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官网分期付款攻略:“劳动的异化”指的是私有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2:12:07

“劳动的异化”指的是私有制  

——一个马克思终生没有放弃的哲学概念  

   

傅晨光  

   

1、“劳动的异化”或“异化劳动”等概念,是马克思著作中一个经常可以见到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但以后《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资本论》中也有。“异化”这种现象是马克思以前的时代很多哲学家、经济学家对世界和社会现象的一种概括,指的是由于主体的活动创造了客体而与主体相对立,造成的结果是客体反过来压迫主体。黑格尔、费尔巴哈都用了“异化”这个概念。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看不见的手” 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现象的困惑不解。  

“异化”这个概念是马克思在开始研究政治政治经济学时也发现了这种社会现象,而从黑格尔的哲学中借用过来的。这个现象就是:人类劳动本来是为了人类自身的自由,但却产生了反过来使人类自身不自由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继续发展,就成为一定的社会制度如所有制等,所有制发展又形成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等等。马克思称这种劳动为“异化劳动”,有时也称“对象化劳动”或“物化劳动”等等。他认为资本家手中掌握的“资本”就是他们通过资本主义的私人所有制以合法的形式占有的人们过去的“物化劳动”。但马克思认为,劳动的异化现象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已发展到了顶点,以后就将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劳动的异化”、“异化劳动”、“物化劳动”、“劳动的对象化”等等概念,都是从“异化劳动“派生出来的。  

“异化“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以前和同时代哲学经常讨论的问题,马克思已经在理论上唯物主义地解开了这个问题的历史之谜,所以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不象早年那样大量地使用这个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已经不能完全表达他对历史的发现,他对他的历史的发现的既高度概括又无遗漏的经典表述还是首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但也并没有完全放弃使用“异化”这个概念。  

认为马克思后来放弃了这个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一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好心人为了反对有人利用马克思的著作来攻击社会主义,于是从“左”的方面就提出马克思后来没有再用“异化”概念。这种立场是正确的,但又没有正确地理解。资产阶级是以“理论斗争”的形式来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也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理解马克思的著作作出正确的回答。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马克思认为的人类劳动产生“异化”现象,专指私有制现象,在他的时代,这种“异化”现象是资本和资本主义个人所有制产生的,马克思从来也没有说社会主义建立了公有制还会产生异化现象。恰恰相反,他指出了人类废除了私有制,“劳动的异化”现象就能逐步得到克服,而且一定能够克服。将马克思的著作中特指的现象用于社会主义,正是一些人的别有用心。  

   

2、从1844年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年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57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都用了“异化”这个概念。这说明,马克思终生都没有放弃“异化”概念,请看以下引述。  

1)、人的异化,一般地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8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2)、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由于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发形成的,因此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权利。……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说)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8-39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  

3)、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即表面上进行着上述那种自由和平等的等价物交换的生产,从根本上说,是作为交换价值的物化劳动同作为使用价值的活劳动之间的交换;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是劳动把劳动客观条件——因而也是把劳动本身所创造的客体性——看作是他人财产关系:劳动的异化。(《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519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4)、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很象商品。因为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名字叫彼得的人把自己当作人,只是由于他把名字叫保罗的人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因此,对彼得来说,这整个保罗以他保罗的肉体成为人这个物种的表现形式。(《资本论》第1卷第67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5)、资本表现为异化的、独立化了的社会权力,这种权力作为物,作为资本家通过这种物取得的权力,与社会相对立。(《资本论》第3卷第289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以上,就是马克思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著作,证明论述劳动的“异化”问题,是马克思的著作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其中,《资本论》中对于“人”的分析,就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在劳动中自我与自我的异化的分析的具体和深化;对于“资本”的分析,就是认为它是资本家手里掌握的人类过去的“物化劳动”,这个“资本”是资本家从工人那里以“看不见的手”、以“合法”的形式掌握的由工人付出的“对象化劳动”——是工人的血汗!  

这些,都说明没有必要否定马克思后来放弃了“异化”概念。恰恰相反,这个概念,最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文明”的外表掩盖的丑恶和不公平!揭示了资本主义一切罪恶本质。  

   

3、围绕着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问题,出现过很多复杂的理论争论。一个是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在东欧产生了一个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卢卡奇;一个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东巨变和中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都与资产阶级对于这一概念的别有用心的利用有关。  

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对于正确地理解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防止敌对势力对于马克思的著作的反面利用有重要意义。  

 “异化”概念首次大量出现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被后来有人称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地的著名手稿中,马克思几乎从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上阐述了“异化劳动”从产生到最终克服的全过程。对于共产主义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也作了初步的描述。但是,这部手稿在苏联时期虽然50年代翻译了出来,却仅仅作为内部资料存放在书库,中国在60年代后期也翻译出来了,但是也没有公开介绍,也仅仅作为内部资料供研究。1979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正式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出版,这时,东欧西化思潮已经泛滥并产生世界性影响和动荡。  

也就在这个时候,苏联和东欧一些人开始利用马克思这部著作手稿,以完全歪曲原意的手段借用“异化”概念反过来攻击社会主义体制,攻击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认为在公有制体制下也存在“异化”。这一宣传,在很多人没有能够读到马克思的这部著作的时代起到了很大煽动作用。  

一些坚持社会主义的同志为了反击这种攻击,不得已从“左”的方面说马克思后来放弃了这个概念,可能主要是一种斗争策略。现在看起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马克思主义是公开的学问,只要指出那些人利用马克思的著作攻击社会主义就可以了,而不能也改变马克思的著作的原意来进行理论斗争。  

   

4、还有一个问题,就是20世纪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1885-1971)及其《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出版),也与“异化”概念的歪曲有关。对于卢卡奇及其所创立的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一一揭示出《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经常使用“异化劳动”、“物化劳动”、“对象化劳动”等概念,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等谎言就将真相大白。  

卢卡奇被西方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在他的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首次对马克思著作中的“物化”概念进行过一些分析。这一分析本来很平常,因为读《资本论》就知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大量地使用了“物化“这个概念,以此分析资本家手里掌握的“资本”其实就是人类“过去的劳动”即“物化劳动”,卢卡奇不过就是据此写了一篇《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这几篇论文一出来,西方学术界一些人出于在意识形态上分裂苏联意识形态的目的,大肆宣传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比列宁还要好,把卢卡奇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后来还称卢卡奇为西方“存在主义的先驱”,并不惜以“圣经”来称《历史和阶级意识》。  

这就是这位“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真相——所谓的这个“先驱”和“圣经”,不过就是一个意识形态阴谋。  

西方吹捧卢卡奇,一个重要的论据是说,卢卡奇写《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时,“他当时还不可能看到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但是他关于‘物化’所说的却与马克思在那部手稿中关于‘异化’(ENTFREMDUNG)所说的某些东西极为相似”,并进而说这是“他与马克思在异化理论上的共识”(《历史和阶级意识》译序,《历史和阶级意识》第7页,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以证明卢卡奇不仅仅是研究者,而且是一个与马克思的思想“完全一致”的人,这种宣传,甚至包含了他们今后还可以以卢卡奇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企图。  

但是,铁的事实已经证明,卢卡奇所用的“物化”概念并不新奇,《资本论》中多处使用了,“正象人在宗教中受他自己头脑的产物的支配一样,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受他自己双手的产物的支配。”(《资本论》第1卷第67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这样的表述,《资本论》中有很多;说卢卡奇不知道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及其思想,也是瞎说,“异化”概念不仅仅出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中直接就有。  

所以,卢卡奇根本没有那么“神奇”,“物化”这些概念,在《资本论》和马克思后期大量政治经济学手稿中都有,完全可以证明卢卡奇本是一个在哲学思想上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和所谓的“存在主义的先驱”,完全是人为地吹捧起来的!  

因此,我们从马克思后期著作中看到的“物化”、“对象化劳动”等概念,就完全可以看到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是怎样的“哲学家”。  

   

5、“异化”现象包括黑格尔、费尔巴哈和亚当·斯密这些思想家都能感到但无法在理论上揭示的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对于这个现象进行了唯物主义的分析和揭示。所以他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在哲学上的超越,而且是对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的超越,而且是同时实现的。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证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人类“异化”劳动的结果;由于人类劳动还在发展,这种私人占有发展在资本主义时代就达到最高程度了。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既形象地揭示了资本家掌握的“资本”的真实来历,也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历史现象产生、发展直至彻底改变的轨迹。马克思破解了人类劳动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这种历史现象之谜,也指出了人类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废除私有制,克服这种“劳动的消极的方面”,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应该坚决反对将马克思的“劳动的异化”概念用于废除了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也要指出,《资本论》中本来也使用了这个概念,这就可以彻底揭开说卢卡奇是在没有看到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的情况下发现了与马克思“所说的某些东西极为相似”、 他与马克思在异化理论上有所谓的“共识”等这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谎言。(20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