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有几个兄弟姐妹:摆脱“甜蜜负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2:28:23
摆脱“甜蜜负担”
--------------
认为糖尿病离自己很遥远?尤其是没有家族病史的你,更可能觉得此病无关紧要。但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到2020年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无论是3岁、30岁,还是53岁,无论是否有家族病史,都可能成为这1/10!
即将到来的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正是以“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为口号,呼吁我们关注日常生活细节,摆脱这份“甜蜜负担”。是时候行动起来了!
我们特别搜集了几个关于糖尿病的疑问,邀请营养科主治医师韩婷逐一解答。
Q: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吗?
A:不完全是,糖尿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即1型和2型。其中,只有大部分2型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另外,种族与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因素、年龄因素、精神因素等也与糖尿病的发病息息相关。
Q:哪些生活习惯会加大患上糖尿病的可能?
A:1.吃得过饱--如果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2.水果当饭--有些人以水果和饮料为主食,这样不加节制地进食往往容易使血糖直线上升。3.睡眠太少--睡眠太少或不好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4.常喝饮料--饮料除了含有过多热量,其中的糖分也使人容易肥胖和患糖尿病。5.沉迷电视--有研究显示,长时间看电视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形态和患糖尿病的危险有直接关联。6.压力大--巨大心理压力,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普遍现象。
Q:如果少吃含糖类食物,甚至不吃,是不是可以远离糖尿病了?
A:不是的。糖尿病发病不单是和糖有关,更和脂肪有关,是能量过剩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产生的。所以,饮食上应该还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Q:粗粮、无糖食品,可以多吃吗?
A:虽然粗粮含有较多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期这样会造成营养不良,对身体不利。建议细粮与粗粮的搭配比例为6:4。另外,所谓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剂,如木糖醇替代葡萄糖,这些甜味剂有些是低热卡糖或不产热卡糖,但无糖饼干、无糖面包仍然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
Q:哪些症状预示着糖尿病蠢蠢欲动了?
A:一般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抵抗力下降、手足麻木、尿路感染、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情况,需要及时关注,必要时去医院做检查确诊。
Q:青少年也成为近年来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人群,有哪些保健知识需要家长知晓?
A:对于孩子而言,糖尿病的预防重于治疗。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孩子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杜绝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尽量避免含糖软饮料的摄入。考虑到成长需求,青少年应选择含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等,并且慎用药品和补品。同时应鼓励孩子多做运动,以控制体重。
[不让疾病登“糖”入室]
很多疾病都鼓励“三分治,七分养”,糖尿病这类“富贵病”更是如此,由于其产生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在韩婷医师看来,如果能够做好以下这些功课,将让你远离“甜蜜的负担”。
>>素食多吃好处多
肉可以用来打打牙祭,但不要每天都吃,每周吃肉超过5次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9%。所以,应该在饮食中多加入素食的成分。主食、荤菜、素菜的每餐比例控制在1︰2︰3。
>>垃圾食品不要碰
科学家们曾对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3000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每周吃两次垃圾食品的人,体重不但增加了4.5公斤左右,胰岛素抵抗性也提高2倍,这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险因素。垃圾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合物也会提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所以,请把垃圾食品列入饮食“黑名单”吧!
>>舒展身心稳血糖
压力之下,血糖也会“噌噌”升高。其实,一些简单的放松运动就能平稳血糖。除了保证每周的锻炼,还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细节帮助舒展身心。午休时的冥想、陪孩子玩亲子游戏……将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
>>睡眠长短有讲究
睡得少或睡眠不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那是否意味着睡得越多越好?其实也不然,有研究发现,如果每天睡眠超过8小时,糖尿病风险会增加3倍。所以说,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干扰与血糖相关的激素。合理的睡眠应该是每天睡8小时,每晚11点前入睡。
>>别让自己太孤单
糖尿病最爱找上“孤独的人”。单身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有伴侣、孩子者的2.5倍。既然如此,那就赶快让自己摆脱孤独感,与同事、朋友多聊天、聚会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定期查你的血糖
许多糖尿病症状都是“隐性”的。45岁以上的人,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高血压、高胆固醇的人都应该尽快检查一下血糖。如果结果正常,3年内再检查一次。当然,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比其他人更频繁地监测血糖,最好能3-6个月拜访一次医生,以便医生可以随时监控,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