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男朋友小俆全文:中学生如何对待压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5 07:36:51

老师:

          我今天是第一次看你的博客,原谅我的冒昧,我实在想不到叫您什么好,在我的生活中老师仿佛是最正常的称呼了。

          我是一名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今天写信给你是有很多私人问题咨询:是不是上了高中就意味着成熟呢?在我的眼里,我一直是个孩子,我父母也常常让我提高自己的素养,难道保留纯真不好么?还有就是为什么上了高中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同学都在提前补习,而我却在家中玩乐,妈妈总是让我读书,读书,读书。在我父母的眼中,他们总希望我可以上北大,当医生。可是我却丝毫没有兴趣,面对爸爸妈妈的啰嗦,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记得我在中考的时候是多么的轻松,没有压力的上了重点。为什么放假的时候却来了如此巨大的压力呢?我不希望自己的未来被别人掌控,可是为什么我所有的话到了父母的耳中都成了狡辩,歪理?我的暑假生活虽然过得很充实,可是在压力中度过,感觉好拘束。在平时我想要弹弹吉他,唱唱歌,虽然一唱就是好几个小时,但是暑假不是放松的么,为什么父母硬让我学习?

          还有一件事很让我苦恼,就是称呼问题。每当我见到邻居时都不知道该叫什么。我想问的是,如果见到了50多岁的人我该怎么叫,是叔叔,还是爷爷??记得以前叫过爷爷,让邻居生气了好几天,那我该怎么办? 还请老师指教指教。

                                                     ———— KID

交流:

    莫说上了高中,哪怕是上了大学、成了年,可能身体在不断成熟,心理是否成熟就不关身体的事了。很多人,一辈子也不成熟,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某些方面可能不太成熟的方面。甚至于,成熟这个概念,有时候都是很难界定的。比如说,有些时候,用世俗的眼光看,一个人能够世俗化了就是成熟了,但一个世俗化的人却实际上失去了很多原本美好的东西;同理,一个科学家,一套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算成熟了。不同领域的标准绝对不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标准,但一般情况下社会会有一个相对泛化的标准,整体上接近那个泛化就大约是成熟。但是,那也仅限于泛化的社会,在某些细分领域,就又不是那么回事了。

    对一个孩子来说,成长中必然有烦恼,我儿子进入少年后最近两年就是烦恼不断,但这都是成长的过程,不必过于担心。上了高中,还未成年,显然心智还不成熟,但相比初中一定是应该继续成熟了,否则继续任性、幼稚,那岂不是长不大,长不大的孩子未来又能承担什么呢?

    保持纯真和提高素养以及成熟并不矛盾。一个人,毕竟要在社会上生活,要有生活的技能和素养,要有和别人相处的能力,这些都是必须提高的个人素质。但,一个人内心深处可以保持一份纯真甚至天真,因为纯真会让人心更宁静,天真会让人有足够的好奇心,人类很多重大发明都是一些非常天真的人的一些非常天真的想法。但是,一个人不能只有纯真、天真,因为这个世界不是就一个人活着,而是千千万万个人,一个人一生平均至少要认识4000人,如果不能和这些人和睦相处,又怎能完成个人的社会化生存呢?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必然压力要增大的,因为人长大了,要从一个爸爸妈妈翅膀下的小孩子逐渐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面对很多人,对立面对很多事,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怎么会不增大?何况,就学业来说高中也要比初中难度更大一些,竞争会更激烈一些。

    假期时间,在一个要上高中的孩子来说,没必要必须补习,只要上课和平时学习抓紧,不会跟不上,补习的不一定学习好,不补习的也不一定学习差。但是,进入高中后,玩恐怕是越来越应该节制了。因为,小孩子玩是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而进入青少年后如果对玩太过痴迷,很容易玩物丧志。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贪玩,但我习惯在自己有些忘乎所以的时候强制性地加压,这种习惯后来改掉了很多贪玩的毛病,如今对很多成年人喜欢的游戏我基本都没兴趣,不是因为多么清高,而是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东西比玩更有兴趣,更让人沉醉其中。

    一个人,自制力是决定一生命运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智力相等的情况下,自制力越强,其所取得的成就就会越大。所以,一个人从初中开始就一定要学会自制力,这个过程一定会有反复,但从这个时候开始到成年还有很多年,长期地有意识地去做到了成年就会有一个比较强的自制力。多少天才式的人物,就是因为自制力差而功亏一篑。

    对于一个人来说,上天可能赋予了你一个很好的天赋和很聪明的大脑,但千万别人为这种恩赐能够吃一辈子。一个人,智商高低在青少年会有较大区别,但越成年这种区别越小,因为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并非智商高就能应对,否则也就不会有情商一说不是?当上天眷顾我们,给了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我们应该善用它,同时我们不应该太关注它,就当上天没有给我们这样的大脑,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和很多人一样去做,甚至比更多人要努力。这种习惯,从青少年就开始有,到了成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大脑会比很多人聪明和智慧。相反,如果因此而觉得一切都那么容易,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到了社会而不能适应,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如此。一个人误上一次、一段时间还可以,如果从小一直误到成年,其结果几乎是不可逆的。所以,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一定是一个智慧的孩子,智慧的孩子一定会把自己的聪明藏起来,然后更努力地对待事物,那么将来这个聪明就能因为自己的智慧而更加智慧。

    学习,其实是每天的过程,假期可以轻松一点,比如说可以读一些上学后读不了的课外书,比如说可以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参观博物馆、参观艺术馆、到书店或图书馆逛逛,做做体育活动,学点乐器都很有意义。父母让你学习肯定是希望你做点什么,这也是父母的一种心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满足一下父母的心呢?这也是一种和人相处的方式不是?每天有一个计划,这样相对来说父母也会放心,你也会更自由一些,大家压力都小了。

    在称呼上,中国是最多了的,这个可以请教一下父母。比如说比父母大一点叫爷爷有点老的可以叫伯伯不是(不过他不高兴估计不是因为你不礼貌,而是因为他感觉自己老了,很不爽)。这种情况,多跟大人沟通,他们一定会给你提供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