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项目网:企业文化建设七步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9/12 20:35:53
企业文化建设七步法
和君咨询 彭琦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企业十分重要,那么,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又该如何建设呢,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实验说起。
一、猴子吃香蕉实验
有一个小实验:科学家将五只猴子A、B、C、D、E,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面吊着一串香蕉,只要碰到香蕉,就会触动机关,朝整个笼子里喷水。
猴子刚被放进笼子,立即就有只猴子去碰香蕉,结果触动机关,全部猴子都被洒了一身水,其他四只猴子怒急,把这只猴子暴打一番,于是猴子们都不动了。过了一会,另外一只猴子又忍不住了,跳起来去碰香蕉,结果又开始洒水,其他猴子又开始打这个猴子,第一次被打的猴子,更是打得特别使劲。轮流打完一轮后,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香蕉不能碰,一碰大家都会被淋水,自己会被挨打。
这时科学家将其中的A猴子拿出来,换了一只a猴子进去,这只猴子刚想去碰香蕉,立刻被打了一顿,猴子a不敢动了。再轮流把B、C、D、E四只猴子换出来,分别换上四只新猴子,结果每个猴子都被打了一顿,最后尽管所有的猴子都不知道碰香蕉会淋水,但每只猴子都知道:香蕉不能碰打,碰了就挨打。大家都不敢去碰香蕉。
这样,“不能碰香蕉”的共识在猴子中间就形成了,猴子们对吊着的香蕉熟视无睹。
二、实验对文化建设的意义
从上面猴子从想吃香蕉到最后不敢吃香蕉,我们看到了“猴子吃香蕉”文化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文化的形成过程总结为以下七点。
1、 树立理念:在该实验中,整体设计的要求是“不能碰香蕉”,如果违反这个要求,将会受到相应的奖惩。
2、 建立主机制:这是设计给予的奖惩机制,只要有猴子碰到香蕉,全体猴子都会受到被淋水的惩处,即“碰香蕉被淋水”。
3、 建立副机制:这不是由最初的设计所规定的,而是自发形成的。其他四只猴子在被淋水之后,自动自发暴打去碰香蕉的猴子,导致碰香蕉的猴子除了被淋水之外,还受到暴打,这实质也是一种奖惩机制。
在后来的阶段,猴子们由于碰不到香蕉,不会淋水,主机制不再发挥作用,因此被遗忘。但是碰香蕉的企图总会招致暴打,于是只剩下副机制在发挥作用。
4、 形成认知:通过轮流去碰香蕉,轮流挨打,而且一个比一个打得狠,最后所有的猴子都明白:香蕉不能碰,如果碰香蕉不仅会挨淋,还会挨打。甚至到后来,大家的认知演变为,碰香蕉会挨打,但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5、 共同认可:所有的猴子不仅明白香蕉不能碰,而且都认可,自己不能碰香蕉、其他猴子也不能碰香蕉。
6、 达成认同:一旦有猴子想去碰香蕉,任何一只猴子都会主动伙同其他猴子去打碰香蕉的猴子。
7、 文化传承:任何一只新猴子想去碰香蕉、都会挨打,不管新老猴子都不能碰香蕉,并且在更换所有的老猴子后,新猴子都能自动自发维持、维护着“不能碰香蕉”的文化,文化得到传承。
(二)企业文化建设七步法
参照上面“猴子吃香蕉文化”的形成模式,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仿照这七步法来实施。
第一步:理念提炼
建设企业文化首先就要建立共识,所以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讲,就要提炼出企业核心理念,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形成最重要的一些价值理念。从微观的角度讲,我们还要提炼出企业需要的行为标准、以及要达到的要求。
第二步:建主机制
公司在提出理念之后,最重要的是建立奖惩机制,对与理念或标准一致的行为和事件进行奖励,对违背理念、标准的行为和事件进行处罚,这属于公司制度强制执行的奖惩机制。
第三步:调副机制
这是很多企业文化建设中经常忽略的,虽然不是必要的,但其作用非常重大。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行为安排或日常习惯,设立与主机制同步运作的副机制,形成一种天然的、自动自发的对相关行为进行奖惩的机制,而不仅仅靠制度去强制执行。
在企业中,主机制一般是正式制度,而副机制主要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习惯,是所谓非正式制度。成功的副机制,依靠集体无意识发挥作用,逐渐替代主机制。极大程度地节约了制度维持的成本。
第四步:提高认知
没有认知,就不会有认可、认同。比如许多企业的墙壁上写着“安全重于泰山”,但我们的一线员工如果对“泰山有多重”很迷茫,就会对安全的重要性置之惘然。
因此,在管理实践中,使用各种手段去量化和显化对理念的认识,就会使理念更加直观。例如有些企业学习5s管理,讲了很多知识,口号也都上了墙,这张认知就不够直观,停留在浅的层面上,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另外一些企业,在宣传的同时,认真规范和检查现场管理,使用照片进行优劣和前后对照,员工的认知就变得非常清晰。推行效果也很明显。
第五步:形成共识
树立标杆、建立“英雄榜”,依靠先进榜样的力量标榜文化、宣讲文化,可以使大家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标准,有效地形成文化认可。
在很多实行严格化管理的企业,开始大家都会有抵制情绪,并同情受处罚的员工。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员工的心理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大家会认为犯错误的员工给大家抹黑了,接受处罚是应该的。这张良性共识就形成了。
第六步:促进认同
当员工自动自发地维护企业理念、自主参与到奖惩机制中时,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同也就产生了。良性共识形成后,会自主地对不良行为造成抵制,对后进员工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优秀的文化氛围也逐渐形成。
第七步:发扬传承
对于新员工,必须及时进行文化宣导,通过优秀老员工的“传、帮、带”作用,逐步使企业理念在新员工心中扎根。
企业文化建设七步法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分解、逐步实施的有效方法,由于其结构的简洁明快、易学易用,也决定了它最适用于企业的单项文化(如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等)或亚文化(如班组文化等)的建设。
三、 企业文化建设实例
企业文化建设七步法是通过实验总结出的、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方法,那么它是否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呢,我们看以下两个案例。
(一)某公司 “无烟公司”文化建设
某公司为了塑造“健康”理念,提出打造“无烟公司”的口号,并出台相应制度保障其实施,如:凡是发现在公司吸烟者,罚款100元,并扣其所在部门当月绩效系数。
公司在不影响工作流程的前提,调整了办公室位置,对烟敏感的员工、预产期内或计划生育的年轻男女,分散不同的办公空间,形成对吸烟者的自然抵抗。
在醒目和容易隐蔽吸烟的地区,张贴吸烟造成危害的图片,如对肺的破坏,对新生儿的影响等等。
将对吸烟者的处罚及部门考核扣罚,写入公司企业文化宣传案例集,发放全体员工给以警示。
这样,巡视员、部门员工,以及散布在不同区域“禁烟”群体,形成一种对吸烟者的“围剿”,自动自发的形成一种对“吸烟者”的压力,吸烟者逐渐感受了孤立。
在一系列的措施下,健康的“无烟公司”慢慢形成了。但是健康企业文化的宣导与传承,需要老员工的“传、帮、带”,也需要全体员工自动自发的不断发扬和穿承。
(二)某公司“生产安全”文化建设
某企业是一个化工企业,安全很不好管。员工都是三班倒,晚上上班,白天睡觉,生物钟颠倒了,人到了凌晨后容易疲倦,要睡觉,所以安全管理是“天字号”的工程。该公司总经理亲自抓生产,每天派4个人值班,只要发现员工睡觉就罚款。当时员工们一个月最低时才260元,但罚款很重,动辄一、两千地罚,还是天天有人睡觉。
后来该企业推行企业文化建设,除了制度规定后,提出了“两改一归”: 出了事故,老婆改嫁,儿子改姓,财产归别人。在“楚国文化”中,财产,甚至老婆归了别人,这还算可以被接受的话,(尽管这也不得已),但儿子改姓,可真受不了!因为在传统宗法理念深重的中国人头脑中,这是断子绝孙哪!
在安全教育中,一个个过往的事故编辑成案例集,事故是怎么发生的,结果是怎么处理的,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那些烫伤、烧伤、压伤以及被腐蚀的身体……
公司设立群团干部,不断宣贯企业文化,通过群团干部可以原汁原味地、不打折扣地将董事长思想、安全行为要求直接传达给普通员工。
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时,即使是战功卓著的功臣,公司也是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而出现潜在的安全事故迹象,队友看见了会调侃,小心“两改一归”了,天然的宣传队,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现在没有人睡觉了,董事长问一个员工为什么不睡觉了?他说,董事长,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从你推行了企业文化,我就不睡觉了,我也觉得奇怪。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七步法可以使企业目标清楚、任务明确地建立起一种企业文化规范的“速成秘诀”,解决企业文化“把不准脉、找不到点、行不通路”的难题,尤其在企业文化的单项建设中,更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