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肌肉针剂处方单:百年程氏养生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6:00:37

百年程氏养生经

 

       百年程氏养生经20--肩井穴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取穴时首先找到肩的外侧,然后找到大椎穴,肩井穴就在两者的中点上。肩井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如果把身体看做是一口井,肩井穴就相当于一个井口,要保持井口通畅不受赌,才能让经脉通畅,因此平时需要按摩这个穴位,保持井口的干净,身体很多经脉是否通合都与肩颈所在的经脉有关。平时精神太集中或者压力太大的时候,颈部会不自主的往前探,这时候整个肩部就会拘谨,收紧,造成肩部肌肉过度的紧张,或者是痉挛,肩颈这个位置就会出现酸痛这样一个感觉,按揉肩井穴会感到放松舒服,头晕头痛都得到缓解。

       主治疾病: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在肩井治疗里,除了按揉肩井穴外,还有一个方法很好,即拇指和四指并拢放在肩这儿。捏起来,再放下去,再捏起来,这样反复做,会感到肩部很舒服。

 

       除肩部疲劳外,很多工作的人会感觉全身疲劳,困倦,气色不足,这种情况往往是脾虚导致。脾虚的表现在腹胀、无食欲、消化功能差,倦怠、疲劳,头晕,四肢无力,大便稀,怕冷,面色萎黄,腹泻,肥胖浮肿,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判断脾虚最简单的方法,是从镜子里照看自己舌头边上是否有齿痕,舌头胖瘦如何,有无白色的苔,颜色是否正常,还有身体是否疲劳。

 

       治疗脾虚,可用肩井穴缓解疲劳提高脾气,并通过与大包穴配合治疗。大包穴是脾经最终末的一个穴位,叫脾之大络,脾管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这个气血升发出来以后,由这个大络把它散布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去,所以若脾的整个运化有问题了,就找大包。大包穴在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取穴。该穴位深部相对应的器官有胸膜腔、肺、膈、肝(右侧)、胃(左侧),故不可深刺。

 

       做的方法首先把双拳相握,对在一起。然后手叉腰,放到腋窝下,一般是放到根乳头相平的这个位置,用你的拳顶在这个地方,顶住的时候,拳的手指的缝隙刚好顶到肋骨的缝隙,以这儿为支点,往里稍微用力一点,转肩,顺时针转,逆时针转都可以,这个方法其实是以大包为支点清理肩井穴,因为自己很难摸到肩井穴。这个动作让肩部转起来,刺激到了大包穴,也刺激到了肩井穴。在做这个姿势的时候,若能转肩以后再收肩,坚持十秒钟,然后再做仰头,再坚持十秒钟放松再转两分钟,如此反复,就连颈椎都锻炼了。最适合于在办公室工作的中年人。

 

 

 

百年程氏养生经——华佗夹脊穴

 

 

 

 

 

 

 

       夹脊穴位于人体脊柱的两侧。人需要养护好五脏六腑,肝心脾肺肾,脊柱能够对这些地方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身体的内脏和身体的体表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就是靠脊柱,因为它们的神经的传导是在同一个神经截断上面。在身体的某一些特定的体表的部位,对它进行按揉,就可以起到对人体内脏或者是脑或者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养护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就是通过脊柱这样一个神经传导的过程来实现的。夹脊穴一侧有17个,两侧加在一起34个。人体躯干部的所有的脏腑都归它来管理,它比膀胱经的作用更为明显。

 

       取穴方法: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可以简单的划分一个截断,把自己的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看肩部的肩胛骨下角,如果两个肩胛骨的下角连成一条线的话,往上的这个截断叫人体背部的上三分之一,这一段管上焦的问题。上焦包括心胸肺,对女性来讲就是心胸肺乳房,还包括肩,凡是这个地方以上,这块的脏腑的问题都可以在那个截断的夹脊穴上进行治疗。中间的那个三分之一,可在肋骨的下缘这个位置,水平向后也划一条线,或者从肚脐划一条线,从腰部以上到肩胛骨下角以下,这段中间位置叫中三分之一。属于中焦,管脾胃肝胆。剩下的下三分之一就是治疗像各种生殖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这些问题,因为下焦的地方属肾,也包括肝的一部分及肾、膀胱、盆腔的问题,所以对于生殖系统的疾病,泌尿系统的疾病,肛肠的病症,都可以在下焦的这个位置上做治疗。

 

       主治疾病:主治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证;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证。

 

       使用夹脊穴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平时没事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找家人给您在这个脊柱两侧点点,摁摁,揉揉,看看有没有反应点。这是判断病的诊断方法,发现如果有了,跟自己原来的慢性病对应一下,看看有没有上焦、中焦、下焦这样一个脏腑对应关系,比如说以前有过老慢支、哮喘,上边这个截断偏上的部位就会有压痛,如果有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过缓这种情况会在中间,上面这三分之一偏中间的位置上会有压痛。如果有消化的问题,就在上三分之一偏下,下三分之一偏上,这个部位上就会有明显的反应,那么肝胆的问题就是中三分之一,中间偏下这个位置上。对于常见的腿疼,膝疼,其实都是腰的问题,治腿先治腰。如果下肢有一些活动的问题,可以在局部上采用刺络拔罐的方法。首先用三棱针在这个位置快速点刺,然后拔一个罐,出一点血,通过刺血的方法把淤滞打通,在腰骶部,对于腰部的疼痛和下肢的活动不利,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如果不会用三棱针的话,还可用采血针。把采血针拧到最大档这个位置,然后对准这个皮肤,这块皮肤比较厚,不容易出血,用力摁下去,然后弹一下,这样出来一点血,有一个小血珠出来,然后再下一个地方再弹一下,弹四五处,再拔一个罐,就解决问题了。此外还可用委中来治好夹脊穴所经过的肩背腰这些地方,包括腿这些方面的问题。肩胛部如果出现疼痛的话,在肩胛边缘的骨缝里边,紧挨这个骨缝的地方,很容易有一个或几个肌肉凝结形成的条锁,把手指头立起来在这儿横向弹拨的时候,会感觉有明显的痛点,可扎腿部的委中穴,因为委中治腰腿痛,比如像腰疼背痛,可以在委中这刺血拔罐,委中局部的经脉刺出血以后,止痛效果特别好。

 

 

 

百年程氏养生经——人迎穴

 

 

 

 

 

 

 

人迎穴位于人迎脉上,用手放在这里轻轻往下按时,会感觉有压迫感,有些窒息,因为这个地方是颈总动脉的根,即颈总动脉终止的部位,这个地方有一个膨大的部位,这个部位的血管上面有一个反射器,叫做压力感受器,当出现按压的时候,这个压力反射器就会感受到你的压迫,起到一个降压的作用。用人迎穴可以防止高血压或有助于降压。

 

取穴方法:人体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取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降压方法:1、先找到颈总动脉搏动的位置,记住这个位置,再找到风池穴,将两手拇指、食指并拢,放到颈后的风池穴,先点风池,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有降压的作用,点住,坚持10秒钟。做完这个以后,两指从这儿往下捋过来,用点力,捋到人迎穴。坚持五秒钟,别时间长了,否则脑供血容易出现问题,然后回来,再点风池,继续10秒钟,用力接着下来又到这儿,反复做五到八次,动作需慢。这个动作最好坐在躺椅上做,不过这只是临时性降压的方法,适用于血压波动范围不大的人群。如果你的血压刚刚出现,比如家族有遗传病史,但是自己现在还没有发作出来,也还没有开始吃药,或者吃的量还很小,这时候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不吃药,或者把药量减少。

 

2、曲肘的时候,肘部有一个穴位叫曲池,在肘部的横纹的末端,首先找到这个位置。第二去找艾条,把艾条撕开了,捻做一个小的窝头,做好了以后,把它放到这个穴位上,用线香往这儿点,点着了冒一点烟,热力一点点地往下渗,慢慢的渗到穴位里面去,快烧完了再换一个,局部红了就可以了,一天做九次。这个是通行的降压,这各种类型的降压都比较适合用这个方法,因为它很温和。而且这个穴位对女同志特别好,叫美白穴,对气血的运化起到调节作用,让脸色变得很红润。

 

3、用吴茱萸20克,冰片5克10克,贴敷涌泉穴。吴茱萸有暖中的作用,滋补肝肾,冰片有挥发作用,贴敷了以后可以促进药物的渗透作用。把它们碾成末,放点醋调一下,调匀了以后敷在涌泉穴上,可倒在纱布的中间,往涌泉穴敷,再用胶带绑住。这种方法适用于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

 

 

 

百年程氏养生经——三阴交

 

 

 

 

 

 

 

       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对于肥胖现象,如果脾运化水湿功能旺盛,肥胖就能慢慢减下来,从根源上看,就涉及到三阴交这个穴位。三阴交是本穴是足三阴经交会处。

 

取穴方法:首先找到内踝尖。内踝最高的骨头高点的地方,然后用手量四指,从这高点向上数四指,这个地方是胫骨,在胫骨的内侧边缘这个地方就是三阴交。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等。

 

三阴交能够补脾。 点揉三阴交往上这个截断是脾经的巡行线,脾经从这儿沿着胫骨的后缘向上走,一直走到膝盖以下。所以这时候用点揉的方法,把拇指立起来,从下向上沿着胫骨的后缘依次点上来,这个方法是补脾经,从下往上顺经为补,从下向上点揉,一直点到阴陵泉的位置。每天这样从下向上点按,左右可以交替,哪只腿无所谓,每次做30次以上。如果真的是盆腔炎或者是宫颈炎,多按揉按揉能把那个结节揉开,然后刺痛感慢慢地消失,炎症就逐渐能够缓解,但如果是很严重的一定要配合其他的针对治疗。

 

关于减肥:肥胖分虚胖与实胖。虚胖就是爱喘,因为它缺少运动,动则喘,本身气就弱,然后体型又是那种摁起来肉不是很实的感觉,对于虚胖的人,就从三阴交到阴陵泉逐次点按,特别要重点点阴陵泉。由下向上点上来以后,在阴陵泉的位置要重点点按,因为阴陵泉是利水的穴位,虚胖多是因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导致,所以可把身体多余储存的水分代谢掉。实胖患者往往是因为吃得特别多,便秘。仅用健脾经的和补脾经的这条线就不够了,还要增加胃经的一个穴位,叫做丰隆。取穴是先找到膝关节膝眼这个位置,再找到足上系鞋带这个位置,两者之间取它的终点,在小腿的侧面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肌肉是最丰厚的,丰厚隆起的地方也是治疗人体太丰隆的问题。这个地方是一个化痰的穴位,叫丰隆,用力点揉这个穴位,配合补脾经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化掉身体当中的多余的痰邪。

 

 

 

 

百年程氏养生经——内外关

 

 

 

 

 

 

 

内外关包括内关和外关。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人体当中有好多的穴位像内外关这样内外相应,或者是前后相应,或者是左右相应的,如果两个穴位一起来治疗刺激的话,治疗作用可加倍。

 

内外关主治疾病:内关的作用叫胃心胸,胃的病,包括胃发胀,胃疼,孕妇晕车晕船引发呕吐,胸膈里的问题,比如打嗝儿,膈肌痉挛、胸闷等,偏于上焦和中焦相交界这部分的问题,归于胸腔,这一部分的问题都可以用内关穴来治疗。外关可治疗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怀孕期的妇女有时候呕吐特别剧烈,必须要去输液才能够抑制的住,但是输液或者是用药物治疗的话对孩子会有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一是可以用手指去点内关止疼止吐,另外还可在家里面找一块鲜的生姜,把它切成有点像五分硬币大的片,贴在内关穴上。拿一块胶布或者沙袋缠住,上车上船之前半个小时贴在这儿,晕车晕船的机率会大大的下降,症状得到缓解。

 

其实治疗打嗝,或是孕妇晕车晕船,可把外关和内关一块点揉,效果更好。内关和外关是内外相应的一条线,这两个穴位按了以后,这两侧通于两条经脉,我们就把两条经脉把它通在一起,而且不仅仅是两条经脉,它的作用还比它还要强,这两个穴位,一个是通于阳维脉,外关通于阳维脉,维是维系的意思,人体的一身的属阳的经脉都归阳维脉去维系,这是七经之一,另外一个叫阴维脉,一身人体之阴经都会归阴维脉去维系,所以一个管人体所有的阴经,一个管所有的阳经,一个通于外关,一个通于内关,一按这两个穴位人体的阴和阳打通了,人体所有的经脉的阴和阳在此打通了。

 

 

 

 

百年程氏养生经——四关穴

 

 

 

 

 

 

 

人身体当中有四个穴位代表了身体躯干、肢体各方面的问题,也叫四关穴,分别是手上的两个合谷穴和足上的两个太冲穴。

 

合谷穴: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取穴方法: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俗话说“面口合谷收”,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可用合谷穴,包括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止痛的一个穴位,用拇指点按可止痛。由于左侧的经脉入左侧下下齿,右侧经脉在右侧下齿,所以左侧疼则按左侧的合谷穴,右侧疼就按右侧。

 

太冲穴:位于脚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个太冲穴。

 

取穴方法:脚的大指和次指之间有一条沟,有人把它用于降压,这个位置向上大约有一指宽的位置就是太冲。

 

主治疾病:太冲是属肝的经脉,足厥阴肝经,肝是主管疏泄功能的,也就是人体的气机的通行,是主气的。太冲可调理气血,治头晕目眩、中风、消气等。

 

手上的合谷穴属于手阳明经脉,足上的太冲穴属于足厥阴经脉,这叫一阴一阳,也是一手一足,此外一个是肝经,是属于脏的,一个是大肠经,是属于腑的,也叫一脏一腑,最后一句话最为关键,叫一气一血。阳明经这个合谷穴管人体的血,太冲是属肝的经脉,足厥阴肝经,肝是主管疏泄功能的,也就是人体的气机的通行,是主气的。两者相辅相成。调气血重在调气,可左右手来回按揉合谷穴,每次按揉5分钟,可以理气。若感到郁闷了,想生气了,也可提前按合谷穴,能缓解烦躁情绪。

 

注意事项:孕妇按揉合谷和太冲一定要小心。因为合谷对气和血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行气和活血,所以又有滑开的作用,或者叫下胎的作用。

 

但用合谷和三阴交配合起来使用,在生育的过程当中可以治疗难产,增加顺产的几率,缩短产程。

 

 

 

百年程氏养生经——肾俞穴

 

 

 

 

 

 

 

          四肢的末端血液循环不好,就容易发凉,导致感冒,女性出现宫寒的症状,譬如月经不调,子宫供血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症状都属于肾阳虚的表现,而通过使用肾俞穴,可以保护好肾的作用。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可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收腹,吸气,挺拔一点,然后摸到两胁,再摸到肋骨的下缘,摁的时候稍微有一点胀,还有一点弹动的感觉,因为肋弓是硬的,在这儿形成了一个软骨,这个位置是人体五脏会聚的地方,叫做章门。从这儿水平向后划到腰部正中间,正中间往旁边大约有两指宽,然后摁到腰部,取肾俞穴的时候,叫入巡膢,肾俞在腰两旁肌肉凸起的高处。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护肾三部曲:第一部叫擦肾俞。首先把手搓热,搓手的时候本身就是温了你的阳气,使手脚温热。搓热了以后,把它放到肾俞穴上,将掌心相对向内侧斜45度角,用力搓,速度要快。搓的时候两手往正中间搓。搓2到3分钟,可休息一会,再接着搓。每天做三到五次,对这个地方进行热刺激。

 

       第二部涉及另外一个穴位,即八疗这个位置。搓了肾俞后,搓到腰骶的这个位置,就是平时说的尾巴骨或者尾巴骨上边那段就是骶骨所在,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殖功能或者下焦的盆腔里边那些脏器,泌尿生殖这些问题的一个反应区。腰骶这个位置上有八个孔,就是八疗。在我们骶骨的这个位置,腰以下,尾骨以上这个小小的区域里边,这块地方有一块肉,就是这个八疗上面有一块肉,从这个肉的软硬度,或者是温热度可以判断这个人的下焦是不是有虚寒的情况。取站位,然后自己手放到这个腰骶这个部位,放到这里,然后捏一捏它,或者捏一捏自己的家人,腰骶上附近的这块肌肉,摸一摸它到底是软还是硬,如果出现那种硬梆梆的感觉,就说明他里边有寒气聚集,寒主收引,令这块肌肉经脉出现紧张拘集的的情况。按照第一部擦完甚于后,接着往下擦,放到腰骶部把手竖起来,把手竖起来,竖着往下擦,接着擦这个部位,直到把这个部位也擦热。像男性的遗精,阳萎,早泄,或者小便频这种情况,还有女性出现宫寒,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怕冷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辅助治疗。

 

       第三部,从肾俞穴开始竖着往下擦了,擦完了以后再回来横着擦。平时很少有人擦到侧面,平时的动作里边也很难刺激到这个部位,而这个带脉确实是人体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约束的经脉,人体的所有的经脉当中只有这一条是横着走,前面过腰眼,后面过两肾间的命门,如果不约束它,寒气就会由此侵入。做这几个步骤,对肾中的阴气的滋养,或者肾精的滋养都非常有帮助,此外,掉头发的问题,眼睛事物昏花的问题,耳聋耳鸣的问题,小便频数的问题,下焦虚寒的问题,怕冷的问题,等等,其实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得到解决。

 

 

 

 

百年程氏养生经——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涌泉穴的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涌泉穴的功能很多,简而言之即“骨耳水气精”。骨即骨骼是否健康有力,骨头怕冷、劳损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肾,因为肾主骨生髓。第二个耳,肾开窍于耳,所以耳聪目明与肾中的精气有关,第三个水,人体大部分由水组成的,所以一定要让身体当中的水活动起来,如果涌泉这个地方比较茂盛的话,旺盛的话,这个泉眼涌出的水量足,力量大,就会通过肾主水的功能,让一些下焦淤滞、水肿、小便不利症状得到缓解。第四是气,肾中所讲的气是呼吸之气的根,能不能把呼吸之气沉到元气所跟的两肾之间的位置,就靠肾中这个气坠的力量,它越足,这个气就吸的越到底。第五是精,人体各个脏腑的功能都依赖于肾中的精气充足,精还代表生殖功能。对于男性也好,对于女性也好,只要关系到生殖功能相关的病症都可以用涌泉这个穴位来进行一些补养调理。

 

       对于按揉涌泉穴,包括其他的足穴乃至全身其他的所有的穴位,在做按揉的时候,一定讲究取穴准确、力量柔和、按揉持久、深透这几个事项,这样穴位里边才会受到刺激。

 

       搓涌泉。对于涌泉穴的按摩,最常见的是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它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之一。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强它和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搓涌泉的专业术语也叫擦涌泉,强调用手掌心擦,用掌心来擦磨身体的一些重要的穴位,就会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相刺激的作用,因为掌心有一个劳宫穴,管心脏,把手掌翘起来,掌心能够尽量的凸起,因为这里是个凹陷,抱起自己的脚,然后搓时就把手掌心对着脚心,可心肾相交,

 

       掐涌泉。用手指去掐,而且是抱着那脚时,用两指放在上面用力掐。至少坚持15秒钟再松开。然后再掐。掐涌泉穴可治疗头顶疼。因为头顶痛在针灸里边把它叫做绝阴头疼,这是肾阴亏的表现,阴亏了,那肾中的经可以转化为肝中的阴血,所以它们俩之间相互转换是通过涌泉来刺激,所以按了这个穴位以后,巅顶因肝阴不足,肝阳抗,血压高引起的头痛,包括眩晕都可以通过它来缓解。

 

       三步泡脚法。第一,建议用桶泡脚,这样水可以没倒膝关节以下,小腿这个位置上。因为人是直立在天地之间的,浊气是沉在下面的,所以下肢这个地方最容易出现一些气血循环的一些障碍,这个部位在经络里边叫做经络排毒的地方,即下肢这个部位经常会把毒排到脚上,通过脚把它排到地上去,因此通过下肢的气血循环可以让这种排毒的机制变得通畅起来。第二铺石头,石头的大小要均匀一致,可以起到对足底穴位的按摩作用,第三是撒花。用普通的红花和磨碎的艾叶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泡脚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作为保健使用都是可以的,但是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需要注意,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他已经有了糖尿病足,这时候是不适宜泡脚的,如果他是糖尿病患者,但是没有糖尿病足,没有并发症,但是可能他的肢端对温度感觉可能会出现异常,因此在水温上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泡脚的时候需要拿一个温度计去量一下,或者用手量一量;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下肢已经有了水肿,而且肿的很明显,这时候也不适合烫的水。对于老年人而言,年龄越高越需要注意,另外也需要注意体质虚弱的程度,比如说刚刚大病初愈,很虚弱的人,还有年事过高的人,在泡脚的时候第一时间要短一些,不要泡得时间长,第二泡的时候最好你旁边放一杯热茶,毕竟他会发汗,会有一个脱水的情况,喝水可以补液。

 

 

 

 

百年程氏养生经——风穴

 

 

 

 

 

 

 

人的脖子上有三个穴位,被称为“风穴”,这三个穴位需要好好保护,否则便容易有风邪入侵的危险。这三个穴位分别是翳风穴、风池穴、风府穴。人最容易受风是虚弱的时候和做运动的时候,所以在两种情况下,要格外注意保养好三个穴位。

 

“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这个地方是人体最容易受风的一个地方。 取穴方法: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主治疾病:口眼歪斜,面瘫。这类病经常由受风引起,体质虚弱者、痰湿者都容易受风引起面瘫的问题。如何判断面瘫轻重问题,愈后长短问题,是否容易治愈的问题,可通过这个翳风穴,如果患者在得面瘫之前有外感症状,而且翳风穴这个地方有发紧,不舒服,疼痛的感觉,或者是得了病以后这个地方有明显的压痛,或者跳痛,一跳一跳的疼,这种情况都是面瘫比较重的情况,愈后时间会很长的,而且预示着它有七天的加重期。若要自我判断是否会患上面瘫,也可通过翳风穴,如果感觉到翳风穴有点压迫感,有点疼痛的话,就要注意是不是要有面瘫的可能,是不是要有伤风感冒的可能性。

 

若感觉到可能会感冒,可双手搓翳风穴,平时注意戴围脖保暖,可起到前期的预防作用。

 

风池穴位于头颅骨的下方,胸锁乳头肌的内侧,这儿有两个明显的凹陷。凹进去那个位置就是风池穴。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在《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这样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手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取穴方法: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偏头疼、侧面疼,脾气大、高血压,颈部不适。偏头痛,侧面疼属少阳头痛,这个穴位又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所以点风池穴可以治疗这种头痛。高血压里边有一种比较多的类型属于肝阳亢的类型。脾气比较大,容易发火,遇事急躁,口苦,这种情况会出现血压比较高,血压高的时候,在血压高之前点风池穴,可以降血压。风池的经脉正好走道肩胛、肩背这个地方,所以点按风池穴还可以治疗颈肩不适,特别是因为受风引起的颈肩不适。

 

点按风池穴的方法是,拇指立起来放到头后边的穴位上,剩下四个手指放在头顶这个位置,以四指为支点,拇指就可以用力往里按,点住后坚持10秒,松开,再点10秒,如此坚持三次,再揉,揉完后会感觉身体发热,头脑清晰。揉完后拿,即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把皮肤提捏起来。因为点风池穴的时候刺激特别大,有的人会对这种酸痛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觉得头稍微有点晕,这是经络治疗的正常感觉,但治疗完了以后,要把它的气血放松下来,所以最后一步就是这个拿的手法。

 

风府穴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若风邪到了风府,会导致中风,从而偏瘫,半身不遂,还有言语不流利,神经系统反射异常,还包括神智失常,甚至死亡,很多的严重的病症都会出现。

 

取穴方法:在枕骨和第1颈椎之间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中风,癫狂,痴呆;咽喉肿痛,失音。

 

这个穴位不要做重刺激,因为这个穴位如果暴力按压,会有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出现。平时应该小心呵护。可将四个手指并拢,或者三个手指并拢,放到翳风穴,即耳垂的后面的这个位置上,从这儿开始到后头的正中间,风府的位置,再搓回来,反复搓动。出现麻酥酥的感觉就对了,这是经脉通畅的感觉,是风邪往外散的感觉,是毛孔开的感觉。

 

 

 

 

百年程氏养生经——大椎穴(上)

 

 

 

 

 

 

 

      大椎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位于颈部大椎的下面,这个位置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柱骨之会。人的头颈部要有力量才能把头支起来,这靠的是天柱骨的力量,大椎正好是在颈椎和胸椎相互交界的这个位置,类似于底托儿,所以这个地方叫做柱骨之汇,一个是柱骨在这儿交汇的位置,另外一个是人体的所有属阳的经脉都要交汇在这儿,即这些经脉都要汇聚到这个大椎穴,而大椎这个位置又是督脉的一个穴位,督脉叫总督,人体一身之阳,管理人体,意味着人体的阳气都要汇聚到大椎穴。

       取穴方法:1、大椎穴位于颈根后,第七颈椎脊凸起和第一胸椎脊凸起之间.换句话说,将头稍微往前垂下,不动肩膀只动头颈部,会发现有的突起会动,有的突起不动,会动的突起数为颈椎,取穴时只要找会动突起的最下方即可. 2、低头时,用右手摸到脖子后方最突出的一块骨头,就是第7颈椎,该处下方的空隙处就是大椎穴。 3、坐直后找两肩的中间,即所谓肩井的位置,在两肩的中间划一条线,大椎一定是在这条线之上,不会在这条线之下。

 

       主治疾病:阳虚引起的老寒腿、感冒、怕冷、腰的问题、肾的问题、颈椎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揉大椎穴治疗;此外,对于阳气过盛引发的高烧、热感冒等热症,还有耸肩、瞋目等习惯,都可以用到大椎穴治疗。

 

       对于一些长期伏案工作的颈椎病患者来说,脖子已经有点僵持了,活动起来很疼,脑供血不足,晚上想睡又睡不着,然后还很疼,这时可通过刺激大椎穴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如果晚上在家工作,最方便的方法是去洗澡,将水温调得比平时洗澡的温度高一些,站在喷头下面,让水从后发髻一直冲刷到大椎的位置,相当于温热大椎,冲刷5分钟后,浑身的毛孔舒张,前额发汗,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为了防止出来着凉,没暖气时应该把空调打开,然后再活动活动脖子。若家里没有淋浴,还可以用毛巾代替。把毛巾用热水浸泡了以后,敷在大椎穴上,隔2分钟以后,凉了再用热水浸泡一下,再放到大椎穴上,如此反复几次以后,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如果为了加强效果,还可以加药,叫大椎温阳的方法。

 

       关于补阳:冬天到来,这里主要介绍一个预防感冒的中药,配合大椎来预防冬季感冒。这几味药是防风、白芷、川芎、苍耳子、荆芥,它们都有这种辛温发散的作用,都是可以解表散寒的。这几味药,每一个取五克,把它粉碎了做成末,放在锅里边炒,你不用煎煮。因为加热的过程本身药的作用就会发挥出来,炒热以后,找一个纱布,或缝一个纱布袋,将药包起来,然后趁热贴在自己的大椎穴上,拿透明胶带往上一盖,然后凉了以后,放到锅上再炒一会,再放上去,一般炒三次以上。这种方法是通过中药这种辛温散寒的作用,通过大椎来把药效渗透进去,若把这几种中药放在一块煎煮,煎煮完后,把药汤用这个毛巾浸泡透了后,敷在大椎穴上也可以。适应人群:容易经常感冒的人,比如有的人怕冷,手脚冰凉,到冬天的时候感冒多次出现风一吹就流鼻涕,伤风感冒。

 

 

 

       治疗感冒,脊椎疼,腿寒,怕冷,需要通阳,用双手刺激大椎穴也可以。如果是帮别人刺激穴位,先把手搓热,搓的时候要把手掌心正好放到凸起的骨头上面,然后上下搓,做五分钟之后,一定局部会发红,能感觉到颈部发热,热度在往下渗透,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腿寒也能得到缓解。

 

       若自己治疗,则双手搓手掌上的鱼际穴。其实搓这个位置也是一个养肺的好方法,肺主皮毛,感冒问题与肺有关系,这样去搓热了以后,实际也是对上肺经的一个刺激,这时候把搓热的大鱼际放到我们的颈后大椎两侧,紧夹着大椎的两侧,从大椎两侧向上夹住它,然后向上到后发髻。这是自我刺激大椎穴的手法。

 

       高热,发热,我们发烧的时候,这时候是什么,不是人体的阳气太盛了,而是这个人体的阳的,属阳的经脉当中有了热毒,比如说外在的时兴感冒,它本来是一种外在的热的毒,进入到人的经脉当中以后,使得经脉当中的跟阳气纠织在一起,一边在斗争,然后一边又是发挥它的这种病理的这种作用,所以这时候人就会发烧。

 

 

 

百年程氏养生经——大椎穴(下)

 

 

 

 

 

 

 

      关于阳气过剩:阳气过剩导致身体发热。阳气过剩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热入侵,而属阳的经脉又有了热毒,两者交织一起,发挥了其病理作用,引发了感冒,发烧,譬如甲型HINI感冒就是热性感冒。另外,如果喝酒太多,运动太多,身体很强壮,本身就是体内阳气很旺盛,在一些特定的天气,特定的季节或特定的饮食环境下面会造成身体的内在的阳变成一种邪气而发作出来,譬如上火。除了热症外,阳气过剩还能引起一些不易察觉的习惯,譬如瞋目,晚上睡觉难以完全合眼,平时不自觉耸肩等,都是阳气瘀滞的表现。

 

       对待瞠目这种问题,可对大椎穴刺络拔罐、配合睛明穴、申脉穴、至阴穴共同治疗。由于判断是阳跷脉的病,还要判断是整个督脉和膀胱经的,这都是人体的背部的巡行经络的经脉,所以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般会选择经脉的首尾进行治疗。首指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尾是申脉穴,位于脚踝的外缘。先用三棱针在大椎穴上点刺出血,然后上面扎一个罐,把这个血拔出来,这是泻热的一个方法,然后扎针申脉、睛明,最后到至阴。一般人更容易遇上发热感冒高烧,但又不愿意上医院,可在大椎上用天灸的方法。天炙就是用一些对皮肤刺激比较敏感的中药,还有温阳的一些中药加在一起,做成天灸膏,然后把它贴在穴位区的皮肤表面,那么过一段时间以后它会起泡,化脓,用这种方法造成对穴位的一种刺激,这种刺激本身就是一种泻热的刺激的方法。

 

 

 

百年程氏养生经——中脘穴

 

 

 

 

 

 

 

     中脘穴:脘指的是胃,中脘即胃的正中间。具体位置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中脘叫后天之本,这个位置是六腑,人体的五脏六腑,还有胃,它们的精气都会汇聚到中脘这个位置。取穴从胸骨向下去找,找到两乳之间偏下的位置,会感觉到这个骨头变软,这个位置胸骨丙的末端变粗的位置到肚脐的中间,取它的中点。

       主治疾病: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要治疗脾胃的问题,大多数胃病都能治疗。脾胃的问题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情况是虚,就是脾胃功能差,另外一种情况是脾胃堵塞,其实现代人很多时候是吃得太多太好,结果造成了脾胃功能消化功能被阻滞,中医里边认为叫做脾肠不足,引发胃胀,打嗝,气不顺等症状。

 

       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揉中脘穴。对于常见的脾胃功能差,不运化,导致不欲饮食,同时还因生气引发斜肋胀满,这里面涉及两个脏腑,一是脾胃,二是肝,脾胃是主导消化功能的一个脏腑,生气伤肝,平时肝对于脾胃起到管理的作用,若肝火太旺,便加强了对于脾胃的管理,脾胃功能就变得比较差,所以一方面要让脾胃功能健运起来,另外一方面还要舒肝气。可用灸中脘的方法来提升脾胃的消化功能,运化功能,但这是一个治标的方法。可以中脘穴与章门穴配合按摩,可起到治本作用。

 

       章门穴位于肋骨的下缘,这个穴位叫做五脏汇聚的位置。主治疾病包括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在乳房的下面两肋间有一个穴位期门穴,是肝经的穴位,管情绪。在做的时候,从中脘这个位置开始捋下来然后往上到肋骨的边缘,然后沿着肋骨捋下来,这样能按摩到这个三个穴位。

 

       若腹胀还伴随着胃痛,则需要按揉梁丘穴。该穴位位于膝盖上,也就是髌骨外侧上缘和髌骨最上面的这个平行线这个垂直线,两者相交的这个位置。并拢三指,按这个穴位,两侧交替五分钟,胃疼就可以得到缓解。

 

       对于成年人的脾肠不足,积食,还可食用焦三鲜来保证消化道通畅。焦三鲜用的是麦芽、山楂、神曲这三样东西,然后把它炒焦。这个三样分管成年人不同的积滞,也就是说哪样东西吃多了,就吃那一样东西来消化。吃肉吃多了可食用山楂。山楂是专门消肉食的,比如你自己买点山楂以后,回来以后把它晒干了,切成片,然后把它炒一到微焦就可以。如果碳水化合物吃多了,比如土豆、红薯、山药这类东西都是碳水化合物,就可以用炒麦芽。如果是吃面吃多了,比如馒头、包子,这些吃多了。就用神曲。这三样东西一块买或单买都行。

 

       对于脾胃功能不好,还有肝气瘀滞的情况,尤其是有更年期的早期表现,除了上述所言中脘穴和章门穴、期门穴配合按揉外,可用一味药叫木香顺气汤,这个药有木香,有青皮、陈皮,都是舒肝理气的,所以如果有胁肋胀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食用。

 

 

 

 

百年程氏养生经——关元

 

 

 

 

 

 

 

       一, 艾灸的用量?灸量的多少,实际上是根据病情和体质来决定的,如果身体是比较健康的,只是作为一个保健,年龄也比较小,中年人,那么需要灸的量四分之一也就够了。但是如果有一些病症,或者说身体比较虚弱,比如说大病初愈,这时候体质比较弱,那么灸的量可以适当地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比如说60岁了,70岁了,根据情况也可以适当地延长。

 

       二 ,什么时候用灸?夏秋之交。人体阴阳的变化和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是相互对应而统一的。春天的时候,阳气开始升发,阴气开始渐弱,从春分的那一天开始,人体的阳气慢慢起到主导地位,阴气开始慢慢往下走,这个时间要养阳。到了秋分的时候,是阴气渐盛,阳气渐衰,所以这个时间里边我们要想好好呵护好自己的阳气,把它凝练起来,把它深藏起来,就要靠灸的方法,所以就从秋分的那一天开始,每天坚持上午半根儿,下午半根儿,实际上一天是两壮。每天坚持,上午做一次,下午做一次,一直坚持到冬天结束。

 

       三 ,什么样的人群适合用灸?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特别适合。中年人也好,老年人也好,男的也好,女的也好,特别是有慢性的、虚寒性的病症的。比如经常胃里不舒服、消化不好、不欲饮食、脸色萎黄、睡眠不好、怕冷、痛经、腰酸腿软、关节疼痛的人都特别适合。

 

       四,什么样的人群不适合用灸?

 

       1,身体当中有新长的肿物,比如肿瘤、疮疡,或者莫名起了一些红肿、热痛的东西,这时候用灸如果不遵医嘱,反而可能助长邪气、热毒。

 

       2,腹部刚刚做完手术的人,不能灸关元穴,因为伤口还没有愈合、拆线。但是如果是术后伤口已经长好,要调养身体,要慢慢恢复,是可以用灸的。

 

       3,最后切记,孕妇不能用灸。

 

 

 

百年程氏养生经——膻中穴

 

 

 

 

 

 

 

         膻中穴被称为“气汇”,就是人体的呼吸之气、消化之气、脾胃之气都会汇聚到这个特定的地方。在胸部,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疾病:通过按揉、针刺膻中穴,可治疗鼻炎、咽喉炎、心病、乳腺疾病。      

 

       通气:双手合十,把手余悸的这一侧顶在自己膻中的位置上,即两乳之间的胸骨上,稍微往里用力,然后上下搓动,速度由慢到快。实际上对这个穴位的刺激不仅仅是刺激膻中一个穴位,而是刺激到任脉上的穴位,从膻中开始向上,有玉堂、子宫、华盖、玄机等穴位,这一串穴位都是对呼吸非常有帮助的。上下去搓动,让它加热,三五分钟之后,就能感觉到这种热是由内而外的发散,由外而内的渗透,有一种上下通气的舒畅。

 

       原理:这个穴位有一个独特的位置,叫肺之间,胸之内,心之外,胃之上,是一个交通要道,人的气都汇聚到这个部位,堵塞了就会觉得不舒服。容易患鼻炎的人,或者患上鼻炎的人,一般是由于气虚引起,而气虚一般指肺气虚。两肺之间的气都会触及到膻中穴,如果经常对这里进行刺激的话,就可以补益肺气,包括咽喉的问题,喘的问题,心脏的问题,譬如气短、胸闷、冠心病、心急供血不足等,都可以通过经常性按揉这个穴位作为保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疾病发作时按揉,而是把它当作日常性的保健,可减少症状出现的几率。

 

       急救方法:有时候遇到突发性心悸,或者是劳累引起的心慌、气短、胸闷,上述方法并不管用。可用此处的急救方法。上臂内侧即腋窝这一侧,有一条呈沟状的肌肉的缝隙,把自己的拇指水平放到这个沟里边,从上向下依次去横向弹拨,去刺激这个地方,上下弹拨两三下后,很快就能感觉到胸通畅起来,心悸的症状得到缓解。

 

       很多的中年女性都会有乳腺增生的问题,甚至有些人说乳腺增生不严重,但是就是月经前乳房胀,痛,这些症状可能都会有,这种情况可用下述方法。

 

       1、在胸部的正中线,这个胸骨和我们的肋骨之间都会有相交的位置,也就是两者的缝隙,用四指的方式,手指立起来,呈爪状,依次点这个位置,每天坚持,点的时候还可以揉,这样可以保护乳腺。

 

       2、这种方法是针对产后缺乳、乳腺发育不良情况。胸部对应的后面是肩胛区,在乳房对侧的后背有一个投影区,这个区域是一个同心圆,在和肩胛骨重叠的部分,可在这个部位上用刮痧板做刮痧。这个投影区就在我们肩胛冈的下面这个窝里边,刮痧的部位就重点在这个地方。如果按揉的话这里有个穴位叫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天宗穴也是一个通乳的穴位,正好刮痧的时候把这个穴位就包括在里面。

 

      

 

 

百年程氏养生经——迎香穴

 

 

 

 

 

 

 

人体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主治疾病: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止鼻血:可取迎香穴与孔最穴共同治疗。孔最穴位于人体的前臂部位,前臂内侧,在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的上5/12处,中医上也叫隙穴,是气血是非常深的位置,不仅可运化气血,它还专治血病,止血,按这个穴位可以止子宫出血、月经崩漏出血等崩漏出血现象。所以在做这个穴位的时候,用对侧的手拇指点住孔最穴,然后用患侧的手的食指伸出来以后,点在自己的迎香穴上。然后同时再做仰面朝天的姿势,一两分钟之内鼻血就不流了。

 

通鼻塞:1、迎香穴、通天穴。鼻炎的人经常鼻塞,但即便是没有鼻炎的人,在秋冬季节也容易有鼻子不通气的感觉,这时候也可以点按迎香穴三分钟来通气。但是如果单按迎香觉得效果慢,或者没有通气的话,还可以配合按揉头顶的另外一个穴位,即通天穴。肺之气通于鼻窍,但是鼻之气通到天,它得呼吸天之气,通天穴就是管鼻子通气的,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通天穴和迎香穴配合在一起,鼻塞也可以得到及时的缓解,不管是由于鼻炎引起的鼻塞,还是感冒引起、空气干引起的鼻塞,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2、针对鼻炎引起的鼻塞或者长期的鼻塞不通气,还可以通过按揉上迎香治疗。上迎香穴在鼻部,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穴之上方,鼻孔这个弧度刚好跟鼻柱相交的这个位置。如果治疗慢性鼻炎可以按揉这个位置,而临床上一般采用针刺的方法。

 

自己在家一般不太敢针刺,即还可用双手刺激迎香和上迎香。把手伸出来找到大鱼际这个位置,这里正好是肺经经过的地方,而且这个大鱼际这个地方有一个穴位就叫鱼际,它是泄肺热的穴位,咳嗽、痰黄,咽痛,都可以通过它,所以先把两个鱼际放在一起搓,搓热了之后搓迎香穴和上迎香穴,做三分钟,可以使鼻子通气。其原理是通过你的热力渗透到穴位里头去,让这两个穴位通畅起来,鼻窍就通了。

 

 

 

百年程氏养生经——印堂穴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取定穴位时,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印堂这个位置如果饱满,就代表了先天的肾气充足,髓海比较茂盛。

       主治疾病: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印堂的颜色能够反应身体上存在的一些疾患。印堂主肾,若印堂发黑,晦暗,枯涩,则暗示着有肾衰的现象。如果印堂往上、前额位置有两条向上的红线,这说明有血压升高的迹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好伤心神,晚上失眠,这种情况也可能表现在印堂发红。这就是肾气虚,然后肾阴虚有热的一种表现,反映在心神的这个位置,肯定睡眠也有问题。(这段不能要)

 

       健康的身体可以表现在印堂饱满、光亮、润泽。日常可采取一些按揉印堂穴的方法作为保健。

 

       开天门:天门就是印堂。点揉从两眉之间的印堂这个位置开始,向上一直到前发髻的这个边缘这两条线。这两条线依次往下,如果是母亲给孩子催眠做按揉的话,就轻轻地用自己两手的食指放到他的前额印堂处,然后慢慢地螺旋状按摩,慢慢点上去。由印堂向上,点到前发髻,这叫开天门,这个方法会有助于安神和睡眠。成人平时自己做的时候,就把两个手指头并起来,从印堂这依次螺旋状旋转,往上去按揉就好了。这个方法适合于睡前做,如果是白天自己做,就换一个动作,即从印堂往两侧点揉。做的时候把两指张开,点在眉头印堂稍微往上一点的位置上,从这开始沿着眉毛的上缘轻轻地捋,到眉毛的根部,就是太阳穴这个位置,止住,然后再回来,再做。按摩手法的原则都是柔和,然后持久,然后渗透。

 

       锨针治疗:有一种针叫做锨针,这种针很短,刺入皮肤的时候,疼痛感很轻。刺入印堂穴位有助于精神焕发。使用锨针治疗需走四部曲。第一,必须用镊子夹住针柄部位,让针尖朝下,以防感染。第二,二,要对治疗的局部印堂穴稍微消毒一下,第三,用自己的另外一只手,把印堂这个位置的皮肤提捏起来,然后找准捏起来后的穴位,在两眉中间的正中点,平行去刺,刺完后用胶布把这个位置贴好。第二天起来感觉神清气爽就可以把针摘下来。这个针用完一次就扔掉。

 

 

 

 

百年程氏养生经——百会穴

 

 

 

 

 

 

 

程氏针灸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邀请了程氏针灸第三代传承人中国科学院程红峰主任,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凯博士做客养生堂,为大家介绍程氏针灸中的经络养生特点。

 

关于经络养生:在人体当中有经络,有穴位,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经络是我们身体脏腑的功能对外的一种表现,也可把外在的一些良性的刺激反映到我们身体的内部,起到一些非常好的调节作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经络是否通畅就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经络养生也具备很关键的意义

 

百年程氏养生经——百会穴。在经络里边把头叫诸阳之汇。也就是人体所有的经脉分成阴的经脉和阳的经脉,属于阳的经脉,全部都会走到头上来,属阴的经脉全部都有一个叫经别的分支,然后也走到头上来,所以头部是所有经脉会聚的一个地方,两条膀胱经、督脉、两条胆经这五条经脉都是直接进入到脑内的经脉,就是和我们的神质功能有密切联系的经脉,而百会穴就是这些经脉里最重要的一个穴位。百会穴,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是人体当中阳气最聚集的地方。百会标准的取穴的方法是这样的,如果从前发髻的正中点到后发髻正中点之间,画一条弧线的话叫前五后七,就是前面的十二分之五,后面的十二分之七,这样一个位置。简单的方法是从正中间往上,大约找到头部正中点,最高点这个位置的时候,会摸到头顶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凹陷,这就是百会穴。点揉法:如果已经有了脱发迹象或者想保养好的头发的时候,就要采用点揉法。把尺梳先点到前发髻这个位置,点住了以后,用力向下按,按住坚持5秒钟,然后揉5下,这叫先点后揉,揉就是局部揉,不要移动。揉5下后松开一点再往上,沿着这条正中线再往上,移一点点的距离,这就相当于把第一根头发按揉了,接下来按揉第二根头发,这样一直按揉到后脑勺的枕外隆突,即后脑勺那有一块非常隆起的骨头,在这个突起的上方。这只是第一条线,是督脉,然后侧过来,往旁边移一点,就是在发髻和正中线之间的位置上,一般是三七分的那个分水岭的位置,按同样的方式再做一遍。如果认真按这个方法去做,正中一次,侧面一次,会刺激到身体的五条经脉,也就是正中的督脉,两条膀胱经脉,两条胆的经脉。若手头没有梳子,也可以用手指代替。把手做成鹰爪状,每个手指第一指尖关节一定要立起来,然后每个指尖都均匀地分开,中指放到自己的前发髻的正中,这样五指正好放到刚才所述的头部的五条线上。

 

梅花针:梅花针是古代针具的一种特殊的镇具,用扣刺的方法,它不需要刺入皮肤,可用最轻的刺激来解决问题。可用梅花针治疗近视眼、痰盛之体、老年性痴呆的轻度认识障等。一般用靠浅刺法,就是挨到皮肤,等于这个针挂在皮肤上,似掉非掉,不扎到皮肤里去。在治疗近视眼方面,除了取百会外,还有颈部的夹脊穴、手部的合谷穴这些地方。先扣刺手部的合谷穴,再以百会到前顶、后顶为半径作圆扣刺,颈部的夹脊穴是从上边平风池穴,下边从平大椎穴,这两侧的两条经,一边敲一边抹药,通过刺激把药渗进去,

 

对于痰盛之体,可用梅花针扣刺她身体的穴位,以百会穴为主,就是头顶督脉这条线,到颈部的夹脊两侧,然后一直到(华佗夹脊穴),就是脊柱两侧这个地方一直扣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