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少女歌词:认识这佛罗伦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8:07:43

认识这佛罗伦萨

贺 野

在遥远的意大利中部大平原上,有座被阿尔诺河横贯的历史名城,叫做佛罗伦萨(firerize,诗人徐志摩曾译为“翡冷翠”)。在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里出现了一群划时代的文艺巨人,其中有画家乔图、菩提彻利等人,其后出现的三位艺术大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飞尔,更使古城大名远扬,全球皆知。长期以来,人们很难想象在那个时代,能有堪与比肩的文化城市。殊不知,东方也有座为大运河环绕的古城苏州,时值明季,这里画家竟占当时全国画家总数37%之多(按《中国美术辞典》)。其中有画《华山图》的王履,有“夏卿一竿竹,西凉十锭金”之誉的夏昶;不迟不早,与上述“文艺三杰”的同时,更出现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艺术大家。沈周比达·芬奇大25岁,米开朗琪罗则比文徵明、唐寅小5岁,拉飞尔更小13岁。仇英约生于1493年,小米开朗琪罗18岁,小拉飞尔10岁。佛罗伦萨三大巨匠知名度很广,苏州四位也均名震全国,人们说“画至文、沈、唐、仇,天下精英尽矣”,誉其艺术“掩前绝后”,被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和“吴门画派”之魁首。尤其是其中的唐寅,号伯虎,名盖中华,为中国古代画家中最著名者。我国古代艺术大师众多,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则非他莫属。周瘦鹃吟得好:“古来画家谁有名?数来数去唐伯虎”,诚哉斯言!由于中西文化不同,艺术特点有别,时代背景迥异,佛罗伦萨还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当然和苏州情况不同,但就绘画而言,它们虽天各一方,却同时群星灿烂,又何其相似乃尔!这里还未提及苏州当时还另有一批知名画家,如和浙江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共创中国之“大写意”花鸟画的陈道复、擅绘江南诸景的文伯仁、被尊为“流派印章之祖”的文彭、我国画史上特有的三位有作品传世的著名女画家仇珠、文、薛素素等人。仅文氏家族前后出现知名画家多达十余人。这时还有因建筑而累官侍郎的蒯祥。佛罗伦萨现有那时留下的教堂、宫殿,特别是画家乔托设计的钟楼(俗称“乔托楼”),成为城中胜景之一;苏州也有那时画家文徵明设计的拙政园,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蒯祥则在北京建造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也在紫禁城中巍然矗立。人们由苏州联想到佛罗伦萨,甚至将其比为东方佛罗伦萨,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不止如此,苏州美术还另有自己的亮点。

我们将时间向前推进一千多年,佛罗伦萨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公元六世纪又被哥特人占领。这时欧洲才有《圣经》手抄本插图,我国已出现高水平的艺术大师,苏州美术也惊人崛起。当时名画家寥若晨星,我国画坛之祖当为这时的“六朝四大家”,即曹弗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四人,陆、张均是苏州人,曹也被称“吴人”;顾恺之和苏州也有关联(苏州城北现还有纪念他的三座“河泾庙”,《吴门表隐》说他葬在葑门外);到了唐代,画坛圣手吴道子换了曹弗兴,被后世奉为“画家四祖”的四人中,苏州人占了一半。后来这里画家仍不绝如缕,我们还应提起唐代与大诗人、水墨山水画开创者王维齐名,并道出我国绘画千古真言“内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张,雕塑家杨惠之,“草圣”张旭和五代的滕昌佑。元时苏州画家众多,这里有“元四家”其首的山水画大师黄子久,他极少的存世作品中就有描绘城西天池山的,另一以清逸脱俗的山水画名世的倪瓒,大半生也寄居于苏城内外,其坡陀杂树、湖水连天之作就是源自定居甪直一带所见(他设计的狮子林早成誉满天下的苏州名园)。画钟馗偕妹巡游的龚贤、画兰不着土的郑思肖、画竹之柯九思等先后在此定居。

我们如果再将时间后延几百年,这时佛罗伦萨早已“三春去后诸芳尽”,“金陵王气”也就“黯然收”了。苏州美术仍方兴未艾,就在明清易祚之际,出现了加入复社立志反清的花鸟画家金俊明、写出《圆圆曲》并善绘的吴伟业、跋涉云贵千里寻亲并画出沿途山水的黄向坚。城东南更出现了山水画家“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加上吴历,在称为“清六家”中占了五席。王时敏被称为“国朝画苑领袖”、和王鉴并有当时画坛“开继之功”,王原祁被称“艺林三绝”,曾为《佩文斋书画谱》纂辑官,王被后人奉为“画圣”。吴历则是古代画家中首先受西方绘画影响。接着又出了八位既继其艺术又都姓王的画家,号称“小四王”和“后四王”,他们整整影响了清代直至今天的我国山水画。还须一提花鸟画家蒋廷锡、王武,以《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名世的徐扬,定居于此的诗人兼画家张船山,后来以《吴友如墨宝》名世的吴嘉猷,《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曾以画为业,也就不去说了。清代这里女画家很多,前有以美貌、书画和人格并称的柳如是、冒辟疆画姬蔡含和金,后有“古吴女史”范雪仪、随园女弟子席佩兰多人。苏州版画、年画这时也达其盛期。

到了十九世纪,苏州美术仍久盛不衰。人们会立即想到过云楼和“怡园画集”。其初创人顾文彬,苏州人,道光年间为宁绍道台,嗜书画,经祖孙三代努力,收藏大量历代名书名画,号其藏所为过云楼,驰名海内,先后著《过云楼书画记》及《续记》,与建成的怡园一并留芳后世。但更重要的是文彬之孙麟士,擅书画,精鉴赏,广结大家,有书画家、金石学家吴大、以苍劲雄健的画、书、印名世的吴昌硕、“海上三任”之一的任薰、书画家倪田、顾若波、陆恢等人,还有经他资助,住在他家临画,顾若波就是这样名扬东瀛的。麟士和他们组成“怡园画集”,是苏州也许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有章程的画家组织。这些人中不少后来移居上海,成为“海派”之翘楚。吴昌硕至苏时,只刻图章写字,还做杂活为生,终精于画,1911年才移居上海,成为“海派”后期的首领。“怡园画集”还可前接早逝之画坛英才胡锡、“海上三任”之一任熊、独步画坛的虚谷,后连任预等大师。驰誉沪上的“三吴一冯”(即吴湖帆、吴徵、吴华源和冯迥),“三吴”来自或归于苏州,“一冯”也与过云楼有往还。任伯年曾在苏授徒颜元,元之子即油画家颜文,均为过云楼常客。文不仅创办苏州美专,他的油画于1928年在号称西方艺术之都巴黎的春季沙龙中展出,水粉画《厨房》获奖。他还于“五四”运动这年,组成“苏州赛画会”,持续21年,是我国最早为时最长的美展组织。这时另有我国早期雕塑大师江小鹣,其作有《谭延闿像》、《陈嘉庚像》、立于杭州西湖边的《陈英士烈士骑马像》。苏州年画也定格为“桃花坞年画”。

我们再将时间后延至离我们最近的二十世纪,苏州美术仍斐然可观。在这里出生的有罕见的长寿画家朱屺瞻、继徐悲鸿而起的吴作人、油画和装饰画家庞薰、油画家孙宗慰、驰名海外的画家鉴赏家王已千、美术史家温肇桐、动画家钱家骏、国画家宋文治、张辛稼、书画家费新我、和力群、吴冠中、吴寅伯、罗工柳、彦涵、潘鹤同,获国家“造型艺术终生成就奖”的卢沉。先后定居于此的有油画家乌叔养、许幸之、国画家张大千兄弟(居网师园养虎作画)、吕凤子、沈子丞、蒋风白,亚明晚年隐居于苏州西南作画,并结墓于此。画《开国大典》的董希文、《飞夺泸定桥》的李宗津、油画和版画家莫朴等人均曾在这里求学。要说明的是以上诸家均已作古,但应列入健在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他的作品饮誉全球,其封笔之作——苏州博物馆,正在建造之中。

仅止于以上陈述,已说明这里已有延续一千多年甚至近两千年的美术发展,并不时有大师出现。我国各地特别是名城古都,历史上曾出现过更多的艺术大师,彪炳史册,可却没有一地如此横亘千秋的现象,唯苏州得此殊荣。可是在这里,人们今天却很难找到这些历史陈迹,不能不是十分遗憾的事。佛罗伦萨则不同,人们到意大利旅游时,总不忘造访这座古城,该市人口不过40余万,博物馆、美术馆却有40多座,其中乌菲齐博物馆,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其它如巴拉蒂纳及美术学院画廊,也是琳琅满目,使人得觑这座古城往昔的璀璨的文化。最后人们还不忘到城南米开朗琪罗广场欣赏这位大师的代表作《大卫》及其它著名雕塑。我们不禁发问,苏州过去的一切,难道都消失得没有踪迹吗?当然不是。尽管佛罗伦萨传统艺术部分是壁画、雕塑,利于保存,但主要还在于我们的认识。苏州文化积淀深厚,而最深厚最辉煌莫过于历史上的美术。它属于人类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这里的粉墙黛瓦、吴侬软语、昆曲评弹、古琴吴歌等等,都是苏州人民长期形成的历史心声和文化风貌,是得天独厚并使今人引之为豪的精神财富,我们也就应该发思古之幽情,继往昔之薪火,扬灿烂之文化,呈传统和时代结合之新貌。以最大之决心,进行发掘、整理、规划,钩沉布新,积以时日,定会面目大变;不会仅有沧浪亭畔的美专大楼和颜文塑像、苏福路旁萧条的唐寅墓来供人们凭吊与惆怅了。我们要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有充实内容美术博物馆。明四家及“吴门画派”的资料多,影响大,在新建的苏州博物馆中应加以重点的立体的多面的陈列;有关画家的墓道(如顾野王、黄子久、沈周、文徵明、董其昌、虚谷、亚明等)及有关故居及纪念地,也应很好地整理开放;城市雕塑也不能止于“中国结”和抽象的中性题材,应具有苏州历史内涵,以加深这座东方“佛罗伦萨”的氛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过云楼博物馆的建立:它的条件好,费力少,遗址主要部分在乐桥西北堍已修缮一新。麟士之孙笃璜健在,他长于昆曲,也精于绘事,过云楼和建造怡园的第一手珍贵资料,都在他的手中。他已年近八十,时不我待,趁其有生之年把过云楼博物馆办好。其它则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使苏州文化历史面貌早日呈现于世人之前。

我为此文时,正值中秋之夜。人说此时月最圆,不由想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名句:“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不过这里不是怀念东晋镇守将军谢尚,而是原苏州市政协副主席、书画家谢孝思先生,这位来自贵州的苏州人,毕生为保护、发掘苏州传统美术而奔走呼号,我们也曾相互激励;而今他已年过百岁,正在病榻上为生命作最后的搏斗,我这个来自滨海的苏州人,仍为此画案挥秃笔,临风怀谢公。苏州,这个风物清嘉又是经济腾飞的城市,曾留驻多少美术大师,他们的心与梦曾紧紧地萦绕这块神奇土地,使之能与佛罗伦萨东西辉映。如今正是复兴中华,龙翔凤翥之世,魂兮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