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神车党 关门声:八苦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07:12
复吴希真成士书三
    今之人,每以世智辩聪之资,研究佛学,稍知义路,便谓亲得,从兹自高位置,藐视古今,且莫说现今之人,不入耳目,即千数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来,或法身菩萨示现者,彼皆以为庸常,不足为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听其言,高出九天之上,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如是习染,切宜痛除,否则如貯醍醐于毒器中,便能杀人。今时此风尤盛——尽在不言中!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弟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而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倘自幼任性而惯,且无论无天资无善教,即有天资有善教,亦祗成得个文字工人、儒门败类而已。世有才高北斗、学富五车,而其所作所为,皆仗此聪明以毒害生灵,毁灭道义者,其原皆由初无家教以为之肇也。  印祖这段“家教”开示,当今之世,不知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八苦之义,大体可知;兹录省庵大师八苦诗,读此诗,同时可以
体会到:娑婆之极苦,极乐之至乐。
  八苦诗   生苦
  业风吹识入胞胎  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下  频惊粗食厌山来
  声闻到此心犹昧  菩萨于中慧未开
  誓割爱缘生极乐  华中产取王婴孩
        老苦
  万事输人已退藏  形骸自愧少康壮
  朱颜一去杳无迹  华发新来渐有霜
  流泪暗思童稚乐  见人空话壮年强
  宁知净土春长在  不使身心昼夜忙
        病苦
  四大因时偶暂乖  此身无计可安排
  残灯留影不成梦  夜雨滴愁空满街
  自昔欢娱何处去  只今苦痛有谁怀
  岂知极乐清虚体  自在游行白玉阶
        死苦
  识神将尽忽无常  四大分离难主张
  脱壳生龟真痛绝  落汤螃蟹漫慞惶
  甘心狱户为囚侣  束手幽关事鬼王
  何似华开亲见佛  无生无灭寿难量
        爱别离苦
  生离死别最堪伤  每语令人欲断肠
  虞氏帐中辞项羽  明妃马上谢君王
  泪深江海犹嫌浅  恨远乾坤未是长
  诸上善人俱会处  愿教旷劫莫分张
        怨憎会苦
  苦事人情皆欲避  谁知夙业自相招
  有钱难买阎翁舍  无计能求狱卒饶
  兵败张巡思作鬼  身亡萧氏愿为猫
  何时得预莲池会  积劫冤雠好共消
        求不得苦
  穷达由来有夙因  转生希望转因循
  扬帆屡见沉舟客  挂榜偏伤落第人
  毕世耕耘难果腹  频年纺织尚悬鹑
  乐邦衣食天然好  不用区区更苦辛
        五阴炽盛苦
  逼迫身心苦事多  哀声无地可号呼
  肝肠断处情难断  血泪枯时根未枯
  临海廿年持使节  过关一夜白头颅
  何当净土修禅观  寂照同时离有无
  ——见省庵大师语录卷下。
  此八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
  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
墨。
  第八、五阴炽盛苦,乃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
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五阴者,即:色、
受、想、行、识也。色、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
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
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

  五阴盛苦,较难了解。道源老法师,在“佛堂讲话”中,有很好
的解释。浅显易懂。兹照录如下:
  “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阴”
是身,“受想行识”四阴是心,简单讲一句,这是身心之苦。我对于
此苦,另有一种很浅显的解释,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
知道有苦,若对他说“生苦”,他说生时我不知道。若对他说“老苦”,
他说我现在还没老。若对他说“病苦”,他说我从来没有害过病。若
对他说“死苦”,他说死还未到。若对他说“爱别离苦”,他说我的家
眷团聚没有别离。若对他说“怨憎会苦”他说我没有怨恨憎恶的人。
若对他说“求不得苦”,他说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说来,这种人就
没有苦了吗?有的,有的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试看,现在社会上
的凶杀案、抢盗案、奸淫案,真是太多了!为什么有这种案件发生呢?
因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们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冲
动,坐卧不安,无事生非,所以才造出许多杀盗淫的罪业来。他们的
身心不能安宁,好像给火烧着似的,故曰:“五阴炽盛苦”。”
  又、阴者,盖覆义,音义与荫同。由此五法,盖覆真性,不能显
现;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
凡夫未断惑业,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

 此释“阴”义,旧译作五阴。亦译作“五众”,如法华经譬喻品“五
众之生灭”,此五众即五阴。新译作五蕴,般若心经“照见五蕴皆空”。
阴、盖覆义。蕴、积聚义。若二义合释,则更为明显:由积聚五法,
盖覆真性,致令真性埋没于五蕴山中;正所谓:“五蕴身中有真佛,
无奈人人不自识”!
  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修道之人,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
了无执著,不起憎爱,从此加功用行,进证无生,则惑业净尽,斩断
生死根本矣。

  金刚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即无执著。若能如是,则生死可了。
  然此功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实难。故须专修净业,求
生极乐,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莲花化生,无有生苦;
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
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音,随已根性,由
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
皆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至
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
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
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
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也。

  圆瑛法师曰:“以娑婆之极苦,对彼西方极乐,二土较量,令知
胜劣,而生欣厌。如八苦者,则:彼国众生,但受莲华化生之乐,而
无胎狱生苦;但受相好具足之乐,而无衰朽老苦;但受自在宴安之乐,
而无痛患病苦,但受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分段死苦;但受海会相聚之
乐,而无爱别离苦;但受上善俱会之乐,而无怨憎会苦;但受所欲如
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但受观照蕴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之苦。二
土对较,苦乐悬殊,净秽自分,取舍宜定。”(见阿弥陀经讲义)
  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
惑,方名真信。

  中峰大师曰:“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力,摄取
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信者:信有西方净土;信有
阿弥陀佛摄取众生之事;我等众生,信有往生之分......如是信者,
是为真信。”(见三时系念佛事)“信”义,净宗典籍皆有说明,弥陀
要解明宗中,详明信愿行义,宜参阅。
  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
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
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

  今时的邪知谬见更多了!不便一一细述。但总不出以凡情测圣境
耳。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
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
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
逆顺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
既造恶业,必受恶报,久经长劫,轮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
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
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
誓愿度生,若众生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
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
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
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

  明净秽而令生欣厌,求生西方之愿,方能真切,故以厕坑、牢狱
譬此土,必须急求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