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女孩外号:翻子拳“八快手”实用技击法 真气运行法静功--五步功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29:11
 2011.11.15阅读(2) 

-------武林最高绝技 上乘内功穿透爆炸力揭...戴上一副旧的拳击手套保护手(如果你舍得用新的也可以),面对墙壁一臂远双脚并拢站立,然后用立拳直击墙壁(先练单拳再练双拳)。发力要领在于手臂放松,象链子锤一样直击出去,在击打墙壁的一瞬间也不要紧张。击打墙壁时如果身体向后倒,说明手臂放松的程度还不够好,反作用力通过手臂传导给身体,造成身体向后倒。如果你的智商没问题的话,相信你用10分钟的时间就能掌握要领,一周的时间即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至于鞭拳怎么打或脚怎么踢,大家自己去悟。掌握要领以后你就可以找个自愿受试者在他的右胸部(因为左胸有心脏)测试一下击打效果,初次击打时力量要小一些,以免受试者承受不了。所谓穿透爆炸力就是击打在身体上有一种穿透爆炸的感觉,劲力不但可以纵向穿透而且同时可以横向传导,一般击打在胸部通常可以传导到腹部,杀伤力极大!这就是秘而不宣的上乘内功穿透爆炸力最科学的练法。形意拳把这种力称为“化劲”,所谓化劲就是化掉自身僵硬的蛮劲,目前我还没发现谁能正确解释化劲的真实含义。由于这种发力形式不用使太大的劲就能造成很大的杀伤效果,所以古人认为是“内劲”,并附以站桩、打坐等内功练习来提高功力。其实你既不用站桩也不用打坐,因为它的功力大小与人的体重和力量有关,与站桩、打坐无关。穿透爆炸力虽然杀伤力很大,然而它距现实打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它仍然存在蓄劲发力的过程,易被对手所察觉。

翻子拳“八快手”实用技击法

于伯谦先生传下的翻子拳,有很多散手技法,“八快手”即是其一。所谓“八快手”,“八”是因为其招法只有八下,确切说是八个纲目、八个原则,每一下可有多种变化,由于文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事实上,招法是初学者入门用的东西,如同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初学必须经历讲解例题的过程,但练到一定程度,必须要抛开例题,也就是把所有招法练“化”了,那时候因为做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无所谓招式了。“快”是指这八招在使用当中瞬间完成,不能像图解说明那样分成一二三,不论多少分解,都要在“一”字下完成。翻子拳讲的就是快,要求“疾上尤加疾,打上还嫌迟”,不快也就失去了翻子拳的风格特点。“手”,是因为北方拳术常把招数称为“手法”,并非仅仅限制在手上动作。翻子拳虽然偏重上肢的攻防,但并不排斥腿法,本文介绍的“手法”是最基本、最直观的使用方法,包括打、拿、摔,而在其变化当中,亦不乏腿击之术,如“走外”即含着腿踢。
  
  1.走里
  
  甲(着蓝色上衣者)垂手自然站立,乙(着白色上衣者)作势准备攻击;乙进步以右拳向甲面部击来,甲迅速两手上抬,挂住乙前臂里侧,将乙手封住;甲左手拿住乙腕,进右步,脚踏中门,身体前欺,速以右掌掸击乙右耳侧(图1~图3)。
  
  说明:“走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动作一定要快,我手与对方拳腕乍一相交,对方耳侧腮旁就应发出脆响,我反击同时要防止对方左手进攻。
  
  2.走外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势准备攻击;乙进步以右拳向甲面部击来,甲迅速两手上抬,挂住乙前臂外侧,将乙手封住;甲右手拿住乙腕,左脚向乙身后上步,左掌顺乙右臂砍击乙颈部(图4~图6)。
  说明:“走外”较“走里”相对要安全很多,因为自己始终在对方的外门,但也要防备对方起腿勾裆、出肘顶胸,动作同样不能迟疑。
  
  3.走外三点手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势准备攻击;乙进步以右拳向甲面部击来,甲迅速抬右手封住乙手外侧;随即进右步,左手封住乙上臂靠肘部位;以右掌向乙脑后拍击(图7~图10)。
  
  说明:“走外三点手”是“走外”的一个特例,强调双手连续倒三下,每一下都要求落点准确、果断。
  
  4.通天地煞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势准备攻击;乙进步以右拳向甲面部击来,甲迅速抬左手封住乙手内侧;甲进右步,以有反背捶击乙面门;随即甲身形下潜,右手以肘关节为轴,向内、向下划弧,以掌根击打乙腹部(图11~图14)。
  说明:“通天地煞”即翻子拳中的“铁翻杆”,强调虚虚实实,指上打下,上手反背捶要实在有力,如对方防守则变虚招,转而攻击对方中盘。
  
  5.三穿手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势准备攻击;乙进步以右拳向甲面部击来,甲迅速起右手封住乙手外侧;甲左手以大拇指为力点穿击乙喉部;甲右脚向前活步,右手指尖继续穿击乙喉部(图15~图18)。
  说明:“三穿手”演练非常简单,即进一步连续穿掌三下,类似“一步三拳”,但在用法上变化最多。第一掌封对方手要有穿意,第二掌亦可用中指尖为力点攻击,进步未必一定与第三掌同时进行,总之要随机应变,灵活多变为妙。
  
  6.马紧夺筹
  
  甲主动向乙攻击,以右手向乙面门击打;乙出右拳格架,甲抬起左手封住乙手内侧;并迅速以左手抓住乙右手小指,右手反手抓住乙右手拇指,两手合力逆时针拧转;甲右脚向后撤一大步,双手合力向下、向后边拧边拉扯乙右手,将乙摔倒(图19~图22)。
  
  说明:“二马紧夺筹”是一个擒拿动作,意在抓住对方手指向两边用力分扯,整个动作过程要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
  
  7.银瓶控水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势准备攻击;乙进步以右拳向甲面部击来,甲迅速抬右手封住乙前臂外侧,以左手封住乙右肘;甲左脚向乙身后进步,同时身体迅速下潜并前欺,左手下按乙臂,使之贴近乙方身体,右手扣住乙右脚踝部;甲蹬腿长身,左手前按乙胸,右手上提乙腿,使乙仰面跌倒(图23~图26)。
  说明:“银瓶控水”是一个摔法动作,使用当中要注意欺身到位,这样才能得机得势,右手扣腿要迅速,右手上拉要与左手推按形成合力。
  
  8.叶底偷桃
  
  甲垂手自然站立,乙作势准备攻击;乙进步以右拳向甲面部击来,甲抬右手格架乙右手腕部,同时以左手向斜上方托起乙右肘;甲迅速身形下潜,右脚向前活步,以右拳猛击乙肋部(图27~图29)。
  说明:“叶底偷桃”简捷明快,实用性强,关键要做到以步带身,以身带拳,一发即人,决不含糊.

 

戳脚技击二十式

戳脚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北腿之杰”。它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捶、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捶、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拳系——戳脚门。戳脚最显著的特点是:手脚并用,突出用腿,以其丰富多变的腿法见长。其腿法可概括为“提、点、圈、掀、插、摆、踢、蹬”八种。其中,提腿为提皇腿,摆腿为摆莲花之母,圈腿为扣金钟之母,蹬腿为飞云跺子脚之母,踢腿为寸腿之母,掀腿为蝴蝶脚之母,点腿为叶底藏花之母,插腿为缠丝腿之母,故此八种腿法又称“戳脚八母腿”。此八种腿法又相互结合,衍生出本门派的独特经典腿法——戳脚八十一腿。
  《戳脚拳论》曰:“手为先锋。脚为主帅,拳打六路,脚踢八方。”技击中,戳脚注重手法与脚法的有机配合:手防上,脚踢下,手领脚发,手到脚到,脚收手防,协调一致。拳谚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实战中,以手法的左拔右格,上托下拦,封住敌之拳脚;或两手亮开门户,诱敌来攻;或以手法虚晃敌身,察其动静,待机用腿法攻敌之空当。戳脚的腿法丰富多变,实战时常以腿技取胜。其一步一腿,上蹬下踹,左勾右挂,前踢后摆,明圈暗点,进攻立体化,上可踢头,下可跺脚,一腿发出,另一腿待发,势势相连,环环相扣。如拳谱云:“足踢敌人莫容情,全凭手领门路清”,“手不虚发不空回,飞脚点于肋,百发百胜。手打三分,脚踢七分,脚之疾更当疾于手之疾也”。由此可见,戳脚特别重视腿法的运用。
  
  
  
  一、穿枪脚
  
  我以左势对敌,敌进右步用右拳击我胸部,我身体向左转体135度,双腿屈膝,同时右手向下、向外压挂敌拳(图1);随即,我重心移于左腿,身体左转45度并向左侧倾,同时右脚脚面绷平,向右以脚尖点击敌左肋部(图2)。
  技击要点:右脚点击时要送胯,右膝挺直并下扣,脚心斜向后上方,力达脚尖,点腿要快发疾收。
  
  二、掏踢外磕手
  
  我以左势对敌,敌进左步以左拳向我胸部击来,我迅速向左转体135度,左腿微屈,同时用右小臂向前、向左磕挡敌左拳(图3);接着,我再左转体45度,右小臂向胸前、向下绕环,再直臂向右、向后靠打敌上身,同时右脚向前、向左弧形掏踢敌左脚,上下齐击,使敌倒地(图4)。
  
  技击要点:掏踢腿发出时,脚跟内侧擦地前行,至敌左脚后,脚跟快速抬起,脚前掌用力,以脚弯处猛力上掀敌脚踝部,此腿发力在于转腰送髋;外磕手动作要迅速,拧腰晃膀发力,要有向右的绷劲和向外的靠劲,上下合一,制敌倒地。
  
  三、蹶子脚
  
  敌由我身后用右手抓我右肩,我头稍右转,目视右后方(图5);我速用左手按住敌右手,重心移于左腿,右臂内旋,右拳向后下方砸击敌右肋部,同时右腿迅速屈膝倒勾,以脚跟倒踢敌裆部(图6)。
  技击要点:左手按敌手、右拳向后砸击与蹶子脚要快速连贯,几乎同时进行;踢蹶子脚时,以膝关节为轴,脚尖勾起。小腿快速倒踢,力达脚跟。
  
  四、蹶腿摆点
  
  我以右势对敌,敌进右步以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速用右小臂向左磕挡敌拳,同时身体左转90度,左脚经右脚后向后偷步(图7);随即,我重心移于左腿,上身稍前倾,同时右腿屈膝以脚跟部向后撩踢敌裆部(图8);敌向后退步闪避,我身体迅速向右转体90度,上身向左侧倾,同时右脚由下向后上方绕环,以脚掌前端摆踢敌头部(图9)。
  技击要点:磕挡、转体、偷步动作要快,并同时进行;蹶腿时右脚掌先碾地,以增加踢击力量,着力点为脚跟;摆点时,腰胯发力,达于脚掌前端。
  
  五、寸腿翻杆手
  
  我以右势对敌,敌进右步以右拳击来,我右脚向后退步,同时用右手将敌右拳向下、向外拨挂开(图10);随即,我左手向下按压敌臂,重心移于左腿,身体左转90度,右脚脚尖勾起,以脚掌前端挫踢敌右腿胫部,同时右拳收至胸前,再以肘关节为轴向前上方翻臂,以拳背砸敌面部(图11)。
  技击要点:右手封防要及时、准确,右寸腿发出时,脚跟迅速擦地,膝部快速挺直发力,以脚掌前端踢敌膝部以下部位;右拳翻砸时右肩前送,犹如向前上方甩出去的鞭子,力达拳背。
    
  
  六、寸腿侧踹
  
  敌进右步用右拳击我胸部,我速用左手向外拨挂其拳。同时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掌前端翘起,以右寸腿踢敌右腿胫部(图12);随即,我右腿屈膝上提,身体以左脚为轴向左转90度,上身左侧倾,同时用右脚踹敌胸部(图13)。
  技击要点:踢寸腿时,挺膝送胯,力达脚掌前端,侧踹时,右腿屈提、身体拧转均在一瞬间完成,右膝关节要挺直发力。
  
  七、翻环点腿
  
  我以右势对敌,敌向我靠近时,我重心移于左腿,右腿挺直,右脚脚面绷平,以脚尖直点敌腹部,敌用右手向外拨挡我腿(图14);我右腿屈膝收回,身体以左腿为轴向左后转180度,右脚随转体经左腿前向左落步,双腿屈膝,右脚尖外展,同时双手向左下、向外拨挂敌趁我收腿转体之时发出的右弹踢(图15);我重心移于右腿,上身右转并向右侧倾,同时以左脚点击敌胸部(图16)。
  技击要点:点击时,脚面绷平,力达脚尖,疾点速收;转体要快速、灵便,双眼始终注视敌方,以观其变。
  
  八、狸猫上树
  
  我以左势对敌,敌进左步以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左手向外勾拨敌拳;随即,重心移于左腿,身体左转90度,以右寸腿踢敌左腿胫部,同时用右拳向前上方劐挑其胸部(图17);敌用左手外拨我右拳,我右拳向下收于胸前,右脚向下落地,重心移于右腿,随即右拳再由胸向前上方冲击敌面部,同时用左脚向前上方蹬敌胸部(图18)。
  技击要点:右拳劐挑时,拳眼向上,腕部略翘起,力达拳面;右寸腿与左蹬腿要快而连贯,蹬腿时含胸收腹,拧腰送胯,脚尖外展,力达脚跟。
  
  九、圈点腿
  
  我以左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侧身站立,双臂屈肘护于胸前,右势与左势相反)对敌(图19);敌右膝提起欲用右脚踢我左膝,我身以左腿为轴向左转180度,同时右膝稍屈向左上方绕环摆动,再向下、向外以脚掌挂挡敌右腿(图20);随即,我上身再向左倾,右脚脚面绷平,右腿挺直,以脚尖直点敌裆部(图21)。
  技击要点:圈点腿为先防后攻之技法。由“圈腿”、“点腿”组成。圈腿时,右腿摆动幅度要小,脚走圆圈路线,膝防裆腹,脚护膝胯,同时拧腰收胯并转体;点腿时要送右胯,右膝下扣,力达脚尖,一点即收。圈腿与点腿要衔接紧密,犹如一个动作,中间不得停顿。
  
  十、颠踢取耳抱打
  
  我以右势对敌,敌进右步以右拳击我胸部,我用右手向下挂开敌拳(图22);随即,我左脚向前蹿出以寸腿踢敌右小腿(图23);敌右腿后退,我左脚落地,右脚随左脚下落蹬地,向前以寸腿踢敌前腿胫部,同时右拳向前上方、向左横抡敌头部(图24);敌用左臂外挡我右拳,我右脚向前落步,重心前移,左手护胸,同时右拳翻转向下、向左以拳轮侧横击敌左肋部(图25)。
  技击要点:颠踢步前进距离要大,左脚前蹿要快速,右脚蹬地起跳要迅猛,随左脚落地,右脚脚尖勾起,脚跟擦地向前踢寸腿;右拳取耳时要松肩探膀,力达拳眼,向下击肋时,要沉肩、屈肘,力达拳轮(即小指一侧)。
  
  十一、掀腿
  
  我以右势对敌,敌进右步用右拳击我胸部,我速以右小臂向里磕挂敌拳,同时左脚经右脚后向右侧偷步(图26);随即,我重心移于左腿,上身稍左倾,同时右脚脚尖里合,脚掌下扣,右腿直腿向右上方以脚掌外侧掀击敌右大臂(图27)。
  技击要点:掀腿要侧身、展髋、挻胸,右胯发力,着力点为脚掌外侧。
  
  十二、蝎子背屎
  
  我以右势对敌,敌进左步用左拳向我击来,我左脚由右脚后向右插步,同时速用左手捋抓敌左腕,右臂屈肘以小臂向里磕挡其臂(图28);随即,我身体向左转90度,重心移于左腿,上身稍前俯,同时用右脚掌向后撩踢敌裆部(图29)。
  
  技击要点:左手捋抓敌腕要快而准,左手捋抓、右臂磕挡、左脚插步要同时进行;右脚后撩时腰胯发力,达于脚掌。
  
  十三、外插小缠丝腿
  
  我以左势对敌,敌进左步用右拳击我胸部,我速以右手向外挂挡敌拳,右脚向前上步落于敌右脚外侧(图30);随即,我右脚尖外展,身体重心前移,右膝向前下方顶压敌右膝,同时用双手向前猛推敌后背,使敌前扑倒地(图31)。
  技击要点:右脚进步插腿要快,锁绊敌腿要到位,膝部顶压与双手前推同时进行,协调一致。
  
  十四、蝎子式
  
  我以右势对敌,敌进右步以右拳向我头部斜劈来,我身体迅速向左转90度,上身前俯闪避敌拳,目视右后方(图32);接着,我双手用力撑地,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向后上方撩踢敌裆部(图33);敌身后闪,我右腿顺势屈膝于上,于敌扑来之时,我右膝再瞬间弹直以脚尖向后下方点击敌胸部(图34)。
  技击要点:转体、俯身要快,双手撑地与右脚后撩同时进行,撩踢时腰胯发力,着力点为脚掌;下点时,挻膝、直腿,力达脚尖。
  
  十五、玉环步鸳鸯脚
  
  我以左势对敌,敌进左步向我靠近,我重心移于左腿,以左脚为轴向左转体90度,右拳向前冲击敌胸部,左手护胸,同时右脚脚尖勾起,以脚掌前端挫踢敌左腿胫部(图35);敌左腿稍收,并用右手向里拨挂我右拳,我顺势向左后转体180度背对敌,同时右脚随转体落于左脚前,目视右后方(图36);敌见我转体撤步,又以右拳击来,我重心移于左腿,上身挺胸稍前俯,同时右脚脚面绷平,向后上方以脚掌撩踢敌裆部(图37)。
  技击要点:寸腿冲拳为上下齐击,目的是打乱敌之方寸,中与不中转身便走,诱敌来追,鸳鸯脚起脚要快,脚面绷平,以下腿的瞬间倒勾带动脚掌后撩;右脚下落时脚尖要勾起,以脚掌用力向下戳地,防敌捞抱我腿。
  
    
  十六、带手蹬腿
  
  我以左势对敌,敌以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身稍后吞并略左拧,左手捋抓敌右腕,右手由下向上托住敌右肘关节(图38);随即,我重心移于左腿,双手猛然向左后方拉带敌右臂,同时右脚脚尖勾起,脚掌外展向前上方以脚跟蹬敌腹部(图39)。
  技击要点:双手控制敌臂要快而稳;带手与蹬腿,一前一后同时进行,后带要突然有力,蹬腿要有爆发力,着力点为脚跟。
  
  十七、绕马腿
  
  我以左势对敌,敌用右脚弹踢我左腿,我重心移于左腿,左膝稍屈,身腰稍左转,右腿屈膝,小腿平抬起,右脚脚尖勾起,以脚掌向左磕挡敌右腿(图40);接着,我上身稍后仰,右脚尖外展,以脚跟向前猛蹬敌腹部(图41)。
  技击要点:右脚磕挡时,要含胸收腹,拧腰合胯;蹬腿时,右膝应快速挺直,腰稍右拧,力达脚跟。
  
  十八、兜裆腿
  
  我以左势对敌,敌进左步以右拳击我胸部,我迅速用左手向下勾拨其拳,随即左转体90度,重心前移,同时用右拳冲击敌面部(图42);敌头后仰,我右拳收回,重心移于左腿,右脚掌前端稍翘起,速以右脚踢敌裆部(图43)。
  技击要点:右冲拳为虚招,意在使敌忙于防守,而暴露下部空当;兜裆腿发出时,膝部快速挺直,以便于发力,着力点为脚掌前端。
  
  十九、勾挂连环腿
  
  我以左势对敌,敌进左步以右拳击我面部,我左脚向左前方上一小步,左手向上、向外捋按敌拳(图44);随即,我重心移于左腿,身体以左脚为轴向左转180度,右脚脚尖勾起,以脚弯处向前、向左上方勾挂敌左脚踝部,敌左腿屈膝上提,我右腿顺势屈膝上收(图45);我上身再向左侧倾,同时用右脚踹敌右腿胯部(图46)。
  技击要点:右脚勾挂时上身稍左侧倾,腰胯发力,达于脚弯处;踹腿时要挺胸、挺腰、直膝,力达脚掌。
  
  二十、大缠丝腿
  
  我以右势对敌,敌进左步用右拳击我头部,我身体向左转90度,右脚由左脚前向左上步,避开敌之右拳,目视右后方之敌(图47);敌又以右脚向我踢来,我重心移于左腿,身体向右后转180度,同时右腿屈膝向后、向外以小腿磕挡敌右腿(图48);我上身稍后仰,右腿挺直,以脚跟猛蹬敌左胯,使敌跌倒(图49)。
  技击要点:大缠丝腿主要用于防身后低腿偷袭之法。右脚移上海步要快;右脚磕挡随转体进行,要有向后、向外的磕挂劲,力达右小腿;右脚蹬出时要挻膝、送腿,力达脚跟。

 

武当自然外气功,分聚气功,进气功,运气功三部功法组成。
一、聚气功,马步站桩聚气法
1、姿势:会身放松站立,两脚开立如肩同宽。沉肩垂肘,曲肘抬臂, 抬至小臂与上臂约成90,同时曲膝下蹲,站立角度(小腿与大腿)30至90。掌心朝下,10指松直,指与指之间略分开,间距3毫米。全身放松。眼视前方。即成马步站桩聚气功法姿势。
2、呼吸:采用平时自然呼吸方法。
3、意念:采用良性意念法。练功时看电视想问题,听轻音乐, 轻声谈话均无妨。重在姿势。
4、练功时间:早晚各练20分钟。随时随地可练。7天之后每次练功不得少于30分钟,功时越长功力越大。牢记:多一分酸、疼、累、苦就多一分气。苦中求乐,梅花香自苦寒来!
5、收功:用鼻轻轻地慢慢地吸足气,慢慢直立,手自然下垂, 并同时将气徐徐从口中呼出。切记吸气勿猛,呼气纳匀长。尔后作深呼吸几次,散一下步即功毕。
二、进气功,掌心开合进气法
    接上式马步站桩,掌心朝下转腕至掌心相对,慢慢地合拢,即两掌心相合,掌心相对,间距1公分不接触。约3分钟以后轻轻地慢慢地拉开至1米。3分钟后又轻轻地、慢慢地相合,仍间距1公分,不接触,3分钟后又轻轻地慢慢地位开约1米,……如此反复习练20分钟后按上法收功。
三、运气功,指掌自然发气法
    接上式马步站桩,练掌心开会3次。待指掌得气之后,改掌心相,对为10 指尖相对,掌心朝[已过滤词语],如抱物状。中指可接触,3分钟后同样轻轻地慢慢地拉开至约1米。3分钟后又相合10指尖相对,中指可接触,……如此反复练习。如果指掌开合觉得指掌有麻、热、胀、跳动,似有吸引力,磁力等感觉时,即可发放外气了!此时,气为我用,随心所欲,妙趣横生,乐在其中。在其中。发放外气时,意在掌心或者手指,即有气外放!如自己或别人头疼,可用食指对准太阳穴点,转动,或双掌心对准双太阳穴开合,患者太阳穴即会有一种舒适的得气感觉,头疼顿减或立止!运气功呼吸、意念、收功法均同上。
四、练功效果
    功满一小时,汗流夹背。功满10小时,膝关节酸,手发胀,脸发红。功满60个小时,全身络基本畅通,气可随意自然运至指掌。少数体健经络敏感者,练功30个功时即能指掌发气。一般人练习60-200功时都可以打通大小周天,进入24小时真气周流不息的境界。
注意事项:
1、要姿势正确,达到功时,坚持习练百日,功德双修。
2、勿与其它功法同练,以免影响功效。
3、平常保持良好的心境,练功采用良性意念法。千万不要意守身体的某个穴位。
4、过饥、过饱、疲劳、性生活后暂停练功。
5、练功后可用于毛巾擦汗,切忌冷饮冷浴。

 真气运行法静功--五步功法

真气运行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1.1基本知识­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 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象网罗那样遍布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考》云:八脉者,冲脉……,督脉……,壬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凡人有此八脉,具属阴神,闭而不开,维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丹田,丹是药的一种,是从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从身体里提炼出精华的部位。丹田的部位传统说法有三个,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有说在脐内一寸三分,有说脐下二寸,有说脐下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位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壬、督、冲三脉所起之处,诸经汇集之所。因此又称丹田为“气海”(并非指气海穴)。丹田真气饱满之后,即经第二腰椎处,沿督脉向上移动,活泼有力,《难经》称其为“肾间动气”。 ­

1.2 入门功法­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医疗养生保健功法——真气运行法。此种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据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理论,并结合道、儒、释、武等古代各家各派养生要旨所创。­

一、姿势 ­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3)站式:如图。­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

第二步、气沉丹田 ­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

第三步、意守丹田 ­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第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

­

第四步、通督 ­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 —12 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 —10 ,再回头从1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 次,每次20 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 次不可缺。练功约3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 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 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 次,每次40 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 —5 次,每次需1 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 尾闾、夹脊、玉枕) 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 脑中) ,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 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注意事项
  1 、练本法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当风。
  2 、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平静后再练。
  3 、练功时间内应昼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
  4 、用本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忌食辛燥、腥、粘腻之物。
  5 、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亦须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
  临床应用
  本功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病症的治疗,经近年临床验证,取得一定疗效者有:慢性鼻炎、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粘连、肾炎、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性欲低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癔病、焦虑、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无病者亦可修练本法以养生保健。

补充:
1、一步功一般不超过十天就可以练成,二步功也很快,只是三步功慢一些,真法通周天不用意引,气行哪就注意一下那里,自然通就好。至于大周天,任督二脉开通以后,静守丹田,大周天自然就通了,不需意引。
2、“我刚才查了,“心窝部”就是指胸骨剑突下的凹陷处,也就是胃所在部位,而且不是专指一个点,是指这个区域。”13楼说得对
是胃的一片区域。
不必刻意强求!
3、心窝发沉即已得气,意不应太重,可以练第二步了!没有出偏,真法从二步功已开始清理身体,正常反应。

 关于真气运行法练功过程中的种种现象

忠告:

1.没必要把真气运行法看得太难,要知道现代人身体很差,经络也很脆弱,所以气通经络反而很容易。
但也别太在意身体上的种种感受(尤其是不太会指导自己的,别乱掉了),要知道反应越多越强越特殊,反而说明身体越差。

2.筑基完成,视努力程度看效果。除非绝症缠身,否则身体肯定很恢复得比较好。用工勤的,身心气质都会适度发生变化(但能否稳定住就要看自己了)。所以,切勿偷懒。

3.切勿胡乱修改,也不要自恃有基础而直接从第三步开始,不然会后悔的,请勿自欺,一切照原方法进行就好。至于一些注意事项,下面说得很清楚了,有些没有说明原理,信得过就照作。

李少波老先生的“真气运行法”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的高效方法。并认为女性练法和男性相同【仅在月经来当日不可意守丹田和命门,只呼气到胃而已】。

真气运行法五步中,依次可能会出现的生理感觉(不一定全部出现,但可以拿来客观衡量进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二步中:

1.心窝温热(心窝是胃部。注意心口也无妨,但当心口发紧不适时,改为往下呼气注意胃部)
2.心窝沉重(连续两三天都稳定出现后,开始进入第二步,往下呼气注意小腹)
3.肠鸣放屁(正常,别在意,肚子响也很好玩。放屁就放吧,不要憋,应该不臭的,也没听说放屁放死过人)
4.小腹温热(感觉稳定后开始第三步,但意守时要把丹田位置偏后,切记切记不可在腹前,不然容易腹胀腹痛或欲望强烈,别忽视)

此时脾胃功能有明显改善。胃口可能会变大或变小,但精神很好。

【此二步绝对不可以忽视,千万不可自认为有基础就跳过】

三步中:

5.丹田开合
6.丹田运动
7.丹田饱满
8.丹田蕴珠(5-8,意守而已,别乱添花样比什么都好)
9.会阴跳动(或阴部发痒。有时会出现快感,克制欲望别乱想,不行就去看玄幻小说,那可是超强的纯YY)

此时可以转守尾闾,每次用意点下小腹,然后是会阴,然后转守尾闾。也可依然守丹田(位置偏后)。


四步中:

10.尾闾气动(炼气过程中欲望来时可能尾骨附近微胀,只是不知道初学者此时是否会有此现象,没摸过)
11.命门气动(可以开始转守命门)
12.两肾汤煎(5-12中,有的人可能小腹内部形成一个循环,任其自然)
13.项背强急
14.玉枕阻遏
15.环头拘紧(13-15中,可以帮助呼气加压,呼气到小腹,依旧守命门。之前一直守丹田者,此时一定要开始改守命门。坚持)
16.玉枕通气
17.玉枕轰隆
18.头箍松解(初步通督)
19.头皮奇痒(恨不得把头皮挖去,坚持,勿挠,痒死也要忍)
20.百会灵动(到此督脉初步通,然后转接到任脉上形成循环)
21.印堂拘紧(之前任脉没通的,到此就辛苦了,要么从前额开始散开,要么气滞于头而种种不适)
22.舌尖颤麻(顺接任脉,从此如环运转)

此时任督循环,身心感受明显,始知以前种种用意不过虚妄。数日后新鲜感渐去,缓缓趋于平淡。


五步中:

23.津液甘醇(有时顶上如聚水珠,然后流下来,口水清甜无沫。此着甚紧要)
24.头微昏晕(神智很清醒,微晕但很舒服)
25.如痴如醉(身心舒畅,初遇到者此时不欲言语行动思考。但此不过是气机顺畅的初步反应而已)
26.内息偶现(循环虽然不如最初几日那么感觉强烈,但转得很明显、很稳定,有时甚至会突然出现逆转,有时呼吸也会暂停,或者吸气或呼气变得很长。切勿刻意追求,一切任其自然)
27.额前闪光(到此可以开始还丹)
注意:

1.筑基中最难过的不是欲望一关,而是坚持。虽说是否遗精确实对生理上有影响,但此时才是初步,影响并不大,只能说当日所练消耗掉了而已,并无退步之说。妖怪认为丹道并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似登山,坚持爬到一个新的高度,就可以歇脚了。关键还是在坚持上,时间是最基本的保证。方法正确,时间花的并不太多。根据妖怪几年来的经验以及和朋友的交流来看,筑基过程中每天约需一次一小时或二次40分钟或三次30分钟,是最基本的时间要求。(试究其原因,可能是现代人营养好,也可能是身体差架子轻容易立起来。)

2.筑基完成,算是初步精化气,任督的通也只是初步。如同小学生大学生都在学习数学,层次上有区别而已。一条排水管,每分钟流5吨水是通,每分钟流500吨水也是通。任督循环在生活中的初步验证就是感冒、鼻塞、打嗝,噎住等,转个几圈就没有事情了。任督循环就是所谓“小周天”,是最初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直到后面都要用到这个,切勿轻视。
3.之前所说筑基完成后可能有身心气质变化绝非虚妄,不过是体内阴阳调和气机顺畅而对于心理上的影响而已。近来将丹道与佛教显密以及瑜伽作比较,以丹道入手门槛最低,上手生理变化最明显,整个流程也最清晰,只是方法趋于过简(远不如其他宗教流派有多个方法选来选去,但这也正是丹道特色)。而且整个练习过程中,并没有虚无飘渺的炼心一说,而是在丹功的不断深入后,通过身上的种种生理心理反应来调节影响心,自然近道。(生理和心理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而身心之间一样可以互相影响乃至转化。)
这五步在正常情况下,就算是病人也应该可以在百日内完成,身体健康者应该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的。也有极个别的人一两周内即可到第四步初步开通任督循环,但要么是身体很好,要么是人病体虚,无论何种都需要继续练习直到稳定下来。

 

气功修炼易出现的不正常反应及处理方法

第—种是头沉、头紧、头胀等。这反应怎么处理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精神紧张,意守过重,或意守部位偏高,意识太强,自我强迫入静,以致精神、形体未能做到整体行为的放松所致,要排除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可配合长呼吸进行放松,消除紧张。
              第二种是头昏眼花。这种反应是由于练功时不自觉地低头,过于紧张后出现的,有的还会昏昏欲睡。应该先自己检查一下练功时是否放松,或头是否过于低,要随时进行纠正。如不行,可将眼放开一条缝,见一丝光,或休息一会。如果效果还不大,可用双手分揉前额,至太阳穴,揉压太阳穴,梳推头顶,按揉百会、风池等穴位,这样就可以消除头昏眼花的现象。
              第三种是练功时全身湿热,大汗淋漓。出现这种症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身体不放松,精神紧张,杂念太多,致使心情急燥引起的,放松了,呼吸自然了,心静就自然凉了。
              第四种是练功后出现腹胀、胸痛,后仰时胸、腹发紧。这个反应是练功时过度紧张、过度用劲、憋气所致,可暂停习练,充分放松,让动作、呼吸自然放松,在胸腹部痛的肌肉处用手揉捏推摩或拍打,一般会较快消除的。
              第五种是出现口干舌燥。初练功者由于吸气时间加长,或吸气后停闭时间较久,致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活动加强,从而使唾液腺的正常分泌受抑,以致出现口干舌燥。如果练功前患有胃肠功能障碍等症,也会反射出现唾液分泌受抑制现象。如果有上述反应,可改变呼吸形式,可将呼气时间加长,吸气自然就少。所谓气功界不传之秘之一,就是“短吸长呼’。另外,练功时不要用口吸,要鼻吸鼻呼。胃肠功能障碍者,通过练功,症状可逐渐减轻消失,也可在练功时适量喝水。
              第六种是练功后出现遗精。个别人在练功后遗精频繁,感到困乏无力、精神不振。这种现象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神经系统活动紊乱所致。也有的是由于意念会阴或下丹田部强度大,时间长引起的,如果是因意守部位低,对生殖系统有较大影响,可将意守会阴与下丹田改为意守中丹田。
              第七种是练功时气向上冲,有时还有头痛、头晕等不适的感觉。出现这现象多是由于意守部位太高或意守的方法不正确引起的,也有的是急于打通大小周天,强以意领气运行所致。出现上述情况,首先应检查一下意守方法是否正确,意守部位是否太高,强度是否过大。一般应意守胸部以下。另外,练习大小周天时,应循序渐进,不可强行以意引气。上述现象较轻的可改练放松功,一切顺其自然,严重的可暂停练功,待以上现象消失后再练。
              第八种是站桩时出现腹胀。这现象主要由于因呼吸用力,或胃肠气体不能吸收和排除所致。也有的是意守下丹田强度偏大,使腹内肠管功能一时紊乱引起的。如果是因为呼吸不当,可将腹式呼吸改为自然呼吸,练功时间缩短,减少对意守部位的强度,如果不理想,可暂时停练,做好揉腹按摩,消除腹胀。

关于太极拳的发力

一提到太极拳的发力,很多练习者都会联想到“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句古话,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往往是:脚先蹬地,然后将力量通过腿传到腰部,再通过臂部传到手上。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理解的对错,而先从太极拳的名字上入手。太极者阴阳也,也就是说在行拳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出相反的两个方面。事实上阴阳之理蕴涵在任何形式的动作中,即使你练的不是太极拳,不是武术,而是其他的运动形式,阴阳也始终存在并作用于其中,只是于拳学无益而已。

    太极拳所求的阴阳通常只是限于武术范畴,这是研究传统太极拳(毕竟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前提。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太极拳的发力也应当符合阴阳之理。太极拳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阴阳互为其根”就是一种体现,我们讲:“发力要有根”,但并不是说力由脚起就算是有根了,根的作用在发力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在起作用,而并不仅仅作用于一开始。蹬地之后,腿的作用就不见了,力被自下而上地“抛”了上去,这时脚下空空如也,那里还有根的影子?失去了根的作用,这种被抛出的力便不是“整力”,而是“断力”,是不能够随势而变的,一旦出去便再难控制。拳论还说:“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在研究发力时,不要仅限于弹抖力,当将阴阳劲儿作用于对方时,都在此范围内。所谓“阴阳劲儿”指的就是互为其根的力。

    那么,怎么来理解“互为其根”呢?我们都知道,按照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描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缺少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不存在。现在请你按照描述做以下动作:以陈式太极拳“掩手肱捶”的最后一个发力动作为例,发力时后脚不要蹬地,只要站稳即可,然后快速向左旋腰,带动右臂冲拳,好!你感觉到后腿的动作了么?它竟然不由自主地蹬地了!这便是上下互为其根的力,物理学上称之为“动量守恒”,而且这种发力比文章开始时提到的方法更加快速、沉稳和有力!这正是太极拳的发力方法:一切动作先从腰发,即所谓的“腰不动,手不发”,通过上下梢节的作用反弹回腰部,上下两股力量交汇于丹田,再由丹田以“上六下四”的比例重新分配后传向梢节,形成第一次弹抖,以后之余振则完全顺其自然,形式同上,只是速度越来越快,振幅越来越小,切不可做作。

    这便是太极拳的发力特点: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蓄于丹田又发于丹田。由于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上下的力量总是对称的,并且大小也相等,两力对顶,既快又稳,并且可以连续爆发,“发即是蓄,蓄即是发”,使自己真正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当然,这只是复杂的发力过程中的一对儿力而已)。这种描述和“起于脚,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理论并不矛盾,古人只是描述了力在人体中传导的“感觉”,而并没有上升到“牛顿第三运动定律”这样的高度,因为这样的两对儿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请注意“同时”两字),当快到了极限,便难以察觉了。

    由于重力的存在,人只要站在地上就必然和地面产生力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力也是太极拳的主要动力源(人体的肌肉也参与做功),人体在其中充当着一种特殊的媒介,作用便是将地面的反作用力施加到对方身上。请设想这样一种情形:将一张小纸片折叠后,竖立在桌子上,让后你站在桌子旁用手指轻轻推动它。好,问题来了:大地对你的反作用力在此过程中有贡献吗?可能很多人会说没有,那么看看牛顿第三定律就知道错了!这种反作用力一定是存在的,只是力太小,人体自身难以察觉,不信的话你再推推墙壁就知道了。所以说,不论是运劲儿还是发力,不论是以身带手还是以手带身,主要的力源皆来自于脚下,只是大小和方向不同而已,之后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哲学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太极拳也是如此。正像张志俊老师在中国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上说的那样,古人在太极拳的宏观发面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在微观方面仍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极大的拓展空间。我们在总结和继承前人理论成果的同时,必须注重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太极拳进行研究,那种神乎其神的论述无益于太极拳的发展与创新,说到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就是无知的表现。“阴阳五行”等都是古人用来描述事物的工具,这也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背景,但并不适合于我们现代人。太极拳要想得到根本的发展,就必须透过“阴阳五行”看到其本质,从而利用符合现代人思维习惯和教育背景的描述工具把太极拳传给后人,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也是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