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小胖妞视频大全集:金国荣先生读书手札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06:00

金老先生读书手札录

 

贫血,属于祖国医学的虚劳,血症范畴。贫血只是一个症状,它常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

血证在肝脾二经,处置失当,进一步恶化,則损及于肾,变为肾不封藏,生命之本动摇。

再障贫血,是表現骨髓増生不良。。而白血病的表現是骨髓过度活跃。

再生障碍性贫血,比较复杂而严重。一般贫血多属心脾,重者則涉及肝肾。

肝肾阴虚,宜滋阴养血,可用大造丸加减治之。

凡贫血衰弱日久,脉虚软无力,主症見疲乏无力,四肢不温,唇淡面白者,宜重用人参。白术。熟地。枸杞。何首乌。紫河車。牛骨髓以补气养血,促使恢复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增长。

贫血兼有怕冷,四肢不温,舌淡,脉浮大无力或细弱,可用黃芪,当归,何首乌各15克水煎送服胎盘粉6克,或用参茸卫生丸。

贫血兼有眩晕。耳呜。潮热,或手足心发热,苔少脉细,可用大造丸。。或用黃精。生熟地。何首乌。枸杞。菟丝子。女貞子。旱蓮草等。

贫血兼出血,可用归脾汤加生地。白茅根。三七。藕节。仙鹤草。

并发感染时,应用抗感药。

正常人体的红细胞是在不断更新的,死亡和新生处在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使循环血液中的血红蛋臼,红细胞保持一定的数量,变动很少,如果红细胞新白不足或死亡,消耗不足,就会发生贫血。

一.红细胞消耗过多。。

1.失血。。急性或慢性失血,如外伤出血。痔出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钩虫病等,丢失血液过多,人体內虽加速新生,但仍不足以补倌,就可发生贫血。

2.溶血。。某些药物的毒性反应,疟疾。烧伤,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均可引起体内大量红细胞破坏,而导致贫血。

二.红细胞新生不足。。

1.造血原料新生不足。。

红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需要多种物质如铁。维生素z12,叶酸等,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缺乏,都可引起贫血。

2。造血器官功能障碍。。骨髓造血功能受各种致病因素抑制,使血红细胞新生减退,甚至完合停止,这类贫血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外,还有部分原因不明的造血功能障碍。

白血病又名血癌,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増生异进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细胞的制造被明显抑制。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的首位,主要表現为感染发热,贫血和出血。

重者的白血病人,须用黄鼠狼的血液配制药物。

多表現面唇苍白,发热,汗多,神昏气微,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微无根,都属于伤寒少阴邪陷亡阳亡血之证。

回阳救逆法,可治白血病发热。高烧,出血,贫血,病危,用此法完全缓解。

地中海贫血,用附子,干姜之类,加鹿茸效果良好。

足征骨蒸痨热,乃气血大虚,阳失统束之假热,绝不可見热投凉,見蒸退蒸。自此以后,余终生不用清骨散之类治骨蒸痨热之套方。

潮热乃肝,肝虚则寒热往来,疏泄无度。。脾,气虚发热。。肾,元阳外越之虚热之假热。

治病有隔一隔二治法。婴儿体质娇嫩,应用尤多。如小儿咳嗽,同时又泄泻频频,审其火盛,投以清肺热之剂,原属不误,惟患者服药之后,咳嗽未去,而泄泻更频矣。盖肺与大肠相表里,清其肺,火热一見此证,知肺之所以热,乃因心火上迫之故,所谓火刑肺金是也。不治肺而治心,心与小肠相表里,使热从小便而去,不犯大肠,心火既戢,肺金不受火迫,泄泻止而咳嗽亦愈。若見肺治肺,末尝見其效也。

两感者,本表里之同病,今見有少阴溃于内,而太阳继之于外,即纵肆情欲之两感也。。太阴受伤于里,而阳明重感于表者,即劳倦竭力,饮食不调之两感也。。厥阴气逆于脏,少阳复病于府者,即七情不慎,筋疲敗血之两感也。

世人但知一概清火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脓,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由温也,岂可凉乎。况清凉之剂,仅可施于红肿痈疖,若遇阴寒险穴之疽,温补尚虞不睱,安可妄行淸解,反伤胃气,甚至阳和不振,难溃难消,毒攻内脏,可不畏欤。

盖脾胃有关生死,故首贵止痛,次宜健脾,痛止則恶气自化,脾健则肌肉自生,阳和转盛,红润肌生,调和补气养血之剂。

痈疽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不敢用。。巳溃脏腑既亏,饮食减少,一毫凉药不敢用,此为要诀。

明代四明有善医者,毎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药下之,或问。。失血复下,虚何以当?則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虚之有。王肯堂闻之,愕然曰。。名言也。

紫斑病,脉見芤数,凭经验,此病脉形细弱,多易治愈。浮芤而数之脉,每陷死亡。

脉芤小缓为应,洪大堪虑。

左关脉弦紧,吐血频仍不止。

脉弦细数,防其失音。。沉细弱,防其泄泻。

右手脉盛,为肺气失降,血随气逆而致吐血不止。法当顺其气机,降其气火,肃肺降逆,使肺气得平,而血自止。

見血休治血。。由于疾病的病因不同,治法也就千变万化,如气虚无以摄血,血失循行之道,渙散而外溢,若不急于补气摄血,专从止血入手,恐血未止而气巳先溃,此为見血休治血痛戒之一。

又因呕吐,而引起气逆上升,血从上逆,单以止血而不治其呕,势必因呕甚而气更逆,血必随气逆而愈吐,轻則迁绵时日,重則危及生命,此为見血休治血痛戒之二。

或因外感六淫而致吐血,徒知止血,不治其邪,則邪热愈炽,气火愈腾,虽投尽止血之药,亦无济于事,此为治血休治血痛戒之三。

呕血者,用药宜清。。黒便者,用药宜温。

吐血不止,血色淡红,咽干口燥,虚烦不寐,舌质红,少苔,脉细弦数,此属阴虚火旺,血随气上,法宜滋阴顺气,补水則火降。方用。。

生地 麦冬 玄参 白芍 甘草 旱蓮草 仙鹤草 阿胶 丹皮 枸杞等,童便兑服。

大失血后,多数病人表現面色晄白,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怯寒怕冷,舌质淡,笞薄白,脉沉细软,一派阳气衰绥,气血双亏之象。方用。。

人参 黃芪 白术 熟地 白芍 炙草 淮山 茯苓 益智仁

血去过多。发热,脉虚大无力,内无痛者,乃阴虚不足,阳无所附也。方用四物汤去芍药 加白术,茯苓,淡渗其热。若大热不退者,加黑姜,神妙。伤力者,同此治法。 

  

  

  作者: 却波渔翁     2009/10/29 00:42am   回复此发言   

 

--------------------------------------------------------------------------------

 

 

42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金老先生读书手札录

 

人参是最有效的强心剂,有起死回生的效用。

黄芪入脾肺二经,其专主作用在此二脏,凡是营卫失和,血痹,风痹,水湿等疾患,黄芪为专功之長。

黄芪有汗可止,无汗可发。

固表实卫,参不如芪。。益气固脱,芪不如参。

尽黄芪之性,专黄芪之功。

黄芪为上中下内外三焦药。

黄芪毕竟为补气,升提之品,切勿用于中风初期。

久病多郁,以郁金,百合以舒心肺之气。

农历六七月间,采集柿叶,蒸后晒干,泡开水作茶饮,治高血压,动脉硬化,效果很好。柿叶茶不得煎煮,以防维生素西被破坏。

有人将枸杞作为家畜的饲科,鸡食枸杞,可以使产量大增。

炮甲性善走窜,有助于透毒外出,当毒深入营血,当忌耗血动血,应在清营养血敀基础上,少佐活血药,亦有助于毒外泄。

参附扶正祛邪,即有久郁,一经正气壮旺,元气恢复,则邪自退。

黄精,玉竹是缓和性强心剂。

山查,对各类心脏病或高血压都适宜。

山査,可消除血脂肪,胆固醇。

山査,化瘀止血。

山查,银花,菊花水煎作茶饮,降血脂,减肥。

天麻,乃脑病灵药,是头痛的镇痛剂。

金樱子,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桃花,阴干为末,空腹每服3克,日三次,可减肥。

蛋黄油是心脏病的特效药,装入胶囊服。

降血压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穿心蓮却能治本,有淸热利尿之功,标本同治,血压自然下降了。

正口腔疾大凡病,看来虽在上部,但实际上却由肠胃积热引起,故肠胃积热是本,口腔疾病是标。野萈治舌裂症,有清热滑肠作用,符合中医上病下取的方法,标本兼治,所以,它治口腔疾病是有效的。

冬青油,外搽皮肤发热,治皮肤瘙痒症,关节痛。

葵树子,突然身价百倍,作为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

白头翁,治久痢。

半夏。茯苓治湿痰,天丝黄。竹沥治热痰,南星。僵蚕治风痰。。干姜。生姜治寒痰。。白芥子善消脂膜之痰。。川貝善化肺中之热痰。。白附子善搜络中之风痰。

金银花必须重用,方可收效。

贯众,可清解麻疹余毒。

矮地茶又名平地木,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止咳。止血。解毒。

时值盛夏,苔腻而垢,故加砂仁。藿香以芳香和胃,祛其湿邪。

银杏叶。菊花均有扩張冠状动脉的作用。

地锦草,宣通血脉,凉血止血。与仙鹤草同用,强壮心律。

梔子冷服,解闹羊花,洋金花中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清热。

大青叶,清热凉血,治温疫寒热。

仙鹤草,补脾健胃,消肿止血。

威灵仙,既除在表之风,又化在里之湿。

麦芽,有舒肝健脾之奇功。

穿山甲,鳖甲合用,软坚破瘀。

穿山甲,山慈菇为化瘀散结之要药。

山查,马鞭草,泽兰合用,活血化瘀消肿。

山査,消食健胃,止渴生津,活血化瘀,降脂丶降圧。

绿豆。。味甘,性凉。清热解毒,清暑利水。解金石丹火药毒,烟毒,酒毒,煤毒。本品忌久煮,若久煮则解毒之力減弱,更忌铁锅煮食。可用。。绿豆,水磨成淀然,冷开水,蜂蜜调服。或用冷水浸泡15分钟后,煮沸5至8分钟,冲鸡蛋服。

夜关门,乃养阴缩尿之要药。

覆盆子,桑螵蛸。。补肾固精。

虎杖。贯众。板兰根苦寒清利,疏通奇经瘀滞,清利八脉湿热,均治肝炎之品。

白花蛇舌草,贯众,虎杖,土茯苓涓热解毒,治乙肝。

梔子根,性味苦寒,能清肝胃之热,有利胆退黄作用。

埀盆草,田基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埀盆草,有清除湿热之功。

藿香,薄荷化湿,疏肝解郁。

马鞭草,破血通络杀虫,消脹除癥瘕。

马鞭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佳品。

桑枝,化湿通络,

生鸡内金,化石。

硝石又名火硝,焰硝,一股用来制成火药。硝石和芒硝都能消结软坚,但效力比芒硝大。

芒硝,鸡内金,海金砂,均为排石消坚之要药。

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乃治砂石之要品。

菟丝子,汁多脂滑,浓而似精,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为壮阳益精,平补滋润之要药。

車前子,甘寒滑利,性喜降泄,功在利湿清热。主治湿热下注,且多养玥益肾。

石菖蒲,芳香清冽,功能振清阳,化秽浊,宣气除痰,善开九窍。

白英,又名蜀羊泉,排风藤,为排污,抗癌草药。

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筋活络。

木瓜,舒筋活络。

流走痛者,加徐長卿,磁石,勾藤。

胃部不适,加蒲公英。

鸡血藤,夜交藤,养阴通络。

凤尾草,魚腥草,马鞭草均为清热利湿之佳品。

马齿莧,貫众,淸热凉血止血。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

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

银花,能清络中风火湿热。

治皮肤疮,病风热,当用蝉蜕。

全蝎,蜈蚣乃虫类之药,善搜风通络止痛。最能搜剔经脉之风痰,势在必用。正如叶天士说。。久則邪风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見效,当以蚁虫疏络透邪。

全蝎,为定风止痉之要药。

关节变形僵硬,加全蝎,蜈蚣。

马钱子,清脑逐痰,通络熄风。冲服量为0。3至0。6克。符合中国药典規定。在临床中未发現不适反应。

血压高,加磁石,珍珠母,牛膝。

眼软无力,加桑寄生,狗脊。

肝火盛,加龙胆草,山梔。

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且补中有行。

脑血栓选药。。葛根,地龙,红花。

化痰开窍选药。。石菖蒲,远志,丹参,郁金。

石菖蒲,远志,安神益志,开窍化痰。

神志不清,加石菖蒲,远志。

石菖蒲,通达脑窍。

肢体麻木,加姜黄,桑枝。

语言不利,加石菖蒲,生蒲黄。

丹参,活血凉血,淸血中之火。

葛根,举清阳,升津液,以濡润脑络,改善脑血管之舒缩挛急。

葛根,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白芷,辛散,走阳明,祛风止痛,为前额痛者之要药。

胆星,入肝胆,益肝镇惊,善斛风。痰。。热滞。

爵床,清热解毒。为小儿疳积之要药。

 

 

 

马通汁。。为白马屎,用水化开,以布滤之,澄清名马通汁。性微温,止吐血。如无马通,以童便代之。

人尿。。性寒,味咸,气臊。用童便,弃头尾,取中间一段用之为良。入心经,清心泻火,退热除烦,止吐血,理伤損。

白酒。。味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能开胸膈之痹与寒,通经络之凝瘀。

美清酒。。据说它与白酒的区别,是所用的酒曲加工时,不用石灰者,谓之美清酒。味甘微温,功用能通营卫。

苦酒。。味酸苦性涩,入肝经,理咽喉而消肿痛,泄风木而破凝郁。今名之醋。

人参。。性味甘微寒,入脾肺二经。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白蜜。。味平无毒,润燥通便,解毒和中。

鸡子。。味甘性平,入心肾二经,滋阴补肾,养血润燥。

文蛤。。味咸性平,入肺肾二经。利湿淸热,止嗽化痰,软坚散结。古之文蛤乃今之海蛤,非五倍子。

云母。。甘温,有小毒,入肺。脾。膀胱经。納气坠痰,止血镇静。

戎盐。。即青盐。味咸性寒,入肾经。善助肾水,涌吐,润便,强气力,止腹痛。

干漆。。攻逐恶血。干血,燥湿杀虫。

硝石。。辛苦咸温,有毒。入心。肺。大肠三经。破坚消积,利水通淋,解毒消肿。即今之火硝。

禹余粮。。味甘寒。又曰。。甘涩微寒。主咳逆,寒热烦渇,下赤白,血闭癥瘕。大热

太乙禹余粮。。甘平无毒,又曰。。小寒。。

敗酱。。俗名苦苣菜,苦菜。性味苦寒。入胃。大肠。肝经。泻热排脓。

紫参。。味苦性寒。入肺经。清金泄热,降冲逆而治咳喘,破凝塞而止疼痛。非今之丹参。

狼牙。。味苦性寒。入厥阴肝经。清肝经之邪热,疗女子阴疮。

土瓜根。。即今之王瓜根。味苦微寒,入肝经。调经脉,破瘀滞,润肠燥,清阴癞。

新绛。。乃茜草根所染之帛,或红花所染。能活血消瘀破结。

白魚。。味甘。入足太阳膀胱经。行水道而通淋涩。

乱发。。味苦,入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厥阴肝经。利水通淋,泄湿行瘀

鼠妇。。即今之地虱婆。味酸性凉,入肝经。破血散癥,利水解毒。。

蜘蛛。。味苦微寒,有毒,入肝经。能消偏坠,善治狐疝。破瘀消肿,治阴结疝气。

蛴螬。。即今之地蚕。味咸微温,入足厥阴肝经。化瘀消癥,祛恶血,血瘀痹气。破血行瘀散结。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虻虫。。今名牛虻,牛蝇。味苦咸,性寒,有毒。善入肝经。逐瘀破积通经。治癥瘕,积聚,少腹瘀血,血滞经闭,扑損瘀血。

水蛭。。今名蚂蟥。味咸苦平,有毒。入肝经。破血逐瘀,通经散癓。用于瘀血。死血停滞引起的闭经。积聚及创伤肿痛等症。

螷虫。。即今之地鳖虫。土鳖虫。味咸寒,有毒。入心。肝。脾三经。破血逐瘀,通经理伤。治癥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等症。

鳖甲。。味咸,性微寒。入肺。肝。肾而偏于肝经。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治骨蒸盜汗,癥瘕积聚,劳疟,疟母,闭经,小儿惊痫等症。

 

熬。。即慢炒变色。

去渣再煎者。。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仍不离和解之正法也。再煎則药味和合,经气相融,不复往来出入。古圣不但用药之妙,其煎法俱有精义。

凡云半夏一升者,称五两为正。 

  

  

  作者: 却波渔翁     2009/10/29 00:43am   回复此发言   

 

--------------------------------------------------------------------------------

 

 

43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金老先生读书手札录

 

不动笔墨不读书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

药不精則良医束手。

良方不可一日不备。

整体失调多为虚和郁两类病机变化。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的学说和成就的问世和杰出的医学家的出現无不与内经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具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医家称内经为医学之经典,万古遵循的大法。因此,把內经遵之为医家之宗。

在历史发展的長河中,一方面是代有亡失,另一方面是不断得到补充。

内经近年来据史料的多方考证,较多学者倾向于成编于西汉。

黄帝内经决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長的时期内,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仅是伪托之辞。

黄帝氏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历代人们都以自已是黄帝子孙为荣。

经,就是常道,規范的意思。医书名经,也无非是说明本书是医学的規范,也就是医者们必须学习和遵循的意思。

内,是与外相对而言。

素问,即平素问答之书,素即法也。

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或由此。

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物貭世界,气。形。貭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

神之枢要,是谓灵枢。

王冰更针经为灵枢,是取自道藏经,是比较可信的。

素问九巻即内经也。针经即是九巻的更名。

灵枢在很長的一段时间内,亡失不传。

精气说,是战国后期稷下道家首先提出来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管子一书。

宇宙的本源即精气。宇宙万物都是由精气产生的,它是一种极微细的抅成万物最细微的物质。

作为物质的精气,结合起来就能产生万物。五谷,星辰,甚至鬼神,都是精气的产物,怀藏于胸中就能成为圣人。由于它运转不息,充满天空,深渊,高山,大海,所以叫做气。这种认为宇宙万物由气抅成的精气说,反映我国古代认识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历史上首先提出元气学说的,是东汉哲学家王充所著的论衡一书。

元气和精气在本貭上基本是一致的,二者均是自然界原始的基础物貭,是抅成万物极微细的物貭,它们运流不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所不同的只是精气是元气的精微部分,为人所稟受。

古代哲学精气说提出后,渗透到医学领域中来,促使了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万物由气抅成,气的聚合有不同的形式,而有不同的名称。

气,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就在于元气劰盛衰存亡。

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谓之气化。

生命的現象,本源于气化的升降出入。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气,既是抅成人体的基本物貭,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

由于精气说的渗入,从而使中医学摆脱了当时鬼神的统治,而走向唯物论。

古代医家就是用阴阳学说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来认识。分析。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規律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的生命过程,也就是人体的阴阳对立两方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取得统一的过程。

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貭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能量的发挥。

内经运用阴阳偏胜偏衰的理论,来解释病理变化。

物极必反。

疾病的发生,变化既然是阴阳失调的原因所致,因而协调阴阳,就成为治疗的基本原則,而恢复其阴阳的动态平衡是最终目的。

谨察其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平,就是协调,协调就是使其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期,含有目的的意思。

人与自然是在不断地求得统一中维持着人的生命活动,并循着生。長。壮。老。巳的生命規律发展的。首先是人必须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以維持生命。

自然界的阳气,一年四季有盛衰消長的运动,在一天之中也有昼夜消長盛衰的节律变化。

春夏秋冬的四季自然气候变化,与人的生命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病理变化中,阳盛或阴盛的病人,往往因季节的更替而加重或死亡,这就是因为不能与四时阴阳消長变化求得适应性调节的缘故。

用运动变化的覌点去认识。分析问题。

天体是在不断地旋转,星体是在永恒地运动的。

人体脉搏不停地搏动,正反映出气血在脉道内的不断运动,这就成为切脉诊病的理论根据。

在內经理论体系中,无论对自然的认识,或是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的认识,无一不是用运动变化的覌点去认识。分析问题的。

内经不仅把生命看成是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着整体,而且认为疾病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因此,用运动变化的覌点来认识疾病,并针对疾病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根据。因为辨证就是对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病位。病性。邪正斗争形势的概括,施治是对其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釆取相适应的治疗方法。所以,辨证论治反映出中医理论体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覌点。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四时五脏阴阳的理论体系,它反映出抅成人体的各种脏器,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凑合,而是按其功能活动的一定規律。一定层次地进行联系,形成以五脏为主体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该系统既通过五者之间纵橫两个方面进行着协调联系,维持整体性的生命活动,又通过与自然畀五时五气等联系,从而使机体保持看相对的联系。

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覌,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1.    将组成形体的各种脏器,按其功能特征,概括为五脏,五。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并按它们功能活动联系的規律,分别抅成以五脏为主体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2.    以五脏功能活动系统外应五时。五气敀联系方法,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形成内经四吋五脏阴阳的系统结构。

五脏为主体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

肝系统。。肝→胆→筋→目→爪……

心系统.. 心→小肠→血脉→舌→面……

脾系统.. 脾→胃→肉→口→唇……

肺系统.. 肺→大肠→皮→鼻→毛……

肾系统.. 肾→膀胱→骨髓→耳→发……

四时.五时,即春. 夏. 長夏. 秋. 冬。由于风. 热. 湿. 燥. 寒五气分别为五时主令之气,所以形成一年气候的温. 热. 湿. 凉. 寒的季节性气候变化,促使了生物生.長.化. 收. 藏的发展.

五位.. 即东. 南. 中. 西. 北五个方位,亦称五方,五方生五气。

五气更迭主时所形成的气候变化,也就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上半年阳長阴消,春为初生之少阳,夏为隆盛之太阳.. 下半年阴長阳消,秋为初生之少阴,冬为隆盛之太阴。至于長夏,則为至阴。

五时五气之间还必须具有横向的抑制,即所谓四时之胜者,春胜長夏,長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如此就形成四时阴阳的理论。

肝系统通于春,心系统通于夏季,脾系统通于長夏,肺系统通于秋季,肾系统通于冬季的时藏阴阳理论说明了五脏功能活动系统是一个系统调控模型。它反映出生命活动的调控具有一年分为五步的年周期运动,而这五个节律的年周期运动,分别与自然界五时变化同步,也就是肝气旺于春,心气旺于夏,脾气旺于長夏,肺气旺于秋,肾气旺于冬。

中医重象。

以类相从。

夙好养生,王冰笃信道教,他极重肾精的保养,强调要慎房事。

阴阳对立覌念最早見于易经。

易经的阴阳对立统一覌念的产生,很可能是从覌察天象.. 地理的变化,以及人的男女两性禽兽雌雄的不同中概括出来的。

阴阳学说的形成,大约是在周代。

冬去春来之际,气从地下向上蒸发,万物便出苗生長,如果沉滞不能蒸发,农作物就不能茁壮地生长。阴气的性质是沉滞下降的,阳气的性质是蒸发上升的,这阴阳二气相互协调,配合有序,流转正常,就风调雨顺,否則就会发生灾难。

五行的最早文献是尚书. 洪范。

原始五行思想是肇始于古代的治理水土。

中医学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分析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規律。

天地,泛指自然界。

道,即規律。法則。

天生于动,地生于静。

物之变化生杀 ,非随人的意志而转移,故谓之神明。

阴阳,一分为二,就是自然界的一般法則,是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内生动力泉源

杀,,是肃杀。杀戳之杀。藏,即闭藏之藏。

阳生阴長,是阴阳之治。。而阳杀阴藏是阴阳之乱。

阳生阴長,言阳中之阴阳也。。阳杀阴藏,言阴中之阴阳也。

阳不能独立,必得阴而后成,,阴不能自主,必因阳而后行。

此于对峙之中,而复有互藏之道,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也。

动之始則阳生,动之极則阴生。。静之始刞柔生,静之极則阳生,此周易老变少不变之义。

反作,即顛倒的意思,阳应升在上而反在下,阴应降在下而反在上,是谓阴阳反作。

自然界阴阳升降形成的云雨現象,不仅有着阴阳互根之义,实际上也是阴阳转化的过程。这同样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上可以体現出来。

精为阴,气为阳,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精能化气,气以生精,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此与云雨形成的道理是相同的。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的特性。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地虽在下,而阴中之阳春升,故其上也为云,,天虽在上,而阳中之阴者降,故其下也为雨。

事物之所以能运动发展变化,根源就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

阴阳两方,在其运动变化过程中,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转化。

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这一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則。

阳为气,阴为味。

气无形而升,故为帕。。味有质而降,故为阴。

药食之味能滋养人的形体。

壮火即病理之火,少火为生理之火。

食,是消蝕的意思,又是饲的意思。

动,指肢体动搖震顫。

喜怒概五志言,寒暑概六气言。

生,一指天真即生命的根气,一指生命。

养生,要内节情志过度,外防六淫侵袭,才能使生命延長,頤养天年。

玄,是幽远微妙的意思。

在地为化。

征,即验证。。兆,即見端。

能者,胎之借字。

人衰老的过程,以十岁为一个衰退的节次。

日为阳精之宗,月为阴精之宗。

升降有序,則头目清明,腰脚轻健。

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旁人事以养五脏。

知雨之为义,则可与言汗矣。

人之气犹天地之风,若人体阳气逆乱,犹天地之疾风。

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地气,浊气也。

知常达变。

无论察色和按脉,必先别其阴阳的盛衰。

息高者則心肺有余,吸弱者則多属肝肾不足。

一举一动,无一不在其中。

八风,指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的八方之风。这八方之风,如果按时而至,为正常气候,主生長万物。称谓实风。如果不依时。时令而至,就成为邪风,能使人致病,称为虚风。

春气通肝,发荣于上,故病在头。。夏令通心,故病在心脏。。秋气通肺,肺之俞在肩背,故病在肩背。。冬气通肾,故病在腰股四肢。

各随其脏气之所应。

以四肢为末,如木之枝得寒而凋。

土居五位之中,故独主于生数。故其数五。

長夏居春夏与秋冬交接处,为由阳入阴,即至阳。

肾阴为肾阳的物质基础,肾阳为肾阴的能量。

万物生長,未出地而为阴,出于地面則为阳。

医生不能孤立地看人,必须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人。

阳气主发生,阴气主成形。

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

蜇,指冬眠伏藏之虫。

罢,音义同疲。

罢极,乃劳困的意思。

动作劳甚,谓之罢极。肝主筋,筋主运动,故为罢极之本。

肝为春木,故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其华在面。心气健壮,血脉旺盛,則颜面色泽红润饱满。。心气不足,血脉衰少,則颜面色泽苍白憔悴,甚則紫暗青黒。,

面色红赤,多属心热所致。。面色无华,可为心气虚所致。。面色青紫是心阳虚或心气绝的一种面色。

心主身之血脉。

肾精充足,則头发光亮润泽,肾精不足,則头发枯燥无华。。肾气衰,則发落,肾气健壮,則头发长极。肾精充足則骨劲有力,肾耫亏,則骨酸疲惫。从头发之枯涸和骨之活动及感覚可知肾之精气的盈亏盛衰。

肝之精气足,則爪甲荣华,红润饱满,筋骨屈伸有力。。肝之精气不足,則爪甲淡白,枯燥陷裂,筋肉屈伸无力。从爪甲之华色和筋肉之有力无力可知肝之精气之盈亏,

脾气虚則口唇痿弱而色淡白,脾有热則口唇红赤。。脾虚則肌肉消瘦,健壮則肌肉丰满壮实。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为胆为中正之官而主决断,二为胆气主升。

官,指功能而言。

近人从肝为罢极之本和其爪在肝的理论,提出因劳累而生的低热,釆用补养肝血的治法,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肝主谋虑。

直而不疑,裁决判断,谓之决断。

谋虑与决断,紧密相連,肝胆为表里。

膻中之含义,一是气海,二是心包络。

作强,一是男女媾精,二是耐受力。

伎巧,一是在男作强,在女伎巧。。二是精灵多能。

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則髓足。。髓存骨内,髓足則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材人达人也。精以生神,精足則神强,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則力不强,精不足者。則智不多。

奇,又作异解。奇,无偶的意思。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无脏腑表里阴阳配合,故曰奇。奇,应读作基音。

奇恒之腑,指有形之阴精,象于地,藏而不泻。故不同于六腑之象在天,泻而不藏。

胆藏有形阴精。

五脏藏精气,貴在于藏而不移。不藏則为病变。

五脏中也有浊气。

魄门亦为五藏使。

人生十岁至三十岁,正是生长之气旺盛的阶段。

四十岁好坐,六十岁好卧,因四十岁以后,阴气自半,阳气渐衰,五脏之气逐渐衰减,故好坐,好卧。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神志魂魄的总称。

得神者生,失神者死。

五脏六腑所需的五味,皆来自于胃,故称胃为五脏六腑之海。

五味各走其所喜。

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則气衰,一日則气少矣。

髓海不足的病症是。。头暈耳呜,胫膝酸软。目眩昏黒。病机是。。髓源于精,精根于肾,肾精亏則髓海空虚,故脑转头暈。。肾开窍于耳,肾精亏則耳鸣。。肾主骨,肾亏精少則骨无所养,故胫膝睃软。。精亏則气虚,故懈怠嗜卧。。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故精亏則目无所見。

脾主时,主長夏,其时为夏秋之交。

脾不主时,是不单独主一个时令,而主四时之末各十八天。

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浊气,指饮食精微中浓厚的部分。

七窍是五脏在体表的外窍。鼻之嗅覚,以肺为本。。舌之味覚,以心为本。。目之視覚,以肝为本。。口之味覚,以脾为本。。耳之听觉,以肾为本。五脏之气通于七窍,五脏不和,其气不通,故七窍障碍。

目是五脏六腑之精气汇集而成的。瞳子是由骨之精而成,即肾精而成。。黑眼为筋之精而成,即肝之精而成。。目上之血络为血之精而成,即心之精而成。。白眼为气之精而成,即肺之精而成。。约束为肌肉之精而成,即脾之精而成。由此说明目与五脏的内在联系密切,即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瞳子属肾,黑眼属肝,血络属心,白眼属肺,上下睑属脾。这为后世眼科的五轮学说奠定了基础。

目系入脑而与脑通,且集合了筋。骨。血。气的精气,与脑络合并,形成目系。

凡是分布在隙腔,脏腑中比较稠浊的体液称做液,沱具有充骨髓。脑髓。滑润关节。润泽皮肤的作用。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液。

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則不能滑利关节,濡养皮肤,充养骨髓和脑髓,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呜。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

五谷精微之气为根本之气,胃为其海。

治疗元气亏損之征,以补益脾胃为主。

夜半子时,营卫之气会聚于内脏,叫五十而复大会。

行于内者便谓之营,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为二,合之則一而巳。

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心为生命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肾开窍于耳,使之远听。。肾藏精,濡养在外之孔窍,故说。。肾为之主外。

脾主运化,生水谷之精气,主肌肉有卫护內脏的功能,故说。。脾为之卫。

由胃而向外出的三条通道叫三隧。三隧是由宋气,津液,糟粕出胃的通道。

五谷化生的精微,经过内脏的气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的物质叫做膏。它的作用能渗入骨空,成为膏鲭,能渗于脑,,則为脑髓。。能下于阴股則为阴精,如男子之精液。

如房事太过,气不摄精,則遗精滑泄,造成精亏髓减,骨空脑虚,故腰脊酸困尽痛,胫膝酸软。

津液不能化气,就不能化为膏脂而渗入骨空,补益脑髓,不仅能造成上述病变,而且还形成水液停留于下焦出現水肿。

营卫不足,特别是卫外之气不足,就易于感冒,或动则气短出汗,临床上均可治以补益中气之法。

神,神气也,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包括精神意志等。

魂是神的一部分,为谋虑。思维意识之本能。魂出于神,魂的活动受神的主宰,所以说。。随神而往来者,谓之魂。

魄是神的一部分,是意识与行动统一的表現。魄通过行为。动作或人体之形态神色表現出来。如形体之盛衰,能力之高低,这些都以精为基础,所以说。。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志是思虑成熟敀意念,也是神的一部分,所以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伤志也即伤肾,肾藏精,精为志之本,精生髓,髓养骨,腰为肾之府,故肾亏損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俯仰屈伸,毛憔色夭。

精伤则骨酸痠厥,精时自下。

血舍魂,魂乃思维意识活动。

恐惧伤肾,肾藏精,精生骨髓,髓充骨,故肾虚而不能藏精,則骨空髓虚,故骨痠痿厥。肾气不固,故精时自下。

伤神,伤魂,伤魄,伤志以及伤精五病,均为神志病变,内伤疾患,其症状之共同点是毛悴色夭。毛悴色夭是为阴精亏竭所致。在病机的共同点是阴虚精亏。

是故五脏主精者也,不可伤,伤則失守而阴虚,阴虚則无气,无气則死矣。

肾为五脏阳气。阴精的根本,肾病則五脏阳气不能激发,或五脏之阴精不能济,故五脏不安。

志意,即人主覌的意念,志意可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所以人的主覌意志方面的作用对精神活动,寒温之耐受,以及情志的调节具有很大的影响。

志意调和,則善于调摄精神而强壮正气,邪不可干。精神内守,则能适寒温,和喜怒,收魂魄。

医者不朋经络,犹人夜行无烛。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导致人体患病的因素为病因。

病,就是疾病,具体指各种病证和证候。。机,就是机理,具体指各种疾病发生及变化的道理。

病机,就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正气内存,邪不可于。

认为脏腑是一切病变的根本,而局部病变是脏腑病变的整体反映。

不忽視时令气候对病变过程的影响。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在生理上,順应苍天之气,則志意治。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在病理上,若违逆了苍天之气,就会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鲆,并且招致邪气伤人,产生多种疾病,故指出此寿命之本也。

自古通天者,乃有生之本,本于人身之阴阳。

盖天之气,至清静者也,吾能法天地之气淸静,則志意自治,阳气自固。

生气通于天,是以苍天之气清静,則人之意志亦治。人能順此清净之气,而吾身之阳气外固。

做到精神专一,內守,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使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统一起来。

自伤,夫逆苍天之气,违清净之理,使正直之气如削去之者,非天降之,人自为之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則折寿而不彰。夫天运当以日光明。

太阳给自然界以光明和生机。

天不自明,明在日月,月体本黒,得日乃明,此天运必以日光明也。

阳气给人体以温养和生机,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动力。

人有此阳气,犹天之有日也。日得天之明而能久照,阳气必不失其所而能長寿,若失其所而不能卫外,必折寿而不彰。

四维相代,解为寒。。暑。湿。风四种邪气更替伤人。

风与气,古通用,微者为气,甚者为风。

风气一也,徐缓为气,疾急为凤。

阳气有气化温养神气和筋脉等作用。

阳气有人体,具有卫护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

阳气有固摄阴精,使之内守而不外泄的功能。

导致阳气失调为病的病因不外内伤和外感两大类。

阴虚阳亢,气机上逆,故突然昏仆。。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肝肾阴精耗竭,清窍失去滋养,故目不明。

簿厥的证候是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剧烈头痛,眩暈。还有伴見肢体不能随意活动,或半身枯痿不用等后遺症。

煎厥,是煩劳,薄厥是大怒。

煎厥是阴竭阳亢,气上逆,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有目不明,耳失聪之症。

薄厥是肝逆血升,气血逆乱,属于实证。有剧烈头痛,眩晕,肢体不能随意活动,或半身枯痿不用等后遗症。

煎厥,薄厥的病因均为内伤,均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之症。

过劳汗出之时,湿邪乘腠理开启而侵入肌肤,郁而为热,湿热互结,就能酿生小疖或痱子。

高梁之变,足生大疔,高通膏,即脂膏类食物。梁通粱,即精细食物。变,灾变,害处。足作是鲆。丁通疔。全句是说过食膏粱厚味,就会使人发生疔疮。

足,还可作多,或能解释。

膏粱之人,内多滞热,故其病变,能生大疔。

偏枯,即半身不遂。

在正常汗出之时,如果半身无汗,就可产生半身不遂之证。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寒主收引,阳主温煦。

魄汗即白汗,自汗。

阳气在一日之中有平旦阳气始生,日中阳气旺盛,日西阳气衰减,汗孔敛闭的規律变化。

皆所以顺阳气也,阳出則出,阳藏則藏。

收者,收藏神气于内也,。拒者,捍拒邪气于外也。

亟,頻数之意。起亟,阴精不断地起而与阳气相应。为固,阳气为阴精而固密于外。

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反映了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转化的关系。

阳微阴盛,清阳不升,浊阴填塞,五脏之中纷争奔乱,故上窍不通而下窍亦塞。

淫,乱也。淫气,即乱气。

陈阴阳,即调和阴阳。在养生防病中具有强壮正气,防病抗衰的重要意义。

橫,放纵也。解,通懈,松弛也。

强力,指强力入房或劳力过度。高骨,指腰间脊骨。

然强力入房則精耗,精耗則肾伤,肾伤則髓气内枯,故高骨坏而不用也。

强力入房或强用其力均可耗損阴精,导致肾气变伤,精耗。肾伤則骨髓不满,髓虚不能养骨,故腰间脊骨敗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人之所賴,惟精与神,精以阴生,阳从神化,故阴平阳密,則精神治矣。

阴血平静于内,阳气秘藏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精足全命之曰治。

阴平阳秘,是健康与生存的根本。

露,此处可作触冒讲。露风,即感受风寒之邪。

大骨,腰高之骨,即腰间脊骨。

谨和五味,本在五味,伤在五味,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也。

人之质弱者易病,强者不易病。

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发病的种类与体质类型关系密切,即不同的体质,容易感受某些病邪,而发生某些疾病。

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

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始,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喜怒不节則伤脏,风雨則伤上,清湿則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邪。

外感发病,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人体的正气虚弱或失调,二是外界虚邪的侵袭。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两实相逢,从人肉坚。正气充盛调和,遇邪虽多,不发病。

两虚,指外界的虚邪之风与人体正气虚弱。

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忘祛邪。

祛邪不伤正,用药不过病所。

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毋逆天时,如春气在肝及月郭空满之类,皆是也。

必有因加而发者,谓因于故而加以新也,新故合邪,故病发矣。

視之不見,听而不闻,故似鬼神,是有故邪留而未发。

祝由,一种精神疗法。

祝,告也,,由,病之所从出也。

必使之心悦诚服,而后可以奏效如神。

能治病的原因有二。。一是掌握发病原因,尤其是精神情志方面的原因。。二是掌握五行的制胜規律。釆用劝慰,诱导或暗示等方法治疗,充分调动病人的神气作用,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胜者,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

百病生于气,是说多种疾病都是由于气机的失调而发生,換言之,即各种致病因素只有造成气机失调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疾病。

气之在人,和則为正气,不和則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

不独诸痛,即百病皆生于气之不畅也。

九气为病,即怒則气上,喜則气缓,悲則气消,恐則气下,寒則气收,炅則气泄,惊則气乱,劳則气耗,思則气结。

气上,此指肝气上逆。

气缓,气机渙散不收。

九气皆以病言,缓,当为缓散不收之意。

喜为心志,如果过喜或暴喜,就会損伤心的神气,致使心气涣散不收而为病。

气消,指肺气消損。

气下,指肾气下陷。

劳則气耗,是说过度劳倦,会使肺肾之气耗损。

气结,指心脾之气郁结。

专思一事,则心气驻一物,所以神务一物之中,心神引气而聚,故结而为病也。

思则气结的机理是。。心主神志,思为脾志,思虑过度,则心脾之气专注一物,从而郁结不散,故曰气结。

气宜,谓六气主时的规律。

人对痛和毒物的耐受力主要取决于体质的强弱。

风为六淫之一,分内风和外风。它不仅能引起多种病变,而且所致的病证传亦快。所谓风为六淫之首,风者善行而数变也。

善行者,无处不到,。数变者。证不一端,风之为邪,其厉矣哉。

青黒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静則神藏,躁則消亡。所以说。。神藏与消亡者,言人安静不涉邪气,则神气守以内藏。人躁动触冒邪气,则神被害而离散,藏无所守,故曰消亡。

痿同萎,萎弱无力,也也可作肌肉蒌枯不荣解,亦即肌肉痿弱之证。

纵是弛缓不收。急是拘急。挛是挛缩。反映痿证中弛缓不收性痿和挛缩不伸性痿两大类型。

痿证的病变部位虽在四肢,但其产生根本則在五脏之中,尤以肺为关键。

五脏使人痿。

五痿的病因总由于情志劳伤,而病机則在于五脏阴阳失调,热伤五脏真阴而成。

肾痿,腰脊不举。

肝主之筋,心主之脉,肾主之骨。脾主之肉,各以其四时受气之月而施治之,則病巳矣。受气者,筋受气于春,脉受气于夏,骨受气于冬,肉受气于長夏也。

二,是指二月作时。

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气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肾。

时藏阴阳。

凡物之生气,必自下而升,故阴阳之气衰于下,則寒厥热厥由之而生也。

醉饱纵欲,精气内耗。

内夺而厥,使人瘖痱,非肾虚也。

菀通郁,郁结也。陈,陈旧。莝,锄草田茎。意谓去积久之物。

去菀陈莝。

盖水之与气,虽为同类,但阳旺則气化而即为精,阳衰則气不化而精即为水。故凡病水者,水即身中之血气,但其为邪为正,必在化与不化耳。

指出治本之法,更当着眼于阳气,阳虚者当补,阳郁者宣通,历来治水名方,无不由此推究。

兰草性味甘寒,故用治口甘之脾瘅,有一定的效果。今人临床用佩兰一两,煎汤作茶,治口甜苔腻,久久不除者,有良效。

癫狂,是精神异常的一类疾病。狂可以是独立性的疾病。也可見热病等某些疾病的过程中。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生铁落即炉冶间锸落之铁屑。其气重而寒,能坠热开结,平木火之邪,又能重镇心神,所以它能治怒狂。生铁落治怒狂有良效。

逆证多由邪毒内陷,五脏受伤,胃气敗绝,津枯血竭的敗象,故曰。。预后不良。

诊法,是诊断疾病的方法,也就是收集临床资料的手段。

诊法,是以阴阳。五行。脏象等理论为基础的,以患者敀客覌病理反映为依据,是临床辨证论治的前提。

诊法不外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后世称之为四诊。

临床通过这些手段所取得的资料,运用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理论,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作为辨证论治敀依据。

骨髓消損,髓海不足,则头为之倾,神气衰微,則視深目陷。

髓为骨中之脂,今不能久立,行則振掉,正以骨将惫坏,病应有如是也。肾藏失强。

气势,力量也。

徒拘于鬼神者,专于祷祈,惑于渺茫,与言修身养性之至德,必不見信。

望人的眼睛,以測知精气神的情况。

盖人一身之精神,皆上注于目。視精明者,谓目睛之明暗,而知人之精气也。

还要覌察病人的五色变化。

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

五色中的欲,是指顏色明润含蓄,隐而不露。

不欲,即晦暗枯槁,枯暗不润,颜色毕露。

若五色精微象見,更属当忌。

精微象見,言真元精微之气,化作色相,毕見于外,更无藏蓄,是真气脱也,故寿不久。

目与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望目不仅在望神中有重大意义,而且可測知五脏精气的盛衰。

精明以目言,五色以面言,言目之光彩精明,面之五色各正,乃元气充足,精华发現于外也。

两目有神,視物清晰,是精气未衰。。如两目无神,視覚失神,則为精气衰竭之征。 

  

  

  作者: 却波渔翁     2009/10/29 00:54am   回复此发言   

 

--------------------------------------------------------------------------------

 

 

44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好贴,细品味佳!!! 

  

  

  作者: 自然奥妙     2009/10/30 11:00pm   回复此发言   

 

--------------------------------------------------------------------------------

 

 

45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壸天泼墨-易汉章老先生临床经验

 

金老叮咛: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体悟至理,当个好中医

 

易汉章老先生临床经验 ..严肃云整理、愚徒金国荣持笔 

 

师喜用成方加减变化,而不失古人准绳。处方以汤为主。认为成方乃古人已取得之经验,君臣佐使俱备,如能斟酌运用,可谓事半功倍。

治六淫外感:善用辛散和苦降法。推重张景岳之说“无虚者,急在邪气,去之不速,留则生变也。”治病当乘其体力未衰,一鼓作气,以祛邪外出,邪去则正安,多获速效。常用李东垣方,取荆芥、防风、白芷以解表发汗,芩连以苦寒清热。

外感多用桑菊饮,麻杏石甘汤之类辛凉解表;内积选用杏仁滑石汤,枳实导滞汤,保和丸之属,清导宣通。

疾病虽多,不越外感内伤。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泻之以治其标,重病不宜轻药,轻描淡写不着边际,等于隔靴搔痒,于事无补。药不达病所,乃姑息养奸,反而坐失良机,使病势加重。药必对症,用必够量。不对症固然无效,药不够量亦无效也。

妇科治疗上,应以调气血,疏肝健脾,补肾为法。临床善用消遥散,归脾汤,妇宝丹之辈。

儿科治疗上,认为幼儿纯阳之体适用辛凉者居多,辛温者少。幼儿无伤寒温病之分,总以阳症与阴症之别。临床所见,属阳症实症占百分之七十有余,属阴症虚症之占百分之二十有几。

眼科治疗上,认为目为人最灵最贵之器,五轮八廓与脏腑密切相关,尤以风,水二轮最贵,如水轮受损,能累及其它四脏。

目病不离内外二障。外障者,多属实症表症;内障者,多属内症虚症。外障治宜升散,内障治宜滋养。

黄膜上冲,其因甚多。《银海精微》以八正散主治,《眼科大全》以通脾泻胃汤主治;《眼科百问》以补肝肾主治,然而,在临床上,不可拘泥于一方也。

《伤寒论》离今已久,气候与环境均有变化,只宜宗仲景法,而不必拘泥伤寒方也。

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识,多思考,多辨别,达到心领神会,运用自如。

疳积论治

治分三期:轻,重,极

一,轻期:其症见在脾胃,也是疳积的最基本症状,如面黄肌瘦,皮肤干枯,午后潮热,困倦嗜睡,腹胀,大便失调,尿如朱泔等。治宜保和丸加厚朴,枳壳。若见腹胀坚硬,大便时溏时泄,臭气重,则用枳实导滞丸。若见久泄脾胃虚极,精神不振,则用大安丸。若挟湿热泄泻,灼肛气秽,粪色黄褐,小溲黄短,腹胀,舌苔黄浊,则用杏仁滑石汤加神曲,鸡内金;或三仁汤加神曲。若夹虫积,面色黄暗,胁腹绞痛,乍痛乍休,唇内起白斑点,则用化虫丸。若夹湿热久泄不止,脱肛,则升麻酒芩汤加刺猬皮,石榴皮。积滞已除,腹不甚脹,四肢浮肿,治宜调理脾胃,则用六和汤或参苓白术散。

二.重期:其症见在心肺,如面色晄白,时发潮红,毛发枯焦,口渴,五心烦热,时惊烦不安,咬牙弄舌,鼻颊生疮,小便赤涩,舌尖边绛,津少无苔。治宜清热生津,养阴润肺。方用鳮肺散,配服导赤散加沙参。麦冬。胡黄连。若见久热留连不退,舌绛无津,则用清营汤。若见咳时痰中带红,则用桑菊饮加沙参,麦冬,紫菀,茜草,茅根。上症已除,唯舌绛,心烦不眠,则宜养阴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

三,极重期:其症见在肝肾。如面色黧黑,头大颈细,耳焦脑热,肌瘦,腹大坚硬,青筋暴露,牙龈溃烂,口中气臭,双目羞明畏光,隐涩难挣,白眼起皱,黑珠灰黑,甚则爪甲苍白,膝节肿大,足冷如冰。治宜清热养阴,佐以健脾消导。方用新定石决明散,配服抑肝扶脾汤。若见双目朦胧,夜不见月灯者,即所谓“疳积入睛”而成夜盲雀目之症,则用新定三石决明散合柿饼散加入沙参,麦冬,木賊,密蒙花,蝉蜕,望月砂,神曲,枳壳。另用青葙子,苋菜子各9克煮鲫鱼服食。若见黑珠有黄液,此乃黄膜上冲,此乃疳积之重症。亟宜清热解毒养阴,方用新定石决明散加草决明,谷精草,密蒙花,银花,蝉蜕,炮甲,木通,淅貝 ,蕤仁,赤芍,望月砂,向日葵,甘草等。另用龙衣(蛇蜕)煮菜豆作茶饮。若见囟门扩大,或足膝冷痛不任地,则用虎潜丸,或六味地黄丸。或挟暑温消渴,饮水尿多,尿如白胶汁,则用白茯苓丸。

总之,疳积一症,初起在脾胃,积滞者居多,往往实中夹虚。病在积滞,多属实症,治宜先去其积,而后予以调补。若见体质虚弱,积滞未化而虚实夹杂者,治宜攻补兼施。若见纯虚之症自宜培补。故须根据患儿的体质及病热的深浅变化,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另用针刺四缝穴,挤出黄色液体,能起到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

疳积种类颇多,以肺脾肾三脏为多见。治疗上采用鸡肺散,新定石决明散,六味地黄汤之辈加减化裁,累获良效。

 

                     麻疹论治

治分顺,逆,险三型:

一,    顺症:一般讲,其病程呈“三三规律”,即发热三天,现花三天,散花三天,病程期九天。

临床表现,初起三天时,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眼腔发红,流泪,烦燥不安,此是麻疹初热期的症状。

三天后,随着热势的增高,咳嗽加剧,先从耳下颈,项连耳间出隐隐红点,此为麻疹报标。状如麻粒,色似桃花,呈颗粒状红色的皮疹。火热甚者,全身皮肤紫红。报标后,渐向背,胸部透发,再逐渐向四肢蔓延。散花时,麻疹可能出现上收下现,三四日遍及全身。这一阶段为麻疹现花期的症状,即麻疹現形

疹子从手足心見点子出齐,经过二三天轻微脱屑,如无其它继发后遗症,各症渐渐减轻而至消失,很快恢复健康,这一阶段为散花期的症状,即麻疹收入。

麻疹治疗:

一,    顺症:顺症在良好护理下,一般可以不药而愈。逆症必须医治才能转逆为顺;险症必须及时抢救,处理得法,否则,预后不良。

三期分治:即按顺“三三规律”病程期,使用宣毒发表,败毒和中,清热解毒等法,因势利导,随症施治。

初热期:

   麻疹初见发热咳嗽等见症,忌用苦寒之味,以免使热毒内蕴,不能外达,只宜用辛凉之品,宣毒发表。方用宣毒发表汤去升麻,桔梗,甘草,加水杨柳,红浮萍,椿根皮之属。

现花期:

   标志着毒已外泄,宜防其毒复侵入内,若见症壮热,咳嗽剧烈,疹子鲜红均匀,治宜败毒和中,方用银翘散加水杨柳,红浮萍。若火毒盛,疹子鲜红,烦躁气促,或鼻衄,伴小便黄短者,仍用银翘散去荆芥,薄荷,加黄芩,梔仁,丝瓜络,茅根;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杏仁。

散花期:

   麻疹进入散花阶段,治宜清热解毒。若见咳嗽烦渴,宜甘寒清热,如药用竹叶,石膏,银花,连翘、贝母、花粉、瓜蒌、枇杷叶之属。若症见烦躁,舌绛唇焦,口渴甚,小溲黄短,宜用苦寒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犀角。石膏之属。

 

二..逆症:若症见疹子出现过早过迟,或不按顺序,稠稀不匀,或转为壮热,或疹子时隐时现,疹子暗晦,干咳气促,胸高烦闷,鼻翼煽动,鼻孔干枯等,均为逆象。

三..险症:多由逆症发展而来,如疹子四肢未透,疹色焦黑,壮热不退,干咳声嘶,呼吸气喘,或鼻衄,口疮,齿龈出血,或神昏谵语,抽搐痉挛,此系麻毒内陷,热伤营血所致。

逆症和险症都是表邪外闭,热壅于内,及毒陷血分,以致麻疹不能外达。故在治疗上,总以透毒外达为主。表邪外闭者,其症见壮热不退,疹子时现时隐,治宜解表清热,方用银翘败毒散去羌活,柴胡,加红浮萍、水杨柳,丝瓜络。热壅于内者,其症见口渴烦燥,便秘溲黄。治宜通里解壅,兼透其表。主用凉膈散。若见疹子暗晦,胸高烦闷,鼻翼煽动,干咳气促,方用三黄石膏汤加紫草。若症见声嘶气喘,顔面苍白,方用三黄石膏汤加桑皮、知母、杏仁、瓜蒌。若毒陷血分,热盛神昏,疹色紫黑焦黑,鼻衄,口疮,齿龈出血者,治宜解毒活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紫草、桃仁、红花、丝瓜络。若症见神昏谵语,抽搐痉挛者,合用安宫牛黄丸。并外用小鸡一只,剖开背间,用火酒少许,加朱砂,雄黄少许,敷贴肚脐,有拔毒除热的功效。另如燕子泥,生石膏,黄土、丝瓜络灰、红浮萍等调敷肚脐,也有类似效果。

声嘶;麻疹干咳声嘶,在现花散花期间,大都系肺热伤阴所致。治宜清热润燥。方用清燥救肺汤加马兜铃,地骨皮。

走马牙疳;脾胃二经素有蕴结之毒,或因父母有梅毒遗传患儿,与麻疹相混蔓延龈口之间,致使龈牙溃烂,甚则齿落唇崩,病势凶险,亟宜用生石膏,水杨柳、桑叶、茶叶煎水洗嗽口腔,另用人中白,硼砂、牛黄、麝香、薄荷、黄连等味研末吹口擦牙。同时内服消疳散。

泄痢;麻疹泄痢不止,是因毒邪窜入肠胃所致。若见发热口渴,水泄日行数行,肛门赤灼,小溲黄短,治宜清肠解毒。方用杏仁滑石汤加葛根、水杨柳、水灯芯。兼见里急后重,下痢赤白,方中加入白头翁;红冻多者,加红糖;白冻多者,加白糖调服。如先见泄痢,后发麻疹,心烦口渴喜冷饮,气坠脱肛,舌苔粗,脉数者,宜服升麻酒芩汤。

麻疹从现花至透达时,旬日左右,不奈升麻、桔梗升发之品,而水杨柳、红浮萍是治疗麻疹的要药。疹子透后,壮热不退,亦均可使用,以使热毒外达。

 

  

  

  作者: 却波渔翁     2009/12/14 01:13pm   回复此发言   

 

--------------------------------------------------------------------------------

 

 

46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方剂

白茯苓丸:

   党参 玄参 熟地 石斛 花粉 胡黄连 萆薢 茯苓 鸡内金 覆盆子 蛇床子 磁石

杏仁滑石汤:

   杏仁 滑石 通草 黄芩 黄连 法夏 陈皮 厚朴 郁金

保和丸:

   神曲 山查 麦芽 菜菔子 法夏 陈皮 茯苓 连翘

鸡肺散:

   鸡肺1块 朱砂 0.3克 冰片0.3克,取鸡肺(鸡背脊血)一块,同朱砂、冰片拌匀,捣烂如膏,用温开水冲,况入少许米酒服。

 

 

新定石决明散:(又称:新定石决明夜灵散)

   石决明(醋煅)15克 夜明砂(研)15克 猪肝60克 珍珠粉3克 淘米水1大碗 田字草(四叶草)30克,

将石决明、夜明砂研末和匀,先用竹刀切猪肝作片,入药末一片肝内,另以一片合之,包紧勿使药汁外泄。淘米水和四叶草连肝药贮砂罐内,不犯铁器,煮至小半碗。临卧时,连肝药汁并服。

六和汤:

   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藿香 厚朴 法夏 杏仁 砂仁 扁豆 木瓜

虎潜丸:

   当归 地黄 白芍 黄柏 知母 牛膝 龟板 虎骨 干姜

三仁汤:

   杏仁 苡仁 白蔻仁 半夏 厚朴 竹叶 滑石 通草

导赤散:

   生地 竹叶 木通 甘草

宣毒发表汤:

   荆芥 防风 升麻 葛根 薄荷 牛子 前胡 桔梗 枳壳 木通 竹叶 甘草

银翘散:

   荆芥 薄荷 豆豉 银花 连翘 牛子 桔梗 甘草 竹叶 芦根

银翘败毒散:

   荆芥 防风 薄荷 羌活 葛根 柴胡 银花 连翘 桔梗 枳壳 甘草

凉膈散:

   连翘 黄芩 薄荷 竹叶 栀子 大黄 芒硝 甘草 蜂蜜

清营汤:

   犀角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竹叶 玄参 生地 麦冬

三黄石膏汤:

麻黄 石膏 豆豉 黄芩 黄连 黄柏 栀子 竹叶 生姜 大枣

桑菊饮:

   桑叶 菊花 杏仁 连翘 薄荷 桔梗 甘草 芦根

天王补心丹:

   党参 玄参 丹参 生地 麦冬 天冬 枣仁 柏子仁 当归 茯苓 远志 五味子 桔梗 朱砂

化虫丸:

   鹤虱 使君子 芜荑 川棟子 明矾

抑肝扶脾汤:

   柴胡 青皮 陈皮 胡黄莲 龙胆草 白芥子 党参 茯苓 山楂 神曲 甘草 生姜 大枣

升麻酒芩汤:

   升麻 黄芩(酒炒)黄莲 香附 槟榔 厚朴 赤芍 茯苓

参苓白术散:

   党参 白术 茯苓 淮山 莲肉 苡米 陈皮 桔梗 甘草

六和丸:

   即保和丸加白术

清燥救肺汤:

 沙参 麦冬 桑叶 枇杷叶 杏仁 麻仁 石膏 阿胶 甘草 

  

  

  作者: 却波渔翁     2009/12/14 01:14pm   回复此发言   

 

--------------------------------------------------------------------------------

 

 

47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痹症:

一、独活寄生汤加鸡血藤、木瓜、大伸筋 威灵仙

二、五积散加味:

   麻黄 桂枝 白芍 甘草 当归 川芎 法夏 陈皮 茯苓 桔梗 枳壳 苍术 白芷 干姜 秦艽 木瓜 鸡血藤 大伸筋 威灵仙

流注:(全身结节),温经散寒,化痰通络。

     制川乌12克 制草乌12克 制乳香12克 制没药12克 地龙12克 法夏9克 陈皮6克 白芥子6克 丝瓜络15克 土茯苓12克 甘草6克

小儿阳强:泄热开清。

     萆薢12克  瞿麦12克 萹蓄12克 石菖蒲9克 木通9克 灯芯6克 车前仁12克 滑石15克 甘草梢9克 大黄9克 柴胡12克 升麻9克 藁本9克 防风9克 桔梗9克

异物伤目:白晴溢血(瘀血贯晴),活血散瘀,清热止痛。

一 苏叶5克 苏木9克 赤芍6克 桃仁6克 红花6克 茺蔚子6克 乌药6克

     二 苏叶 苏木 桃仁 红花 茺蔚子 泽兰 三七 制乳香 荆芥炭 桔梗 枳壳

     三 苏叶 苏木 桃仁 红花 茺蔚子 泽兰 生地 丹皮 栀仁 桔梗 枳壳

     四 苏叶 苏木 桃仁 红花 泽兰 荆芥 防风 桔梗 枳壳 茅根

 

 

麻疹逆症:

患儿,岁半,孟秋月就诊。起病已一周,始则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眼睑发红,泪水汪汪,倦怠思睡。前日上半身出现红色疹点,稍隆起扪之碍手。西医诊为麻疹,针药并进,未效,反增壮热,咳嗽气粗,鼻煽胸高,呼吸困难。观其面色发青,疹色暗滞,双膝以下未透达,舌质绛红,津少起刺;指纹浮紫。询之;大便稀,小溲黄。此系热毒攻肺,麻毒窜入营分之危候。法当宣透达邪。解毒清热。

方拟银翘散加减:

   红浮萍12克 葛根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牛子12克 水杨柳12克 蝉蜕6克 竹叶9克

栀仁9克 木通6克 紫草9克 黄莲6克 黄芩9克 甘草3克

 外用小鸡1只剖开,纳入雄黄、朱砂少许,乘热外敷脐腹。内外兼治,方求周全。

 黎明前,疹点齐出,遍及手足,壮热已退,余症如前,仍守原方去木通,加黄柏、石膏,再进二剂。呼吸均匀,人巳安静。更拟清热解毒之品出入加减,遂告平安。

麻后壮热:

   患儿,五岁,孟夏月就诊。麻疹落屑已一周。身仍壮热,无汗,鼻塞流涕,剧咳气粗,口渴唇干,纳少干哕,神昏烦躁。观其皮肤留有紫暗色斑痕,舌质红,苔黄白少津;按脉细数。询之,大便干结,小溲黄短。此系热毒炽盛,邪向内攻,不能托毒外达而致壮热之症也。法当解肌清热。

方拟银翘散加减:

   红浮萍9克 水杨柳9克 丝瓜络9克 葛根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牛子9克 竹叶9克 栀仁6克 麻黄1.5克 石膏12克 杏仁9克 葱白9克 豆豉3克

   外用小鸡1只,剖开背,纳入雄黄、朱砂少许。敷在肚脐、

   上方连服三剂,壮热退,气平,渴减。唯咳嗽未除,干哕,纳少,大便稀溏夹有粘冻,气稍坠。更拟银翘散加桑叶、车前草、香连丸,再进三剂,病方告瘥。

麻后痢疾:

   患儿,七岁,仲夏月就诊。时值暑热炎炎,啖生冷瓜果。起病已一旬。初曾患麻疹,透疹后,仍发热口渴,咳嗽,腹胀,里急后重,下痢红白粘冻,日夜蹲厠四十次之多,伴肛门灼热,小溲短赤。观其舌尖红,苔白腻;按脉滑数。此系疹透未净,表邪内陷,余毒薰灼肠胃,损伤气血而成痢疾之症也。病从表而陷里,仍当使邪从里达表,法当逆流挽舟。

方拟仓廪散加味:

   柴胡3克,前胡3克 羌活3克,独活3克 桔梗5克 枳壳5克 川芎5克 沙参12克 白头翁15克 甘草6克 香连丸6克。

   上方连服二剂,便次减,余证减轻。知邪毒未净,嘱守原方再进三剂,体复如初。

麻疹夹痢:

   患儿,一岁,仲秋月就诊。因感时邪,染麻疹已三天,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眼泪汪汪

眼胞发红,烦躁口渴,大便溏泻,夹有红白粘冻,日下七八次,小溲黄短。观其耳后间红点

隐隐,舌红。苔薄白黄,指纹紫青。此系邪毒熏蒸肺胃而成麻诊夹痢之症也。法与解表清热,

麻痢同治。

方拟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6克 防风6克 葛根9克 红浮萍9克 水杨柳9克,马齿苋9克 丝瓜络9克 前胡6克 枳壳6克 白头翁9克 香连丸6克

   上方連服二剂,疹已透达四肢末端,疹色暗晦,胸高气促,壮热神昏,鼻干,咳嗽气粗

大便稀溏而无红白粘冻,小溲黄短。知其邪毒仍甚,更拟解毒清热之银翘散加减:

   银花9克 连翘9克 竹叶6克 葛根9克 蝉蜕15克 水杨柳12克 红浮萍9克 前胡9克 木

通6克 白头翁6克 黄連5克 灯芯1丸

   外用小鸡1只,剖开背,纳入雄黄、朱砂少许敷贴脐腹。

   翌日,壮热已退,神智已清。诸症均减。仍官仍守原方再进一剂,遂告平安,未再服药。

疳积:

   患儿,岁半,仲秋月就诊。其母因生育过多,体弱而乳汁不足,搭吮奶粉,食无定时。起病已百余日,始见腹胀,大便失调,家人不以为然,故未医治。继而体日消瘦,胸膈饱闷,咳嗽频频,纳少,烦躁不安,夜发潮热,大便干结,小溲黄短。观其面色晄白,毛发枯焦,口舌鼻颊生疮,舌红少津,指纹紫红沉滞。此系乳食不调,积滞生热,灼烁津液,心肺脾胃受损而成疳积之症也。法当清热养阴,佐以消积和胃。

方拟桑菊饮加味:

   桑叶6克 菊花5克 杏仁5克 连翘5克 桔梗5克 薄荷3克 沙参9克 麦冬6克 瓜蒌壳5壳 莱菔子5克 神曲5克 鸡内金5克 甘草3克 芦根9克

   并针刺四缝穴,配服鸡肺散。

   上方連服三剂,咳嗽,烦吵,腹脹均减。大便仍干,小溲黄短,知其阴津未复。仍守原方加生地。胡黄連,再进三剂。三诊:症减轻,纳增、唯人尚虚弱,此久病阴伤未复,更拟甘寒滋润之天王补心丹调理月余,体渐复原。

疳积:

   患儿,九个月,仲秋月就诊。其母乳汁缺乏,仅两个月即断乳而进稀食,因喂养不当,饮食无定时,病起两月余,始见呕吐,大便不调,或秘或泻,腥臭重,继而腹胀,时啼哭不安,纳少,日渐消瘦。前医投以香砂六君子汤以调脾胃,呕吐虽减,但增发热口渴,烦躁,便泄,食不化,小溲黄。时值夏秋之际,观其身瘦如柴,腹胀硬,苔白微黄,指纹红滞。此系内伤饮食,积滞不化,脾胃受损而成疳积之症也,并夹有暑湿之邪,法当消积和胃,佐以清暑。

   方拟三物香薷饮、保和丸合方加减:

   香薷3克 厚朴3克 扁豆6克 花粉6克 茯苓6克 陈皮3克 连翘5克 神曲5克 麦芽5克 莱菔子5克 枳壳3克

   并针刺四缝穴。

   上方连服三剂,口巳不渴,热退,余症均减。更拟攻补兼施法。

方拟六和汤合保和丸加减:

   藿香3克 白术3克 茯苓6克 扁豆6克 杏仁5克 砂仁壳3克 木瓜3克 厚朴3克 法夏3克 麦芽5克 神曲3克 莱菔子5克 陈皮3克 连翘5克 鸡内金5克 石榴皮5克

   上方连服三剂,腹胀已除,安静不烦,大便稀薄。仍拟六和汤加神曲、鸡内金调理匝月,神旺体健。

疳积入眼:患儿,岁半,孟秋月就诊。因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及不消化食物,起病半年,症见午后潮热,面色苍黄,腹胀膨大,大便腥臭,小便混浊如米泔,继增头大颈细,四肢瘦削,腹膨脐突,青筋暴露,烦躁不安,面色黎黑,双目隐涩难睁,白晴起皱,黑珠灰黄,不见星月。经医杂治,病仍如故。询之,大便溏泄,完谷不化,小溲黄短。观其舌苔黄白腻,指纹沉滞。此系饮食无度,中州困顿不能运化,积滞日久,生热灼津,肝经失养而成疳积入眼之症也。法当清热养阴,佐以消导。

方拟:新定石决明散 四剂

另拟:保和丸合杏仁滑石汤加减:

   神曲6克 莱菔子5克 连翘6克 胡黄連5克 茯苓6克 陈皮5克 杏仁6克 滑石6克 法

   夏3克 郁金5克 厚朴5克 谷精草5克 三剂

并针刺四缝穴。

   复诊:诸症均减。仍守原方再进四剂,并针刺四缝穴。

   三诊:腹膨胀已除,便泄已止,小溲黄而长,白晴起皱,黑珠灰黄大减,能睁目见光,体弱肌瘦。知其邪气渐退,正气未复。仍守原方新定石决明散,并配服六味地黄汤加谷精草、神曲,调理月余,始获康复。

湿热黄疸:

       患儿,三岁,仲春月上旬就诊,症见发热、头汗、体黄、腹胀,泄泻,纳减,病巳一周。西医诊为传染性肝炎,经治乏效。观其双目气轮肌肉深度黄染,呈鲜红色,面色黎黑,舌红,苔黄滑,关纹沉紫。自诉口渴,饮水不多,大便溏薄。此乃湿热内蕴,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而成湿热黄疸之症也。法当清热利湿。

方拟杏仁滑石汤加味:

   杏仁6克 滑石9克 茵陈12克 车前子6克 黄芩6克 黄連5克 郁金6克 厚朴3克 鸡内金6克

   上方連服十二剂,获愈。

湿热下痢:

     患儿,岁半,仲夏月就诊。正值暑热蒸腾之际,饮冷啖瓜,起病巳一旬,始则腹脹肠鸣,大便水泻,继而下痢红白粘冻,里急后重,日夜便下七八次,肛门灼赤,小溲黄短,肌微热,口微渴,纳少形瘦,烦吵喜哭。观其舌尖边红,苔黄浊,指纹紫粗。此系暑湿之邪侵损肠胃,灼伤气血而成痢疾之症也。法当清热凉血。

   方拟白头翁汤合杏仁滑石汤加减:

       白头翁9克 秦皮5克 黄連5克 黄柏5克 杏仁5克 通草3克 茯苓6克 黄芩5克 郁金3克 法夏3克 陈皮3克

   上方连服三剂,诸症均减,仍腹胀肠鸣,小溲黄短,知系湿热之邪未净,仍守原方加枳实3克,鸡内金6克,再进四剂,体复如初。

积滞下痢:

       患儿,岁半,季春月下旬就诊。因母缺乳,喂养不当,恣食生冷,始则大便不爽,次数多,继而便夹红白冻,缠绵一年未愈。经医诊治针药并进,时发时愈,病仍如故。现症见纳少口渴。观其面色苍白,形瘦骨立,舌红、苔白腻;指纹紫暗。此系湿热之邪夹食积阻滞肠胃,运化失司而成痢疾之症也。法当清热利湿,消积导滞。唯有湿热清,积滞去,下痢才能自止,此所谓“通因通用”之法是也。

 方拟枳实导滞丸加味:

       枳实3克 槟榔3克 大黄5克,黄芩5克 白术5克 泽泻5克 茯苓6克 葛根6克 白头       

       翁6克 香连丸6克

       上方连进三剂,便次、腹胀均减,仍有红白粘冻。知其湿热之邪未净。仍守原方加银花12克,再进三剂。腹胀已除,红白粘冻巳止,纳食日增。更拟六和汤调理脾胃。月余后,体渐康复。

 食伤泄泻:

       患儿,岁半,季夏月就诊。平素恣食生冷肥甘,饮食无度。病巳两周,腹胀肠鸣,纳差,腹痛时发时休,便溏臭如败卵,日行四五次,肌微热,口微渴。前医投以六君子汤健运脾胃未效。观其舌红。苔白腻;关纹沉滞。此系饮食不节,伤损脾胃而成泄泻之症也,法当清热利湿,消积和胃。

   方拟保和丸加味:

         山楂5克 麦芽6克 神曲6克 莱菔子5克 茯苓6克 陈皮3克 连翘6克 枳实5克 厚朴3克 鸡内金6克

   上方连服三剂,便次减。观其舌红。苔白粗白,因于夏月有夹暑之征象,议守原方加香薷3克,扁豆9克,胡黄連5克,再进三剂,获愈。

 虫积胁痛:

       患儿,六岁,外观体形肥胖。病起一旬,腹胀痛,右胁疼痛,时发时休,伴往来寒热,大便干结。西医诊为胆道蛔虫。观其舌苔黄浊,按脉沉弦,左脉大而有力。此系平日恣饮生冷瓜果,伤损脾胃,湿热内生,虫易繁殖,今病引右胁肝胆部位,盖肝气不和,则胆热不清而成虫积胁痛之症也。法当条达肝气,通便泄热。

   方拟三化汤加味:

         大黄9克 厚朴5克 枳实5克  羌活5克,沉香5克 勾藤9克 皂角9克 左金丸 6克

         药进三剂,泻下数次,下死蛔二十多条,痛大减。按脉弦数,更拟大柴胡汤再进三剂,又下死蛔二十多条,腹痛遂止,腹查证明无虫。

 风热抽搐:

       患儿,五岁,仲夏月就诊。起病二日,突发壮热,无汗,昏沉嗜睡,人事不知,眼珠上视,口角抽动,吐白沫,四肢抽搐,大便两日未解,小溲短黄。观其舌红、苔黄,指纹关青紫。此系风热之邪内闭,上犯心包而致抽搐之症也。热盛生风,肝火横逆,侵扰神明,故神昏不省人事,抽搐不休.,伤津耗液,故大便秘结,小溲短黄。法当清热熄风,宁心开窍。

   方拟三化汤加味:

         厚朴5克 枳实9克 大黄15克 羌活5克 炒山栀9克 豆豉3克 勾耳9克 竹叶9克 石菖蒲9克 胆星6克 牛黄清心丸1粒

         外用小鸡1只,剖腹纳入雄黄、朱砂少许,敷贴肚脐。

         并针刺少商、中冲、太阳、印堂、人中穴,出血以通窍。

     翌日,患者神智稍清,抽搐减,大便通,仍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更拟犀角地黄汤加减,以清营凉血。

       犀角3克 生地18克 赤芍6克 丹皮6克 竹叶9克 石膏15克 知母9克 黄连3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仁3克 甘草3克 牛黄清心丸一粒(分二次服)

       上方连服三剂,抽搐已止,神志清,余症均减,可进饮食,仍梦睡不宁,惧怕不安。观其舌红,苔中灰黄少津。知其热毒伤阴,更拟甘凉养阴,镇静宁心之法。方用犀角地黄汤加玄参、麦冬、石斛、花粉、竹叶、石膏、磁朱丸。经半月始告体复。

脑膜炎后遗症:

 患儿,八岁。病起半月,始感头痛发热,继则颈项强硬,壮热如焚,烦躁口渴,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昏迷不醒,四肢抽搐。经医诊治,壮热头痛、项强已愈,余症均减。现症面呆苍白,双目斜视,沉默寡言,神倦少气,心中憺憺,夜卧不宁,口渴,溲黄,手脚时抽动。观其舌尖边绛,苔黄,按脉沉涩。此系夏月暑温之邪逆传心包,阴津受损,虚风内动之症也。法当滋阴熄风,清

方拟天王补心丹加减:

 红参6克 玄参9克 丹参9克 生地12克 麦冬9克 天冬9克 炒枣仁9克 柏子仁9克 茯苓6克 远志6克 石菖蒲5克 龟板15克 磁朱丸9克 (分二次吞服)牛黄清心丸2粒(分二次兑服)

 上方连服三剂,诸症均减,能说话。仍守原方加蚕砂,再进三剂,诸恙如失。仍守原方加天麻守服十余剂调理而安。

小儿惊症:

患儿,七岁,孟夏月就诊。诉因外出遇牛受惊大叫,回家后,夜睡不宁,讲梦话。其母求治巫医半年而不效,日渐消瘦神疲。观其舌脉如常。此系受惊后之心肝胆见症,实非外感之风邪。法当镇惊安神,豁痰开窍。

方拟温胆汤加味:

   竹茹5克 法夏9克 陈皮6克 枳壳3克 茯苓6克 胆星6克 远志5克 石菖蒲6克 勾耳9克 炒枣仁9克 柏子仁9克 磁朱丸9克

   上药进三剂,诸恙均减,夜巳不哭。嘱守原方再进三剂,夜寐安宁如初。

小儿痿症:

   患儿,十三岁。从小体弱不适,经常头昏目眩,腰膝酸软,继而下肢无力,右足瘦削渐至枯萎,不痛不红已六年。观其面色苍白,神疲,脚不任地,舌红少津;按脉沉细涩,尤以尺部为甚。此乃肝肾阴虚而成痿证也。法当补益肝肾,佐以舒筋活络。

 方拟肾气丸加减:

 熟地18克 山萸肉6克 淮山12克 茯苓9克 泽泻 6克 桂枝9克 鸡血藤15克 吴芋6克 木瓜12克 牛膝9克 防已克

 上方連服六剂,自感患脚如蚁行,稍有痛感,能持杖行数步,此乃药力达于筋骨,经脉始活之吉兆。嘱守原方再进六剂,并配服虎潜丸。半月后,小孩巳不杖而行走。嘱守原方再进数剂,终获痊愈。

痿躄:

患儿,十四岁。病起三年多,始见双下肢无力,继则腰膝酸软,膝大胫削,步履艰难,按之稍有痛感,伴潮热盗汗。观其形体瘦弱,舌绛无苔;按脉细数无力。此系肝肾阴虚血热,伤津灼骨而成痿躄之症也。法当兹阴清热,强壮筋骨。

方拟秦艽鳖甲汤加减:

   秦艽6克 鳖甲24克 地骨皮 9克 银柴胡6克 知母6克 青蒿6克 黄芪12克 当归9克 桑枝9克 续断9克 怀牛膝9克 甘草3克 虎潜丸90克

   配合针刺梁邱,足三里、犊鼻、风市,每日一次。

   服药针刺一周后,腰膝酸软减轻,可不持杖行走,晚间仍有盗汗。嘱守原方加乌梅3粒,日服一剂,持续旬日,肢体灵活,步履甚健。

暑温消渴:

患儿,岁半,仲秋月就诊。起病巳月余,始见发热,口渴尿多,但精神尚好,玩耍如常,家人不以为然,延数日,继增渴甚,头身发热,四肢较凉,夜热尤甚,身热如焚,烦躁不安,纳减,体日趋消瘦。观其舌质绛,苔薄白而干,指纹关紫。此系感受暑温时邪而成消渴之症也。法当清热养阴。

方拟白茯苓丸加减:

   玄参6克 参须5克 麦冬9克 花粉9克 生地9克 石膏9克 黄連5克 萆薢6克 鸡内金5克 犀角3克 滑石9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症减。嘱守原方再进三剂,渐趋康复。 

  

  

  作者: 却波渔翁     2009/12/14 01:15pm   回复此发言   

 

--------------------------------------------------------------------------------

 

 

48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暑温消渴:

   患儿,一岁,季夏月下旬就诊。病巳匝月,症见身热肢冷,尤以夜间热甚,口渴饮冷,小溲频数而清,纳呆,继增日益消瘦。观其舌红,苔黄少津,关纹色紫。此系外感暑温时邪津液受灼,肠胃燥热而成消渴之症也。法当清暑涤热,滋阴润燥。

方拟黄连香薷饮加减:

   香薷3克 胡黄莲5克 厚朴5克 扁豆9克 石斛9克 花粉9克

   参须5克 麦冬5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口渴尿多,烦渴减轻,仍腹胀,夜热,仍守原方去香薷,加麦芽。鸡内金,再进五剂,诸恙方愈。

夏季热:

患儿,岁半,孟夏月就诊。时值夏令炎热,患者禀赋素弱。起病匝月,始见口渴尿多,时发热,纳可,玩耍如常,故未医治。继增暮热早凉,全身灼热,肢冷,渴甚,烦躁不安,小溲一昼夜达数十次,纳少,神糜。观其面色苍白少华,唇红,舌绛尖红,苔薄白;按脉细数。此系暑温消渴之症也。法当清暑益气,养阴清热。

方拟竹叶石膏汤加减:

   竹叶5克 生石膏9克 知母5克 参须3克 麦冬6克 扁豆6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身热口渴,尿多均减,余症未除。知其邪气方退,正气一时难复。嘱守原方再进三剂,精神渐振,纳佳。更拟白茯苓丸调理旬日,诸恙悉愈。

夏季热:

患儿,一岁,孟夏月就诊,时小暑已至,气候炎热,始见上呕下泻。延三日,继增壮热,口渴尿多,尤以夜间为甚,汗多,纳差,烦躁不安。经医治后,吐泻止,但壮热,口渴尿多日益加重。观其面黄肌瘦,神靡,舌苔黄浊;关纹紫粗。此系暑温时邪,蕴结体内,化燥伤津,脾胃受损而失健运所致也。法当降逆和胃,养阴生津。

竹叶6克 石膏6克 知母3克 竹茹6克 陈皮6克 法夏6克 参须6克 麦冬6克 扁   

豆9克 五味子1.5克 柿蒂3克 广木香3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壮热退,口渴尿多均减,精神仍差。观其舌苔薄黄少津,知其久病,脾胃阴伤一时难复。更拟白茯苓丸加淮山、神曲以养阴生津,健脾助运。调理旬日,始获痊可。

瞳孔散大;

患者,女,成人。季夏月就诊。因测绘图样,用目用脑过度,平素头昏头胀,阵作不巳,夜眠梦扰,盗汗,口苦,咽干。近半月来,视力朦胧减退,流泪,瞳孔散大如黄豆大。询之,经水来潮量少色黑,间夹白块。去冬曾小产,迄今未孕。观之,舌质红,苔薄白;按脉细,尺弱于寸。此系思虑过度,耗损精气,肝肾亏损所致也。法当滋补肝肾。

方拟六味地黄汤加味:

熟地18克 山萸肉9克 淮山12克 茯苓6克 丹皮6克 泽泻6克 蔓荆子12克 女贞子18克 旱莲草12克

上方连服六剂,瞳孔缩小,视力增强,仍头目胀痛。知其阴虚肝气不调。仍守原方加夏枯草。香附。小茴香,再进六剂,视力瞳神恢复正常,余恙均减。更拟逍遥四物汤以补血调经。

阴虚落发:

   妇,五十七岁。因生育过多,体素不健,平时头晕神靡。近来头发逐渐脱落如癞头,延医用归脾、四物辈而未效。诊脉沉细。此系生育过多,伤精耗血,思虑烦劳伤损心脾,精血亏虚不能上荣巅顶而成脱发之症也。前医据症拟方,不效何故?试拟当归生姜羊内汤:

   当归24克 羊肉半斤 生姜15克 入食盐少许

   上方连服七剂,发润逐日转青,脱发重生。月余后,诸恙方愈。

阴黄:

   患者,女,二十岁。病因夏月操劳,口渴饮冷啖瓜,迨至秋月,始则头痛肢胀,继而面目皮肤黄染,纳减神疲,大便溏薄,小溲虽黄而长。前医不详审脉症,断为阳黄,方药乱投,症未减而反增腹胀,辞不治。时延两旬。观其面目黄稍明亮,舌淡苔薄白;按脉细迟。此系冷食大过,寒伤中阳,加之风雨寒湿相侵,困遏中州而成阴黄之证也。法当温运脾阳。

方拟大剂姜附六君子汤:

   党参24克 白术24克 附片15克 干姜6克 法夏15克 茯苓30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上方连服三剂,症少减,按脉沉细,知其脾阳未复。嘱守原方再进三剂,皮肤黄染落屑,余症除,仍纳差,更拟香砂六君子汤以调理脾胃,旬日方愈。

血枯经闭:

   妇,三十八岁,孟夏月就诊。患者体素虚弱,因生育过多,平日头昏目眩,时头痛,经来量少而渐至经闭,巳历三年未潮。前医投以活血通经之剂不效,反增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少腹隐痛,纳少便结,小溲频数。观其面色晄白,皮肤干燥,舌淡无苔;按脉沉细。此系生育过多,阴血受损而成血枯经闭之症也。法当补血养阴,佐以活血通经。

方拟柏子仁丸加减:

   当归12克 川芎6克 熟地18克 白芍9克 柏仁子15克 卷柏6克 泽兰9克 牛膝9克,续断12克

   上方连服三十剂后,经水巳来,症减神爽。现症经来对期,仍量少色淡,伴眩晕、纳少,舌淡苔白,脉细。此因病久气津一时难复,嘱服人参养营丸,调理匝月,食增面腴神奕。

 产后发热:

     妇,二十六岁。仲夏月就诊。患者体素虚弱,平日头晕,腰膝痠软。此因怀妊六个月自动流产,流血量多,产后旬日以来,五心烦热,午后潮热,两颧红赤,神靡乏力,坐立不安,口渴喜冷,纳少肌瘦,小溲短赤,大便如常。戏其舌尖边红,无苔;按脉细弦。此系产后阴虚淤热之证也。法当清热祛瘀。

   方拟小柴胡、清骨散、四物汤合方加减化裁:

   青蒿9克 鳖甲15克 知母9克 地骨皮9克 柴胡9克 黄芩9克 法夏9克 丹参12克 青皮5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生地12克 白芍12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口干心烦稍减。余恙如前。嘱守原方再进九剂。热退,纳增,口巳不渴,仍神靡,头昏欲倒。知其阴血未复,阳气虚弱,再拟补中益气汤加天麻,调理脾胃,升阳益气,调理旬日遂愈。

月痨:

   妇,二十九岁,仲秋月就诊。因产育刚半月同房,当时无异状,匝月后始感头昏,腰膝痠软,少腹隐痛,继而发热,尤以夜间为甚,呕逆纳少,烦躁不安,小溲赤灼,白带多,经水两月未至。经医诊治月余乏效。患者心灰意懒,拖延月余未治。病更增五心烦热,神疲乏力。由其母扶来就诊。观其形体瘦弱,面色黧黑、烦哭,舌边带紫无苔;按脉细弦。此乃冲任受损、阴虚火旺,瘀凝而成月痨之症也。法当滋阴养血,清热祛瘀。

   方拟青蒿鳖甲、小柴胡、四物汤合方加减化裁:

青蒿9克 鳖甲15克 柴胡9克 黄芩6克 法夏6克 当归9克 川芎9克 白芍9克 生地12克 丹参12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诸证均减,仍守原方再进三剂,精神稍振,仍口苦咽干,头昏,心烦懊侬 。少腹不适,按脉弦数。知其余热瘀滞未尽。改投丹栀消遥散加香附、丹参、青蒿、左金丸,先后服药十二剂,月事来潮,神旺喜言,诸恙痊愈。

虚劳:

妇二十二岁,曾患痿症,经医治已能行走,平日头目昏眩,视物朦胧。结婚后,恣情纵欲,眩晕,朦胧加剧,更增头顶痛,日晡潮热,夜间骨蒸,尤以手足心热甚。心悸烦闷,盗汗,口苦咽干,频频唾涎,纳差神疲,腰酸膝软,步不随意,小便频数而清。观其面色晄白,瞳孔散大,肌肤不润,神情悲郁,舌

尖红少苔,按脉弦细。询之:知其结婚未育,经期已三月未至,此非胎孕,实乃虚劳之症也。法当养阴清热。

 方拟青蒿鳖甲汤加减:

 秦艽9克 青蒿9克 银胡9克 鳖甲24克 知母6克 地骨皮9克 法夏6克 当归9克 白芍6克 乌梅4粒

上方连服9剂,心悸烦闷,潮热盗汗已除,食欲稍振,余症均减,惟头顶昏痛,仍口苦咽干,再拟小柴胡合四物汤加吴芋,连服六剂,诸恙如失。继以调补收功。

肾虚腰痛:

   患者,男,五十岁。外观形丰,平日喜嗜酒肉。孟秋月起病,延数月后就诊。诉腰痠痛而绵绵不绝,双膝乏力而冷,遇劳更甚,卧则减轻,神疲气怯,小便频数,溲后余沥不尽,有时自感阴茎稍痛。前医断为湿热下注膀胱,投以导赤散加味,服后更感不适,更医拟济生肾气丸亦未效。延余诊之,见症如前,观其舌质淡;按脉沉细。此系酒色过度,耗损肾精,无以濡养经脉而成腰痛之症也。法当温补肾精。

方拟右归饮:

熟地15克 山萸肉6克 淮山9克 枸杞9克 杜仲9克 附片9克 肉桂5克 炙草

上方连服六剂,症减。嘱守原方再进,持续两旬,诸恙均退。继以六味地黄丸调理收功。

消渴:

   患者,男,成人。起病已三月,口渴,小便频数量多,时烦不寐,遗精。观其舌红苔黄白;按脉沉而细数。此乃房劳过甚,肾精受损而成下消之症也。法当清热养阴。

方拟白茯苓丸加减:

 玉竹24克 玄参18克 石斛15克 熟地18克 花粉15克 覆盆子15克 蛇床子12克 车前子5克 茯苓12克 鸡内金9克 磁石15克 胡连5克               

 上方连服三剂,症减。守方再进三剂,获愈

病后耳鸣:

   患者,男,二十八岁,孟春月就诊。始见头目晕眩,寒热往来,经医治愈。十余天后,突发双耳鸣如蝉声,听力减退,伴口苦咽干。观其舌红苔薄黄;按脉弦数。此系肝胆之火循经上壅入耳,清窍失灵而成耳鸣之症也。法当清肝泄热。

方拟小柴胡合丹栀消遥散加减:

   柴胡9克 黄芩9克 法夏6克 丹皮6克 炒栀仁6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薄荷5克 蔓荆子9克 石菖蒲3克 玉竹12克 白术9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耳呜稍减,仍口苦咽干,按脉细弦。此乃肝胆郁热未净,阴津受损。更拟六味地黄汤加柴胡、黄芩。石菖蒲、磁朱丸而安。

声嘶:

 患者,男,六十九岁。仲秋月就诊。病已月余,始则头痛发热,咳嗽稠痰,继则息促,胸闷背痛,语细声嘶,鼻嗅不灵,口苦咽干。前医投以参苏饮及都气丸类,头痛,息促均减,余症依然。观其舌苔薄白:按脉细滑。此系风寒外邪侵淫,内遏于肺,化热灼津成痰,痰热交阻而致肺失宣降,气道不利,失其清肃之司,故而声不能扬而成声嘶之症也。法当疏风清热,宣肺利气

方拟桑菊饮加味:

 桑叶9克 菊花6克 连翘9克 杏仁9克 薄荷5克 麻黄3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通大海9克 芦根12克

 上方连服三剂,症减。嘱守原方再进三剂,诸恙如失。继以清润养肺收功。

中风:

 患者老迈,年巳七十,孟春月就诊。时值气候炎热,平日常头目昏眩,一日早起床,突然昏仆,神识昏迷,舌蹇难言,面赤气粗,四肢瘈疭 。观其形体肥胖,舌苔白腻;按脉弦数。此乃阳亢风动夹痰上逆,窜扰经络而成中风之症也。法当辛凉开关,豁痰熄风。方拟桑菊饮加减

桑叶12克 白菊花9克 連翘9克 杏仁9克 桔梗9克 薄荷6克 勾藤12克 蔓荆子12克 僵蚕9克 蚕砂12克 芦根15克

   上方连服六剂,诸症减轻,能持杖缓步。仍守原方加鸡血藤30克,路路通12克,用十余剂后,日臻康健。

湿温:

 患者,男,三十岁,仲秋月就诊。病巳匝月,初起头痛,恶寒,神疲乏力,数日后不恶寒,但午后潮热,伴有身重肢困,胸脘痞闷,纳少恶心,食后腹胀,口渴不欲饮。前医投以香砂六君子汤,症仍如故。观其舌苔白腻;按脉濡缓。此系体弱,脾胃不健,感受湿热邪而成湿温也。

   病起于夏末秋初,湿气当旺,湿土主气,余暑未消,湿中酿热,加之患者体弱,脾胃不健,水湿不化,内外合邪,湿热蕴蒸,导致肺气不宣,脾失健运,故症见头痛,胸闷脘痞,纳少恶心。湿为阴邪,旺于阴分,故见午后潮热,状若阴虚。法当宣畅肺气,清利湿热。

方拟三仁汤加味:

苡仁18克 杏仁9克 白蔻仁6克 法夏9克 厚朴6克 竹叶3克 通草3克 滑石15克 藿香6克 佩兰6

上方连服三剂,诸症少减,诊脉滑数。知见邪气猖狂未杀,嘱守原方再进三剂,诸恙已除,仅乏力,纳少,胸闷不舒。再拟六和汤,调理脾胃,病方获愈。

湿热泄泻:

 患者,男,十七岁。仲夏月就诊。时值夏月暑热蒸腾,湿热之气萌动,病起巳四天,症见头痛发热,口渴饮冷,腹胀便泄,一日十余次,伴里急后重,小溲黄短,纳差,面黄体瘦。观其唇焦,舌红,苔黄浊;按脉滑数。此系感受暑热时邪,损伤肠胃,传导失常而成泄泻之症也。法当清暑利湿。

方拟香薷饮、葛根芩连汤、杏仁滑石汤合方加减化裁:

   香薷6克 厚朴6克 扁豆9克 葛根9克 黄芩9克 黄連5克 杏仁9克 花粉9克 郁金6克 陈皮6克 茯苓9克 通草6克 神曲9克 滑石9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泄减,余症亦轻,仍守原方加苡米15克,再进五剂,泻止纳增,脉見和缓。知病邪已退,更拟六君子汤以健脾和胃,三剂后,病愈。

脘腹绞痛

患者,男,成人。孟春月就诊。病巳月余,脘腹作痛,牵引右胁绞痛,乍作乍已,喜抱膝抱脑,时冷时热,有时汗出,心烦,寐不安,口苦,呕吐黄水,一日曾呕吐蛔虫三条,大便秘结,小溲如常。西医诊为胆道蛔虫。按脉沉细,手足不温。此系脾阳不足,阳气不行,以致冷积阻于肠胃。法宜两顾,攻补兼施。

方拟温脾汤:

党参12克 当归9克 附子9克 干姜3克 大黄9克 芒硝6克 甘草5克

上方连服三剂,大便通。腹痛减半,但未屙虫,稍有呕逆。知其冷积未净,脾阳未复。仍守原方加乌梅6克 左金丸6克 再进三剂,痛遂止,诸症如失。

便秘:

患者,男,成人。禀赋羸弱,近三月来,纳差,神疲气怯,大便失调,虽有便意,临前努挣乏力,伴手足不温,胸闷呕逆,脐腹隐痛,食后脘胀,每食藕然流汁度日,现大便八日未行,溲长清利。观其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根中带黄;按脉沉细而迟。此系体虚气血不足,脾阳不振,阳气不行,以致冷积阻于肠胃而成便秘之症也。法当攻补兼施。单纯温补气血,则积滞不去;贸然予以通导,又更伤脾阳。

方拟温脾汤:

红参9克 当归9克 附子9克 干姜5克 炙草6克 大黄9克 芒硝6克 厚朴6克 广木香6克

上方连服二剂,呕逆,腹胀减轻,大便已通,仍感脘腹隐痛,按脉沉细。知病邪已退,正气未复,仍守原方加白芍12克、茯苓12克、左金丸9克,服三剂后。腹痛除,大便如常。更拟六君子汤调理脾胃以善后。 

   

  

  作者: 却波渔翁     2009/12/14 01:15pm   回复此发言   

 

--------------------------------------------------------------------------------

 

 

49  【民间采风录】:我的奇遇 【转帖】 

  单腹胀:

患者,男,成人。症见少腹膨胀,纳少,巳有年余。观其面色晄白,神疲气怯,舌淡无苔;按脉沉细尺弱。此系房劳伤肾,命门火衰,不能上生脾土而成单腹胀之症也。法当温补脾肾,命门之气交通,水谷自然克化也。

方拟四神丸加味:

补骨脂12克 吴芋6克 肉蔻9克 五味子3克 广木香5克 荔核15克 生姜6克 红枣30克

上方连服三剂,腹胀稍减,纳增。仍守原方加葫芦巴9克,巴戟天12克,党参12克,服三剂后,获愈。

五更泄:

患者,男,成人。孟春月就诊。平素常感头目晕眩,精神不振。近三个月以来,少腹胀痛,每日溏泻三、四次,尤以黎明时肠鸣泄泻,便色淡黄,下肢畏冷,缠绵不愈。观其舌淡无苔;按脉细涩。前医断为湿困中州,运化失司,投六和汤加苍术、升麻、佩兰未效。此系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既不能温养脾土,又不能禁固于下,故于子后阳生之际,其气不振,阴寒反盛,而令人泄泻也。法当温补脾肾。

方拟四神丸加味:

补骨脂12克 吴芋9克 肉蔻9克 五味子3克 巴戟天12克 白芍12克 小茴香3克 荔核12克 甘草6克 生姜12克 大枣5枚

上方连服三剂,少腹胀痛减轻,泄泻减少。仍守原方加淮山24克,再服六剂,病获痊愈。

天行赤眼:

患者,男,成人。季夏月下旬就诊。起病巳两旬,始则双目突发红肿疼痛,继而流泪起眵,怕热羞明,隐涩难开,奇痒朦胧,伴头昏痛,周身酸软乏力。用西药点眼洗眼未效,延医用龙胆泻肝汤亦未效,症仍如故。观其舌红苔薄白;按脉弦数。此系感受风热之邪,苦寒投之太早,以致病邪内陷,从阳入阴而延病情。法当辛散,冀其病邪仍从表而解。

方拟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9克 羌活9克 防风9克 白芷9克 麻黄5克 细辛5克 荆芥6克 薄荷6克 甘草3克 茶叶1撮

上方连服三剂,症减。仍守原方去麻黄,加蔓荆子,再进三剂而愈。

牙龈痛:

患者,男,成人。孟夏月就诊。始则头痛,身痛,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前医投以荆防败毒散,症减。隔二日,突增牙龈疼痛,红肿出血,咀嚼困难。更医投以玉女煎未效,症仍如故。观其舌红、苔薄白,按脉弦细。此系风热表邪未净,胃火上炎,延挨日久,损及阴津而成牙龈肿痛之症也。法当祛风泄热,佐以养阴。

方拟九味羌话汤加味:

羌活9克 防风9克 皂刺12克 细辛3克 柴胡9克 黄芩9克 赤芍12克 生地24克 玄参24克 谷精草60克 甘草3克 青盐1.5克

上方连服六剂而愈。

暴风客热:

患者,男,二十五岁。仲春月中旬就诊。诉因外出。猝然头痛鼻塞,恶寒发热,眼睑红肿,流泪伴眵,隐涩羞明。疼痛难忍,气轮红赤黄紫已有三日。观其舌红、苔薄白;按脉弦数。此系风热外感时邪,由肺而侵入心肝所致也。法当解表清热。

方拟九味羌活汤加减:

羌活9克 防风12克 藁本9克 白芷9克 细辛3克 蔓荆子15克 黄芩6克 石膏15克 生地12克 红花6克 谷精草15克 甘草6克

上方连服六剂后,诸症减轻,仍目痒畏光。仍守原方去石膏,加皂刺、草决明。再进四剂,方愈。

正偏头痛:

患者,男,三十岁。季秋月就诊。病起巳四个月,始则头晕,恶寒发热,继增头痛,以左侧为剧,时发时休,痛如刀劈。伴胸闷口苦,渴喜冷饮,小溲短赤灼热,大便自调。观其舌尖绛,苔薄白;按脉弦数。此系肝经风热上扰而成正偏头痛之症也。法当清肝搜风。

方拟李东垣清空膏:

羌活9克 防风12克 川芎6克 柴胡6克 黄芩9克 黄連5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头痛诸症悉平,仍伴头昏乏力,更拟首乌补管理层收功。

肝阳头痛:

患者,男,四十岁。仲春月就诊。患者形体虽丰,平素常眩晕,夜睡不宁,烦躁多怒。近月以来,头痛绵绵不已,尤以左侧痛剧,胁间隐痛,面红口苦,小溲黄赤。前医投以天麻勾藤饮、川芎茶调散,病情如故。观其舌绛。苔薄黄;诊脉弦数。此系仲春阳气上发,引动肝阳上亢,加之怒则气上,故头痛眩晕;肝气行于左,故头痛以左侧为甚;胁为肝之分野,故胁痛。古人云:“五脏以肝火为最横”,诚哉斯言。断为肝阳头痛。法当祛风泄火,平肝潜阳。

方拟清空膏加味:

羌活9克 防风12克 白芷9克 藁本12克 皂刺12克 丝瓜络12克 柴胡12克 黄芩9克 黄連6克 甘草3克

上方连服三剂,头痛顿减。嘱守原方再进二剂,头痛遂止。

三阳头痛:

患者,男,成人。孟秋月就诊。病起巳四天,因坐卧当风,感受外邪,始则鼻塞流涕,喷嚏,继而头部颈项强痛,尤以前额痛剧,伴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纳少呕逆,小溲黄。观其舌红。苔黄白少津;按脉浮大弦数。此系风邪外客而成三阳头痛之症也。法当解表清里。

方拟柴葛解肌汤:

柴胡9克 葛根12克 羌活6克 白芷9克 川芎6克 白芍9克 石膏12克 甘草3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上方连服二剂,颈项强痛已除,头痛顿减,余症未瘥。知其表邪渐解,里热仍甚。仍守原方去白芷。姜,枣,加竹茹,佩兰,再进二剂,遂告无恙。 

  

  

  作者: 却波渔翁     2009/12/14 01:16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