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文旧文重发: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0:10:04
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开幕式主持词(节选)

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 孙若风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艺术表演院团作为演艺界的主体,正处于改革探索、行业整合、蓄能发展的调整期,呈现出国有艺术院团主力领军、社会演艺机构显露头角、民营职业剧团异军突起的多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在创作方面,随着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推进和促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已成为舞台艺术创作与生产的主流,并涌现了一批社会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舞台作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艺术院团特别是国有表演团体,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与艺术的创新,人才使用,生产方式,法制与政策环境,市场竞争,走出国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适时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旨在通过论坛这种开放性的形式,求真务实的精神,给大家创造一次机会,对中国舞台艺术的发展、演艺产业的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中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开幕式致词

杭州市委副秘书长  宣传部副部长  汪小玫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十分感谢中国文化报将中国剧院(团)论坛举办地设在杭州,我仅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李松春副主任,代表杭州市政协俞国庆副主席,向前来参加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在杭州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杭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7大古都之一。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为中国的文明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经济总量多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广州是第一位,杭州是第二位),副省级城市的第三位,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八位。最近,杭州被《世界银行——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评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并名列榜首。杭州优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投资环境正吸引着世界各地、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届论坛是在全国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举办的,剧院的改革发展也必将成为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杭州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城市,以建设文化名城为目标,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对剧院团的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剧院团的建设。杭州萧山剧院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走出了重点剧院团国办民营的新路子。杭州红星剧院改制,组建了杭州红星文化大厦有限公司,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本次论坛的承办方杭州市文化中心,推行企业化运作模式,与杭州金海岸演出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西湖之夜”旅游演出,获得了良好的成效。文艺院团改革也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对部分市属国有院团将通过“事生企”的方式,逐步转企改制分步骤推行院团的改革。目前杭州杂技总团演出有限公司、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出有限公司已注册成立,我们还将以组建股份制演出公司,采取项目制的方式对院团生产的优秀剧节目进行营销运作。

    杭州在剧院团的改革经营和发展方面虽然作了一些尝试,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不少,我们会十分珍惜这次机会,通过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在杭州举行,虚心学习和借鉴兄弟城市宝贵经验,认真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借鉴剧院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进一步推进我市的剧院团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国有剧场和艺术院团在传播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繁荣演出市场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推行杭州文化名城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新的贡献。




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总结发言

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   杨开金

各位代表:

    首届中国剧院(团)论坛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顺利结束。本届论坛体现了以下特点:

    1.参与的广泛性。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和代表,既有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剧院(团)负责人,演出代理机构负责人,还有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发言或参加这次论坛。

    2.论题的针对性。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剧团与剧目、创新与发展”,副主题为“如何实施演出产品‘走出去’战略”。这两个论题,既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剧院团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又是热点。

    3.内容的丰富性。论坛的大会发言内容包括了文化体制改革、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剧目创作与完善、文化管理人才培养、如何打造文化旅游演出品牌等等内容,几乎涵盖了剧院团工作的各个环节。

    4.探讨的实践性。本届论坛的发言嘉宾,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大量的案例和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很大的启发和可借鉴性。

    5.交流的灵活性。论坛除采取大会发言外,还采取问答等形式,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内容方面,剧院(团)如何改革、如何发展成为本届论坛与会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主任李龙吟认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剧院(团)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灵活的资金投入机制会形成,这包括基金会投入、企业的投入、个人的投入、非行政法人社团的投入等多种形式,这将为剧院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以市场化、法制化和民主化为特点的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出现。第三,将会有宽松的艺术创作环境,如审批的宽松、宣传的宽松等。李龙吟认为,文艺的真正春天来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机遇,积极去适应。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上海大剧院院长方世忠认为,随着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一大批有实力的演出经营机构将会出现,现有的剧院生态将发生极大的改变,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当前市场环境极大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对剧院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剧院的发展战略包括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要坚持艺术规律,任何剧院(团)的改革,都不能违背基本的艺术规律。第二,市场规则,要在艺术性和市场价值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没有市场价值,艺术的价值和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第三,必须要有国际眼光,不能单纯地强调地域特色,否则很多机构的发展是畸形的发展。

    杭州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经理李小华结合杭州剧院团的改革经验提出,剧院(团)改革,用人制度要社会化,要按照演艺规律和市场需求,转变旧有的演出生产方式。要进行资源整合,把剧院、剧场和演出公司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提升边际效应。杭州市红星剧场于今年年初推出的越剧大舞台,遵循市场规律,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儿艺总经理助理陈磊提出,剧院(团)的改革和发展,要创新体制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借力而行,不断探索,找出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新途径。陈磊认为,要建立健全规范的剧院(团)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剧院(团)在较高的起点上运行。要引进先进的管理和营运模式,多出人才,用好人才。要建立一套适应剧院(团)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员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强化绩效管理,实现考核与激励共存。在艺术生产中,着眼于人才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聘请著名编剧、导演等各种人才创作原创剧目,不仅使剧目的品质得到了保证,剧院(团)创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也能有较大的提高。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双白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知识,就如何创作精品剧目提出,艺术创作要在市场上、观众中寻找创作原点,要了解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要考虑当前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哪里,在审美趣味中最悠长的点上做文章,才能受观众的欢迎。同时,要有十年磨一戏的精神,精打细造才能出好作品,这种意识不仅在创作初期要有,即使演出成功后,仍要继续修改完善,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冯双白还针对当下“大制作”的潮流提出,在打造文艺精品,特别是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我们的确需要大制作。但文艺精品并不等于大制作,有了大制作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走遍世界。有的演出单位打着大制作的旗号,使用高分贝音响对观众实施“狂轰滥炸”,用豪华的场景来掩盖艺术上的苍白。大制作增加了演出成本,抬高了票价,把许多普通观众挡在了门外。所以很多新剧目花了大价钱排出之后,演了几场就被束之高阁。冯双白提出要改变盲目追求“大制作”的风气。一些所谓的“大制作”虽然换来了奖杯,但根本没有进入公众视野、被广大群众接受。剧团和文艺工作者应当回归艺术本身,以优秀的作品去吸引观众、赢得市场。

    如何让中国的演出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与会者也很关注。大会发言者结合自己成功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公司总经理曹晓宁提出,要研究国际演艺市场,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天创公司在认真研究国外成功的演艺团体的制作、运营和管理模式基础上,推出了《功夫传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同时,为了更适应国外观众的审美需求,天创公司还邀请来自美国百老汇的导演对剧目进行修改。在运作模式上,天创公司与国际知名的演出公司合作,共同投资、联合推广制作,以费用共摊、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方式,开创了中国演艺企业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先河。曹晓宁还强调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只有自己有了知识产权,才能在与国外演出代理机构谈判时拥有主动权。

    上海杂技团副团长蒋正平结合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的创作体会提出,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搞创作,才能取得积极成果。为更直接瞄准国内外市场,上海杂技团邀请了国际一流创作人员担任主创班底,用外国人的眼光编排了一台大型的杂技秀,将精湛的中国杂技技巧与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巧妙结合,实现了中国杂技的升级换代。在营销策略方面,按照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同特点,细分市场,把营销目标明确为旅游市场和商务、散客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还开通了网上外卡支付功能,方便国外观众订票。

    北京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健君结合《云南映象》海外推广的经验,提出真正要做到独特性和观念性的兼顾,详细介绍了海外推广的七个环节。

    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在打造文化旅游演出,本次论坛也邀请了几位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代表,介绍自己的经验。杭州金海岸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建鸥介绍了《西湖之夜》的成功经验。他认为,首先要错位经营,避免风格、内容等方面的碰撞和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其次,要细分演艺市场;第三,要强化品牌,扩大市场影响。成都演艺集团公司总经理业丹也介绍了《金沙》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民营剧团的发展,是我国当前演艺市场的一大亮点。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吕建华认为,民营剧团的蓬勃发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人民离不开戏剧,戏剧离不开人民;第二,一切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是戏剧繁荣的前提;第三,建立与健全适应演出市场的体制与机制,是繁荣戏剧的根本。吕建华还介绍了浙江省扶植民营剧团发展的一些做法,第一,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植、公平待遇;第二,在艺术交流上,为民营剧团创造积极条件,搭建艺术交流的平台;第三,在队伍建设上,一方面加强培训,同时鼓励人才流动,创造公平有序的交流机制;第四,在剧目建设上,鼓励专业剧作家扶持民营剧团,提供适合农村演出的好剧本,提倡以“剧本戏”为主,允许百花齐放;第五,在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上,推进行业管理模式。

    艺术人才特别是艺术管理人才和演艺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论坛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管理系负责人均参加了这次论坛,中央戏剧学院管理系主任商尔刚还介绍了中戏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情况。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宏鸣提出打造演出品牌的重要性,特别是介绍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主打交响音乐会品牌“五步走”的发展战略:一、通过大规模的观众调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二、成功举办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初步奠定“听交响到东方”的口碑;三、开展“我心目中的世界十大交响乐团评选”工作,战略选择有了持续动力;四、与世界接轨,向自我挑战,推出以音乐会为主体的中国第一个剧场演出季;五、在上海世博会举行之年组织五大洲顶级乐团音乐会,扩大东艺在世界的影响。

    著名喜剧演员、舞台喜剧《托儿》、《阳台》的出品人陈佩斯提出了当前文化演艺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了培育市场、打造优秀剧目的重要性,还指出政府应对民营剧团予以扶植。

    我们游览了著名的西湖,参观了杭州市的部分文化设施,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各位代表,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推进,剧院(团)的改革和发展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同时也会有很多的困难。实践无止境,我们的探索也将无止境。我们期待着下一次论坛再结硕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