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头皮: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13:45

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结  题  报 告

阜阳市市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组

执笔  徐天舒  审定 罗杰

一、课题研究背景  

    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两种非常突出的不良倾向:一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桎梏,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很好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严重脱节,重教法,轻学法,讲练不当,反馈矫正不当,教学目标指向单一,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大量存在。二是自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已经作了一些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确实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小组讨论随处可见。但是令人困惑的是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收获却很少,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公开课。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变以往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语文课程应该是美丽的课程、它是语言的锦绣,是文学的花园,是文化的殿堂,是精神的家园。

因此,我们认为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效果,只有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高效教学的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每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乐学、会学、学会、学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之后,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等问题,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本课题研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教学,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语文课堂的快捷高效。根据语文学科教育的具体特点,我们从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分析框架,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认真开展好《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更好地深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

    1、通过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尝试为中学语文学科实验教师提供使用人教版等实验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教师。

    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课堂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比;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它要求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新课程教育的理念意识,有很强的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很强的教学反思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在反思中认识和总结,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强调设计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这种理论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建构性教学理念,在建构理论指导下,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有效率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3、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最重要变量之一就是其是否具备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与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强烈的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没有动机的学习不叫学习,也不能学习。可以说,教学是否真的有效是以其是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前提的,因此,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密切关注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创新及主要方法

   本课题与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和目的都相同,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特色在于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对低效无效的教学进行诊断研究,力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给每位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不仅在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更在于形成独立的思考,主动学习、尝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本课题组成员来自高二年级各班,既有重点实验班的代课老师(以罗杰、徐天舒老师为代表)、也有普通班老师(以徐天舒老师为带队老师)。预期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施,完成研究课题研究的任务及目标。课题研究方式以对比研究的方法为主,通过自己教学班级,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实效的对比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操作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发展成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力争达到研究有实际效果,成果有实际用途,实施简便易行。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研究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现状及教改实施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操作实施,在世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

    4、对比研究法。由本校的课题研究人员分别在各自的班级进行比较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操作之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0月

    1、组建课题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制定研究方案。2、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实施培训。 3、举行开题论证会。 4、聘请专家指导。

(二)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9年3月

    1、依据实施方案开展研究,收集信息与课改资料,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实施操作奠定基础。 2、对个案进行分析。教师反思、评价自己的课堂实录,写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做法,并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发扬光大,不断积累总结、完善,形成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

1、系统整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经验。 2、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请专家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 4、举行结题论证会。5、经专家评估认定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校传播、推广。

六、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罗杰   阜阳市第三中学校长办公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设计及主要指导工作。

副组长:徐天舒  阜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高二年级备课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各项研究工作并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成员:卢晓萌   阜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兼任经验总结文本(信息)整合工作

王海勇  阜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兼任课堂实录、电子文本(上报)和课题研究文档工作

徐艳   阜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兼任案例(信息)整合工作

李明   阜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兼任案例(信息)整合工作

任莹莹  阜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兼任案例(信息)整合工作

刘劲松   阜阳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的草拟等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三年半,通过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的艰苦努力,课题组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㈠深化了对新课程和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我们的课题题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我们结合教学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普遍接受了的这一教育理念,在研究中进一步深化了课题组成员认识:

1、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关注人文性,一要“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收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标准,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学生”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二要“以教促学”,以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两个转变,即通过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针对高中生各个学期不同的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的要求。

当然,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2、有效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表现为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遵循教学原则,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我们必须建构起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创生出适合学生的实际的教学系列,解决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际中,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1)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但是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它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我们认为在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以生为本”应有有三个体现:一是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一节课;二是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是否有“两得”,即得到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技巧,得到了良好的情感熏陶;三是这一节课的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并快速反应跟进,查漏补缺。

(2)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他人的反应,必然会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学生的阅读水平将停滞不前。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我们认为,在这些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差异,指导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相应的知识;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接受能力出发,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能够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实践,相互批改;必须尊重学生的表达愿望和表达内容。

(3)“授之以渔”与“独特体验”。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教”,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要做到“不教”,就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中寻求方法,学会求知,最终达到“不教亦能”的学习境界。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在对话中阅读、体味、经验、感悟,用心灵聆听,用经验享受,从而达到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统一,形成独特的审美感受,这是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而不是别人所能替代的。

(4)“学以致用”与“终身受用”。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素养,就是在一次次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且还要落实到最有效的听说读写的实际中去接受检验。因而,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学生亲自体验,以形成个性化理解和个性化表达,在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强化素养,提升能力,这不是任何人包办代替所能企及的。新课程把学习过程和方法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维度,凸显出对学习方法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信,获得学习的乐趣,养成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终身受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总结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才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和终生教育思想相一致、相适应的。

㈡提高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的认识

1、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我校近几年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感到有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一是 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二是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三是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四是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五是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评价的策略研究;六是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如下: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行为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如何依托课题团结一批教师,解决一些问题,拓展一些发展的空间?我们感到: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

2、寻求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综观有效教学的各种论述,我们把有效课堂的关键字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八个字上。

“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以教促学”,反映了教的目的。第一,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第二,“以教促学”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第三,针对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以教促学”强调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的要求。

3、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关注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有教师抱怨自己多么优秀的教学设计,但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理性地反思这一现象,往往能得到许多启示: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是不符合实际学情的,往往会导致全局的失败。因此,有效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是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从设计目标中寻求高效之本。

    第一,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从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二,优化教学结构。

安排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的策略。

第三,兼顾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它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4、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观察一堂课,教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今,学生成了我们听课关注的主要对象,是有效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这是理念的更新与进步。在课题实践中我们更清晰地发现:如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大、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差、良好学习习惯得不到落实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课题组对组织了多次专题讨论,进一步转变观念,正视现实,寻求对策,并坚持在实践中分析总结,使这一现象得到了逐步改观,现总结如下:

一是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教师常常习惯性地充当了权威的角色,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课堂主体的意识。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三是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贯彻落实。五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5、关注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控制、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自我监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其行为主体之一的教师是具有理性反思和行为调控能力的职业人。自我监控的过程表现为设问这样四个问题:①我在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做得怎样?④我将做什么?第一问是指教师的外在行为;第二问是指教师的内在动机;第三问是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第四问是即时的教学打算。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理性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的。

对课堂的微观调控是实现课堂有效调控的重点。好的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需要教师适时地应用微观调控的技术。首先,教师应充分而合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让学生的眼动起来,手勤起来,耳灵起来,口读起来,脑活起来,逐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教师应关注教学的进程作适当调控,如对有效资源的开发,对问题深层的引领,对思考方向的纠偏等。再次,教师应适度调控好教学的节奏变化。一是尊重学生的注意规律,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为了实现系统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的调控策略。有时顺水推舟,不露声色;有时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抓住机遇,生成资源;有时主动出击,积极控制。

㈢我们初步重构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创生了一系列适合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不同时代“有效教学”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夸美纽斯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目前,我国有效教学典型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维度。基础性包括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和定位,是否注重个体差异,教师的表达是否清晰,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发展性包括是否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通过启发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在研究中,我们认为高效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课堂组织的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二是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三是课堂形式的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四是课堂过程的灵活性。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相关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尝试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实践,总结了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如讲读课模式,即预习——质疑——讨论——点拔——拓展;自读课模式,即引导——自学——练习——小结 ;评价课模式,即阅读——评价——持据——结论;文言文模式,即读——译——论——背——练 ;展示课模式,即阅读——演示(创作、表演)——评说——结语;研究课模式,即命题——探究——演示——结语综合学习课模式,即导读——导编——导演——导评。这些模式的尝试,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显著效果。

(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及有效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课改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自2007年2月以来,我校课题组成员获奖或发表的区级以上文章达31篇,其中省一等奖4,二等奖6,三等奖3 市级奖18。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罗杰老师的 “坚持一课一得,促进学有所获”教学理念,他的语文课师生互动,流畅自然,简约实在;徐天舒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人情味”,课堂教学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王海勇、李明、卢晓萌、徐艳、任莹莹等年轻教师,均在课题研究中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他们遵循教学规律,关注全体学生,追求有效教学,大胆尝试,在课堂驾驭和执教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深受学生喜爱,在每年度的学生测评中,学生的成绩和认可度均在列前茅。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我们的每堂研讨课都十分出色,课堂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精巧而富有美感。

(五)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基本形成,不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均获得全面的发展。

【附:学生实验数据评估报告】

八、问题和课题组今后的打算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课题虽然结题,但课题研究却永远不会结束。高效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的追求,课题组将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课,继续在实践中深入探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高效。课题组还将继续开设各种形式的展示课、研究课,开设各种形式的讲座和研讨会,继续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希望能够得到省市专家和领导更大的关怀和支持,希望吸引更多的语文老师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中来,将这一课题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将课题成果推广开来,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获得更大的效果,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造福更多的学生。

课题研究至今,得到了各级专家、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得到了各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我校教师配合和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在此,课题组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阜阳市市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组

 

二〇〇九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