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7天没有大便怎么办:通胀回落不过是幻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58:25
通胀回落不过是幻觉~
  
  ---倪金节
  
  中国通胀形势渐入微妙时刻,稍有不慎,宏观政策就有可能再度被利益集团袭扰而转向,并最终又一次的丧失由危机倒逼带来的结构转型和制度变革的大好良机。11月9日发布的10月份CPI数据大幅下降,同比涨幅降至5.5%,达到今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看起来缓和的通胀形势,实际上平静之中蕴含着巨大的幻象。
  
  
  
  放松货币贻害无穷
  
  
  
  随着官方CPI数据的连续滑落,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本轮通胀拐点可以确认,并且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撑增长,具备现实基础。尤其地,券商银行等深受银根收紧之苦的机构研究人士,以及房地产利益团体,在数据发布之后,纷纷立马表态通胀不再是中国经济的隐患,现在到了全面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应该尽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目前的通胀形势暂时缓和,并不具备扎实的经济基础。况且,CPI数据仍然在5%以上,仍然是经济学上定义的“严重通胀”水平。若年内就立即放松货币政策,那只怕稍稍趋稳的通胀回落态势,会在明年初就告结,CPI持续上升反而卷土重来。
  
  
  
  应该说,未来一段时间,都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关键时期。绝不可因为政策效果刚一显现,就立马将紧缩政策改弦更张。如此的政策松紧“折腾”,只能不断重蹈三年前的覆辙,让中国经济不断在通胀和通缩中迅速切换。这亦是近几年宏观经济周期越来越短的原因之一。
  
  
  
  正如经济学家宋国青教授两年前所言,“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把通货膨胀理出眉目,通货紧缩来了;还没把通货紧缩研究完,通货膨胀又要来了”。若因为CPI数据的短暂回落,宏观调控就掉转方向,那中国经济未来会面临更大的麻烦。
  
  
  
  解决目前的中小企业危机,需要的是结构改革的推进,金融体制的革新,而不是放松银根。因为从大的流动性上来说,中国仍然是货币超发的状态。至于此时吁请全面放松货币政策,不过是为了给房地产寒冬送去温暖,带来的只会是资产泡沫“越冬入夏”。这样的代价,是十分不值当的。
  
  
  
  季节周期拉低食品价格
  
  
  
  而细细分析近三个月CPI的持续走低,其重要原因不过在于食品价格的回落。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从一个月前的13.4%下降至11.9%。其实,这一升幅依然不低。
  
  
  
  而近一段时间,猪肉、白菜等价格的急速回落,固然是因为供给大幅增加带来的。但是此轮供给增加原因却十分“老套”,不过是由于之前价格高位,导致农民大面积种植。
  
  
  
  应该说,这会让食品价格暂时不会飙涨。但是,如今的“一毛”白菜遍地,肉价回落,势必又会打击农民的积极性,到明年,这些现在价格急跌的食品,到时候供求关系只会和现在颠倒过来,迎来新一波的食品价格通胀的高潮。
  
  
  
  CPI早已经严重失真
  
  
  
  值得某些人盲目欣喜的是,由于CPI中农产品价格所占权重较高,所以CPI其实很难飞上天,但是目前的CPI体系已经严重落后。很多专家学者炮轰CPI畸形不够科学,这一指标早已失真。
  
  
  
  民众的切身感受之所以与统计局每月公布的CPI指标反差巨大,一方面当然与CPI统计的体系不能反映真实的物价有关,一些敏感的商品并未纳入该体系,另一方面也与国内部分商品的真实成本和费用难以阳光化有关,这一部分更难以在CPI中得以体现。
  
  
  
  根据相关的研究对比显示: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就包括了能源、汽车贷款消费、休闲娱乐、宠物、运动器材、俱乐部会员卡、新汽车、私人交通等,而且在美国,CPI权数的调整两年就进行一次,但中国的CPI编制、权数调整、样本的收集方式就是几十年如一日,要调整也是微乎其微。
  
  
  
  当前,中国居民的最大消费支出是社保体系未能有效保障的领域,比如教育、医疗、住房、交通消费等。这些消费多是需要大量的积蓄,而在社保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居民唯独依赖高储蓄来力保未来的消费。然而,这些消费却未能反映在中国的CPI编制当中。近些年,这些领域的消费价格呈现急速上涨的态势,但却未被CPI反映。以服务价格为例,由于服务行业最大的成本就是房屋租金,在土地价格疯狂飙升和房屋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服务行业的价格早就已经暴涨。但这些并能全面反映在CPI领域。
  
  
  
  新增通胀因素会不断涌现
  
  
  
  不仅仅如此,生产要素价格越来越呈现按捺不住上涨的态势。以煤炭价格为例,随着凌厉寒冬的来临,今年的全国缺电形势十分严重,煤炭价格延续上涨态势,而且涨幅不断增大。
  
  
  
  电监会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10月下旬,全国日缺煤停机容量最大达到近1600万千瓦,云南、贵州、四川、湖南、重庆等省发电企业电煤库存平均可用天数已下降至警戒线7天以下。如此紧张的电煤供求格局,只会让煤价进一步飙升,并由此带动从上游到下游的全产业链通胀传导。
  
  
  
  而且以煤炭、电力和水价等为核心能源价格“双轨制”改革亦是酝酿多年,一旦全面实施市场化价格改革,那么通胀形势更是不容乐观。但是,这一步迟早要做。随着近年来能源供给格局愈发紧张,启动价格改革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由于人口红利临近关闭窗口,工资上升趋势难以逆转,涨工资成为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相比而言,调控食品价格,通过限价和约谈等方式,能够短期压制住CPI急速上扬,而工资上升带来的通胀,治理难度更大。
  
  
  
  实际上,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城镇生活成本、商务成本的提升,必然倒逼着工资的上涨,因为按照机会成本的概念,这意味着务农机会成本在上升,于是牵引着农产品价格出现必然的上涨。这就是“货币超发—资产泡沫—生活成本上升—倒逼工资—引发通胀”的连锁反应逻辑,更是中国必须警惕的CPI传导机制。
  
  
  
  还有,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格局无法逆转。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泡沫虽然未大幅膨胀,但是随着经济局势的低迷,欧美日等经济体实施再次量化宽松政策的迹象十分明显。国际油价、有色金属和农产品期货价格随时会掀起大涨的行情。届时,输入性通胀仍是大患。
  
  
  
  所以说,眼前的通胀数据,最值得关注的“风景线”并非CPI的不断下滑,更不是食品价格的高位回落,而是新增通胀因素的可能不断涌现。不同“板块”的通胀因素轮动推升着CPI,将是未来几年中国通胀最显著的特征。寄希望于通胀不再成为明年的核心问题,不是理性面对困难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