一心扑在工作上,想方设法地把分内的事做好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逃避责任。养成责任习惯,主动尽职尽责。

第二节 尊重学生是师德的重点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 · 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 “ 在学习开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课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决定,讲座质量的高低和参考书的多少,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之中的态度。 ”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培养,对提高其全面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实践也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及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的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自己的德和才来影响教育学生,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启迪、陶冶情操、心灵塑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这才是师德的重点。

《幼犊》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 指一名学生读 )

师:同学们对于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呢 ?

生 1:我不知道胜利了的比尔为什么哭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会解答呢 ?

生 2:因为比尔终于战胜了父亲,实现了心中愿望,所以他哭了。

师:对吗 ?再想想。

生 3:比尔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和父亲摔跤了,所以哭了。

师:哦,是这样吗 ?

生 4:比尔长大了,他将告别自己的童年,所以他激动地哭了。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怎么都找偏了呢,读读书再想想 !

生 5:我认为比尔是看到了父亲正渐渐衰老,所以他痛心地哭了。

师:对了,你说得真好 !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 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

(片段二)

师: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 指一名学生读 )

师:同学们对于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呢 ?

生:我不知道胜利了的比尔为什么哭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会解答呢 ?

生 1:因为比尔终于战胜了父亲,实现了心中愿望,所以他哭了。

师:比尔终于赢了,按常理说他应该感到激动和喜悦,为什么反而哭了呢 ?

生 2:第 18自然段中写比尔看父亲是“挑战的目光”,我想挑战成功的那一刻,比尔突然感到自己长大了,所以他激动地哭了。

师:是啊,比尔是多么渴望长大,而此时成长的里程碑就树立在眼前,他能不激动吗 ?

生 3:我想补充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我觉得比尔在这次胜利中不仅感到自己长大了,还发现最亲爱的父亲正渐渐衰老,从爸爸的“筋疲力尽”、“眼里闪着狼狈的光”、“绝望地挣扎”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所以比尔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师:你不仅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还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这一点值得咱们学习。还有谁想说 ?

生 4:我想比尔可能还觉得美好的童年时光一去不复返,他再也不会骑在爸爸肩头乐得合不拢嘴了;再也不会躲在门背后和亲爱的父亲抓狗熊了,所以此时的泪水还包含了比尔对童年的无限留恋。

师:的确如此,快乐无比的童年,谁又舍得与它道别呢 ?

生 5:我从 31~33自然段中还体会到另一个原因,爸爸、妈妈、比尔都知道“不会再有下一次了”,比尔觉得以后再也不能和父亲这样较量了,心里感到非常失落,所以哭了。

师:同学们,在读书感悟中你们已经走进了比尔的心灵 !这时候,外面黑黑的,比尔站在台阶上,仰头望着夜空,他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泪水夺眶而出 !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 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

(何柳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湖北教育, 2005 5)

从上述案例中的两个教学片段,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对学生的影响及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在第一个片段中,面对比尔的哭,学生们产生了四种情感体验:胜利之情,遗憾之情,留恋之情,伤感之情,这些解读都是孩子们动脑思考的结果,更是他们阅读文章后的独特感受。遗憾的是,教师并没有关注前三个孩子的多元体验,而一心盼望听到心目中的唯一答案(比尔看到父亲渐渐衰老的伤感之情)。当第四个学生说到她的心坎上时,与她的答案不差毫厘时,她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片段二中该教师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语言,一步步深入比尔的内心,体会比尔复杂的成长心路, “ 胜利的哭 ” 、 “ 伤感的哭 ” 、 “ 留恋童年的哭 ” 、 “ 失落的哭 ” ,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真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父子间浓浓的血脉亲情。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和谐的对话,展现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不失为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由此我们想到下面几点。

(一)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其教育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新的人本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着,课堂话语权与学生共享的教师观)将取代千百年来我国奉行的传统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化身,话语权独霸者、 “ 师道尊严 ” 的传统教师观)。教师的学生观也将由 “ 全人 ” 学生观(学生不但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生理、心理正在快速成长着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话语权的共享者的儿童本位的学生观)代替以往的 “ 非人 ” 学生观(学生是知识的受众,是储存知识的容器的学生观)。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和学生才能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教师尊重学生的过程就是将学生当作一个人来培养和培养人成为人的过程。因此,在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都作了明确规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 “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 《教师法》中规定: “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规定: “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有明确规定: “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

尊重学生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每个人的内在需求,特别是学生,正处于一个人格不断完善、自我意识日益成熟的时期,其尊重的需要更是不容忽视。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只有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内在规律,才能将教育教学顺利开展下去。古往今来,诸多教育思想家、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实践成功者,无一不倡导和实践 “ 尊重学生 ” ,卢梭曾说: “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 马卡连柯也说: “ 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 爱默生则指出: “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

我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小时顽皮厌学,到小学五年级时已创下三次留级的记录,老师对他的评语是: “ 聪明面孔笨肚肠。 ” 因而完全丧失了进步的信心。五年级留级后,他遇到武钟英老师,武老师教他查四角号码字典;让他每天从字典里查生字、写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武老师利用这个方法逐渐帮助少年钱梦龙克服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成长为酷爱读书的少年郎。分析武老师对于钱梦龙教育的成功,源于武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个性的全面了解。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和了解,是教师取得教育实效的基础,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提。

尊重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说,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过程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这也是 “ 因材施教 ”“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 的要求。

(二)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我们知道,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环境,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对学生成长将产生不同的结果。

1. 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现代教育教学经验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和其智力发展相关,更重要的是和其人格特征密切联系。因此,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人们提出 “ 情商 ” 的概念。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完整的人格特征,尊重学生,首先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态度、兴趣、动机、情绪情感、气质及性格类型等。虽说 “ 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 ” 观念已深入人心,但许多教师仍把学生看作是年幼无知、需要教育的对象。因而,把学生看作是人格不完整的人,其实这仍是传统思想在作祟。虽说学生在某些方面(如气力、知识含量等)和教师相比是弱者,但其人格是完整的,需要加以尊重,尊重人格是真正的尊重。学生和成人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自尊心受到保护时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他进步;当自尊心受到损伤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使其行为向教育者所要求的相反方向发展。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 “ 教育 —— 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 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日本有研究表明,在成绩差的学生中约有 1/3 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而自信首先来源于自尊,如果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去保护学生的自尊,最终学生会将自信给丢弃了。

2.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找不到各方面完全一样的人。但在现代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面临的是一整班的学生,为了教学的效率就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整齐划一、统一进度,这也是传统教学、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由来。目前 “ 素质教育 ” 所提倡的 “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 ” 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重视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教学便是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教师应当根据对学生兴趣、能力、技能、知识、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的观察和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反对用统一的要求和制度来规范所有的学生,抹杀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是说教师的期望就可以改变学生,例如想让一个比较胆小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变得胆大起来,让一个擅长空间思维而不擅长言谈的学生一朝一夕间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学生个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许多时候是无所谓好坏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因势利导,而不能去强行改变或不理不问。在评价学生个性的时候,也要谨慎小心,既不能当着全班学生评价学生个性方面的缺点,如 “ 你反应怎么这么慢? ”“ 你的胆子怎么像兔子一样小? ” ;也不能当着全班学生称赞一些学生个性方面的积极特征,如 “ 真是个天然的外交家! ”“ 真是太聪明了! ” 而当众表扬个别人的个性时,往往暗示别人不如他,时间长了也会损伤其他人的自尊心。所以,评价学生要以事论事,针对其具体行为,而不要评价其个性特征。

3. 尊重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造精神

现代教育有赖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只会按照教师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设计的目标,哪怕能够做得尽善尽美,也是不值得称道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应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参与性、创新性。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知识的掌握极为重要,同时科学有效地掌握知识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分不开。通过主动参与,学生不仅获得直接的经验,而且获得学习的快乐和自信,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曾有这样一篇课文,大意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学生上课很少发言,终于有一次在教师的鼓励下勇敢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其中用到 “ 俺 ” 这个一些城市人认为 “ 俗 ” 的农村方言,引来同学的哄堂大笑。但这位教师极其认真地肯定了这一回答。这件事让这个学生感到教师的正直、公平与关爱,使他对学习产生了信心和兴趣,并且对这位教师终身难忘。其实该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造性。

4. 尊重学生的隐私

尊重学生的隐私也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都有不愿为人所知的小秘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私。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自然包括学生的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0 条和第 36 条规定: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 但是现实中有个别教师却以学生 (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 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为由,不经学生同意私拆信件,或将学生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公之于众等。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的反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根本谈不上教育学生,甚至会严重伤害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成绩也是学生的一个隐私,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排名的做法,也是对学生权益的践踏。尤其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会受到他人的歧视,并会给他们造成压力,这被看作是不公平的。因为如前所述,学生毕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隐私,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自由地放飞自己的心灵,自由地成长。

5. 坚持教育民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权威式的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式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师生关系被视为尊卑关系、长幼关系、师徒关系,甚至是一种带有专制色彩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恭听顺从,任何异议都是对教师的不恭、对权威的侵犯。直至今日,许多教师仍然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纪律性,把 “ 鸦雀无声 ” 当作上课的好环境,认为听话、不给老师添麻烦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在这样专制的气氛中,学生慑于教师的威严,不敢说,不敢问,不敢沟通,更谈不上受到尊重了。

在新时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就要坚持教育的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人说: “ 师生平等是尊重学生的前提。 ” 其实如前面讲的,这就是一个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转变的现象。只有师生平等,教师才能真正体验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与教师才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心情舒畅,充满喜悦和快乐。也只有师生平等才能使教师体验到对每个学生的责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心灵相通、心理相容、彼此信任、彼此尊重。

(三)尊重学生与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生捣乱、不安于学习的现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尊重学生并不是放任学生,并不是无原则地、一味地从学生个体考虑,不等于盲目顺从学生的意志,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一定要加以重视、预防和及时转化、改变。问题行为是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与教学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行为。有学者( H.C.Quary )认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显性问题行为,二是隐性问题行为。

显性问题行为包括:坐立不安、破坏、狂躁、注意短暂、漫不经心、学业怠慢、不服从、不合作、被动、多动、粗鲁等。

隐性问题行为包括:寻求快乐无能、忸怩、自卑、心事重重、害羞、退缩、缺乏信心、易慌张、缺乏兴趣、不负责任、白日梦、离群、易分心、冷漠、神经质等。

学生问题行为影响教学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综合起来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控制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教师必须向学生公开表明自己的主张,赞赏正确的行为。因为这样可以事先确立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期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明确是非标准,知道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什么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大家不认同的,哪些行为是大家认同的。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在学期或学年的初期阶段,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对课堂行为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这种行为规范和要求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课堂规则。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时,应考虑下列几个问题:所确立的行为规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体现了对学生、教师的尊重,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具有改变或修正的可能性。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自我调整,尽量让自己的教学能与学生的习惯、能力相适应。

2. 强化和巩固课堂规则、秩序

一旦确立了课堂行为准则,就要去维护它,遵守它,不断地巩固它。课堂问题行为一旦超出一定的限度,教师就要采取措施迅速地予以解决,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强化和巩固课堂规则时,教师对所有的问题行为的策略都应该是发展性的,都应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和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同时尽量避免正常的课堂秩序受到干扰。在强化、巩固课堂规则时,一定要正确运用奖惩手段。一般情况下,奖励要比惩罚的效果好一些。

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建议,应把惩罚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万不得已的最后一个。其原因在于惩罚本身并不能教会学生所期望的行为,并且在惩罚时教师会注意到不良行为。有研究表明,集中注意力,关注良好行为比注意不良行为更具有教育意义。不仅如此,惩罚可能会损坏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阻碍创造力的发挥,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厌学。当然,少量且方式适当的惩罚有时也是必需的。总的说来,教师在使用惩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1 )惩罚只是纠正学生行为偏差的工具,不是恐吓或报复学生的手段。因此,即使将要或正在实施惩罚,也应本着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 2 )教师所实施的惩罚应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因此惩罚的方式应当与要惩罚的行为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些教师喜欢用布置额外作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使学生把作业当作学习负担,产生厌学情绪。

( 3 )教师表达需要惩罚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迷惑不解以及对学生行为的遗憾。不管教师是否公开讲了都应该表达出 “ 不得不为之 ” 的意思。

( 4 )惩罚应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也应纳入课堂纪律的制定当中,甚至可以和学生讨论并制定具体的惩罚方式。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教师在 “ 突发事件 ” 发生时做出过激或失当的行为。

3. 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直接影响着课堂行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有效课堂行为管理的基础,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消解许多潜在的问题行为。

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首先要保持课堂的整洁、秩序与优雅,增强课堂环境的秩序感、责任感。一个杂乱无章和死气沉沉的课堂环境本身就为问题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或调整学生的座次。必须打破按高矮次序或学习成绩排位的简单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个性特长、学习习惯、行为特征、同伴关系等多种因素,做到优劣搭配、合理组织,以取长补短、以优补劣、互相促进。要根据学生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座位排列形式。第三,要把握课堂的情绪环境。即搞好教学设计,在课堂活动之前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采用悬念和讨论的方法,不断变换刺激角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合理安排课堂活动的内容和节奏,控制学生的疲劳度。此外,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认为师生间仅仅是上下级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狭隘认识,正确对待教师的权威。教师的权威是示范和行为指导能否生效的保证,但这种权威的基础不是教师的地位,而是他本人的学识、品行和才能。

如何应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止其在课堂中蔓延。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来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以下介绍教师经常遇到的六种问题行为及其建议与对策,旨在帮助教师妥善处理这些行为。

 

问题一:上课时打瞌睡

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这应引起你的注意。如果有一个学生经常打瞌睡,要深入了解,找出原因,其原因可能包括他晚上睡得太晚、在学校感到枯燥无味、一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等。当考察这些原因时,我们要通过了解他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打瞌睡,找出主要原因。知道学生打瞌睡的原因有助于你考虑如何应对,使你明确是把它作为疾病问题或情绪问题看待,还是把它当作动机或纪律问题来处理。

建议与对策:

1. 叫醒学生:问他是否感觉不适,如果是,送他去看医生。如果他说他感觉良好,建议他喝一杯水,然后送他去休息室洗洗脸以克服疲倦。

2. 使学生难以打瞌睡: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打瞌睡,你确定这不是疾病或服药所致,等下一次又打瞌睡时,将他的课桌搬开,使他的头没有地方靠。给他一块笔记板让他在上面写字,当他告诉你他在上课时决不再打瞌睡时,再让他把课桌搬回来。

3. 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靠近讲台的地方:如果坐得离你很近,他就不太可能打瞌睡,因为你时时都可以注意到他。如果学生坐在教室的其他地方,看到他在打瞌睡,你可以走到他身边,你的出现会唤醒他。你也可以考虑安排他坐在靠窗户的位置,光线和清新的空气能使他保持清醒。

4. 使学生保持活跃状态:在一天当中最容易犯困的时间里给他们安排一些活动。实际上,把一些身体运动纳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可以让学生做做操舒展一下身体、玩一玩游戏,或者做一些像到办公室去传递信息之类的差事。根据学生的行为,安排适当的活动。例如,学生在观看录像时容易打瞌睡,可考虑让他帮助播放录像。

5. 出其不意地提问:如果他感觉到你随时有可能提问他,他会尽力保持清醒。你发现他在打瞌睡,就问他一个问题,或给他一件事情做,目的是要提高他的警觉,而不是要让他难堪,所以,提的问题必须是他能够回答的。

问题二:在课堂上大叫

在课堂上大声叫喊是教师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庆幸的是,这也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之一。学生在课堂上插嘴以不同形式出现,从不举手脱口说出问题的答案,到某个同学被提问时他人作答,再到上课或讨论至一半时未经要求就作评论,不一而足。无论以何种形式插嘴,大叫的学生都会使你偏离思路,还会阻碍其他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另外,如果一个学生通过大声叫喊得到你的注意,会怂恿其他学生也跟随他大声叫喊。

建议与对策:

1. 把有大声叫喊倾向的学生安排坐在靠近你的位置:让他坐在靠近你上课时经常站立的地方,这样安排使你能够在他要脱口而出时,暗示他安静并举手。

2. 不理睬大叫的学生,只提问举手的学生:关注大声叫喊的学生将会使他更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如果可能,试着不理睬他,继续上课并提问举手的学生。可以对一个学生说:“我喜欢你举手等待提问的做法,”这就是发出一个信息,即举手的学生要比大声叫喊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

3. 用行为修正改变学生的行为:行为修正的简易方法是,用横线把 3× 5英寸的卡片分成 10格,并把它贴在课桌上。在一天开始的时候,设置一段 30分钟长的时间,如果这个学生在这一时间内没有大声叫喊,就在卡片的一个格上签字,并重新设置时间。如果他确实叫喊了,立刻重新假设时间,不要在格子上签字,当卡片上的所有格子都签了字,奖赏他或给他班上的某种特权 (注:时间的长度与卡片上的格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问题的严重程度来设定 )。

4. 教学生检测自己的行为:把一张分成五部分 (一天一个部分 )的 3× 5英寸的卡片贴在桌子上,提醒学生他叫喊了几次,每次他叫喊时就让他在恰当的地方做个记号。一周结束时,与学生一起数一下他每天叫喊的次数,如果他表现进步了,要表扬他或给他班上的某种特权。

5. 每天留出特定的时间和个别学生谈话:有一些学生大声叫喊只是因为他想和你说话,一天当中留出一段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与你谈他所关心的事。如果担心忘记要谈的内容,建议他们把相关的内容记录下来。

6. 教会易冲动的学生该如何保留他的想法:易冲动的学生可能会告诉你,他经常脱口而出,是因为如果不把要说的内容马上说出来,会把它忘记。对于有这种问题的学生,建议他记下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以便能够帮他记起要说的内容。提问他时,稍作停顿,日后等他有时间时再重新组织他的想法。

问题三:书桌杂乱无章

识别这种学生并不难,他的抽屉像个垃圾堆,作业纸或练习册一发下去他就塞在抽屉里。你会发现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有书、玩具、弄皱了的纸,甚至还有食物。这种学生在学校里要花去很多时间寻找他所需要的东西,重做丢失的作业。他胡乱翻找抽屉、搜寻书包,往往会打乱整个班级的秩序。

建议与对策:

1. 留出时间让学生整理他们的书桌:有些学生不能使他们的书桌保持干净,除非你将清理书桌的活动排进时间表。确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如星期五下午,要求学生整理书桌。允许那些书桌整洁或迅速整理完毕的学生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学生对整理十分凌乱的书桌感到厌烦,就建议他把书桌上的东西装进书包,回家后放在饭桌上进行分类。

2. 不定时检查学生的书桌:赞赏能保持书桌整洁的学生,给那些还不能保持书桌整洁的学生一个整改的期限,把他们的名字和整改期限贴在墙上,以时刻提醒他们,告诉学生在期限到的那一天,一定要检查他们的书桌。在限期内不能保持书桌整洁的学生,在其他人课间休息时他要留下来整理,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3. 对学生如何保持书桌整洁进行示范:学生不是自然而然就会保持书桌整洁的,你应该教他们怎么做。当你教他们如何保持整洁时,记住你的目标并不是让他把书桌整理得一丝不苟,而是要使他们有条理,不费劲就能找到自己要用的东西。指出哪些东西不应放在书桌里,建议他在桌面上贴一张清单,以便知道里面放了些什么东西;不用的书就不要放在书桌里;在书脊上写上书名以便能快速地找到要用的书。

4. 让学生保持桌面整洁:如果桌面上的无关材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则很难专注于他的学习。因此,鼓励他形成一种习惯,在一项新任务开始前,清理桌面上的不需要的东西。

5. 把清理书包当作一项家庭作业:在家里把书包清理好,就省得占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做这件事。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完成这项任务。

6. 提供器具给学生装学习用品:为学生提供一些器具,如带拉链的塑料袋、储藏盒,用以装学习用品。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找到要用的东西,而不必花很多时间去搜寻抽屉和书包。

7. 让学生把资料保存在文件夹里:要求学生把不同学科的资料放在相应的文件夹内,或者把已完成的作业、未完成的作业、家庭作业分别放入不同的文件夹。要求高年级以上的学生用综合文件夹,其中的不同袋子存放不同学科的资料。

8. 把完成了的作业带回家:每个星期指定一天让学生把已经完成的作业带回家。把这个时间告诉家长,以便他们能帮助孩子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问题四:擅自离开教室

学生未经许可离开教室通常有三种原因,一是对教室里的事情感到不愉快,二是想去更感兴趣的地方,三是想引起教师的注意。离开教室的动机经常是这三个理由的综合。为了最有效地处理这样的问题,你首先要知道学生为什么要离开教室,把他离开教室的时间、离开前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以及他去哪里都记录下来。

建议与对策:

1. 在几分钟内如果不能找到学生,应该立刻报告校长:当学生离开教室,你首先要做的是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寻找他。在多数情况下,他不会走得很远。偶尔不能马上找到他,就应该通过内线电话告知办公室或叫一个学生报告校长,但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扰其他学生。

2. 立刻把学生带回教室,但不要太关注他:不要以拥抱欢迎他回来,也不要去责备他。只是让他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目的是不要让他相信离开教室是一个引起你的注意和得到同情的方法。

3. 事后和学生谈话:严肃地对学生说清楚不经许可不能擅自离开教室。指出如果他离开教学楼,独自在外面是不安全的,你不希望在他身上发生任何事情。问他为什么离开教室、去了什么地方,知道原因后,帮助他改正这种行为并让他知道,如果再擅自离开教室,你将采取严厉措施,如告诉他的父母、课后把他留下来。

4. 使学生难以离开教室:上课时把教室门关好,尽可能让学生坐在远离门的地方。为了阻止学生离开,尤其是在活动课上,教师要尽可能站在靠门的地方。

5. 让学生提醒你:要求学生看到有同学离开教室时,立即告诉你或在门上安一个铃,开门时铃就会响,你便知道学生的动向。

问题五:制造噪音

学生可能以各种方式制造出噪音,包括敲打铅笔、以舌头发出啧啧声、唱歌、弄响手指关节等。这些声音会使你与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虽然你可以不理睬一些无关紧要的噪音,但有些噪音干扰你上课,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就有必要采取主动的回应。

建议与对策:

1. 让学生知道他正在发出噪音:如果学生发出噪音自己却没有意识到,你就要把他叫到一边,明确告诉他弄出的响声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并表明以后若再发出噪音,你会用暗号暗示他停止这种行为,这种情况再出现的话,你无需停下来责备学生。

2. 走近发出噪音的学生:当你正在讲课时,他发出噪音,你可以边讲边走近他,靠近他站一两分钟,还可以用眼神与他交流。你出现在他眼前足以让他停下来。

3. 试着判定学生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制造噪音:你可能发现,在某一个时间里,如在傍晚、测试时、上特殊的课时,教室一片嘈杂。知道学生哪些时候会发出噪音有助于你了解学生这样做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他觉得所做的作业乏味、太难或太容易;不知要做什么;难于长时间集中精力……了解这些引发学生发出噪音的原因,使你认识到需要调整作业的难易程度、活动的时间长度以及信息的呈现方式。

4. 给学生以实在的关注:如果你观察到学生发出噪音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就应该找寻时机给他以关注,如在他表现积极、学习上取得成功时表扬他。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认可,他就不会用不合适的方法引人注意。

问题六:小偷小摸行为

导致学生小偷小摸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因为想要得到某种东西,而控制不住行为的冲动;有时是为了表达不快或苦恼,或是为了报复对他不公的人;还有的是为了获得他在同伴中的地位或引起教师的关注。

无论这种行为的动机是什么,你对它作出反应的目的有三个:把偷来的东西还给主人,找出偷窃的学生,严肃但又体谅地对他作出反应。如果班上发生了很多次偷窃事件,还要考虑如何防止这种事件再次发生,因为它可能导致学生间的冲突或彼此不信任。所以,你必须快捷敏锐地处理这种事情。

建议与对策:

1. 要求归还丢失的东西:告诉学生某一件东西丢失了,问有谁知道它在哪里,但不要提及“偷”字让学生知道若未经允许把东西拿走,马上归还是很重要的。指定一个秘密的地方让他在不被看到的情况下把东西放在那里。

2. 要求学生写字条:如果你想知道是谁拿走了东西,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纸张上写下“我没有拿某某东西”或“我拿了某某东西,对不起”,签上名字、折好了交给你。你将惊奇地发现学生愿意承担责任。如果他承认是他把东西拿走,你要替他保密,帮助他认识这种行为的后果。

3. 如果你知道谁偷了东西,就应该直接叫他返还:如果你确实知道是谁偷了东西,就不要问他是否偷了该东西,这样只会使他撒谎。而要让他明白你知道他偷走了东西,希望他还给失主并赔礼道歉。如果这个东西不在了,告诉他你希望他能够用别的东西替代或赔偿。

4. 就偷窃行为及其后果教育该学生:低年级学生对财产权可能理解有限,要让他明白偷窃是错误的行为;年龄大一点的学生知道这种行为不对,要让他理解偷窃行为将给他自己以及失主带来的不良后果。

5. 考虑告知校长和父母:如果学生偷走了值钱的东西,而且这种行为不止一次了,就一定要告知校长及学生父母。如果他偷走的东西不在了,他必须用其他东西替换或者赔偿。建议他父母让他做额外零工赚钱来补偿。

6. 保证该学生不被其他同学排斥:如果你知道是谁偷了东西,不要告诉其他人,不要在公共场合指责他。若有学生从其他渠道获得有关他偷窃的信息,你要采取措施避免他被同学排斥或嫌弃,其他学生也会仿效你的态度对待他。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遭遇的。教师要认清问题行为的性质,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或认真防范、及时矫正,避免它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观察,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判断,采取相应的策略。

([美] Kenneth Shore,曹绍炼编译教育科学研究, 2005 5)

 

第三节 社会公德教育是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那么,什么是现代社会需要的社会公德呢?现代社会道德的核心是什么呢?社会公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什么在当前如此重视社会公德的教育?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这些就是我们这节学习的重点。

挑战我们的几个难题

1 .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

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

难题是:教孩子仁慈,还是识别欺骗?

2 .重点中学的竞争尤为激烈,帮助同学解答难题,一教至少半小时,使自己本已十分紧张的学习时间受到耽误。

孩子问:我要不要帮助同学?帮,还是不帮?

难题是:教孩子乐于助人,还是不惜一切在竞争中胜出?

3 .曾经有过这样的新闻: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一位骑自行车的女孩停车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民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

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受伤者?救,还是不救?

难题是:教孩子见义勇为,还是凡遇“闲事”装聋作哑?

4 .学校门口,豪华私车令孩子的同学们侧目。父母占有的社会物质资源的不平衡,会不会引起儿童间的不平等感?

孩子问:坐自己家的车上学有什么错?送,还是不送?

难题是:教孩子生活简朴,还是承认现实,坦然享受财富?

5 .高考命题作文中,阅卷老师每年都会发现许多雷同的父母罹患绝症之类的凄惨故事。后来老师们发现,这些故事脱胎自一篇曾获高分的作文。

孩子问:博取同情或许可以得到高分,不可以这么做吗?该,还是不该?

难题是:教孩子诚实,还是实用主义?

6 .教师节到了,孩子给每个老师都送上了一张贺卡,但他其实并不是对每个老师都有这份真诚的心意。

孩子问:如果不是与其他同学一样把卡送到每个老师,老师会不会“区别对待”?会,还是不会?

难题是:教孩子真情实感,还是功利重于一切?

7 .张扬自我是今天孩子的共性。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谦虚常常会丧失机会。

孩子问:谦虚有意义吗?有,还是没有?

难题是:教孩子传统美德,还是一切只为竞争?

(搜狐网)

这些都是没有唯一答案的道德选择题案例,似乎怎么选择也不错。但是,对于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境,答案恐怕就唯一了。现代社会的公德,简单地讲,就是社会公民超越血缘和亲缘关系,对一切人都保持“平等待人”“互尊互爱”“克己守则”的态度,是指同集体、组织、阶级以至整个社会、民族、国家有关的道德。这里的“则”,包括各类公共法规、民约规范和不成文的约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社会公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等。

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依然具有道德意义。譬如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等高层次的社会典范公德,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社会利他公德规范等等,都是应当大力褒扬和肯定的。这类崇高的公德意识和社会道德规范,不仅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制尊严有积极功能,而且其崇高和美好形象,自身的道德感召力,对于强化社会公德也有重要意义。

(一)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现代社会公德的核心划清个人权益与他人权益、公共权益的边界,并尊重他人或公共的利益边界。任何人的所作所为以不侵犯他人的利益边界为准绳。在社会公德领域,注重社会道德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培养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自然也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涉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一般来说,社会各阶层的人们要共同遵循,它对维系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它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榜样感化和思想教育等非强制手段,使人们形成内心的善恶观念、情感和信念,自觉地按照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去行动,从而自动地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有的基本道德素质。

目前,虽然社会公德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或者说在文明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个十分突出的不足之处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旧道德观念随之产生,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社会道德意识,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目前在我国社会中进行社会公德建设还具有特殊意义,即进行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建设,提倡尊重社会公德的教育,具有道德启蒙的意义。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中,提倡尊重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基础环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奔“小康”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发挥社会公德教育的作用,使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不断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使社会公德形成的良好氛围,成为促进整个社会道德进步的文明基础,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据说当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 6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这就是社会公德的力量。

(二)遵守社会公德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是所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由社会公德发展而来的。作为教师,首先是社会一员,首先应遵守社会公德。其次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应该遵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对教师的特别要求,是教师有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方面。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明显地包含着社会公德的内容,社会公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遵纪守法,依法执教。教师不仅要遵守普通法律,还要遵守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规定:“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规定:“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规定:“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公德源于习惯,习惯很多方面是教育出来的,只有通过大量的教育,学生才能认识到不足,认识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使公德由他律转化为自律,逐步加强公德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教育者自然主要是教师,教师的社会公德教育自然要走在学生前面。

(三)遵守社会公德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必要条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靠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仅要把为人处世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还必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为学生树立道德楷模。孔子说:“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可塑性、模仿能力都很强,他们走上社会之前,接触最多的成年人是教师,对他们进行说教最多的还是教师。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有清清白白做人,端端正正为师,才能做个好教师,也才能教出好学生。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从小事做起,师范无小事,社会公德作为最一般的道德准则,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底线。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会时时刻刻盯着教师的言行。所以,加强教师的社会公德教育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必要条件。

(四)强化教师社会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素养,以德育人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因此,作为教师要强化社会公德意识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以德育人。加强教师社会公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言行文明礼貌,尊重他人

教师在教书育人和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能粗野无礼、蛮横放任,这是教师道德对教师行为的起码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家长,尊重同事。总之,作为教师就要做到表率,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其他人。

2. 仪表整洁,注重环境卫生

教师的仪容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板书形象问题也应受到重视。教师的服饰首先要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美观素朴,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还要爱护环境,日常生活中除了自己要保持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外,还要坚决同破坏环境卫生、破坏生态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3. 勤于钻研业务,乐于助人

“教学相长”,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变化。教师也要勤于学习,紧跟知识、科学的发展,教师也要根据现实的变化,紧紧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要及时与同事、家长等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于学生、家长以及同事要勤于、善于帮助,共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4. 爱护公共财物,勤俭节约

在学校及社会生活中,教师要爱护公共财物,奉行勤俭节约,不仅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 依法执教,促进学生发展

对教师来说首先要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其次,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学生身心和谐地成长。

国际礼仪之尊重隐私

个人隐私,就是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情。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把是不是尊重个人隐私,看成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

在国际交往中,个人收入的多少,一向被外国人看作自己的脸面,十分忌讳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打听。除去工资外,那些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例如,纳税数额、银行存款、股票收益、住房面积、汽车型号、度假地点、服饰品牌、娱乐方式等,因为和个人收入相关,都不适合提到。

在国外,普遍把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而对于“老”字很忌讳。对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不以为意。在一些国家里,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至极,甚至还会认为是“性骚扰”。闲聊时,一般都反感别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多关注。

外国人大都把自己的私人住所看成是私生活领地。他们都不喜欢轻易地把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号码等纯私人资讯“泄密”。我们对于别人打听诸如“是哪里的人”“什么学校毕业的”“以前干过什么”等问题,认为是正常的。然而外国人却把这些内容看作是“商业秘密”,反对询问交往对象的既往经历,随随便便地擅自查对方的“户口”。

在国际交往中对信仰和政见避而不谈。在国外询问一下对方:“最近忙什么呢”“怎么好久没见到你”,外国人对于这一类的问题非常忌讳,认为向别人探听这一类问题的人,不是好奇心过盛,不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别有用心”。

我们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就必须避免涉及这些问题。

(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

1 .结合师德要求,就下面几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 1)孩子捡到一元钱,拾金不昧的思想,使他立即兴冲冲地去交给老师。可老师却说,唉,才一元钱,你自己拿着买只铅笔吧。

( 2)老师正在强调,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尊重别人,千万不要影响大家的学习。可滴滴的手机铃声悄然响起,老师走出教室接起电话,只听大吼一声:“你傻吗?打错了!”学生听后,窃窃私语,有人小声嘀咕:“还说我们呢!”

( 3)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时,常常说,你们如果不想学,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重点高中,上不了大学。那么,就得回家一辈子种地,累死你!

( 4)班会上,班主任严厉地训话:“谁再违纪,给我们班扣了分,将严厉惩处!我还听说我们班有人大义灭亲,检举我们自己的班级。你这样,还有班集体吗?还有集体荣誉感吗?自私自利,为了自己伤害集体!……”

2 .阅读下面短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若遇到此类事如何处理?

《华商报》报道, 2005年 4月 28日下午,陕西省富平县老庙镇兰山小学几个学生在教室外读书时,不断有小虫子飞到他们跟前,学生们就拿起书本拍打,恰巧被语文老师发现。老师把他们中的 8个人叫出来站在一边,让他们两两相对,互相用拳头击打对方的脸部和背部,最后老师还动手打了其中 3个学生。

3. 你怎样看待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这句话?

4. 现在部分地方和学校已经允许学生因为生理需求(如喝水、如厕等)或其他原因可以在上课时间离开教室,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