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erver列名无效:东亚峰会与对区域结构的争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4:39:53

东亚峰会与对区域结构的争论


 

  第六届东亚峰会将于11月19日在印度尼西亚的峇厘岛举行,俄罗斯和美国将以成员的身份出席。然而,对峰会成为具高影响力的论坛,和它对东亚和平与繁荣的可能贡献的怀疑,依然挥之不去。

  的确,东亚的体系结构最近受到严格的审视。受关注的课题是结构的不连贯,和在应对日益复杂、不确定和具挑战性的区域环境时,明显缺乏效率。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莉于2010年所说,东亚所需要的,是符合其“新形势”的结构。

  这个新结构会是什么样子呢?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成功地带来利益相关者所期待的和平与繁荣呢?目前,区域里至少有三种不同看法或非官方的“学派”。

区域结构的三种看法

  首先是所谓的“堪培拉学派”。它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提出的“亚太共同体”(Asia Pacific Community)相关,提倡一个“指挥部”或中心式的区域主义,认为亚洲需要一个获得完全授权、具备广泛议程的主导机构。两名澳大利亚学者进一步表示,这个结构必须有巧妙的设计并以功能为主。因此,应该精简区域结构、改革其组成部分和厘清它们的角色及职务、并舍弃表现不佳的组织。知名澳大利亚战略家金杰尔(Allan Gyngell)感叹地说:“亚洲有太多组织,但却还是不能发挥我们要求的所有功能。”

  在2009年于悉尼举行的一场鼓吹陆克文提议的会议,与会者建议区域事务由亚太G20集团成员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俄罗斯和韩国)联合组成的“同盟”(concert of powers)共同处理。然而。亚细安却没有被赋予任何明显的角色。

  在中国和美国反应冷淡,一些亚细安成员国——还有一些澳大利亚知识分子——大力反对后,陆克文的倡议后来被修订,亚细安也被加入这个“同盟”。新扩大的东亚峰会,则被视为是陆克文的最高组织概念的体现。     第二个模式是强调以功能和成效为基础的方式,来处理区域事务的“华盛顿学派”。支持者要求有效、相关并能交出成绩的区域组织。希拉莉最近便表示:“具备能交出成绩的机构,比只是制造更多新机构重要。”   功能主义者不认为需要一个主导机构或需要舍弃没有效能的机构;问题是确保它们有效地运作。他们也不抗拒临时权宜的方式。他们欢迎以功能为导向,看法相同的国家因特殊原因而携手合作(经济学家所说的“可变几何”或variable geometry)。

  关键是,功能主义者认同一个强大的亚细安,是一个平衡及和平的结构的核心。他们希望把目前组成机构的角色和责任的重叠减至最低程度,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确定分工。

  在这方面,华盛顿认为东亚峰会应该把焦点放在安全课题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亚细安+3(亚细安+中国、日本和韩国)或东亚峰会,是促进东亚经济融合的更适当工具的争执。

  但这种功能的区别是否可以成功维持还有待观察。

  第三个观点是“新加坡学派”提出的。它理想中的结构是相对“自由放任”的。它认为现有的结构尽管有其缺陷,但基本上是健全并仍然符合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这个观点的支持者同意一些改革是必要的,却认为只要区域结构和协议不会限制国家追求自身利益,改革便不迫在眉睫。他们也不反对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设立更多新的安排。

  新加坡建议成立亚细安+8论坛来取代扩大的东亚峰会便是例子(担心美国总统可能不会承诺每年访问东亚)。最终,“自由放任”的区域主义者,寻求维持亚细安在东亚区域主义的既定中心地位。同“堪培拉学派”不同,他们相信亚洲一些强国联合起来,对较小亚洲国家的利益是不利的。

对东亚峰会的意义

  这三个看法主要着眼于较广泛的区域结构,但对这个结构的争论却突出了东亚峰会。这不仅是因为“堪培拉学派”支持者视扩大的东亚峰会为他们大力游说的主导结构,也因为若让峰会享有特殊地位,意味着其他区域组织会被边缘化——在这些组织享有巨大影响力的亚细安或其他国家——如亚细安+3的中国——都不太可能支持这样的做法。

  东亚峰会里实力较强成员,也不一定会赞成这样的“同盟”安排;而峰会若出现一个排他的“同盟”,其本身也未必能持续下去。

  其实,许多东亚国家都喜欢区域“可变几何”所赋予的战略灵活性,这增加了他们的政策选择,减少出现零和结果的可能性。

  不过,“华盛顿学派”希望区域结构的组成部分有简明分工的希望,是不太可能完全实现的。因为除了东亚峰会和“亚细安加八国防部长会议”,没有其他东亚组织拥有同样的成员国。因此,尽管有名义上的功能区别,东亚组织一般都会把不在它们职务范围内的课题列进议程里(“亚太经合论坛”的贸易论坛便对反恐表示关注)。

  “新加坡学派”的“东西没坏为什么要修?”的看法,长期来说也是难以持续的。即使亚细安也明白,它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再也没有保障了,而它也开始了改革程序,来确保不和区域变化脱节。

  在可见的未来,区域结构大概将结合“华盛顿学派”和“新加坡学派”所提倡的特色。东亚峰会很可能会成为区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最重要的组织。然而,三个学派无疑都会从峰会找到一些可以声称是他们的功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