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能玩什么游戏:汉语动词的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4:37:58
第 二 篇


主    题: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辅导二

内    容: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按照我们这门课程的实施计划,第二周大家进入第二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的学习,这一章一共九节,我们花五周的时间学完,大概每周学两节.
下面给同学们概括和总结这一章的内容,以便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由于本门课程没有教材,只有课件,所以基于此种考虑我把辅导材料写得详细,就是尽量提供给同学们一个详尽的知识体系,如果同学们觉得太多,可以自己把条条框框总结出来。如果同学们对我此种考虑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课程论坛中给我留言,谢谢!)
第二章为《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一共九节,下面是第一、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 汉语动词及其教学
第二节 汉语形容词及其教学
通过现代汉语的学习,我们对汉语的词类问题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了下面讨论的方便,我们这里还要大致回忆一下汉语词类的情况。
汉语的词类大概有14类,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
这些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度有别,在教学过程应该注意的方面也有所不同,比如名词我们要注意的是与之搭配的量词,动词我们要注意的是能不能带宾语、能不能重叠、重叠表示什么意思以及动词里一个小类“离合词”等等,我们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分析,只是选择其中几个要点来谈。
还要说明一点:按照语法的系统性,成语及其教学是不应该放在这一章来谈的,可考虑到实用性,不再单独列一章。
第一节汉语动词及其教学
本节讲解内容:
一、动词的分类
二、动词重叠
三、离合词及其教学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动词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类。留学生在动词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
*去年暑假我们旅游了长城。
*我送送你们出去吧。
*你去买买点东西。
*明天我要见面一个中国朋友。
*我们照相了半小时。
这些问题,有的反映的是动词能不能带宾语的问题;有的反映的是动词重叠的问题;有的反映的是离合词的问题等等。当然,留学生在动词方面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只是选取最常出问题的语法项目来谈。
一.动词的分类:
动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语义特征,动词可以分为:
动作动词:如:跑、看、听、说、写、走、研究、买等
存现动词:如:在、有、发生、出现、具有等
关系动词:如:是、像、姓、属于、成为、仿佛等
能愿动词:如:会、能、可以、能够、要、肯、必须、应该等
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回、上来、进去等
心理动词:如:爱、恨、想、喜欢、讨厌、希望等
使令动词:如:使、叫、让、请、要求等
注意:心理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和形容词仍存在区别,即心理动词一般可以带宾语,而形容词一般不可以。
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分为:
及物动词:
谓宾动词:宾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如进行、加以、开始等
体宾动词:宾语是名词。如学习、吃、保护、给、送、借等
不及物动词:咳嗽、游行、休息、毕业、来、失败、见面等
这种分类看上去种类繁多,似乎没什么用处,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如汉语中有的动词后能带“了”,有的却不能(关系动词、能愿动词);有的能带宾语有的不能;有的能重叠,有的不能(能愿动词);有的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心理动词),有的却不能。
如果没有以上分类,这些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是应该了解这些术语的。除了上述分类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了解一下动词的另一种分类方法。即:根据动词的情状分类。从意义上说,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或状态,这些都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动词最基本的特性是时间性。动词本身在时间意义上表现出的各种状态,比如持续的、瞬间的、静态的等等,就是动词的情状。根据动词前面能否接“在”、“正在”,后面能否带“着”、“了”或时间短语等语法形式,可以把动词分为一下几类。
根据动词的情状,可分为:
静态动词:前不可加“正、在”,后不可加“着、了、过”等。如姓、是、有等。
持续动词(持续性动词):前可加“正、在”,后可加“着、了”等。如等、盼、看、听等。
终结动词(非持续性动词):意义本身包含着终结点。如死、倒、丢、成为、放松、抓紧、改正、提高等。
根据动作能否由动作这控制,动词还可分为:
自主动词:看、听、去、学习、休息、尝、说、借等
非自主动词:塌、病、醒、长、掉、淋等
二.动词重叠:
动词重叠是汉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学生关于动词重叠的偏误主要涉及重叠后的语法意义,重叠后充当的句法成分,也涉及到动词的重叠形式。下面就这些问题分别进行分析:
(一)动词重叠的形式:
1.单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A式,如:看看、说说、想想、问问、催催等。
A一A式,如: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问一问、催一催、敲一敲等。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一般在中间加上“了”。如:
他看了看表,发现自己还是来早了。
他敲了一敲门,里面没人应,他就走了。
2.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只有一种,即ABAB式,如学习学习、休息休息、讨论讨论等。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多不发生在过去,如果表示过去,在中间加上“了”。另外,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还有一种重叠形式,即离合词只能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如:见见面、洗洗澡、睡睡觉、散散步、理理发、帮帮忙、跳跳舞、唱唱歌等。这种重叠形式如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只能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了”。如:
我们只是见了见面,并没有多说。
昨天他给我帮了帮忙就走了。
(二)动词重叠的范围:
我们只告诉留学生汉语中的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学生把握起来还是很难。到底哪些可以重叠?哪些不可以。也是对外汉语教材和老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的。汉语中大部分动作动词和小部分心理动词都可以重叠,但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关系动词、存现动词、使令动词则不能重叠。对比如下:
看看、听听、想想
*能能、*会会、*应该应该、*进进、*来来、*是是、*有有、*在在、*使使
可以重叠的动词大部分是持续性动词或者虽不能重复,但可以多次进行。一次性动作动词即一次就结束不可能重复进行的不可以重叠。对比如下:
走、看、听、唱、买
*原谅原谅、*成立成立、*花花、*来来等
可以重叠的动词一般是人的意志可以支配的动词,即自主动词。
对比如下:
*丢丢、*忘忘、*病病、*掉掉、*迷失迷失等人力不可控
*生长生长、*流流、*落落、*弥漫弥漫、*塌塌等自然界的运动
另外,动词重叠多用于口语中,书面语少用。对比如下:
研究研究商量商量
*研讨研讨*商讨商讨
(三)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我们只告诉留学生汉语中的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短时、轻微和尝试的意义,学生把握起来还是很难。重叠后到底表示什么意义?也是对外汉语教材和老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的。
(1)表示时间短,带有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重叠后相对于动词单用,具有了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例如:
你在这里等等我,我马上回来。
你在这里等我,我马上回来。
(2)表示尝试,动词重叠形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带有尝试的特点。这种句子一般表示期望、使令的意思。例如:
这颜色挺好的,要不您试试。
我觉得这面条不错,快尝尝。
(3)表示与其轻缓、委婉。在表示祈求、亲昵、谦恭和随便的句子里,动词重叠可以使句子带上轻微、舒缓、委婉的语气。例如:
明天我打算去逛逛商场。
我退休后,经常和朋友聊聊天,下下棋,倒也不怎么寂寞。
*我送送你一下儿。
(四)动词重叠的偏误分析
从正面明白了动词重叠的有关问题,那么我们来看看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他们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
A类偏误:
*爷爷每天都要到河边散步散步。
*我昨天和朋友聊天了聊天。
*她虽然很喜欢那件大衣,可翻翻了钱包,不好意思地走了。
*他想一想了,还是决定不去。
前面我们说过,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应该是AAB,而不应该是ABAB;动词重叠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一般应在中间加入“了”,而不能放在后面。
B类偏误:
*我突然听到了敲敲门的声音。
*我试试衣服的时候,钱包丢了。
汉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作定语是自由的,如唱的歌、唱歌的人,但动词重叠不能作定语。
C类偏误:
*请你把这个问题说说清楚,好吗?
*我女朋友下星期要来北京,我的房间很脏,我要打扫打扫干净。
汉语普通话里动词重叠后不能再带补语。因为动词重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短时”也好,“量少”也好,都是一种不定的量,即在量上是不定的。而结果补语所表示的都是一种确定的结果。这二者是不协调的不一致的。另外,动词在使用中往往带有尝试的表达功能,既然表示尝试,那就意味着结果尚未出现。从这方面来看,动词重叠也不能和结果补语同现。当然,我们要说明一点:在南方一些方言中,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再带结果补语的情况普遍存在,但我们讲的是普通话的语法规范。
D类偏误:
*考完试,我要好好玩玩几天。
*让我用用一下儿你的词典,行吗?
前面我们说过,动词重叠表示短时或量少,也就是说,动词重叠本身已经包含了量的意义了,而时量、动量补语也是表示量。正因为如此,在同一个句子中,在已经重叠的动词后,就不能再出现时量、动量补语。二者只能用其中之一,不能同时出现。
E类偏误:
*我想试试一件衣服。
*你最好想想一个办法。
汉语中动词重叠后带宾语时,宾语前如有数量词语作定语,数量词语应该是确定的。否则动词就不能重叠。而上述偏误句中宾语“一件衣服”和“一个办法”都是不确定的,所以都是错误的。如果换成确定的“这件衣服”、“这个办法”句子就可以成立。究其原因,应该是因为能重叠的都是自主动词,即都是动作者有意识进行的,所以其受事对象对动作者来说应该是一个确定的目标。
F类偏误:
*小王,请你来来。
*这是我们的礼物,请你收收吧。
“来”、“收”都是一次性动作动词,我们前面说过一次性动作动词不可重叠。
G类偏误:
*老师进来的时候,我们正在讨论讨论她。
*见到他后,我一直想一想,他是谁呢?
“正在”、“一直”表示后面的动作正在进行当中,这与动词重叠表示短时、量少相矛盾。
三.离合词及其教学
(一)什么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
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
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
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
(1)误带宾语:如:
*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如:
*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如:
*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如:
*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如:
*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7)趋向补语“起来”位置有误。如:
*他突然鼓掌起来。
*我同屋一感冒,就发烧起来。
(8)动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他结婚过两次.
*我抽烟过几回。
(四)离合词用法特点
留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那么多偏误,一方面是汉语的离合词在外语(比如英语)里多相当于一个动词,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教材和老师对离合词的特点认识不足。面对留学生形形色色的偏误,我们作为老师首先要了解离合词的语法特点。
(1)离合词中间可插入很多成分,比如动态助词“了、着、过”和动量补语(……次)、时间段词语等。如:请了三天假。/
我和他见过面。/她结过两次婚。
(2)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和一般动词是不同的,离合词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成分。如:散散步、洗洗澡、聊聊天、唱唱歌、跳跳舞、理理发等。
(3)带时量补语、情态补语时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成分
如:我们照相照了半个小时。/他跑步跑得满头是汗。
(4)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涉及到的另一对象要通过介词或助词引入。如:
我下午和他见面。
你不要跟她结婚。
他帮了我的忙。
(五)离合词的教学
纵观历年来的各类教材,离合词一直未被纳入语法教学之列。我们以初级阶段出现的离合词“起床”、“散步”、“照相”、“录音”、“唱歌”、“跳舞”、“毕业”、“吃饭”、“鼓掌”、“结婚”等词为例,来观察一下各类教材对离合词的处理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离合词使用上的特点在教材中是逐步得到反映的。从基本上把它们当作动词——语音形式有所区别不在作单词处理——在练习中注意介绍其语法特征。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对离合词基本上没有展开教学。首先表现在,没有一部教材为离合词立项,介绍其特点。其次,对离合词仅仅从语音的标注上反映,不足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我们觉得离合词应该作为一个语法项目纳入教学之中。因为:
1.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根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收有离合词2500条以上,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2.有相当数量的离合词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常用词,而且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就经常使用这些词语,如:“起床”、“散步”、“照相”、“唱歌”、“跳舞”、“毕业”、“吃饭”、“鼓掌”、“结婚”等。
3.离合词在词汇意义上相当于一个词,而且在外语(比如英语)中能找到相对应的词,如:
走路 to walk
洗澡 to bathe
睡觉 to sleep
吵架 to quarrel
打仗 to fight
游泳 to swim
跳舞 to dance
见面 to meet
结婚 to marry
鼓掌 to applaud
毕业 to gradute
所以,留学生经常把他们当作一个动词来使用,从而出现了如下偏误:
*我们游泳了一个小时。
*他发烧着也来上课。
*他每天都去紫竹院公园散步散步。
这种偏误在留学生中间相当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所以也应该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对离合词的教学,首先,我们觉得应该从教材做起,比如在生词表中明显地标注出离合词来,可以采取这样的注音形式:
散步 sàn—bù
鼓掌 gǔ—zhǎng
跳舞 tià0—wǔ
这样既与词的注音不同,也与短语的注音不同,可以起到提醒老师和学生的作用,尤其是可以提醒尚无经验的教师,今天要学习的词语中哪个是离合词,我们应该特殊对待。
由于语法学界对离合词存在不同认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策略。认定离合词是“词”的,在教学中,就把离合词当成词汇问题来处理,通常当成动词来教。认定离合词是“词组”或“过渡状态”、“中间成分”的,在教学中,理论上应该把离合词当成语法现象来处理。但实际上,现行教材里一般找不到有关离合词的注释。对外汉语教材中几乎没有什么教材把它当作专门的语法点或语法现象来解释、来教授的。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的语法点来解释离合词(生词表或标动词词性,或什么也不标),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承认它是一个语法现象,但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语法项目来处理,而是“词汇化”了。
其实,离合词在带动态助词、趋向补语、时量、动量等方面的句法功能和一般动宾短语的句法功能是比较一致的。老师和学生如果对这一点有足够的认识,偏误一定会减少很多。比较棘手的问题是离合词常常有关涉对象,这些关涉对象应该用什么办法引入,比如是用介词还是用助词,如用介词应该用哪个介词,不同的离合词有不同的要求,其中大有讲究,不能一概而论。这应该是离合词教学的重点。可遗憾的事,这一点目前似乎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讲究实用性的《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的“毕业”条虽然收有该词带状语的例子。但没有收该词带介词短语作状语或补语的用例。比如“我十年前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我十年前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有人认为和介词短语组合是动词的基本功能,而某类词的基本功能是不必在语法书或教材里一一罗列的,否则篇幅将不胜其长。但是如果一些动词和介词短语组合很有个性,我们却强调全体动词与介词短语组合的共性,这对教学和研究都是不利的。计算机界人士常常说:现在语法研究出来的东西,对本族人来说太繁琐;对计算机自然语言来说又太简单。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有一个很大的相似性,就是二者都不能像本族人那样“意会”我们以为根本用不着讲的语法规则。所以我们应该对那些本族人习以为常习焉不察而外国人又容易产生偏误的地方多加注意并给与适当的描写和说明,以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如果我们老师和教材都能从句法功能上注意离合词与动宾短语的相似之处、离合词与离合词的相异之处,那么类似下面的偏误必将减少:
*我毕业高中以后就来了中国。
*请你一定要保密我。
至于具体操作,我们觉得为了尽量减少语法术语(我们没必要告诉学生“离合词”这一术语),加上离合词数量大,在可分度和可合度以及可插入的成分等方面并不是完全一样,所以我们觉得可以采取随遇随教,先分散后总结的办法。即在学生每一次接触到一个离合词时就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一离合词使用上的特点,等学习到一定数量的离合词时再总结一下。如当学到“见面”时,就明确告诉学生“见面”的使用特点:
见了面 见过面
见了一次面 见过两次面 *见面过两次
一次面也没见过
见见面 见了见面
跟/和 sb 见面
见了 sb 的面
*见面+Sb
等学习“帮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帮忙”的使用特点:
                       正确                       错误
着、了、过     帮过忙 /他游了一会儿忙            *他帮忙过
重叠           快来帮帮忙/ 他帮了帮忙就走了。    *帮忙帮忙
关涉对象        他帮了我大忙/ 他给我帮了忙。     *他帮忙了我
补语           他帮忙帮错了/他帮忙帮了一整天。    *他帮忙错了/他帮忙了一整天。
在学习“游泳”时,也同样告诉学生“游泳”的使用特点:
                         正确                         错误
着、了、过    我游过泳了 /他游了一会泳/他正游着泳呢  *游泳过
重叠          每天游游泳很好/ 他游了游泳就走了。     *游泳游泳
关涉对象
补语          他游泳游累了/他游泳游了三个小时。      *他游泳累了/他游泳了三个小时。
等学习了“睡觉”、“洗澡”、“聊天”、“散步”、“见面”、“帮忙”、“结婚”、“游泳”等若干个离合词时,我们总结一下,离合词的特点:(当然,我们没必要告诉学生这些词是“离合词”这种术语)
                    正确           错误
着、了、过     V 了/着/过 O       * VO 过/着
重叠            VVO V 了 VO       *VOVO
关涉对象       介词+ sb+ VO       *VO+sb
补语           VOV+补语           *VO+补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种观点叫“语法词汇化”,即把语法知识融会到具体的词汇教学中去。我们不完全同意“语法词汇化”,因为语法完全词汇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使语法现象变得支离破碎、彼此孤立而失去联系,这对留学生掌握汉语的整体的句子格局是不利的。但有些内容受教学内容特点的决定,可以使用“语法词汇化”的方法。比如离合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使用语法词汇化的语法点。在现有的教材没有明确地标出离合词的情况下,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语言敏感,能够判断出哪个是使用特殊应该引起注意的离合词,并且能够预见到学生可能会在哪儿出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节汉语形容词及其教学
本节讲解内容:
一、汉语形容词的分类
二、形容词单独做谓语
三、状态形容词
四、形容词的重叠
任何语言都有形容词,但汉语的形容词在使用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可以重叠,可以单独作谓语等等。这些都会给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我们打算从中选取教学难点和重点来谈。
一.汉语形容词的分类
根据语法功能,形容词可分为以下两个小类:
性质形容词:能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等的修饰,表示事物的属性。如:高、聪明、漂亮、干净、大、敏锐、难、简单等。
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等的修饰,表示事物的状态或情状。如:雪白、金黄、笔直、通红、糊里糊涂、乱哄哄等。
对形容词的分类,我们一般采用上面的功能分类,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老师有必要了解一下根据语义特征进行的分类。即从人们对某一性质的态度来说,形容词还可以分为:
正向形容词:大、长、粗、厚、快、高、胖、好、积极、漂亮、聪明、勤快、善良等。
负向形容词:小、短、细、薄、慢、矮、瘦、坏、消极、丑、愚蠢/笨、懒惰、恶毒等。
这种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时是很有用的。比如在比较句“A不如B+adj”和“A没有B+adj”中,一般只能用正向形容词,而不能用负向形容词。对比如下:
我不如姐姐聪明/勤快。
*我不如姐姐愚蠢/懒惰。
汉语老师没有口语老师高/好。
*汉语老师没有口语老师矮/坏。
再如,在用“多+adj”表示疑问时,一般也是只能用正向形容词,而不能用负向形容词。对比如下:
你儿子多高/大了?
*你儿子多矮/小了?
再如:在格式“有点儿+adj”中则只能用负向形容词,而不能使用正向形容词。对比如下:
那个教室有点脏。
*那个教室有点干净。
他哥哥有点儿懒。
*他哥哥有点儿勤快。
其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很多对形容词有这方面要求的格式。如:祈使句“adj+点儿(谦虚点儿)”、“数量词+adj(三斤重)”等,这里不再一一分析。
当然,有时候,所谓正向和负向因人而异,比如买衣服时有人喜欢长,他就可以说“这一件没有/不如那一件长”;有人喜欢短,他就可以说“这一件没有/不如那一件短。”
二.形容词单独作谓语
汉语的形容词可以单独作谓语,这一点有别于英语。在英语中,形容词是不能独立作谓语的,一定是用在be(am/is/are)动词后,做表语。如:
He ia tall.
She is clever.
You are goodlooking.
在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方面,留学生尤其是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形容词前面加“是”。这个“是”并非表示强调的副词“是”,而是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如:
*他是高。
*她是聪明。
*你是好看。
这种偏误多的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留学生在使用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形容词谓语句时,还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形容词前面没有用“很”。如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要表达:
I am well.
He is handsome.
She is beautiful.
这些意思的时候,如果说成:
*我好。
*他帅。
*她漂亮。
就让中国人觉得好像话没说完。因为在汉语里形容词单独作谓语都含有比较的意味。如并不表示比较,就应该说成:
我很好。
他很帅。
他很漂亮。
这些句子中的“很”并不是表示程度高,只是为了满足语法上的需要。否则就给人一种语义未完之意,或对比句中。如:
北京大,天津小。
这种语法现象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初级阶段如果没有有意识地引导改正,留学生就会把这种看似小问题实际却很影响汉语水平的毛病带入中高级阶段,成为化石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初级阶段的教学在这方面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三.状态形容词
前面我们把形容词按照功能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那么这种分类到底有没有必要?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我们先来看留学生按照教材里的标注(即状态形容词没有特殊说明,只是和性质形容词一样标为“形容词”)造出的句子:
*下课后我们教室外面很乱哄哄。
*我们教室的墙壁雪雪白白。
*她马里马虎极了。
从上面的偏误,我们可以发现留学生之所以出错,是因为他们把状态形容词当作一般的性质形容词来使用了。当然,这一般不能怪学生。一是我们教材没有做出标注,二是目前有些老师对这些状态形容词也不够敏感,注意不够。所以我们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形容词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那么我们来看看状态形容词的使用特点:
(一)状态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和性质形容词相比,状态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
1.不能受“很”等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很漆黑 *非常热乎乎 *最通红
2.不能带补语。
如:*乌黑极了 *冰凉得不得了
3.重叠方式和性质形容词不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而状态形容词(主要是AB式的)的重叠方式是ABAB。
如:雪白雪白 冰凉冰凉 煞白煞白 笔直笔直
4.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定语、补语、状语,作谓语时,除了AB式外,一般后加“的”。如:
她的脸通红。(谓语)
她的脸红彤彤的。(谓语)
金黄的麦浪。(定语)
他的手冻得冰凉。(补语)
他慌里慌张地跑来了。(状语)
(二)常用状态形容词:
AA式:纷纷、皑皑、累累等;
AB式:雪白、银白、金黄、漆黑、煞白、冰凉、乌黑、笔直、通红、碧绿等;
ABB式:黑乎乎、慢腾腾、红通通、绿油油、黑沉沉、沉甸甸、气冲冲、静悄悄等;
A里AB式:糊里糊涂、罗里罗索、马里马虎、小里小气、慌里慌张、傻里傻气等;
AABB式:弯弯曲曲、病病歪歪等;
其他:傻里吧唧、老实巴交等。
(三)状态形容词的教学:
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应该注意状态形容词的特点及其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我们觉得最好采取语法词汇化的手段,即随遇随教,先分散后总结的办法,即见到一个状态形容词,就把这个状态形容词的用法给学生扎扎实实地搞明白,只需要让学生知道这种词的具体用法就可以,没必要让学生去了解“状态形容词”这种概念。关键是在教材没有标注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教师的,应该能预见到学生在这些词上会出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提前预防。比如,在学习“雪白”这个词时,我们给学生列出:
很+雪白×
非常+黑乎乎×
特别+糊里糊涂×
……的+名词
…地+动词
重叠形式ABAB
在学到一定数量的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洁白、通红、慢腾腾)之后,引导学生注意这类词语以及语法特征。在语义上,状态形容词本身已经包含了程度的语义,所以在语法上就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和程度补语的补充。
四.形容词的重叠:
形容词重叠是我们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个语法现象。留学生在学习形容词重叠时经常出现一些偏误。这一部分我们打算先从留学生的偏误出发,然后分析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意义,最后总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容词重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留学生形容词重叠偏误分析:
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形容词重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各种各样。如:
A:*她每天都打扮得美美丽丽的。
*哪些工艺品都做得细细致致的。
B:*她把我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极了。
*我们一说到她的男朋友,她的脸就很通红通红的。
*下课后,同学们都很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教室。
C:*她的头发金金黄黄的。
*那个孩子的小手冻得通通红红的。
D.*姐姐比我漂漂亮亮。
*中国的孩子没有我们快快乐乐。
在形容词重叠方面留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上四类:
A类是把不能重叠的形容词重叠了。
B类是形容词重叠后一般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也不能再带程度补语,而留学生带了。C类是重叠方式有误。把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错误地认同为性质形容词。
D类是形容词重叠后用在了比较句。我们知道汉语形容词重叠后是不能用在比较句的。
(二)形容词重叠的形式:
性质形容词,尤其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大部分都可以重叠,部分状态形容词也可以重叠,但重叠方式不同。重叠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AA式:好好儿、慢慢儿、高高、大大、松松、长长、紧紧等。
AABB式:干干净净、快快乐乐、清清楚楚、高高兴兴、漂漂亮亮、轻轻松松等。
ABAB式:笔直笔直、通红通红、漆黑漆黑、金黄金黄、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等,这一部分都是状态形容词。
(三)不可以重叠的形容词:
从留学生的偏误中我们可以发现,汉语中有一部分形容词是不能重叠的,但教材中一般并没有明确指出,到底哪些形容词不能重叠,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哪些形容词不可以重叠。
1、带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一般不可以重叠。如:狠毒、卑鄙、丑、困难、冷漠等。
2、带有明显书面色彩的形容词一般不可以重叠。如:美丽、勇敢、伟大、清洁、繁茂、漫长、空旷、艰巨、自豪等。
对比如下:她天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她天天打扮得美美丽丽。
(四)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形容词重叠在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不同,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也有所不同。
作谓语时,如:她的眼睛红红的。比较他的眼睛很红。
作状语和补语时,表示程度深。如:考完了,我要好好儿地玩几天!        她把那个名字写得大大的,唯恐来者看不到。
作定语时,有描写的作用,一般同时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如:你看这小女孩多可爱,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唇。她留着短短的头发,穿着短短的牛仔裙,斜挎着一个小小的背包,很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