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评分怎么看:房价的一个旧文章,值得一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45:18

房价大实话 / 思怠

2007-06-26 17:30

原文链接: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6bed3055108d59e5

股市的热度还没有完全下去,楼市又火爆起来了。据报道,深圳的房价5月份比4月份环比就涨了24%,上海内环的房价4月一个月暴涨7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对于在观望的人来说肯定是心惊肉跳。房奴的日子也不好过,利率一调再调,利息是水涨船高,小川又发话了,不排除继续加息。本人是学经济学的,但从来没有研究过房地产,但毕竟也要有个地儿住,所以也不得不关心楼市。从非专业角度说点自己的观察,供列位看官参考。

 

1. 房子是特殊商品

特殊在它既是生活必需品,同时又是最佳长线投资品。从长期看,房价总是在不断往上走的,看看那些已经发达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国家,莫不如此。有报道说,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等多个国家的房价又翻了一翻,也不知道是否准确,但大涨了一通是没有疑问的。在任何一个房价高企的时期,人们都要惊呼,但过些年再看,却又要慨叹房价曾经多便宜,为没早下手而后悔不迭。

 

2. 房价长期趋势上涨,不代表短期不降。

房价总是在波动中上涨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城市有例外。房价有泡沫会波动,没有泡沫也会波动。有时泡沫已经吹得很大了,它仍然向上冲,就跟前一段的股市一样。泡沫迟早要爆,泡沫越大,爆跌的可能越大。但有时泡沫早就跌没了,它还要继续跌。升的时候没有理性,跌的时候同样没有理性可言。

 

3. 房价为什么有泡沫?

为什么猪肉、鸡蛋价格飞涨,却没有人说是泡沫?这就是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区别。泡沫的产生与现代金融有关,如果没有金融,人人都拿自己攒齐的钱去买房,还会有那么大的有效需求吗?那房子就跟猪肉、鸡蛋一样,成纯粹消费品了。所以,只有投资品,才有泡沫的问题。至于投资品与消费品的界线,有点难界定。郁金香、普洱茶本来都是很简单的消费品,在热炒之下就成了投资品了。

 

4. 房价泡沫为什么会爆?

爆的时候为什么会跌得那么惨?也是与金融有关。借贷的要还银行的钱,赶紧抛;抛不出去又还不起钱的,对不起,房子就是我银行的了;房子到了银行手里,那就真的成“大白菜”了。

 

5. 说了这么多废话,回到现实说说我们关心的问题。先说房价高不高?全国的情况不好说,就说说北京和上海。按照所谓的国际通行衡量标准——收入房价比,这两个地方的房价毫无疑问是高了。但跟类似的大城市比,跟纽约、伦敦、东京比,跟香港、新加坡比,甚至跟莫斯科和越南的胡志明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远远不够高。看看我们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那么热衷在大陆买房子,就明白了。还有那些外国大公司,一出手就是半个楼盘或整个楼盘,对他们来说,这些地方的房子今天是大白菜,明天就是西兰花,后天呢?只要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增长,北京上海的房价向这些国际大都市看齐是早晚的事。

 

6. 北京上海的房价有没有泡沫?肯定有。

泡沫有多大?难说。泡沫的最通俗定义,就是投资品的市场价格超出其实际价值。房子的实际价值是多少?很难衡量,这跟房子的成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作为长线投资品,又有远期未来价值和当前价值的区别。泡沫也可以用实际供给超过有效需求来衡量,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个有效需求也是很难统计的,特别是有金融的支撑,更难把握了。

 

7.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价高低的一个好标准,但它很难衡量泡沫的大小。

房价收入比衡量的是房子的市场价格和购买力的差距,购买力以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来度量。这个衡量办法在国外很有效,但拿到中国来用却有很大的问题。一是统计的口径,我们的城市居民收入名义上是以常驻人口来统计的,但实践中仍跟户籍制度纠缠在一起;二是收入的界定,城里人大量的灰色收入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北京上海的房价不是这些城市按户籍划分的“市民”支撑的,而是全中国的富人支撑的,谁让这么大的中国就这么两个大城市呢?算算他们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再加上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呢?老外嘛,就不必提了,人少,钱也没中国的富人多,还得留点钱回国买更贵的房子呢。因此,房价收入比这个标准可以用来判断中国房价的合理性,但并不能以此判断房价是否虚高,更无法判断泡沫有多大。

 

8. 房地产是不是暴利行业?

毫无疑问,否则怎么会造就这么多地产大亨。说不是的,请把你投在房地产上的钱拿走。房地产的暴利有多高?那要看怎么算了。如果拿利润跟总销售额比,潘总说还不到30%,不算高;最近有圈内人揭露说高达80%,但开发商只能拿到一半,也就是40%,也不算高;但拿利润跟成本比,按照这位圈内人的说法,可就是至少翻倍了。如果拿利润跟开发商的自有资金比,有不知道要翻多少倍了。有路子拿地拿到贷款的,赚个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看来也不在话下。

 

9. 再来说政府的调控。

先说调控房地产的目的,是想让房价降下来以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买得起房吗?笑话!世界上有那个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希望房价下跌的?房价下跌意味着什么?基本的事实是,房价下跌跟经济不景气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就很难说了。相反,如果政府不调控,任由房价泡沫吹大,再吹大,房价下跌的可能才大,下跌的幅度也才大,下跌那一天才有可能早点到来。其实,我们的政府已经把调控的目的反复说得很明白了,就是不希望房价上涨得过快,防止房价大起大落。这恐怕与小民百姓希望房价起码下降个两三成的愿望恰恰相反。

 

10. 政府为什么不希望房价上涨得过快?

是担心老百姓无法承受吗?或许是的,但这绝对不是政府最关心的。政府最关心的,是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尤其是房价飞涨背后的金融风险。房子这个商品跟金融的联系太紧密了,开发商建房子靠的是银行贷款,老百姓买房子还要从银行贷款。一旦出现房地产泡沫崩裂的情况,无论对中国银行业还是整个中国经济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因此,政府调控房价的最重要目标是防止银行风险,防止银行风险就必须防止房价掉下来,起码不要大落,要防止大落就必须防止大起,这才是政策的逻辑。

 

11. 细数一下政府近几年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政府调控的目标就更清楚了。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政策:一是供地政策,一方面控制土地开发数量和批地速度,另一方面实行土地拍卖。谁不知道拍卖就是竞价,竞价就是抬价,土地价格提高了,姑且不论是会全部还是部分体现到房产价格上,至少不会让房子价格下降吧?控制土地供应就是控制房产的市场供应,供求关系怎么影响价格的道理就不必说了吧。政策目的是什么?就是不希望出现供严重过于求而导致泡沫吹大。而客观后果呢,反而是推高了房价。二是控制银行贷款,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开发商自有资金的比例,控制开发商贷款的规模,另一方面提高买房的首付比例,控制居民房贷的规模。防止银行风险的政策目的就更明显了。前者同样可以减少供给,也顺便小小压缩一下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后者的结果就是抑制了有效需求,但抑制不了实际需求,客观后果是钱越少的买房越难,钱多的谁在乎首付多少呢?这层窗户纸随着学者官员公开喊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买房”而被捅破了。第三类政策是打击“投机”和“炒房”,这类政策从方向上看是最正确的,一方面也是防止银行风险,另一方面应该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但绝不是让房价下降)。但在实际操作中呢,却是通过各种办法限制二手房的买卖,延长二手房上市的时间,增加二手房交易的成本。这到底是要扩大供给还是减少供给呢?是抬高房价还是抑制房价呢?或许达到了抑制短期炒房的目的,但客观上却造成了更多的囤积,房子本来就是长线投资品呢。再说了,交易成本提高,即便不是全部至少也是部分会转嫁到买房人头上吧?还不是推动房价上涨?

 

12. 其实政府还有一手政策,那就是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前者是扩大供给,后者是减少需求,政策方向绝对是正确的,但现实中做得却是力度很小。为什么?一方面是政府担心自己背上过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怕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太大,造成房价下跌。所以,客观的后果是,经济适用房只能把楼市的平均价格稍稍拉低一点、好看一点,实际上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有限。并且,经济适用房都建得那么偏远,是老百姓想要的房子么?购房条件订得那么宽松,能不被“投机”吗?至于廉租房,大概还在大讨论中呢,等着吧。

 

13. 那么,政府到底有没有办法把房价控制住?

当然有,更何况我们的政府的权力本来就很大。什么办法?简单地说,就是扩大供给,抑制需求。建经济适用房、鼓励二手房交易都是扩大供给的手段;而抑制需求可以通过建廉租房、开征物业保有税种等,前者是通过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实现的,而后者是通过抑制中高收入者的需求实现的。开征物业税当然可以抑制投机需求,但肯定也会抑制正常的消费需求,对中产的伤害可能是最大的了,建议还是谨慎点好。但政府更担心的是,一旦供给扩大了,需求也抑制了,房地产泡沫破了怎么办?那些持币待购的公民,你那时候会冲进来吗?恐怕又是买涨不买跌吧。

 

14. 最后替房地产商说句公道话。

且不说他们也有贡献,使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圆了住房梦;也不说他们怎么用尽各种卑鄙伎俩哄抬房价,更不必说他们怎么巧取豪夺、为富不仁。单就他们的身份来说,在市场经济下,他们追求高利润,有什么错吗?他们本来就是供给方,是卖家。他们有的人就为富人造房子、造别墅,而从来没想给穷人盖房子,为此指责他们有道理吗?他们本来就是商人,本来就是资本家,本来就唯利是图,谁让我们也在搞市场经济呢?如果说他们违法乱纪,那政府就该去查他们;如果说他们是利用法律的漏洞钻空子,那政府就该赶紧立法约束他们。在高企的房价中,房地产商究竟有多少责任,政府又有多少责任呢?前不久那位业内人士揭露,房地产利润的一半被各政府部门层层“消化”掉了,你相信不相信?我听到的更确切的说法是,开发商不仅要盖房子,把水、气接进小区、小区周边道路施工等等这些本来该由市政来承担的任务,也全都由开发商包了,这些成本最后还不都是由买房者来负担了吗?去年网上嚷嚷了一阵要开发商公开成本,开发商自然是不肯,也不敢,我们的政府敢吗?

 

15. 啰唆了半天,总结一下我对房价的基本看法:

高了,但还不够高,从长期看上涨的空间还很大;会跌,但不会大跌,因为我们的政府已经在拼命的挤泡沫了;要跌,还得等几年,开完了奥运会再说也不迟;如果真跌了,也别高兴,那时买不起房子的人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