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催泪演讲视频:辽宁朝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3:51:17

辽宁朝阳

编辑词条

目录

1朝阳网络名片
2自然地理
3自然灾害
4化石文化
5历史文化

目录

1朝阳网络名片
2自然地理
3自然灾害
4化石文化
5历史文化
收起
编辑本段朝阳网络名片
朝阳位于辽宁西部,辖境居东经118°50′-121°17′和北纬40°25′-42°22′之间,东西跨度165千米,南北跨度约216千米,边界周长约980千米。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通辽接壤;南与辽宁省葫芦岛河北秦皇岛毗连;东与辽宁省阜新锦州为邻;西与河北省承德、秦皇岛市交界。下辖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喀左建平凌源朝阳县七县区。

中文名称:朝阳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辽宁下辖地区:双塔区龙城区电话区号:0421邮政区码:122000面积:19698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朝阳市地表层峦叠嶂,丘陵起伏,峡谷相间,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自然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川地、平地交错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亦是多元化。朝阳市境内主要山脉有努鲁儿虎山、杜岭山、大青山和大黑山
气候特点
  朝阳是居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易干燥地区,主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全年平均气温5.4℃~8.7℃;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450~580毫米;无霜期120~155天。春秋两季多风易旱,风力一般2~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
水温状况
  朝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青龙河、老哈河。境内集水面积为1977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3.22亿立方米。四大河系当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9条,总长度为2560千米。大凌河是朝阳市最大的一条河流,是辽宁省第三大河流,流经朝阳的总长度为226.7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朝阳市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为1969914.36公顷。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农用地1315366.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8%。其中,耕地面积476739.7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6.2%,占土地总面积的24.2%;园地面积64827.9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9%,占土地总面积的3.3%;林地面积633677.0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8.2%,占土地总面积的32.2%;牧草地面积122742.6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9.3%,占土地总布告6.2%;水面面积17378.9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3%,占土地总积的5.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80529.1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5.6%,占土地总面积的4.1%;交通用地面积23266.88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1.9%,占土地总面积的1.2%;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668.5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5%,占土地面积的0.1%。未利用土地面积548083.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8%。   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主要用地相对数量多。土地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3.14%,居全省之首。其中,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11.5%,园地面积占全省园地面积的9.7%,林地面积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2%,均居全省第三位。全市人均土地0.59公顷,其中人均耕地0.14公顷,我均园地0.019公顷,人均林地0.19公顷,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农用地比重大,土地利用结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农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66.8%,形成以耕地、林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低山区及大小凌河两岸的阶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0%;园地主要分布在西南总、中南部低山区,占全市园地面积的80%;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占全市牧草地面积的50%;林地的区域分布虽然不很明显,但以努鲁儿虎山一带面积较大。   山地多、平地少、质量贫瘠。全市山地占72%,其中,耕地坡度小于2度的只占耕地面积的32%,耕地支离破碎,100亩以上的地块只占35%,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足,平均粮食单产200公斤左右。园地无水源保证,单位面积产量不足150公斤。林地立地条件差,树木发育缓慢,林相残破,郁闭度低。牧草地植被稀疏矮小,退化严重,有的已为不毛之地。未利用地沟壑纵横,岩石裸露,土地生态系统平衡能力脆弱,有近70%的土地面积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后备资源宣足,利用难度较大。全市现有27.8%的土地未开发利用,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有453718.90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82.7%。但由于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及开发条件的限制,这些土地在短期内开发利用相当困难。
   矿产资源:朝阳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现已了现各类有益矿产53种,矿产地830多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6种。有些矿种如金、钼、锰、磷、石灰石、膨润土、硅石、珍珠岩、粘土、含钾岩石等为省内优势矿种;硅灰石、紫砂、镍为境内首次发现;铁、煤、油页岩、白云岩、沸石、萤石、玄武岩、辉绿岩、花岗岩等在省内占有主要位置。此外,尚有许多矿种如铜、铬、钨、银、铅、锌、铂、钯、石棉、泥炭、理石、地下热水、矿泉水等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矿产品种比较齐全。已发现的有益矿产种类占全国已发现的有益矿产种类的45%,占全省总数的61%,发展现代工业所需的要主矿产如铁、锰、金、钼、镍、煤、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磷等基本齐全,尤其是钢铁冶金工业所需要的铁矿石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品种俱全。   部分矿产储量丰富。锰矿储量占全省总量的99.2%,有东北地区惟一大型锰矿床;钼矿储量占全省总量的21.38%,全储量占全省总量的16.8%,均列全省第二位;石棉是全省两大产区之一;铁矿储量和规模仅居鞍山本溪辽阳之后,列全省第四位;多数非金属矿产规模较大、储量丰富,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5亿我吨,膨润土3400多万号召,珍珠岩1800万号吨,硅石5亿多吨,在省内都占有重要地位。   矿点多、分布广。不仅有规模较大、储量较丰富的大矿床,而且还有众多的规模较小、零星分布的小矿床、小矿点。如铁矿,既有储量上亿吨的大型保国铁矿床,又能遍布5个县(市)的140余处中、小矿床(点);金矿(点)有110多处,也遍及全市,适合于各种规模开发。  矿床(点)埋藏条件好。主要矿种如铁、锰、石灰石、白云岩、膨润土、硅石、珍珠岩、沸石等矿体(层)走向长、厚度大、质量较好、矿床构造简单、矿石成分均一、易采易选、便于开发利用。
编辑本段自然灾害
  旱灾是朝阳市自然灾害之首。自1689年到1948年(民国37年)的260年间,共发生40次旱灾,平均6.5年一遇;从1949年到1985年的37年间,共发生28次旱灾,平均1.3年一遇。由此可以看出旱情愈来愈严重,周期性相遇时间愈来愈短,危害也愈来愈大。特别是1980年至1984年连续5年发生的特大旱灾,时间持续之长、成灾面积之广、灾害损失之重、遭灾人口之多,都是历史上罕见的。5年中累计有2905.2万亩农作物遭灾减产,平均每年达590多万亩,占当年播种面积的80%。1981年社会粮食总产量为3.6045亿公斤,较1979年历史最高年产量12.62135亿公斤降低71.4%;受灾人口27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291.2万人的94.8%;人均口粮30.5公斤,人均收入26元。以致有“三年下了一年雨,三年产了一年粮,三年分了一年钱”的说法。
编辑本段化石文化
  自199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朝阳发现的早期鸟类化石填补了鸟类早期演化的无数空白,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多次被美国的《发现》杂志评为本年度世界一百条重大科学新闻。一些学者把这些发现称为是二十世纪古生物学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这些发现和研究也为世界各大媒体(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纽约时报》,《科学新闻》等)竞相报道。我市一跃成为世界上鸟类起源研究的最热点的地区。世界各国学者争相来华参观和要求合作研究。于是人们给了许多美誉:朝阳是一部内容丰富、无与伦比的古生物及地学研究教科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称朝阳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宝库”。   朝阳北票上园炒米甸村周围发育有千米以上的陆相地层,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随着辽宁古果、中华龙鸟、孔子鸟、三燕丽蟾等一系列化石的发现,我国辽西(朝阳)地区正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化石宝库。作为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古生物化石群,朝阳化石群堪称迄今世界第一大化石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朝阳这片"睡龙之地"一下子醒来了。1996年至1998年,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都把兴奋的眼光投向了中国朝阳,因为在中国朝阳的地层中发现了带毛的恐龙。特别是"中华龙鸟"到底是恐龙还是鸟类的问题更是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同时也中国朝阳炒得蜚声海内外。   专家们认为,朝阳化石在种类、数量和保存的精美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世界上著名的德国索伦霍芬含始祖鸟的生物群。早期鸟类、带毛恐龙、原始哺乳动物、早期被子植物构成了20世纪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   世界著名专家称,"世界上没有其它地广大如此关键的时间,保存如此完好的如此多的化石群落","这些沉积的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在朝阳发现鸟、鱼类化石的同时,我国科学家还在朝阳北票地区发现距今约1.2亿年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美国《科学》杂志公布这一重大发现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封面上刊登了这株"世界最早的花"的化石照片。   科学研究表明"辽宁古果"这种原始被子植物比以往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还要早1500万年至2000万年。尤为珍贵的是,辽宁古果化石清晰地显示了胚珠(种子)为心皮包藏这一被子植物的典型特征,无可争辩地被国际古植物学家认定为"迄今首次发现的有确切证据的世界最早的花"。现在朝阳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开绽放的地方"和"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朝阳是一座历史名城,自西汉起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代文化源远流长,“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 10 多万年前朝阳大地已有人类祖先繁衍生息。境内牛河梁遗址,证明这里早在 5000 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 1000 多年。近年来,在朝阳境内发现的鸟化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大量发现的一亿三千万年前的鸟化石,填补了世界生物进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它证明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鸟类的祖先是在中国,在辽西的朝阳。朝阳人杰地灵,数以百计的宝塔古刹点缀着山河大地,使朝阳充满古文化的深邃魅力。
  朝阳的历史文化在辽宁省以至于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独特优势。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了朝阳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朝阳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1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喀左县水泉乡大凌河畔发现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北部最早的古人类聚居地。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和动物化石、打制石器和灰烬层表明,当时的远古人类在这里已经从事狩猎、采集并用火熟食,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在今建平县发现的古人类上臂骨及肱骨化石表明,距今四五万年前,朝阳大地上出现了与现代人体制征相似的原始“新人”——建平人。 据1979年喀左东山嘴祭坛和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处牛河梁女神庙、积石冢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生活在朝阳大地上的原始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迈入人类文明社会的门坎,出现了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从积石冢群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和以玉猪龙为首的玉器看,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以及审美意识都达到了相当的文明水准。朝阳红山文化大型坛、庙、冢遗址的发现,有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古代文明社会,从而使朝阳地区成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

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名城

  朝阳历史古城的发展及其地位,标志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独特的历史优势。位于朝阳城东南郊的柳城历史久远,战国时,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属辽西郡。至汉朝时,柳城已成为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后被三郡乌桓据为统治中心,曹操北伐乌桓曾挥师柳城,可见柳城在秦汉时期已成为东北重镇。公元342年,前燕王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都为龙城, 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立国88年期间,龙城为三燕都城达52年之久。一座繁华的都城——龙城也成为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

历代塞外战略要地

  朝阳古称塞外辽西之地,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衢,历史民族活动方面处于中原汉族与东北各少数民族互相交流及融合发展的纽带地区,因此中原历代王朝都在此设边关重镇,而东北各族入主中原时也要把这里作为必争之地,使朝阳成为历代塞外战略要地。  隋唐时期,朝阳为营州,被称为“隋唐王朝的中央政府与东北各族往来的枢纽”,也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各族继续统一和推行封建制度的前沿阵地。根据战争的需要,还开通了中原到辽西的营州古道,从营州可到辽东、朝鲜、日本,使营州的经济文化产生了交替繁荣的局面。而辽西营州也成为盛唐文学经常描写的边塞题材之一。   辽金元时期,是契丹、女真和蒙古族于中国北方迭起兴盛时期,而地处辽西的朝阳地区,也成为这些北方民族与中原两宋王朝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   明清时期,朝阳仍为重要建置之地。清朝时,朝阳为清帝东巡的要路驻跸之所,也是清政府借地养民屯兵蓄锐之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曾从朝阳调集蒙古骑兵开赴沿海口岸驻防。尽管随着清朝对全国的统一与行政区划的相对稳定,朝阳作为塞外战略要地的作用也相应转移,但历史上多次成为辽西以至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事实,却使它的重要战略地位永存史册。

历史上多民族聚居交融之地

  朝阳在历史上是中原各族与东北各民族交流的纽带地区。隋唐时期,朝阳是多民族聚居交融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曾在朝阳境内居住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室韦、奚族等。由于隋唐多次大规模东征高句丽,中原汉族随之大量涌入定居。   辽金元时期,北方三大族系——契丹、女真、蒙古族的兴盛发展,都将辽西作为重要基地,因此地处辽西的朝阳在当时也处于一个多民族交替融合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 明清时期,朝阳辟有蒙古王公封地,因此居住着大量蒙古族。这时期中原汉族因移民垦荒也大量迁入,且渐居多数。清代以后,由于民族分布没有发生大的动荡迁移事件,民族分布状况趋于稳定,从而形成了近现代朝阳民族分布的基础。

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历代社会变革中,朝阳人民都以坚苦卓绝的精神推动了历史发展,特别是在近现代的革命斗争中,朝阳人民以英勇的斗争精神、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清朝末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朝阳人民,不堪屈辱,不畏强暴,同封建王朝、官府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1836年至1911年的70多年间,朝阳地区爆发了十几起规模较大的民众武装起义。1861年,朝阳县李风奎率部分挖金工人和破产农民起义攻入县城,连破凌源、赤峰,震惊清廷。1900年,朝阳县铧子沟邓莱峰为反抗外国传教士的侵略压迫,组织了联庄会并成立了“抗洋会社”民众武装,与外国侵略者和腐败的清政府军队进行浴血奋战,最后英勇就义。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苛捐杂税重重盘剥百姓,1915年至1917年间,朝阳地区连续发生了建平侯文广、朝阳赵子馥、北票高振英等领导的大规模武装抗捐斗争。1922年,凌源县张明久领导的武装抗捐斗争持续8年之久。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朝阳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特别是1925年中共热和工委建立后,以热察绥早期党的领导人陈镜湖为首的共产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使朝阳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有了迅速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强占东北,朝阳人民不畏强暴投入了抗日救国的人民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侵占热和的进程中,首先受到了辽西抗日义勇军的沉重打击。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岁月里,北票的兰天林部、朝阳的刘振东部、喀左的李天德部和郭文连部、建平的高体乾部等抗日武装,如尖刀直插敌人心腹。朝阳县石明信沟人民屡遭洗劫英勇不屈,坚守故土不容侵犯直至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朝阳再度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战场。战斗在朝阳地区的党政军民与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进行了浴血奋战,为解放朝阳、解放全中国创造了不朽的英雄业绩。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进程中,朝阳地区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出生于建平的陈镜湖,是从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时即已参加革命的早期共产党员,曾任内蒙古特委书记等职,为抗日救国献身而被称为革命先驱。出生于朝阳县的赵尚志烈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优秀将领,他智勇杀敌,令敌闻风丧胆,名震四方,被誉为“北国雄狮”。出生于朝阳县的刘桂伍烈士,在西安事变中为抗日救国荣立“捉蒋”首功,后奋战抗日疆场壮烈牺牲,成为全国人民敬佩的英雄。此外,出生于朝阳县的孟广忠、出生于建平的张耀华、出生于凌源的马瑞馥、出生于喀左的莫德、杜根德、出生于北票的张振堂等革命先烈都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英勇献身,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

  朝阳的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民间性、民族性、民俗性、地方性的特点,形式纷繁,历史久远。   古老传统的泥塑、石刻、木雕艺术一直在朝阳流传,并有新的发展。民间艺术巧匠在复修佑顺寺、惠宁寺、天成观等工程中,显示了古老绝技,其雕刻之精胜过往昔。民间雕刻、泥塑既继承了民间传统,又增添了新的科学技法。   刺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朝阳民间刺绣,据考古发掘,于唐、辽、金已形成了独特风格。朝阳民间刺绣以服装、枕套、台布、门帘、鞋袜等日用品为主体,内容分为花、草、鱼、虫等门类,技法细密,色彩鲜艳,典丽端庄。 朝阳民间剪纸艺术发源于宋代。民间剪纸内容广泛,以民间剪纸艺人自选题材为主,以传统题材最有特色,历史传说、神话和戏曲剪纸也颇有佳作。朝阳的剪纸艺术融化“冀”、“鲁”简练淳厚的韵味,又汇集江南明快、纤巧的情致,染上朝阳的山水风光,形成了独特风格。   朝阳的表演艺术不断发展。京剧于清朝末年传入朝阳地区;二人转艺术也于清末传入朝阳地区,成为朝阳地区主要的曲艺形式之一;朝阳的评剧艺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话剧艺术于20世纪40年代传入朝阳地区。朝阳的传统戏曲有着广泛的影响。到60年代,朝阳的戏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辽西的山里红派。在戏剧创作实践中,成长起了山里红派作者群。在戏曲革新方面,遵循戏曲艺术的发展规律,突出了辽西山里红派的艺术特征,从剧作到演出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皮影戏源于冀中,在朝阳民间流传历史久远,形成音调高亢、柔美、风趣活泼的风格。如今的皮影扩大了幕面、改进了灯光,利用种种现代手段,把神话故事表演得异常精彩。 朝阳的民间文学底蕴丰厚。在多民族的朝阳,民间神话传说犹如绚丽的珍珠,让人挖掘不尽、采撷不完。这块浸透着古国文明的大地也哺育出了文坛上的几位杰出人物。1837年出生于北票下府的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著述了《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文史巨著,被称为“蒙古族的曹雪芹”。出生于凌源万元店的蒙古族风俗学家、思想家罗布桑却丹,于民国初年著作的《蒙古风俗鉴》被誉为蒙古族的百科全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1847年出生于建昌的画家张 晋,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国画,艺术造诣高深,流传很广。这三位名家被称为朝阳文坛“三杰”。在现代文坛上,以玛拉沁夫、胡景芳为代表的朝阳籍作家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