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时候手怎么放:老上海的痕迹(十三,篾竹路上有一个《篾竹路一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9:05:42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十三,篾竹路上有一个《篾竹路一小》

我有一套我的小学珍贵照片,所谓珍贵是二个原因;一个是这个小学年份很长了,而且是教会小学,建筑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现在照片上基本是原样。另一个是现在这些建筑已经拆了,大家看不到了!我应该把它记下来,不管有没有用,不能让这美好的记忆流失掉。但是这件事的影响面终究很小,我原打算放在后面,缺少资料时使用,不想最近碰到两件事,促使我先把它写出来;

有网友向我提出想看篾竹路一小。这还不算,当我在网上查找篾竹路的资料时,有人在百度搜索里寻找篾竹路一小。这样促使我赶紧把这一集写出来。让我们进入我们的主题。

篾竹路一小在篾竹路和紫霞路口上,原名是“大东小学”,建于1921年。

   蔑竹路

 

后来才改为“篾竹路一小”,原来是一个教会学校,有一幢不错的大楼,是水泥的。

   篾竹路一小

 

在这儿我渡过了六年,那是五十年代初!刚解放。

   老大楼依旧在


箭头指的是新大楼,过去是没有的,这里是一个操场。

记得五十年代上海一场著名的“老太平弄大火”时,我们在操场上能看到,整整烧了一个上午,给我的印象很深,等到我们回家吃好中饭回来时还在烧,有几个同学的家也给烧了,饭也没有吃,又回到学校里来了,老师只好买几个馒头给他们。(关于“老太平弄大火”一旦我找到有关的报道,会有专集)

2004年整个小学要拆了,我与拆迁办商量了一下,同意我去拍摄,要不然也没有这些照片了!

这儿邻近基督教堂,是教会的建筑,它们是一样的风格,让我们进去看看,很有韵味;

大礼堂是很气派的,很像教堂做礼拜的地方。戏台依旧在,我们是在台上戴上红领巾的,那时好像已经是五年级了!可能是这个学校里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小朋友。

   礼堂

 

向后看,有一个楼梯,下课时我们可以在大礼堂里疯,那可开心啦!

   明亮的礼堂

 

在这个大礼堂里,你是否发现,礼堂为什么这么亮,又没有开灯?小时候我也不感觉,这次我算理解了!原来是两座天窗设计得好!这天窗两端都有一个,使整个礼堂通亮,不用点灯。

高明的设计——天窗

 

这肯定是教堂的风格,外国人的杰作。现在看来,当时已经讲究节能,难能可贵!

楼梯可是原物,一旦下课铃响起,在这楼梯上有多少小朋友在奔跑?跌倒了,再爬起,什么都不在乎!

   楼梯

 

楼梯有教堂的氛围,让我们来看看;

   古老的扶栏

 

铁栏杆那么结实,都是原物,绝对正宗,少说也有一百年的历史。拆了唯一的可能就是回炉,太可惜了!看到这里我再提醒一下,至少在1949年就是这样的,在上海,当时一个小学有这样的条件,是很少的!

   明亮的走廊


教室的走廊也很明亮。可是教室里却空无一人,我到我坐过的教室里去转一下吧!五十多年了,再来看你一次,下次没有机会了!

教室

 

那么宁静,那么宽敞,就是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有一点伤感。

该走了!人家来催我了,时间也太长了。回到大门,依依不舍地再拍一张全景吧!可是,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张照片了。

   再见了我的小学

 

上帝保佑你,最好不要拆掉!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五年后再去看它时,已经是一片平地,乱草没到了膝盖,光在我的印象中至少有六十年的历史,像这样的建筑很可能本来就是教堂,怎样变成学校本来就是一个谜,现在拆了真是迷上加迷,有一天让我找到了真相一定把它补上。

这一集很短,但是,是抹不去的记忆,让它留着吧!

    很高兴;mylife880把蔑竹路一小的事情时时记在心上,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它的历史记录,并在本文下留下了他找到的内容,与大家共享,真的使我很感动,谢谢您!

    现在我把这些内容列入正文,如下! 

mylife880

昨天去图书馆,找到了篾竹路一小的一些资料,想补充给大家。 也谢谢爱爱学长能够给我们所有的校友展示这段历史。地址:篾竹路109号;以前的校长:李金凤 ;电话:3771957 ;邮编200010 1921年在浙宁会馆的旧址上建立。当时是两块;大东中学和浙宁小学。1951年大东中学并入群光中学。1956年改公立。1958年新建教学楼。占地2.1亩,建筑面积1697.3平方米, 11个班级, 398个学生, 教职工41人,当时学校也是打排球的,向市体校输送了运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