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照片:科学利用畜禽养殖粪污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02:28
近年来,随着湖北畜禽养殖业集约化迅猛发展,与之伴随产生的畜禽粪便排放问题也日益严峻。大量随意排放长期堆滞的畜禽粪便,不仅孳生大量的苍蝇蚊虫,而且大面积污染土地和水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集约养殖发展迅猛 污染严重治理成难题

    7月中旬,当记者走进武汉东西湖区一个存栏近2000头的奶牛饲养小区--龙腾奶牛场时,养殖场内奶牛排泄物散发的刺鼻气味让人连连作呕。近年来,随着光明、蒙牛等乳业巨头纷纷在武汉东西湖区建立奶制品加工厂,东西湖区奶牛养殖业迅猛发展,目前的13个奶牛饲养小区内存栏奶牛达1.7万头,出产的乳制品在武汉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并辐射至中南五省市。然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奶农董四元一共饲养着120多头奶牛,是龙腾奶牛场里最大奶牛养殖户。他告诉记者,一头奶牛一天产奶量约为30斤,同时还要排泄20多斤的牛粪和尿液。

    “过去这些奶牛的排泄物,都被瞎排瞎倒,附近的居民意见很大。”董四元回忆说,最严重的是周围的一些鱼塘因为牛粪污染,出现了大面积的翻塘事件,渔民频繁找上门扯皮。 

    东西湖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吴玮说,2003年到2004年,由于养殖场随意排放奶牛的粪便尿液,导致周边鱼塘中鱼类大面积死亡的事件,该局每年都能接到20多起类似的投诉。“受到污染的东大湖水质,至今才恢复到一般渔业用水III类水体。”吴玮惋惜地说。据了解,2007年东西湖区内牛粪排放量达26.83万吨,污水排放约150万吨。而且随着养殖业规模的的不断扩大,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东西湖区面临污染问题,只是武汉市郊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武汉及其周边拥有大型畜禽养殖小区的地区都普遍面临这样的难题。以武汉江夏区为例,全区10000头规模以上养猪殖场有20多个,生猪每万头日排粪17.5吨,2007年江夏区仅养猪业每年排粪量就达39.39万吨,作为江夏区的支柱产业,5年内将新建10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五年后养殖业粪污所带来的生态压力将会更加严峻。武汉市乃至湖北省都急需规模化、全面化的粪污处理方式与大规模养殖业相配套。

中化东方:粪污治理显成效

    从2002年起,湖北省农业厅下属的湖北省土肥站与世界500强中国中化集团核心企业-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组建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并开始在东西湖区建立试验站,探索以生物发酵技术无害化处理牛粪生产有机肥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经过五年的技术、市场积累探索,2008年7月,一期投资2亿元的“集约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暨华中有机肥产业园项目”在武汉市江夏区启动。该项目立足于规模化、彻底化解决畜禽养殖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并“变废为宝”制造生物有机肥料。

    湖北中化东方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峰告诉记者,他们经过五年的科研探索,采用工厂化发酵工艺,接种高效活性菌剂,一般5~7天即可完成脱臭腐熟;利用生物热蒸发大量水分,低耗能,劳动强度小,能较好控制发酵湿度,减少有效态物质的损失。同时由于采用封闭设备,极大的减少蚊蝇寄生源的裸露。用畜禽粪便生产的有机肥,各项指标均达到生产无公害AA级生产资料标准。

    周峰告诉记者,在整体分析武汉市畜禽粪污处理情况之后,中化东方在7月中旬正式启动了“集约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暨华中有机肥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选址在武汉市江夏区,预计投入2亿元,在江夏区选取万头规模养猪场附近新建3-5座发酵塔,建设年产40万吨高效有机肥的全国最大的有机肥料生产基地,彻底解决项目所在地周边每年30万头生猪养殖中固体粪污排放的环保问题。一期项目完成后,每年可生产高效有机肥系列产品20万吨,满足200万亩的高附加值农作物的施肥。3年后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处理畜禽粪便40万吨,年产40万吨有机肥料,为湖北300万亩良田提供了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农作物施肥,除了显著提高农作物品质外,还可增产10%-15%,实现畜牧养殖和绿色种植农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充分彰显“绿色农业”、“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的典型特色。

    周峰说,这个项目得到了江夏区政府的大力支持。5月初,区长郭胜伟率区国土、环保、开发区、街办等各部门负责人到公司两个生产基地考察,并对项目选址多次予以批示。6月份,副区长涂亚平牵头召集各相关部门召开了现场协调会,对项目的前期各项工作予以了部署,并始终高度关注和支持项目进展。

“化粪为宝”新型有机肥产业前景广阔

    据了解,有机肥除有高效的固氮、解磷、解钾活性微生物外,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它既有无污染,无公害,肥效持久,壮苗抗病,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但传统的有机肥料生产方式落后,具有“三低三大”问题:即养分含量低,体积大;劳动率低,劳动强度大;无害化程度低,病菌传播污染大。受这些条件制约,我国有机肥施用比例逐年下降。目前我国每年有1.4亿吨化肥施用量,而其中真正的有机肥不到5%。与此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为农业开拓新肥源,改革施肥技术,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农业课题。

    在如何破解养殖业与生态保护的“两难”困境,近年来湖北很多地方政府和养殖户也在不断积极探索,如武穴市石佛寺镇魏高邑养猪小区,实行“池中鱼、池坝猪、池岸果”的综合养殖模式,猪粪发酵喂鱼,清淤塘泥用于果园施肥;松滋市西岗尾村猪农,发明了“猪沼菇”产业模式,村民大力发展养猪产业,利用猪粪产沼气,沼渣作蘑菇培养基料等方式处理粪污。

    湖北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熊桂云研究员表示,上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保护问题,但是“沼气”、“双孢菇”式的粪污处理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粪污问题,一是处理不彻底,仍有废渣;二是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规模小的弊端,只适合中小型养殖业的粪污处理,无法完成大规模养殖业粪污无害化处理工作,长此以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认为,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在提高自身竞争力时,对农产品的品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湖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未来几年的优质农产品产销量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带来的大量粪污任务,以及大量的绿色有机肥料需求也将大幅度增长,从目前情况看集约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是最优的解决方法。中化东方以项目产业化优势及先进技术为依托,在合理利用污染物、推广有机生物制肥、节能减排、提高农作物产值等方面服务于绿色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有益探索。

    周峰告诉记者,公司双方股东方中化化肥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型化肥供应商,湖北省土肥站作为农业新型肥料主管部门,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支持绿色农业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大力推动集约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化东方作为立足华中、辐射全国的生物有机肥标杆企业,也在积极治理武汉周边畜禽粪污,为体现项目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作出贡献。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江苏等省市在处理废弃物的工作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湖北省、市政府部门应该在前期投资、税收、销售补贴等方面给予类似企业更多的支持。(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