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作文400字:老师,你能学着说“我不知道”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29:08

                           老师,你能学着说“我不知道”吗?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求学,学习上遇到了难题,问自己的导师,导师居然说:“我也不知道。”这个留学生想:你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还不如我们中国的老师。我干吗要到美国来留学?没办法,该留学生到图书馆里查资料,经过一番学习研究的过程,明白了,导师是在告诉他:学习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导师的经验代替不了自己的学习。

无独有偶,爱因斯坦到一学校演讲,有一个学生向他提问:“请问,光速的值是多少?”爱因斯坦从容地回答:“我不知道”。那位提问的学生不以为然的说:“呵呵,像您这么一位著名的大科学家,竟然连光速的值都不知道?”爱因斯坦镇静地说:“书上有,我为什么要记住?”由此可见,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学富五车但不会灵活应用的人只能算是个知识的容器。

中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做知识的容器。于是,从孔圣人当教师开始,要当教师,就要至高无尚,什么都应该清楚,什么都应该明白,并能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肚里有一缸水,才能倒给学生一碗水”。当教师要告诉学生每一步该怎么做,否则,就有人认为你不配当老师。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离开了教师和书本,他什么也不会了。

近日,有身份是老师的朋友问我,课题结题报告该怎么写?我说:写个述事性材料就可以了。又问,述事性材料如何写?我说:我不知道。因为这个“我不知道”,我遭到非议。说我主管县级小课题研究工作,不知道课题结题材料怎么写,只知道告诉老师说:写个述事性材料。有文件说:课题对老师有用,职称评定时,相当于两篇同等级别的论文奖。但要提供课题研究申请报告、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和结题鉴定证书。有人问我:“你说的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是不是你说的课题结题述事性材料?”我本可以说:“是。”但是,我不敢说,因为中国许多事情,总是一个关键人物说了算,如果我说算,关键人物认为不符合要求,我也没有办法。于是,我只好对老师们说:“我不知道。”也因为这个“我不知道。”让教师失去了研究课题的热情。

爱因斯坦记不住光速的值,毫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我不知道课题研究结题述事性材料怎么写,不知道述事性材料是不是就算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就说我不能分管县级小课题工作。课题研究是你自己的事,你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我没有全过程陪你做,即使全过程陪着,感悟和体会也不一样,我又怎么知道你的结题材料怎么写。至于说,结题写出的述事性材料算不算课题结题报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海有位叫田农的老师,认为我挂出的毕红瑞老师结题述事性材料就是结题研究报告。问题是你要真做,做了才知道。如果还像过去一样,从学校里领一个课题,从他人手里借来一些虚假材料,或者是从网上下载一些材料,整成一本书,到课题结题时上交过来,我们认为课题结题材料很多,就给奖,这是功利文化的产物。

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说普通教师错了,应该从我们的文化上找问题。从孔老二建立杏坛开始,就扮演无所不知的能人,导致后来教师不敢在学生面前说“我不会”或者“我不知道”。在学生面前说自己“不会”、“不知道”,就显得丢了教师身为“长者”的尊严,非要硬撑着面子或者牵强附会地讲上一通。然而,这种硬撑着面子牵强附会地讲上一通的老师,其实,更失老师的面子。

同样,在西方,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智慧,他总是和学生一起探讨,只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给学生新的启示。所以,他毫无遮掩地告诉学生问的问题:“你问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并没显出做教师的尴尬。老师,你有勇气敢于学着说“我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